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已完结

主演:梁家仁,周笑兵,余永霖,韩永宽,祁婕,玮妍,王盛,周少东,李靓,杨得丢,王海,王振,陈帅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2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3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4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5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6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3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4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5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6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7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8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9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嬴政不能得人心?(第二集雄心陌路)

第一,首先就不该叫“秦朝”,谁的称号也不用,要全新的。既然是新国家,是兼并六国成立后的新国家,既然想让百姓都有归属感、认同感,那就不要叫他们之前的敌人“秦国”这个称号,来一个全新的。

第二,凭什么你比原来的国家好,让大家做主人。人民要有切实的利益啊,后来反应过来了,要给百姓土地,但还不够。应该减少征兵,减少税收,增多法制和福利。

第三,思想、文化和组织结构。他个人想争取民心,为什么比不上共产党?党是有组织的,共同的理念,有学校,有教育,有制度,有法规,有组织,一大批人,同心同力,改善了国家。

嬴政打天下,但不能治天下,守天下。可见,前后是两码事。他与毛,是不是有偶然的相似度?为什么如此?

记录要点:

封禅泰山,前215年,44岁,前210年,49岁身体劳累病逝。五次巡游天下。法家严苛。

几点因素亡国:1建国之后东征西讨,2徭役过重;3经济崩溃;4大兴土木建阿房宫。

北征匈奴,南征百越,从此岭南归入中国。

他的影响,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实行两千年,统一的思想深入中华民族,秦长城小篆。

