小亚细亚往事

HD中字

主演:穆罕默德·乌祖内尔,伊尔玛兹·艾多甘,塔勒·比尔瑟尔,艾哈迈德·蒙塔兹·塔伊兰,弗拉德.塔尼斯,厄康·吉赛尔,Erol Erarslan,Ugur Aslanoglu,Murat Kili?,Safak Karali,坎苏·德米利基,伊敏·托普拉克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2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3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4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5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6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3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4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5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6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7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8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9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小亚细亚往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位于亚洲西南部的安纳托利亚,一个远离城镇的蛮荒山区,肃杀静谧。正是黄昏时分,自山路的另一头驶来三辆汽车,最终停靠在路边一处喷泉旁边。车上的人走下来,似乎在辨认着什么东西。原来不久前发生一起命案,嫌疑人将尸体掩埋在荒原的某个角落。被捕后,嫌疑人带着当地的警察、法医、来自主 城镇的检察官以及其他不同身份的人四处寻找藏尸地点。犯人依稀记得几个标志性物件,却无法确定哪里才是真正的藏尸地。这群人彻夜奔波在山谷中,无聊之时便随意聊天,诉说着心中的隐秘以及对现状的不满。漫漫长夜似无尽头……  本片荣获2011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2年都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奖最佳导演奖、2011年亚太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导演和评委会大奖。律政女杰莉迪亚第一季茜茜皇后第一季驴子权欲第四季狗狗博客第一季猎字99号光晕4:航向黎明号驻院医生第二季汉城大劫案开拍吧,拉拉片!拥抱大海非常目击恋爱犯规冤家搭档 第二季热血废柴中介第三季少年苏乞儿暴徒准则亿男天才除草人完美陌生人(原声版)内心引力战争游戏1983夏天的夜空、秋天的夕阳、冬天的早上和春天的风麻婆岛开膛街 第一季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49号旅舍第二季欢乐音乐妙无穷皇帝出京热浴盆时光机2大佬碎玉溅飞花圣诞投爱曲线难题Sometoon2021烈日当空恶魔玩具大对决招蜂引蝶只为那一刻与你相见巴布与斯塔尔的维斯塔德尔玛之旅乐团指挥夜空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无处可逃的悲伤

本来以为“三个猴子”以后,锡兰会下坠,没想到又迎来如此有力的一击。
小村一夜开始发力,当那个奇美的村长女儿出现(我早已知道她会不出所料地出现),还是深深打动了我。那里有古典精神的强有力的回响。比如契诃夫什么的。在他的那些苦难的小说里,某个特定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的女人或是孩子出面来救赎。
故事的隐藏,还有映照,做得十分的好。现实的进行是那样干枯,乏味,但是那隐现的现世时空以外的故事,却无声潜行。活跃而有诗意。
有时候,那些故事,甚至只是几张黑白的相片。在那几张照片上,时光倒流,只剩下镜子前面那个垂老的观察者。
观察者(或者说是一个置身事外的知识分子的角色),一直在锡兰的电影里出没。那个人在这部电影里是医生。不知为什么,在我的想象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这个模样。只不过这个医生,似乎比老陀要忧郁些,沉静些。总是发呆,在心里和自己说话。但却同样带我们对于日常的全新发现。
有时候他回到他的医生办公室,很疲乏的下午,然后镜头摇出去,看见发红的阳光照到办公室对面一个无人的阳台上。那阳台上似乎有些晾晒的衣物,还有植物,以及一些毫无意义的支架。但那个瞬间,我们却无可救药地感到了生活沦陷。
我们总是在设想着出逃,但又该逃向哪里呢?

 2 ) 关于一个寻找的记录

这样的一个片子,我想并不是符合每个人的胃口。它压抑,它慢节奏,它描写,它不重于开端,也不重于结局,它不是一个高潮迭起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但它却深入人心,抽丝剥茧。

整个影片都处于一个冷色调的气氛中,如同迟来的风雨,阴沉厚重的云压着沉闷的地,却没有狂风。
开头长达1个半小时的黑夜行驶,将整个故事笼罩在一片扑朔迷离之中,藏匿的尸体,走错的路,犯人,医生,警官,检察官。但这不是惊秫片也不是警察抓坏人侦探破案片。于是,大片的黑,微弱的聚光灯下的人,沧桑的脸中细微的表情,咄咄逼人的谈话,焦躁,疲惫,沉默,以及周围空气里的声音。每个人有着鲜明的社会个性,每个人都有着对现状的不满,每个人也述说着自己的隐秘。锡兰用这样大片面积的镜头来讲诉一个其实很短的故事,他将每个人都用镜头的观察度层层拨开,赤胆相照,在灯光下,那些细小微妙的

