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1968

HD

主演:泽罗·莫斯苔,吉恩·怀尔德,迪克·肖恩,肯尼思·马尔斯,李·梅雷迪思,梅尔·布鲁克斯,埃斯特尔温伍德,蕾妮·泰勒,威廉·赫基,巴尼·马丁,希门·鲁斯金,Frank Campanella,乔西普·艾利克,Madelyn Cates,John Zoller,Brutus Peck,Anne Ives,Amelie Barleon,Lisa Kirk,Nell Harrison,Christopher Hewett,安德烈亚斯·武齐纳斯,Bernie Allen,罗伯特·达赫达赫,Michael Davis,D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6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制片人1968 剧照 NO.1制片人1968 剧照 NO.2制片人1968 剧照 NO.3制片人1968 剧照 NO.4制片人1968 剧照 NO.5制片人1968 剧照 NO.6制片人1968 剧照 NO.13制片人1968 剧照 NO.14制片人1968 剧照 NO.15制片人1968 剧照 NO.16制片人1968 剧照 NO.17制片人1968 剧照 NO.18制片人1968 剧照 NO.19制片人1968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精致的低俗喜剧

能够在夺得奥斯卡的喜剧电影并不多,但是梅尔·布鲁克斯,这位如今看来颇具迷影色彩、擅长在作品中对影视经典进行喜剧化改造的电影导演,却凭借处女作《制片人》,就拿到了最佳剧本奖。而布鲁克斯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奖项,除了影片中出彩的笑点、符合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结局之外,更是本身剧作质量过硬。后来美国编剧工会所评选的影史最佳101部剧本中,《制片人》也榜上有名,便是最有力的支持。

一个失意的百老汇制作人,加上一个事业失败的会计,两个人想出了一个骗钱的方法,那就是通过给出高回报为诱饵,来吸引到相当大数量的风险投资,最终通过故意将这部戏搞砸,来完成自己赔钱的最终目的。因为这样,他们就不用对投资人任何回报,将并没有花掉的投资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将这么一个故事交给其他导演的话,可能就会变成一部充满了犯罪情节的黑色悬疑电影。但是在擅长戏谑的梅尔·布鲁克斯打造下,就变成了一部风趣幽默的喜剧,影片中充满了讽刺意味,尤其是在剧情中的两位灵魂人物——泽罗·莫斯台饰演的制片人和吉恩·怀尔德饰演的会计——身上所体现出的对于人性之贪婪的讽刺。但是两位角色在影片中给观众的感觉也有很大区别。相较于能够充分体现“资本主义罪恶”的制片人,吉恩·怀尔德饰演的小会计则让人对其遭遇充满同情,这除了因为剧本在创作层面就对两人的角色进行区分之外,更仰仗于吉恩·怀尔德那充满了“无辜的喜感”的表演风格。

低俗喜剧

如果从社会道德层面去评判梅尔·布鲁克斯的喜剧,那么毫无疑问。他的喜剧故事往往都是低俗的,这是自打在他的处女作《制作人》中就形成的一个风格。甚至导演自己都成说过自己的喜剧“天生就是低俗的”。但是布鲁克斯的喜剧,往往又是非常注重在喜剧情节上面进行营造的,而这种注重文本创作的方式,也使得他的低俗喜剧并不低俗。

影片从开场便显露出了布鲁克斯“低俗喜剧”的特点,失败的前百老汇制作人,为了他之前看不在眼里的投资,却要和众多的高龄贵妇们调情。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种画面看起来肯定是滑稽的,但是布鲁克斯却不厌其烦地将其拍摄进画面。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展示制片人的丑态,从而让观众快速地进入了影片的喜剧情境中去。