专家解读:认同感,生活安定,表面统一没有文化和思想、精神的渗透。

前206年,刘邦打入咸阳。后来项羽3个月烧咸阳,发怨气。

强行统一人,是寻死路的。

 2 ) 秦汉之鉴,谓之中华

秦汉之鉴 秦始皇、李斯——郡县制,中央集权。 外患,匈奴与百越,对于外患,修建从咸阳直至九原的百里秦直道,出兵五十万北击匈奴,出兵三十万南下百越,至此百越俯首,匈奴北逃;内忧,以武力战胜六国,新生的秦帝国充斥着一种“不安与矛盾”,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不适应”,为了安抚人心,减赋税、徭役在短期实现效果不能达到始皇对于实行新政的期许,一次宫廷众议“恢复分封,诸侯治国”一扫始皇长期的困惑,让始皇得到他的结论“人心不可安”,急于求成的他,逐渐失去理智,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增加徭役,焚书坑儒,大兴土木”,于是乎,在始皇驾崩后,秦国即崩溃。 点评:原来,始皇在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之后,他之后的诸多举措都显示出“事出有因”,为何后世会降他评为“千古一帝”,我曾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现世的常识性问题,过去的颠覆性主张”,从封建的分封制到秦时的中央集权制即是一种“鼎新”,是一种政体上“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更是当时整个社会“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最直观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权益之争如昔日的六国之贵族,更为深入的是民众思想上的改变如国家归属感、民族矛盾,不仅被外部团体仇视,更被内部人员掣肘,很难想见始皇当时所遭遇的困境与烦闷,生命有长,他想的太远同时他太急功近利,秦奋六世之余烈建立的秦帝国,当身为莽夫的项羽冲进咸阳城,最终付之一炬,秦这个民族也成为了辉煌的过去,被记住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同时被记住的还是“秦之暴政,天下共诛之”,于是乎,汉帝国登场作为秦帝国的继承者承上启下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壮哉,哀哉,历史的车轮就这样运转着。 汉高祖、萧何、陆贾——忍辱负重、和亲匈奴,九章代六合,诛异性诸王、白马盟誓。 外患,匈奴咄咄逼人,跃马中原,高祖举三十万之众兵困白登山,从陆贾之议,和亲匈奴,休养生息,以“无为”(市场经济自行发展、恢复)的政策伴以萧何“九章”(在法制的基础上行无为),最终新生的汉帝国总算“遮掩了矛盾,留待后世”就这样得以和平的继续发展;内忧,异姓诸王占帝国之三分之二,汉帝国“有名无实”,最终以吕后、高祖、萧何合谋“清扫异姓诛王,余一长沙王”,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得为王,如此则天下共诛之”,于是乎,天下归“刘氏”所有。 点评:汉可以说是作为秦帝国的继承者而继续存在,不同的是,它成功地“弱化了矛盾,消解了矛盾”然后开启一个新时代。此情此景,这让我再一次联想到周总理万隆会议力排众议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取得万隆会议的成功,问题不解决或许始终是一个问题,但是难保“今天的问题,在未来就不能算是一个问题”不可取。所谓传承就是这样啊,所谓历史的意义就是这样啊,秦帝国激化了矛盾却为汉帝国的继承留足了更多思考问题、避免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先见之明,以史明智”,热切期望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崛起”。 吕后、汉惠帝——忍辱负重 外患,一纸“妾身年老色衰,已无再嫁之意”,续和亲政策,再次缓解汉帝国与匈奴直接矛盾。 汉文帝和贾谊——忍辱负重,分析形式、看清现状,休养生息。 (安定民心) 国家贫弱,诸侯坐大,边疆不稳。余以“以民为本、发展经济,行削蕃策、行推恩令、分散诸侯势力,继续和亲政策、一面大力兴军”。 经济上“轻徭薄赋,取消田税”发展国力,政治上“行推恩令,分散诸侯”,军事上“被动防守”。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联及后世,无一不显示出历史的车轨从来都是按照既定的轨迹、既定的速度缓慢行驶的,偶然非偶然,必然非必然。 点评:汉文帝为汉帝国的继续发展打下基础,之于雍正为清潮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其实一理,国家发展的前提是“稳固”。任何改革玩往伴随的是“不确定性”,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水到渠成”,兴非一世之功,亡更非一世之力! 