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墙

HD中字

主演:罗杰·沃特斯,戴夫·金曼斯特,斯诺伊·怀特,G·E·史密斯,乔恩·凯琳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迷墙 剧照 NO.1迷墙 剧照 NO.2迷墙 剧照 NO.3迷墙 剧照 NO.4迷墙 剧照 NO.5迷墙 剧照 NO.6迷墙 剧照 NO.13迷墙 剧照 NO.14迷墙 剧照 NO.15迷墙 剧照 NO.16迷墙 剧照 NO.17迷墙 剧照 NO.18迷墙 剧照 NO.19迷墙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绝对的经典,绝对值得一看

音乐和电影的结合堪称完美

认识pink floyd 认识pink的音乐

认识到电影和音乐原来可以如此表现!

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震撼!

绝对值得拥有,值得反复看!

 2 ) 一张为专辑解读的CD式电影

      《迷墙》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Pink Floyd的摇滚明星从婴孩降生到这个世界直至成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人生沉浮的故事。首先在Pink Floyd的演出《In The Flesh》中我们逐渐步入影片。Pink从刚一出生就面对着如履薄冰的人生《The Thin Ice》,这似乎就暗示了Pink一生的锥转命运和悲哀的人性。Pink的童年是被蒙上阴影的,他在公园孤独的寻找父爱,影片转到了他孩提时代对在二战中阵亡父亲的回忆《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l》;他在学校不得不面对刻板严格的填鸭式的教育制度《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以及《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2》,在家里,母亲对他过分的看护让他极度反感,使他丝毫感受不到任何家庭温暖((Mother; o童年不幸的遭遇让Pink的性格孤僻绝望,他不由得自问到:“我该相信政府吗?他们会把我送上火线吗?我是否该修建一堵墙?”(“墙”第一次浅意识存在)太多的疑问过后,Pink看到的回答却是这个世界依旧充斥着漫天而降的炸弹和奔向掩体的平民。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Empty Spaces》。于是他更加绝望了,他终日堕落,对任何事情毫无兴趣。在他的心里他渴望爱和被爱,他在对爱欲的憧憬和渴望中《Young Lust》高喊着"I need a dirty girl";然而在现实的无奈和空虚中,他只得假装一切都好,他对自己伪装。但是日复一日,爱变得灰暗不再美丽,他的心开始变得苍老并得不到任何J决乐《One Of My Turns》,他感到的只是剃刀般的冰冷和葬礼的鼓声,以及对女友离去后所发出的凄惨的哀鸣《Don't Leave Me Now》。此时的Pink已经完全绝望了,他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他觉得他就像一块墙上的砖头被强行禁锢在其中,迷失了自我《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3》(“墙”第二次潜意识存在)。在他的结束曲《Goodbye Cruel World》中,他彻底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Pink已完全建立起来的自我封闭的墙,它表明他已深深地陷人精神失落的旋涡里。
    Pink还是在找寻自我解脱的方式的《Hey You》,但是现实带给他的伤害让他一次次绝望下去,他愈来愈孤僻甚至走向极端。音乐在此刻又响起,美妙的吉他协奏曲《Q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以及低沉的管乐曲《Nobody Home》更加显现出Pink的悲伤和孤独,音乐不同于前面的激烈反而让人更加对Pink内心的悲京感到同情并深思。而现在的Pink已经从愤怒发泄变得更加阴郁。精神忧郁的他终日面对电视,电视中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又唤起了他童年时悲伤的回忆,他不由 得发出痛苦的哀鸣《Vera》。随后在一片鼓乐齐鸣的古典弥撒风格的颂歌合唱中,引出了《迷墙》的核心曲目《Sring The Boys Back Home》,这首歌曲也唱出了他强烈的反战心声。
      面对电视,忧郁的他终于还是被人强迫地拉到外面的世界,当他的唱片公司使用药物诱惑他完成《Comfortably Numb》后,他不由得开始想逃避,但是他已经早已没有退路,他不得不将这场表演继续下去《The Show Must Go On》。在演出现场,Pink的忧郁压抑最终异化为一种莫名其妙的僧恶和歇斯底里般的法西斯的发作《In The Flesh》。他孤独无助却不想随波逐流,他不愿意被这个肮脏的社会将灵魂腐化,他宁愿《Run Like Hell》。在混乱的颤栗中,他的心在流血,他的精神早就疲惫不堪,但他无计可施只能《Waiting For The Worms》。终于,Pink发出狂吼"Stop”,结束了这场可笑的表演。而Pink似乎也意识到精神上的枷锁。他躲在阴暗的角落反复低吟:"stop ,stop, stop••••••"通过对自己在精神上的审判《The Trial》。 Pink终于走出了墙外《Outside The Wall》重新聚集在人群里(“墙”第三次潜意识存在)。此片也在最后的乐曲中结束了。回眼往事,在墙中的一幕幕形象又再度浮现在眼底,那是他自己为自己建造的一座墙,孤独冰冷地封锁了心和意识。现在墙被冲破,外面阳光耀眼,还有一群如Pink童年的孩子在孤独地玩耍,他们是否又在建造自己的心墙呢?
    影片《迷墙》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整部影片通过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将一个个情节穿插的表达思想。似乎是凌乱的交错中却更加体现了精神大师弗洛伊德的意识流思想。影片中加入的动画效果也重要地展现了这部影片的思想。战争的破坏、人性的善恶、精神的摧残在动画效果中完美地体现了美与丑、神圣与肮脏的人性。《迷墙》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东西:战争、人性、教育、家庭、两性关系乃至儿童心理障碍和毒品的危机,这些无不一一在影片中被谈及被关注。尤其是本片的反战意识更是结合了当时越战以后年轻人的思想,他们无法逃避现实的残酷,只得给自己建造一堵墙以求解脱。影片没有采用一般编剧的教育式手法,而是在淋漓尽致的批漏中让观众去探索其中所蕴涵的独特思想,也堪称是一部伟大的心理意识探索影片!
    影片将Pink的孤独比喻成一堵墙,在墙的世界里Pink完全地将自己封闭,他沉迷于自己的空间里冲不出精神的枷锁,他孤独绝望对人生没有希望。他在墙的世界里疗伤却要承受更多墙外给予他的伤害。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满是伤痕。这墙其实并非Pink仅有,似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给自己建造的墙。墙是在他们人生历程的每一个阶段形成的,这种精神上的构成将他们封闭起来,变得麻木极端,并随他们的人生成长日益增长,到最后变得决裂。《迷墙》便是向我们展示了“墙”的形成全过程。它以内心的沉思为主,以“墙”比喻人性的枷锁,在经历种种挫折和失败后,不再沉沦,不再逃避,勇敢地打破“墙”的枷锁走向新的天地,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虽然《迷墙》已经上映了多年,但其深刻的含义和独特的拍摄手法不得不让人惊奇。也不得不让人赞叹,这的确是一部大师级的经典之作,史上最伟大的摇滚电影!

