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1

HD

主演:闫妮,刘文卿,莫诗旎,王景春,王紫逸,乔任梁,于越,张珂源,钟国流星,楼逸昊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国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11 剧照 NO.1我11 剧照 NO.2我11 剧照 NO.3我11 剧照 NO.4我11 剧照 NO.5我11 剧照 NO.6我11 剧照 NO.13我11 剧照 NO.14我11 剧照 NO.15我11 剧照 NO.16我11 剧照 NO.17我11 剧照 NO.18我11 剧照 NO.19我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1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70年代,西南三线地区,无数的上海人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建设国家,付出莫大的牺牲。此时此刻,文革的余威仍在,各国营单位乱相未除,而在子弟学校就读的少年王憨(刘文卿 饰)则和八拉头(张珂源 饰)、小老鼠(钟国流星 饰)、卫军(楼逸昊 饰)等几个伙伴过着无 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王憨广播体操动作标准,被选为领操员,为此软磨硬泡求妈妈(闫妮 饰)为他做了一件崭新的白衬衣。可是他在河边玩时衬衣意外掉入水中,结果意外遭遇了被警察追捕的杀人犯谢觉强(王紫逸 饰)。   时代的大背景下,放眼尽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小人物只有随波逐流,身不由己……袭击第一季好好照顾玛雅:虐儿案罗生门曼斯菲尔德庄园1999神的晚餐今晚你要去哪里花为媒蓝莓之夜彩云深处战栗情谋黑帮女婿三国危险的她国务卿女士 第三季完美丈夫奈何少帅要娶我朝梦夕阳行天使之心最美的青春公羊2015上载新生 第一季禁止吸烟2019游泳吧!儿子敢梦者伊兹的考拉世界第二季弗里达·卡罗黄石前传炒金男勇夺真爱圣女魔咒第四季无法拥抱的你第二季双姝奇缘诸天至尊烈日血战龙黄蜂殺意钢铁年代千面牛郎格雷斯 第三季迷失第二季外乡人全民战神终极列车马戏之王交错的9个杀意当你停止爱我

 长篇影评

 1 ) 那年,我11

平心而论,我是不会选择去电影院看国产片(表拍我。。。)。向来国产片都非常意识流,让人难以领悟。而且配乐效果奇差,还不如找个下电影的网站,就这么下下拖拖看看了事。这是真心话。表拍。。。

这部片子是如何通过天罗地网的广电总局审查,我感到很好奇。也许是,某一个领导看到送审的片子,在字幕栏里看到一些字母,眼睛一亮:哎呀,与法国合拍的,为了国际友谊和大国形象,那就审批通过吧。也许他没真正看故事内容。。
于是,我有理由猜测,这部片子会放映了一半以后紧急下线。


我一直都在感叹。中国电影人真辛苦,拍个片子要考虑题材是否敏感,故事是否流畅,内容是否健康。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没有几部能够通过审核。所以,这一次,我因为王小帅的这部电影,刮目相看了广电总局,忽然觉得他们变得有点可爱了。

but,若是从头到尾他们根本啥都没看懂,那我也就不表扬了。

这部片子很棒。虽然情节有点拖沓,有些地方有些不合理。但是最主要的是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放在了一个不那么敢拿出来说的时代,这是一种进步。

故事开头说,我们小时候都幻想一夜醒来灵魂进入另一个身体里,以为会不一样,但是很久以后才意识到,我们活在我们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历史局限性,我们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人,因为我们就是我们。瞬间打动我。因为我从小就是这么想的。。。
我11岁那年在干什么呢。我想了想,其实和那个时期的孩子有很多相似之处,没有很多的新衣服,只有过年时候才有的新衣服。喜欢吃大白兔,但是记忆里大白兔只有在少数时候才能吃到,但我还是蛀牙了。和同桌打架,打完了哭了又好了。妈妈的脾气很大,在工厂上班,中午要赶回家做饭给我吃,会不耐烦就打我。还有,我在厂里的子弟学校,周围的学校医院等各项设施配套齐全。上体育课女生会跳皮筋,做仰卧起坐,到现在我依旧不会跳皮筋,仰卧起坐依旧能够一百分(唯一及格的体育项目。。。)。