因为喜剧的摹仿对象,往往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而且越是将这些差的人物戏弄的强烈,产生的喜剧效果会约好。这里的较差并不是纯粹道德层面的好与坏,而是指对象在各种层面上的好坏,从而让角色带有独属于他的丑角特征。比如制片人,则是通过表现职业生涯的失败:曾经叱咤风云的他,如今选择要出卖自身色相这种非常规方式来筹得资金,而且,还不止一位,打开的柜子里摆满了各个他需要约会对象的照片,每次都需要仔细思索下一个来的人是谁。通过种种极端化描述来赋予制片人他的丑角特点。,从而制造出创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喜剧效果。同时,影片的另一个主角,由吉恩·怀尔德饰演的会计师,也是这么一个人物。在影片的初一亮相中,我们似乎无法发现他身上的失败之处。但是随着制片人和产生接触的一瞬间,我们就能发现,会计其实是一个非常容易陷入歇斯底里情绪、惧怕别人触碰、对着自己的小蓝手绢有着狂热占有欲的一个人。

除了两位主角,几位有钱老妇的形象设置也是如此,其实,通过老妇人形象进行喜剧效果营造,是喜剧影片里面常惯用的一种手法。从英国五十年代的年代的伊林喜剧,如《老妇杀手》、《仁心与冠冕》中的几位老太太,直到巨蟒电影《一条叫旺达的鱼》,几十年间,对于老妇人的喜剧角色设置都比较多。在这些影片中,老妇人的形象特征多具有一定的惯性,不仅仅包括肢体方面的缓慢、笨拙。更包含了老妇人性格之中的迂腐、虚荣以及略微的一些贪婪等等,但是这些性格特征往往是只会在一些颇为私密的空间内才会展示出来,比如刚刚还在屋内同制片人厮混,笑声爽朗刺耳的老妇,开门之后在走廊里,则开始变得稳妥大方,语言风格也变得私密起来,且对周围环境充满警惕了。通过这种针对不同人物以及所处不同环境之间的所形成强烈反差,自然能够得到颇为丰富的笑料。

但是在《制片人》中,梅尔·布鲁克斯所选择表现出来的画面则更为大胆,与制片人的互动已经到达了肉体层面了,对于两性之间毫不避讳的直接呈现,使得观众在收获到了更丰富的喜剧效果。同时,这种错位手法的使用,也让影片对于现实意义层面上的讽刺更加深了一层。

结合布鲁克斯个人的影视作品来看,错位手法似乎是他运用的最为得心应手的喜剧手段了。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错位手法便已经随处可见了,他选择一次次地让剧中角色,煞有介事地装疯卖傻。但是还要很严肃的全套做完,这种内容的不正经和人物的严肃认真,形成反差,喜感就这么出来了。比如本应睿智的编剧,其实是一个热爱希特勒的变态;本应具有艺术嗅觉的导演,其实是一个异装癖同性恋;而在剧中扮演希特勒的男主角,其实本身演技并不高超,唯一的手段就是一脸严肃地装疯卖傻,但是他的形象,则是完美贴合了那个年代嬉皮士的形象。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出,嬉皮士运动席卷了整个美国社会,当时的社会风尚就是颠覆和改编,涌现出的代表则是安迪·沃霍尔,其作品同之前时代的艺术代表作并无相似之处,但是他却能够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最真实形象。而嬉皮士们,则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叛逆的行事特征。同样,布鲁克斯的这部《制片人》,似乎非常贴合当时嬉皮士们蔑视传统,两位主角为了赚钱,废弃道德,将只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卖出去了百分之两万五千。可以说,这种对于社会主流的不在意和叛逆,实在是太嬉皮士了。

精致细微

梅尔·布鲁克斯的喜剧虽然低俗,但是他的幽默却绝不粗浅。随着影片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两位主角终于开始面临各式各样的难题:通过查账,会计发现制片人在他一部票房惨败的戏中存在财务问题,看着财务报表,会计突然意识到,在百老汇,如果一部戏最终票房惨败,反而会比大卖更容易使人一夜暴富的方法。那就是将同一部戏的收益都卖出去,做出一部绝对赔钱的作品。这样没有花出去的制作费用就能落入自己腰包了。落魄的制片人发现了生财之道,但会计却胆小怕事不敢做。制片人则在对其生活之窘迫大加嘲讽,利用其人性之弱点,使用激将法,成功将会计拉下水,之后两人开始寻找最烂的剧本、最烂的导演和最烂的演员,以便能够让票房惨败。