 3 ) 午夜,再读迷墙

    “THE WALL”专辑是早已听熟了的。LD也在五年前终于看到。那种震撼是刻骨铭心的。虽然早已从一些文字中对画面内容有了相当的了解,但观看时的冲击依然是空前的。
    
    五年了。生命在不断的轮回中缓慢地前进。五年来我踯躅于许多个城市的角落,寻找各种各样的踪迹。那些细小的痕迹。它们络绎不绝,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声音。我数着它们细小的步子。它们要走到哪里去呢?
    
    但迷墙依然在那里。它跟随着,生长着,不断变幻着形状。我无法认出它来。我无法辨认出那一块块相似的砖。那精神病院里蓦然惊起的脸。那床上娇艳的女人身边了无生气的骷髅。那一排排整齐迈步的锤子。那两朵缠绵悱恻的做爱的花。那战壕里纵横密布的士兵的尸体。那浸在血水里的男人。那拍翼飞起的由白鸽变成的黑鹰。那幻化成食人花的女人的影子。那面目模糊的人群。那前仆后继地走向绞肉机的成为肉肠的孩子们。那在尖叫中扯下面具,砸毁桌椅门窗的学生们。那一双在迷墙上挣扎的鲜血淋漓的手。那犹如宗教仪式般的迷狂的盛会。那从米字旗渐渐脱落、幻变成的血十字。那交叉的拳头。那惨白的脸。那些整齐地转头、整齐地说话的英俊的面孔。那轰然崩塌的墙。那纷纷坠落的砖……
    
