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太鼓座1981

HD

主演:河内敏夫,林英哲,大井良明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8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1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2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3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4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5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6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13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14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15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16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17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18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19鬼太鼓座198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鬼太鼓座198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世界級鼓藝演出團體「鬼太鼓座」是1969年由創辦人「田耕」(本名田尻耕三)帶領一群醉心傳統太鼓藝術的青年樂手,成立的音樂修行團體,並根據「立地而奔、立地而鼓、立地而舞」的精神宗旨,讓太鼓擊樂與奔跑、舞蹈等肉體鍛鍊融為一體,成為貫徹物我合一的極限演出形式。氣吞山河的鬼太鼓座也使用竹笛、三味線、尺八、箏等婉轉幽遠的日式傳統樂器共奏,藉以達到陰陽調和,剛柔並濟的太極之境…万事皆可煤工歌手冈德曼白狼行动毛毯猫疯狂煮妇笼民男人养家小人物大英雄惊天追踪天鹅侧颜2019他们携带死亡最后一班地铁1980国民老公寻找刘三姐快刀斩失物招领2022撕裂惊爆点伦敦陷落(原声版)夺命寄生萤火虫之恋天启四骑士蜜吻情缘八千湘女上天山致命诡计射雕英雄传2017吃人蟒蛇套娃街霸竞技场易布拉辛先生和古兰经的花里见八犬传1983我爱河东狮女人之名BTS纪念碑:超越星辰起点雨月物语跨爱第一季美国恐怖故事:双面 第十季邪恶力量第三季犯罪现场:德州杀场欢迎来做客爱情二十年轻松生活1937古典情圣

 长篇影评

 1 ) 爱!虽然睡着两次

1、大爱这个剪辑!太鬼畜了。

2、电子乐画龙点睛,也是很鬼畜,神出鬼没。

3、练习/舞台 这样的切换好似纪录片手法

4、大段大段现场表演,震撼无比,特别是鼓

5、电影资料片此次松竹系列太牛逼!

6、我要是不边看边写,我也怕跟朋友一样睡着N次。毕竟表演…这旋律太容易睡着,还刚刚吃很饱…

 2 ) 《鬼太鼓座》:此片必将名留青史

  36年未曾公开的最后遗作,终于在导演加藤泰100岁冥诞时修复上映,让世人看见他对完美近乎苛刻的追求与实现,将纪录片升华为极致的艺术创作,一场崭新的电影实验,纪录风格古朴纯粹的鼓艺团体「鬼太鼓座」,前卫与传统激荡出的火花令人赞叹。

  也令人好奇,是什么原因,让过去拍摄任侠片的加藤泰,在认知到自己不久于世时,选择前往海上的佐渡岛,拍摄一部,不为观众,而是为了自己所创作,将此生对电影的热爱,灌注成一部高度艺术化、实验性、非主流,甚至没有实质剧情的电影,记录一群远离尘嚣的年轻人,在岛上锻炼、修行的过程?

  本片的核心「鬼太鼓座」所体现的精神令人敬佩,叹为观止。不顾他人反对,将自己放逐到佐渡岛的团员们,过着近乎修行的生活,秉持着「立地而奔、立地而鼓、立地而舞」的精神,日日奔跑于海滩、马路、高山雪地,以仿佛作为生命中的最后一下心跳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击鼓,用古朴的歌舞称颂自然,将肉体、心灵与天地合一,颇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古风。无论练习、演出,都全神贯注于每一个动作,用尽全身的力气演奏每一个短暂的音符,颤栗的肌肉、喷发的汗水、强力的呼喊、专注的眼神,肉体与乐器间最原始的相互撞击,举手投足间展现的「匠心」与音乐带有的苍劲,都是震撼二字不足以形容的。

