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威廉·彼德森,玛格·海根柏格,加里·杜尔丹,乔治·艾德斯,乔雅·福克斯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0

 剧照

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1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2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3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4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5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6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13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14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15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16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17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18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19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CSI”全称“犯罪现场调查小组”,是一群刑侦专业人士,通过犯罪现场的指纹、毛发、血迹、弹壳、脚印、纤维、碎屑、尸体特征等客观实物,用最先进、高科技的手段进行材料分析,在“一切用证据说话”的基础上合理推理,最终锁定凶手。本片故事发生在纸醉金迷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因此涉及许  多赌场风云和内华达州的广袤沙漠。CSI小组成员包括:赌场大佬女儿出身的凯瑟琳·韦罗斯(玛格·海根勃格 Marg Helgenberger 饰)、曾经沉迷赌博的黑人华瑞克·布朗(盖瑞·杜尔登 Gary Dourdan 饰)、性格憨厚的尼克·斯托克斯(乔治·艾德斯 George Edes 饰)、摇滚青年范儿的DNA鉴识人员葛瑞格·桑德斯(Eric Szmanda 饰)等,在经验老道的吉尔·葛瑞森(威廉·彼得森William Petersen 饰)带领下,挥拳向赌城所有黑暗。最后一吻2001海军陆战队员2蔚蓝之境鼠洞里的好朋友大叔之爱第二季致命觉醒圣哥传第2纪桂河大桥赤线地带三个家伙夜夜相见不识君王子变青蛙(泰版)国语版生死关头九月杀杀死霹雳游侠甜心老爸惊奇的传闻血战铜锣湾2中转停留六分钟到午夜你逃我也逃1942北方咏春1994铠:武士僵尸爬墙新娘年十八U盘融和不容易第一季神医喜来乐传奇天才神秘会社神奇动物管理员 第二季安眠书店 第三季特工626纹身大改造第一季54俱乐部单行桥 第三季真诚猫腻少女我的南宫大人行骗高手驼道一念之痒包裹男人爆破死亡谷乡村爱情故事

 长篇影评

 1 ) 走出CSI 法证科学难以承受之重---撰文:马克思•霍克(Max Houck)

法证类电视节目中,

神奇的法证技术让人们赞叹不已;

潇洒自信、无所不能的

调查人员让人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法证科学家们拥有的,

更多的是无奈……

从埃德加•艾伦•坡(Edgar Allan Poe)的杜宾冒险故事,到阿瑟•柯南•道尔爵士(Arthur Conan Doyle)的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传奇,再到杰克•克卢格曼(Jack Klugman)的电视系列剧“验尸官昆西(Quincy)”,法证科学(Forensic science)从来都是这些传奇故事的主线。福尔摩斯使用了多种现代法证技术,例如血液检测,正是这些技术的使用,才使罪犯的滔天恶行大白于天下。早在百年前,法证科学就被系统地整理成一门专业,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DNA分析技术的出现,人们才突然意识到,法证科学来了!

法证科学从未如此深入人心:2005年10月,八部罪案剧,包括《CSI:犯罪现场调查》及其姊妹剧,全都挤进了电视节目收视排行榜的前20位。就在当月的一个星期四,美国有27%的电视机都在播放CSI类节目。在有线电视方面,法庭电视台(CourtTV)播出了一部描述真实罪案和真实科学家的纪录片风格的系列剧——法证档案(Forensic Files),每周播出四天。这类节目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法证实验室的人员充足、训练有素,设备尖端、配套完整,善于分析,破案神速。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与现实之间,却横着一条巨大的鸿沟。CSI节目盛行,已经导致了“CSI效应”,部分律师和法官对此颇有微词:自从2000年CSI开播以来,陪审员深受影响,在审判过程中,他们对物证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苛刻。CSI效应真对法庭的判决产生了可计量的影响?没人敢妄下结论。不过, CSI节目产生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这一点,不容置疑:警察办案时,他们会争取收集更多的物证;在学术界,法证课程呈指数倍增长;超负荷运转的实验室也难以幸免,尽管它们与传说中的分析天堂相去甚远。

法庭上的CSI效应

本季CSI的某一集中,出现了这样一幕:在虚构犯罪现场,一个电视摄制组正在记录调查员的活动。调查组主管吉尔•葛里森(Gil Grissom)出面干涉摄制组的行为,并说道:“电视上的法证节目已经泛滥成灾了。” 这句话可能是众多律师和法官共同的心声,因为他们认为,陪审员已经深受CSI效应的影响。那么,CSI类节目对陪审员的判案心理到底有多大影响呢?

2003年,新闻媒体开始关注“CSI效应”。他们从律师和法官那里收集了一些奇闻轶事,这些趣闻似乎说明,陪审员的态度正在悄悄地改变。2005年,俄勒冈州的地方检查官、美国全国检察官协会(National District Attorneys Association)副主席,乔希•马奎斯(Josh Marquis)在CBS新闻中说:“现在,陪审员们的期望值不断升高,他们要求我们对每一起案件都做DNA检测、尽可能拥有最先进的技术,甚至要与电视中的技术一样神奇。”在审判发生在洛杉矶的一起谋杀案时,陪审员报怨说,有一件血衣没有经过DNA检测,尽管根本没有必要——被告人已经承认自己曾经去过案发现场。马奎斯说,陪审员只从电视上了解了何为DNA检测,却不知何时使用DNA检测。在特拉华州,曾开设过一次研讨班,主要培训陪审员如何处理物证。课上,复杂的DNA案例让一位陪审员晕头转向。于是,这位老兄开始报怨了:在CSI中,绝不会有如此复杂的东西。

