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

已完结

主演:罗晋,尹昉,黄志忠,奚美娟,梁冠华,苏可,陆思宇,公磊,李昕哲,赵麒,王洪涛,郭之廷,刘天尧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剧照

天下长河 剧照 NO.1天下长河 剧照 NO.2天下长河 剧照 NO.3天下长河 剧照 NO.4天下长河 剧照 NO.5天下长河 剧照 NO.6天下长河 剧照 NO.13天下长河 剧照 NO.14天下长河 剧照 NO.15天下长河 剧照 NO.16天下长河 剧照 NO.17天下长河 剧照 NO.18天下长河 剧照 NO.19天下长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下长河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自康熙十五年一场巨大的水患之后,年轻的康熙帝设科开举招纳治河贤才,二十四岁的落第举子陈潢脱颖而出,长于治河。年轻的康熙帝不拘一格,将他简拔而出。陈潢与同样有志于治河的靳辅搭档,跨越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历经了康熙朝几次大政治风波。年轻敢言的陈潢死于奸臣结党的污蔑之下,临死前留下治河名著——《河防述要》。康熙五十一年,台湾收复,准格尔平定,黄河安澜,河水转清。康熙帝探访扬州,见到了河神庙。庙中塑着靳辅、陈潢的像,仁人志士,遗爱自在民间。大漠神龙黑车两个女人的故事Rebekah快乐歌舞团薄冰上的舞蹈追击2017圆梦巨人(原声版)乔家大院灵魂对抗天生一对美人心攻壳机动队2:无罪嘿,老头!伙伴夫妻夺宝英雄亡命天涯1993大路朝天2018荒山泪落跑甜心山寨火种上海滩大亨变脸丈夫镇灵攻略率性而活宽衣解带我的爱在我身边朱雀战纪末日逃生(国语版)蒙马特的爱与死卡拉是条狗粉雄救兵第一季平摊公寓第一季墨卡托迷踪御天神兽圣诞节的那件事天空的姻缘灵雾岛盘丝洞拳击传奇爱情枪手帅气的恶魔

 长篇影评

 1 ) 还行有不足/恶劣控制舆论,粉丝或水军组团骚扰令人厌恶

第一集三星半,专心讲河道多半星。优点是整体可看,不足处希望改进。1.演员选角不好。罗晋演得不像个文韬武略功炳千秋的皇帝。他整个人气质很轻,压不住臣公,没有沉淀感。他和孝庄太后在一起对比就更明显了。他母亲的演员的演技真是烂到家了,肢体像个现代活泼小孩子。表情就看我演得好认真。2.故宫特效太假了,真是让人出戏。3.故事内容情节想当然,没有合理性。河堤劳工死了这么多还一直被压榨,黄河又发大水,怎么可能来个新官喊几句自我奉献的口号就把暴动给平息了。其他的地方也是,大臣和皇帝因为一点小猜疑对这嚷嚷比声大,真怕他们嗓子吼哑了。把已经平了三番的康熙写成在孝庄面前低一大截的样子。还有好多其他地方。对了,新官儿子还有个秀肌肉的镜头就特别搞笑。健身房练出来的肌肉和特别白的皮肤,和新官儿子一起参与劳工的设定完全相反啊。

————————

有些人是有大病吗?一边回复一边拉黑?觉得shit好吃自己吃嘛,硬要别人也觉得好吃也有病吗?真是有病,再犯歼直接举报删除。

————————

豆瓣现在好像很容易发大水被控了。粉丝水军装观众,戏可真多。谁搞虚假舆论控制就厌恶谁,恶心。

11月26日

所以是谁的水军组群还是粉丝组群共享信息控评打击正常观众呢?因为第一个人的回复内容无稽弱智所以不用查时间线就可以说出他自己的漏洞。谁知道问他说罗晋哪里表现得像20 出头就被拉黑了,然后我也删除回复拉黑他了。好几个人回复就拉黑,今天又来一个。你们是多溅啊,这么在乎我这个评价。第一集就值三星,既然你们这么努力,我给你们一星好了。

 2 ) 第一集就设定的不好

第一集刚看到上半段,就被剧情背景设定雷住了。

剧中说康熙和官员们奋力堵黄河决口,是为了保证从京城运往平定三藩的粮食安全过河。这完全是编剧无脑操作,要知道明清代一直是南粮北运,北京一带一直北运目的地,三藩在南方和西南作乱,只需要把未被战事波及的江浙一带的粮食沿长江运到湖广前线即可,不需要再把运往北方的粮食再运回来,剧中为了凸现黄河汛情重要性,非要来个北粮南运,真是削足适履。

如果我是编剧,把粮食改为饷银都要好的多,饷银从京师跨黄河运过去更顺理成章。再在黄河发大水前设定个前奏,那就是黄河上游派出的快马信使和即将而来的洪峰比拼速度的场景,以增强紧迫感。清朝有人专门吃信使这碗饭的驿卒。据记载,他们从潼关出发,沿豫陕官道,以十万火急速度,要在一天半之内将洪峰消息报告给开封的河道衙门,这样可以为河南赢得三天的准备时间。

 3 ) 为什么《天下长河》中的黄河不流经北方,却流经安徽江苏?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刘焕的书房”

近期,《天下长河》热播,难得有一部聚焦于水利的电视剧,由《大明风华》团队制作,虽然该剧并没有称自己是正剧,但俨然20年前央视正剧的派头,类似于《天下粮仓》等。

但是这部剧可能高估了大家的历史知识,我觉得在片头用一段话介绍下黄河泛滥的背景比较好,在看剧过程中,不断有弹幕在重复问一个问题:

黄河明明是北方河流,流经北方省份,长江才是南方河流,为什么这部剧中治理黄河都是在安徽和江苏?黄河何时流经江苏了?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是剧方出现了错误,历史剧不是不可以说错误,但是连主题都出错的,应该是没有的。

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

所以我认为片头应该写上这样一段话:

今天,黄河从山东东营出海,流入渤海。而在距今400年前的清初,黄河却是夺取淮河水道,在今天的江苏北部入海的。黄淮洪水频繁,造成沿岸饿殍遍地,水灾泛滥更影响了京杭大运河和漕运,“河道”与“漕运”成为刚刚立国仅30年的清王朝最为头疼之事,更与“三藩”一起成为年轻的康熙帝亟待解决的三件大事。

我觉得片头如果写上这样一段话,很多人就会看懂这部剧,那么,黄河就这么随意吗?一会儿江苏入海,一会儿山东入海?事实上,黄河水道的改变并非天灾,而是典型的人祸。

水泊梁山的消失

很多人文学的启蒙都是四大名著,不少人爱看《水浒传》,从儿时收集水浒卡便开始有了兴趣,进而接触到了《水浒传》,《水浒传》里面的八百里水泊梁山令人影响深刻。

可我们都知道,山东一直都是缺水的北方省份,这是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山东如何能有八百里水泊梁山的存在?莫不是小说家的杜撰吧。

确实,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梁山周围根本没有水,更没有所谓的800里水泊。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泊景区,可以看见水面少的有限,且是现代人工开凿

这和大家印象中的完全不同,今天,这片水乡几乎看不见了,都是陆地和良田,难得找到一小片做了风景区,面积也小得可怜,那么,北宋时期的梁山的周围到底是不是真的有800里水泊呢?假如有,为什么今天又消失了呢?