  然而,即使鬼太鼓座再厉害,成员终究是普通人,片中虽然对外人的异样眼光以及亲友的反对并无太多著墨,但是看到他们的出生背景,其实也能略知一二。舍弃都市文明、物质欲望,放弃学业、工作、结婚,不走平常人的道路,甚至得冒着一旦失败就穷途末路的风险,岛上一待就是十年,如此「离经叛道」,想必做出此番决定,加入鬼太鼓座,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决心,以及支持理想的毅力——这也毫无疑问地充斥在全片中,日夜不停地锻炼,鼓艺、器乐、能剧、舞蹈样样精通,就连道具、服装,也是学习传统技艺自行制作,绝不懈怠,全神贯注,从一而终。

原始、神秘、野性、自然,几近天人合一境界的绝佳表演

  再来,相信观看本片时,不难注意到的就是其精准到近乎偏执的画面构图,搭配由设计师跨入艺术领域的「日本安迪沃荷」横尾忠则所操刀的美术设计,让每一幕都完美到有如电影海报——但是持续变动、不曾停歇,加上极为优秀的摄影,令人惊艳的运镜以及让人意想不到的安排角度——一想到这是一部纪录片,就更令人叹为观止。而片中不停出现的的蒙太奇剪接,更是叙事性极强,仿佛立体派的作画手法,带观众同时从多重面向观看鬼太鼓座、了解团体成员,就算台词极少,也完全不妨碍理解,素材也选用得当,看似毫无关联的片段其实环环相扣,比起单一画面持续播放,反而更能深入了解鬼太鼓座的核心价值,同时不让人晕头转向。

完美的构图加上普普艺术家横尾忠则的美术指导,让片中每一幕都美到仿佛电影海报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则是来自日本激浪派实验音乐家一柳慧的配乐。光是将古朴的传统音乐配上旋律诡谲的电子乐就已经相当大胆,片中甚至有许多片段是在鬼太鼓座的演奏上直接「覆盖」,我从未看过以音乐为主题的纪录片,配乐「斗胆」这么做。 (顶多在淡出时衔接配乐)然而此举却并未产生破坏,反而出现有趣的结果:「覆盖」前,观众会专注在鬼太鼓座带有野性力量的音乐表演上,「覆盖」后,则会渐渐转移目光到演奏者本身的情绪,并让画面增添更多情感,效果出奇得好。似乎就连音乐,也能呼应导演的处理手法,带出鬼太鼓座的多重面向。

  整体而言,无论在画面、剪接、摄影、音乐、内涵、精神等层面皆相当出色,具有实验精神,观看时不但会因鬼太鼓座所呈现出的力与美血脉贲张,片中亦有优雅、绵长的美丽片段,绝对值得一看、甚至二刷、三刷,我认为此片将会成为经典,名留青史。


本文原始发布于个人博客: 半夜不睡看电影

 3 ) 鬼太鼓座:鬼马与纪实

与其称其为电影,不如说是一场光怪陆离的文艺之旅。鬼太鼓座是很特别的艺术形式,和藏戏有相似之处,还有一处相似的地方就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的了————或者说,只有很少数很少数才能欣赏吧。我不认为自己是那少数,加上看的这天有点缺觉,差点成了在电影院里睡着的那个麻瓜。但是我很庆幸,自己是在电影院里看,因为大银幕放大了细节,黑暗的影厅让我得以相对专注,击鼓时每一块肌肉的运动、浸透着汗水的发亮紧绷的皮肤,侧光下雾一样闪烁的绒的汗毛...也许乐不是,鼓不是,舞不是,但力与美,是所有人都欣赏得来的。 同样庆幸的,是我一直坚持到了片尾。 这些舞者,鼓者,演员,我更愿意称为“队员”。他们是如此紧密的一个群体,就像一座钟的零件,他们可以聚在一起,一言不发,各自忙碌,他们目标明确,坚定地重复看起来意义不明的动作,就好像在有计划地浪费时间。做面具,缠绳子,跑步。你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直到结果呈现眼前。结尾对每名队员的生辰、原职业、曾经的理想或与鬼太鼓座的因缘做了一句话的介绍,忽然,这部飘忽的纪录片就重重落地了,迷幻的镜像变成了实体,这才惊觉,这,是现实存在的人啊! 观影后,队员跑步时候“嘿啾,嘿啾”的口号声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不散。每次跑步他们都是全员参加,有快有慢,但从不停歇,从不掉队。 PS:镜头的运用精巧诡谲,出神入化,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个长镜头居然从下往上拍鼓手击鼓时的姿态,表情因角度而变形,因用力而扭曲,一只脚底板赫然踩在镜头之上。当时惊叹,天呐!这是什么天才导演啊。而且还是1981年出品!难以置信。