汉景帝、晁错——忍辱负重,休养生息。 (粉碎野心) 外患匈奴,继续奉行和亲政策。内忧诸侯,汉景帝采晁错“削蕃策”,先后削楚、赵、胶西共两郡(东海,河间)六县,后遭吴楚联军以“诛晁错,清君侧”起兵反抗引发“七王之乱”,后晁错被腰斩,吴楚联军继续兵发长安,经梁王刘武阻滞,周亚夫讨伐,至此西汉内忧“诸侯做大”得到彻底解决。 点评:汉帝国奉行的“国与郡并行”的政策,实则一种“分封”与“中央集权”的折衷,属于半成品,诸侯哪有“本族”与“异姓”之分,他们的本质都是“另一政权”,诸侯的叛乱让民众意识到“分封只能带来混乱,集权或许可以带来和平与统一”,诸侯的瓦解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中央集权”的贯彻施行。历史的车轮,从来都是一圈转完才算圆满,也才是又一轮的开始,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其中,不知道它何时转完,又于何时开始。 汉武帝、聂壹、卫青、霍去病: 思想上, (传播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的忠心、进取取代汉帝国之前的黄老无为而治思想) 董仲舒:罢黜百家,习读六经,独尊儒术。 军事上, (军事夺取战略要地,打击敌军后援,将战争前线迁移) 聂壹:献马邑之谋。 卫青:河套大捷,建立五原、朔方两郡。 张骞:出使西域,为汉带回“新的世界”。 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远征河西,建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失我阴山,使我六畜无生息,是我焉之,是我嫁妇无色彩。 卫青、霍去病:东西两路决胜匈奴,至此长达八十一年的汉匈之争结束,从此“漠南无王庭”。 五十年后,陈汤于西域击败匈奴郅之单于,上言朝堂“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财政上, (为实现进一步打击并消灭匈奴的军事目的,国家从来源出发扩充国家财政收入) 改革财政:盐铁官营,征收财产税,国家货币,酒类专卖。 点评:在实力面前,以前说辞、理想都是苍白无力的,匈奴强而汉弱,于是和亲政策成为在尊严与存亡这个双向选择题中的单项选择。五世隐忍,休养生息而富国本,逐一消除内忧积弊问题而凝聚国心,集全国之力,最终赌以“尊严之战”,全全体汉民对汉之荣辱。 思想上的统一,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民众对国家的归属之心,在社会学上有这样一个说法“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对于他所属的共同体会报以荣辱与共”,秦国虽以武力扫除六国,却无法以武力的手段争取民心,即使生活富足,他们与秦国是仇敌,他们仍旧怀念他们的故国。思想上的转变,不是一日之功,即使成功转移矛盾的汉朝也是继五世余力而最终一统,收获民心。 军事行动离不开国力支撑,即使再有名、再战无不胜的将军,如果生在一个国力凋敝的弱国,能发起的最多只是一场“卫国战役”,而成就不了他“征伐诸国”荣誉。汉继文景之治后,国力大增,非以此无以对匈奴作战。还值得思考、借鉴的便是“控制战略要地”,不一一举例。 这里汉朝对继续军事行动而采取的增收财政的举措,参考近代四百年的贸易史,其实,国家财政是国家力量的根本,最直接的就是把控“暴利行业”,例如像现在的烟酒、奢侈品、货币,现在的能源、有色金属、建筑业、通讯、食品等行业除了暴利之外对于国家而言更意味着“国家安全”。 个人发言:可以想见我是在北上拜访成吉思汗的南下返程西安路上,看完《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这部纪录片后的心境。蒙古的勇气、忧患与荣耀洗刷了蒙古的耻辱,在征服的路上越走越远,在“世界瞩目”的路上越走越远。秦国奋六世之余烈致一统,值得被记住的是无数老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声中洋溢的尊严不可欺、富强不可弱、强力无所惧,自孝公一部求贤令而细数历代先祖过失,为求秦国富强而置个人生死无畏、封建积弊无畏,至秦始皇,此后秦国历代无出辱没祖宗、悬置大一统理想的诸君。汉帝国作为秦帝国的继承者在开启新时代、完成大一统的路上也无作他想,奋五世汉帝而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在乱世,还是太平盛世,英雄主义(勿狭义的理解为愚蠢的个人英雄主义)、进取精神、开放胸怀都是数百年秦汉带给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继承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林立于世界之林,中华民族诚不卑怯、无所畏惧,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去其糟粕为我所弃。非此,无以为中华男女。