原来,历史上的梁山泊来源于黄河泛滥,注意,这里的泛滥其实是一种良性的涨水,并不是我们剧中看到的“黄龙”般的洪水,从五代到北宋末年,黄河曾经多次在下游决口,每一次决口之后,大水都会将梁山四周的土地淹没。在这些黄河决口的记载之中,规模较大的至少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五代的后晋开运元年(944年),黄河在滑州一带发生决口,史书记载:石晋开运元年,滑州河决,侵汴、曹、濮、单、郓五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水。

滑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市滑县一带,距离梁山仅100多公里。黄河在这里决口,大水蔓延了整个黄泛区,并将梁山一带的土地全部覆没。最终,黄河水积聚在梁山四周,使梁山成为了一个水中的“孤岛”,形成了最早的梁山水泊的概念。

梁山泊最大的时候,真的和八百里洞庭湖一样大,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宋神宗熙宁十年,他受命出任徐州知州,在这里治理了黄河,这是宋代记载最大的一次黄河泛滥,《宋史.苏轼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也就是说,北宋时期的梁山泊,从鲁西南一直延伸到江苏徐州,有点像今天的微山湖,但是微山湖面积仅仅1000多平方公里,而历史上的梁山泊,根据记载,其实和今天的鄱阳湖差不多大大,是5000多平方公里,整整五倍之大。

所以,黄河泛滥,这才有了梁山泊,有了水浒好汉。

那么, 梁山泊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这就要说到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北宋末年,有一件大事,那就是靖康之变,金兵攻破东京汴梁,俘虏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宋徽宗之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天的河南商丘)登基即位,决定舍弃开封南下。

兵荒马乱之下,当时的北宋丞相,名叫杜充,这个人镇守北京大名府,为了抵抗金兵,他想到了一个馊主意。

这个主意居然和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毁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一样,就是掘开黄河大堤,让黄河水去抵挡金兵。

杜充下令开决黄河大堤,就此,黄河水涌入泗水,小小的泗水无法承载自喀喇昆仑山天上而来、蜿蜒数千公里的黄河水,汹涌的黄河水夺取了土地,淹没了农庄和村落,淹死了无数的人,随后全部涌入了淮河。

花园口决堤

淮河也承载不了黄河巨大的水量,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把淮河下游河道淤高堵塞,夺取了淮河的出海口。

本来淮河可以排向沂河等支流的,现在全部被黄河泥沙堵塞了,无路可去的淮河在盱眙淤积成了湖泊,也就是今天的洪泽湖和高邮湖,而在山东,被黄河夺取水道的淮河支流泗水,也在山东形成了南四湖和骆马湖,而由于黄河改道,历史上的水泊梁山一下子失去了水源,逐渐变成了陆地,真是应了那句“沧海桑田。

杜充毁掉了黄河,却完全没有达到效果,金兵绕道走了,继续南侵,可以说这样的馊主意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对于杜充这个人,普通人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这样的人即便当时是宰相,今天也只是黄河砂砾般被人遗忘了。

精忠岳飞剧照

可是他的作品没有被大家遗忘,那就是延续近千年的黄泛区!

今天人们对于黄泛区的印象来自于蒋介石的花园口决堤,所以我们也可以看看当年民国时期的黄泛区是什么样子。

这些就是民国时期黄泛区的照片,黄花园决堤,造成了89万人遇难,1200万人流离失所,这种惨状居然发生在距今不到百年前。

所以,黄河的泛滥和明清黄河故道,完全就是杜充的人祸导致的。

那么,在宋代之前,难道黄河被治理得服服帖帖,不曾闹事吗?

的确如此。

黄河清,圣人出,不过治理黄河最有效的,却是著名的暴君隋炀帝。

隋炀帝大运河功在千秋

因为长安在西汉末年损毁严重,东汉王朝定都洛阳,所以格外关注黄河的水患问题。

公元69年,王景奉命治理黄河,虽然历史上大禹治水故事说的是疏导的重要性,可是王景知道,黄河下游地区河道众多,一旦疏导过后,黄河水进入泗水、淮水,必会引发淮河的洪水,所以他采用了修堤的方法。

王景率民工数十万, “修渠筑堤,自荥阳( 今郑州北) 东至千乘( 今利津县境内) 海口千余里”,“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裁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自上而下对黄河、汴渠进行了治理。他创造性地采取了“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后溃漏之患”的措施。

所谓水门,就是现代的溢流堰,用石块砌成,两边与大堤相连,堰顶低于大堤 。清代魏源推测出水门的运用机制如图所示。

就此,水门起到分水分沙、淤滩固堤的作用。

可惜的是,因为黄河改道的缘故,这个工程没有流传下来,其实这个工程和“都江堰”的重要性差不多,但只有都江堰保留至今。

此后,一直到南北朝时代,黄河都没有再泛滥。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黄河没有水患,另外一条河流淮河却发了大水,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和南北朝的对峙有关,南北朝时代,北朝和南朝的分界线恰恰就是淮河。

淮河,是发源于河南南部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和江苏的一条河流。

淮河的历史非常早,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当时古代把四条大河称之为“四渎”就是江河会淮济,也就是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河。

今天淮河是中国七大水系之一,所谓的中国七大水系,指的是松花江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长江水系、珠江水系。

也就是说,淮河自古就是一条文化名河。

淮河源头桐柏山

可是,因为淮河流经的安徽和江苏北部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很少有纵横沟壑的山脉,所以河流没有山脉的阻挡,在平原上特别容易泛滥,所以淮河自古就泛滥成灾。

秦始皇时期,淮河就泛滥了好几次,秦始皇还在河南桐柏山建立了淮祠,祭祀淮河之神,后来因为东南有天子气,就问术士该怎么办,术士说,这地方盘踞着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钟山,内藏王气,只需要把它凿空了,将长江水引进来,王气就泄露殆尽了。

秦始皇一听,立马命囚徒开凿了这条河流。到了汉朝,人们误以为这是淮河的支流,又因为是秦朝开挖的,所以叫做“秦淮河”,秦淮河就这么来的。

不过,淮河的治理难度小于黄河,所以,同样是在东汉王朝,通过修筑淮河堤坝,有效治理了淮河。

但是淮河在南北朝时期突然崩坏了,这源于一场战争。

北魏孝武帝时期,北魏曾经发动大军南征,准备一举消灭梁朝,南梁在韦睿的率领下火烧邵阳洲,取得了钟离大战的胜利,这是奠定南北朝均势的一战,从此之后,南北双方再也谁都消灭不了谁。

巧合的是,钟离大战爆发地钟离,地点就是在淮河。

钟离之战是数十万人的大会战,前后持续几个月,南梁为了抵御北魏,在淮河上流修建了名叫“浮山堰”的军事工事。

浮山堰是世界上有史以来记载最早的土石结构的大坝,为了修建这个大坝,梁武帝萧衍亲自督工,用了20万民工修建而成,大坝修成之后,淮河水果然上涨,南梁放水淹了北魏的寿阳城,可是最终洪水泛滥,终把大坝也给冲垮了,大坝只维持了4个月不到,冲垮后的大坝造成了淮河泛滥,死亡了数十万平民。

