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

完结

主演:李保田,张国立,王刚,邓婕,李丁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96

 剧照

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1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2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3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4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5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6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13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14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15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16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17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18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19宰相刘罗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宰相刘罗锅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山东才子刘墉(李保田 饰)虽然才高八斗,但却天生是一个罗锅,故人称刘罗锅。这年偏逢朝廷三年一次的大考,刘罗锅上京赶考,在京城附近,他与一位翩翩公子下了一盘棋。刘罗锅的睿智和外貌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翩翩公子原来就是当今的皇上乾隆(张国立 饰)。赶考期间,京城里的六王爷举行比棋招亲,刘墉凭着出众的棋艺一举夺魁,随后更是在大考中一举夺魁,深得乾隆赏识。和君主完婚后,刘罗锅被派往江宁任知府。正当刘罗锅一帆风顺时,正直不阿的他和当时的大贪官和绅(王刚 饰)结下了冤仇,两人由此展开了一场场斗志斗勇、引人发笑的斗法。黄金女郎第六季林登·约翰逊 LBJ失忆少女物语火线警告第五季一网情深丹尼尔的半生缘第一季乡村爱情15婚情告急烈火战车美剧母亲快乐岸边之旅灰飞烟灭 第二季宝贝彼得一世费丽丝蒂 第二季午夜凶铃2:贞子缠身星空恋人患难与共 第一季狼族时代野菊之墓赤胆情真相的背后自由之缰第二季天使行动1987老大不小之都会好的死期将至剧版橘色警察游戏飞鸿笑传子夜心跳女人三部曲海上情书富贵开心鬼粤语地狱村的春节与博诺和边缘面对面: 大卫·莱特曼回归都柏林熊世界如此多娇拉莫 第一季诚实的黄先生真相之上搅局专家复仇之旅(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最好的国产电视剧

这么好的电视剧就2篇评论……

有必要将《宰相刘罗锅》与其他戏说类电视剧区别开来,或者说迄今为止所拍的所有戏说类电视剧和《宰》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宰》的艺术性其他同类题材的电视剧几乎望尘莫及

《宰》可谓是真正的高档次喜剧片,嬉笑怒骂之间将人生百态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笑过之后还能有所思,有所感慨,剧中对官场的描写虽有喜剧的夸张,也颇具借古讽今之意味,这样的喜剧真是太难得,至今好像还没有哪部国产喜剧电视剧能达到这个高度

 2 ) 怀念刘罗锅

      老爸喜欢看电视,《宰相刘罗锅》和《西游记》一样,是逢播必看。
 最近陕西卫视又播了这部经典,我和他一个顾不得上网,一个忘了楼下的牌局,一起坐在电视前看到百感交集。
 我一直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电视剧,是国产剧集的精华。每次都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小时候,我喜欢这个罗锅,因为他充满了喜感,头上插着杂草就上朝,装哑巴两手扮马蹄,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写着幽默。那个时候,我理解不了那么漂亮的格格为什么会成了刘夫人,我也仅仅喜欢看它的前半部分,不喜欢看后面和珅入狱,刘罗锅尽显苍老......
       现在再看这部电视剧,我才明白其实这才是生活,让人笑也让人哭的生活,刘罗锅,在我心里也变得无法逾越。他正直,他幽默,有一个愿意与之携手到老的夫人,一个可以一起喝到醉,聊通宵的老丈人。他与和珅斗智斗勇,他每次高喊“臣有本请奏”都充满了男子汉的气势,他甚至在装疯卖傻间都透着一股智慧......我理解并开始羡慕格格,嫉妒她能嫁给这么一个优秀的男人,这个让我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帅的男人。
    故事的后来,和珅在狱中狼狈不堪,皇上变成了太上皇,老态龙钟,刘罗锅辞官,在夕阳里回首,笑的从容无愧,同时充满沧桑和豁达。我惊叹,李保田才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影帝影后和最佳男女主角,拿奖就像老妈下楼买把青菜一样随意轻松,而得奖的人也惊人的一致,就是五官模糊,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过目即忘。
    电视里,红毯上的那些国色天香和摇曳生姿们再没能带给我邓婕在电视剧里给我的震撼美,各种电影节的大奖得主也没有几人能称得上表演艺术家,他们更多的被称为艺人.....
       好怀念《宰相》,怀念《西游记》,怀念《红楼梦》、《大明宫词》.......
       怀念从前。

 3 ) 语录(21-30)

21-------------------

刘墉啊刘墉,你……你可太损了你!