而就这样的一个凶杀案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恶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现实就如影片从头至尾的重色调,深沉,无法逃离,生活带给每个人的困苦以及精神上的重创。

黑暗中行驶在高原中的三辆车,不同职位的人,以同样的身份参与进来协助调查。直接进入的开头就和中途插入的观看者,没有缘由就已开始,让人不知所措。车中对生活的抱怨,对鸡毛蒜皮的争执
,似乎从这里就将这几个人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至,前排的警官无耐心的咄咄逼人,后面的警官在争辩之中的进而不前胆怯的感觉,这样的写照,让人措手不及。他们争论不休,长夜漫漫,于是镜头转而拍向后排中间的那个人,他被两个人夹在中间,没有气势,看不清的脸,却能察觉到他紧缩的眉头,微弱的反光,将眼白的移动突出明显。镜头停住,争论却在继续,呼吸声,车轮在不平坦的地面上奔跑的声音,有人开始哼起了小调,是为这静谧的夜增添一丝色彩呢,还是为这似乎不是开头的开场鼓劲呢。

锡兰似乎不会在此让它一直沉闷下去,渐渐的,那些细小的往事,随着剧情的发展被崭露出来,没有锋芒的犀利,有得只是低声细语,那些微妙的感情,没有过于表达,也不会急于总结,总是留在那,那人细细回味,繁复猜测。

就这样,最终走了故事的结尾,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也不必知道人物的去向,由小孩的奔跑,医生的视线来结束,是最好的结局,一切的果都降在了孩子身上,而他们就是这片高原的最好的未来。

 3 ) 关于谋杀的回忆

姜文曾说,锡兰作品的优点太过鲜明(工于摄影),他要像罗丹那样,把“完美的手”给砍掉。对《安纳托利亚往事》,杜琪峰说,锡兰是“花了太多的时间,讲了太少的事”。这导演看导演,果然是针尖对麦芒,简单直接。 对戛纳评委来说,秀木不惧风,但《安纳托利亚往事》仍是依然止步于评委会大奖,与2003年的《乌扎克》无异。而在我看来,很多人说《安纳托利亚往事》改变不小,可看来看去,画面里的人物情绪、擅长表现的气象变化、对时间剪辑的迷恋……它依然是再熟悉不过的锡兰。 一直到2008年的《三只猴子》为止,锡兰都偏重讲述人与人的关系。以自我为中心,周边发散开来。他没有主动介入现实主义题材,也没有选择太过强烈的人物矛盾和社会冲突,比方说谋杀犯罪。在《三只猴子》里,他第一次承担起通俗剧的压力,涉及了政治、法律、家庭等诸多方面。 面对《安纳托利亚往事》,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只是略加调整。影片故事就一句话:一行人带着罪犯寻找抛尸地点。结果到头来,谋杀始末没讲清楚,案情的来龙去脉更被抛弃。一般观众最关心的东西,他全都放弃了,转而呈现看似庞杂的群像人物。再不然,是留一个背影。 现实生活中,每每有听闻及谋杀犯罪报道,不管耸人听闻还是离奇诡异,不管是否有切身关系还是纯粹瞎操心,一般人都会迫不及待,发表起见解。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多数人觉得,他们已经在靠近真相,或者正在做出尝试努力。但事实上,哪有所谓的真相。即便重回到案发现场,那也不代表,这些人就离事实真相更近。 《安纳托利亚往事》的用意即在于此,当人们还在聚焦谋杀案件本身,电影镜头却突然失焦。即便是那位更有参照意义的医生角色,在关键情节上,他还是被导演放了空。除此之外,电影有大量留白,看似不相关的人物,他们开讲自己的那点事,零零碎碎,但又好像说明了什么。当然,在批判现实的色彩上,锡兰也没有韩片那样犀利。无论《杀人回忆》、《孩子们》还是《熔炉》,韩国的犯罪片大多在表达同样的观点:死者死矣,卷入其中的生者命运却被彻底改变了——无论是警察是凶手,是受害者还是旁观者。这一点实在叫人动容,也相当微妙。 锡兰作品的人物情感总是相当之克制,他们宁可把目光投向远方,替代并且延伸观众的视线,却也不会急于总结陈词,去让观众保持警醒。所以,《安纳托利亚往事》仍有惊雷闪电和苹果细流,这些冥冥中的自然规律和景象奇观,它们把土耳其的地域魅力无穷放大。车内的人争论不休,罪犯昏昏欲睡,这种情绪同样传达给了观众。如有神谕启示的光线,在夜晚里居然是迷人的金黄色泽。眼眶的泪、背身的阴影、说给观众听的台词、孩子的愤怒表情、饱含情感的注目和凝视……每到这些时候,我总是再度找到了迷恋锡兰作品的原因所在。他根本不是在跟人物交流,而是和人物置身的环境进行交流。 电影异常精确地把时间一分为二,夜与昼。在进行中的电影时间里,《安纳托利亚往事》始终在路上跑来转去,追寻谋杀案件。如果以这个时间作准,它好像并不是电影题目所指涉的“往事”。那锡兰为什么要以往事为题,抛出回忆、记忆之说?答案就在医生、警察、检察官、司机乃至是受害者亲属的身上。多年以后,谋杀成为了一段过去,然而记忆并没有被埋葬,它成了某个人口中的一则故事。谋杀也对很多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和伤害,这种连环影响,有如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蜿蜒小路,延续不断。【名牌】