我有一个很好的爸爸,爸爸有一辆28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龙头上有个很响的喇叭。我每次坐在自行车的横杠上,把手放在龙头上,爸爸一刹车,我的手都会被夹得很疼。妈妈每次看到我的手都会死死骂我爸爸。我爸爸就会吼起来: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坐个车还把手夹了!要是我一哭,我爸爸又乖乖给我买糖哄我。

我十一岁的时候爱撒谎,喜欢涂改成绩单。每个寒假暑假之前的那个小本本,关乎到我整个假期开心不开心。若是90分以上,必是开心的,会有现金奖励;若是90分以下的,不好意思,额外作业加补课安排。所以我就拿改写纸偷偷改成绩单,每次都怕被老师秋后算账。等长大才知道,成绩单这玩意对于老师来讲根本什么都不算,所以他也不会多看一眼。体育课成绩从来没人在乎,考过三十分,我妈还骄傲: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了,不错不错。
那一年,我对自己讲,我要记住这种感觉,等我当妈妈了一定要孩子健健康康,最重要是不怕表达自己,不要怕犯错误。

很多年以来,我都在想,我会不会忘记十几岁的那个自己。那个胆小怕事的自己,那个被价值观扭曲了的自己,那个在懵懂青春期里什么也没发生过的自己。然后告诉别人,这样的悲剧不要在下一代身上发生。我希望我的下一辈是正直的诚信的健康的。

我想,这是王小帅拍这个题材的根本意义。也许,很多人看完了,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唏嘘不已。也许,有些人看完了,他会想明白当年那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比如为什么会有武斗,比如为什么会下乡,为什么有那么个十年,那么个十年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有些电影,是在消耗某个时代。但是,有些电影,是在提醒,不要忘记那些年发生的事情。

结合最近的风潮,其实想想,怀念那个时代的,都是不完全懂那个时代的事情的人。就像是我奶奶知道我关心政治时候,她把我拉到一边,小心地对我说,你不能这样反革命,这要是放在以前,是要杀头的。若是你真知道那个年代发生了什么事,希望你再提议让我们回到过去。