随后便是影片的主要笑料段落,如前面所述,梅尔·布鲁克斯擅长使用错位这一喜剧表现手法,所以在两人寻找话剧主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编剧导演和主演都是足以出乎观众意料之外的人物形象,更是十足的笑料。制片人和会计都是犹太人,但是他们确定的剧本确是《希特勒的春天》,编剧是一个信仰纳粹的十足的疯子,崇拜希特勒,时刻以纳粹精神砥砺自己,体壮如牛却精神敏感,所以剧本中充满了对希特勒和纳粹的崇拜与敬仰,毫无疑问,无论何时,这都不是一份妥当的剧本。但两人为了拿到剧本,却又要高呼希特勒万岁,又要戴着纳粹的红袖章。而导演则是一个异装癖同性恋,是个十足的烂片制造者,而为了讨好她,制片人和会计却又要不停地赞美、亲吻这位令二人反胃的角色。主演,更是一个十足的嬉皮士,展示自己的歌唱时,其音乐选择和舞台风格像极了当时的地下紫罗兰等“先锋”乐队。

而影片的高潮段落,则是话剧《希特勒的春天》首演当天了,几位主创都是糟粕,但反而却负负得正,将话剧的讽刺性拔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上。但是导演在这一段的处理上却没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对于希特勒的嘲讽还只是停留在将其塑造成为一个疯子的形象。对于坐在啊台下的观众来说,如此就能够让他们回心转意,回到座位上继续看戏?似乎这样的条件并不充分。

但是对于喜剧片在情节上的宽容,使我们可以忽略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因为此处情节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凸显情节的转折,将在酒馆庆祝失败的两人,同剧场里欣喜若狂的观众交叉剪辑在一起,足以营造出有一种充满讽刺的喜感。观众在欣赏到了这两位丑角被命运所捉弄,又一次的实现了“将丑的东西打破”这一喜剧特征。正如康德所认为的那样,在一切引起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在喜剧性里有戏谑的成分,那种戏谑包含着滑稽感能够在一刹那里眩惑人们从而引发大笑。“呈现这种变化的人,他和他的表演就叫做诙谐幽默的”。尽管康德是从戏剧心理这个角度来谈论的,但仍然揭示了喜剧性的诙谐幽默特征,而《制作人》从头到尾都贯彻了荒谬性十足这一喜剧特征。

《制作人》是梅尔·布鲁克斯的导演处女作,所以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叙事节奏上,都充满了粗糙的感觉,加之他曾在电视台工作过多年,在观看的时候,电影感没有那么强烈,更有种电视电影的氛围。但是梅尔·布鲁克斯利用其精心设置的两个主要情节冲突:一是让两个处心积虑的制片人,去编排一出一定要失败的舞台剧,以此设法赚取投资商老妇人们的钱财;二是特地挑选一部为希特勒歌功颂德的戏剧,以引起银幕内外所有观众的反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剧作上的精致弥补制作上的简单,营造出了一种负负得正的对比。

而在影片的结束段落中,梅尔·布鲁克斯却有种失去灵性的感觉,制片人和会计因为无法将每位投资人应有的回报给予对方,而被起诉。但是如此大胆的两人,在接受审判的时候却显得那么的无力,要不是吉恩·怀尔德饰演的会计的一番呼喊,影片似乎就要在平淡之中结束了。还好评审团并没有被会计避重就轻的呼喊所迷惑,依旧做出了有罪的判决,这样才有了结尾之处,已经深陷监狱的两人,依旧不思悔改,在狱中继续超额贩卖话剧的收益权。这充满讽刺的一幕,即加深了影片的喜剧感,也让行不义之举的两位主角黯然入狱,符合更为主流的社会道德观念。将已经对主角产生了移情,充满关心的观众,在看着两人入狱,充满一种紧张的情绪之时,将这种情绪突然释放,转化成为虚无的感情,从而继续变为关注其喜剧特点。