 3 ) 由表面一统六国,到国家统一不可动摇

秦始皇规划了统一的蓝图,但改革冒进使得民心背离,苦不堪言。最终秦国在六国的反扑中分崩离析。

汉高祖接手了一个国困民艰的贫弱天下,决定卧薪尝胆,采用“无为”国策来修养身息,和亲政策安抚匈奴。

惠帝,文帝,景帝继承国策,七十年坚持隐忍,发展民生,平定内乱,储备力量。

汉武帝步步为营,锐意进取誓要击败匈奴,夺回汉帝国因和亲赔款而丢失的尊严。 先是独尊儒术,引导锐意进取的民意。后用四十年的艰难战争,北夺取河套,西取(河西)走廊,连接西域,使得民族凝聚,后患永除! 在耗空积累了七十年国库,天下穷苦,国家摇摇欲坠的境地下,仅剩民心的汉武帝幸运地获得了完完全全的胜利。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划定蓝图。

汉武帝承七十载累积,剿灭匈奴,疆域永安。

在前前后后百余年的各类改革下,几代人心向往之的大一统理想,终于由秦始皇起手,汉武帝收笔完成了这一幅强国图卷, 伟大帝国崛起与复兴,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努力,徐徐图之。

就像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百年计划!

 4 ) 还是做笔记

整部剧集看下来,像是历任帝王的心路历程,在每一个关键时点,他们面临的选择,痛苦,压力,隐忍,出击。后世或许褒贬,但是作为个人站在时点上,面对无尽的未来,如何选择确实难料。宏图伟业,深宫寡人。 1,秦始皇: (1)抛弃周王朝最终覆灭的分封制,选择老秦国使用的商鞅郡县制,形成高度中央集权。法家李斯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形成帝国垂直化官僚政治体系,层层向中央汇报。 (2)文化一统的追求。法令统一→人心统一。里耶秦简,事无巨细,体恤,人性化内容,严谨而不暴虐;书同文,统一为秦小篆。 (3)东方六国旧势力始终蠢蠢欲动。在武力摧毁与文化接纳中,嬴政选择接受六国礼仪,采用怀柔政策,建立博士制度。巡游天下以检视帝国运行情况。 (4)军事上,蒙恬30万大军击败匈奴获得河西走廊之地。万里长城+秦直道形成完美防御体系。巨大的疆土,工程对民力的耗费是历代有作为的君主都面临的问题。 (5)主要成就:政治创制皇帝制,郡县制,官僚体制,沿用2000多年至1840年,基本不变。郭沫若“百代皆行秦政”。大一统中华帝国概念的确立。 2,汉高祖 (1)刘邦,对嬴政崇拜“大丈夫当如此也”,继承帝国理想,了解秦统治制度的历史意义。(项羽则试图恢复秦以前格局)自称皇帝,效法秦制,迁都长安。 (2)汉初贫弱,从出土文物之简陋可见。开国功臣实力强劲,高祖不得不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向现实妥协。 (3)匈奴威胁,白登之围7日,和亲制。 (4)采用陆贾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秦战争以来天下民力损耗,小农经济为立国之本。 (5)萧何整理秦法,《秦律六篇》→《九章律》。 (6)晚年清洗异姓王,白马之盟。 3,汉惠帝: 17岁即位,实际吕后掌权。对匈奴继续隐忍。 4,汉文帝: (1)刘邦4子,代王刘恒,母簿姬卑微,从小不受重视。吕后死刘氏皇族内乱被推上位。时诸侯吴王刘濞强,匈奴强。 (2)贾谊《过秦论》。建议削藩,旧势力反对,被贬长沙。 (3)继续无为而治,轻徭薄赋,废除酷刑,民本观念,经济恢复发展。文景之治重要内容,收获天下民心。 5,汉景帝 (1)鼓励民间养马,继续壮大国力。 (2)帝师晁错建议削藩,吴王刘濞引发吴楚“七国之乱”,晁错被腰斩。 (3)梁王刘武为刘启亲兄弟,帮助抵御七国。启用天才周亚夫断七国军粮道获胜。 (4)进而废各诸侯国,收回中央控制权。 6,汉武帝 (1)16岁登基,早年窦太后掌权压制,太后执政理念无为而治,已不符合国富兵强,外患仍在的汉帝国。 (2)废除开国70+年黄老学说,转投入世的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化万民。民心统一是帝国统一的根基,始皇帝毕生的追求。在太学设五经博士,地方设学馆,儒学考试选拔官员,通过教育柔化,引导性强,社会震荡小。 (3)派张骞出西域,希望联合月氏抵御匈奴。张骞被囚10年后逃出,可月氏不愿再战。张骞周游西域诸国,带着西域地图,风俗,作战习惯等知识返回,成为了解敌人的重要军事情报。 (4)BC133年,诱敌马邑之谋;BC127年,卫青3万骑兵于雁门大胜匈奴,全甲而归,举国震动。BC121年,20岁霍去病帅1万兵征河西走廊战略要地,全胜。设张掖,武威,酒泉,敦煌郡。BC119年,漠北之战,大决战。 卫霍各帅五万兵东西二路深入大漠寻找匈奴主力。西路卫青先遇单于王庭主力,击退。霍去病迎击最大主力左贤王部,战俘敌军7万,全歼匈奴主力,远逃漠北。汉武帝赏豪宅,霍去病拒绝,“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卫霍死后陪葬茂陵最显要位置。洗刷和亲耻辱,洗刷吕后受辱,洗刷开国80年来,历代先王世仇。 (5)推恩令悄然瓦解内部诸侯势力。“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多年战争造成国库空虚,通过盐铁酒官营,财产税等方式解决,民力损耗大。“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6)BC89年,罪己诏反思战争,BC87年逝世。50年后,汉出使西域副将陈汤带领西域属国军队诛杀逃亡西域的匈奴郅支单于,匈奴彻底瓦解。陈汤上奏折昭告天下“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五代帝王的路径为: 刘邦清除异姓王,文帝强大经济基础,景帝平定诸侯内在威胁,武帝战胜了侵扰中原100多年的匈奴。秦汉对民族文化的塑造奠定基础,影响深远。