总不会眼睛一眨,母鸡变成鸭子吧?

大胆刘墉,你身为带罪离京返乡之人,竟然半夜三更带着二十箱子砖头块混出城去,你居心何在?你从实招来!

你竟敢跟皇上说“咱”?

你的脑袋,朕是要啊,还是不要啊?

奴才该死!皇上饶命!

这屁股可得自己擦呦!

宫里有的东西,和大人的府上有。宫里没的东西,和大人的府上也未必没有。

他刘罗锅子拿走的,不过九牛之一毛。他拿走你们一件,我再送你们十件!

当今皇上喜怒无常啊!

这头犟驴,他是想卸磨了,但朕还是得给他套上!

广西的荔浦芋头远近闻名,香、甜、松、软。


22-------------------

这几天,我一听见圣旨心里就发毛。

这皇上真是花样百出。

这荔浦芋头只要隔水一蒸便好。

先灭了他肚子里的馋虫!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缝月半。
除夕年尾,初一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水冷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萬)字头。

“爱卿才学诗情朝野尽知!”
“皇上诗文墨迹遍布南北!”

皇上是薯茛,老爷是芋头。

广西百姓是历来贫穷,食不果腹,所以吃什么都能够津津有味。

甜若仙蜜,松软若……美女之胸。

臣为官三十年,这身朝服臣已经穿了二十年了!

你把这朴素留给了自己,把这奢侈无度给了皇上?

做官先做人,实在为本呐!

你既然问到了,我就如实地告诉你。

一桶姜山(一统江山)。


23-------------------

刘大人,就你那点鬼心眼,我和珅明白得很!

“我就不信皇上能为了几个芋头去查抄臣的家!”
“不是抄家,我就是抄芋头!”

我现在找不到物证,你是有恃无恐啊!

朕限你三天交印,四天腾府,五天你给我离开京城!

刘墉这人,他是可气,有时候他气得朕牙关疼。可人才难得呀!像修筑钱塘水利工程这样的事,非他莫属!

像刘墉这种人,用得、整得,但杀不得滴!

“你在这偷吃什么呢?”
“芝麻糖浆。老爷,您来一口?”
“我怎么看着像吃屎呢?”

又他妈哭穷!

他睡着了比我们醒着还明白!

刘大人,你这是椅子?这下面就差一屎盆子了。早知道这样,今儿早上我应该到你的书房里来方便呢!

这两万两银子,我收或不收,都得掉脑袋。

“别怕,有我呢!”
“是,老爷,有您没我们了。”

这是茶呀,还是马尿啊?

本王爷就是犯了罪,围入高墙,他也不敢上锁!

这门是不能开、不敢开,谁说了也不开,就是不开!

老爷,您尽出馊主意!


24-------------------

你刘府上疯了个张成,他就敢用擀面杖打王爷。要是再疯了个刘安,他不在酒里下毒啊?

你们不给朕下套就算不错了,还恭喜贺喜?

和珅啊,你想给刘墉下套,结果呢,把你自己给套进去不说,还把朕也给搁进去了!

还不快走?皇上朝令夕改,未出京城就连降了三级。再耽搁下去呀,还不知道要降几级呢!

张家长李家短,仨和尚七个眼。

巡抚大人穿了一件破旧的官服去见皇上,得到皇上的赏识。回省以后浙江官厅风气大变,官厅之上,每天出入一二百官员,一个个都是破衣烂衫、补丁摞补丁,就像一群叫花子。

五十两银子卖破官服?

开开门,看看是个什么鸟。

小叔子、金嫂子、公共扒灰,无所不能。

那些个家伙全穿旧的了,那当然我要穿新的了!

一天到晚讲究吃的、讲究穿的,这种跟强盗没什么两样!

“我怎么看着你有点面熟啊?”
“这个……按我们南方的说法,我这张脸是大众脸。”

“大人,您认错人了。您瞧那条鱼。”
“我不用瞧鱼。我瞧见条人鱼,长得丑点。”

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

连小贩都知道本官爱用旧货,竟把生意做到我家里来了!