 2 ) 历史的幽灵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可以想见,文革题材会是未来中国电影的一大题材类型,然而在现在情形下,拍摄这一题材实在难以施展,创作者无法放开手脚。《我11》的切入点比较简单,大多数事情来自一个11岁小孩的目光所见。你可以说他看到了,也可以说他并不理解,懵懵懂懂,睁一眼闭上一眼,好似现在的官方态度。在作者的旁白自述中,他把亲眼目睹的残酷视为了成长过程中的阵痛体验。 自2003年第六代浮出水面后,贾樟柯一举成名,转战纪录片拍摄;娄烨被禁到复出,在黑暗的地下王国摸索了五年;王小帅却好像失去了方向,他拍了《青红》这种小文艺片,也交出《左右》这种俗烂的电视剧,更有选择《日照重庆》这种不上不下的商业破冰。可以说,他这些年的失败之痛远远大于收获。 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文革题材一向不是第六代的菜,那会他们还处于青少年时期。而第五代的陈、张、田,他们各自拍摄了一部充满代表性的文革题材,在不同版的述说里,陈凯歌和张艺谋都选择了改编,不同程度上有所回避,只有田壮壮选择了直面,结果也付出了被禁的惨痛代价。绕到王小帅《我11》的这桩事,他采用了一个取巧的做法:即说的是文革的事,比如被特地展示的两派武斗,更多的却以个人的自传经验体现出来。他看到了,但他不道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暧昧的态度,就像片中人物谈起谢家父女的事情,大多是以小道流言的形式散播。 在很多人看来,“谢觉强,反革命、纵火、杀人犯,死刑”,结尾女声的高音喇叭洞穿了一个时代的悲剧。然而对王小帅而言,这些事情跟《青红》结尾的枪声一样,它们不过是换了见证者,重复展示。在我看来,《我11》带来的最大触动——甚至现在想起来还不寒而栗的一个画面是在尾声部分:谢家父女站在监狱门口,与王家三口视线交错。他们没有表情,伫立的躯体毫无反应,看上去就像恐怖片的画面,悄无声息,有如历史的幽灵。这个时候,出于很多考虑,也可能是出于害怕,王家选择了回避,同时也宣告了一个事实:我们都回避了当年的历史真相,血淋淋的事实被隐匿深藏。面对苦难、面对受害者,我们可能不忍心,也可能是无能为力,难以直接面对(事实上见证者本身也是受害者)。面对这些历史的幽灵,《我11》做的就是把它们重新招引出来。 略显晦涩的谢家线索以外,《我11》隐隐绰绰地加入很多说明性旁白,像父亲对印象派画家的一些解释,希望孩子能穿透迷雾,看到朝阳,也希望孩子能避开丑恶,保留欣赏美和发现美的眼光。可在影片的多数时间里,《我11》只是一部太过规矩的儿童片,性启蒙、伙伴得失到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全然可以说是一篇成长日记。优秀的儿童片能够四两拨千斤,借一个孩童的纯真眼光去反映大人世界的丑恶凶险,但《我11》的做法似乎比较欠缺考虑,它直接身负一大袋的时代重物,跑将了出来。这当然可以解释为:如果没有被强调说明的时代背景,很多观众会看不懂,然而主题先行是否有必要呢?更何况,这些事情在《青红》时就讲过了一遍。 那些关键的、出大事的场合,武斗、探监、杀人犯还有父亲被打,小孩子无一例外,身在现场。恐怕,王小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强调成长记忆。这种方式也并不是不好,只是看起来有些笨拙,残酷和尖锐程度,远不如《蓝风筝》。那个年纪,小孩子真会关心这些,还是说,在几十年后,创作者重新把修复好的记忆安插在了他身上。在我看来,《我11》片中有个相对准确的一幕:小孩子玩游戏,听到大人围坐着有说有笑,他们似乎在谈论着什么东西却又有难言之隐。他听得很完整,但却是在无意中听到的,或许,这才是第六代与文革的真实关系。其他事情,当真不如一件白衬衫来得重要。 整体而言,《我11》显得过于零碎,尤其是在小孩子的推诿扯皮上,浪费了太多不必要的笔墨。如果谢觉红是一朵过早凋谢的花,那么,王小帅就是重新往瓶子里放入一束假花,回忆当年事还有当时的自己。看得出,作者努力想去为立下一道历史的引魂幡,却碍于表达自由或者是自身所限,只能蜻蜓点水,重复了那些书面上的旧事。【北京青年报】

 3 ) 给十年后的我

11岁那年,女生之间开始流行那种有两种穿法的水晶凉鞋,那时家里出了点情况,母亲心情一直不好,我便忍着没说,只是有次跟同学换鞋子穿被她看到了,第二天一早一双崭新的水晶凉鞋就摆在门口的鞋柜上。

11岁那年,跟一个一直玩的很好的女生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吵起来,后来两人互相都说了很多恶毒的话,于是到现在都一直没有联系,算起来这是第一个闹翻的朋友。

11岁那年,春游的时候被一个高高大大皮肤黝黑的男生问有没有喜欢的人,我说没有啊,你呢。他说,我喜欢你呀。第一次被男生在公共场合表白,脸红到脖子根。

11岁那年,写的一个小故事被语文老师选送到某比赛,意外的得了一等奖,有一笔不少的稿费,这是人生第一笔真正属于自己的收入,在学校也一直风头无俩。只是因此被人嫉恨,处于风口浪尖上,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11岁那年,被选为少先队大队委,每周四值日,似乎从那时起周四就成为我的幸运日。那时的大队辅导员总是喜欢开我和周三值日的那个皮肤白净的男生大队委的玩笑,每次这个时候,心中总是满溢着小女生矫情的欢喜。

