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杂种

DVD国语版

主演:崔健,李委,臧天朔,俞飞鸿,唐大年,窦唯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3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北京杂种 剧照 NO.1北京杂种 剧照 NO.2北京杂种 剧照 NO.3北京杂种 剧照 NO.4北京杂种 剧照 NO.5北京杂种 剧照 NO.6北京杂种 剧照 NO.13北京杂种 剧照 NO.14北京杂种 剧照 NO.15北京杂种 剧照 NO.16北京杂种 剧照 NO.17北京杂种 剧照 NO.18北京杂种 剧照 NO.19北京杂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北京杂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古老的皇城北京也按捺不住那份躁动。人们来去匆匆,生活节奏陡然加快,躁动的摇滚乐和肆无忌惮的谩骂响彻夜空,看不到未来却又为未来拼搏的年轻人们恣意宣泄着心中的愤懑。摇滚乐手卡子(李委 饰)的女友毛毛(俞飞鸿 饰)怀了孩子,两人为要与不要的问题大吵一架。之后毛毛失踪,装作不在意的卡子又四处寻找女友;崔健(崔健 饰)与乐队在摇滚乐之路上艰难前行,身无分文的他们交不起场地租金,被迫打起游击,乐队的排练经常受到干扰;买书为生的黄耶鲁被骗子袁红海(武啦啦 饰)骗尽钱财,他和哥们好友四处寻找骗子,结果兄弟间反倒出了矛盾。滚滚洪流,这群不甘受缚的青年趁着韶华未尽,可劲儿燃烧、挥霍着他们这无望、困顿的青春……  本片荣获1993年洛迦诺电影节评委会奖特别提及。热血剩女斗士狼嚎:重生寻子遇仙记美国谋杀故事:隔壁那家人血战沙漠赌神3之少年赌神国语大话女儿国星河战队蓝色时分金属人黑色闪电2016神探阿蒙 第七季机械师2:复活(国语版)夜天子曼达洛人 第一季职场攻心计火山下的人生终极忍者2006对丑陋人物的简访超人前传 第五季龙兄虎弟白纸青春魔法奇缘血色星期一2天堂霓裳大师之书过往2013洛洛2019海的沉默闯入者爱,很美半象门老千2006欢喜邻居霸道爱S-最后的警官-夺回特别有种:致命行动时栈中的指针操你大爷川岛芳子1989红鹰 第八季

 长篇影评

 1 ) 放空

没有表情~ 不说话也不笑~ 就让脑袋自己转我不理会。
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中国人不多也不少。可是有些人过去了就真的再遇不到再找不回。我说,某某某某,我把你的名字刻在烟上然后深深吸进肺里,因为那里离心最近。
可是,你是谁啊?

 2 ) 杂种!