 4 ) 锡兰的苹果

2003年5月,戛纳天空飘着伊斯坦布尔的雪,《远方》淡薄的亲情和人的孤独润物细无声地潜入观众的心底,一举捧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导演锡兰至此成为“戛纳宠儿”:描述隐瞒真相引发悲剧的《三只猴子》赢得2008年戛纳最佳导演奖,2011年《安纳托尼亚往事》继续挖掘真相,对幽微、复杂的人性充满悲悯之情,再获戛纳评审团大奖。

检查官纳斯特领着医生、警察、士兵、挖掘工和两名杀人嫌疑犯在安纳托尼亚高原寻找抛尸地点,满以为马到成功的差事,逐渐演变为各色人等审视和发现自我的漫长过程。时常在旷野里乱枪扫射的警察,缘何眼眶里蓄满了泪水?锲而不舍的人们和黑夜中走走停停、偶尔还会熄火的汽车,是否寓意土耳其还在加入欧盟的道路上艰难跋涉?自1987年申请入盟,不再摸着石头过河的土耳其发布了数千项改革措施保障民主和人权,和凯末尔发动革命一样百折不挠。

“我朋友的妻子预计自己会在某一天死去,最后真的在那一天毫无征兆地死了。”长夜漫漫,打发时间的话题数不胜数,纳斯特为何对朋友的亡妻牵肠挂肚?见多识广的医生西蒙有些不知所措。高原无言,林木萧萧,车灯下翻飞的树叶闪耀着黄金般的光泽,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长镜头凝重、华美,尽显锡兰倾倒众生的影像魅力:一边在探察死亡真相,一边是内心的隐痛和对往事的追问。

从山坡上滚落的苹果掉进水沟,也许被人捡拾,也许就此腐烂。我突然意识到,点到即止、回味无穷的《安纳托尼亚往事》可能是2011年最好的一部电影,每一处景致、每一个人物的情感波动都是那么真切动人。果自飘零水自流,似在暗示那具尸体和纳斯特朋友妻子的命运:无人关心苹果因何离开树枝,谁知道你为什么和怎样死于非命?

“屠夫想的是肉,羔羊惧怕的是刀。”士兵担心越界进入军事禁区,警长纳西承受着纳斯特的压力和妻子的抱怨,疑犯凯南喝了太多的酒,搞忘了埋尸的确切地点,那棵该死的白杨树究竟在哪儿?折腾了大半宿还是英雄白跑路,火冒三丈的纳西对着凯南拳打脚踢,纳斯特赶紧上前制止:“你知不知道查案的新规定?就我们这个样子还想加入欧盟?!”

疲惫不堪的一行人来到村长家里打尖,受到热情款待。村长有村长的难处,村长的女儿思米莱有着不可思议、超凡脱俗的美貌,仿佛造物主对人间苦难的抚慰。大师的镜头就是这么牛逼,不着一语、占尽风流:别人都是茶水,惟有凯南弟弟(疑犯之一)得到一罐可乐,思米莱心地之善良、观察之敏锐尽在不言中。昏昏欲睡、心如死灰的凯南不由得开始啜泣,惊鸿一瞥足以痛彻心肺: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即将远去,毫无挽回的余地,以致出现了幻觉,死者亚撒栩栩如生地坐在他的面前。

“像老鼠一样活着,又像老鼠一样死掉。”亚撒不是那么无辜,凯南亦有可怜之处,前者的儿子居然是后者的亲生子。严禁疑犯吸烟的纳西,主动点燃一支烟塞到凯南的嘴里。黎明时分,序幕出现过的亚撒的爱犬守侯在一片田地里,表明主人就在附近。挖掘出来的尸体被捆成粽子状,纳西勃然大怒:“人都死了,干吗还捆成这样?你这个丧尽天良的混蛋!”起草现场调查报告时,纳斯特冒出一句“死者长相酷似克拉克•盖博”,都想轻松一下,轻松得起来吗?凯南捆绑尸体真的是因为车子太小装不下?