    墙是一直在生长的。我细心地寻找过它的起点和终点。我一直找到海边。我看见海水向我微笑。我看见海下的墙向我微笑。海藻们茂盛地生长,开出一朵一朵紫色的花。有风过时,花朵纷纷飞起,扶摇直上天际……
    
    那都是寄生于墙上的花朵。我知道。长久以来我做着掩埋花朵尸体的工作。我聆听她们垂死前的声音。她们曾灿烂的娇艳的躯体,怎会便如此不著一词地离去了呢?
    
    我又听见了呼啸。我的小狗在叫我了。我一直没有给它充电,就是不想它太频繁地骚扰我。它又在做什么呢?
    
    我转身。
    
    我的小狗坐在墙边,口中含着一朵美丽的花。
 
 
                                                  2000-02-25

 4 ) 《迷墙》中的反女权主义思想

“我们是不幸的公民,居住在缺乏人类情感,如此疏离如此漠视个人需要的世界上,以致于我们对情欲关系赋予无比的价值,冀望从情欲关系中寻获现代生活所找不到的一切。 ”
                           Morton Hunt,《外遇》作者Morton Hunt
摩顿.亨特书中的话是对理解《迷墙》无疑是有启迪作用的。
《迷墙》的导演艾伦.派克显然深受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在影片的动画中运用了种种意象如伊甸园的遮羞叶,迷墙中突然出现的毒蛇等来表达对七八十年代兴起的女权主义的不满。
西方男性文化传统中有两个基本的女性原型:一个是夏娃,一个是圣母。人类的女性始祖夏娃受到蛇的蛊惑之后,吃下上帝不许人吃的果子,又让人类的男性始祖亚当也吃下这智慧之果,使得人类最终被逐出伊甸园,并且世代背负原罪。这个故事中,女性是惹事生非的灾星。她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她自身容易受到撒旦的蛊惑,容易走上邪恶之路;二是她对男性富有影响力,能够使得无辜的男人走入歧途。
影片中的动画FLASH正是表现了夏娃的这两个基本特征。在PINK打完电话沮丧地倒在地上后,影片插入了这么一段动画: 两朵充满情欲鲜花互相吸引,慢慢靠近,其中的一朵慢慢收拢,而另一朵慢慢张开,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男性与女性的生殖器,随后也就是男女整个交合过程的演示,不过导演在此作了明显的夸张,象征女性生殖器的花似乎受到了撒旦的蛊惑,突然间膨胀,吞噬了象征男性生殖器的花。这一场景明显是对女性的妖魔化,把女性在情欲上的地位从客体升为主体。也许有人会对这段场景感到莫名,其实纵观全片,《迷墙》中的女性角色都充满恶的特质,PINK母亲对其几近病态的溺爱、老师妻子硬逼丈夫吞下难以下咽的饭菜、PINK妻子对他的不忠、还有片末动画中蛇变成女人等等其实都是夏娃的分身,是把夏娃身上各种恶性的再放大。
就一个普通男性来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性就应该是她的母亲和妻子。对影片中的PINK尤其如此,他从小失去父亲,母亲是他唯一的依靠。但是当我们听到:“妈妈会使你所有噩梦成真,妈妈会让你感受到她所有的恐惧,妈妈会让你躲在她的翅膀底下……妈妈会帮你挑所有的女朋友,妈妈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妈妈不会让任何人弄脏你”我们还能相信这仅仅是母爱吗?PINK已经成为了客体,成为了欲望的牺牲品和附属品。电影中在播放《母亲》这首歌时,还插入了几段PINK婚姻生活的段落,暗示了母亲的话如同诅咒,给他们的夫妻生活也打下烙印。而随着影片的进程,我们也终于看到PINK被他的妻子背弃!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的,当最后妄图从情欲中探寻生活意义的希望也毁灭时,PINK也彻底毁灭了。就像片末动画中的赤身男子,他赤裸裸地从母亲体内诞生到这个世界上,最终又是赤裸裸地被女性吞噬,陷入无穷无尽的黑暗中!
从根本上来说,夏娃这一个女性形象的设置,表达的是男性对人性自身某些破坏性因素的恐惧,同时也表达了男性把这种令人恐惧的破坏性力量归罪于女性的思路。这一种恐惧心理和归罪思路源远流长,形成了西方文学史中一系列个性强悍、凶狠狂暴、贪婪淫荡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又被一些学者称为男性文本中的“妖妇”型女性。“妖妇”型女性的出现在《迷墙》中的出现,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本的延续,而是有其时代特点的,60年代性解放运动席卷西方,带动了女权主义的兴起,并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达到了宣扬女性主体性顶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解放”未必是个好字眼;它可以是性压抑旧枷锁的解开,亦可以是欲望消费新枷锁的套上。“主体性”不必然是更大的真理;它可以是被压迫个体的人格重建,亦可以是独我主义的代名词。艾伦.派克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无疑是泼了那些自以为是的女权主义的冷水。
最后,我想引用未来主义的宣言作为文章的结束语:
“对未来主义者来说,轻视女性是意味着轻视令人神魂颠倒的女人……轻视堕落的色情狂,轻视拈花惹草的风流浪子作风,轻视被理解为陷于浪漫情绪和淫邪欲念的罗网之中的那种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会阻碍男人的前进会扼制他和纠缠他,妨碍他成为‘顶天立地的男人’。”