杂种--------------------《北京杂种》

导演: 张元
主演: 崔健 / 李委 / 喻飞鸿 / 武啦啦 / 唐大年

主创人员字幕上来的时候我心里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说,丫的终于完了。耐着性子看得很难受,如果换作电影里的卡子,我猜他一定会说:“操,什么破电影啊,要情节没情节,要画面没画面,要对白没个对白的,你丫想闷死我们啊,真够狠的。”我看的版本质量很差,画面一直很模糊,劣质字幕有点对不上,听不太清的话只能从英文字幕上面猜,这就更更更痛苦了。没有任何故事性的片子总是这么叫人难受,完全不在乎观众的感受,我想起上选修课的时候某个老师说的话,他说这是中国实验电影的一种状态,看着这类电影你会觉得自己在参与中国的新电影运动。但事实上,我是喜欢这个片子的,我在北京待了三年,看《北京杂种》的时候我有共鸣,我猜一部分是因为身在北京的地域性,另一部分就是关于年轻的一切事情都能引起我的共鸣。
影片由几个琐碎生活引发的片断式小故事构成,事件的叙述总是和摇滚乐队现场演唱交错出现,互相诠释,我看这个片子的时间太晚,以至于里面的音乐我已经在一个崔健迷的CD机里听得耳熟,音乐是北京杂种的亮点。故事一开始就是崔健在夜里打鼓,也是这个晚上,同样在北京,雨夜中,卡子和女友毛毛在大桥下争吵,卡子一定要毛毛打掉孩子,语气轻松而倔强,他是男人。毛毛不肯打掉胎儿,她继而愤然离去,从此毛毛失踪了半个月,卡子一面自我解嘲安慰自己不想念毛毛,一方面不断找寻她,却又在青春的刺激中强奸了金玲。另一个故事,摇滚乐手崔健与乐队正在采排之际,突然得悉排练场的负责人要把场地收回的消息,令众人不知如何是好。那一边厢的作家大庆决定为卖书为生的黄叶鲁找流氓袁红海(武啦啦)出头,把被骗走了的钱追回来。故事的所有结果:叶鲁的钱没有了,反而是内哄起来,互相打骂;而崔健始终找不到排练场,只好激情地唱着“我要结束最后的抱怨,那我只能迎风向前!";金玲为着留北京的事情犯愁;毛毛突然在卡子面前出现,并且抱着初生哭啼的婴儿。
我觉得地道的京味普通话是好听的,卡子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型男人,年轻的一个狗杂种,有着所有年轻男人的所有恶习,愤怒啊,自以为是啊,媚外觉得自己开放啊,荷尔蒙分泌过度而滥交啊,但是卡子又是吸引人的,我曾暗恋过这样一个北京男孩,他跟卡子一样的身材,一样的火爆脾气,看电影的时候我想起他,这样的男人是不成熟的,爱上他们是注定要受到伤害的。卡子强奸金玲,让毛毛堕胎,最后金玲还回头来找他,想着能不能靠他留在北京,而毛毛坚持生下了孩子,卡子最后一个人走在北京的街头,漫无目的走着,没有一个实质性的终点,而目标已经明确,那就是摆脱青春的躁动,迅速走向成熟。
这片子应该是讲状态的,所谓的杂种人生,就是死命折腾,死命玩儿,死命自以为是,然后还一个劲地喊着颓废郁闷,喊着我操你大爷你妈B,每一句话不带脏字儿就不舒坦。就是这么一群人的德行,每个人还都觉得自己过得特好特牛比,还特看不起别人,对着镜头来一些自我剖析,好着面子。
我很喜欢喝酒的那几个画面,特别是喝醉了蹲在路边一边骂脏话一遍哭的那一段,大二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忙着学校的一个活动,忙到最后特累的时候也干过这种事。像是集体拼酒,在外通宵冻得发抖的事情我也有过,看摇滚乐跟着一股脑儿劲激动我也有过。但我的日子过得不如他们彻底,不如他们使劲,看的时候我真想我也当这么一个女杂种,天天喊着我他妈你他妈我操你大爷妈了个比你丫挺的过一遍,但是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我猜我如果这样一定会有人说,嘿,都这么大人了还装什么女流氓。就是年轻时候的所有事儿,过了两三年,所有人都会逃出这个状态。电影拍得好还是不好撇开不说,我觉得张元是表现出了他想表达的这种状态的,看着他就没好好写故事剧本,讲状态的话这片子足够了。这拨人,在中国转型的时期充当了最先锋的力量,男孩抽烟,喝酒,玩摇滚,女孩堕胎,也抽烟,也喝酒,不论是作家还是摇滚乐手还是流氓画家无所事事的青年,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状态活着,在北京,金玲有句话说得很实在,“留下来总比离开好,留下来机会多。”对,没错,现在我们这些人就是这么赖着,在北京赖着,等待着机会。
电影里有很多日后的大腕,崔健当时就已经红了不说了,其他的譬如脏话说得最溜的臧天朔,演那个有些脆弱但两旁清秀的女孩毛毛的俞飞鸿,还有武啦啦……我相信他们最开始倒腾这个片子的时候或许都没有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中国的大腕级人物,特别是张元,我宁愿相信卡子就是他,就是他年轻时在电影学院或者更年轻的时候的写照。
有大量的镜头都在拍北京的街头,人和车都在马路上行走,这样的镜头铺满了整个电影,似乎在每一个故事转场的时候都有所出现,伴着崔健或者何勇或者窦唯的音乐,音乐是极其出色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大概是在传递着一种不安的意思,青春的躁动。这些年一直坚持订阅新京报,理由是够八卦和三八,记得有一篇窦唯烧车的报道,看片子的时候我想起了这事儿,我突然间觉得这些人里只有窦唯没有变,张元已经功成名就了,顶着大导演的名号,而俞飞鸿也是个怎么说都拿得出手的女星,臧天朔在流行乐坛也折腾出了一片天地,只有窦唯没变,像这个片子里的那种状态一样,为着自己认为的那种充实的生活活着,为着自己的某种可能他也不知道的东西妥协着,我宁愿相信在某些事件中窦唯是无辜的,因为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欣赏他,我欣赏一切诚实的即时面对媒体也不撒谎的人,或者这片子的音乐制作人之一的何勇也是这样,不过何勇已经疯了。
我高中的时候喜欢许美静,许美静也疯了~唉。
去年见了一次张元,邹师哥在当他的助理,拿着不少的工钱跟着张元满世界跑。张元来学校放映《看上去很美》,做一个导演交流会,带着我们的大眼儿师姐李晓枫坐在大礼堂的沙发上侃侃而谈,那样子就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子。我知道,北京杂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我们和张元都一样。像崔健的歌曲唱的,我们只能抱怨,而那个排练场的大架子,随着我们杂种一般活着的青春一起崩塌,你能听见那一声轰隆隆。

