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

HD中字

主演:李灿森,严栩慈,李栋全,谭嘉荃,林洁芳,陈达义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香港制造 剧照 NO.1香港制造 剧照 NO.2香港制造 剧照 NO.3香港制造 剧照 NO.4香港制造 剧照 NO.5香港制造 剧照 NO.6香港制造 剧照 NO.13香港制造 剧照 NO.14香港制造 剧照 NO.15香港制造 剧照 NO.16香港制造 剧照 NO.17香港制造 剧照 NO.18香港制造 剧照 NO.19香港制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香港制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有惨淡家境的香港街头小混混中秋(李灿森)虽对未来迷茫,为人却很豪爽讲义气,将总被人欺负的弱智男孩阿龙(李栋泉)当作自己的亲人“罩”着,可是在他被仇家捅成重伤躺在医院时,老大派去运毒的阿龙被人打死。   而另外两个与他的生命有过交叉的少女——留下两封遗书跳楼自杀的女中学生 阿珊(谭嘉荃)、他爱上的等不到合适肾源医治绝症的濒死少女阿屏(严栩慈)——的“命中注定”,则加重了他青春的绝望。他能走的路,似乎只有听天由命。乐俊凯青鸟之家乔迁之喜神探阿蒙第八季倾城之泪征婚广告武松血战狮子楼精神过敏江湖夜店天堂岛疑云:圣诞特辑2022西游之问道钢琴之神交换谎言日记大法官金斯伯格画江湖之不良人电影版下辈子我再好好过 第一季恶搞之家第十八季出口大有前途倩女幽魂 张国荣版黑风行动被禁止的游戏犯罪现场(国语版)逃出危城赤裸的美奈子与你的九次相遇年轻之光逃跑新娘2017再见了指挥大师 父亲与我的热情黄金屋红手印绝密使命长安诡事之血藤毒虫梅根游泳池不知不觉爱上你爱是欢乐的源泉包青天漫长的一天

 长篇影评

 1 ) FIFF21丨DAY5圆桌《香港制造》:不属于青春也不属于香港

主持人@鲍勃粥

助理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果樹@杰瑞米太阳🌞@kc512

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鲍勃粥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五天,首先我们讨论的电影是来自香港导演陈果的生涯代表作《香港制造》,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果樹

1星,没有不喜欢的意思,只是在我的尺度里会偏紧一点。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影片浓郁的独立气息以及对时代气质的书写的。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浓郁这个词很准确,我给的是2星,因为虽然我觉得有可取之处,但电影整体还是太粗糙,尤其是制作层面不够精细,细节会比较在我的评价体系占的位置比较多。

场刊嘉宾 kc512

我给的是4星,若干年前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有对前卫风格留下记忆点,直到之后看到陈果《三夫》中婚纱飞坠的那一幕,才发现阿珊跳楼一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主持人 鲍勃粥

既然提到了细节,那么第一个问题我就对一个细节发问,跳楼自杀的已经死去的女孩却频频在男主梦境出现,甚至成为了男主的性冲动或性对象,这种死亡和性爱的杂糅在影片其他地方是否仍有表现?死亡和性爱分别在电影中有何作用,有何表达?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Necrophilia?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死亡和性爱的杂糅,我第一反应是墓地那场戏,女孩站在墓碑上掀开裙子。

死亡是注定的结局,性爱则是活生生的欲望,这两者是不是可以直接代入为香港以及那一代香港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我不是很确定,我对这部电影仅仅只停留在一个整体的感受上,因为我前面说过影片过于粗糙的问题,会让我觉得很出戏。

主持人 鲍勃粥

粗糙指的是?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细节缺失吧。比如说,人物台词、对白逻辑这些基本的东西

场刊嘉宾 果樹

这问题指向性非常细了。我其实看的时候没有很深去想这些安排的具体动机。我反而是从更加氛围的角度去进入,我觉得自杀与性冲动都呈现了一种自毁与一种暧昧,这对全片的基调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类似情节的设计能够不断让观看者的心绪被调动起来,同时又在这部影片的大设定底下,并不过于狗血违和。我很欣赏这部影片的一个点时,它“既小又大”,小在于它很生猛粗砺,能呈现出一种关于年轻的躁动与迷离来,大在于它又映照了整个时代的不安与惶恐,影片在这两个看似极端的处理上,最后很高度统一,让人惊喜。