所以,鬼太鼓座欣赏不来,并不妨碍我欣赏导演,欣赏拍摄,用业余得不能再业余的眼光,欣赏这部影片的边边角角。总的来说,这纪录片不(没)好(意)看(思),但是没白看。

 4 ) 天地间原始的交响

一部纪录片放了大半年,总是难以捡起,因为它比电影更需要沉下心来欣赏。正好伴随着双十一大采购停歇,我才能安静下来看这部片子。

先来引用网上的说明对Ondekoza做介绍。“太鼓”是日本传统的鼓艺表演形式,由于其所擂出的山崩地裂的巨响,加上低频如飓风般袭来,其音压之高,力道之强,爆发音之猛,非言语所能形容。鼓乐的齐奏与独奏交错而至,令人陶醉。这是燃烧生命的舞台艺术,刚柔并济则是其魅力所在。鼓声错落有致,舞台溢流下一波波声浪,听众胸腔为之共鸣震颤,却不感压力造成的苦楚; 全身肌肤接受声波按摩,反而有种通气的快感。那种使尽全身所有力道的畅快感,使观众精神也得到毫无保留的解放。

Ondekoza由十至十五位左右团员组成,除为数约十位的鼓手外,另有五位「客席」团员,担任尺八、筝、以及其它乐器。团员都相当年轻,从二十岁至三十出头都有。鬼太鼓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刚柔并济、阴阳调和、全团凝聚一体。观赏者不会觉得是十位演奏者在表演,而是主从井然有序,宛如一人表演一般。仅管演出型态是现代的,但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日本民族性却在表演者一举手、一投足间自然流露。这正是鬼太鼓魅力所在。

所以这部纪录片就是讲述鬼太鼓的表演和团员的生活场景。开篇就是一群团员喊着号子在结队跑步,从海滩、公路,从盛夏至寒冬,他们在僻静的地方练习准备着。男人健美的身材和女人朴实的面容连在一起只为最纯粹的合奏。

忽然天地寂静,女表演者出现,肃穆的表情和华丽的着装,有着压抑的悲喜和彷徨;或者是在清澈的河边,舞女弹琴,樱花洋洋洒洒的落下,像梦幻之境;或者是海边澎湃的波涛与激昂的鼓声相和,像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和奏。

在现代社会中,太难有人刻意离群索居,艰苦练习,只为最纯粹的艺术,仿佛点燃生命之光的那种坦诚闪亮。他们与旁观的观众是两个世界,前者生动铿锵,后者漠然,这时我想也许离社会远一些也许就是离生命世界的本真更近吧。

二十几位年轻人为艺术显出了最美好的时光和热忱,然后在摄影里被充分完美的展现那份心境的平和和表演的激越。这两种都美,融在一起让人对生命有更多的感慨。

 短评

#资料馆#绝美!如果巴赞说《毕加索的秘密》揭示了绘画艺术的电影之美,那么本片就揭示了音乐艺术的电影之美。电影本是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而本片作为一部音乐纪录片非但没有反客为主,反而将音乐可视化,展现在银幕之上。且这种展示不是电影作为媒介对音乐的改造,而是揭示了音乐本身的视觉之美。音乐作为听觉艺术,视觉性往往是被忽视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音乐是需要以形而下的物质性载体为基础产生的,该片便很好的还原了音乐的视觉(物质)属性。开篇以鼓手们跑步(锻炼)展开,便是为音乐需要强健体格(物质)为载体作注。全片以阴柔(女性)与阳刚(男性)之美的篇章交替展现,无论是女性机械的舞步还原音乐节奏还是鼓声之下男性肌肉线条的震颤,都是音乐之本体。海浪与火焰元素的使用也化身为音乐本身,展现出本片之大气。