http://blog.sina.com.cn/babeyusi

 3 ) 这部片子对于我来说已经过去了

上电影理论课,甘小二同学经常給我们看一些所谓的实验电影
他说,必须将这些电影作为一种现象来加以研究
因为它们记录了中国电影的成长过程
其实也可以视为是中国新浪潮电影产生的一种形态
他总是想我们学到一些东西

至今我已然把他所传授的东西全上交了,一个也不剩
但是爱看电影这个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5月,在成都宽巷子喝茶,遇见张元
赶忙上去搭讪
问起《北京杂种》
他说,这部片子对于我来说已经过去了

 4 ) 北京的风很大 - 评《北京杂种》

张元选择了《北京杂种》作为了他在UCCA的开场白,这算是他当前在UCCA举办的《有种》摄影展的一个起点。我们也有幸看到了胶片放映的《北京杂种》。

如同它的名字,这似乎是一部攒出来的电影。不知道这次放映的版本是否有删节,但仅就此拷贝来看,真不理解此片当年为什么会被禁。以现在的眼光,这部电影显得那么正常,以至有些乏味。但就像放映结束后,张元说的那样,它还原了电影最本来的面目,那已被如今纷繁复杂的形式所掩盖的记录的本质。它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文化和经济都无比躁动的年代,最真实的年轻人们的状态。一方面他们面临着人生的种种抉择,另一方面,眼前社会飞速的变化让他们束手无策。摇滚乐像是一种精神符号代表了那一代年轻人集体的呐喊。他们渴望自由,更渴望被接受。而这两方面似乎都成为一种障碍阻碍了他们与社会的沟通。

这部电影好像是一部北京文艺圈的“建国大业”,整个观影过程中,我乐此不疲的细数着那些大腕当年瘦削的面孔。那些被张元称作已经没有“问题”的艺术家们,当年却都充满着问题。

卡子与女友因为怀孕的问题争执。女友的突然消失,让卡子失去了生活的平衡,他不断的寻找着自己的爱人,更像是在寻找自己通往现实的出口。大庆的钱被人骗了,他想找人帮忙把钱要回来,却不断惹出新的是非。崔健和他的乐队被狂热的年轻人追捧着,而他们台下依旧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似乎只有在音乐里面他们才是强者。窦唯像幽灵一般沉浸在自己所营造的理想国度里,并不理会外面发生了什么。经济社会的规律已不能用道德和精神尺度来衡量,艺术家在随性中放弃了参与社会生产的可能。他们在精神领域不断的扩充,却在生活中不断的下落,沦为社会的底层和边缘。巨大的反差成全了他们艺术的矛盾,却触摸不到他们赖以生存的本质。从电影拍摄到现在,17年过去了,我们回头看他们,有些人越活越明白,有些人仍在死磕,有些人已归隐山林,有些人还在兴风作浪,有些人升天,有些人入地。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曾那么鲜活的年轻过。他们有过空虚,但并不盲目。他们有过愤怒,但这愤怒最终化成了力量。社会的发展造就了并仍在造就着一段段不可复制和逆转的历史,而在这历史车轮下的人们,借助影像,留下了他们片刻的轨迹。