而相较于如今名气更胜的吉恩·怀尔德,由泽罗·莫斯台饰演的中年制片人却更加充满亮点,外形上笨拙、秃顶、看起来充满危险性。内在则是兼具有小市民的虚荣和商人应有的奸诈,形象丰满且立体。神经兮兮的会计则有布鲁克斯的老搭档吉尼·怀尔德扮演。但他在此片中的表演却几乎完全为泽罗·莫斯台的光芒所掩盖,即使是后来成为了梅尔·布鲁克斯许多影片中的主演,也总是被配角们抢走了风头,比如在《新科学怪人》中饰演主角远远不如在《灼热的马鞍》中饰演配角来的出彩,这大概是因为其表演风格的原因导致的。

吉尼·怀尔德虽然是喜剧演员,但并不同于同辈中杰克·莱蒙的那种大智若愚,也不同于后辈吉姆·凯瑞等喜剧演员那样善于抢戏。他总是带有一种游走在影片情节之外的感觉,随时能够跳出大情节之外,成为片中“众人独醉我独醒”的一位,代表段落便是在法庭之上对自己和制片人的辩护。同时,吉恩·怀尔德也擅长在细小之处拿出自己的笑点表演,比如在《制片人》中,一边亲吻异装癖导演一边擦嘴、对自己的小蓝手帕近乎疯狂的迷恋等等。从本片开始,吉恩·怀尔德开始了独属于自己的喜剧表演形式。

后继无人

梅尔·布鲁克斯的作品大多有着迷影风格,其导演生涯的代表作《灼热的马鞍》、《新科学怪人》和《恐高症》等,都是对史上经典影片进行解构重造,来制造出喜剧效果的。比如《恐高症》是对希区柯克《迷魂记》的戏仿,《灼热的马鞍》对西部片和美国文化的玩笑,《新科学怪人》对上世纪三十年代恐怖片的全新改造等等,在《制片人》中,对希特勒的戏弄,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起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也许这也是他在几年后,会在重拍版《你逃我也逃》中参演的原因了。除此之外,梅尔·布鲁克斯在影片的歌舞剧《希特勒的春天》段落中,模仿了歌舞片黄金时代中巴斯比·伯克利的导演风格,除了华丽复杂的舞步,便是从顶部完全俯拍演员们排成纳粹卐符号时,“伯克利顶拍”的运用了。而在布鲁克斯之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喜剧电影,开始走戏仿的路线了。

而更具意义的是,布鲁克斯的电影也启发了许多后代电影人,并对后面的电影产生了积极丰富的影响,如无厘头喜剧风格、恶搞喜剧等等,都对诸如“白头神探”莱斯利·尼尔森、周星驰等各地电影人以启发。并在美国本土喜剧界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但是许多晚辈作品,并不具备布鲁克斯电影的高质量,这些恶搞喜剧和低俗喜剧的影片质量却大多数是低水平且糟烂的。而几部高质量的作品,却也因为其续集的质量低下,将其前作带来的优秀名声给毁掉了,代表就是《美国派》和《惊声尖笑》这两种影片。很难再产生像《制作人》一样,凭借其本身优质的剧作,先是能制作出优质电影,再能制作出同样收获好评的百老汇歌舞剧这样的作品了。

 2 ) 希特勒也有春天?