影片不厌其烦地交代现场调查报告和尸检报告的形成过程,旨在揭示善意也会驱使人们掩盖真相:虑及士兵的处境,纳斯特若无其事地改动埋尸地点,倒也无伤大雅;助手一再提醒尸检显示死者系活埋致死,眼里只有孤儿寡母的西蒙置若罔闻,睁着眼睛说瞎话减轻凯南的罪责,为的就是其子一旦破解身世之谜,感觉会好受一些,他的父亲并未丧尽天良。

“朋友的妻子”其实就是纳斯特的妻子,因其酒后失身,心碎的妻子以自杀作为惩罚;西蒙一回去就打开前妻的相片,他们有着怎样的爱恨缠绵?所谓流水不争先,高手比拼的是内力,锡兰的镜头紧随生活和自然的节奏,往事的面纱欲隐还现,如同那只随波逐流的苹果吐露淡淡的芬芳和忧愁。(新民周刊)




 5 ) 那颗苹果

现在追评:反映普遍人性的片子,朴实却厚重。导演只拍下了真相的50%,另一半不可见的真相需要通过思考得到。困扰自己的问题,从与别人的对话中找到答案。大路向天边延展,颜色晦暗,车灯划一道明亮的线,近至眼前。有一搭没一搭地对话,却句句都在引出问题。

现在依然印象深刻的,是那颗自己从果树上落下,随着水流载浮载沉,最后搁浅的苹果。世人所能观察到的,往往就只是搁浅了的事实。时间流逝,大风吹过,真相不易寻觅,于是有了种种解读与猜测,你可以知晓它从哪条小溪漂流而下,但可能永远无法知晓它从哪棵果树上落下。透过这个长镜头,可以映射全片。

 6 ) 往事VS往事

发表于 公众号 “半斤八两抡电影”

一部电影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另一部电影产生“联结”?如果刨去我们这种无聊的影迷一厢情愿地过度阐释,单就电影本身而言,最直接的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影片里直接播放另一部影片的片段,被“引用”的影片有时纯粹作为背景,有时则与引用影片产生相互关系,或反讽,或阐释。此外,诸如以类似的拍法重现被引用影片的片段,称之为“致敬”,还有更直接的翻拍、改编……随着电影存储介质的多样化,电影从业者能更加便捷地大量看片,从戈达尔,到昆汀,影片与影片之间的关联被拓展了太多维度。

锡兰曾经在《远方》和《适合分手的季节》的音轨里,先后引用了安哲罗普洛斯《雾中风景》和赛尔吉欧·莱昂内《西部往事》的背景声音片段。《远方》是在影片中后段,表弟在市中心闲逛,他坐上了巴士,有一段主观视角的街景空镜头,此刻的声音是嘈杂的街头背景音,但是能清晰听到《雾中风景》的主题乐句。《适合分手的季节》是在夫妻分手后,丈夫跑去妻子的电视剧剧组外景地,那是一处偏远小镇,遭遇雪灾,丈夫舟车劳顿到达以后,孤身一人找不到妻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声音引用了《西部往事》序幕段落最开始的背景声,那是一段火车站的木门被沙漠上的风吹动,门的合页因为缺油而发出的吱嘎声。用在这里,给出“荒凉”的定义,并且讽刺了丈夫一厢情愿追到远方却扑了空,有一种处境上的尴尬。彼时,锡兰还是个乐于显露幽默感的新锐导演。

独立制作的自由度,给电影作者充分的乐趣,不用担心玩儿过头,能尽兴组织“素材”,用过往影片中的素材去营造自己影片里的某种气氛,玩儿出乐高混搭的快感。不受制于资本的创作,能保持最天真的“玩儿心”。

除了声音片段的“拿来”,锡兰和莱昂内的作品还有没有可能发生更有趣地联结?