11岁的小男孩王憨,第一次看到死人,第一次被选为领操,第一次有了一件特别的白衬衫,第一次遇到杀人犯,第一次被小老鼠出卖,第一次撞见父母的性生活,第一次对一个大自己五岁的女孩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第一次遗精,第一次不明白这个世界。

十年之后,我21岁,坐在只有四个人的电影院看我11的首映场,看那个叫王憨的11岁小男生的悲喜故事。王憨,我想他父母大概是希望他大智若愚的意思吧,也或许是因为在那个年代装疯卖傻才能活下去。不过其实细想,哪个年代不是这样呢。也是因为如此,我才不在乎这部电影背后的那些政治寓意,不在乎导演埋下的那些伏笔。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能够让那些尘封已久的回忆都一一浮现,这就足够让我感动了。

十年之后,看着这部讲述三十多年前故事的电影,才发觉,原来十年前那个11岁的少年就已经经历过爱、善良、信任、欺骗和背叛,而到了21岁仍旧在经历这些。


 4 ) 让时间安静的流过那段血雨腥风

博纳影院 早场 一个人的专场。买票时售票女孩低头自语:终于有人看着片子了。听这话心里酸酸的,这就是国产电影的现状,国产文艺片的现状。
小帅导演似乎要回应我的心酸。在影片开头,他用画外音说(大意,欢迎补充):小时总是看着别人,想成为什么人。长大了才知道,自己就是自己,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时代。不管喜欢或不喜欢,都要尊重他们。
是啊,一个尊重,胜过千言万语。尊重不是妥协,而是更加有力、更加理性的抗争。尊重不是谄媚,而是一种平视,一种属于生命智慧的大度。尊重是你存在,我承认。是你有你的客观,我有我的主观。
回到片子来看,个人认为是一部属于电影的电影。在平静中,将我带进了导演的世界。没有娇柔造作,没有剧烈的冲突。但丝丝缕缕的情感,轻轻的在我精神空间里曼舞。回忆的、认同的、触动的,许多的这种细微,任我在平静中度过一段时间。回头想想,这一段时间竟是一个时代,这平静下竟是如此的血雨腥风。从中,我看到了一份经历,更读到了一种尊重。
在电影的技术层面上,不用多说什么。所有的试听语言都是电影的,场景是电影的,调度是电影的。可以说是一部很纯粹的文艺电影。到这里我笑了,现在要看一部纯粹的文艺电影很难。片子在剧作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感觉片子的内在张力是很强的,一件白衬衫对于当下很小,但对于那个时代的那个年纪,这几乎是生活的全部了。当这件衬衫和一个杀人案,一个生命联系在一起时,那份应该还属于白衬衫阶段的岁月,开始过早的成熟了。用父亲的话,早熟。早熟其实是实实在在的悲剧。
小帅导演,很真诚的贡献出了自己珍贵的记忆,很平静的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为他喝彩。剧作上,很多人可能觉得过于平淡。但我相信,所有的平淡,对于导演来说,无不是激烈的冲突。
还是开篇的话,小帅导演应该是尊重现在快餐化的生活的,但尊重归尊重,还是照样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这可能是艺术的本质吧。这种独立的本质正是用来平衡那快餐的,这殉道式的平衡难道不值得尊重么?
另,还是开篇的话,既然导演有了导演的尊重,那是不是可以走进电影院,花上些时间和金钱,支持和尊重下国产的电影呢。毕竟在将来,我们是要通过这样的影像来回忆的,我们的孩子,要通过这样的影像作为寻找真相的支点。当看到片尾字幕上,如此多的英文法文时,我有心碎的感觉。为什么,一部属于我们民族的影像,要靠那些外国人来资助。我不是民族主义者,我爱电影,会走进电影院,和那些值得尊重的导演交谈。
早场很好,一个人的专场很好。