在审判巴尔的摩的一起谋杀案时,面对两位目击证人提供的证词,陪审团熟视无睹,执意宣告凶手无罪。而理由竟是,物证不足!律师们认为,这就是“CSI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过去五年间,陪审员和他们的期望值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算是见识了‘CSI效应’的威力,”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的辩护律师约瑟夫•列文(Joseph Levin)对当地一家报纸这样说道,“在审议时,如果陪审员没有看到想要的证据,他们就会问法官,罪犯的指纹或DNA在哪里?如果法官说没有,他们还会问,为什么会没有?”在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明星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Blake)的杀妻案曾轰动一时。在该案的审判过程中,起诉人不仅陈述了布莱克的杀人动机和时机,还传唤了证人,指认布莱克曾经要求证人谋杀他的妻子。不过,这些没能让陪审团信服,原因只有一个:起诉人无法提供枪击残留物(gunshot residue)和血迹(blood spatter)证据。最后,布莱克无罪释放。当时,一位陪审员是这样说的,如果起诉人“掌握了所有物证资料,那才意味着(布莱克)有罪”。 在前49起谋杀案中,这位起诉人未尝败绩。这一次,他不得不败走麦城。

在CSI普及之前,律师通常会担心,陪审团能否理解复杂的DNA证据;而现在,律师却要花时间澄清电视节目与现实的不同。“请问陪审团成员,你们是否看过法证类电视节目?”这句话几乎已成为律师们的开场白。为了避免CSI效应带来的影响,一些起诉人殚精竭虑。在亚利桑那、伊利诺伊和加利福尼亚,“反证证人(negative evidence witnesses)”已经走进法庭、坐上证人席。他们的作用是提醒陪审员:现实生活中,警察也是人,要在犯罪现场找到DNA或者指纹,并不容易。

但是,有几位法学专家认为,CSI效应纯属胡扯。援引列文律师原话的那家报纸,还刊登了高等法院法官艾伯特•加罗佛罗(Albert Garofolo)的原话:“我的第一反应也许是‘没错,CSI效应的确存在’。不过,现在我认为,这只是大家妄加猜测。我确实感觉到CSI效应可能存在,可实际上,从来没有一个陪审员说过,他们想看到更多证据。”

2005年,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犯罪、法律与社会学系的西蒙•科尔(Simon Cole)和他的学生雷切尔•迪奥索(Rachel Dioso)写道:“电视或许能影响法庭的判决,这并非不合情理……不过,非要说‘CSI’类节目提高了无罪裁决的频率,这就有点骇人听闻。重要的是,从法证科学的角度来说,根本没有丝毫证据支持这个观点。以陪审团的决策过程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项目多如牛毛,但没有任何项目找到了CSI效应存在的证据。唯一算证据的,只是一些奇闻轶事罢了。”

在千呼万唤中,对CSI效应的首项研究终于出现了。2006年2月,金伯里安妮•波德拉斯(Kimberlianne Podlas)公开发表了她的研究成果。波德拉斯既是律师,又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绿乡分校新闻法规与道德学的副教授。她认为,对于CSI的忠实观众和从未看过这些节目的陪审员来说,无罪裁决的几率和原因并无差异——她没有看到任何CSI效应。不过,几位受试者曾说,不对物证进行法证检验不能让人信服,尽管这些物证对案情的进展起不了多少作用。对货真价实的陪审员进行研究已经得到不少人的拥护,并且至少有五名研究生(三人在美国,两人在英国)正在为研究做相关准备。

事实真相

不管法证类节目是否对陪审团的要求和裁决产生了可计量的影响,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电视节目正在向观众传播歪曲的观念,例如法证科学如何操作、哪些可以做到、哪些无法做到。在电视剧中,扮演法证人员的演员被刻画成了警察、侦探与法证科学家三位一体,而在现实世界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超人”。执法、调查和法证科学是三项独立的职业,每一项都极其复杂,需要工作人员接受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掌握专门的技能。此外,法证实验室中的专业划分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成为一项规范。每一位法证科学家都必须对其他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不过,没有人能精通与犯罪现场调查有关的所有专业。

另外,或由于经费紧张,或由于资源不足,或由于无人要求,法证实验室一般不会对物证进行全项分析。电视节目错误地描绘了法证科学家:他们时间充裕,足以应对每一起案件;电视中的侦探、技术员以及科学家经常全身心地投入一项调查之中。而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任务繁重,通常会接到多起案件。在大部分法证实验室,案件堆积如山,未完结的案件已成为工作人员的心病。为了处理数不胜数的案件,实验室不得不申请更多的经费。