与法国人相比,保守的美国影评届一向更关注于所谓的艺术性和是否宣扬主流社会价值观。但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对于与此标准颇有距离的梅尔布鲁克斯却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宽容和理解。这位以粗俗风格和戏谑名著而闻名于世的导演凭借着《制作人》获得了1968年奥斯卡的最佳编剧奖。以三十年代科幻经典为搞笑对象的《新科学怪人》则更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喜剧电影之一。为什么会这样?是由于喜剧电影所特有的地域认同性,还是“孩子总是自己的好”的心理使然?

梅尔·布鲁克斯曾直言不讳地称自己的电影“生于粗俗”。本片一开场就在急于证明这一自我评价。事业江河日下的百老汇的制片人麦克斯,为了筹措资金不惜牺牲色相(如果那可以叫色相的话)勾引全纽约城的守寡的高龄贵妇。而五十岁的相貌滑稽的男制片人与平均年龄七十岁上下的的老太太们之间的眉来眼去打情骂俏甚至耳鬓厮磨的滑稽丑态,都被布鲁克斯乐此不疲地呈现在画面之中。估计很多看过这些镜头的观众,多多少少会和片中那位无意撞到的会计里奥(吉尼·怀尔德扮演)一样突然有种要干呕的感觉。其实,从希区柯克早期,到50年代的前后的以伊林喜剧,直至90年代的《旺达的鱼》,都不乏针对老太太的幽默。但它们多侧重表现老妪性格特征中的古怪、保守、世故、虚荣,并将其与其周遭的人或事之间的所形成强烈反差去制造笑料,而鲜有像本片这种与性相关联的直白呈现。尽管本人并不排斥粗俗,但仅就“老妪幽默”而言,还是更愿意去接受相对含蓄一些的英国式的喜剧表达。

不过,布鲁克斯式幽默的好处在于,粗俗却绝不粗浅(《美国派》倒是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梅尔布鲁克斯的衣钵,却不幸发展到了庸俗)。故事情节中总能有天才的火花闪烁。接下去的情节发展便印证了这一点:通过查账,里奥发现麦克斯在他一部票房惨败的戏中存在财务问题。对此麦克斯只能厚着脸皮装可怜。之后里奥突然意识到,在百老汇如果一部戏最终票房惨败,反而会比大卖更容易使人一夜暴富。麦克斯闻讯后欣喜若狂。两人结为死党,开始遍历最能满足票房惨败条件的剧本、导演,以及主演。而影片的喜剧笑料也主要来自这一过程中。两位主人公自己虽已不够正常,但比起他们所寻访对象却可谓小巫见大巫。被锁定的剧本《希特勒的春天》来自于一个在楼顶养鸽子的信仰纳粹的疯子。为了能够顺利与之签订合同,麦克斯和里奥这两个犹太人要“忍辱负重”地一起高歌纳粹歌曲,还要佩戴纳粹臂章(虽然事后马上被他们扔进垃圾桶);而在拜访导演寓所时所要面对的,则是与同性恋挤在一间异常狭小的电梯里,以及要反复亲吻一身低胸女装打扮的同性恋导演的痛苦煎熬。至于男主角确定则颇有戏剧性。最终一个跑错摄影棚的张口闭口都是市井粗话俚语的家伙达到了他们的苛刻标准:越烂越好……

颠覆常规的故事构思很具有创意。不过接下去在具体表现该剧如何一鸣惊人时,导演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感觉其中嘲讽希特勒的喜剧段落并不好笑,进而对银幕中观众们从惊诧、厌恶到的捧腹大笑的转变过程缺乏足够的认同感。首演过后的众口铄金更像是导演的刻意拔高。好在这段情节并非本片的表现重点,而只是作为推动情节转折和发展的戏中戏而已。梅尔布鲁克斯确实非常喜欢拿纳粹开涮。他曾经翻拍过对刘别谦的经典喜剧《你逃我也逃》。其中额外加进去的以“Peace”和 “Piece”为笑点的讽刺歌舞,在内容和形式上和《希特勒的春天》颇为相似,但喜剧效果上却似乎更胜一筹。