 5 ) 过于成熟的儿童视角,以及开门见山的“故事悬疑”

——评《我11》

看完电影之后我发了条微博:“这真是中国电影最好也最坏的时代——纯粹的作家电影也能进院线了。”
可惜刚好赶上饭点,整个空荡荡的放映厅里加上我总共也只有三个人。想起王小帅本人的话:这部戏能上映就算赢——看来至少这位执着的导演苦守该题材14年,最终在法国电影基金的帮助下完成《我11》的最低标准是达到了,但人非圣贤,即便求仁得仁,面对不到500万元的票房惨败导演本人依然无法淡定。22日晚在北师大举行的学生交流会上,王小帅直接表达了对不能在同一平台上竞争的不满。“谁会早上六点半起来跑到影院去看电影?现在给我们排的场次90%都是无用场。”
真的只是排次歧视问题么?这种论调很难不让人想起纯文学和网络文学之争。正如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精神内核似是而非大相径庭一样,商业片和作家电影在价值诉求层面上绝对属于两个物种,在商业片擅长的领域比拼票房,文艺片显然必败无疑,即便贴上“故事、悬疑”的标签,这部《我11》也由它的天生文艺片血统决定了无法从剧情、场面、特技和卖点各方面杀出院线商业片的重围;但即便回到文艺片内部标准进行讨论,《我11》的一再被观众冷落,大概也并非全无自身原因可寻。
作为王小帅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我11》的儿童视角至少相对于《青红》更真诚可信、还原当时三线场景也更细腻。
剧中长相酷似贾樟柯的主角小朋友叫王憨,与文革同龄,76年那年,“我11”。影片最初,四个刚发育的男孩贪馋地看着低头走来的少女谢觉红,只见她眉清目秀落落寡欢,比他们大好几岁,上中学了——却与身为小学生的他们同在一所学校——这个疑似BUG还没来得及在脑子里成形,谢觉红就在教室门前昏倒了。
虽然也会和玩伴们一起好奇谢觉红到底“发育了没有”,对于年方11岁的王憨来说,好看姑娘毕竟不比当全校领操需要穿件新衬衫更兹事体大。为此他绝食、哭泣以逼,甚至差点偷母亲的钱——这件新衬衣的出场如此霸气,足以让我们立刻明白,这部影片的衬衣当是和《小鞋子》里面的小鞋子、《无极》里的馒头一样,是贯穿全剧的关键道具。
果然,不久四个孩子就在大桥上看到了河边的死尸。再不久,新衬衣差点在王憨昏倒在河水中时顺流飘走,王憨因此骂走了玩伴,孤身一人在河边捞起衬衣,等待衣干的过程中,衬衣——这件多灾多难的衬衣!——又被潜逃的杀人犯谢觉强顺手拿去止血,想要寻回衬衣(又是衬衣!)的王憨壮胆跑进丛林,终于与杀人犯进行了一次短暂而惊心的交谈。觉强说:你不要把我的事说出去,我将来一定还件新衬衣给你——故事每往下发展一步,衬衣都成了推动情节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是早在衬衣出现前苦主已死,这电影差不多就可以称作是“一件衬衣引发的血案”了。
背景的青绿山林和随处可闻的上海口音相互矛盾,隐约透露了背景是在当年上海工人下三线支援的贵州山区;处处从孩子视角出发,对性、死亡和械斗的微妙心理处理也看成到位:既好奇又害怕,归根结底却是茫然懵懂的。只是一件衬衣引出的杀人案,虽然给这部作家电影虚添了“剧情、悬疑”的名头,真相却一开头就令人遗憾地一望即知。觉红的父亲渴望调回上海,却连累女儿被人事干部强奸,儿子也因而沦为杀人纵火犯——说实话这剧情设置因老套而大大降低了控诉的力度,儿子放火被捉的情节大概是电影最牵强处了:戕害妹妹的凶手既已毙命,为何还一定要放火?