在描述法证技术时,虚构的法证节目也常常脱离现实: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法证科学家托马斯•毛里耶罗(Thomas Mauriello)估计,在CSI节目展示过的技术中,约有40%是不存在的。卡罗尔•亨德森(Carol Henderson)是美国斯特森大学法学院国家科技及法律情报交换所(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Law)的主席,他对交换所的一份刊物说,陪审员“有时会感到失望,假如他们认为本来存在的技术而未被使用的话”。同样,电视中的调查人员可能会让现实中的同仁“自惭形秽”。电视上,一个调查员把一种未知的样品,拿到一台仪器上进行分析,几束光线闪烁之后,荧光屏上输出了结果——“美宝莲口红,42#色,批号A-439”。接下来,他就会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询问嫌疑人:“我们知道受害者跟你在一起,因为在你的衣领上,我们鉴别出了她的口红。”在现实生活中,答案很少会如此明朗,调查人员也不会与嫌疑人正面接触。虚构与现实之间的脱节会产生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美国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市的一位警官说:“我遇到了一位汽车抢劫案的受害者,他在自己的汽车尾部发现了一根红色纤维。他说,他想让我做个检测,弄清出这根纤维打哪儿来,罪犯是在哪一间零售商店购买的,用的哪一张信用卡付账。”
难以承受之重

尽管法证科学家的装备无法与电视中的相媲美,但他们确实拥有一些先进的、不断完善中的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初级的DNA检测方法需要一夸特的血液样品,而现在,仅需几纳克(nanogram)样品就足够了。利用先进的法证技术,可以侦破旧案、扫除嫌疑、推翻错判。在电视上,这类新闻层出不穷。DNA、指纹和枪械弹药数据库已经变成了重要的资源,可以将罪犯与多宗罪案联系起来。

然而,与电视剧中轻松创造奇迹相比,现实生活中的实验室更像是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分析申请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由于警方调查人员知道科学分析的好处,同时也迫于收集更多证据的压力,他们正从更多的案件中,提交更多的证物,以供法证分析之用。过去,警察从一个犯罪现场收集的证据也许只有5件,但是现在,他们会收集50到400件。1989年,弗吉尼亚实验室只处理了几十起案件。而今年,他们手头的案件已经暴涨到几千起。当然,并不是犯罪现场的每一件物品都可以,或者应该拿来做检测。面对繁重的物证分析任务,法证科学家不得不作出取舍,挑出最有可能成为重要证据的物品进行检测。但是,电视节目让人们的期望值升高,甚至不切实际,这给法证科学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来自社会、来自职业本身、来自政治领域。因此,假如一位警察带回了满满一大袋啤酒罐、烟屁股、速食包装袋和其他垃圾的话,那么迫于压力,大部分物品都很有可能进入检测计划。

在许多案件中,不堪重负的法证人员不得不继续承担所有的分析工作。例如,在波士顿市以外,马萨诸塞州拥有630万人口,而负责这一地区的DNA分析员只有8名(波士顿市还有3名)。纽约市的人口略多(800万),他们配备了80名DNA分析员。但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市的暴力犯罪率却相差无几(分别是每100,000人469.4起和483.3起)。处理这类案件时,DNA证据异常重要。因此,与其他很多州一样,马萨诸塞州的DNA分析员明显偏少。不过,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同意招聘更多的DNA分析员。

随着物证采集数量的激增,本来就让法证实验室头痛不已的案件积压问题日益加剧。最近,美国司法部司法统计局(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s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根据最新的可用数据),截止2002年底,超过50万起案件被积压在法证实验室,尽管物证检测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完成率的90%。这项研究估计,如果当年要有30天的周转时间,实验室就得另外聘请1,900位全职雇员。司法部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在2002年,美国50个最大的法证实验室接到的法证检测申请超过了120万份:在一年内,这些实验室积压的案件数量翻了一番!而且,这些增长还是在1994年以来犯罪率连年下降的情况下发生的。

物证采集数量增加的另一个恶果,就是物证的储存问题。地方、州市以及联邦政府的法规各异,因而物证的储存年限也各不相同。储存证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计算机、软件和人员来查询证据;需要专用设备来安全地储存生物学证据,例如DNA;需要足够大的仓储空间来容纳物证。在许多法域(jurisdiction,具有自己独特法律制度的区域),储存超过一定年限的证据可能会被销毁或返还。对于一些旧案或陈案来说,物证的存储至关重要——美国纽约市卡多佐法学院的无罪计划(the Innocence Project at Cardozo Law School in New York City)已经发现,在他们深入调查的、有可能存在误判的案件中,有75%的案件,它们的证据已经不见踪影。

就算是追查确实存在的证据也是问题重重。2003年,美国罪案实验室主管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rime Laboratory Directors)作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全美超过1/4的法证实验室根本没有配备必需的计算机以记录证据的去向。美国奥尔巴尼大学东北地区法证研究所(the Northeast Regional Forensic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Albany)所长、纽约警察局实验室(the New York Police Department Laboratory)前主管马克•戴尔(Mark Dale)估计,想要在以后十年里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那么就得另外聘请10,000名以上的法证科学家。此外,设备的更新换代将花费13亿美元,添置新设备也将需要投入超过2.85亿美元的资金。

 2 ) 【十年纪念】永远的CSI

也许很多人都记得这样一部美剧,也许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美剧,也许很多人也放弃了这部美剧,它是CSI,曾经呼风唤雨的王牌,横扫美国大地也蔓延至许多国家,掀起一股法医探案热潮。


可就是这样的神剧也进入了疲态,在周四晚的收视率里,早已不敌同时段的GA,和同台的TBBT,在不温不火的水平徘徊,尽管它拥有当晚最多的观众人数(1400万左右),可年轻观众(19-49)的流失也是不争的事实。


