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心

HD

主演:马克·鲁法洛,马特·波莫,泰勒·克奇,吉姆·帕森斯,朱莉娅·罗伯茨,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平常的心 剧照 NO.1平常的心 剧照 NO.2平常的心 剧照 NO.3平常的心 剧照 NO.4平常的心 剧照 NO.5平常的心 剧照 NO.6平常的心 剧照 NO.13平常的心 剧照 NO.14平常的心 剧照 NO.15平常的心 剧照 NO.16平常的心 剧照 NO.17平常的心 剧照 NO.18平常的心 剧照 NO.19平常的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平常的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81年,艾滋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免疫系统缺陷疾病在纽约出现。由于它集中发生在男同性恋当中,所以在当时又被称为“同志病”。内德(马克·鲁弗洛MarkRuffalo饰)是一个激进的同志作家,当他看着朋友纷纷死去以及政府的不作为时,义愤填膺的他发起了男同健康危机组织,呼吁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这场即将爆发的大瘟疫给予重视。半身瘫痪的女医生艾玛(朱莉娅·罗伯茨JuliaRoberts饰)是少数从一开始就高度警惕艾滋疫情的的医护人员,也是内德重要的异性恋盟友。在运动中内德认识了纽约时报记者菲尼克斯(马修·波莫MattBomer饰),两人陷入如火如荼的热恋。然而菲尼克斯最终也被确诊感染,悲痛的内德惟有爱人和事业两线作战。健康危机组织的主席布鲁斯(泰勒·克奇TaylorKitsch饰)虽然是内德最好的朋友,然而深柜的他行事风格与好斗的内德截然相反。执行董事汤米(吉姆·帕森斯JimParsons饰)一直试图平衡两人,却无法消弭越来越大的分歧,一场决裂迫在眉睫。而此刻已是艾滋在美国蔓延的第四个年头......\r  HBO电视电影《平常的心》改编自托尼奖同名戏剧,作者拉里·克莱默亲身经历了80年代的艾滋风暴,他以自己为原型,将纽约同性恋人群以及艾滋病人的生活和感悟写进剧本。电影不但描绘了早期艾滋运动的真实和复杂面貌,而且呈现了同志争取权益的曲折与必要性。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和环境,去爱、去追求爱都应该与生俱来的权利。不要跟外星人说话与君重逢时萌姑也疯狂海蒂和爷爷亡命娇娃不忠者小镇总理吸血鬼家族杂家高手刘良:中国首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者武当山之天履奇缘格罗姆少校:瘟疫医生樱子小姐的脚下埋着尸体优雅帝国劳动日魂断太子港夸特马斯 2寻人大师2中国第二季感染最后一公里信任2019巴比伦柏林第三季西游记之锁妖封魔塔狄仁杰之通天神教阿婴神丐一仆二主最爱2019雾之旗2014男孩别哭狙击手:遗产我是英雄奥林匹亚街区暴君第三季火线救援第一季众矢之的她的气味死亡地铁(国语版)海市蜃楼(国语版)奇异世界琴麻岛的海

 长篇影评

 1 ) 艾滋这件大事

孔雀最后瘦骨嶙峋的样子让我想起一个孩子,十几岁,艾滋病。
几年前他住到我所在的医院,发热两年多,咳嗽,没有别的任何症状。
他的身边一直只有爷爷奶奶两个人陪着,从未见过父母的身影。我便找机会问爷爷:爸爸妈妈呢?
爷爷叹口气:爸爸脑子有问题,妈妈生他没多久就死了。

孩子家是山区的,所以很黑很瘦,也很羞涩。我每天去看他,过了好久才跟他混熟。
病史长达两年的发热待查是很麻烦的疾病,孩子之前去的医院都不大,所以病历资料也很不完整,爷爷奶奶都没有文化,每次做了什么检查,都要花好多好多时间才能跟他们解释清楚。
一路筛查下来,也考虑过艾滋,但是孩子那么小,没有输过血,没有性行为,哪来的艾滋感染源?
于是又考虑结核,请感染科的大牛来会诊。
大牛看完孩子,也是觉得像结核,又把我拉到一边:也说不定是艾滋,我说:没有相关的病史啊。大牛到底见多识广:还是查一个,以防万一嘛。