 5 ) 说说该剧的文史知识硬伤

该剧的历史选材角度,是介绍我国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的,原本是个挺好的文史探索题材,也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对今天“以法治国”很有借鉴意义。

可惜编剧作者对这一严肃的历史题材,文史方面太过浅薄,以至于文中所述的文史知识硬伤太多,沦为用扭曲的历史观说教宣传洗脑了。

略举两例,说说该剧的文史硬伤:

一是竟把西汉初期至中期的“黄老之学”,说成是“无为而治”,以此给儒家涂脂抹粉为“有为政治”。

这明显没有涉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黄帝四经》与《老子》两部典籍——这才是西汉“黄老之学”的构成。

《黄帝四经》说的是法学与法制;而《老子》则是在老子的《道德经》的基础上再集体创作而成,说的是道德化的人民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内容。

从世界文化史的沿革来看,这两部典籍甚至是世界性的“民主与法制”起源,在后来深刻地影响了英美“普通法系”的形成。

在西汉,也使个个皇帝都有深重与浓厚的“重民思想”,西汉制度也就是既民主又集中的“韧性制度”,与秦朝的“刚性制度”有了重大的区别。

该剧对这类制度学的基础知识几乎不曾研究,却仍用文革前的儒家史观去做“宏大叙事”,硬把“黄老之学”说成是“无为而治”,就算扭曲了西汉这个伟大时代,也将我国才是“民主与法制之源”的桂冠,拱手相让予老外了。

第二个文史方面的硬伤,就是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硬是提前到汉武帝,可能是想说西汉中期的国家辉煌,是汉儒创造的吧?

这就不顾历史事实了,连儒家自已也不敢认这个账(看看儒家自已怎么看“汉儒”,就明白了)。

实际上,董仲舒是在武帝治下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假,但董仲舒的影响力主要是在法学方面的,远未及能影响汉武帝的整个文化方略的地步,这个不赘述。

汉武帝之所以让儒家走上前台,主要是出于“繁荣文化与文化繁荣”的考虑,这个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得很清楚。所以汉武帝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复兴运动,大批被秦始皇焚掉的前期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被抢救。

儒家之所以走进太学,成《五经》博士,就是要抢救、搜集、整理这批前期经典,连孔子的《论语》都说是长期在夹墙藏着,趁那会形势好,赶紧献出来的呢。

事实上,汉武帝对“黄老之学”的坚持,是毫不动摇的,而且一手将其推向了高峰与体系化。连国家搞宏观经济,也用那部《九章算经》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制度最为完整、完善、体系化的时代。

所以各方面事业才得以健康与良性循环地蓬勃发展起来。

“汉制”,也就成了后来的“汉学”的最重要部分,流传于海外,成为他们“民主与法制”的源头。

那什么时候才真正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汉书·元帝纪》,开篇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叙述。也正是汉元帝解散了著名的汉制,实行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来,西汉才从中期,转为“末期”。

 6 )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部分解说词

第二集 雄心末路

1

但是无论谁也不能否认,嬴政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更是充满勇气和冒险精神的先驱。

2

这时的秦帝国,已成为一个人的私有财产,整个天下只为一个人运转,皇帝代替了神的地位,皇帝的意志成为天下臣民行为的唯一准则。可是当一个王朝心中,只有自己存在的时候,它势必会被时代的洪流所吞没,秦帝国的厄运由此而来。

第三集 汉定天下

这些成为政治牺牲品的和亲公主,背井离乡,忍辱背负起了一介弱女子难以承担的重任。她们没有一人再回到过故乡,也没有一人留下姓名,然而正是这些女子,用自己的青春和幸福,为汉王朝的崛起换得了喘息的时机。