抛开所有这些历史的沉淀,谈谈电影。这是张元的第二部长片,年轻的张元在这部片中,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控制力。一方面是对镜头语言的收敛,一方面是对演员表演的控制。虽然它还很粗糙,但已经初现了张元日后一贯的风格,一种简约的美感,一种不露痕迹的客观和冷静,一种人物大于故事的叙事方式。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给我印象很深:在露天Party,窦唯叼着烟忘我的唱着,对面是崔健拿着酒瓶,静静的聆听,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交流。北京的风很大,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怀念平静的日子。

 5 ) 献给摇滚的下半身诗词——《北京杂种》

如果细数中国摇滚乐的发展史,八十年代可以称为是这种叛逆音乐的起始,虽然发轫于西方社会,但是,这样一种音乐形式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刻进入到中国文化表达的方式却是极为激烈,它以一种无法阻挡的态势迅速燎原开来。其实早在七十年代,西方那些知名摇滚乐队的经典曲目已经在地下交际圈中不断传唱了,但是,忌惮于政治社会的高压,这种有限范围内的传递还仅仅是一种低调的自吟自唱。而当那个巨大变革的时代的到来时,文化表达的多元也自然给摇滚乐的发展提供了土壤。真正的爆发开始于九十年代,大量的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得益于魔岩三杰,崔健,郑钧等人集体灵感的爆发,94年甚至被称为中国摇滚乐的奇迹之年。
这样一来,张元拍摄于93年的《北京杂种》就深深的嵌入了这段蓬勃发展历史的间隙里,当然,它不仅仅是关于摇滚的,面对着逐步解禁的文化管制,在九十年代初,大量的艺术门类都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表达自由,电影艺术当然也处在这种逐渐宽松的局面之中。对于张元来说,他很敏锐的看到了这两种不同领域艺术所面对的相同前景和所走过的同一路途,同时,出于对摇滚乐的爱好以及与崔健等人匪浅的私交,他很自然的会拍摄一部关于摇滚的电影。因此,《北京杂种》不单单是关于摇滚乐的记录,还是对于独立电影自身的某种见解和表达。
事实上,由于过于接近关注的焦点而遭到历史的左拥右抱,《北京杂种》并不同于一般的此类电影,当然,在我们的印象中,西方,尤其是好莱坞产生过大量的摇滚电影,如几近成名,大门,天鹅绒金矿等,但是,这些电影大多处于距离回忆焦点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地方,伴随着时间洗去狂热的层层迷幕后,处在远方的他们试图重构那场久远的记忆,无论是乡愁般的怀旧还是谨慎的思考和批判,影片本身并未陷入到与摇滚历史相同的狂欢中,而北京杂种则完全不同,它与中国摇滚的历史可谓同呼吸共命运,虽然是一部故事片,但他却以一种纪录片似的真诚记录了同处九十年代时间维度另一种文化。因此,由于处于这股激情的拥抱之中而缺乏足够的距离来凝视,北京杂种无法以一种足够冷静的姿态来看待这段历史,也就缺少了更为深刻的观点和更具维度的视角,但是却收获了更具触感的真实和感情。
从故事线索的层面上来看,北京杂种并未具有一个统一的完整剧情,他更多的是一些摇滚人的生活轨迹。这与影片灵感的来源是相符合的,据张元介绍,影片的素材取自于崔健,臧天朔等人各自真实的人生经历。因此,北京杂种并不是关于某支乐队和某个人的记载和传记,而是一个边缘群体的生活态度和苦辣酸甜。其实抛开摇滚这袭外在的华美戏服,这种关于边缘群体的表现和创作可以套用在任何一个导演的身上,贾樟柯的小偷和城市地下层,娄烨的知识分子,第六代导演基本上都在延续这种相同处境下的创作思路,对于边缘群体的关注和记录成为了贾樟柯和张元们思考中国变革的法宝利器。
