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心2015

HD

主演:阿奇,杰森·伯格,陈香香,鲍勃·柯里,保罗·戴维森,达斯汀·德发,艾塔,伊夫林·福莱特,威利·弗里德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狗心2015 剧照 NO.1狗心2015 剧照 NO.2狗心2015 剧照 NO.3狗心2015 剧照 NO.4狗心2015 剧照 NO.5狗心2015 剧照 NO.6狗心2015 剧照 NO.13狗心2015 剧照 NO.14狗心2015 剧照 NO.15狗心2015 剧照 NO.16狗心2015 剧照 NO.17狗心2015 剧照 NO.18狗心2015 剧照 NO.19狗心2015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狗心

语无伦次了,最后lou reed问Laurie,你觉得爱是什么,具体一点来说的话,是不是比你心里的象形文字更多,而且不需要解释,你很确信这就是爱。我突然想明白,语言无法说尽一切这点并不令人害怕,因为当你感受到它,早就足够多了,爱和时间别无二致。

很喜欢的是,她还是力图给它以梦境的模糊感,关于死亡、爱还有时间的叙述普通却诚实,只可惜之前听的ost时候我的梦被Laurie更清晰的梦替代了,听觉总是要输给视觉。

 2 ) FIFF16丨DAY4《狗心》:绝对私人,绝对戳心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狗心》,下面请看前线诗意女子们冥想生活的影评了!

大钊:

私人。

果树:

诗化的真挚。

米米:

来自劳瑞·安德森的“冥想”。

Not Here:

人生的感悟拼接和独特的意识深度,也是弥足珍贵的。

法罗岛帝国皇后:

童年的伤痛,幼弟的意外,母亲的胡言,爱犬的离去,导演没有回避生命难以承受之痛,她娓娓道来的腔调居然可以平静的像一个过客。

子夜无人:

私人情怀和社会观点在视觉创意中被统一起来,但真正有力的素材还是少了些,马利克在《时间之旅》当中可以尽情天马行空,是因为他最终是要形而上的、去政治的,而一旦诉诸于现实的东西太沉,就很容易煮成夹生饭。在某种生存环境里,人的境遇就像被豢养的犬只一样,甚至我们还不及动物自由,可最后还是它先走一步,我们投射了所有欲望和希望的这条生命没有了,连孤独感都被完整留下,只独我一人品尝。

DAY4的纪录片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生活的诗意思考

看到标题第一反应居然是布尔加科夫的“狗心”,倒也有合适之处,Laurie Anderson 和他一样都有 charming black humor。

国家/自由的矛盾,生死,童年,爱,一贯的诗意,哲思,娓娓道来。没有看过 Laurie Anderson 现场演出的遗憾或多或少通过这个电影/纪录片弥补了,再听她基于演出制作的专辑会有更多想象,想象她会用什么样的视觉画面配合这一幕呢,会用什么样的色彩,什么样的转折。

对喜欢 Laurie Anderson 的人而言,这真是珍宝。

 4 ) 梦境式论文

不愧为多栖艺人的劳瑞安德森,打破传统电影作品的格式,从形式上说虽然看的迷迷糊糊却很新奇,也不闷,各种形式的跳跃配合喃喃自语式的旁白,相当有个性的梦境式论文电影。要说内容呢,个体性太强,也不太懂西藏禅宗,但是好在不算强人所难,并没有用一种上帝视角来阐述或者站在道德高点变相强迫观众接受,这种在高冷和坦然之间的平衡还真不容易。

 5 ) 哲学的德国人如何看待这部电影

实在不好翻译,经原作者Marco Albini同意,转载放在这里,大家感受一下

Es gIbT Filme, dIe kAnn man niCHT iM konVention3ll3n SiNN begrEIfen, sOndern man Muss Sich Auf sie EinLASS3n. Hund. DaNN kaNn man fUER sich selbsT entScheiden, ob es die MUEHE wert War. &% Wolke. Im FAllE von Heart of a Dog kAnn selbst dieses ReView keine Antwort geben. 9/11. Ist dies UNPRofession3ll? Vielleicht. ABer DatenüB3rwAchUNG^?!