南北朝战乱时代,这次水灾也没有多少人在意,很快南北朝开始了更加混乱疯狂的局面,侯景之乱扰乱了南朝,河阴之变扰乱了北朝,北魏一分为二,东西魏东西对峙,再也无人管这片淮河泛滥区了。

所以说,从公元507年钟离之战,引发淮河洪水泛滥开始,淮河开始了将近百年的肆虐时期,造成了皖北、苏北等地区长期的贫困,这是战争造就的悲剧。

所以,隋炀帝修建大运河,虽然史学家说是为了自己享乐,但我觉得背后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为了沟通南北,尤其是有治理淮河的作用在,否则他一个人去一个湖里面游船,不是更好玩吗,为何要挖一条长长的河出来。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就是为了治理淮河,因为淮河泛滥将近百年,不得不修了。

我们看隋朝大运河的图,跟我们想的一条直线不同,隋朝大运河是一个“之”字形状,其中的永济渠是为了治理黄河,通济渠就是为了治理淮河。

通过这条大运河,果然水患得到了极大的缓解,隋炀帝意外造就了一个繁华都市,就是开封,开封缺水,市内没有天然河流,运河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人们称之为“汴河”,通过这条运河,缺水和交通不便的开封一下子变成了交通巨无霸,和江南一地的货物往来便利,造就了北宋的东京梦华。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所以说,从汉朝到宋朝,黄河一直是从山东入海的,也没有什么大的水患。

可是从杜充掘开黄河开始,黄河夺取淮河水道入海,黄河年年洪水,淮河年年泛滥,皖北、苏北成为黄泛区,造就了千里饿殍的景象。

而当时统治中原的是金朝,整天打仗,没有时间修河,元朝打了几十年的仗,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了,便开始修河,实在是因为不得不修了,水患太严重了,元朝大运河就是我们熟知的京杭大运河。

元朝时期,重新挖掘了一条线的京杭大运河,还有名臣贾鲁开凿的贾鲁河,可是元朝恰恰是因为修河而灭亡的。公元1351年,红巾军忍无可忍,效仿陈胜吴广,埋下一个一只眼的石头人,上面写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掀起了长达二十年之久轰轰烈烈的红巾军大起义,最终1368年朱元璋称帝,占领元大都。

明朝时期,面对着黄河,一味想着保守治疗,并未大修,这也导致明朝黄河水患尤其严重。

明成祖朱棣时期本想大修,无奈靖难之役大多经过山东和苏北,造成了当地的赤贫,无法支撑修河大业。

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明朝才开始修河,由都御使刘大厦主持,在郑州、开封一带凿月河,开引河,导水入淮河支流,堵塞黄陵冈险工各口,阻水分流向东。在黄陵冈东西筑长堤,自河南武陟,经新乡、延津、山东曹单二县,到砀山总长180公里,阻止向北漫溢。

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大工告成。自此以后,黄河全河夺淮入海。其后,向海淤进加快,全河黄沙凶猛下注,海底暗沙迅速增高,进而露出水面,成为洲滩。

弘治时期的治理黄河让黄河安定了数十年,到了明朝中后期,黄河开始再度泛滥起来。

嘉靖及之后,黄河改道决溢更加严重,嘉靖和隆庆时期的黄河水患有如下记载:

嘉靖五年(1526):黄河上涨骤溢,东北至沛县庙道口,载运河,注鸡鸣台口,入昭阳湖。汶洇南下之水徙而东,而河之出飞云桥者浸而北,淤数十里,河水没丰县,徙治避之。

嘉靖七年(1528):会河决,淤庙道口三十余里。

嘉靖九年(1530):五月,孙家渡河堤成。逾月,河决曹县。

嘉靖十三年(1534),是岁,河决赵皮寨入淮,穀亭流决,庙道口复淤。

嘉靖十九年(1540)黄河南徙,决野鸡冈。

嘉靖二十六年(1547):秋,河决曹县,水入城二尺,浸金乡、鱼台、定陶、城武,冲穀亭。

嘉靖三十一年(1552):九月,河决徐州房村集至邳州新安,运道淤阻五十里。

嘉靖三十七年(1558):七月,曹县新集淤。

四十四年(1565):七月,河决沛县,上下二百余里运道俱淤,全河逆流。

四十五年(1566)方土未成,河复决沛县,败马家桥堤。

隆庆三年(1569):七月决沛县,自考成、虞城、曹、单、丰、沛抵徐州俱受其害,莱城淤塞,漕船阻邳州不能进。

隆庆四年(1570):秋,黄河暴至,莱城复淤,而山东沙、薛、汶、泗诸水骤溢,决仲家浅运道,由梁山出戚家港,和于黄河。九月,河复决邳州,自睢宁白浪至宿迁小河口,淤百八十里。

隆庆五年(1571):四月,乃自买璧双沟而下,北决三口,南决八口,支流散溢,大势下睢宁出小河,而匙头湾八十里正河悉淤。

嘉靖皇帝

到了晚明万历时期,就没法看了,基本上每年都是水患,因为太长了,长达百条,这里不贴出,所以明朝灭亡,很大程度上也有黄河泛滥的一份功劳。所以明朝才不得不让治河名臣潘季驯治理黄河,潘季驯提出了“开导上源,疏浚下流”的治理方案,一定程度上止住了水患。

黄河终一发不可收拾,和明朝末年的著名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脱不了干系。

我们知道,李自成是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将领,而且他和未能灭亡东汉的黄巾军、未能灭亡唐朝的黄巢不同,他是真的灭了明朝。

李自成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军功,就在于其取得了河南地区,尤其是开封。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李自成起兵,在中原一带攻城略地,然而农民起义军往往缺少一处稳定的根据地,往往地方打了又丢。

这一次,李自成铁了心要取得开封,他刚刚攻克洛阳,把福王放到锅里炖了汤后,誓要取得开封城。

当时驻守开封的是周王,名叫朱恭枵,他相比于明朝诸多藩王,智商在线,不吝金银,散尽金银珠宝,鼓励官民守城,李自成好几次都打不下来,最后,谋士牛金星说:“长困久围,坐收完城,据以为都,席卷天下”。

这一次,李自成听取了建议,不再攻城,用大军把开封城团团围住,等待城中粮绝,官民开城出降。

最后,围困了四个月,开封城里几乎人吃人,明史记载,周王朱恭枵的一个妃子怀孕了,想吃一个包子,买来一看,居然是一个人的手指头,这妃子活活被吓死了,一尸两命。

最后,周王苦苦等待救援,就是没有一个人来救他,关键时候,开封府有个推官叫黄澍,他出了个馊主意:掘开黄河大坝,可以效仿汉末著名将领关羽水淹七军,淹死李自成,悲催的是,崇祯皇帝居然同意了。