泽诺·穆斯塔尔饰演的制片人麦克斯是影片的最大亮点。这一角色兼具商人的狡诈虚伪和市井小人的虚荣。但同时,肥胖的体型、夸张的眼神、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地方支援中央”的凌乱发型组合在一起使得这一角色非常可爱。看着穆斯塔尔的完美演绎不禁感慨,方法派巨星和偶像帅哥大行其道的现代好莱坞电影圈再也难以找到具有如此鲜明形象和表演特色的喜剧演员了。扮演神经兮兮的会计里奥的吉尼·怀尔德是布鲁克斯的黄金搭档老搭档。但他在此片中的表演却完全为穆斯塔尔的光芒所遮掩。而这似乎再次证明,怀尔德还是更合适出演二号人物(在《新科学怪人》他演男一号,但评论家普遍认为最出风头是那个圆睁怪眼的驼背仆人)。

 3 ) 金牌監製: 百老匯音樂劇成功, 不代表在銀幕上也必然吸引

"金牌監製"(The Producers)是一部改編自百老匯音樂劇的電影. 音樂劇在2001年於美國Tony Awards中獲多項提名, 最終榮獲十二項大獎, 叱吒一時. 筆者2002年十一月在紐約怎樣也買不到百老匯的票, 他們說起碼要一個月前預訂.

當年"The Producers"音樂劇在Tony Awards中奪得的獎項包括:
Best Book of a Musical - Mel Brooks and Thomas Meehan
Best Original Score (Music & Lyrics) written for the Theatre - Mel Brooks (music & lyrics)
Best Director (Musical) - Susan Stroman
Best Performance by a Leading Actor in a Musical - Nathan Lane (正是電影版裡飾演監製Max Bialystock的男演員)
Best Performance by a Featured Actor in a Musical - Gary Beach
Best Performance by a Featured Actress in a Musical - Cady Huffman
Best Scenic Design
Best Costume Design
Best Lighting Design
Best Choreography
Best Direction of a Musical
Best Orchestrations
(Courtesy of BBC News)

電影版也獲以下提名:
Best Comedy Movie (2005 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Best Soundtrack (2005 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Best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2005 Golden Globe)
Best Actor - Musical or Comedy - Nathan Lane -(2005 Golden Globe)
Best Supporting Actor - Will Ferrell (2005 Golden Globe)
Best Original Song - Mel Brooks (2005 Golden Globe)
(Courtesy of The New York Times)

當然, 百老匯音樂劇成功, 不代表在銀幕上也必然吸引. 但也有例外, 就像百老匯音樂劇"Chicago"(芝加哥), 我在紐約看過, 一點也不喜歡, 但卻覺得電影版十分不錯. 暫時無緣看"The Producers"的舞台版, 不敢說電影版不夠好, 但看過電影版後, 卻十分期待看百老匯版, 因為我知道舞台版一定會好得多.

故事主要是說一個百老匯的九流監製Max Bialystock和討厭會計工作的Leo Bloom, 打算找個爛劇本, 爛導演, 差勁的演員, 總之就是一個沒可能成功的音樂劇, 然後將"百倍於成本的集資袋袋平安"(HKIFF), 從中賺個盤滿砵滿. 怎料音樂劇首演夜即獲好評, 九流監製被捕, Leo卻與美女Ulla(Uma Thurman)逃往巴西的里若熱內盧過其陽光與海灘的生活. 最後Leo良心發現, 回來自首更出庭為Max辯護. 是一齣幽默大團圓的攪笑喜劇.

兩個男角擔當全片的靈魂, Nathan Lane的幽默詼諧的確精彩, Matthew Broderick則作其輔助角色. Uma Thurman飾演瑞典女郎演出出眾, 令人刮目相看, 比"Kill Bill"甚至"Pulp Fiction"中的她更值得讚賞. 電影版仍有很濃厚的舞台感, 這可是大部份舞台劇搬上銀幕難免會有的問題. 劇中飾演易服男導演的演員及其幕後班底也是電影攪笑的催化劑. 不是朋友提醒, 也差點看不出當中一個是"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的Jai (負責文化那個).