而自杀的冲动性,与性冲动的本能性,都能够与全片的这种年轻又粗砺的风格映照,所以是成立的。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自毁的气质,确实。

场刊嘉宾 kc512

有一场蒙太奇我特别深刻: 中秋在应徵刀店员工,店员娓娓道来自家的刀,另一边厢阿强被霸凌,逼着自己「打飞机」;我认为陈果并没有意淫死亡,即使他的角色可能如此,但他强调的更大程度是青春和死亡在某个特殊时刻的重叠,每一次的化学反应如何反映那个时代,可能以是残酷可以是浪漫。

主持人 鲍勃粥

那接下来,阿珊与肾病去世的女孩(抱歉我忘了名字)作为中秋人生中两个重要的女性,其实还有他的母亲,这三个女性形象有何异同?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我觉得阿珊和肾病女孩,其实是理想和现实的区别,果樹提到的这部影片的自毁倾向,阿珊可能是理想中那样一种方式。但是两个女孩包括中秋自己的结局都是死亡,所以我才会说死亡是注定的结局,这是否在喻示导演对香港这一代人的看法。我不知道这样理解会不会太狭隘。

场刊嘉宾 kc512

陈果电影很好玩的一个地方是,他几乎每部电影都会有很明显的人物代喻,后来的《细路祥》如此,《三夫》已经是走火入魔;所以看《香港製造》会不自觉找这些代喻(我要承认这不是最合适的观影方式),但真的要说,这三位女性一位已死一位将死一位未明,不言而喻。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一位已死一位将死一位未明,说的很好,但是最后都会死是肯定的。

主持人 鲍勃粥

香港制造中塑造的香港总体上给人以什么感觉?香港这个城市以怎样的面貌出现?

场刊嘉宾 果樹

全片以香港制造为题,所以香港必然是全片最大的初始创作动机。陈果对于时代气息的把握,一直是非常好的(后来他沉溺于各种隐喻的堆砌,不知道在搞什么)。在这一部影片里的香港其实是模糊的,也有适逢回归的点,整体基调充满了迷茫与挑战性。人物的生存似乎一直被挤压到了逼仄的地步,未来充满了不确定甚至有自毁的倾向。陈果选择了比较高级的手法来呈现自己对香港大环境的理解。

主持人 鲍勃粥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横向比较《香港制造》与同时期的(世纪末)其他青春片(包含一些犯罪的),比如杨德昌的《牯岭街》,这种青春挫折被如何不同或相同地展示?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我觉得区别在电影的风格形式,《香港制造》是非常粗粝浓烈的,表现式的,而《牯岭街》是缓缓铺开,用日常琐碎堆砌而成的。

场刊嘉宾 kc512

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岩井俊二的《莉莉周》,都是高度风格化的青春残酷物语,但我更喜欢《香港制造》的黑色元素。

场刊嘉宾 果樹

我觉得完全不可以去对比。我不认为同样给人一种青春的感觉、有相似的标签,就要放到一起对比。《香港制造》看似在大谈青春,又看似在大谈香港,但其实它是独特的,因为它既没有只专注于青春也没有只专注于香港。我们如果前后看看,这几年的其他一些,“类似”的、用年轻的个体或群体的状态,来展现大环境的影片,比如《燕尾蝶》、《小武》、《长大成人》、《近郊奇情》等等,会发现它们之间都不太具备可比性,因为虽然它可能可以粗略地被归类,但是,香港制造所做到的一点是,它是高度圆融的,就连它被诟病的技术标准,也为这种生猛与动荡的氛围,提供了保障。

主持人 鲍勃粥

好,换个问题,但我又怕太细节,对于这样一部大家认为有高度自毁倾向的电影,有没有任何“救赎”的窗口,比如跳楼前看到的十字架,似乎暗指宗教,但显然片中所提甚少,影片中是否还有其他“救赎”存在?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中秋最后的一系列行为都是救赎吧,比如一枪崩了自己老大。哦还有,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粗糙还包括一点,这电影让我觉得太依赖人物独白了。

场刊嘉宾 kc512

最后的小孩子也有体现这个“救赎”的感觉。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有人聊到操场上体育老师那场戏吗?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我记得,他好壮啊。

主持人 鲍勃粥

那就在两位女士的水漫金山中作为结尾吧。

#FIFF21#DAY5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每个人都有故事

2006年,名不见经传的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爆火。那时,大家都知道这个片要感谢刘德华独资设立的“新星导计划”。早在1997年,刘德华在香港资助了当时也还默默无闻的陈果拍摄了古惑仔电影[香港制造],大获成功。