其余大多数时侯,这部电影节奏缓慢,情调十足。身为京剧演员的父亲鼓励孩子学画,深夜点亮蜡烛展示印象派大师的复制品,用意虽嫌浅显,姿态仍然动人;偶遇觉红父女,避雨时老谢倾诉的哭声也堪称惨痛;而觉红换被雨淋湿的衣服时,被侮辱和损害的少女背影更令人怜惜。整个故事平单线条而平淡缓慢地发展下去,偶尔也不忘展示文革符号——造反派的械斗、被压抑的性、响彻广场的大喇叭以及就地正法。
可普通人的命运与不断轰隆前进的时代巨轮相比,从来都是卑微不足道的——这逻辑令我忍不住想, 即便是另一个时代,截然不同的背景,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或许也同样暧昧残忍——世事原本也并不是非黑即白,中间充满了太多儿童不宜的道德灰色地带。
正因为冲突发生的时代感并不强,对文革的控诉也不新鲜,《我11》终于再次回归导演的自说自话——这也是许多人从《青红》之后开始对王小帅的质疑,个人烙印毕竟无法和对他者的感染力划上等号。这一次,王小帅的童年面目退隐模糊在了影片刻意制造的童声喧嚣中。力求细节逼真的最大好处,不外让观众一起重温了一次自我的成长史,却并未令人真正感到成长的普遍刺疼——也许我个人最接近悲痛的观影体验,就是谢家父女呆呆站在监狱对面,王憨一家悄悄从后门避开他们的一幕。但正如演员姿态的软弱一般,这震动先天不足,终于在直达内心的半途弥散一空。
(将发表于《南方人物周刊》,发表时或有删节。)

 6 ) 来一段深沉的男声独白

我们在生命的过程中总是看着别人
假设自己是生在别处
以此来构想不同于自己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你发现一切都太晚了
你就是你
你生在某个家庭
某个时代
你生命的烙印不会因为你的遐想而改变
那时
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它并尊重它。
——《我11》




除去贯穿影片的红色歌曲和号角声
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可人的衬衣男主角跑去刑场看枪毙
在路上的时候 我觉得影片就应该在这里结束了
用深沉的男低音来段矫情又深刻的独白:
我一直一直跑
好像目的地不在刑场 也不在别处
我像是跑在某个时代里
迎着风
要是下点儿雨就更好了。





可惜影片没有在这儿结束
也没有这段独白。

 短评

一个特殊的年代里,一个孩子的蜕变。一个不为人知的浩大工程,随着时代的结束,渐渐被别人忘记。

8分钟前
  • 加油加油努努力
  • 力荐

力求自然,不太自然;缺些灵气,所以匠气。

9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关于成长的记忆。这是不是也该算做私人电影,应该融入了很多导演的私人记忆,未必是完整的事件,而是一些细节碎片。问题在于这种自我表达是否真的能和观众形成互通。这部电影一如王小帅以往作品的干巴乏味,缺少情节的吸引力。那个长得像贾樟柯的小孩子也毫不讨喜。两颗半星。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爸妈应该要看

16分钟前
  • 最爱司马
  • 推荐

还行,比较少看到那个年代的电影。虽然跳着看了很多

18分钟前
  • 天堂羽
  • 推荐

后革命时代的一曲青春挽歌,对细节的还原颇为到位,寄托了第X代国内导演的年代情怀,摇摆在残酷青春与人性纠葛下的小清新。对于环境空间的设定既处心积虑又颇具符号代表性,以点带面的效果基本达到。内小男猪脚简直就他妈少年版贾樟柯嘛我擦!

20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还行

别名:那年贾樟柯11。片段事件有些散乱,但是儿时对于记忆本就如此。父亲对儿子关于绘画的教育大概影射了当时社会现状,遗憾的是为了上映有些放不开手脚。闫妮适合演这类角色,所以还是远离骗钱的黄百鸣导演吧...