但是,有人说贾樟柯的小武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边缘电影是不无道理的,小武拍摄于97年,而张元在93年推出的北京杂种乃至其他导演在相同时间段推出的其他电影为何不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一点。仅仅从北京杂种所提供的信息来看,摇滚乐本身所具有的解放和麻醉就缺乏小武中所弥漫冷淡和客观。对于张元来说,他十分钟爱摇滚,也相信摇滚所蕴含的意义,而这也是影片中崔健,窦唯等人的实际见解。虽然在北京杂种中,一些主角们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人身困境,但这种困境与摇滚本身是无关的。无论是与女朋友的感情纠葛,被熟识的人骗去钱财,穷困潦倒下失去了排练场地。而当主角们登上舞台时,他们立刻从摇滚中寻得了自我生存的乌托邦。因此,这种现实生活的困境和精神层面上所能达到的解放和突围是完全分离的。当表现一种生活的困苦和感情的迷惘时,张元可以以第六代的姿态出现,但当摇滚所代表的精神力量以压倒性的胜利获得主动权后,张元就不可避免的倒向了第五代所擅长的解放和启蒙主题中。
这显然是历史的因缘际会,北京杂种注定只能扮演这种承上启下的角色。由于八十年代关于启蒙的宏大叙事的余威尚在,张元无法跳出历史的局限性而达到后来贾樟柯所具有的视角和见解。在贾樟柯的小武中,那个小偷虽然是千千万万底层蝼蚁中的一员,但是,他却拥有自己的面貌和个性,是自我存活的真实个体。而张元在表现摇滚人的精神面貌时,却将这一群人当做了面目模糊的整体来看待,他们共享着同一副面孔,在对抗长久以来所积蓄的意识形态方面上,他们可以一种相同的姿态来共同作战,但是,当深入这一个群体的细部结构后,每个人的差异必须得到有效的关注和重视。其实这样说来,确实有点吹毛求瑕了,如果张元能够再晚一点推出这部作品,他就会发现摇滚人这样一个群体内部的差异和分裂,如商业化侵蚀下对理想的背叛,艺术创作理念的差异等等个体间的不同之处。
让我们在更为苛刻些吧,由于过于迷信摇滚所具有的救赎和解放作用,张元将崔健们所期许的艺术彼岸世界描绘得过于美好,在北京杂种中,只要站在舞台上,主角们都会陶醉于自我的歌声和嚎叫中而获得解脱和麻醉。因此,摇滚乐成为了可以为之牺牲的理想和事业,甚至,崔健们也相信摇滚及其背后站立的艺术具有改变世界,变革历史的力量。这当然是处于九十年代初的张元,崔健,乃至从八十年代以来走来的文化思潮所蕴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作祟。对于这些艺术家,学者来说,他们尚未真正思考摇滚乐是否具有那种他们所相信的解放力量。如果仅仅只谈论这些漂浮在空中的词汇,这表明电影并未深入到个体的内心。个人生存的迷惘,糜烂不堪的生活状态,商业体制对自由创作的压缩,这些现象是否存在呢,他们会被高尚的理想和燃烧的激情所掩盖吗?如何处理个体灵魂中这些冲突不休的欲望呢?九十年代初的北京杂种显然无法回答甚至面对这样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有人会直面这样的问题,张扬创作于2001年的昨天由于与九十年代有了时空的距离从而真实的看到了这一切。在昨天中,没有了解放和救赎,没有了改变历史和社会的巨大理想,也没有了以同一副面孔出现的摇滚人群体,一切只有一个不断被折磨和拷问的个体和灵魂。
看来对于张元是过于苛刻了,从六七十年代的禁闭和高压走来,我们实在不忍心再打碎八九十年代那仅有的一点理想和真诚。因为处于那样一个历史时期,北京杂种还是十分勇敢和让人敬佩的,它的被禁很可能与一种理想主义的关怀无关,而是很大程度上因源于影片粗鲁的台词。这与影片极为粗造的画面一起构成了对于摇滚主题的回应。这一切我相信张元肯定是刻意为之的,当崔健们用摇滚作为武器在主题上对意识形态霸权构成冲击时,张元也用自己的影像和台词来呐喊助威。长久以来,官方所认定的好电影肯定是画面唯美精致,语言高雅含蓄,为了满足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我们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画面表达和语言系统,而北京杂种则在这两项上对这种需要和趣味发起了达达式的嘲笑和颠覆。影片的画面简直是不忍猝观,模糊不清,拍摄现场的灯光条件也很差,人物长久的处于黑暗之中,根本看不清楚事物的轮廓。而人物间对话的台词更是粗鄙不堪,他妈的,傻逼,我操这样的词汇不绝于耳,有时候甚至感觉是刻意为之的。这种独特的风格与影片的摇滚主题却也相得益彰,因此,总的来说,北京杂种由于处在历史和文化的交点而缺少面向个体的提问,但是,对于从六七十年代走来的中国电影来说,他以及一批八九十年代电影的出现还是破坏了曾经嵬然不动的官方电影霸权,为后来中国电影面向现实的深入表达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契机。