Once upon a time,译为“从前……”、“很久以前……”,或者“……往事”。凡被译为《XX往事》的作品,水准参差不齐,大意是过去的一些人和事。唯有《安纳托利亚往事》(或《小亚细亚往事》)并没有明显的年代痕迹,反而更像是发生在当下的事情。文不对题,向来能产生更丰富的含义,在锡兰这里更像是一种修辞手段。

有电影记者透露,杜琪峰导演评价《安纳托利亚往事》说“花了太多时间,讲了太少的事。”这话难以考证,仅就信息量而言,锡兰的往事肯定比《黑社会》系列少太多,那是杜导演的“往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往事”都应该含藏宏大的信息量,锡兰的往事更关注人物处境,从戏剧性来看,处境具有历史普适性,也就是说,安纳托利亚这几个人在一天一夜间卷入的事件,他们的言行和内心的处境,可能发生在任何过去或者未来的时空。

假如,《安纳托利亚往事》里的医生、检察官、警官、嫌犯,他们在美国西部,面对铁路铺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们有什么反应?可能没人吹口琴,但是始终会有人扯闲篇;或许没人复仇,但可能有人因为某种偶发的情绪而丧命;就算没人关心铁路一直修到海边,也可能有人会想逃避妻子自杀的动机。

什么是“往事”?我认为是正史之外的传说。独立于所有形式的官方说法,诸如专门史、地方志、通史……,往事更接近于“野史”。只是往事里的人物们,不如野史里的人物出名,他们都是被历史遗忘的个体。粗暴地说,往事,代表了作者的某种历史观。然而,锡兰的往事,是发生在当下的一场谋杀案取证审讯过程,历史观何在?锡兰的信念是契诃夫,关注人在某种处境之下的言行心思,有了文明以后,人就都一个德性。这种历史观挺丧气,一点不浪漫,可是丧有丧的快感。

《安纳托利亚往事》的序幕是抽象的远景镜头,一个可以是位于任意地点的修车厂的空间,三个男人在里面喝酒谈笑,门前是宽阔的公路,有重型卡车路过,夜幕拉下,四周不见人烟。黑场过后,切换到更远更荒凉的丘陵,深夜,只有汽车远光灯,检察官、警官、嫌犯、医生、军人、农民组成了一个小型车队,蜿蜒在省际公路上,盲目寻找被谋杀的男人的尸体。

嫌犯有意无意多次指错埋尸地点,每一次停下车,受雇的农民都扛着铁锹过去挖,他们挖掘处永远在远景最不可见的地方。前景是每一个被允许说话的人,他们闲谈着与凶案无关的生活琐事或者抱怨一番程序上的繁琐。每一次挖掘都无功而返,他们找不到尸体,没有杀戮的罪证。

每一处挖掘地,都位于泉眼的附近,砖砌的泉水池昼夜不停地流着水,是小亚细亚的水脉。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居,进而会产生人类的活动,衍生出所谓文明。锡兰安排在每一处泉眼附近挖尸体,意在表达,文明伴总是随着不可见的杀戮。每一次的说法都不可靠,嫌犯把警官逼到失控,再被拳脚相加,恐怕他自己都已忘记杀人的罪行。

以极端抽象的远光灯光源,把场景照得忽明忽暗,空旷的丘陵草甸被光压缩成舞台化布景,每一个人都在徒劳地等待,等着找到尸体。人物的身份也都抽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设定,警长、医生、检察官、中士、嫌犯、农民、检察官助理、警员、司机。每一个人,并没有因为身份抽象而变得扁平,他们都是具体的“那一个“人。

警长是暴力机器的代表,但也是最感情用事的人,他因嫌犯屡次错指而失控,也会同情嫌犯的遭遇,也会因为嫌犯的犯罪细节而愤怒。警长家的小孩有先天残疾,为了不再整天面对绝望,他才返聘回来重任警长。他有求于医生,要给孩子开药;但他也要维持自尊,向下属强调“我儿子就是因为太聪明才得了这样的怪病”。临别时,他还苦口婆心劝医生离开这个地方,他认为医生理应去大城市有所作为。

检察官是搜集罪证的人,他处事冷静,说话有条理,保持着审慎的客观。但是,他也喜欢占小便宜,他会在半夜打扰村长一家,让人家起来做宵夜,还要连吃带拿要走人家一罐蜜。他也喜欢开玩笑,在尸体旁边,口述尸体状态,他不动声色加了句死者长得像克拉克盖博。在医生面前,他的稳重逐渐崩塌,在医学的审视之下,他成了有罪的人,逃避现实的人,因为寻找罪证的一整晚,他被激发出了自白欲,对医生“忏悔”了。