个人的观点是:学电影的看看很不错,能带来很多启发,但是作为放松,娱乐等其他观影目的想要去看这部电影就算了。当然,导演的拍摄态度十分认真,这个值得肯定,里面的隐喻和和主题也很巧妙,作为实验电影,我给五颗星。作为普通电影,一颗星。

 6 ) 生活即是与死亡保持擦肩而过

这部15年的《狗心》是劳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应Arte电视台之邀所拍摄的散文电影,以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概念去框限它其实有些偏颇,因为《狗心》更多是继承了劳瑞·安德森特立独行的气质,在她的眼中,这是影像与声音的疯狂碰撞,也是记忆与时间的回溯交接。

散文诗风格纪录片的标杆无疑是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他从世界各地采摘了大量新鲜的影像,并辅以极具诗意的旁白,看他的作品就像在读一本本精装的诗歌集,而同期的乔纳斯·梅卡斯(Jonas Mekas)则将私人日志化的影像发挥到了极致,劳瑞·安德森好似他们的温润结合体,她关心着世界的一切,艺术、政治、宗教、种族……又没有彻底依赖于世界群像,她就是世界,既是世界的起点也是终点。

安德森永远不会说“我是个音乐家”,真正让她痴迷的是独特的人声叙述,她更倾心于成为Jimmy Durante、Leonard Cohen、Groucho Marx那样的游吟诗人,选择一种或是多种嗓音,戴上一个安德森的面具或是另一个安德森的面具,讲述一个个故事,类似的观点也出现在《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鲍勃·迪伦认为人只有戴上了面具才会说出真相。

劳瑞·安德森是个不信任狙击枪的士兵,她擅长去挣脱那些围绕固定中心运作的规则或系统,《狗心》杂糅了手绘、动画、广告、监控录像、家庭录像等诸多媒介形式,媒介于她而言是最为顺手的修辞方式,它们共同塑造了只属于劳瑞·安德森的万花筒式文笔。

《狗心》的一开始,安德森假以梦之身描绘了一场关于她与Lolabelle(她的爱犬)的梦境想象,她那清醒而有节奏的腔调包裹着悲伤和怪诞的诗意。

“白天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让我们从睡梦中醒来,为了分隔无尽的黑夜;
黑夜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让我们坠入时空与一个世界相遇。”

在世贸中心坍塌后的白色恐怖里,监控如野草般丛生,一切变得更加喧嚣与混乱,如安德森所说:“真实的城市在你脑海中只留下了闪光的碎片”,于是她带着Lolabelle去往北加州的山脉,想在旅途上多花些时间陪陪爱犬。

在这段空旷而自由的时间里,她尝试着和据说能听懂500个词汇的爱犬交流,试图触碰它的世界。

Lolabelle是一只曾被主人遗弃的商品狗,而在这旷野里,它将要为安德森引路,几只鹰在高空慵懒地盘旋,而后某日清晨,它们突然从空中呼啸俯冲而来,向Lolabelle的头顶张开了鹰爪,此后数次,群鹰不断回旋,想要像抓兔子那样掳走Lolabelle,安德森感知到了Lolabelle的恐惧,即作为猎物的恐惧,她突然间想起,这也是911事件后的那段期间里每个纽约邻居的表情。

“我们碎片化的对话,充斥着跳接与曲解,可是这些凌乱的信息中又蕴含着什么故事呢?”