先不说开封在黄河之下了,问题是关羽淹的是曹军,现在掘开黄河,淹的是自己啊!但崇祯不管了,他下令掘开黄河,周王也没办法,里应外合,掘开了黄河。

而且关键是,这个计策听起来十分像杜充掘开黄河的馊主意,但是病急乱投医,明朝没办法,掘开了黄河。

黄河果然向李自成军队冲去,明史记载说,淹死了三万人,李自成遭到重创。然而很快河水冲向开封城,最后,黄河的滔滔河水立马不受控制,将开封城墙冲垮。在明末的一本笔记,名叫《大梁守城记》,详细记载了这场人祸:举目汪洋,城中之水,几于城平,所见者,钟鼓两楼,群藩殿脊,相国寺顶,周邸子城而已。

也就是说,开封整座城市,除了周王府,全部被淹了!百姓被淹死了几十万人。

李自成就这样得到了开封这一座空城,随后攻取了长安,进军北京,明朝灭亡。

明末这场空前的灾祸彻底毁掉了开封,更是开启了黄河洪水肆虐的魔盒。

清朝初年,开封城已经是一座死城了,《大梁守城记》记载说,“黄沙白草,一望丘墟,满目蒿蓬,恶臭十里可闻”,城里面的泥沙,堆积了一米多高,整个开封府被毁。清朝康熙年间,开封只有10万人了,是北宋时期的十分之一。

所以,明末的战乱再次导致黄河一发不可收拾,这才有了《天下长河》片头出现的“黄龙”肆虐的洪水景象。

雪上加霜的是,淮河也开始了洪水泛滥,这是由黄河夺淮所导致的,淮河体量小,承载不了黄河的巨大水量,只能年年泛滥溢出,明朝时期,淮河年年泛滥,越来越严重。

明朝277年,安徽属于南直隶,根据记载,安徽有220年出现水灾,平均1.26 年就有 1 年发生水患。与同期各省全国水灾频率的平均值相比,明代安徽水灾发生频率偏高。清朝267年,安徽省有258年出现水灾,平均每年一次,大多都是淮河水患。

比如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

四月初至八月,淮河流域淫雨不止,七、八月间又发生多次强大的暴雨,洪涝灾害异常严重。据文献资料记载,流域内各支流、干流等地区120多个州县受灾。尤以淮北平原地区灾情最为严重,“平地水深丈余”,“舟行树梢,人栖于木,”“大水进城关市几没。”由于淮河大水,又受黄水顶托,排泄不畅,“高堰决高良涧、周家桥等二十二口,高宝诸堤决口无算”。

据《明实录》记载:凤阳“淮河涨,平地引舟,大水进城”。

盱眙“水漫泗州”。

宿州“州境半为泽国”。

荷泽“五月大雨至八月禾尽没”。

曹县“大雨,自四月至八月不止”。

曹州府“五月大雨决单县黄固口”。

邳州“五月大雨,邳城陷水中。六月,邳州、宿迁溺死人无算”。

丰县“夏霖雨三月,人食木皮,次年春,瘟疫大作”。

高邮“高宝诸堤决口无算,明年尽塞”。

宝应“淮水决高堰,……没田庐人畜,死人无算”。

在全淮河流域大雨,淮河、黄河决口的情况下,从“徐州至扬州间,方数千里,滔天大水,庐舍禾稼荡然无遗”。这是明朝淮河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大水灾, 造成了十万人的死亡,明神宗救灾不力,后来几十年索性就在宫中自甘堕落,也不上朝,可以说,这次水灾和明末的衰弱有着很大的关系。  

甚至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年年洪灾,百姓逃荒,编出了凤阳花鼓歌骂朱元璋。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神宗万历皇帝

淮河水灾最终淹没了盱眙的明祖陵,也淹没了明朝的王气,淹没了民心,直接导致了流民四起,明朝灭亡。

所以,康熙帝治理黄河、治理淮河,都是势在必行了,不得不做了,如果不做,就等着亡国。

康熙帝治理黄淮

清朝初年,治理黄淮的重任只能落在康熙身上,这是康熙的责任,也是清朝的责任,如果清朝不入关,大可以自由渔猎,但是一旦入关了,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对百姓负责。

不管是为了百姓也好,还是为了统治也罢,康熙都不得不修河。

同时,康熙不得不修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运河和漕运。

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多数王朝的生命河,自从宋朝以后,中国南方的经济便超过了北方,为维护统治,统治者便千方百计从南方引入财源。在元、明、清时期,三朝的都城均在北京,大运河更成了他们的“生命线”。

黄河一旦发洪水,便倒灌运河,冲坏堤防,冲入泥沙,导致运河河床增高,河水变浅,舟船难以行驶,中央财源中断,百姓饥荒严重,封建政权受到威胁,为保障运河畅通,必须立即治河。

明朝仇英 南都繁华图

面对肆虐的水患,康熙帝表现得寝室难安,他虽主持多次制定治水规划,却许久不能实施,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百姓贫困,三藩又相继叛乱,所以治河工程一拖再拖。

所以,三藩稍微安定了点,就立马开始修河,他任用水利专家靳辅和陈潢用“以堤束

水,借水攻沙”的方法,再加上一些辅助性工程,如开中河、修堤坡等,确实收到了成效。这方面剧情都已经讲到,不再剧透。

靳辅治理工程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全力支持,现在看来,康熙在当年确定的兴修水利举措确属很不容易,因为自康熙十四岁亲政到康熙十七年,前后共十一年时间,其间正是清廷多事之秋,而且不断地打仗,都需要花钱,在这种情祝下。年轻有为的康熙皇帝能做出如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的确对治国安邦作用巨大。

靳辅也没有辜负康熙,他革新了河道上的腐败,确保工程健康地运行下去,康熙多次南巡,其实就是视察治河工程的。

随着黄淮被整治好,运河疏通,刚刚立国50年的清王朝终于开始繁荣起来,运河沿岸的扬州和淮安富甲天下,尤其是淮安,是黄淮和运河的交汇之处,极为重要,淮安安定则天下安宁。

淮安清口枢纽

扬州盐商天下闻名,淮扬菜博纳百川,就形成于清朝,今天也是我们国宴的代表。

淮河治理大功告成之日,也同样是清廷天下大治之日。当时,从边疆到内地,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处处呈现百废待兴的景象,清王朝终于稳定下来了。

康熙皇帝

不过这部剧并非一味歌功颂德,也暴露出很多清王朝当时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吏治腐坏,我们看出,清王朝可以说从上到下无一不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甚至连修河的保命钱也要贪污,中间的火耗十分严重,白白浪费,虽然靳辅是好官,但是他只能管河道,管不到天下。

这个问题,后来被雍正解决了,火耗归公,通过强有力的反腐,整顿了吏治,事实证明,只有一把手下定决心反腐,才能成功。

第二个就是康熙用人上太重人情味,过于偏袒满人和自身从小的发小,所以高士奇不敢办阿席熙也是如此,后来果然康熙未能保住靳辅,康熙二十七年,靳辅、陈潢被人以“屯田扰民”的罪名参劾而遭撤职,郁郁而终。吏治的改革同样要雍正皇帝大刀阔斧改革下。

雍正皇帝

所以,清朝末年,同样和明朝末年一样,黄河再度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康熙所说的稳定黄河一百年,真的只有一百年。

近代史时期,外有英法强敌入侵,内有太平天府起义,国难下,黄河淮河一起发难,仿佛在向上天控诉不公。

可是,上天或许看当时的中国太苦了,意外送给中国一个大礼。

那就是黄河改道了,天佑中华。

1855年8月1日(清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黄河在河南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