 6 ) 想跟张元比比谁更random

看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好朋友小李暑假开了一门讲中国独立电影的课,于是我决定跟着一起把片子和reading过一遍,享受一把和老师实时交流加不停逼迫老师开小灶的待遇。以前尝试着看过几次都失败了,一是画质实在太差二是随便拉了几下进度条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从2017年决定重新认真看电影之后,一路下来不知不觉积累了不少观影戒律。首先我基本都是把影片放在大屏幕上看,用电脑直接看的次数应该一只手数得过来。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先洗好澡(喝完酒洗澡会晕),然后倒上酒,桌儿上摆点儿吃的省得待会儿想吃还得暂停再下地去拿。别说手机放得远远的了,猫我都给关起来不想让它给我捣乱。心情简直像约会一样空隆重——但其实没这么约会过。接下来就舒舒服服往躺椅上一歪,脚往脚蹬上一翘。好了,世界只剩下我和屏幕,天大的事儿等电影把我我放出来再说。

这次因为片子画质的关系想说算了就电脑上看吧,大屏幕的话估计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方块儿。然后在磨蹭犯懒的时候试探地问自己:“要不先拿Ipad开个头儿?” “没事儿没事儿,Ipad看也可以很认真啊,这不算懈怠,如果看得好的话就马上去洗澡开电脑, 把前面再补一遍就好了” “那行,就这么着吧!”

先看了将近20分钟,然后觉得实在太不知所云,画质太差,节奏太慢了——蔡明亮都闯过来并且喜欢上了,没想到在张元这儿翻了船。就算是《东宫西宫》我也没这么不耐烦。于是我决定乍着胆子把速度放到了1.25。“诶?好像还成诶”。 除了窦唯何勇唱歌的时候恢复了原速(崔健对不起),20分钟以后的片子完全是在加速状态下看完。以下是我度过这部电影的一些片段:

哇这画质真是够次的,拿录像带拍的吧。得亏字幕还清楚点儿,怎么感觉画面不清楚还影响听力了?

俞飞鸿怎么跟这帮人混一起的,没听说啊。长得跟王菲一个路数,不知道窦唯拍戏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没。

这骂人骂得可真够花哨的,是不是有点儿太刻意了啊。诶不过好像我爸生气的时候说的话也挂着琳琅满目的脏字儿。别说,听着还有点儿熟悉并且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挨揍了。

这字幕怎么回事儿啊,这人肯定不会听北京话。跟这儿创作那?好一个字幕界的林少华。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有新的,你有新的彼岸,请你告诉我……🎵,诶不对,是请你离开我吧。对,是请你离开我。🎵如果你有新的,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离开我🎵

哎呀我小时候那张照片真的是跟崔健好像啊。现在哪儿长得不一样不像了呢?