 5 ) 我们会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重逢

在荒原上嚎叫的我们,不过是墙上的某块砖-------《迷墙》
  
    其实我的音乐细胞不是很发达,并且我五音不全,对音乐也没什么特殊的癖好,没追求,没信仰,也很没品,总之很大众化,对于一些边缘的朋克,摇滚,重金属之类的音乐更是懵懂不知,可是迷墙,却真的感动了我。原来耳中一些无谓的叫嚣一刹那成了动人的旋律。更多的是歌词,当我知道歌词大意,配着片中纷乱的画面,他们的种种心情开始引照在我的心底,也许音乐比文字更好交流吧。
  
    吸引我去下载观看的最初是海报,“呐喊”的感觉,怪异的一张脸,扭曲着,张着口,象是在宣泄和嚎叫,看了简介,知道是改编自一个迷幻派的艺术摇滚乐队平克·佛洛依德的同名主打专集,再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他的音乐,也对摇滚之类的不感兴趣,可是却发现很多人对这片子给予很高的赞誉,于是找种子当了下来。
  
     第一遍没看懂,实话,很混乱的感觉,看不懂一部片子的感觉很难过,而且明明感到有所些心照不宣,却无从找寻的感觉,如同见了一个明明熟识的人却死活想不起他的名字,无端的难过,为了使自己不难过,我开始翻找影评和片中的音乐解析,找到片中专集所有曲目后,开始对照着再看一次影片,才着实被震撼,而我也清晰开来。所以,对这部片子没必要去讲剧情,其实也没所谓的剧情可讲,也就是自传体的一部大型MTV,不过经典之处就是有一含义深刻的主题--------墙
 
    用音乐的方式来解读。整个片子有诞生、童年、父母、学生年代、战争、毒品、性、爱情、摇滚一系列的记忆碎片组成,片中穿插有演唱会、动画、还有一些法西斯类的画面与赤裸的性交画面,总之,一切很颓废很混乱,象一张网,有无限的穿透力,叫人很遐想。全片中插曲和主打曲有24首之多,只说一点点叫我很深刻的。
 
 
“生命并非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全是快乐与幸福”
  
-----《在母体中》
  
    见你,想你 也许会去参加一场演出
  去感觉幻觉的颤栗
  军校学员整装待发
  阳光,请告诉我是否你在逃避着什么
  你是否不愿见到这一切?
  如果你想了解隐藏在这些冰冷眼睛后的一切
  你就必须爬过所有的伪装
  灯光
  声响
  行动
  把它扔向他们!!!
  把它扔向他们!!!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充满着希望和绝望的。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旁边的人笑,你死亡的时候,你笑,旁边的人哭。
的确是一种轮回,可是讽刺吗?到底是悲哀还是幸运?我们无法对抗死亡,也无法选择诞生,可是我们必须面对生活!新生的一代总有热血和冲动,希望是自己最大的信仰,当所有的渴望一一消逝,当希望沉沦为绝望。。我们还能做什么?