的确,我们最爱的CSI已经到了第十一季(就连最年轻的衍生剧CSINY也达到了S6的高龄),不可否认的,CSI们都老了,当年一起成长起来的观众们也都老了。

 
十年,这漫长的日子里,CSI经历了剧烈的人事变动,老G走了,Warrick被迫死亡,Sara一度离开,当年阵容齐整,团结活泼的6人组渐渐被打散,加入新的人,有新的组合。尽管如此,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怀念最初的CSI,那个拥有 grissom、catherine、nick 、warrick 、sarah、Greg、Al、David、Jim、Archie、Hodges以及不讨喜的Elick的CSI。

 
在八九十季的动荡日子里,许多粉丝选择了放弃,即使坚持下来的,心里也多少不是滋味。新的老大上位太快,中间又穿插了几位难以融合的短命角色,以及案子拖沓不给力等等原因让人失望,让我们有了更好的理由去抱怨,抱怨多想回到以前的CSI。

 
但毕竟生命是无限向前的,当Catherine的皱纹毫不留情的爬上脸庞,当Nick的身材走了样,当Greg也有了深深的抬头纹,当我们自己也不断老去,追求还原的梦想也就永远只能是梦想。
 

一直觉得,作一个美剧迷,最大的悲哀就是我们有做梦的权利——它包括:第二季第三季甚至在你厌烦之前无限拍下去的可能性,包括我们可以一直看着喜欢的演员直到他们慢慢变老——但却没有决定这个梦能维持多久的权利。什么时候剧会被cut掉,什么时候喜欢的演员决定不再演下去,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有时在想,与其要经受那些离别的痛苦,还不如当初一季完了就不要再看,让伤感来得干脆一些。可毕竟有着十季的革命友情,真要舍弃谈何容易。
  

好的兆头是,尽管Catherine注定要离开,但稳定下来的人员还是让CSI焕发了明显的生机,在后C姐时代,连续几集由Sara和Nick挑主线,小greg同学的戏份猛增,俨然要和Sara、Nick来个中青年小三角的架势,顺便再拉 hodges一把和他搞点粉红。最明显的变化,是本季的角色也都普遍俏皮了起来,台词里的逗趣你来我往,一扫前几季大换洗留下的悲情阴霾,Sara不皱眉了,小greg也似乎在渐渐找回以前的活泼路线,C姐老来辣,就连不让人待见的空降大佬Ray也变得越发可爱,Nick也是,老robb也是...jim brass的表现欲愈也发高涨....

 
虽然C姐注定要走,但看到重新凝聚起来的CSI还是很高兴,强大的编剧们似乎也找回了状态,连续写了几个漂亮引人的案子,让人忍不住仰望天空内牛满面。

 
以这个精神状态应该还可以拍个很多季很多季的吧,如果说十年是一个轮回,那么真心希望在新的轮回里CSI能找到新的力量。
 

Grissom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过去了,只要接班人还在,只要nick greg hodges ai david jim archie还在,csi就还那个迷人的csi。
 

谢谢你们的坚持,就好像cath对nick说的,还好你一直在我身边。


 还好你一直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度过下一个十年。

 3 ) 假如我的理智是为了包裹我的恐惧——CSI击中我的原因

【这篇剧评可以串起好几部我喜欢的悬疑作品,包括CSI、神探夏洛克、沉默的羔羊、首席女法医,然后抽拨开内心某块地方。】

1
除非自虐,我不会无缘无故去看恐怖片,关于鬼怪关于诅咒等等,因为那些会激起我由于无法抗拒的本能而产生的后遗症,比如不敢上厕所,不敢照镜子。这个在我看过午夜凶铃、咒怨之类的经典恐怖片之后,就知道了。于是再也没试过。

大概一年前我看了沉默的羔羊,鉴于不想无聊去自虐,看之前我先了解了透彻,知道里面只是心理战术,而非鬼怪什么。我倒是不怕血腥,之前异形侏罗纪公园死神来了狂蟒之灾看了个遍,所以哪怕这片子有点血腥,也应该在我能接受的范围。

结果看完的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是因为害怕,却不是因为害怕剧情。我害怕的居然是我自己。

我一直为自己能理解各种有违伦理的犯罪行为而骄傲,能够接受各种复杂的伦理问题,典型的INFJ型人格。我相信逻辑至上,却同时信仰最感性的善良。也因为如此宽泛的容忍程度,我决定转专业去学心理学。那似乎是归宿。

而那天,我才发现我居然找不到自己的道德底线。

于是第二天,我写了下面这段话:
*****
现在那种感觉已经淡去,我想着汉尼拔看透了所有的心理与文明,他娴熟地控制了善良与破坏,而我却依旧在茫然底线后的底线究竟是什么。
精神病学家的最高境界就是精神病患者,用来束缚行为的条条框框本来什么就不是。我知道其实它什么都不是。
可是,我曾经可以告诉自己,相对的自由是一种平衡,因为现状需要中和所有的人事。现在却有股力量在内心摇撼我,让我蠢蠢欲动,让我怀疑或者绕过这种制衡。某个声音对我说,扔掉它吧,它并不是什么,其实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
我的理性不会在乎看到的是什么,血肉模糊的四肢也好,密集的虫卵也罢,我只是怕碰到藐视所有伦理规则的人,让我害怕的不是他们的内心,而是我能够直视他们的内心,然后发觉这没什么。