医生是最客观的人,从自然主义角度,他最接近真相,他也有权盖棺定论(字面义)。但是医生最后掩盖了部分真相,动机不做解释。仅就影片给出的行为,所见即所得,我们简单概括为,医生发现凶手杀人时活埋死者的证据,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他对检察官助理口述尸检报告的时候,掩盖了活埋的罪证。死者的尸体透露出的真相,被医生口述省略掉了,检察官助理记录的是医生的说法,成为此后的官方说法,经过时间洗礼,最终成为历史。有趣的是,医生在寻尸过程中,跑去撒野尿,突然一个闪电,医生发现身旁伫立着一张巨人的脸,石雕人脸,因为闪电显影,医生的尿顿时被吓回去。那一刻他见证了某种历史遗迹,也仅仅是那一刻,因为某种条件才发现。此后再无踪迹。

一整夜的寻尸,被警长良言相劝之后,医生回到医院,翻看自己年轻时的照片,风华正茂已经磨灭,他去传统澡堂子泡澡,然后在早点铺子听了听当地人关于被害人的传闻。之后,他漫步在被俯视镜头压缩成抽象画一般的错落有致的传统土耳其小镇民居之中。回到医院,他先是指出了检察官口中漂亮女人的死因,而后又遭遇了死者妻儿,最后他发现了活埋证据,进而掩盖证据,让凶手不至于再被罪上加罪。这一刻,他凝望着走远的死者妻儿,他真正成为了镇上的一员,而不再是从前照片里的风流青年。

警员、司机、军人和检察官助理,乃至验尸解剖师,都承担了说话的任务,他们每一句抱怨,每一个市侩的表情,每一次偷鸡摸狗的行为,都让往事更加可信,而不是成为历史。农民只能被指使,没有说话的机会。

嫌犯是一切的根源,他是杀戮的人,却忘记埋尸的所在。他是拥有爱人和儿子的人,却不能享有丈夫和父亲的合法名分。他的杀人动机是一时的情绪,杀人之后还不忘了照顾弟弟,他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用石块丢伤了眼角,而那个儿子的愤怒是源于要为他名义上的父亲报仇。深夜一行人在村长家吃饭时遭遇停电,村长女儿,托着蜡烛前来奉茶,烛光下,一张祭司般圣洁的处女面孔,触发了嫌犯的记忆。他“看”到被他杀害的朋友就在身边,他想起了被他选择性遗忘的罪证。

在锡兰的往事里,杀戮被设计为无因,被害者到死都不知道朋友和妻子有染,也不知道儿子其实是对方的。这些都不知道,按说不必丧命,可还是被朋友杀了。凶手另外的帮凶,那个蠢憨的胖子,始终流露出天真无邪,旁若无人地索要可乐,就像从没参与过谋杀一样,令人不寒而栗。

《西部往事》,是莱昂内的歌剧。虽然其人物也都在史书以外,可是他毕竟选择了浪漫化的表现形式,以人物形象和行为魅力折服观众,并以时代宿命嗟叹风流人物,这也代表了他对美国西部的某种历史观。在他的故事里,铁路代表的文明,势不可挡。围绕铁路极其所裹挟的利益,也有一群抽象化的角色:妓女、强盗、独行侠、打手、资本家、农场主。这些人也是被历史所遗忘的人,但是他们举手投足,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充满了悲剧性,最后都被滚滚铁流淘尽。

与《安纳托利亚往事》相比,同为“往事”的《西部往事》,其塑造人物就止步于行为,因为在其之上存在着宏大的宿命主题。莱昂内浪漫化的传奇叙事,强调了悲剧性,把某一历史更迭的时刻崇高化,他是畏惧时代宿命的理想主义者,是可爱的唐吉坷德。而锡兰,尽力简化人物的行为,着墨在其处境,甚至是情绪上,行为不可测度,情绪瞬息万变,任性的才是活生生的人,在历史之外,真切活在安纳托利亚。

锡兰曾在受访时多次自称是“契诃夫的信徒”,以其作品序列来看,越靠近现在越是明确。契诃夫的戏剧张力不在情节,不在行为,而在角色的“自觉”。他们困在自己的命运之茧里,自觉该破壁而出,却无论如何就是动不起来。《冬眠》里的娇妻,自知早该独立,却无法摆脱自己依附于丈夫的惯性意识。《野梨树》的作家,自觉早该面对生活,却总是以写作为名去对抗他所鄙视的平庸。他们都是捏出来的糖人儿,因为光鲜而自觉与众不同,享受着被瞩目的感觉,可是不敢走到盛夏严冬,热了就化,冷了就脆,他们只敢停在捏他们的手艺人手里,并且嘲讽着手艺人的寒酸。《野梨树》更进一步,作家最后妥协了,走出了作家身份,走出了他的家乡,可是兵役过后他还是要回来,回到父亲身边,背着他永远的罪,父亲的注目,那张豆腐块简报,对他而言已经变成了一把拷问其人性劣根的利剑。