 
 
“纯真在我张大成熟的时候,已经一去不复返。。”
 
--------Goodbye,Blue Sky (再见,蓝天)
  
   再见,蓝天 你有没有看见那些受惊吓的人?
   你有没有听见炮弹的轰鸣?
  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个崭新的世界在碧蓝的天空下诞生
  我们却要找地方躲藏?
  战火已熄灭但痛苦长存
  再见,蓝天
  再见,蓝天
 
  我们用直线或者另一个角度来讲,抬头看看,上空是否还是一片蓝天?
 
   当我们张大后,开始带上了一幅有色眼镜,我们冷漠的注视着世界,冷眼的看待旁人,我们知道什么都不是单纯的简单,带上了面具,穿上了外套,面对着混浊的一切,而我们的思维也开始复杂,成为一种叫智慧的东西,人类因为矛盾产生了智慧,又因智慧产生了矛盾,纯真和简单的东西开始被我们抛弃和蔑视,越真实的东西我们越开始质疑。从此别离了我们的纯真年代。0在我们眼中,只是一个0,不是月亮不是圆饼不是汽车的轮子。
虽然在片中指的是战争后浑浊的世界。可在此我奠基我即将消逝的纯真年代--那一片蓝天。
 
 
 
“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What Shall We Do Now? -----(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现在我们该干些什么?
   对于这些剩余的空间我们能做什么
   饥饿的波浪在哪里吼叫
   我们是否该出发远航
   以寻求更多的认同?
    ……
    我们背靠着墙,但我们却从不休息
    我们只是背靠着墙,我们只关心我们自己
  
   是否经常问自己,该做些什么?朝九晚五的上班,碌碌无为,还是沉迷于一种状态?我们被社会已经降伏,也容易被自己降伏,不是会社会所遗弃,就是被自己所遗弃,第三类人不是那么好做的,有的时候宁愿放弃,请允许我们一时的堕落和软弱,我们不愿去找寻一条新的出路,或是去关心别人。我们只是背靠着墙,我们只关心我们自己。不是自私,而是无能为力。
 
 
  “我们的爱情早已经半途而废。。”
 
 Don’t Leave Me Now ---请别现在离开我
   
    哦亲爱的
  请别现在离开我
  别说这已是路之尽头
  是否还记得我送给你的那些鲜花
  我需要你
  亲爱的
  在我的朋友们面前将我绞成碎片
  哦亲爱的
  请别现在离开我
  你怎么能走呢?
   ……
 
Pink:为什么我们的爱情在消逝?为什么我们的之间变得如此冷漠?
…………长久爱一个人是那么的困难,我不愿受到如此的伤害。
Pink:即使我们早已经没有了爱情,但是请别现在离开我。
Pink:亲爱的,你为什么要逃跑?
 
我每次想起这个片段,就会被大片的孤单和迷茫包裹住,如同Pink一样的失落。
 

 
 
“当我们摊开掌心,里面永远是空洞的,只有手纹在那里无情的嘲弄时间。”
 
Comfortably Numb -----(惬意的麻木)
  
   小时候我曾希望看见曙光
  在我视野的边际
  我想看但它没再出现
  我的手指感觉不到它
  孩子长大了,梦已经消逝
  我已处于惬意的麻木之中。
 
   可能这是这张专集中我最喜欢的一支曲子,太低沉的我真的接受不了。但是这支真的很叫人惬意,我喜欢这个词组---惬意的麻木。
   因为病痛和吸食毒品后产生幻觉的Pink,的确很惬意,他畅想着童年,对周围对自己对世界早已经不知不觉,我其实一直以为他会死掉,甚至很期盼的看到他死掉,可惜他只是麻木,对自己的期盼也很吃惊,竟然开始喜欢目睹死亡?难道我也麻木了吗?可是什么又是我的疼痛和毒品?
 