電影有濃厚的舞台感, 但不太覺得是音樂劇, 除了劇中的兩齣舞台劇外. 或許剪接手法可以來得更用心, 就像"Chicago"那樣, 可以充分利用電影有的元素來把舞台版音樂劇推至更高峰, 但"The Producers"沒有做到.

不錯的喜劇, 但電影版確實可以做得更好.

最後當然要說說在添馬艦看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感覺. 聲音效果不說也估計到不會好得到哪裡去, 由於是晚上七時正開始放映, 各商廈燈火通明(之後又有星光匯演), 所以視覺也要扣分. 但始終未試過在這裡看電影, (只看過2003年Charlotte Church的演唱[維港巨星匯]), 怎樣也要試試.

由於地方寬敞又空曠, 不少不合作的觀眾便電話照講, 飯盒照吃, 七時廿七分還有人在找坐位! 還有就是昨晚氣溫下降至廿二度, 坐在那裡更覺冷. 另外又不時傳出陣陣的汽油味. 不過, 大會也算周到, 只有一兩點雨, 便連忙每人遞上透明膠雨衣, 結果用不著.

also at:http://dorablahblah.blogspot.com/2006/04/blog-post_07.html

 短评

笑点在哪里?靠使劲儿演?20分钟过去了,演员在那个该死的办公室还没出去。这种喜剧就是垃圾!

6分钟前
  • 啸杨
  • 很差

8.5/10。过气的百老汇制片人男与一会计男欲联合起来赚钱,具体计划是先把人们骗来投资远超制作成本的钱,然后写出一个必扑剧本(一部赞美希特勒的音乐剧),这样就能赚走不少钱。结果上映当天竟因观众觉得这是讽刺剧而大获成功,而俩男主也因无法给投资人们分红(因为她们的分红比例加起来远超100%)而入狱。影片微妙的笑点不断(比如去杀演员那段),整体水平≤8.5。

7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嫣然是梅尔的电影里面最不好笑的那一类...

9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Bob's recommendation. Spring for Hilter 的开场真的排的很不错呢!

10分钟前
  • 双层芝士
  • 还行

梅尔布鲁克斯的处女作 典型低俗神经喜剧 戏中戏 已被《希特勒之春》洗脑

14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力荐

很多次笑到捧腹大概不只是因为电影,也是因为自己:妈蛋居然会笑这种东西……然而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定,还是要服梅尔布鲁克出格而不越线的尺度拿捏。政治不正确的擦边球打得砰砰作响,也算是对娱乐在讽刺与冒犯之间能走多远的主动审视。

19分钟前
  • BLTEmpanada
  • 推荐

完完全全被《希特勒的春天》洗脑了,这两个大糊涂蛋制片人哦,这么厉害的剧,纳粹大腿舞,娘炮元首,演他的还是个嬉皮士(哈哈),怎么会不红,还指望着一夜关门,骗投资阿婆们的钱?哭,真的好想看现场!梅尔布鲁克斯执导的第一部,前半节奏有一丁点小问题吧不过凭中间的歌舞,必须看!

2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戏剧感十足,但布鲁克斯还是很好地进行了电影化的处理,其中标志性的粗俗的笑料也隐藏着讽刺,对60年代美国社会的影射也是俯拾即是,沃霍尔、同性恋风潮、金钱至上,主题上也呼应着刘别谦《你逃我也逃》这是布鲁克斯解构经典的典型戏码,剧本确实有料,但演员的表演更是让影片变得丰富立体

26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掐头去尾,简直精彩。Zero Mostel的状态很不错,Dick Shawn一身是戏啊,他还演过啥,咋找不到什么主演的片子呢