哟刘晓东,这人可真够爱乱蹿的,哪儿都有他。《冬春的日子》也是他,《东》也是他。张元,王小帅,贾樟柯。这人是不是在秘密收集第六代导演啊?

啧,垃圾估计不能明天倒,回头该臭了,给倒了吧。正好把猫砂也铲了。

应该是鼻子,鼻子不一样了。

等会儿,这怎么回事儿?英文字幕是对的,中文字幕完全在胡说八道。是两个人弄的啊?这人英文可以啊,估计是个在北京呆时间长了的老外吧。中文字幕是台湾人弄的吧?也是繁体的。还没老外会听北京话呢,真行。

诶这楼道好像《混在北京》那里的楼道啊,那片子讲什么的来着,张国立,分房子的事儿,对对对。《赵先生》里蒋雯丽住那个房子也差不多这样儿。

窦唯这歌儿唱的词儿不一样啊。那会儿没写好呢?还是就想瞎唱?词儿是什么来着?🎵忘掉一切跟我走吧,我给你安慰🎵《黑梦》真是经典啊,太好听了。哎我要是也能在那儿扭就好了。

怎么还有一个小时啊,咋办啊,要不不看了?

拉拉筋吧要不。诶?这瑜伽垫上怎么有海苔渣儿啊?昨儿吃海苔了吗?哎呀膝盖太疼了,妈的。

这块儿像《找乐》里那个小活动室。三部曲的另外两部是什么来着,哦想起来了。还是《找乐》最好看呀。

这里面到底几个人啊,强奸这个是毛毛的男朋友吗?内男的谁啊。

我看这些人在电影里的时候都比我现在小吧,估计是愣赶鸭子上架当的大人,跟真事儿似的。想幼稚还得顶着点儿大人的派头儿。真幸福啊就没人赶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当大人。

什么时候儿完啊,1.25倍速的话40多分钟换算完了是多少啊。40除以1.25……。125除以1.25是100。60就是50左右,那40是多少啊?12.5除以1.25是10分钟,也就是25分钟的话就是20分钟……1.25是一又四分之一,四分之五,那就是除以5再乘以4,嗨,真够笨的,32分钟。行,还半个小时,忍忍吧。

哎哟小李的学生可真够惨的,我这还是认识这些人听过这些歌儿呢,还能靠着对九十年代的一腔热忱和知识储备想会儿这想会儿那,再不济当就权当听乡音听演唱会了。这都够我受的了,啥也不懂的外国人咋整啊,太可怜了。

选这片儿干嘛,张元都拍过啥,哦方枪枪还行。选方枪枪多好,可能时间跟《极度寒冷》对不上,放个儿童片和《极度寒冷》倒是也不搭。哦,行吧。不是,那干嘛非选张元啊?张扬不行吗?

这电影看完我估计也没时间练琴了,要不边看边练?……算了,练琴还是专心点儿好,别糟践了。

啊,老一号儿线吧这是?诶这跟日坛那个影背是画的一个东西么?看着可真是挺像的。《顽主》给美萍说王明水出轨也是在这儿。这人怎么还坐地铁站里独白上了?学《开往春天的列车》那?哎,那片子要不是徐静蕾演就好了。

啊,何勇,《钟鼓楼》真好听啊,和XXX第一次见面他就骑着车带着我在鼓楼来回来去唱了好多何勇啊。

要不把脸洗了吧,一会儿洗澡能省点儿时间。正好儿,先洗内衣吧,洗完直接洗脸不用待会儿再洗一次手了。

诶窦唯又来啦。这光从下面打可真够吓人的。妈耶,一点儿也不帅了吓死我了。

怎么又改采访风跟这儿自白上了,跟看gate of heavenly peace似的。还社会的异己分子。这眼镜倒也也挺知识分子的。估计是那纪录片里剪出来愣插在这儿的吧。这人我没见过啊。

小李的学生真是太惨了,估计得一直想熬完了就可以去跟朋友(在自由发挥的基础上)侃侃而谈理想、个人情感和中国社会现状了。回头我倒要看看reading里能把张元讲出啥来。