 
“当我无所期待的时候,你也不要对我期待,因为我们同样的无能为力”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墙上的另一块砖
  
   我不需要被人抱在怀里
  我也不需要毒品来麻醉自己
  我已看见墙上的字迹
  别以为我需要任何的东西
  无论如何它只是墙上的砖
  无论如何你们都只是墙上的砖
    
  很绝望或者说是沉沦的感觉,一切都已经看透,还有什么好追求?不断的创造与毁灭着,当所有精神都被打跨的时候,一切也不是那么可怕了,我们重新归位,开始一个新的自己,只不过,没有了所谓的生命。只是墙上的一块砖,仅此而已。

 
“想按下快门,想拉下电闸,想闭上眼睛,想推到那一面墙,一切只是因为我想停止。”
 
Stop --------停止
 
我想要回家
脱下这身军装
离开这场演出
但我仍在这间牢房中
因为我必须知道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是否一直在犯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面墙,或者好多面,用来阻隔、防御、依靠,可是到最后,我们发现,我们是那么的孤独,所有的墙连在一起,成了一个社会,我们开始难以翻越,甚至把自己也隔在了墙外,当我们奋力无效的时候,麻木也到了尽头,想去把这一切停止,不知是否可以原谅我无端的错误,亲手建造起的墙,如今,我只想可以走出。因为,我不想再孤独。
 
“当我们相信自己对这个世界是相当重要的时候,其实世界才准备原谅我们的幼稚”
 
Outside the Wall----墙外
 
一个人呆着,或两个人在一起
那些真正爱你的人
有些人在墙外手牵着手散步
也有些人组成了乐队
受伤的心灵和艺术家
为理想奋斗
当他们给你带来了一切
有些蹒跚走路最终倒在路边
这其实也不容易
你的心为了某个筑墙的傻瓜而跳动
 
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 --(墙外有人吗),这首曲子也是电影中的一首,我用在这里做一个问句,而这个曲子也只有这一句,墙外有人吗?也许真的有,影片最后给了我点点希望,有温暖的片段,还有一种墙叫做爱,父母的疼爱,朋友的友爱,伴侣的真爱,有的时候就是你的一座精神之墙,保护着你,可以叫你依靠,虽然有的时候是一种无形的阻隔,但是你必须翻跃过去,去看这座墙外的人。
你的墙外有人吗?
 
 
演出还要继续。。我们依然生存着,就要不断的建造一些“墙”和拆毁一些“墙”。时而悲哀自我藏匿,时而勇敢的穿越。我又想起了海报,是嚎叫和呐喊,我们要破坏和砸碎我们身边的“迷墙”,与其无奈的接受现实,不如颠覆这一切。我想把里面的一支曲子放在最后。
 
The Show Must Go On ------ (演出必须继续)
 
哦,妈妈,哦,爸爸,演出是否必须得继续?
哦,爸爸,请把我回家
哦,妈妈,让我走吧
我是否一定得站起
在聚光灯下睁着一双狂野的眼睛?
真是一场恶梦
为什么我不转身离开
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我不想让他们带走我的灵魂
我是不是太老了,这是不是太晚了?
哦,妈妈,哦,爸爸,感觉到哪里去了?
哦,妈妈,哦,爸爸,我还会记得这首歌吗?

演出必须进行
  
   这是我从新排的顺序,舍去了战争,舍去了一些往事,顺序变了,意义也自然变了。我不是一个悲观的人,虽然这个片子看完叫人心里不是很舒服,但是我宁愿以乐观的态度去看,顺序变了就改变了意义,我们的生活要继续,当然演出也必须继续。影片最后孩子们收集从墙的废墟上掉下来的石头,把它们放在一辆玩具卡车里。我所理解的是他们把这个砖块收集起来,拿去抛弃,冲出迷墙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望,可是这些孩子本应该没有这座墙。
说的太多了。最近我比较罗嗦,本想很精简的写一下,结果又说一大堆,都是杀人时候为了忽悠人飙字害的我,养成习惯了。自己汗一下先。以后要精简!