6分钟前
  • 雪球
  • 力荐

感谢西失兄,昨晚在资料馆看了这部耳闻已久的音乐纪录片。1980年的日本年轻人,精神面貌气质和今天差别太大了,再一想到他们和我父母是同龄人,感觉更加神奇。四十年后看这部片子,依然现代感十足:传统的鬼太鼓艺术、民谣、舞蹈,与当时最流行的电子乐浑然交融;阿七那场戏以人为偶,我很喜欢;海边、树下、廊上的群舞,令人想起胡金铨的镜头。穿插其中的访谈、训练,则将这群年轻人拉回生动活泼的人间。全程不敢看手机,唯恐漏掉一个镜头,但也觉得不足恰恰在这里,镜头与舞美设计过于精致了,与太鼓这种野性、原始感的艺术表达似有龃龉,摄影机精巧的机位、人工抛洒黄叶和制造白气,是我略觉出戏的地方。

11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惊为天人!明明是纪录片,但好像又能像动画那样几乎可以调度和控制所有东西到恰到好处。连接地面的经典加藤泰仰拍感受到了对地面(土地、舞台)的深沉。日常场景里,人们走在实在的地面上仿佛感受到人们已经扎根于此(城市年轻人来到这个岛上成为鬼太鼓座的一员);舞台场景则用地面突出舞台,同时经常遮住脚部,舞台上表演的人有一种“人形”感。而开场就有一场戏是人形剧,人在背后操控人偶,然后脚部有幕布遮住,是为地面。而这场戏宛如贯穿整部电影一样——这部电影纯粹到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事件的叙事,就是一场表演接着一场表演。这也让舞台和土地的意象真正叠合起来,舞台就是土地,也正如“间”可以走出矩形嵌套的室内,远处有间,间中有人,岛上的任何地方皆可成为舞台,舞台就是这个岛随处游荡的幽灵。

14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力荐

有很長的一陣子,跑步對日本電影而言是一種意義遠勝於有氧訓練之上的、破釜沉舟之意志體的具現。此片頭尾各一場的行路漫漫,顯然也是這種潛意識的體現。不過我更注意的是:如果說「純然只有表演意義的表演」(by.黃米米)是全劇的骨幹,那麼包夾這種表演的競步,便是演者展演己身入戲與出戲的儀式本身。是不是呢?破釜入戲,沉舟出戲,故能成活,對不對呢?

18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调动身体的全部凝聚出的力量通过鼓槌释放,犹如拍岸惊涛,狂暴过后方得平静,如细雪飘落轻采花朵。最后的最后,他们从远景白雪中坚定跑来,越来越清晰浮现,人生寻得归处后大音希声。|单声道数字再版https://mp.weixin.qq.com/s/B3i8LBwsU2TgUMY6hqU00g

22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真是超乎想象的精彩,音乐节奏可视化呈现,看完想玩太鼓达人啦。舞台摄影棚自然场景的无缝切换,会想到文德斯的《皮娜》,不知道他有没有看过这部,新泻县佐渡岛的风光人文也相当于乌帕塔尔的作用。一些特写和远景的构图出乎意料的地方有很多,万花筒式剪辑,几个超低机位拍摄和性感兜裆布视角,樱花飘在水上弹奏的倒影。展示身体之美,男女交替表演达到融合,还穿插了几位姑娘对婚姻生孩的聊天。海边跑步的段落,同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烈火战车》的经典旋律自觉地在脑中响起。最后队员的介绍又落实到每位年轻的个体,可爱之中带着那份坚定。资料馆松竹百年影展修复版。

27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大杰作!加藤泰美学完美释放!没有任何故事,也不需要任何故事。电影通过肉体,通过太鼓声,通过呐喊,即诠释了何为最纯粹的青春!给电影界带去了更多的可能性!