Lolabelle失了明,安德森觉得是时候让它学钢琴了,她在地板上放了些键盘,Lolabelle很自然地跑过去开始弹奏,后来这成了Lolabelle每天都会做的事情。

Lolabelle弹了整整两年,甚至抢来一些主人的旧响片弹出了相当实验性的音乐,除此之外,它也为其他动物(许多动物权益组织)举办慈善音乐会,顺带还出了一张圣诞专辑,可它终于还是要面临死亡。

“你当然不希望她感到疼痛,所以只要我们给她打一针,她就会入睡,然后再打一针,她就会停止呼吸。”

安德森并不打算按照兽医的建议,她不想以这种方式让Lolabelle离去。

她去咨询自己的佛学老师,他说“动物就像人类一样,他们慢慢靠近死亡,又会慢慢远离死亡,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你没有剥夺他们走完这个过程的权利。”于是安德森买了镇定剂和一些Lolabelle爱吃的东西,在最后的三天里把Lolabelle带回家陪着它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安德森要为死去的Lolabelle念诵《西藏度亡经》,而这个过程首先被禁止的事即是“不允许哭泣”。

她的老师告诉她,每当“想念”开始发作,就去布施或者行善,她突然明白了死亡带给生者的影响,那便是“后悔与内疚”,那些没有拨出的电话以及没有说出口的话,安德森明白了爱与死亡的关系,死亡的目的是为了释放爱。

她的好友Gordon Matta-Clark是一个雕塑家,其最著名的作品是《分裂》,Gordon将一栋城郊的房子锯成两半,这样的行为几乎令主流的艺术理论迟疑,但安德森却以十分简单的方式去理解,Gordon父母的离异,他的双胞胎兄弟从他的窗户跳楼自杀,她明白,正是这些并不深奥的伤害,毁灭了许多生命。

Gordon生了病,他决定与大家分享他的死亡,于是他邀请朋友们来到医院,在仅剩的生命系统慢慢衰竭的24小时里读书给朋友们听。

“所有生物死后,他们的意识都开始准备形成另一种生命形式飞跃,接下来你所看到的就是你的来生,是对另一个世界的缓慢觉醒。”

安德森有七个兄弟姐妹,所以小小的身体总是被淹没在人群中,这使她成了那种疯狂表现自己的小孩,于是她从三米跳板上来个空翻,结果打在了泳池的混泥土边缘,摔断了背。

接下来的几周她都在医院的儿童病房做牵引治疗,忍耐着志愿者为她讲的童话故事,思念着早已读过的《双城记》和《罪与罚》。

她想起了那个被遗漏的部分,即每个夜晚回响在病房里的声音,所有的孩子都在哀嚎和叫喊,这是濒临死亡的声音,与之相伴的还有浓重刺鼻的药味和灼伤皮肤的焦味,这样的细节一一浮现在安德森眼前……

每天早上都有几张床就那么空了,昨夜还在挣扎的孩子也消失了,护士们却绝口不提,她们只是继续整理床铺,那些孩子们究竟怎么了,没人问起,没人回答,也没人想要记得。

安德森在以后的人生中把能忘记的通通忘记,她把它们清扫一空,就像护士们清扫病房那样,扫掉无穷尽的恐惧的痕迹。

“这正是我觉得讲故事最诡异的地方,你总想要表达你希望表达的东西,于是你想到了一个故事,并且不断重复这个故事,而每当你讲一次这个故事,却会忘记得更多。”

Lolabelle死后的两年里,安德森一直能够收到它脸书账号的消息提醒,它做了许多怀念爱犬的事,比如为它画巨大的画像,想象它在阴间度过的49天,大多数的画都充满了风和喧闹,混乱,还有支离破碎的歌曲,某种意义上,Lolabelle并未离开,它被融进每个当下的思念,不断在安德森的心中重生……

 短评

喜欢开头的梦境。碎碎念以及碎碎念,想起大学时的常识的一个作品,念白式得片段语言,仓促,画面配了写下文字的时间。四十多分钟的时候就有点开始疲惫了,很佛,宗教色彩好重,看到狗狗尸体照片的时候很出戏,想象着劳瑞拍照的场景,没有悲伤。