我在大学时就曾看过这部电影,虽然觉得它风格另类,与充满街头砍砍杀杀的古惑仔系列电影不同,但始终还是把它当成古惑仔电影来看待。大学毕业后,我在狭小的出租屋里跟朋友重看[香港制造],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从站在局外人角度理解主角心境,到和其有了共鸣。

2018年底,在北京的一场放映活动里,我第三次看[香港制造]。很奇怪,前两次都没有流泪的我,这次却哭到近乎以泪洗面。曾经,中秋在我眼里的魅力是做古惑仔都做得那么有正义感,充满哲人气息——对自己的存在和世界的状态,发表超越个人身份的看法。他不良的人生里,竟有那么多严肃的思考。现在,透过这层魅力,我理解了他的卑微和反抗。不是说以前没有看到这一面,而是彼时更能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有故事,不只我有,阿龙,阿屏,阿珊,甚至是厕所里边斩老爸的学生都有”。

这是[香港制造]里,中秋的一段独白。他在厕所目睹了一名中学生砍下自己父亲的手,而他当时也正拿着菜刀,准备去找包二奶不回家的父亲算账。他呆呆地伫立在旁边,盯着那对父子,久久没有回过神。

中学生充满怨气但又十分淡定地对中秋说:“他是我老爸,不过以后不是了”。中秋突然间意识到,原来在这世界上,有个中学生和他一样,痛恨自己的父亲。他在这个中学生身上看到了充满怒气的自己,正准备对父亲痛下狠手。

每个人都有故事,这道理很简单,但中秋在那一刻,仿佛被一道灵光劈中,悟出了这道理的真实寓意——盘根错节的人生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普通,只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故事都是个人的,不一定能为外人理解。中秋不清楚那名中学生跟父亲有什么过节,也不知道自杀时的阿珊,心情是怎样的,但他明白,他们跟自己一样,有故事。

作为观众,我在那一刻仿佛也被灵光激中,不是想到,而是犹如通灵一般,感受到我所经历的快乐和痛苦,别人也正在经历,没什么与众不同。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同病相怜的人,不需要倾诉,光是看到对方,就已经怅然释怀,或是万般委屈涌上心头。

[春光乍泄]里,有个画面和台词,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黎耀辉同何宝荣分手后,去厕所、影院找人偷情。以前他觉得这种事情很脏,但现在找到了堂而皇之的理由——“我一直以为我跟何宝荣不一样,但原来在寂寞的时候,所有人都一样”。

我像秘密被戳穿一般,老是回想影片里的这段画面和台词。它让我想起各种各样的人,以为自己跟别人不同,却又堕落消沉的样子。

当我站在三十岁回想二十岁的自己,以为现在会做出一点成绩,活得与众不同时,却发现自己依然碌碌无为。到也可以说是与众不同——离开家乡很多年,没有了中学同学,也没有了儿时的玩伴,活成了父母眼里的异类,有了一个很难回去的故乡。

忽然间,我觉得中秋的年轻时代,就是我这些年来人生处境的写照。我一开始对他的喜欢,本质上是因为,骨子里我是和他一样的人——卑微,倔强,坚持自己的原则,有清晰的道德是非判断,有不加雕琢的生活状态。不过,他有我没有的放浪形骸。及至今天,我发现我的人生跟他一样蹉跎惨淡时,再看这部影片,泪水自然就控制不住了。

中秋游手好闲,没理想,没工作,跟了个老大,靠收高利贷生存,但是没有广收小弟、混出天地的志向,反而收养了个傻子做小弟,并照顾他。他对邻居、朋友,慷慨仗义。虽是母亲眼里的不良少年,但还算孝顺。他瞧不起大人的所作所为,觉得他们都在逃避责任——母亲生他的气,离家出走;父亲包二奶,抛妻弃子。

中秋自暴自弃,却明辨是非。他承认自己太笨,无心读书,但又怪教育体制不合理,让他读不成书。他觉得在这个世界,像他这样的人都是垃圾,没有了会更好。

认识女孩阿屏后,中秋渐渐有了认真生活的念头,但在一切还没有任何头绪时,母亲离他而去,阿屏重病倒下,自己又差点被人杀死。昏迷住院期间,阿屏去世、收养的傻子被老大害死,中秋终于走上反抗之路。他知道自己不好,但这个世界通街都是比他还可恶的人——大人的世界令他十分失望。