31分钟前
  • xxhhcc
  • 力荐

结尾介绍团员的生命历程那段非常非常迷人。 银杏树在前景中景远景频繁出现那一段也太岁月静好了。

36分钟前
  • 卷卷
  • 推荐

樱花湖上弹琵琶

40分钟前
  • 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推荐

演出集。横尾忠则担任美术设计,拍得很美。

43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穿越日夜和四季的奔跑/美好的肉体/电光火石与红色富士山岩/潮水般的鼓声/海边和冬雪里的日式舞蹈/穿插其间的空镜/交叠的重曝影像 极美的一部 爱了爱了

44分钟前
  • 千年不烂心_
  • 力荐

这才叫“艺术性的记录电影”吧!非常日本的艺术。太鼓、三味线、尺八、筝……不错是不错的,但可能之前听了太多溢美之词,“五星”“绝美”……看时却觉得不像想象中好。鼓声、弦声真的很白噪音,看得我昏昏欲睡。男人的健美肉体与女人的舞蹈穿插,阴阳结合。林英哲是因为年轻么,打了鸡血一样,敲鼓时咬牙切齿。最后一一介绍乐手,都是我们父辈甚至更老的人了。“数字再版”修复版「松风竹影:松竹经典回顾专题」with自己要来但又睡了大半场的肉 vow也同场 资料馆1号厅 八成左右满

46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推荐

太藝術了!!!剪輯手法和畫面構圖精緻到在享受一場裝置晚會

47分钟前
  • 水水观影
  • 推荐

如此細膩、精確和優美。施展一身解數,成就鬼太鼓座。鬼太鼓座本身已經極具分量,加上橫尾忠則的美術設計和一柳慧的電子音樂,真的無以復加了。神奇的是,題字是粟津潔。這部片雖然有編劇,但是更像導演、攝影和剪輯的極爲自由的書寫。各種現場LIVE、擺拍、自然記錄、人文記錄組合在一起,很是醉人。

48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颠覆、极致、实验。没有剧情没有故事更没有传统纪录片的采访,感受这种全身表达就对了(不知汤浅政明的奇怪视角是不是从这部里的裆下视角获得灵感)。最后终于出了单个人物的介绍文字,简洁朴素却字字震撼,用叛逆表达传统。横尾忠则美术 @小西天

52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本以为是部纪录片形式的剧情片,原来却是带有剧情胶片感的纪录片,有很多后期影像化处理。对鬼太鼓座没有了解,也不必附庸风雅假装喜欢。看它,是为了拓展观片广度及对日本文化的多一层认知。

56分钟前
  • 神户酩人
  • 还行

古事记般的震撼让人梦回天地伊始,“于是天神乃命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二神始去造成那个漂浮着的国土,赐给一枝天之琼矛”,而那枝琼矛敢信便是太鼓桴。鬼太鼓座所遵循的走乐论将马拉松与击鼓视为能量与原始生命力的表现,配合极致的画面更诠释出“乐”的体魄之美,东洋美学贯穿全片,也不惊讶美术设计是横尾忠则了

60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力荐

居然能把鼓艺拍得如此精彩!色彩是极美的。一些机位只能用邪门来形容:极大角度的仰拍与俯拍,在水面下拍摄,在玻璃下拍摄——不是窥视,不是干涉,而是仿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视角。此时似乎更应该遗忘摄像机的存在,让我狭隘的凝视在振奋的鼓声中消解。油质的皮肤,热汗,肌肉的线条,水面的涟漪,雪与密云覆盖的天,都是生命的起搏。声音由振动产生,影像也正是为了捕捉动态存在的。何其有幸能在四十一年后成为它的观众。

1小时前
  • 极地单子星
  • 力荐

终于看到了电影摆脱了故事桎梏,通过影像和音乐获得自由。肉体,大海,鼓声,配上精妙的舞台设计,一柳慧神秘不可知的电子配乐,整部电影传达出了一种近乎原始的生命力,来自生命诞生之初的力量。毫无疑问的杰作。

1小时前
  • 阿花_hana
  • 力荐

这个表演团体是很棒,但是看纪录片,还是挺想知道这个团体怎么组成的,资金哪里来的,教他们的老艺人们都是谁,全是谜啊🤪,尤其最后出各人前史的时候,感觉有很多隐晦的内容,似乎需要日本现代史知识才能明白啊🤔

1小时前
  • 高玉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