艾滋检测回来,阳性。
我又把爷爷叫过来,跟他摊牌,说:你肯定是在骗我们,孩子有没有输过血?孩子爸爸妈妈有没有什么特殊疾病?孩子妈妈怎么死的?
爷爷被我逼得没了办法,才回答:孩子妈妈是拐卖来的,生了他就跑掉了。
我和身后的老主任对看一眼,马上明了。
我跟他说,孩子得的是艾滋病。
爷爷看着我,一脸迷茫:艾滋是什么?
我给他讲一遍,他一脸木然,又讲一遍,还是木然,讲到不能更浅显的第三遍,爷爷依旧木然。
我以为他没听懂孙子得的是不治之症,结果他懂了,他摇摇头: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

诊断清楚后孩子的病情很快控制住了,爷爷奶奶带他出院。我把写好的医嘱跟爷爷交代清楚,再三叮嘱他去CDC联系以后的减免费治疗方案。
长了点肉的孩子在病房门口跟我挥手再见,我的鼻子一阵酸。
这一家三口怎么办呢?
家里还有一个傻爸爸要养。
奶奶话很少,家里主事的是爷爷。
爷爷自己有糖尿病,有次到办公室找我问我哪里买得到国产二甲双胍,我说我们医院边上就是药房啊。他摇摇头:“唉……大城市卖的好多都是进口药,哪里吃得起。”
不幸的家庭有各种不幸。
苦难总是和愚昧贫穷紧紧相缠。

看着像孔雀这样美好帅气的小伙子在荧幕上枯萎真是很心痛的事,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却比那心痛一百倍。
或许还能再为那孩子多做些什么吧?

 2 ) 戏里戏外

朋友推荐了HBO的电视电影“平常的心”,讲的是纽约八十年代初的男同性恋组织就艾滋议题和政府斗争的故事。电影虽然远远谈不上完美,但还挺好看的。

斗争总是从比较边缘的人物开始的。故事的男主,Ned Weeks,是个性格孤傲的作家gay,男同聚会大家脱得差不多了跳舞的时候他要负责看衣服的那种。Emma是个因为小儿麻痹症而瘫痪的女医生,81年左右开始大量接触感染艾滋的男同志,向Ned求助,让后者向公众反映这一情况。目睹自己的好基友们一个接着一个感染,Ned从不问政事摇身一变成了斗士,开始组建男同志健康危机组织,希望政府能够关注疫情。在此过程中他碰到了纽时记者Felix。两人坠入爱河。男同组织的事业当然进行得相当不顺利。Felix又感染了。基友们一个接一个的挂了。而Ned行事风格过于偏激导致组织内讧,又被踢出局了。最后Felix也挂了。

电影剧本改编自同名舞台剧,而舞台剧剧本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剧作者Larry Kramer就是男主Ned的原型。“男同志健康危机”(Gay Men's Health Crisis,现在通常叫GMHC)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是至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帮助艾滋感染者的民间组织。内讧也确实存在。事实上Kramer写这个剧本的导火索就是83年因为在GMHC与同事意见不合而被赶走。当时他自己又成立了一个组织,叫作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简称ACT UP。和GMHC相比,ACT UP在政治上更为激进。

Kramer离开GMHC首先是因为不满意其官僚作风。其次他认为艾滋病大面积传播是个政治问题,需要政府介入,投入资源;而GMHC当时主要致力于给感染的男同志们提供一些社会服务、临终关爱。第三是因为他经常在未经和组织成员商量的情况下在公共场合发表激进的言论。第四可能跟他对于性的态度也有关。当时的情况是艾滋病刚开始大规模爆发,人们对于其传播途径并不清楚。有医生建议男同志们为避免感染先不要睡了。Kramer认为GMHC应该把这个讯息传递给大家。可在八十年代,性解放也就才一二十年,同志斗争也刚刚取得一些阶段性胜利。好多人都认为尽情地睡是自己的权利,是表达自我,以及和世界上的其他人产生连接的一种方式。他们认为Kramer小题大做。