“没有警察,没有记者,没有惊天动地的痛哭场面,我面前只有一些天真无邪的童真笑容,真的很舒服”。

中秋在阿屏墓前自杀而亡,影片用超现实的手法给出了他的这段独白。他用自杀对抗了大人世界的混乱和邪恶,面前充满童真笑容的孩子,还不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世界是多么的残酷。

一个人越是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卑微,越可能想要守住一些正确的原则和底线,以证明自己并非毫无价值,一滩烂泥。在其他所有事情上,他都能选择放弃自我,但在某一两件事上特别执着,那是他少有的认为非常重要且应该抓住的东西。这是种自尊的表现,像是一场怄气的赌博,输尽所有,也要赢回一局。

中秋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像看透人生的哲人,身不由己处在困境之中,但并不完全为其所控。他懂得寂寞的滋味,知道被伤害的感受;他鄙视大人世界的不堪和邪恶;他以自己为镜子,照出他人远胜于自己的恶。

中秋游离在两个世界之外:作为古惑仔,他处在堕落的万丈深渊旁;作为普通人,他观察着灰暗的大人生活,渴望家庭的圆满。

母亲离开后,中秋时刻留意身边的人,希望能够发现母亲的身影。不知是幻想还是回忆的一个温馨画面中,中秋吃着冰棍,和母亲坐在她打工的便利店旁的台阶上,一点没在意母亲正唠叨些什么。中秋觉得自己辜负了母亲、帮助他的社工和关心他的朋友,正希望做出改变时,自己已经走入了不归路。

每个人都有故事。所有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体会酸甜苦辣。我们觉得与众不同的,可能只是因为视线太狭隘所致。自己的人生终将自己选择,理由是否忧伤纯粹且诗意,或者是否存在百般无奈、情有可原,不走到那个十字路口,实在很难一眼看穿。

 3 ) 谁比谁更高尚

被推荐看此片,被推荐理由:小制作独立电影,耗资仅五十万港币,使用过期胶片、不出名的非专业演员,影片面世即以黑马的姿态震惊香港影坛,并摘取奖项无数。
    看完感动,向别人推荐此片,推荐理由:道亦有道,匪亦有情,不虚饰,至诚至真。

我的是非观是否发生了严重偏移?

主人公中秋不务正业、打架、替高利贷收帐,标准的古惑仔形象。母亲拿着扫帚追打他,喜欢的女孩母亲称他为人渣、女孩死后仍然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中秋无疑是个众人眼中的坏少年。但看完后我却欣赏他的至情至义,觉得最后他选择的道路对他来说顺理成章,为他失去的痛、激愤的怒、无所留恋的弃世流下了眼泪。

傻子阿龙被很多人欺侮,中秋一直保护他,不管任何时候中秋总是为阿龙挺身而出。这里的中秋不带任何功利,只是因为纯粹对一个弱势个体的怜悯、和相处时建立起来的兄弟情谊。片中的一个镜头很温情:阿龙被一群中学生逼到厕所里折磨,搞到全身肮脏,被中秋救回家,中秋用水管替阿龙清洗身体。这种义,换成你我,又能做到多少。

阿萍是中秋逼债时认识的女子。阿萍和中秋的相恋,如稚子一般单纯美好。
    只是美好里存在太多障碍,阿萍的父亲借了高利贷后离家,阿萍和母亲被高利贷债主不断追债。阿萍得了严重肾病,活不了多久。我爱看她年轻的面容,只是青春被疾病和现实折损漂零。他们没有吐露一个爱字,却以互相的关心牺牲让这爱恋纯粹美好的让人羡艳。
    中秋借钱偷钱帮阿萍还债,教训追债之人想让阿萍过回安宁的生活,写下将肾捐出给阿萍治病的意愿。中秋因得罪追债之人被捅数刀差点丧命。中秋被救活,阿萍却于一天离家去医院死在中秋的病房里。
    影片中二人相处的时光干净纯粹,不带一点龌龊猜忌。虽至阴阳相隔,却美好过现实生活中太多貌合神离的恋情。现实中太多轻易说出“爱”,却以欺骗不负责任行走于情场之人。我们又不如中秋了。