25-------------------

如果贵上的官员都穷得穿不起好衣服,我担心他们会把我的钱先拿去做衣服。

皇上老子让你们出来是当官的,不是让你们当叫花子的!

一炷香是蒸皮,二炷香是烫肉,三炷香才入骨三分。

这哪是洗澡啊?这简直就是蒸包子呀!

朕的一生是金戈铁马,从未临阵逃脱过。

本片:赵穴均窑制砚台,面平去釉有池隈。志坑佳品应难得,别出澄泥同作陪。
资料:赵宋均窑制砚台,面平去釉有池隈。老坑佳品应难得,别裁澄泥用作陪。

皇上虽然作诗愈万,但是佳作不多。

昔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只有帝王之气,却无翰林之风。皇上既有帝王武略,又有翰林风骚啊!

“这几个月怎么也没有奏折呀?”
“皇上,您这是何苦啊?”

朕记得从前有个刘墉,他有事没事都要奏上几本。

十个月,朕一连贬了他八级。

儿子!儿子!一点没错!连那小茶壶的嘴还支着呢!

按大清惯例,只要是个官,您老就得衣帽接送啊!

老爷,若论您的字画,也数得上是当今的魁首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这芦花鸡是送回来了,可这黑鸡呀……又没了。

恐怕只有这“得”字一点乃板桥先生所书。

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郑家客分三等。
锅,背锅,背黑锅。人,正人,正直人。当朝守门一相。

腚后还有待产鸡卵一枚。


26-------------------

怎么数十日不见有人奏本呢?

圣人有道,天下无言。

这官斗是十升斗,你用的是七升斗,这斗还不该砸吗?

皇上,您真是日理万机、恩被四海而不以为功。

贪赃过万,当凌迟处死!

自从江妃(香妃)去世以后,万岁爷就没露过笑脸。

这叫“蝎子勾”。这人横啊,这连辫子都横着!

我不管你爸是不是户部的,我只管你!

您打我还打出理来了?


27-------------------

你得把这赛貂蝉姑娘画得眼若秋水、面若桃花、发如飞瀑、肤如凝脂啊!既要美艳、妖艳、风骚,还得端庄、秀丽、文静。要动人的心、撩人的魂、夺人的魄、要人的命!

官大一级如父母。

和珅有本?

“和爱卿,你又给朕耍什么把戏啊?”
“哎呀,皇上,奴才在您面前从来不敢耍把戏呀!”

皇上,您是一代明君,一切忠臣、能臣都超不过您,一切庸臣、奸臣都瞒不过您。

奴才既当不了什么忠臣、能臣,更不愿当什么奸臣、庸臣,奴才充其量不过是个弄臣而已呀!

其实当弄臣也不需要什么大本事,只是捡皇上喜欢的给、挑皇上喜欢听的说、想皇上喜欢吃的进,只要皇上玩得开心、睡得安宁、不发脾气,我想这一切就行了。

“难道你心中就没有社稷江山、黎民百姓吗?”
“皇上!您是一国之君、万民之主。奴才以为,只要把您伺候好了,使龙体康健、龙心常悦,这难道不是国家社稷之大幸、黎民百姓之大幸吗?”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米脂的姑娘,绥德的汉。

小的这腿直弹琵琶呀!


28-------------------

朕是又放心又不放心呐!

你只是一个影子、一具木偶、一幅走动的画!

这件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老佛爷知。

既要威严,又如同做梦。

七天他行了五千六百里!

午时后到北书房侯旨!

这脖子上要是挂上个链子,不就成了犯人了?

去年在洛阳牡丹花会,皇上一日吟诗十六首,诗兴勃发。

春风数花咏: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

“老爷,这数数也算诗啊?”
“你要是数数数得好啊,那就算诗。你要是不会数啊,那叫睡不着!”

这皇上虽然先后得过十一位太子,但不幸一个个相继地夭折,现在只剩下三位幸存了。


29-------------------

桃花恳请御览,梨花恳请御览,牡丹花恳请御览,杏花恳请御览,桂花恳请御览,荷花恳请御览,茉莉花恳请御览,喇叭花恳请御览,山茶花恳请御览……

免幸。

花有清香月有影,女调素粉郎调琴。

如此不着衣的女子,用中国画法也是写意,不像西洋画这样强调肉体肌肤之感呐!