被GMHC开除之后Kramer去了一次欧洲,参观了达豪集中营。这个集中营1933年就已建立。他惊讶于历史上那么多人都曾对此默不作声。回来以后写了“平常的心”的剧本,抨击政府和政客对于人民健康权的不闻不问,同时抨击同志群体对于艾滋问题的冷漠,以及民间组织在政治倡导中的无力。当然他为了平衡剧本的情感色彩,有意把男主Ned写成一个看起来有点讨厌的人:男同组织的成员们忍辱负重好久,好不容易弄到一个和政府官员对话的机会,被Ned一个大嘴式攻击给搞没了;平日里颇为自负,说话很少考虑别人的情感,哪怕是对着爱人,恨其不争的话也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口;约会的饭桌上大谈政治观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要做个斗士——谈的还就是达豪集中营的事。

但结合历史情境,你又会觉得Ned的偏激挺情有可原的。疫情爆发,政府不愿意面对,也不投钱给科研和医疗。电影里有一段抹黑式描述。Ned在白宫和总统的顾问谈话。后者关上门悄悄问他,这病是不是只传给gay,直男们平时和妓女睡一下要不要紧,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异性恋感染的记录。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下,身在其中的人们要是不愿意等死恐怕也就只有挣扎与呐喊了。对此影片里也有描述:一个GMHC的志愿者在工作极度疲劳的时候精神崩溃,哭着说有可能艾滋真的是政府搞出来的阴谋,目的就是把我们这些人都给灭了。而真实的情况是,80年代Kramer那些极度偏执的行为确实增加了媒体曝光度,逼着不愿正视问题的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稍微了解和接触过一点国内的艾滋运动和同志运动,因此很多片子里的人物关系看着都觉得好熟悉。激进与保守之争,政策倡导与“关怀”之争,在国内几个著名的艾滋病组织里,也是有过的。不一样的是事情发生的背景。在纽约是男同志们先自己组织起来,通过不断抗争逼着政府正视问题。而在中国,民间呼吁政府要关注艾滋病问题的声音虽然从九十年代开始就有,但最后政府开始下决心投入资源,主要还是因为非典导致的那场传染病与公共卫生危机。而很多男同志的组织恰恰是在政府投入资源之后作为疾控的一个切入点而浮出水面。

这个背景也导致中国的男同性恋组织天然和政府的关系更紧密一点。而女同性恋组织因为捞不到和卫生部官员握手的机会,转而向草根发展,同时和各种女权议题结合,在婚姻等问题上反而比男同志们表现得更激进一些。两伙人之间颇多龃龉。不知道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如果将来会有某种形式的危机的话),会不会有电影里描绘的那种女同志们纷纷去GMHC做义工支持男同志的感人场景。

影片总体氛围压抑,为数不多的几抹亮色:

Ned和Felix之间的爱。Felix很爱Ned。他容忍了性格暴躁的Ned,同时还看出了Ned内心深处的恐惧。最后他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Ned,还跟后者说要找个机会继续斗争。Felix长得也很好看。总之这就是个完美的爱人。现实中八十年代的Kramer因为搞抗争运动和自己的伴侣分手了。在那之前他曾经写过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Faggots,男主也是以自己为原型,寻求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不得,并为此痛苦。大概他是在剧本里圆一场找到真爱的梦吧。最后病房里的婚礼拍得非常温馨感人。

大嘴茱饰演的瘫痪女医生Emma。冷静、勇敢,一直都很克制,直到最后听证会上爆发。这里面比较有趣但是始终都没有点透的其实是她和Ned之间的关系。电影里她最早察觉问题,并且最早到男同聚会上让大家cool down。(然后被骂“坐轮椅的婊子”。)她好像也有一点点被Ned吸引,拄着拐杖投向后者的怀抱。但是马上又说,快把我放回到轮椅上吧。创造这么一个近乎asexual的角色,不知道是不是和Kramer当时对于性的态度也有关。