汹涌的黄河水像黄龙一样,没有向南流去,反而向北流去。

当时的清政府忙着抵御外敌,无暇顾及黄河,放任它流去,一时间黄水浩瀚奔腾,水面横宽数十里甚至数百余里不等。一夜之间,黄水北泻,豫、鲁、直三省的许多地区顿被殃及。

然而,奇迹发生了。

黄河这次依靠自身的黄龙冲刷出了河道,流入山东水系后,从山东入海。

就这样,黄河奇迹般地改变了河道,从苏北入海,一下子变成了山东入海。

更加神奇的是,因为淮河是在苏北流经的,黄河夺取淮河水道,导致黄河、淮河年年泛滥,而山东等北方地区年年干旱。

黄河流经山东后,黄河和淮河分家了,皖北和苏北不再洪涝了,山东不再干旱了,一下子都解决了。

只不过还留下一个尾巴,淮河没有入海口,只能流入洪泽湖,借助长江入海。

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没有人管淮河。

新中国之后,在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呼吁下,从1950年11月起,这场动员三百万民夫,波及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各省的“治淮工程”正式开始。第一期工程仅用八个月,就修筑堤坝2191公里,初步做到“小雨免灾,大雨减灾”。淮河流域,也在1951年11月,迎来了久违的大丰收。

治理淮河,新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摸索,最终才治好了淮河。

这期间还有1963年和1965年两次洪水泛滥,到了1968年,基本上淮河入海道才修好,距离1951年开始修淮河已经17年之久了。此外,除了1975年和1991年淮河发过两次洪水之外,淮河基本上平静。如今的淮河已经30年没有发过水患了,堪称奇迹。

而贫穷已久的安徽,终于有了休生养息的机会,成为了著名的粮仓,根据统计,2019年全国各省粮食产量排名,第一名黑龙江省7503万吨,第二名河南省6695万吨,第三名山东省5357万吨。安徽省排名第四,粮食产量4054万吨。高于河北和江苏、四川的产量,说明水利的重要性,安徽从年年发水灾的物质贫瘠省变成了全国排名第四的粮仓,百姓在也不用逃难讨饭了。

就连《凤阳花鼓》中唱的凤阳县,如今也逐渐富裕了,不仅有了粮食,还做成了面粉,全国销售。赶上了好时代,凤阳县早也不会十年就有九年荒了,凤阳真的成了好地方。

淮安枢纽

今天的淮河,也不再泛滥,正如那座以淮河得名的城市名字一样:

真的淮安了。

天下长河,在今天新中国,才真正得到了实施。

参考文献 :

1.赵之恒等.圣祖仁皇帝圣训「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2.张含英.黄河治理纲要「M].北京.1981

3.史念海.黄河流域诸河流域的演变与治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4.侯仁之.靳辅治河始末[[J].史学年报,1936 (2)

5.谭其骤.黄河与运河的变迁[[J].地理知识,1955 (8)

6.淮河流域规划与治小组.淮河流域规划与治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7.于文善.淮河流域灾害与治理「M].黄山:黄山书社,2002

 4 ) 终评:再宏大的叙事,最终还是要着落在个人的身上

与其他剧一般虎头蛇尾不同,天下长河开局平平,前期传奇感过重冲淡了正味,到了31集就如同萧家渡合龙一般,两条线正式汇集,整个剧情一泻而下,滔滔千里,余味无穷。尤其最后三集,矛盾进入了尾声,情感爆发,结局圆满又悲哀,让人百感交集,慨叹无尽。 ◎康熙:栓q,这可能是朕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张挺是塑造了一个跟固有印象很有差别的康熙。我前期看剧的时候,还以为康熙会被写成一个有瑕疵的英主。谁知张挺反其道而行之,让康熙在权力之下不断的被扭曲被异化,暴露了康熙圣名之下的阴暗一面。 剧中对康熙的批判是多于歌颂的,这也是我越看越“不对味”的来源。不得不说,天下长河里的康熙是跳出传统评价,令人耳目一新的。这个角色发力在后程,尤其是最后10集,康熙一步一步掉进了权力和自大的陷阱,一点一点地剥落人性,暴露出封建君王的本质。作为最高统治者,一要获取权力,二要巩固权力,三要扩展权力。在这条道路上,需要不断斗争,不断牺牲。谁都可以成为牺牲品,哪怕是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靳辅陈潢。 康熙一开始从政治斗争的平衡者逐渐演变成政治风暴的发起者,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赤诚热烈转向深不可测,很难说他和皇权谁改变了谁。他们既共生也互斥,从最后的结局看,康熙是被打败的那个。 粉墨登场的不一定是真的小丑,人把持不住自己的本心,就会是真的小丑,哪怕他坐在至高无上的位子上。 ◎陈潢:不争一世争万世,真正的功业会写在人心里 陈潢是本剧里我最喜欢最打动我的角色,从头至尾熠熠生辉。对陈潢,我已经写了太多。编剧也是用很正的手法去写他,从初遇的侃侃而谈成竹在胸,到大河边深夜论名,再到星宿海源头述说前人,再到每一次治河的争论,任劳任怨泡在泥汤里,到萧家渡合龙的感动的泪水,再到抗旨不遵被拿问到京,再到狱神庙写下河防术要,再到最后的道别和陨落… 陈潢是幸运的,他自己不止一次慨叹过这种幸运。一是前明潘季驯留下宝贵的经验和思路,二是可以被康熙知遇,三是还遇到了可以帮他遮风挡雨让他安心实现理想的靳辅,四是整个国家向上而行生机勃勃。天时地利人和竟被陈潢占了个全,还拥有康熙的一份难得的私人情谊,谁说不幸运呢。 他跟康熙最终走向决裂,是因为康熙要他忠君,他却始终忠于的是黄河,是理想,是人民,是无数前人后人的美好愿景。跟康熙相反,他是越往后越跳出了功利名这个圈子,他已经不需要谁来肯定他,评价他。 他的名字和黄河连在一起,他实现了他说的,此生毕于黄河。雕像会斑驳,庙宇会腐朽,真正的功业会口口相传,最终写在人心里。 ◎靳辅:无怨无悔,静水流深;珠联璧合,非他不可 靳辅相比于康熙和陈潢,层次不如康熙多,高光要比陈潢少,但是在他这里,收获了最多的感动。他既有官场的手腕老于世情,又有一颗朴素炙热的真心。在康熙和陈潢之间,他巧妙地平衡、传递,替陈潢遮风挡雨,也给康熙做足面子。 如果说康熙是天下,陈潢是长河,那靳辅就是能把这四个字连在一起的关键。没有靳辅,陈潢只能空有抱负,康熙只能望河生叹。做事难,难做事。花了每年朝廷那么多银子投在河里连个响都听不见,君要恨你,臣也要恨你。靳辅最终成为了孤臣,居然还被康熙利用成为打击明珠的靶子。可叹,可叹。 靳辅是忠君的,但他更是忠民的。他能理解康熙,正如他也能和解于振甲。陈潢故去,他也毫无留恋。十几年共同治河的情谊,是友人更是亲人,共同缔造了这么大的事业,此生无悔罢。 唯一遗憾,可能就是目睹陈潢被摧折却毫无办法,他竟要求索额图向康熙转告难逃史笔如铁,最终选择了和陈潢站在一起。 天下长河最好的一点是,它始终关照的是人,是天下许许多多的人。没有因为这样的宏大命题,就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一味简单的歌颂。靳辅、陈潢始终以民心为本心,以治河为安民。在面对君权和人民利益的冲突时,毫不犹豫地与这片土地的人民站在一起。宏大之所以宏大,是因为人心的映照。天下长河,是一部气质独特的历史传奇剧,值得一看。