再看《远方》,表哥始终不自知,对自己的卑劣浑然不觉,直到结尾,表弟走了,表哥下意识掏出表弟留下的半包烟,那是被他奚落过的劣质烟,深吸一口,好像察觉到了什么,影片戛然而止,观众被锡兰卡住了喉咙,那口吸进去的烟死活吐不出来。

锡兰极尽电影手段,以空间感和远景镜头,试图把困住契诃夫笔下人物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来,那是一种极端的广袤的历史的环境,《冬眠》里的卡帕多西亚地貌,《野梨树》里的农村枯井,《五月碧云天》里的自家树林,《安纳托利亚往事》里的丘陵旷野。锡兰把人物困得更深,而对契诃夫作品里的浪漫主义者,锡兰给了更阴郁的现实处境,《冬眠》里的小学老师、《野梨树》里的父亲、《安纳托利亚往事》里的警长。在这一层面,锡兰不如契诃夫可爱。在这一层面,锡兰更不如莱昂内硬气,在任何“往事”里,莱昂内的角色,都有死扛时代巨轮的轴劲儿,夏恩半死不活地拍了拍吉尔的屁股,口琴客驮着夏恩和他的马离开,吉尔端着丈夫的猎枪守夜……

《安纳托利亚往事》里,检察官终于面对了他妻子因他不忠而自杀的事实,他算是被点明白了,可他还依然作为检察官存在下去;医生则是自己主动选择了留在小镇,他掩盖罪证,继续困守小镇,他因为这次隐瞒,让自己跟小镇真正发生了联结,他介入了小镇的生活,正如警长因逃避儿子选择返聘、检察官因嘴馋而索要一罐蜜,医生由此也成为了当地人,只是出发点更高贵,可是动机却跟那两位没差别,都是在特定情境下瞬间被激发的情绪所驱动的。

锡兰的往事里,只有具体的人,他们做的事根本不重要,没有任何悬念,不具备任何意义。不像要争当“话事人”的各位大佬们疲于奔命,吊起观众胃口要看到底谁是赢家。检察官害死了妻子但还是检察官,警长还是要给儿子开药,凶手就算不加活埋的罪状也还是难逃一死,凶手的儿子和死者的妻子还是相依为命。他们莫测的行为,只是因为偶然的情境激发的情绪而为,共同构成历史的碎片,每个人都是自觉的囚徒,都是历史洪流里的泥沙。

受限于拍摄成本,独立制作的“往事”只好借今喻古,少了份可爱气和轴劲儿,多了种丧气的尖酸。我还是乐于相信,如果锡兰有了钱,他真有可能让这老几位跑去西部荒野上闹一番,闹得不带劲,可是闹得够丧气,也是一种往事吧。好在,锡兰在电影之外,对待当下的资本,他有的是轴劲儿。“没钱的”锡兰,又可爱又硬气。

作者:半斤

编辑:斯基

 短评

缩壳懦夫《母与子》的光效之夜,一车人寻驶在阿巴厮的伊朗高原小亚细亚,一只苹果从《随风而逝》里穿越而来,跌落在塔可夫斯基的脏水沟里滚啊滚

3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2021-9-20重看;暗夜灯光里飞舞的落叶,群鸟振翅的天空,细风掠过屋檐的婆娑,光线制造了某种近乎奇迹的象征——少女举灯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如神祇般激起这些拥有各自秘密的男人们的敬畏或怜惜,虽然这般超俗的美最终大抵也仍是消亡于荒凉乡村;声效依然迷人,溯风飞扬间枯叶旋舞,安纳托利亚高原如一块散佚于世外的审判之地——是谓寄情于景,醉翁之意在乎山水间。草蛇灰线一鳞半爪尽显东方美学神韵,大量留白处的隐秘细节书写着一个个难以言说的伤痛,视点扫视过群像,最后定格于医生,结尾大有余味;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用心灵感受到的主观感受不尽然真实,影片用摄像之眼叙述了另一种真实。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一个好电影的镜头是不存在情绪的,它无关乎道德,也不存在情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记录这个故事,情绪由观众本身来决定。