第四集 峥嵘初现

1 以平叛七国之乱为契机,刘启借此废除了六个发动叛乱的诸侯国,中央集权的辖地扩大了将近一倍。经过这次血与火的洗礼,困扰了西汉政权几十年的内忧,被基本解决。

2

然而,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却伴随着数代汉家帝王的坚持和隐忍,更镌刻着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无论是被贬长沙郁郁而终的贾谊,还是力主削藩惨死街头的晁错,他们用悲剧的命运,换得了一个时代的崛起。

段清波:“所以吴楚的七国之乱,使得历代的人们相信,治理东方的这么一个地缘性的国家,治理这么一个跨区域、跨文化的这么一种国家的时候,只有一种制度是有效的,那就是中央集权郡县制,而分封制是绝对不可行的。”

第五集 威加海内

1

刘彻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不仅要用积极进取的儒学取代无为而治的旧有传统,其中更隐藏着他一个极为期盼的理想。刘彻要用儒学主张的大一统理念,来教化天下万民,实现举国上下人心的统一。而这正是昔日秦始皇毕生追求却至死也未能实现的愿望。

秦始皇嬴政依靠强大的武力统一六国,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帝国。然而,全新的帝国体制,并未得到全体臣民的认同。作为一个伟大的开创者,嬴政敏锐地意识到维护帝国的统一必须要实现文化上的统一,在全体臣民内心形成一致的文化认同。然而在秦帝国时代,要实现这种人心的认同却是万分的艰难。最终嬴政采取了焚书的极端方式,试图以毁灭不同学说的方法,来实现人心统一的愿望。但这种暴力的做法,不仅没有达到他的愿望,却为秦帝国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2

史书中将汉帝国的这次用兵称为马邑之谋,这是汉匈关系史上的转折点。自此匈奴开始频繁向汉朝边境进攻,汉帝国和匈奴之间脆弱的和平局面被彻底打破。此时的刘彻也清醒地意识到,以一次战役彻底战胜匈奴的愿望,是完全不现实的空想。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心中的理想,因为刘彻知道自己的帝国,不可能再次以放弃尊严的代价,来寻求卑微的妥协。为了赢得永久的和平,刘彻还需要用意志和勇气,在未来的岁月里,赢得最终的胜利。 自此以后,在汉帝国通向匈奴领地的大漠上,行进的不再是和亲公主的马队,而是一次比一次强大的铁骑军团。一个帝国将在铁与血中真正崛起,一个英雄时代即将来临。

第六集 英雄时代

1

对于此时的刘彻来说,为了这场胜利他已经等待了二十二年;而整个汉帝国,已经为这场胜利等待了八十一年。汉高祖刘邦无奈的和亲,吕后所受的屈辱,文景时代的隐忍,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汉帝国终于洗刷了昔日的耻辱,战胜了世仇匈奴。

2

刘彻去世五十年后,汉帝国派驻西域的副校尉陈汤,带领西域属国的军队,诛杀了逃亡西域的匈奴,郅支单于,威胁汉帝国的匈奴势力,最终彻底瓦解。陈汤在事后,给皇帝的奏折中说,应该向天下各国表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汉民族充满力量而又自信的宣言。这是自秦始皇到汉武帝以来,所奠基和塑造的开拓进取精神在后世的延续。

两千年来,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回望那个充满力量和自信的时代,因为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千古不衰的强大生命力。

 短评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秦皇汉武打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6分钟前
  • 孙悟空
  • 力荐

第一次知道秦始皇是个人,不是一个暴虐的符号。

11分钟前
  • 小张同学
  • 力荐

片里的秦始皇跳出来单一的暴虐形象,活脱脱一个有血有肉的勤奋帝王。纪录片的选角简直是绝了。

15分钟前
  • Hina
  • 力荐

秦始皇那个演员太帅了啊,东方帝王谷里面也是他,他叫什么啊!!