 5 ) 存权力,灭人欲

历史剧是创作者对历史的一种个人解读,导演截取了康熙朝治理黄河这段故事,拍出了封建王朝中权力运行的真相。

相较于一直在河道上兢兢业业、栉风沐雨十几年,人格始终如一的靳辅、陈潢来说,在权力中心的康熙戏份更多,转变更大,也更好地展现了权力的逻辑。

三十四集中,孝庄皇太后自知大限已到,在宫殿中,盛装大扮,正襟危坐,完成最高权力的交接仪式,为了大清基业能千秋万代,她殷殷嘱托康熙帝王之术。孝庄主要说了两点,一个是告诫康熙,继承人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必须是靠自己流血搏杀到最后、最凶狠的狼,才能当做狼王,才有能力保护群狼。二是针对群臣的驾驭,她说流水不腐,人才到处都是,摧残一波,还会有新的一波填补上,皇帝不能因顾念旧情而让大臣长期处于高位,必须保持其流动,才能让他们时刻惶恐,不敢懈怠,更不敢合伙针对皇帝,群臣流动,与其能力无关、人品无关,仅仅在于其必须保持流动。两条背后都有一个思想,就是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必须消灭自己作为人的过多思想情感,只有人性被权力异化,才能成为权力本身。

以此为节点,康熙完成了一次蜕变,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康熙十五年,黄河大决,运河运行不畅,直接影响了平三藩的战略物资运输,大清危机四伏,甚至有倾覆的危险,此时的康熙权威还未完全建立,用孝庄的话说,别人看他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小孩子。除了外敌,最主要的政治对手是满清勋贵集团,他经常被以伊桑啊为代表的索党怼的哑口无言。同时,此刻他还是个热血青年,真诚、热情,他招揽有能力的汉臣,可以对高士奇因欣赏而特殊拔擢,一日七迁;可以因为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向孝庄撒娇,要内帑治河;可以对靳辅、陈潢这样的专业人才推心置腹,君臣一心,以至于经常感动得靳辅老泪纵横。

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死后,早已平三藩、收复台湾的他,获得了极大权威,用明珠的话说,就是已经成为了真神。然而康熙也逐渐褪掉自己的人性,变得冷血,虚伪,刚愎自用,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维护“皇上圣明”四个字不受质疑。在索额图边境谈判被困之时,他选择不派重兵救援,任其自求多福。他开始践行孝庄提出的第二条帝王法则,把群臣流动这柄权力之刃第一个砍向明珠。针对治河之争,对于反对自己主张的靳辅、陈潢,他先下旨,后私信,一直想要对方服软认错,以维护自己的权威,然而对方坚持原则软硬不吃。他随即任用徐乾学这样的小人为枪,要把查抄家产不过五两的靳辅、陈潢打成贪腐明党,最终,一个革职,一个囚禁至死,有治国理财之能的明珠被贬官,不再重用,而高士奇也从奇才被定性成了小贼,佟国维、张廷玉替代二人上位,南书房大臣三换其二,群臣完成了第一次大流动。

康熙一直很喜欢流眼泪,前期对靳辅推心置腹地流泪,让后者愿意肝脑涂地以报君恩,后来他也经常对所有要任用的重臣流泪,同样让对方以为自己收到了特别的重视。流泪变成了帝王心术的一种表演,康熙沉浸在爱臣之明君的人设之中。讽刺的是,在最后一集,身心疲惫的靳辅面对康熙的流泪表演已经彻底麻木了。

剧中对围绕在康熙这个权力中心的群臣像也刻画得格外耐人寻味。索额图心里全是满清勋贵的利益,表面为国尽忠,内心时刻盘算着控制河督位置,好做自家生意,后期甚至为了扶持更有利于自己的太子上位,直接参与篡逆。明珠在朝堂上上下其手,但同时也算治国理财之能手,对于大阿哥之事也是尽力规劝,同时他是相信君臣人情的,否则也不至于感叹出“连靳辅陈潢这样的人都能被罢黜,谁还来当忠臣”的话语,当被康熙抛弃后,他面对曾经十几年朝夕相处,而如今擦肩而过的不白其一眼的康熙,眼神充满了错愕与幻灭。于振甲号称要作圣人,追求道德完美,然而他除了清廉一无是处,前有为一县不顾大局,导致黄河决堤祸害三省,后有改变靳辅、陈潢治河政策,导致黄河再次七省泛滥。徐乾学是个标准的能力不足,但深谙官场潜规则的老官僚,以十万亩水田做敲门砖考上了探花郎,随后到处投奔效忠,差事屡屡办砸,最后却因为揣摩到皇上要清除党争的意图平布青云,甘愿做陷害兄弟的帮凶,可谓毫无道德可言。靳辅、陈潢在其中像是一种异类,他们时刻把治河和百姓放在第一位,不惜抗旨不遵,陈潢甚至直接喊出了,黄河不是皇上的黄河,是天下人的黄河,他也因此冒犯了天威,最后被幽闭至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皇帝到百官,人人把圣人训挂在嘴边,背后却时刻践行着“君为贵,社稷次之,民最轻”的权力至上原则。两江总督阿席熙私自扣押赈灾银两,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公然对上来讨要银两的靳辅说,银子怎么能发给穷人,治民就像管理牲畜,成熟一波就要收割一波,谁不听话,就打死几个,他们也就老实了。被革职的靳辅找索额图,让其劝说皇上不要更改治河政策,索额图说,你管这闲事干什么,再说,黄河再次泛滥,不正好证明你才是对的,至于多一些灾民又有什么关系。康熙执意挖下河,对于靳辅抗旨,私下召见靳辅,声称五万亩良田不算什么,他最在意的是靳辅抗旨导致皇帝权威被冒犯,被天下人看了笑话,而后他任用听话但治河无术的于振甲,导致黄河再次更严重的泛滥,康熙却对后者依旧信任有加,每年拨远超靳辅、陈潢时期的经费400万两,给他收拾烂摊子,等于振甲按照靳辅、陈潢之策重塑河道之后,康熙甚至不忘得意洋洋邀请靳辅来观看成果,以表示自己眼光卓绝,不管任用谁做河督,只要按照他的旨意来办,都能治理好黄河,可惜被于振甲实话实说当场打脸。而真正践行“民为贵”思想的只有靳辅、陈潢二人而已。