臣在皇上面前再也不敢自言坐怀不乱。

我已经把咖啡戒了。

他怎么知道?我上哪儿知道去?

“除了板桥,当代名家还有谁呀?”
“没了,确实没了。”

花鸟虫鱼天然趣,儿女英雄别有情。

当今圣上墨宝遍天下,仿的人可就更多了。

和珅(对刘墉):你我同殿为官几十载,我还真没吃过你的饭呢!

和珅(对刘墉):陕西巷我真的不熟啊!

“婊子行。”
“表行?”

郎世宁的确是画女人的高手啊!

按大清律例,以妖媚迷惑圣心者,斩立决!

我们这行虽然下贱,可也是照章纳税!


30-------------------

按大清律例,打朝廷命官是斩立决!

“昨儿晚上你没上楼啊,你怎么看见这幅对子了?”
“上什么楼啊?红楼、白楼、粉楼、绿楼、黄楼……还是青楼啊?”

皇上神出鬼没的,我也说不准。

我活了这三十几年,有二十年都在思念皇上。

钱塘的盐,镇江的醋,成都的椒。

花鸟虫鱼天然趣,儿女英雄别有情。
此联出自何人手?离此不远杏花楼。

和大人,您也领教了“午时后到北书房侯旨”了!

那“留留醉”一醉十年,这“仙人醉”要是喝了,一醉可就是二十年,甚至要醉死!

 4 ) 宰相刘罗锅中宫灯寓意汇总

1.、满清时代,正就是歪,歪就是正,乾隆告诫刘罗锅不要“众人皆醉我独醒”,要“随波逐流”
2、深层的含义,是说刘告老还乡基本退出官场,那就是电影的主题中体现的:刘庸跟和砷之间正义和奸诈的平衡被打破,宫灯代表的皇室
3、那个时候刘罗锅很老了,皇上想看看刘罗锅腿脚是否灵便。还可不可以爬上去。有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味道!
4、看谁能真正的扶佐大清的江山社稷。
乾隆说:灯歪了。大臣们就说:是歪了。
乾隆说:灯没歪。大臣们就说:是没歪。
只有刘墉敢说实话,并实施于行动,说明他是个忠臣,而且他是出于一心为公,一心为国,一心为民,能“犯天颜而直谏”。
5、这个情节中,刘墉请辞,作为乾隆的老臣,就算嘉庆已经大权在握,也不能自作主张的,必须请乾隆旨。这是规矩。
  乾隆这时候就用宫灯比作刘墉,宫灯本来是正的,也就意味着刘墉为人正直,但是和珅一帮子贪官当然会点到黑白,进谗言(说宫灯是歪的),最后皇帝会让他处理“歪”了的“宫灯”。
  这时候嘉庆明白了,为了保护刘墉,再说刘墉也实在太老了,就同意了辞呈,让他回家了。
6、可能是太上皇借由这件事再验一下众大臣的阿谀逢迎,以此怀念起刘墉一生的尽忠直言。他虽然在吩咐大家做这件事,可能心里正在考虑刘墉回乡的请求,想起刘墉以前对他的直言,想起刘墉一生的尽忠职守,与眼前的大臣形成鲜明对比。由这个事情可以体现出皇上对刘墉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因为刘墉有不同常臣的可贵之处。乾隆是舍不得他,可是考虑之后终于答应了,一边答应一边为大清失去一个忠臣而惋惜。也可能有教育嘉庆的成分。总之晚年的乾隆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只顾风流的皇帝了,像个睿智的老人。
7、我认为是这样的~:刘墉一生的尽忠直言,与眼前的大臣形成鲜明对比。
一:教育嘉庆:正的可以说成歪的没关系,最主要是做皇帝的心理必须明白到底是正是歪。
二,启示嘉庆,辨别忠奸的方法。
三,启示嘉庆,现在满朝众大臣都阿谀逢迎,只有刘墉还是这样刚直不阿,水浊而独清,刘墉到了这把年纪,难道还忍心要他面对满朝的阿谀逢迎的大臣们继续斗下去吗?自己能明白事情的曲直就行了~~``
8、刘墉上书禀明告老还乡,是要离开这皇宫大内,离开这紫禁城中宫殿楼宇。乾隆说宫灯挂歪了,宫灯歪了,宫歪谐音(宫外),宫外就表明乾隆准奏刘墉告老还乡,允许他回家颐养天年,嘉庆准确理解了乾隆的旨意,所以准许刘墉回家用老,安享晚年。
9、指鹿为马,彰显权威,让其知难而退!
10、宫灯歪了吗?说歪就歪,说不歪就不歪。敢说真话难,敢听真话则更难。
11、其实宫灯并没有歪,大家其实都明白,但是在乾隆说灯歪了之后,和珅与刘墉的表现却大不一样,和珅马上就说歪了,然后还去试着弄正,说明和珅很听话,深得上意。刘墉却没有这样做,说明他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件事,为相者该是如此。虽然让刘墉回家了,但其是让嘉庆以后再把他提上来,这样刘墉就能对嘉庆保持极大的忠诚。唐朝时李世民把李靖贬回家的做法也是这样的,后来他死后李靖马上就被李治升到了原来的位置。