21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全是细节的堆砌,看的出导演有着严重的情怀在里面,故事性弱到半钟头后每一分钟都能当结尾。感受不到小男孩的成长和成熟。四个小演员太棒了!那个男孩长得像士兵突击里五班班长!导演上台还幽了一把薄熙来的默

23分钟前
  • >3<
  • 还行

感情上值得尊敬,环境还原得不错,看来下了大功夫,人物选得挺灵,演得很扎实。但是,叙事方式老套,拍摄手法流于庸常,从头到尾都是电视剧一样的视点,扁平慢不凝练,缺乏活络的神采,没有印象深刻的段落和触点,像一顿夹生饭。从电影语言上看,导演真没什么大进步,甚至比起先前略有倒退。

2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这题材,好莱坞制片人来拍就是super 8了吧。

2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20121124 难得在电影里听到比较正常的上海话……好欣慰啊……

33分钟前
  • fefe
  • 推荐

没想到能如此入戏。孩提时那种追求体面、互相攀比的虚荣心,直抵心坎。闫妮的角色让我恍惚有那么一瞬,以为她就是我的亲妈。小孩们性格和脾气的刻画不差于《伴我同行》,还有片子所带的70年代怀旧感和革命气息,甚至非主线的悬疑氛围都营造的神秘朦胧、异常撩人。唯一遗憾就是童年性事着笔太轻。

3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西南旧事”,过于追求细节还原,营造出文革末的时代氛围。用11岁小孩的眼光回望《青红》,结束于“反革命、强奸犯、死刑”的高音喇叭中,对王小帅的个人意义大过了电影本身价值。姑娘分明就是年轻版的高圆圆,至于作者(我),分明就贾樟柯(第六代)的集体化身。但是,为什么演老爸的块头像王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有点台湾小文艺范儿

41分钟前
  • 刘闷锅
  • 推荐

很偏爱儿童视角的电影,在细节和时代感的还原上很有代入感,很想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那个时代更多的东西,这也算那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了,表面上残酷似乎很远,但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烙进了记忆深处。小帅还是又倒回到几年前了,可惜情怀有了,情节没了,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有着一个平凡的童年,挺好。★★★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典型的王小帅风格。一直以来就喜欢这种风格。

46分钟前
  • 私有信仰
  • 推荐

王小帅最大的长进是视听语言终于成系统了,这次是标准法式中小成本的运镜和剪辑。演员口音是大问题(这点比[青红]退步太多了)。除去导演自我美化的部分,剧作上其实比大多国片要好。纠缠历史叙事实在是冤枉他了,毕竟儿童视角是八股文,无甚新意其实也无需新意。所有的文革片在姜文面前都弱爆了。

5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王小帅的个人回忆,同时带出文革后期的时代感。画面很美,风景绝佳,小时候的细节动人。有《阳光灿烂》+《西西里传说》的影子,堪称西双版纳的美丽传说。不过,那小孩太像贾樟柯了实在。。

53分钟前
  • 悍客.罗
  • 推荐

三线小城,下放知青,布票,广播体操,旧房子,躲迷藏,拉钩上吊一百年:一切都那么真实,勾起童年的淡淡回忆,似乎这个故事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电影通过一个11岁孩子的纯真双眼,对一个特定时代客观回望。倒不觉得松散,叙事很娓娓道来,有时候不必去苛求导演要营造的点,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观感

5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有时候记忆可以清晰到改变现在的人生 有时候模糊的年纪会给时间太多假象 影片中的孩子真实的长大缺又不清晰的成熟 我想我也有过青涩的十一岁 也想念第一次来号儿的那个夏天 对于时代来说时间是荒芜的 经历和记忆才是我们心中的过去与未来 差别就在于一个死去了一个未来到 共同点就是不可复制

60分钟前
  • ❀jayy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