19分钟前
  • 阿查
  • 推荐

脑洞也太大了,简直每个皇帝都诚惶诚恐小白花,我都是为了天下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我(。请的专家水平是够的。

22分钟前
  • Evelyn桃桃
  • 还行

文案赶不上《河西走廊》,演员都好帅啊。相对之前的纪录片帝王形象更丰满了,刘彻结尾用了一段讲《轮台罪己诏》,已经将视角从强汉的骄傲分出一点给穷兵黩武下困苦的老百姓,也算进步吧。

27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感恩前人,吾辈当自强。秦汉是一个进取的时代,满清误我民族啊

32分钟前
  • 荒古砚
  • 力荐

就初中水平的普教深度来讲还不错,宣教植入太明显相关逻辑又不够严密,败在无魂。

35分钟前
  • 白熊大王™
  • 还行

感觉这部纪录片的视角和以前中国纪录片的视角不一样了,终于不再是宏观视角,终于集中到某一个历史人物的微观视角了,也可以说,从上帝视角回归到人的视角。我喜欢这种处理方式,更让我有一种代入感,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

40分钟前
  • 河上清波
  • 力荐

从秦昭王称西帝,齐王称东帝,秦国开始迈向崛起之路。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东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争。但是从度量到文化,从内忧到外患有很多:百姓的劳苦、臣民的不理解、诸侯的叛乱、匈奴的骚扰、国力的贫瘠。秦始皇对内部整合,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修灵渠,建直道。对外战争,南平百越,设置南海等三郡;北攻匈奴,设置四十四县,扩大帝国版图。在政治上,废黜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第一次完成大一统一的中华。

45分钟前
  • 秋天AIchen
  • 力荐

对历史事件背后帝王的心理和动机的分析入木三分,使其行为和决策更加合理化。仅凭这一点,值五颗星。

47分钟前
  • Joel
  • 力荐

金铁木导演的纪录片一贯靠谱。相比起现在瞎扯的那些电视剧,我更加强烈的希望能够看到越来越多这样制作精良,诚意满满的纪录片。还要夸一下选角,确实都不错,长相符合大家的想象,演技也过硬,导演的眼光很可以。

52分钟前
  • Hemisphere
  • 力荐

制作挺精良的,只是感觉干货略少。

57分钟前
  • 南赫
  • 推荐

这是我从《圆明园》以来看到的最令人热血沸腾的中国原创纪录片,撰稿好,配音好,演员好,音乐好,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从头至尾看一遍。

58分钟前
  • andyliu
  • 力荐

百代皆行秦政治,千秋尽从汉精神。秦汉塑造了中华的身躯与精神,奠定了大一统的精神与文化基石。

1小时前
  • 木偶
  • 力荐

弹幕可真有意思 读书时期说女孩只会学文科只会背历史 看剧的时候又说这种宏伟历史女的不会看 敢情什么优良品质都被男的赶上了呗 又有品味又有智慧又心怀天下 还大言不惭说弹幕里挑一个漂亮女的娶 什么剧都要挑起性别问题 离了女孩不会独立行走 绝了

1小时前
  • 嘉遇纯之子
  • 推荐

拍的气势磅礴。无论是心怀天下的君王、或是为国为民的臣子;历史中的英雄大多是悲情的。

1小时前
  • 狭雾凌
  • 力荐

从历史看未来,惜秦皇汉武,隋唐或近代也许只是一个周期的再轮转不过历史真是永远的英雄史观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

主要讲的是中原从分封走向大一统的过程,没有多余的细节,重点清楚条理清晰,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不罗嗦,对于想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很好的提起兴趣,可以去看更详细的历史

1小时前
  • 小笼包
  • 力荐

果然豆瓣很多人说有洗白秦始皇的嫌疑,但是我并不认同。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本就是经过了各式各样解读的版本,怎能断定哪一种理解就是千年以前最客观的真实呢?这部纪录片非常杰出。它颠覆了教科书对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的符号化的定义,而是将一位帝王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情怀的真实的人。再加上影视化的演出,很多片段让我禁不住潸然泪下,理解了他们身为天子的几多豪情,几多无奈

1小时前
  • O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