电影的名字叫《香港制造》,中秋这样的青年不独独香港有,但他们确实是社会家庭的受害者。中秋的父亲对家庭不闻不问,母亲生活艰辛,为了父亲的一点家用忍气吞声。中秋得不到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就成为必然。
    阿萍的父亲也是这样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中秋想去教训父亲时,在厕所里遭遇一场儿子砍掉父亲手的惨剧。中秋的境遇不是单个体验,而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这样的现象也就制造出这样一些青年。片中有又有学生加入黑社会的场面。
    中秋是渴望家庭温暖的,我甚至说如果有机会他会是个孝顺的孩子。可父亲的存在对他来说是一种心灵的伤害。贫穷夫妻百事衰,贫穷母子也是一样,中秋在向母亲借钱不遂后,偷拿了母亲微薄的存款,以至母亲离他而去。



阿萍被疾病夺走生命,母亲弃他而去。阿萍的母亲说:阿萍走了,可她永远年轻,而你还要熬下去。很残忍,却真实。你能感觉到中秋的世界里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阿龙又被老大害死,在激愤失落中,中秋选择了报复,报复这个世界也舍弃了自己。他向老大开了枪,为兄弟的情谊。向父亲开了枪,为了母亲,为了破碎的家庭,也为了自己。
    最后中秋在阿萍的坟前选择了引弹身亡,我想那刻他对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任何留恋,他选择了追随阿萍而去,愿天堂里没有痛苦,愿他们美好。
    将美好寄托于天堂是我的一种无奈。

(电影中另有一跳楼死去的女子情节,并有浸血遗书引起中秋不断做恶梦之场景。此乃陈果为了增加电影的戏剧性所加。这确实让我在半夜一个人看片时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4 ) 《香港制造》:死于青春永垂不朽

《香港制造》是1997年刘德华天幕电影公司投资陈果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小成本却拿了很多大奖。很多地方进行影片分类都把它归入到了“古惑仔”片,其实这有失偏颇。影片披着古惑仔这一光鲜外衣,却用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讲述多数人在16、7岁体验过的爱与被爱的渴望冲动,关于漫长无聊的成长岁月里追求不无聊的永恒的东西的故事。17岁那一年,我们肯定也象里面中秋一样仰望过郁闷的蓝天,走过滚烫的街道去寻找你的女孩或男孩,忧郁或者欢娱,你们都喋喋不休,而且你肯定以为她(他)听懂了你,坐在那些永垂不朽的山坡上说着永垂不朽的誓言,才转过身一切就烟消云散。
  
  这其实是四个断乳期的孩子的故事,距离18岁还有那么几天,就一个个以不同的方式离开人群奔赴另一个目的地,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中秋,一个问题少年,身体拉杆一样瘦削,目光空洞,上学没劲就辍学独自出来跟老大混了,父亲在外面保养二奶从不归家,母亲默许了这一行为;阿屏,16岁,平头短发,同样的问题少年,喜欢抽烟,身患癌症肾功能衰竭衣服下整天别着一个插管尿袋,无所事事待在家里,没有父亲,母亲欠了几笔高利贷;阿龙,痴呆少年沦落街头,经常被人欺负戏弄,身体肥胖,发育中,看见漂亮女孩鼻孔经常“飙血”,被中秋领回家里长住,相当于他唯一的小弟;宝珊,女中学生,和体育老师有恋情,敏感忧郁为情所困,在中秋在大街上暴走的某个下去吃完冰淇淋跳楼身亡。
  
  中秋去阿屏家收债,阿龙拣回了宝珊的遗书,中秋喜欢上直率的阿屏,小跟班阿龙跟他们形影不离。中秋夜夜在梦中见到宝珊,并导致高频率的“打飞机”害怕由此精尽人亡,每天早晨起来洗内裤是头等大事,白花花地挂在窗子边,内裤少干得慢,他干脆把它丢进冰箱冻干。来阿屏家收债被他撵走的另一股黑社会对他虎视耽耽,而老大先给他一支假枪玩,后给一枝真枪叫他去杀人,故事平行交叉一步步展开。
  
  香港做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身为小市民的中秋一干人的家庭,都在令人压抑的筒子楼里晃荡,破败杂乱,人好象居住在鸽子笼中,呼吸含混日子颠倒。比王家卫镜头下的“重庆大厦”好不到哪里,如果不是偶尔出现的摩登大厦和车流,中秋还算时尚的装束,你会感觉这就是某个城郊结合部的民房,对比鲜明。熙熙攘攘之中,蓝天偶尔出现在背景里,憋闷心脏想要冲破心房冲上自由的云霄,远郊公墓,碑碣成林却一点不显得肃穆,阳光、风筝、鸟语、花香、草坡、云朵、好奇的孩子,他们在寻找宝珊的墓碑,俯瞰来时路,寻欢作乐。孤寂的青春,短暂是时光。
  