谢耳朵饰演的GMHC工作人员Tommy。一个很温柔但一直在坚持斗争的人,总试图调和性情暴躁的Ned和根本都还没出柜却在做组织领导者的Bruce。他好像安慰和拥抱了电影里的所有人。片子里几个地方暗示其实他也喜欢Ned。(啊,为什么所有人都喜欢这个长得也不太好看性格也不太好的男主。)

如今,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已经搞明白了。虽然还没有发现根治的方法和疫苗,控制病情的方法算是很成熟了。“不用死了。”我接触过的一个艾滋组织活动家这么跟我说,“如果一定要得一种慢性病,那宁愿是艾滋病,也不要是心脏病、糖尿病什么的。”现实世界里的斗争,结局比电影里来得光明。只是在得知这个剧本并非尘埃落定时的“马后炮”,而是在八十年代斗争如火如荼的时候就已经上演,还巡演世界各地、经久不衰,心里稍微颤了那么一下。

 3 ) 我想说一说Ned

非常震撼感人的电影,纵使被虐出翔还是给五星吧。Ned一直很愤怒,愤怒的斗士,或许通过愤怒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用愤怒来对抗恐惧。记得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装作勇敢的样子吧,反正别人也看不出(你真勇敢还是假勇敢)。很多时候我们pretend to be brave, 却能带来真实的勇气。失去爱人之后,他们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坚韧来克服崩溃。今后的人生如何坚持下去…这个话题似乎并不在讨论范围之列。有几段印象深刻的高亮情节:Mickey在board meeting时的失控,指责Ned否定了他为同志(性爱的)权利做出的十几年的努力,他感到迷茫痛苦,就好像被Ned捅了一刀。而后者事实上一直对同志的乱交现象感到不适应(或说inadequate),出现了gay cancer(AIDS)以后更是举起了反对的旗帜。而Ned的种种过激(而欠考虑的)表现导致了最后他被同志危机组织的踢除。难以想象一个45岁的男人还能如此热血不顾一切往前冲,真是什么都做得出啊……我想他身上应该有种反社会人格= = 相较之下,board中的其他成员要正常许多,他们会考虑到更多的涉及自身和同志圈的社会问题。Ned渴望平等,从他和哥哥的“撕破脸”谈话中(“如果你不承认我们是平等的,我不会再和你说一句话。”),还有和政府人员的对峙中(强调了国家医疗健康基金的存在是为了全美国的公民谋福利←大致这个意思记不清啦 我想他也是想强调同志和其他人的平等地位及享有的权利)都可以看出。但他似乎不在意手段,撕心裂肺的怒吼,劈头盖脑的谴责,如果不能有效传达给对方让对方采取相应行动,意义何在?

看的过程中,掉了不少眼泪,尤其是Bruce的爱人Albert死去的那段。黑色垃圾袋,小费……人死后连尊严也无法保全了,对于活着的人是多么残忍、戳心戳肺。

还有Tommy在追悼会上的讲话,和他惯于接受命运的性格不无关联。深沉的痛,隐藏在温顺的外表之下,他是带着怎么的心情整理那些卡片的呢,难道他不比那些失去爱人的人们坚强吗?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对噩运般的死亡,去战斗。这部电影并没有涉及更多的同志圈本身的阴暗面,而是着眼于“病魔无情吞噬生命”这样的主题,寻求公平。因为历史的精彩并不会逊色于此片,而艾滋病依旧在肆虐,看完以后我们是不是也会想做点什么?