因为这一切,动摇了我的某种根基。
*****
那是善与恶,自由和约束。


2
后来我花了很多时间才去克服对自己的怀疑。所以看到SHERLOCK最后一集的时候,我仿佛能看见善与恶最本质的对立。
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眼里看得见那些伦理的条条框框,这也是他高功能反社会人格中的“高功能”的含义。这种含义,更恰当地说是和人类高度文明的演化有关。因为它已经融入了人类伦理的最底线,也就是善恶的方向性问题。

【4月20日注:我是现在才知道狂狷这个词的意思。似乎有时它是贬义,可是狂狷有一层的意思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百度百科的解释就是,既豪放又有秩序,豪放而不超越一定的规矩。大概恰到好处地形容了迷你剧中的福尔摩斯吧。】

一旦善念真正生根发芽,这种积极的力量就不会轻易被动摇。所以哪怕福尔摩斯如何浸淫在黑暗之中,他的内心也不会因此而被玷污。Sally警官说福尔摩斯这样的人,到最后会发现调查本身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狂热,于是转而会成为操纵罪案的人。相信我,即使他最后动摇了自己的信仰,他也不会选择用与自己初衷完全相反的方式去伤害社会。假如他发现自己最关键的本质已经改变,他会趁自己还未变透之时,一枪崩了自己。


我一直怀疑主导自己的究竟是逻辑还是感性,前者来自于对科学的信仰,后者来自于对人性深处的敬佩。也许要在这个世界生存,唯有用科学和逻辑来武装自己,然后包裹起最深的感性。
这也是我为什么那么喜欢系列小说《首席女法医》。它的文字足够理智,足够冷静,案件也真实得如同发生在这个大千世界一般。每次读它,内心总会浮现一个场景:美国北风凛冽,大地一片苍茫,河流结冰,白雪皑皑,人心麻木而漠然,欲望交叠涌现。
它太过纯白和理性,连壁炉中的火都透露着一丝丝冷意,而这,却是最让我安心的。
因为有理可循,因为正义仍在。

似乎能饲养我的,总是最底层最本质的人性,只要给我一点人类的足迹,我便能坚守一切。

可是生活中的我对大自然有疯狂的迷恋,热爱一切生物,热爱融进山林里,动不动就被人性感动得流泪。你无法想象我有多能理解人性的残忍至极,你也无法想象我有多么热爱和惊叹卑微而蓬勃的生命。这倒不是人格分裂,也许只算大脑多线程运行。

于是得到的妥协就是,我相信了最最底线的伦理,我理解了所有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行为,但是却仍信奉理智和感性。


3
最近重新开始看CSI,于是今天看到了第五季。因为最近又看了SHERLOCK,所以某些画面冲撞在一起的时候,我又想明白了某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为什么我对这几部作品有特殊感觉的其中一个原因。

其实这种长篇系列剧都需要慢慢地融入,而当你融入的时候,恭喜你,你的虚拟世界里又多了几位朋友,他们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LIE TO ME讲微表情,CRIMINAL MINDS讲犯罪心理,而CSI讲的是纯粹理性客观的现场证据。
我本来抱着看纯逻辑片的想法去看这部剧,结果却被另外一种微妙的感觉击中。
为什么他们能够面对扭曲的尸体和人性,却冷静地分析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当看到第五季的时候,我终于发现,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过去,都有他们脆弱的一面。就像Sherlock一样,当他们坚持的东西,或者说他们保护的东西被慢慢发掘出来的时候,你才发觉他们的勇敢与坚定。

不是因为面对血腥的麻木不仁才是他们如此冷静的原因,其实隐藏在他们背后的,也是某种脆弱的人性。如何不恐惧,如何不害怕,如何不想转身逃避,唯一的方法是,人们会坚信更加强大和理智的力量,来包裹自己的内心。
不会扔掉它们,它们是我活下去的原因。人性的善良是多么美好的东西,让你惧怕,也让你在知道惧怕后,更愿意前行。
因为一切值得。

不知恐惧便言及冲锋陷阵,那叫天真。
知道恐惧而畏葸不前,那是现实。
明知恐惧却依旧一往直前,才是真正的勇者。

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有多脆弱?哪怕这么脆弱,也不肯放弃前进么?


4
心里有个最柔软的地方,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内心的恐惧,也照出我坚持下去的决心。

主管Grissom,鉴证昆虫学家。第一次击中我的是他面对一个因为致幻剂而杀了自己朋友的未成年孩子时,流露出的哀恸。Sara说,我怎么才能学会你那样冷静,可是她不知道Grissom其实在每次无法释怀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去坐Las Vegas的过山车,在极速的冲刺里,不变的是他紧紧咬住牙齿才能压抑住的痛心。
第二次,一个弟弟被自己的亲生哥哥嫁祸,他不相信那是哥哥干的,直到CSI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把证据都呈现给他。当Grissom赶到的时候,这个男孩已经割腕自杀倒在了血泊中,Grissom满手鲜血,一直看着那具身体逐渐冷去。

警官Brass,原以为他是和整个CSI部门作对的角色,结果他和老G领导的实验室相得益彰。每次他套嫌疑人的话时,都被他的狡黠和掌控全局的气势所惊叹,我就喜欢看当他引着嫌疑人进入一个圈套时,对方那副只能不停干瞪眼和不甘心的神情。
可他最难解决的却是自己的家庭问题,他最爱的女儿过着放荡的生活,却将一切都归咎于他。他女儿也许不知道,Brass并不是她的亲生父亲,而是自己的妻子和第三者生的孩子。Brass依旧像父亲一样责怪她,头痛她,袒护她,哪怕那个混蛋毁了他的家庭。