  李灿森扮演的中秋吊儿郎当,但骨子里是善良怯懦的,所以才会救助阿龙,同情阿屏和宝珊,在第一次杀人惊慌失措不敢正视和开枪,丧家犬一样逃跑。说到底中秋还是一个断乳期的孩子,与其说死于绝望和疲倦,不如说死失爱和失去依靠,在母亲离家出走,阿屏病势,阿龙暴死这些强烈打击了他活着的意志,才会思索活着意义。面对生活,面对责任,鲁迅70多年前,问大家,今天我们怎么父亲?而在《香港制造》,以及深作欣二的《大逃杀》里面也触击了这一层面!
  
  青春就只剩投递员送来的一张带血遗书,和三个孩子在同一张纸上传递着的互诉衷情。像阿屏的妈妈说的一样他们活在他们的年龄,永远不会老!
  

 5 ) 香港制造,无关青春残酷物语



香港制造,陈果呕心之作,也是陈果成名之作。一直想看,但一直没有看,因为我知道这是一部非常残酷的写实片,也许是我一直都不愿面对这些现实的残酷。

终于找到了看电影的心境,果然没让我失望,看完电影是一种沉重的绝望。尽管香港制造似乎是以97背景下青春残酷物语为主题,可我看来是不愿意对世界妥协的注定碰得灰飞烟灭,以及对社会底层的草根的生存或是生活的关注。

整部电影充满了冷漠,门缝里冷漠的眼睛,街上趁热打劫的少年。。。在影片最后更是极致,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在墓地里,对着中秋的尸体,天真的欢颜嘻语,是对生命低微的放肆挑衅?

影片的包容度很大,片子充满了社会边缘人,中秋父亲包的二奶,一个无可奈何的内地女人;一刀就砍下父亲手臂的学生;被追杀找中秋求救未果的少年;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或者说一个不是故事的故事。或者说纯粹就是生活。

中秋是单纯的,他自问看惯大场面,却还在被困扰于一些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最基本面的东西:

“这个世界很不公平,应该死的没有死。不应该死的全死了。”“大人的世界很奇怪,一方面对你说教,一方面又害你。”家里挂着天生杀人狂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海报,充噬着自以为是的英雄梦。

阿屏是单纯的,单纯的像是一个虚幻而非实体,总是挂着乐观,豁达的浅笑。天真的似笑非笑的邀请中秋和她上床,毫不做作的天真的说,“错过了第一次,你可别后悔”。“板你也看过了,要做就赶快,不然我妈回来了你就没机会了”“走廊你不敢?”;16岁,尽管面临绝症,却似全然不知生活的伤害,坦然面对生死。

阿珊是单纯的,为了那个无良的体育老师,那个甚至随手轻易撕碎了她那封满是血的遗书的人而选择了轻生。

阿龙也是单纯的,或者说是无关单纯,缘于天生的智能缺陷。

最后,他们都自主,不自主的被生活毁灭了。以活着的人看来,比如阿珊,她很傻,16岁,还不知道爱情到底是什么,劝自己的父母好好活下去,可却自私的让活着的人受苦。

但中秋自己注释了:“活着的人喜欢评价已死去的人,甚至骂他们没勇气,没有志气。其实有多少人能真正知道我、阿萍、阿龙和阿珊心里想的是什么呢?我相信没有。但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就是我们现在十分开心,因为要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已经变得免疫了。”

阿屏和中秋某方面说,是幸运的,阿屏或许只是单纯的看到了中秋义气,英雄的一面,因此崇拜

的爱上了他,中秋则可能是在阿屏的直率、乐观那里看到了生存的意义和希望,他们之间或许并不是真正意思的爱情,最多就是一些FEEL而已。但他们却能为彼此付出一切,不惜代价的一切。

就算阿屏没死,和中秋真的在一起了又如何?他们会幸福?两个没钱没知识没文化没背景的年轻人,很快就会被生活打碎他们干净透彻,纯真的感情。

不长大也好,否则迟早都成为生活的奴隶。就像阿屏妈很中肯的对中秋说:“我女儿16岁,她现在死了,永远都这么年轻,你就惨了,还要慢慢熬。”