 4 ) 至同志的一封信

刚刚看完电影《平常心》,有好多感想不知道在哪里说,索性发在这里好了。
那些每天找419mb什么的我就不多说了,有很多身边的人,在一起的情侣,说做爱从来不带套,我就问说你不怕得病吗?他跟我说,我又不乱,我说那你能保证对方么?他说他也不乱,我了解他,斩钉截铁的。我心想,你们认识才几个月而已,哪来的勇气?
大多数的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了解对方,等分手了又会抱怨自己根本不了解对方,如果都了解,就不会有人因为失恋而痛苦难过和伤心了,大部分的人都是想不到对方会如此对自己不是么?归根结底,他怎么想的,你永远都不会了解,这就像没有人会傻到知道对方有病还去接触一样,所以那些被感染的,当初都是天真的相信对方,最后才后悔莫及。
电影里那么相爱的两个人,知道其中有一个染了病之后,连接吻都恐惧,甚至有的人会消失,有的人会反目成仇怀疑是现任传染给自己的,人都很自私,说翻脸就翻脸,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自己死了,再爱自己得人也只是伤伤心罢了,该过自己得生活还是要过,该笑笑,该享受得享受,甚至也会再爱上别人,和别人上床,把你忘在脑后。
没人会为了你不活了,很现实对吧?那么你的自私为什么不转变成保护自己?不让自己有被感染的可能?恰好你保护了自己也是保护了对方,这才是所谓的爱不是吗?
其实可怕得不是病毒,是人心,电影里女医生说不需要你们做什么,你们就收敛一点就行,下面得同志回答说,那样人生还有何意义?…难道同志的人生就是做爱吗?别觉得可笑,当我这么劝诫朋友的时候,朋友也是这么跟我说得,他说想这么多干嘛,开心不就好了,要是该你得,你就得得,不该你得就不会。你瞧,可怕的不是他的欲望,而是他的心态,更可怕的是他还特别自豪的说出这样的观点,那如果他真的得了,他还会这么自豪吗?我想应该不会了吧。
人总会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的结果是无法改变的,这就像控制不了同志都去不乱,也控制不了病毒蔓延一样,电影的最后一句,每天全球都有6000例新感染的患者,这就是现实。
有时候挺讽刺的,真的是谢谢大家,没大家病毒不会传播的这么快,没大家不会死那么多人,我们已经受到了歧视,为什么我们不去努力赚回面子呢?是,现在社会开放,但有多少人和自己的父母出柜?是,现在男女也会传染,但至今同志仍然是主要人群,显然你不会不知道。
我发这些感慨,不是为了教育谁,我是同样在说给自己听,警示自己,我也并不是告诉大家不要去相信别人,不要恋爱。想想什么是爱,爱可以是你病了他不离不弃,爱也可以是两个人幸福的生活下去,为什么爱一定要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呢?谨慎,冷静,不要随随便便的在一起,时间久了你会麻木,还记得我说的么?可怕的不是你的行为,是你的心,踏出第一步就会有第二部,从419到4n9,从群p到吸毒,这都是一点一点堕落的,不要放纵自己,那样你会控制不住你自己的,你会一直在降低你的底线,而你全然不知,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有需求,但你看还是有那么多人控制自己控制的好好的不是吗?
真心推荐大家有时间去看看这部电影,也真心希望我们都越来越好。

 5 ) 什么才是平常心呢?

不知道为什么,这篇影评最近突然多了好多人看。这应该是我将近10年前写的了吧,之前有太多不成熟的想法和内容,现在看起来真的好羞耻。虽然现在删掉了,但如果之前有看过,觉得有冒犯或者说觉得写得不好的地方,在这里先给大家道个歉哈!