10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默认为开启三部曲模式……

11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寻尸之一人一段往事,以一个案件作为主线,但目的却不在于此,而是由之辐射到每个人,通过他们不间断的对话引出每个人的一小段故事。留白就像叙事的填空题,需要观众脑补。按片长基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黑夜一白天,更喜欢黑夜部分,因为光线更神奇,而白天则专注情节和情绪的力量,大把锡兰的长镜头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片子就像人生本身,大量堆积的、貌似无意义的时刻里,少量如光灌顶的瞬间(如少女持灯出现的一幕)。谁说这是用太多时间讲太少的事?这明明是部非常【满溢】的作品。只不过那些伤痕、宽恕、惩罚…所有的故事,所有导演意图你明了的,都在讲述的留白之中,需要你跟随事件耐心走一遭,自己去揣度出来。

19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锡兰是在把古代神话(感性概念)与现代神话(冰冷医学),进行彼此渗透。他将一个无形的神秘世界可视化,使这个通过摄影机调度产生的艺术世界与一般现实意义上的人类的潜意识世界,进行勾连。并,节奏分明地借由那澄黄的车头灯,将影片带入一个宇宙空间片的质地,好像一叶漂泊在历史河流之上的舱舟。大赞!

23分钟前
  • 仁直
  • 推荐

留白的力量很强大,似乎对白和动作都无法拼凑出所谓的真相,电影也没有明确的告诉你什么,残酷的事实在于画面和电影之外,需要观众去思考,去探寻。通过不同角色的对白和社会体制现状来探寻真相,让人无所适从也是很正常的,完全留白给观众,看来努里·比格·锡兰太信任自己的影迷了。★★★★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寻尸之意不在尸,在乎言语之间。

3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好漫长的电影,一夜一日,案件只是麦格芬,警长、检察官、法医、凶手,以及村长、司机都各有各的问题,言谈之中带出的才是真正的故事,主角其实是这些人背后的女人们。法医放过了凶手(修改了验尸结果)。这种叙事方法太NB了。大全景,NB摄影。而锡兰的”听点“设置依然很独特。

31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寻尸之意不在尸,随着故事的推进,支离破碎的对话中对于生存与信仰、死亡与愧疚、法律与科学的双重对应一一展开,然而所有这些又都处理得不动声色。黑夜戏尤为迷人,听一群老男人唠嗑之后,那个端着油灯的女子突然叫人眼前一亮。

3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太長,完全超出我可以忍受的極限

38分钟前
  • nihaoma
  • 较差

塔可夫斯基粉丝的又一闷作。杜琪峰说它“用太长的时间讲太少的东西”,这倒不算是问题,每个导演的节奏感不一样而已。那么多的黑夜镜头是受了曼多萨的刺激?视听方面一如继往的精耕细作。只不过,这回的对白实在是多到有点刻意(过多讲述背景和各种故事),削弱了力量。

40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前半段黑暗中的灯光显得如此具有力量感,却同时又照不透事件真相。片中所有人物都在阐述都在表达,不管是通过大量的对白或只是一个眼神,但却又很少深入他们的内心,所有这些可不知的碎片构建起了这个描绘安纳托利亚的故事,就像片尾被解剖的尸体,存在于画面之外却又似乎历历在目。

43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抓不到导演的点。

44分钟前
  • 文文周
  • 较差

醉翁之意不在酒,锡兰并不是想让观众为了寻找谋杀案的真相而去看这部电影,他只是用寻找真相这条线作为线索,串联起影片的一干人等,展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借此折射安纳托利亚高原上这群人人生的生命现实。摄影很美,剧情留白很多很辛苦观众,但大师风范出来了。

4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就像老人给你娓娓道来,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群人。直到后半程才浮现出愈发鲜明的人物形象。需要安静欣赏的电影。米粒&熊仔侠原创字幕:http://www.shooter.cn/xml/sub/192/192580.xml

5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黑夜寻尸的部分节奏感过于单一,在缺乏视觉激励的情况下很难吊人胃口;进入小村之后众人个性与隐秘的内心细节逐渐展开,越拍越有力道,越品越具回味。慢热好戏。

5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说实话,我只看到了这导演的野心、努力和计算,就是没看到他的才华

56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7/10。锡兰是一如既往的匠气,却是死气沉沉,少了点早期的灵性。150分钟的沉闷纪实,错综复杂的人物,旁观倾听的态度,在未高潮时嘎然而止,这是对生活的高度还原,也是需要观众在电影外寻找‘’真相‘’。‘’谋杀‘’并非重点,人物间大量对白缓缓铺设出土耳其现况全景图,这才是本片社会意义所在。

5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