27分钟前
  • 苏乏
  • 推荐

这片要不是犹太人搞,就冲着他们要演希勒特也是会被冲的!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温馨基情四射擦边的父子恋,max对Leo循循善诱步步为营;max无奈色诱老太太;试镜时后来扮演Hitler的那人居然穿的是高领黑色上衣带着番茄罐项链穿过膝盖的长筒靴,导演和服装师怎么想的,太有个性太骚了!最后上半场俩人畅想去巴西过神仙一般的生活,没想到中场被观众反应给搞破灭了,这种反差感太有趣了,我都怜爱max和Leo了!法庭戏的无效辩护,但依旧荡气回肠,我是没想到他们会进监狱,并且依旧执迷不悟,还有市场,我真是服了他们了!剧本作者虽然是一个外表伪装内在不知悔改的辣脆,但是他坐在观众席对于自己作品不被善待时的恼羞成怒,非常有带入感,让人有点感同身受,我又恋爱了!对比乌玛瑟曼版本,这版女性太背景板、男凝符号了;歌舞也少

29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精华是《希特勒的春天》模仿巴斯比·伯克利的开场舞蹈,确实很搞笑。不知这部片子是否某种程度上启发了彭浩翔的[AV]。最烂的一切元素集合在一起,便是麻将里的“穷和”了,这个道理美国人是不会懂的。

3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两门课的老师都推荐。它的概念很有意思:如果你找最差的剧本、最差的导演、最差的演员,如果你一心只求你的作品成为一个flop,容易做到吧?这部剧的答案:不是的。你不知道观众会喜欢什么。一切在这个制作人心中是“worst”的东西拼凑起来,它就是成功了,而且你都不知道为什么它能成功。老师用这部剧来论证:“市场是难以揣摩的,很多时候都是看运气。You never know.” 然后我看的时候觉得开头的配乐、springtime of Hitler and Germany好听!开头出credit的那个设计也很有意思。这部剧找的演员应该是舞台剧的演员,表演都很夸张,都很hysterical。开头两个主角的大呼小叫把我快震晕了。但这部剧太多和发展主线剧情无关的“小俏皮”了,这点我不是很喜欢。

36分钟前
  • Armchannel
  • 力荐

和法国同学一起看,笑点果然不一样。。。。

37分钟前
  • Charlie
  • 还行

这片跟《新科学怪人》两部梅尔·布鲁克斯作品是乔治克鲁尼1964~1976年之间最爱的100部电影中已经看过的36部里最接受无能的两部——从头到尾完全戳不中笑点。当这种贼闹腾的喜剧不好笑,简直就是地狱。

40分钟前
  • appletri
  • 较差

这片子的制做过程可以拍一部电影了,叫做the producers。单是Glazier从牙医床上跳下来满口是血得奔到大喷泉说服赌气的Zero和Brooks把戏拍完的场景,就足够电影感了

43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看,那人被现实压扁后的样子好好笑喔,等下,这是面镜子吗。感觉这部和它的Springtime for Hitler,正好是如今灾难艺术家和The room的样板。奇谬不似现实,又更甚于现实。

44分钟前
  • coie
  • 推荐

很难说早期新艺城没受过这种风格的影响

4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整个片看下来感觉最重要的情节桥段和表演这几个要素,时而让你很赞叹很佩服,接着又弱烂爆了,这样反复

53分钟前
  • YangYang
  • 还行

竟然到21世纪才改编成音乐剧!看来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百老汇还不够缺剧本,有太多场景可以无缝得“音乐起”开唱了。

58分钟前
  • \t^h/
  • 还行

演员表里老太太真的只叫 hold me, touch me 哈哈哈~什么叫歪打正着,投资出了未来的舞台之星。60年代看起来“群魔乱舞”的元素(异装癖导演,嬉皮士男主,历史解构反讽剧本……),放现在来看都是百老汇“日常”了吧。

1小时前
  • 靡夜蔷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