女老大Catherine,能掌控大局,成熟有韵味,嘴角总是轻轻一牵,然后流露出女性才有的魅力。她最难以保持理智的是面对儿童犯罪案件的时候,因为她有一个差不多大的女儿。她曾经是脱衣舞女郎,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赌城数一数二的大亨,与前夫离婚,直到某一天,前夫成为自己一个案件里的受害者。

Sara,哈佛毕业,干练,男生气,走路的时候有滑稽的外八字,直到这种姿势成为我心中一种洒脱而自信的标志。Sara最放不下的是女性受害案件,那会让她失控。她总是让我想到帅气干练又有天然女人味的人,热爱学习,单纯又不至于是书呆子。直到某一天,她向Grissom讲述出了自己幼年时,家里所发生的那些事情。忘不了她有一次被嫌疑人袭击,其他人赶到之后救出她之后,她立刻快速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滂沱大雨,然后满满收回自己暴露出的恐惧。

Greg,其实已经很帅气,却依旧像小孩那样耍酷,喜欢在实验室里捣鼓各种奇怪的东西,上班听流行音乐而被老G抓到多次。有一次他戴着作为犯罪证据的神奇舞女帽跳了段舞,然后继续被整个实验室的科学家鄙视。等到他被允许实地工作而走到户外,我才发现他也有颗严肃而认真的悲悯之心。

Warrick和Nick,最要好的搭档,都是优秀的工作人员。warrick过去好赌,直到最近彻底戒掉了这一陋习,但是他对赌场规则的了解给他的分析锦上添花。Nick是阳关男,热心,然而年幼时期却被保姆虐待。

Dr. Robbin,首席验尸官,对尸体的冷静分析和精准描述让我大为崇拜。直到有一次镜头的切换,我才发现他双腿被截肢。

CSI里所有的人,都不会像他们表面那么坚强。明知不是那么坚强,却依旧面对,让自己看起来好像超人一样。
不是所有的脆弱都需要书写在脸上,而满脸的坚定也不是表示内心没有脆弱。把它包裹起来,是为了更好地走下去。



相关影评:

蝙蝠侠前传1:侠影之谜
《所谓英雄,因怖畏而所向无敌。》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62072/


神探夏洛克 第二季
《你们不能理解一个死忠原著党看到这个迷你剧的心情》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49447/


Life of Pi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梦想、信念、信仰》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91398/

 4 ) 优秀

——少见的不烂尾的连续剧,已经到第七季了,仍然很优秀,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想起曾经我们的电视上一个警察破案的报道。
“警察叔叔”说,虽然案犯用了一些破坏作案现场的手段,比如用扫帚扫掉了脚印,但是我们的破案人员还是找到了一些线索,在很短时间内就把罪犯抓获了。
至于什么个线索,“警察叔叔”含糊其辞,小心翼翼地回避了。
两个出发点
——“我不说,罪案知道越多越难破案。”
——CSI,“我不怕你知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我知道干坏事会留下指纹头发防不胜防,会不会因此不干坏事或少干坏事?这很难说。
回归剧集本身。
在前几季,觉得编剧有点不愿往私人关系上靠搞花边搞绯闻,竭力保持严肃端正的态度。
到后面几季有点顶不住了,S和G得以响应观众呼声,牵手叻!
这样淡淡的就好,毕竟我们不是在看鉴证实录。

 5 ) 演员算偶像派,情节详实丰满

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 犯罪真相被美丽的女干探揭开后,嫌犯幽幽地说:

"you can't prove it"----

"yeah, but you have to live with it.."----

 6 ) CSI :LV第二季观后小摘

 CSI :LV第二季观后小摘

2X06:ALTER BOYS ★★★★★

哥哥栽赃给自己的弟弟,技术有时也不能彻底查明真相。

GRISSOM与神父对话。

GRISSOM: A hundred years ago we didn't have the technology for fingerprints. Fifteen years ago, we didn't have DNA. Hopefully one day, we'll have foolproof means by which to put the right man in jail in this case.

FATHER POWELL: Someday, we won't need jails.

2X09: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

1X17中失踪的女儿又回来了,这次她伙同别人去打劫赌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5万美元,是一个警察给自己标的价格。

2X11:Organ Grinder ★★★★★

murder central,酒店里靠近楼梯的房间相对危险,因为隔绝,坏人很容易进进出出,而呼救较难听到。看来住酒店要选走廊中间的房间。

再干净的酒店,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看不见的污渍。Stain。看过monk的话,对此印象会更深。以后还是少出差。

《绝望主妇》中的Bree客串了一把嫌疑犯,最后仍然逃之夭夭,犯罪二人组,一个是妻子,一个是秘书,联手下毒,被惦记上了想不死都难。

2X12:You've Got Male ★★★★

First suspect,报案的人,是第一个嫌疑犯。以后打911/110之前要三思啊,报警有风险,致电需谨慎。

穿耳洞之类,表明渴望被注意。

监狱里还能上网。貌似这一集中的监狱交给私人经营?只不过和州政府有协议。

Sara有点社交恐惧症,and me too。

2X13:Identity Crisis ★★★★★

连环浴缸杀手米兰德又回来了。童年阴影困扰下的犯罪。

二重体综合症,在世界上的某处,一定有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存在。[Doppelganger syndrome。That every person is supposed to have an exact double somewhere in the world.]该理论未经证实,可以看基大师的两生花。我愿意相信。