5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一位女思想家将自己的散文影像化,我们能感受到其思想广阔灵魂自由。我们不一定欣赏这种影像,但一定臣服于她的思维世界。[B+]

9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一个女人在念的诗

10分钟前
  • 通叔
  • 较差

行吧 影厅里最后走得剩下没几个人了,学电影的孩子们看看还不错

12分钟前
  • 雨二厶
  • 还行

#全州电影节# 2016/05/03 14:30@ megabox

13分钟前
  • toolass
  • 还行

这是一部有点难看懂的论文电影,电影的旁白一直处于潜意识的状态,像是梦的逻辑,没有情节的大杂烩,由一系列的故事小故事组成,你会惊艳于导演的思维逻辑,她绝对是一位语言天才。表面上,这部电影是关于安德森导演那条死去的捕鼠梗犬,关于爱和死亡,实际上是关于去世的母亲的心结。★★★★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大概只有女人能够做到这种程度,而且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这样不加掩饰的呈现出来

18分钟前
  • 圣墟
  • 推荐

看来得把看《西藏度亡经》提上日程了。

19分钟前
  • 浅野忠信
  • 还行

every love story is a ghost story ...

24分钟前
  • 力荐

劳瑞安德森具有实验气息的影像散文,可以算作Cinematic Essay ,从自己的母亲与自己的宠物作为出发与收尾的点,从政治议题到个人精神修养都有涉及,视听语言也不单调,但安德森对佛教的过度推销是片中唯一让我不喜欢的地方,但话说回来这是部很私人的电影,是属于她自己的一场精神旅途。

29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lost me in the second half

31分钟前
  • 晃豆豆
  • 还行

入围今年金狮奖的两部纪录片之一,女性导演的私人散文诗。将个体记忆和对社会的思考代入狗的视角,发散性的旁白充满柔情——很有实验气息的大题小做。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借“狗心”讲主人浮动飘荡的思绪。是私语,也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自我修养。诗意又知性,一个女性知识分子日常的自画像。

36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非常私人的纪录片,能感受到情感的真挚。大量思绪与意象的琐碎堆砌,恍如梦境的观感,实验性电影语言,意识流影像风格,文学质感浓厚。其实如果写成书会更喜欢一些。

40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还行

与其说是纪录片,更像是劳瑞安德森说的一个长长的关于自己生活的故事。不仅有自己的爱犬,还有家人、童年,非常私人,也很动情,即使影像部分很模糊抽象,但仅靠娓娓道来的旁白,已足够被牢牢地抓住了。更何况还有Lou Reed的歌,听到泪目……

4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毫无反思的个体情感,没有电影史感的声画分离,让我完全无法共情。观感就像看一本不感兴趣的名人自传。无论视觉实验如何有趣,都带着极度自我为中心的酸味。

45分钟前
  • Trillian
  • 还行

不愧为多栖艺人的劳瑞安德森,打破传统电影作品的格式,从形式上说虽然看的迷迷糊糊却很新奇,也不闷,各种形式的跳跃配合喃喃自语式的旁白,相当有个性的梦境式论文电影。要说内容呢,个体性太强,也不太懂西藏禅宗,但是好在不算强人所难,并没有用一种上帝视角来阐述或者站在道德高点变相强迫观众接

47分钟前
  • 画瞳
  • 推荐

实验电影却在寻求情感共鸣上下足了功夫,看电影才发现原声的魅力已经盖过了画面,当她仅用语言描绘和lola的点点滴滴时,比起任何画面都更接近“狗心”的本质,rc算是猜错了,萦绕整部电影的死亡气息由片尾一个小小的童年回忆得到了救赎,然后由亡夫一首关乎时间与爱情极深沉美丽的歌曲收尾,用心良苦了

50分钟前
  • Awakening悟
  • 推荐

看不懂又好看系列

51分钟前
  • 安非
  • 推荐

把后911景象,爱犬故事,佛学思想,死亡鬼魂混入自己的童年回忆,与母亲的心结里

54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