    最后一句,用Vera这支曲子做结尾
 
“记得她曾说过,我们会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重逢 ”

------------------------------------------END
http://blog.sina.com.cn/u/4a9ed478010006r8

 6 ) 愿上帝保佑Bob Geldof

他就坐在房间中哭泣,当愤怒无法压抑他的哀伤的时候,他歇斯底里的痛砸了房间中的一切,但这根本无法与他沉默在悲剧中痛苦的双眼相比,他折磨着自己,就那么折磨着,好象世界已然在父亲的死面前崩溃,与那巨大的高墙一起崩溃……
Alan Parker神奇的选择了这个叫做Bob Geldof的爱尔兰摇滚青年来演绎迷墙不是没有理由的,他看到了一个脆弱而温润的男人心里的爱,那份被蹂躏的爱,甚至被割裂得几尽粉碎的爱,82年伟大的《迷墙》就这样的将那个男人以及那个男人的一切迷墙化了,所有属于他的痛苦与挣扎都一股脑的奔腾在当时以及后来的世界上,每一个深埋在荒漠之下的男人、女人看到了Bob Geldof的身体和头脑,看到了他的嫉妒和他的爆发,人们流下了眼泪……
若干年后与其相遇时的我也流下了眼泪,《迷墙》的巨大的艺术贡献和它那痛入骨髓的震撼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和迷墙中的Bob Geldof一样的真正的Bob Geldof,无论他是不是被英皇册封的爵士,是不是伟大的摇滚巨星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以后的他从《迷墙》结尾的那座高墙的废墟中站了起来,站到了必将被历史铭记的那次演出的舞台上,站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青年人的心中,是的,那就是——85年全球举行援助非洲义演摇滚演出,他粟色的头发迎风飘动在巨大的体育场舞台中央,他严肃的要求所有人举起双手,让所有人扪心自问自己的良心,是否能尽微薄之力拯救那些被困在饥饿高墙中的非洲灾民,能否拯救我们自己。他嗓音沙哑,情绪激动,他拼劲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来呼吁这个世界的良心。大概他忘记了Paula Yates(前妻),也忘记了她带给他的痛苦,就如同《迷墙》开始的时候主人公的妻子的背叛一样的痛苦?不,他没有忘记,但他还记住了爱。甚至还记住了Paula Yates与Hutchence的女儿,他毅然的当起了她的父亲,当起了已故情敌和已故前妻的女儿的后父。
2005年的夏天,当LIVE 8义演20周年的时候,54岁的他再次来了,来到全世界面前,向他们摆动着已经银灰色的头发和依旧严肃的表情,当他默默的看着前台的世界巨星们慷慨献歌的时候,他笑了,他笑得依然如同当年,再也没有了没落的神情和《迷墙》中的绝望,对于他来说,调动起全世界数亿人的良知才是他一生唯一真正重要和执着的。至少,“爱”已经变得不再奢侈,不再无人问津,不再吝惜给予,不再象他在《迷墙》中的时候麻木。
再回到《迷墙》的镜头吧,那个大字型躺在水中的绝望的男人手心中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身体,染红了身边的一切,染红了整个屏幕内外的人,他暗示的举动和造型是在模仿上帝的受难,电影中的他是为自己的爱情和人生受难,电影外的他是为了全世界的良心受难,而现在他安静只要沉醉在全世界的仰慕以及感激中就可以了,愿他不再经受打击和痛苦,愿他永远幸福和平安,愿上帝保佑Bob Geldof。

 短评

看的时候还很小,里面大部分场景画面都成了我当时的梦魇。我钟爱Floyd的吉他声,但这种混乱迷离的精神状态化作影像很恶心。一个孩子在电视上看到跟自己一般大的孩子们被搅成肉馅,你真觉得他长大后会离“反战”和“自由”更近?拼死拼活发泄自己的厌倦,这个世界怎么会好。

10分钟前
  • 麥爾斯
  • 还行

长达95分钟的MTV,剪辑很有特点,部分场景有点重口味。片是好片,但罗水人品很烂。(另外本片是装逼犯必提的作品之一)

15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直接导致我做了许多相关的梦。

20分钟前
  • shu
  • 力荐

超长的mv...