权力是巨大的,它可以轻易彻底改变小人物的命运, 索额图因为徐乾学的十万亩水田而让其成为探花;明珠因高士奇提前交卷认定其轻浮,直接把卷子涂污作废掉;号称爱民如子的康熙也为了维护自己权威,罢黜专业治水人才,导致黄河再度泛滥,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权力又是渺小的,有时甚至像个笑话,康熙要借淤田案打压明珠党,最后却查到最大买家是太子,明珠得知后直接笑到戏谑康熙为康老三,高士奇也吐槽,总不能因为你是皇帝就说什么都对吧。黄河更是不给康熙面子,你敢挖下河,我就立马泛滥给你看。

电视剧最后,年迈的康熙来到河神庙,看着被自己罢黜的靳辅、陈潢已被老百姓当做河神般供奉,得到了他一生追求但都没有得到圣名,不知又会作何感想。毕竟,中华民族能像黄河一样源远流长,主要靠的并不是所谓明君贤相,而是无数个靳辅、陈潢,他们理应流芳百世,而权力本身并不值得颂扬。

 6 ) 陈潢的“河清”与康熙的“河清”,技术的逻辑和专制的逻辑

与靳辅、陈潢“河清”的理想相比,康熙的“河清”没有任何浪漫的色彩,可以理解为巩固皇权四字而已。我不能理解也不会理解从影视剧里寻找帝王之术并津津乐道的尝试,我只想看到——当一部历史剧不以帝王将相那载于史书的生命轨迹为主线,而愿意花上几十集去畅想一个仅留下名字的普通人物——乃至虚构角色——在历史洪流中的生命时,机遇和挑战才同时向创作者现身。

基于历史的演绎避免了人物动机的片面化和人物关系的简单化,而现代创作者寄寓其中的批判和劝诫也会让观众感到亲近。不说针砭时弊、振聋发聩的《天下粮仓》,只是《苍穹之昴》中小太监视角的晚清群像也兼具好看与深刻。

近期播出的《天下长河》可属此列。《天下长河》的主要人物来自历史事实,基本人设似乎取自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主要是第三卷《玉宇呈祥》),并机智地删去了一写女性角色就男凝和放飞的二月河笔下那段“臣和皇帝抢女人”的狗血戏码。从1677到1684年,年轻的康熙帝发起了整治黄河工程。

本剧的两位主角,康熙一朝的治水能臣靳辅和陈潢由此卷入一个由帝王的野心、首辅的党争和地方官员的谋生之术交织而成的权力漩涡之中。除了原声配音而罗晋和尹昉都中气不足导致的台词遗憾,以及可能旨在扩大受众群体而刻意加入的部分轻喜风格不伦不类,实属画蛇添足外,故事及格,主要演员演技在线。

其实,《天下长河》选择的治河故事本身决定了只要老老实实拍,不强求“反转”、“烧脑”或乱加感情戏便不会糟到哪去。

在天灾民变的现实压力和“黄河清,圣人出”这样的谶纬之说的双重背景下,治河一向是封建王朝极为重视的工程。德国历史学家魏复古甚至用“水力帝国”的概念来分析治水的需求与封建专制制度的源起及维系间的结构性关系。而治河本身并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或资源问题。

《天下长河》看似写治水,实则写支配了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王朝的权力逻辑。在《天下长河》中,治河思路之争仅仅是个开始。智者一场“舌战群儒”便万众一心的情形只能出现在爽文之中。

尽管康熙力排众议采纳了靳、陈提出的治理方案,后续泄洪区百姓的安置问题,以及更广义的人、财、物、力的调配问题才是关键。而这直接指向人与人的斗争——中央和地方之争,满汉之争,贵族官员和技术官员之争……而当代对康熙朝的影视演绎中最常见的索额图、明珠之争,只是这诸多争斗的表象和制衡之术。

当人人都出于一己的意志和利益行动,任何朴素的“好”的意志和行为都不能逃开主动或被动的扭曲。而那“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才显得熠熠生辉。

历史剧愈能忠实、准确地刻画矛盾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那些理想和操守才愈显得动人。这是《清平乐》式的流水账和帝王颂歌显得儿戏又催眠之处。而《天下长河》的真实和好看也皆在于此。

治水的主题之下,一副几乎囊括了古代官场生态的官员群像也呼之欲出:清官也许在办坏事儿,能吏也许有道德污点,技术型人才也许不擅科举,恩荫也并非只方便酒囊饭袋……

其中最典型的当然是“钦差”一节:康熙一道命令,徐乾学瞬间由京城里比蚂蚁还多的小官儿摇身一变为地方官员争着巴结的“钦差大人”,这正是专制权力的逻辑;康熙提问徐乾学,“你是谁的人?”索额图提点徐乾学,“你是谁的人?”,问题一样,用意不同,这也是专制权力的逻辑;徐乾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弄清了自己是“谁的人”——站队——后,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被另一个钦差高士奇死死按在手心,方才领悟自己的身家性命究竟在谁手中,这还是专制权力的逻辑。

于这样的逻辑之下,炙手可热的索额图、明珠之流是皇帝的棋子,而观众日益了解这样的逻辑后,影视剧中对皇帝“孤家寡人”之类的刻画和同情,也愈来愈为现代观众厌倦。

陈潢是有真知的技术官员,但他官场经验的匮乏注定将他引向失败——不仅是政治生命的失败,而是河清理想的失败。

靳辅则更有政治经验,能在坚持底线的基础上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之中为人民的福利搏杀。在某种意义上,靳辅甚至有些类似黄志忠曾饰演的另一个角色,《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他们的人格魅力一定会吸引到有良知者在自保的基础上为其行方便,也一定会吸引到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敌人,而后者之众远大于前者。

而他们理想的实现,在搏杀之外,往往依靠运气。比如,出身基层官员、以官场小说闻名的当代作家林少衡曾写过一个心照不宣的基层官场规则:平时小贪小腐无伤大雅,水灾来了必须顶上去,“该死就得死”——在某些情况下,专制权力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那么靳辅、陈潢的努力,便更可能成为现实。而当专制权力的利益没有受到根本威胁,《大明王朝1566》中那句“再苦一苦百姓”便又会上演。

于是,靳辅、陈潢这类人物的故事本身拥有严肃的悲剧感——为了实现崇高的目的,往往不免将他人甚至自身化为工具。伤及无辜乃是常事。纵然己身一尘不染,终不免被污。正如靳辅本人的仕途既然得益于明珠,那么无论他有心无心,都被视为明珠一党,并最终受累于后者。

正如《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年轻的嬴驷被设计杀人,《天下长河》开头已经为救灾而死过一次的靳辅之子此后又被献祭。“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正是惨淡的现实。用陈潢的话说:“做个事儿怎么就这么难啊?