分割线————————————————— 先说点题外话吧。从高中开始身边就有很多要好的朋友是弯的,平常接触起来也没什么不同,不明白为什么老有人会谈之色变讷? 老早知道了这部片的卡司,一个个全是我喜欢的。Sheldon,绿巨人,孔雀…之前还跟别人说过,如果孔雀来,一定能掰弯我,哈哈! 开头尽管有些伤感的离别,但总体还是欢快的。看到孔雀出场的一瞬间简直惊艳了啊!刚觉得他最近胖了一点没那么好看了呢。实在是…太风骚,对,想不到别的词形容他了。看着他们这样腻在一起,看着孔雀那小鸟依人般的表情,看着马克说,“you are too good to be true”, 连我这个直男都开始羡慕了。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难过的呢,应该是从市长婉转地告诉他们不愿意帮忙,从谢耳朵在葬礼上的那番讲话开始的吧。看看时间,刚好是过半。 说实话从Jim一出场开始,只要听着他的声音就让我十分出戏,然后到了葬礼那场,看着他声泪俱下,终于把出戏的我拉了回来。什么叫演技啊!真的是那种,“今天我们为他们立碑,但是明天谁为我们刻字”的悲痛、无奈和恐惧。那句无奈的,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帮忙?“they just don’t like us”真的是…不知说什么好了 也许有人觉得,作为一部有关gay以及政治题材的电影,剧情来说并不出彩,泪点也有点俗。对我来说吧,同性恋题材的电影看得不多,整部电影我的泪点是两个,一是他们两人的爱情,二就是那些恐同者的无动于衷。 他们两个,才甜了半个小时左右。看到孔雀染病开始日渐消瘦后整个人都不好了。曾经如此炫目的他,到最后还是给疾病折磨成了这样。不得不佩服演员的敬业,听说他为了这戏减了差不多40斤,为了不让孩子担心,那段时间还不敢住在家里,好莱坞的演员就是赞。 看到最后,看到他哥终于认同他了,看到他们在病房里结婚,他一遍又一遍地说着 I do, I do, I do…看到他穿着他曾穿过的外套去耶鲁大学的 gay week,把自己2个月前的承诺兑现了,真的又是流泪。谁规定了直男,就不能为这种爱情感动呢? 至于最最最受不了的,还是里面各种恐同者的反应。 飞机上那场戏,是我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掉眼泪了。(当然,美剧不算)。因为歧视艾滋病人飞行员甚至不愿意起飞?人家都病成那样了,没人去想着帮忙?看到飞机上其他乘客的表情,看到病人最后死了以后都不能有个好归宿,只能用垃圾袋装走,真的是绝望了。 这部片赞,很大一部分是要感谢演员。每一个主演都有一段show自己演技的机会。印象最深的就是茱莉亚罗伯茨说服上面资助自己对艾滋病的研究。整部电影,就两个女生。主角的话就是只有她一个女的。看着她独自一人为同性恋团体争取权益,简直心痛。 多的,我也真的不太会说了,肯定有更多更有阅历或者更学术的人能写出更有深度的东西。想说的就是,有力的故事,绝佳的演技,铸成了这部年度催泪大戏。

我是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要恐同呢?还是说…我的接受能力比较强?gay怎么了?他们好看,爱干净,有品位,又不会吃了你,有什么好怕的。 我就很想看到电影拍这个,可惜没有。比如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是同性恋群体的病,于是恐同者无动于衷,等到第一个异性恋被感染的时候,大家会是什么反应呢?我们只能自己猜测了。 我还记得断背山,(应该差不多年代吧?)记得那个时候同性恋是要给打死的。好在现在越来越开放了,越来越多的明星出柜,越来越多腐女,嚷着“烧死那对异性恋”啥的…不过我想说的是,电影的名字叫平常心,我觉得应该就是平等对待gay吧,现在这样,还不能叫平等。 我的梦想就是,当有一天,一个人站出来喊,“我是gay”的时候,大家不是像以前那样恐惧,也不是像现在这样欢呼支持,而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句,“哦”,那才是他们gay需要的社会,那才是真正做到了 the normal heart。 再补充一句吧。看到一句话也是说得很有道理。什么时候,涉及同性的电影,不再死人,而是尽力表现他们生活在一起后最庸常的烦恼,那宽容的,平等的一天才算是真正到来了。

 6 ) 其实你我凡人何尝不是呢,一切皆因拥有一颗平常心。

四个月以前,我觉得艾滋病离我很遥远,即使身边有一些同志朋友我也觉得艾滋病离我很遥远,甚至四个月以前,“艾滋病”这三个字都是很刺耳的。

但就在今年春节期间,我接到多年好友的电话,他说他确诊了,我五雷轰顶,我记得那天天津下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大雪,为了方便说话我躲开父母跑到室外,我拿着电话在室外哭成了傻逼。