2X14:The Finger ★★★★★

用氦气罐可以改变声音。

Discover节目很有用,连小帅哥NICK也看。

用地毯吸尘器清洁,只是把污垢吹到更深层而已。

大奶和二奶争执——这个说法有点政治不正确——妻子和第三者争执,丈夫失手杀死第三者,然后策划绑架企图脱罪。看来二奶是个高风险职业,入市需谨慎。

2X15:Burden of Proof ★★★★

94%的纵火犯罪者为男性。关于纵火,可以看criminal minds S1EP2和此前的一集CSI(忘了哪一集了)。

用冻肉做的子弹,射击后没有火药和金属残留,但在装弹器上还是会留下痕迹。

Sara是素食者。

貌似纵火到最后也没有给出解释。

2X16:Primum Non Nocere ★★★★

两个地方提到中国:直接吸食高纯度的海洛因会导致死亡。因此卖给吸毒者的一般都经过了稀释。纯度为75%以上的海洛因来自中国。《门徒》干的?补充下,关于纯度,我国刑法规定贩卖毒品的数目并不折算纯度,而是按其实际贩卖的数目来计算。悖论:将同等毒品稀释越多,处刑越重。立法机关是要打击在贩卖毒品中的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现象么。

GRISSOM讲述了19世纪一个中国金匠的故事,由于以次充好,被其他的123个金匠每人一口给咬死,这样这123个人没有一个人会因此获罪。(谁能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原始出处?)

两个桥段挺有趣:

GRISSOM说棒球是个挺美的运动。Sara说你什么时候开始对美感兴趣了。GRISSOM冷不防的答道:自从我遇到你。[GRISSOM: It's a beautiful game. SARA: Since when are you interested in beauty? GRISSOM: (without looking up) Since I met you.]

紧接着他们两人要花2个小时来融化一堆雪,以取得其中的半颗牙齿。Sare问道:两个小时就为了找颗牙齿?120 minutes for a tooth ... the whole tooth ... and nothing but the tooth.与美国法庭的誓词谐音:“The Truth – The whole truth –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国际象棋是运动吗?实验室的GREG曾是高中国际象棋小组的队长。

心脏状况不佳者不应服用奎宁。

2X17:Felonius Monk ★★★★

为行凶的人祈祷。They were praying,not for mercy,but For whoever was shooting them.这集里的僧侣就和前段时间东南亚的僧侣一样令人尊敬。

下意识的举动会暴露自己。本案中,凶手在现场吐掉的口香糖暴露了自己。而口香糖上留有DNA。看来随地吐痰之类真不是个好习惯。

吾爱吾师,吾更爱证据。CATHERINE的内心挣扎。

伪证是重罪,司法人员伪造证据尤其令人不能原谅。

15年前的案件仍未解决。

2X18:Chasing the Bus ★★★★

空腹会造成血糖过低,症状同醉酒类似,在极端情况下会丧失意识和控制。

洛氏硬度测试的原理。

氯仿会令橡胶失去弹性,导致爆胎。

GRISSOM和WARRICK下的那副国际象棋很漂亮。

2X19:Stalker ★★★★★

这集的凶手住在阁楼里。一开始还以为是个密室杀人事件呢。

一分多钟的时候,凶手藏在衣橱里那个场景着实吓人。在此后,GRISSOM又分别令CATHERINE和NICK受到惊吓,这样加起来,就吓了我两次。

因缺氧而死,死者的眼部会充血,皮肤会发蓝,脸部、嘴唇和指尖尤其明显。

GRISSOM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解释凶手的行为。

NICK的茶几上也摆着国际象棋。

这集有点惊悚。凶手在阁楼随时监视和录像,想一想都觉得恐怖。如果政府想这么干,就是最大的恐怖。向奥威尔致敬。

2X20:Cats in the Cradle ★★★★★

老妇人养了20多只猫。《加菲猫》漫画的作者吉姆•戴维斯(Jim Davis),他小的时候家里养了也是20多只猫。不过老实说,他只是占了加菲猫的光罢了。

猫被驯服只有4000年的历史。

雄猫的尿虽然臭,但对雌猫来说,就如同男性使用的须后水般有魅力。或者说,男性使用的须后水,就如同雄猫的尿那样,充满魅力。

葡萄状球菌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交叉传播。所以,想养猫的人要注意了。尤其是家里有小孩或者打算要小孩。

NICK又生龙活虎了,他不知道伤筋动骨一百天么。另外,他16岁的时候,想要拥有一辆车,但他妈给他买了一套大英百科全书。这个办法挺好,我以后也打算这么干。

GREG的摇滚面具很有趣。

8岁小孩想要只猫,她妈妈知道老妇人不会给小孩一只猫,就说:如果能从老妇人那里要来一只,就可以养。虚假的承诺害了小孩。

妻子和她父亲合谋诬告丈夫。里格斯诉帕尔默案(Riggs v. palmer),无人应当从他自己的不公中获利或从他自己的错误中占便宜。

2X21:Anatomy of a Lye ★★★★

律师是人人向往却又声名狼藉的职业。莎士比亚号召:杀掉所有的律师。[The first thing we do, let’s kill all the lawyers. 《享利六世》,第二幕。]莎同学只是说说罢了,但本集的律师嫌疑犯实在招人恨。其实被害人是为了自杀主动撞车,但嫌疑犯肇事后没有报警,却将被害人放在自家车库两天,导致其失血而亡。另外,不得不说,用这种方式自杀不太厚道。