还好,在陈潢和靳辅公费朝圣到黄河源头的星宿海时,《天下长河》让失意书生陈潢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大禹、李冰、前朝的潘季驯,大家只记得他们的名字跟这条河在一起,我要做他们这样的人,我一定要让黄河安澜,不输古人。”

在我看来,这比《雍正王朝》让雍正在洪水面前忧国忧民和《军师联盟》让曹丕向汉献帝承诺“你就向全天下证明,你(禅让于我)没有做错选择”要真实、感人得多。

与这样的理想相比,《天下长河》的男一号康熙显得黯然失色。我能理解本剧为了贴近观众基于一系列影视剧而产生的历史印象而将治水之事与平三藩、收复台湾和对俄作战等历史事件糅合在一起。但这样的糅合并未改善《天下长河》中康熙的形象。

当《雍正王朝》里的康熙出彩到甚至压过男主角雍正的风头,当《康熙王朝》中后期完全称得上刻薄寡恩的康熙也为人称道,本剧的康熙揽下了最多的槽点。

这并不是演员不够努力,而是观众的期待变了——康熙固然是模范皇帝,但与靳辅、陈潢“河清”的理想相比,康熙的“河清”没有任何浪漫的色彩,可以理解为巩固皇权四字而已。

在小说《康熙大帝》第三卷的结尾,康熙亲征准噶尔大胜归来,见到黄河之水清了,才想起放出下狱的陈潢,却已然太迟——在将《河防述要》呈给康熙后,陈潢于是夜溘然长逝,而靳辅早已身死。

当然,在历史上,黄河之水既未变清,靳、陈二人也均死在康熙对噶尔丹取得军事胜利之前。

在这个意义上,《天下长河》的故事注定是悲剧——也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才华和“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胆气加起来也不一定能做好某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但是影像永远能以批判和关怀同在的视角去想象这样的理想、才华和胆气,想象一个和残酷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

 短评

好感慨,想当初共挤在一间屋子谈天说地欢声笑语的同僚入仕以后关系都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代入现实中的自己想想,这其实挺唏嘘的

4分钟前
  • 66号公路灰狗
  • 推荐

目前看算是比较新颖的选题,河道治理工程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但却鲜少有关注到这块的影视作品,在中国治河史上有不少名人志士都应该值得被人记得,立意不错,好评

7分钟前
  • 胡萝卜炒鸡蛋
  • 推荐

这部剧的台词太犀利了,徐乾学对高士奇说世上有你我这样的人,哪里有陈天一活的地方啊,也算是总结到位了!

11分钟前
  • macca
  • 力荐

罗晋没有演出康熙一代雄主的气魄,在擒鳌拜、削三藩之后的康熙,还是《鹤唳华亭》那位唯唯诺诺的皇太子形象。同时朝堂争斗的权谋部分水平大幅下降,照着《康熙王朝》比大概还差10086个《鹤唳华亭》

13分钟前
  • 无复烟火
  • 较差

罗晋演的好装逼

18分钟前
  • 往事暗沉不可追
  • 还行

1.国产剧有这样的结尾,没弄个大团圆,很不错啊。2.高鹗说有时候清官比贪官的危害更大,于震甲真是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3.正面人物一直很难塑造,靳辅陈潢有点扁平化,除了靳辅更懂官场、陈潢更懂治河外,有时候找不到两人的分别,一样的耿直孤介。

20分钟前
  • 荒了邵平瓜圃
  • 力荐

这个切入点选的很新颖啊,现在的观众对靳辅陈潢估计都挺陌生的吧,有这么一部剧能讲讲他们治水的故事也蛮好的,属于涨知识系列了

23分钟前
  • toni rakkaen~
  • 力荐

靳辅是我在这部剧里最佩服的人,知礼义却无迂腐之态, 能言善辩却不巧舌如簧,深谙官场之道却不用官场手段,简直是清流。

27分钟前
  • 默默(暴富版)
  • 力荐

我果然还是比较吃黄志忠演这种刚直型的角色,“你们家主子要替我洗罪,可是我无罪可洗”,这铁骨铮铮的台词他说出来就超级有说服力!

30分钟前
  • 陈默
  • 推荐

看片花说剧组专门挖了一条“黄河”,置景用了五个月,剧中画面呈现的质感确实很不错,守河的百姓们滚下堤坝那一幕看得非常揪心

35分钟前
  • zebra Fong
  • 力荐

借古鉴今,今日抗疫何异于昔时防川。

40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严肃又搞笑,历史正剧「天下长河」参考文献:王光裕《贪官的自我修养》柔儿《贪污会计学》徐乾学《行贿的艺术》高士奇《擂鼓四通》陈潢《河伯的前世今生》索额图《金碗诗集》明珠《琉璃蛋的制作工艺》(插图版)康熙《我与索相、明相之方法演技》于振甲《吾日三省吾身》靳辅《十种涛声》(注:以上书籍皆为本人杜撰,请勿在各大书店检索。)

41分钟前
  • 令希丰
  • 推荐

挺有趣的,不全都是那种比较严肃的剧情。“我可是探花啊。”委委屈屈可可爱爱的徐乾学,前一秒光鲜亮丽,下一秒社畜上班,这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46分钟前
  • 一只小猪🐷
  • 推荐

最后终于明白片尾曲是什么意思。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只有黄河之水百年浩浩,奔流不绝。功名利禄者,屈而薨亡者,他们的故事发生过便存在了,如同百万因政治博弈而亡的冤魂,永远留在历史之中。本年最佳,深刻却不晦涩,娱乐性故事性任务性兼顾,本是因为演员看的,但导演编剧给我惊喜很大。

49分钟前
  • 瑶光
  • 力荐

因吹斯汀,前世你是君我是臣,现在我为君你为臣了,好想看虐渣爹。我重刷鹤唳华亭后的怨念太深,看完七集了,太好看了,终于又有能看的国产古装剧了,可是一想到他们的结局就好悲伤啊,可是想想这又挺真实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世间既能做个为百姓办事的好官又能保护自己的寥寥无几,更多的人都在灰色地带。在浮沉中左右逢源。又想到鹤唳华亭了,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对自己的伤害,更要提防和小人对抗之时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所以道比术要难得多。靳辅和陈潢都是不喜用术的人,渣爹这回和阿宝一个属性了。

54分钟前
  • 宣宣
  • 推荐

罗晋尹昉黄志忠奚美娟等演员的演技真不错。剧情非常吸引人。服化道也无可挑剔。这部剧还是爸妈推荐提醒我看的。2022年下半年难得的佳作。

57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很喜欢这一部。有康熙母亲,这个真的真的很少出现的人物。

1小时前
  • Genuine
  • 力荐

一集里面大部分剧情都是水的,没多少有效推动,演员在这动不动就是大特写独白,几个权谋老臣演的都没啥智商似的,全在讴歌忠臣,黄志忠永远脸上写着:我是海瑞

1小时前
  • 日落大道
  • 还行

圣祖康熙素有宽仁之名,本剧从康熙年间黄河治理切入,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所谓“好皇帝”领导的封建专治体质对平民敲骨吸髓般的压榨和剥削;鞭辟入里地讲述了帝王权术、官宦党争对真理和个人意志的碾压和戕害。同样涉及平三藩、收台湾、征葛尔丹、明索之争等历史事件,本剧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二十一年前《康熙王朝》王侯将相叙事的反写,是给那些动辄喜欢共情统治者的观众的一记耳光。

1小时前
  • 仙剑风晨
  • 力荐

黄志忠的造型总让我联想到《大明王朝1566》的海瑞 他在老家光脚站地上泼水的场景。全员演技派 看着就是过瘾 完完全全被震撼到了 尤其奚美娟老师!罗晋的演技虽不如大家常对比的陈道明 但也表现出了特色 感觉有在磨砺演技 起码接住了老戏骨的戏!会追下去🥳🥳🥳

1小时前
  • 3108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