最后的三封遗书,更加证明了他们只是三个孩子,可是透过主人公表现出来的没有归属感,看不到未来的绝望,迷惘情怀,却是充噬在每个角落。

中秋说,我知道我辜负了关心我的人,但不是我不想改变,是这个世界改变得太快,快得我来不及改变。

其实人生活就是这样子,说白了的残忍,就是一句话,适者生存。那些道理,哲学,或许本来就是人类制造出来用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的产物,只是,唯有一点是,信者得救,反之,就是灭亡。

我已经青春不在了,所以我知道,生活就是需要妥协,对自己妥协,对生活本事妥协。但我愿意说的漂亮点,生活就是充满了磨难,要么坚强的去面对磨难,更精彩的活下去,如不能,则懦弱,就死亡。麻痹自己?谁在乎呢。信者得救而已。

好吧,一点不那么绝望的,看的别人的不幸,对于自己还有的一点幸福都珍惜一点吧。生活是有很多无奈的,我们爱,却不一定能被爱;我们付出,不一定会收获;我们修行,却可能无法证道。抓住能抓住的东西,生活,其实并不是那么慷慨的。


外:

诙谐:
如果陈果认真去搞黑色幽默,功力是否在彭浩翔之下还真难讲。

“那晚,无数飞机在我梦中飞过。我没详细记过我打了多少架下来,但是我可以肯定每架飞机都是为阿屏而打的”这是中秋发现自己爱上阿屏后一个梦遗的晚上之后自言自语。

阿龙对着阿屏的三次流鼻血证明了尽管智能缺陷,但他任然是个荷尔蒙旺盛的少年,尤以在墓地阿屏掀出底裤那次最绝妙。

最后的香港电台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段地球人都知道的最高指示,用这里看起来是讽刺或是迷惑,究竟世界是我们的,还是我们是世界的?


细节:
阿屏家里挂着奇洛里维斯早期的同性念电影《不羁的天空》(男人的一半还是男人)的海报,却让我联想起那个抱着花去医院看阿屏的女孩,陈果想暗示什么?

中秋带一帮小混混去找肥陈时,一个小胖子出现在了镜头多次,表情动作非常搞笑,这是陈果大量启用非专业演员故意营造的效果?

 6 ) 看完后,深刻地记住毛主席一句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看看我们现在与灿森哥哥差不多颓废的生活,谁会相信上面那句鬼话。
Fruit Chan,你太有勇气讽刺了!

 短评

是陈果电影,也是李灿森电影,赛亚人发型和小蛮腰特写比脸还多。这个被家人放弃和时代遗忘的古惑仔,用吊儿郎当的痞来掩盖内心空虚、畏惧和自卑,但至少还保留着对世界最后的善意,用仅有的蛮力来保护所关爱的人。香港回归本与他无关,但作为时代背景毫无疑问加剧了个体的无力感。到最后还是在说孤独

3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被人拿来当枪使的少年,最终变成了一把不受控制的枪,杀人的时候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也带着对社会的不解。

6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力荐

香港三部曲之一。中秋大概是港片里最心软善良的古惑仔形象了。97事件在港式青春中的意义值得反复回味。青春不是生不如死,而是你看着这个世界,觉得该死的人活着,该活的人却死了,于是忽然有一天轮到你了,便那样死掉了。

10分钟前
  • 十八爷
  • 推荐

8/10。刺杀未遂那段很有意思:前一组镜头传来枪声,中秋顺手把枪丢进垃圾筒,后面又显示他打翻了垃圾筒,胆怯逃走,一前一后交代的信息互相冲突。陈果的空间意象太成熟,公屋的阴暗压迫、厕所的砍手、坟场的快乐隐藏着危机。青春就像一场用愤怒宣泄自己的破碎和伤的表演,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没人关心。

15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虽然我同意是部好片子,但说实话看后很难让人愉快,现实的残酷让人无语。

19分钟前
  • 犀牛
  • 推荐

难道只有让生命定格于最美的时刻,才能使青春免于庸常的浮世侵蚀?其实随波逐流坠入泥淖不是唯一终点,也可以自成器局游弋于潜规暗涌之上。参悟机缘隐现于电光石火之际,只是有人未待触及便已奋然扑火。【8】