GRISSOM 还在法庭待过,不知他是去干什么。不过这段反驳异常精彩:律师:我要向你们主管投诉,你们在骚扰我。GRISSOM:身为律师,你该知道法律条文对骚扰的定义。调查犯罪并不属于该定义范畴。而且,任何对骚扰的错误指控,若传到我们耳中,或许会被解释为诽谤。[BEN WESTON: Look, I'm filing a complaint with your supervisor. You're harassing me. GRISSOM: If you're a lawyer, you should know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harassment. Investigating a crime doesn't quite fit the criteria. However, a false accusation of harassment within earshot of my colleagues could be construed as slander. I know the law, too and I've actually been in a courtroom.]

2X22:Cross-Jurisdictions ★★★★

这集的受害者是个收黑钱的局长。美国不搞先进性教育,出事了吧。

目击证人不可靠,可以看《社会心理学》中司法心理学那一章。

2X22:The Hunger Artist ★★★★

胎毛是未成熟婴儿和厌食的特征。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越小的空间中,情感就变得越发不能控制。

GRISSOM: Looking for thing,analyzing them ... trying to figure out the world— that's a life。


e-mule下载:http://sfile.ydy.com/bbs/read.php?tid=66

 短评

几乎没有人会不喜欢吧,LV追了5年了,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而且喜欢Catherine这样的气质美女,而且还有可爱的Greg~~

6分钟前
  • 山寒水暖
  • 力荐

非常心水的剧集,在短短一个月内把1到7季看完的,然后慢慢的等着8季。故事情节紧凑悬念迭起,也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对于人性的描写也很触动人心。每个角色都有自己丰富的个性都很立体,不可多得的优良剧集!

7分钟前
  • 岚羽
  • 力荐

CSI啊,从宿舍到教学楼的必经之路上那专司租书租碟打印复印的小红房子啊,看美剧的开始啊!前一阵子把十来季的CSI重新下全了,炎炎夏日,从头开始,温故,哈哈哈哈

12分钟前
  • 盲盒游戏戒断中
  • 力荐

每集一个单独小故事,每个故事都绝对不会让人失望,顶级电视连续剧。

16分钟前
  • 张天师
  • 力荐

S1E2,看不下去哦

18分钟前
  • boks
  • 还行

十年前的老剧了,很好看,第7、15、21集挺震撼的。2010.4.17

21分钟前
  • m.
  • 力荐

竟然这么多都取材真实 服了 黑暗餐厅 街角暴打 还有suicide girls 哒哒哒

22分钟前
  • 宇宙唯一女盆友
  • 推荐

好啦,其实我感觉第一季有点乱……不过还是比重案六组强嘛!!!!!

24分钟前
  • 柚子
  • 推荐

很好看!!不对比还真不觉得CM有多烂。。认出了很多后来美剧的主演或主配,摩登家庭里的CAM,波士顿法律的brad,行尸走肉里的赫谢尔,危机边缘里的光头等(开始有头发没看出来,结果还是演个光头戴的假发><)

29分钟前
  • 朱朱朱朱
  • 力荐

11年前我只是有台电脑就满足并且傻乎乎也不怎么会用的小孩,满大街流行着还珠格格和天龙八部。而CBS已经拍出了CSI,11年之后,仍然经典永不落伍。

32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光看名字,相对CM更想看CSI,但一季看下来,小小的失望,起初几集还可以,但到后面,越来越觉得不靠谱,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做个假设,自己给自己圆谎之后,就算大功告成,过于草率,难道就没有更多可能了麽?后面几集,加入了太多探员个人情绪

36分钟前
  • Nore
  • 推荐

我有完完全全一整套DVD,黑色盒子。

37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CSI 还是LV的最好看,我记得我是全部六季还是七季都看完了。主要是演员们好,剧情也够曲折

38分钟前
  • 踢泥
  • 力荐

往往第一季太惊艳,就会形成对比,于是就会导致后面几季,烂尾的概率上升,想给编剧寄刀片的概率上升。很烦剧中角色感情用事,但这第一季还真是很惊艳,真的很喜欢看。近20年前的剧,放到现在来看,却一点都不过时。除了几个常驻角色,老G的第一任剧中相好:法医人类学家特莉,我也很喜欢。可惜只是个打酱油的,后面就没有她的戏份了。

39分钟前
  • Qoo Milky
  • 力荐

十季,即使萨拉或是葛瑞森离开,我都不离不弃,因为你就是理想,你就是生命@

40分钟前
  • 隔岸之雨
  • 力荐

和CM是同一时期看的,结果CM唰唰唰一个月看完,CSI拖了好~~~~~~久。老G还是很有爱的,不卖萌的剧真难得= =

41分钟前
  • 樛木
  • 推荐

竟然开始追十年前的美剧,还有十季等着我!!

44分钟前
  • 玖。
  • 力荐

记忆里的东西总是太过美好,怀念六七年前通宵在被窝里一集接着一集看CSI的日子。现在罪案剧已多如牛毛,有些也不见得比CSI差,却再也找不到当时的那种感觉。

47分钟前
  • 苏白
  • 力荐

追了10季 大爱如斯 G已走 心不走

5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最牛逼的电视剧 百看不厌

54分钟前
  • 蛋蛋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