算了,我刷牙吧。啊?完啦?太好了洗澡去咯。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

我呆过的位置有:

厨房水池边,瑜伽垫上,猫砂盆旁,马桶上,琴凳上,床上,沙发前。

Ipad呆过的地方有:

厨房流理台,瑜伽垫,猫砂盆旁的盒子上,厕所洗手池,琴架上,床上,沙发上。

我做了的事情有:

把明天的午饭装盒,吃一牙西瓜,煮三个汤圆吃,拉筋,铲猫砂,倒垃圾,收拾明天的书包,大便,洗内衣,洗脸,Floss,刷牙。

看完以后给小李发信息说“北京杂种我看完了,你准备迎接观后感吧“。这东西噼里啪啦写完,不知道是又额外耽误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把电影那一个多小时给找补回来了。

BTW,小李跟我坦白说这电影她试了几次都没看下来。:)

BTW2, "Despite the paucity of my knowledge of the specific cultural context, and thus the precise issues facing the characters, the films seemed easy to connect with on an immediate, emotional level. Perhaps misleadingly so. " ——Reading 里的话,我有种我已经摸透了外国人的感觉。

 短评

这尼玛是电影?

5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很差

能体会到MPAA为什么对脏话分级那么狠了,母语脏话太密集听起来是挺难受的,而且这片的对白虚无到一定境界。。窦唯内发型也太傻了,还是《无地自容》MV里那种死拉屎头帅~

9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较差

还不如直接看崔健演唱会算了,这也忒难看了。

11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较差

有的人隐了,有的人红了,有的人进去了,老崔大爷好像也入党了。。。都不再是杂种了……

12分钟前
  • wangzhy
  • 还行

摇滚文艺青年的那些破事儿

16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窦唯那时候很销魂

20分钟前
  • 迷迭香与猫
  • 还行

一個字兒:亂!!

25分钟前
  • SoYoung
  • 还行

强烈怀疑李B的毛毛来源于这部电影。有了表达的思想,缺乏思想的表达

29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影片随着崔健嘶哑的声音响起开始,“不再爱你,我也不再恨你,只是看你呀,你还是你”,开始的幕报的很不利索,用了近十分钟,除了崔健窦唯几个演员其他真的没看头,这两天对国产片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情绪,还是喜欢岛国片

33分钟前
  • ZHANGWANHE
  • 较差

名字响亮

36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不要和生出来的纠结故事

41分钟前
  • L.L
  • 还行

你丫,你丫,你丫···

45分钟前
  • 八部半
  • 还行

有时候,不让拍的太多,大事不让管,小事还不能太私人。目前的中国,只要拿起摄影机记录就可以了,足够震撼世界了。刺激的现实每天都在上演。

48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张元的电影总是分不清谁是谁。

49分钟前
  • 弦哥
  • 还行

他们都是年轻人,他们心情都不好。

5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体制内的妥协。张元一直太操蛋了,拍得比白开水枯燥,就崔健那几段摇滚乐真带劲。7

53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杂种更像一个形象,混不愣又空虚深沉,印象中那是一个过去时代的勋章,那里多的是野蛮、理想和对自由的追求,他们在暮色中叫嚣,我们在时代的晚上沉寂。

57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不知道演了些什么,好像是一种意识流,就能记起崔健和窦唯在唱歌,臧天朔酗酒闹事,看完才知道演员里还有俞飞鸿。找不到清晰的版本,想起Z曾说,这种时候,要把这种糟糕的画质当成是一种表现手法。

1小时前
  • 远子
  • 还行

对那个年代的写实意义大于影片本身,扑面而来的愤怒和控诉。虽然全篇“你丫你丫”的听来很假,但配上模糊的影像和音乐也不至于出戏,是一种如今无法复制的情绪。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崔健的音乐是真好,政治的,流逝的时间,有点宗教性的爱情,听着一点不落伍。露了几面的俞飞鸿真美。这些都挺好的。故事性是比较弱了,张元的MV拍的不错,这片子也有点MV的意思。粗口非常多,还有摄影风格,都是早期地下电影的范儿,挺自由的,挺好看的,不知不觉看完了

1小时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