22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李灿森的腰真好看

25分钟前
  • 桃尔卡
  • 力荐

窒息,影片中连续的变速镜头实在看得压抑难受。生存不容易,闲隙中的欢笑也不过是一次次的残喘。当走投无路的时候,或许自杀不再需要勇气,不过总有一条出路,一条自己想要走的路,即便这条路是在和谐社会的反面。我们的青春仅仅只是需要爱,一份关爱、一份爱情,只是为什么这份爱如此的艰辛。

3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手里都攥着枪,只有你手里端着凉爽的西瓜”

35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独绝到极致的残酷青春片。1.镜语与影调粗粝、癫狂、生猛,故事和人物又萦绕着阴郁、自毁及死亡。时而插入的手持、慢镜、猝然定格、倾斜构图、凌厉蒙太奇与各色滤镜,盈溢出浓烈的新浪潮气息。2.聚焦边缘人群的青春,有岩井俊二之味,亦有爱与死、绝望与赎救的矛盾并置,一如自杀&十字架、尸身下的鲜血&精液与飞机之梦,还有站在墓碑上的呼唤、拥抱和接吻。3.不少隔着门窗栅栏的囚狱式构图,压抑逼仄;大量后拉镜头+结尾的后退逆行(濒死体验或游魂视点),彰显出堕退与过去不可撤销之感。4.握枪摇滚狂舞似[出租车司机]变奏,救不了门外人则凸显癫狂自傲与盲目无力的反讽。5.重复叙事+错乱交剪的杀人尝试。6.搓洗晾挂冻冰箱的内裤。7.这个世界太不公平,应该死的没有死,不应该死的都死了。| 我们这么年青就死,所以我们永远都这么年青。(9.5/10)

3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片子的意境从中秋杀人失败后像乌云一般弥散开来,隧道里的呕吐,是过度紧张后胆怯的嘲弄,年少时的桀骜伴着胃酸一起吐了出来。中秋的悲剧是无数少年跨越成年时必经的悲剧原型,自己低估了世界,少年的英雄情结胎死腹中,最后只好以杀戮或自杀保住内心最纯洁的东西。一封遗书,三人落笔,是三个阳光少年对人生无奈的同病相怜,是青春未遂后的以死相见。你们找的许宝珊终于找到了。

42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回归三部曲之一,陈果的世纪末大爆发肇始。海报上赫然写着“新人类 新世纪 电影第一号”,那时的他有这样的豪气。回归二十年后,似乎港人的所有焦虑都能在这里找到源头。那么虚无的青春,绝望的人生,混沌的世界。他们没有成为可耻的大人,他们死在一九九七年。他们对死亡没有思考,却永远拥有了它。

43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我的每一个飞机都是为你打的。

46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我们这么年轻就死了,所以我们永远年轻。青春的荒凉与惨绿。黑老大的覆call暗号:普天同庆迎97——如今的陈果是再也拍不出这样黑色的电影了。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若干年后[烈日当空]、[观音山]皆有此片影子。“97大限”莫过这部直接。青春的疼痛,此片不亚于[莉莉周]。非常风格化,剪辑也很有特点,肾病略狗血。此外就是太糙,尤其声音。

48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自此对香港电影改观。陈果的镜头下,一切戏剧化变淡。而残酷又真实的少年人生,才是最真实的一幕戏剧。还记得栏杆外的凝望,远远冷静看着同龄人该有的生活。山坡上在夕照里散发镇定冷光的墓碑以及毛主席淳淳教诲。当然,也很作。一时竟然咧嘴笑出声来。

53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香港最好的青春片

54分钟前
  • 宫廷阉割师大人
  • 力荐

从没见过你,我却在梦里为你打落无数架飞机。不曾吻过她,她却在死前和我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们在坟墓里奔跑,大声喊出陌生人的名字,不想听大人讲道理。我们在天台上跌落,手里握着最真挚的话语,不想被世界所忘记。这是陈果眼中的青春残酷物语,少男少女们还来不及去改变,就已经死在九七年的朝阳里。

56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当你来不及改变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全不同了。

1小时前
  • 力荐

我想标记「犯罪」或者「暴力」但又说不清楚哪儿犯罪了,怎么就暴力了?可是真的好暴力啊我觉得。还有,到底怎么「文艺」了?我也想标记「文艺」。我想这大概就是青春。“年轻时死去,便永远年轻。”这句放在这个故事里真的太凄凉。林夕后来写《小聪明》没准儿就是因为看过这个电影吧

1小时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