22分钟前
  • Ex
  • 力荐

一部后现代主义的超长MV。-13.08.10 → 17.06.19:初次观影是因为《迷墙》乃豆瓣电影TOP 250之一,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平克·弗洛伊德」,如今已成为他们歌迷。上影节重温的小感想:对动画部分的印象远超真人部分,So,是我当年还比较单纯没能看懂动画里的性隐喻?还是时间过了好几年而记不太清呢?……

2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战争、压迫、呐喊。一个摇滚乐手的混沌成长史。冰冷的大地,空洞的城市,用汽车电视机堆砌的迷墙,花朵化成铁丝网,孩子变成了暴徒。此刻,让我们拿起吉他砸毁时光。天空掠过的战机慢慢变成了十字架的模样,插曲与画面契合得无与伦比,这不就是一个BIGMV么,当然不是。这是乐队宣传片。

31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世界是迷墙,我们是板砖,周围是一个个大大的工厂,我们是一个个产品被慢慢驯服。如果你打破这道迷墙,会发现外面是一个美丽新世界。PS:关于学校教育那一片段,所有孩子整齐踏步出来后成课桌前带着面具的无脸人,十分写实。对整部电影而言,就是一个搭配着批判和生活哲学的超长MV

32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公映35周年。今天来看,太多画面有了指向。只要是个人就都有意识,只要是部电影也都能意识流,但只有少数意识流具备干扰意识的魅力。

36分钟前
  • Ocap
  • 推荐

#SIFF#;重看;All in all it was all just bricks in the wall.作为摇滚史上最伟大的概念专辑之一,足以留名青史,增加叙事性的影像化,剪辑眼花缭乱,插入动画更增强意识流效果;涵盖主题极广,具有时代意义。

3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Pink Floyd乐队的超长mv,小学3年纪的一个深夜在中央电视台看到的

43分钟前
  • 张天师
  • 力荐

历史上最伟大的mtv

48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非歌迷的影迷电影,纯粹喜欢这个导演。

5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经典意识流式MV。1.严重妖魔化女性嫌疑,如恶魔母亲与胎化儿子、女巫形象等滥套。2.花朵交媾、吞噬与变形,想及乔治亚·欧姬芙的画作及[天生杀人狂]双蛇之舞。3.浸泡在血水泳池中的臆想。4.铁轨子弹,面具,工厂绞肉机,腐烂的皮囊,现代化商品之墙。5.铁锤游行与纳粹式集会,砸家具。(8.8/10)

5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扭曲的牛比!我不想再看第二遍~里面的音乐一响起来我就想把我自己杀掉。

53分钟前
  • 露娜peace
  • 力荐

Pink Floyd The Wall,大型魔幻秀MV。集权主义人肉工厂,花的交媾,恶魔母亲,肉肠、锤子、蠕虫,对纳粹主义的讽刺,颇具孤独逼格的中二宣扬,歇斯底里地,仿佛只有砸了全世界才能终止。关于墙的概念,古今中外皆然,一直在打破在向外翻。8.4

5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要是我知道这只是一支超长版的录影带,打死我也不看,干嘛要看这种压抑装逼故作深沉假装内涵的东西啊。不过也好,现在连他们的歌都不想找来听了。

1小时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战后精神废墟;童年阴影欲返母体;上帝死了寄托丢失;工业化教育体制育人如同工厂制造机器,压抑带来反抗;华丽欲望与赤裸暴力,阴道成为他的恐惧;法西斯重生的想象,狂热人群又成傀儡机器……皆如墙般摧毁。动画很有意境,真人剧情部分也带有魔幻超现实色彩。音乐很大气。理解那年代,而那云烟已过。

1小时前
  • 若汐
  • 推荐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垒进大厦不骄傲,砌入厕所不悲观。人肉火腿,花的交配

1小时前
  • 扭腰客
  • 力荐

音乐、画面都很棒!这部电影分开来看,每一节都是很出色的mv,意义深刻。但作为整部电影来看,形式虽然很棒,但多主题无法完美结合,导致结构脱节。还是那句话,一部电影是无法将每一主题都能深刻地表现出来的,而这也是电影的残缺美。

1小时前
  • Comel
  • 推荐

9.25帕克声称羡慕库布里克拍片时的充分自由。这哥们不自由都造成这样了,自由之后绝对就疯了。将反映人生的歌曲改成如此叛逆的剧本,只能说,这B装得实在与众不同。

1小时前
  • 小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