然后艾滋病从此走进了我的生活,然后我开始在网上搜集资料,然后我关注了知乎的艾滋病话题,然后我开始接触任何关于艾滋病的信息。

原谅我的暂时跑题,回到正题。

提前几个月的口耳相传以及演员阵容之强大我相信大多数人已经把这部片的预期提到很高,这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其实不是好事,此片就是典型。

133分钟的片长(没错2小时13分钟,充分挑战观众极限和导演过度自信的片长)也没能让导演把故事讲好。从Jonathan Groff在海边晕倒那段开始导演对于影像驾驭的平庸感就已开始,全片133分钟充满太多千篇一律的、情绪过度饱满的失控,以及偶尔穿插在失控情绪中的爱恨纠葛,致使全片节奏不稳,观众的情绪一直烦躁,注意不是紧绷,是烦躁,皆因导演过度失控的情绪控制(相同观感的影片还有《特别响,非常近》),矛盾展现得过度密集,且没有条理。一个导演的品位和对节奏的驾驭能力实在太重要,牛逼导演把简单的故事拍得趣味盎然(如科恩兄弟的《冰血暴》),而二流导演只能把一个好故事拍得令人烦躁。

再说表演,本片的表演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某人一直在失控中出戏,某人基本维持水准,某人美得不像话,某人。。。是谢耳朵,好了,他们的顺序是Mark Ruffalo、Julia Roberts、Matt Bomer以及谢耳朵。

其实这样题材的影片能够拍出来,有一线演员参演,能够在商业电视台播放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即使导演再让人失望,正确的信息也是能够传达到观众的,这一点已是弥足珍贵。

也许几个月以前我陈旧的观念使我不会和HIV携带者(艾滋病的说法不准确)有身体接触,更不会共同进餐,但就在这一切走进我的生活之后,在我充分了解传染途径,病理性质之后,我的观念开始改变,我依旧和这位多年的好友像以前一样,一起逛街,一起进餐,一起看电视看到很晚后在一个床上睡去,一切都没有改变。

其实有些东西可能还是变了。有一天好友电话我说他看了我推荐的《达拉斯卖家俱乐部》,他说观后的心情复杂,当时我才明白即使一个人内心很强大,即使一个人也许伪装得内心无比强大,即使一个人再努力尝试接受现状,把他过度暴露在负面环境中也是残忍的,这会让他失去活在当下的动力,而把思绪放在未来,所以《平常心》也许不适合给HIV携带者观看,影片对于病情的处理很直接很残酷,我不会把此片推荐给好友看,因为他的心态变了。

当然此种题材的影片对于大众的意义就像我对于HIV观念的转变一样,它让你知道这件事情,让你了解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让你看到这件事情的爱恨纠葛,让你体验这件事情的身心状态,从而让你放下偏见,放下歧视,放下隔阂,就算你什么也放不下(就像恐同、恐艾者一样),它也能让你至少知道这件事情的发生并不遥远,不再无知。

在我得知好友病情后和好友的第一次见面时我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这就是一种慢性病,和任何一种慢性病以及和曾经的生活比起来你只是需要每天吃药,偶尔去医院,关注自己的健康,对爱人坦诚,活在当下,继续平静的生活。”

其实你我凡人何尝不是呢,一切皆因拥有一颗平常心。

 短评

节奏很快,没有在该放缓节奏的时候去慢慢铺陈。大家都在吵,都在哭,都在挣扎。扔出了很多问题,却至今没有答案。

9分钟前
  • 中段儿尿
  • 还行

如果是為了看搞基來的還是收個截圖就撤了吧。沉重壓抑到最後結尾也沒有給出任何舒緩的餘地。抽屜里的名片只會愈來愈多而已,其實直到現在也沒有太多改觀不是嗎?

11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Love and Hiv,Bravery and Gay,Beauty and War.

14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本来是三星。台词和节奏似乎...差点事儿,那舞台剧式的超大段台词是怎么回事。但孔雀!!!!!!!!!! 哦我的心都要碎了.......

17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没料到瑞恩·墨菲这次在镜头上剪的这么碎,节奏上倒是明快起来了,有利自然也有弊,这本应该是沉下来的时代沧桑故事。剧本本身也存在问题,过于的舞台剧了,几乎每个主角都有一场重头的独角戏,反而一群美剧明星在表演上都欠缺了那种触动心灵的力量,不是全怪演技,怪摄影和剪辑。★★★

1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在众多基佬中演技爆发的居然是茱莉亚罗伯茨

20分钟前
  • 今 敏
  • 推荐

准备的纸巾都不知道擦哪里好。。。。

22分钟前
  • Gintama
  • 力荐

“人们本能地会去爱,是后天磨灭掉爱的本能” 最后半小时戳中5个泪点,年度最佳LGBT电影候选,罗伯茨的爆发戏、患病后的孔雀可载入年度演技。“为你爱的人,永远无法放手”

2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看着孔雀在银幕上一点点枯萎是今年最让我心碎的电影场景。“同志不是生来不去爱的,他们只是学会了不去爱。”爱上便是飞蛾扑火,生死契阔...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总统顾问将门掩上偷偷问话的一场戏太有深意。若不是异性恋阴道性交也有感染艾滋的危机,恐怕同志们早已被“顺势”的清洗到灭绝。能拉到资金支持,展开研究,能进入政策讨论,还要看是否危及到了社会和权力金字塔的顶层:异性恋、白人、男性。So,无论女权群体,还是LGBT群体,大家仍要keep fighting。

2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他们都是普通人,和你我没什么不同,只是碰巧不是异性恋罢了。

27分钟前
  • 洛风城
  • 推荐

3.5 果然最后一幕耳朵还是在整理卡片

31分钟前
  • 雨二厶
  • 还行

片中的H堪比GV甚似GV,演员演得也很投入,但是但是仍然让我出戏,怎么看绿巨人叔怎么出戏,叔你以后还是好好演直男吧,后面争取权利那部分演的还是挺让人入戏的。感觉导演想表达的太多了,然后各方面就稍显不足了。违心给个五星,孔雀脑残粉没办法,太让人心痛了。还有说本色出演的我【—哔—】。。

34分钟前
  • PPPPPPPPPPPP酱
  • 力荐

这部电影有那么几场戏的表演是殿堂级别的。深度广度的不敢说有多么出类拔萃,但是严肃程度绝对首屈一指。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如此喜欢PRIDE却依然只给了四星。在整体自我感觉良好的明知道是HE的励志故事里得不到更多。感觉这几年做同志片的人都特别认真特别花心思,每一部都有出其不意的惊喜之处。真好。

35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力荐

最值得艾美的演出应该是Joe Mantello 在办公室的大暴发和Julia Roberts 跟卫生署官员的对质。

38分钟前
  • Pius
  • 力荐

索德伯格给HBO拍电视电影拍得跟电影一样;瑞恩·墨菲给HBO拍电视电影拍得跟电视剧一样。

3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C+】电影太浮于表面了,一个严肃的题材却没能表现出它该有的沉重与情感厚度,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显的平庸又矫揉。故事讲得琐碎且没有个重点,节奏和表演更是被剪辑给毁了,瑞恩墨菲就是个不入流的导演,麻烦以后请将这样的故事交给别人拍,让他好好拍自己的美剧就行。

42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出柜班底。每次看这种别人哭得死去活来的片子才能知道自己的泪点到底有多高。

43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思来想去还是给四星,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事,也是我们的事,归根到底是人类的事。事件本身极具情感,而落实到剧本上的感情就有些想当然。政治和情感是两回事,就像现实和影片中,情感无法打动政治,政治也无法约束情感。但感情就是感情,有就是有,无关好坏。

48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以后不能直视绿巨人了。。。他是要和Loki。。。oh,no。。。

53分钟前
  • 六月物语。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