 5 ) 很小的时候看过

很小的时候看过,很喜欢片头曲和片尾曲,小时候看的觉得很有意思,最近重新翻出来看三集,却觉得再也笑不出来了。有一点很深的感悟就是,在皇帝面前,所有人都没有人格,乾隆和刘墉对弈,本来快输的时候乾隆一把扇子赖掉了,而刘墉整个过程都是边跪着边流汗在下棋,乾隆本身就盛世凌人,随时可以翻脸不认人,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刘墉弄死。而和珅虽然是乾隆面前的红人,但是皇帝根本就没把他当成人看。乾隆下棋的时候,和珅屁颠屁颠给皇帝找帮手,乾隆一把把他推到地上,和珅还得笑嘻嘻给皇帝办事,所谓君君臣臣,也不过如此。和珅不过也是乾隆的玩物。另一个场景,乾隆的靴子太大了,然后就“龙颜大怒”,一脚把鞋踢到和珅头上,和大人还要笑眯眯给皇帝当小丑,逗皇帝开心(其实以和珅的智商,他知道皇帝是因为得不到六王爷的女儿,嫉妒刘墉而发怒的),后面刘墉中了状元,在金銮殿上要和珅给他脱靴,和珅原来是坚决不干的,皇帝一句话,和珅有得老老实实给刘墉脱靴,我不知道在和珅心里,会不会暗暗说着这样一句话:玄烨真不是个东西!
有权势的人从来都是盛气凌人的,假如刘墉不是刘中堂之子,而是普通老百姓人家的儿子,不知道还敢不敢跟和珅斗,敢去偶偶摸摸乾隆爷的老虎须。君不见另一个同考的哥们,处处不敢得罪人,处处不敢出头。或者有人会说是性格使然,但是谁又想过是什么家庭环境造就了他这种懦弱、胆小的性格呢???

 6 ) 刘墉、和珅吃过的煎饼,居然曾被“唐僧”们做成了糕点

二十三年前,一部名叫《宰相刘罗锅》的经典电视剧诞生了。这是一部虚构历史作品,讲的是刘墉一生三起三落,以及与贪官和珅斗争一生的故事。剧中那些演技精湛的老戏骨,轻松征服了各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时至如今,还有很多人对这部作品津津乐道。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往往因为其信息量巨大,有人看到了官场之道,有人看到了帝王心术,有人看到了繁华落幕后的满眼凄凉。而我身为一位严肃的历史博主,最喜欢看的,便是剧中出现的种种美食了。

剧中名气最大的食物,莫过于荔浦芋头。在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之后,广西荔浦芋头名扬天下,其销量也迎来了一个新巅峰。如果当年有“网红小吃”这个说法,那么当年的荔浦芋头,无疑便是当年网红小吃界当之无愧的冠军。

浙江巡抚孙有道实力代言

在这部剧里出现的各类美食中,荔浦芋头不过是一道开胃小菜而已。在进献中秋贺礼后,乾隆留下刘墉、和珅一同用膳,其宴席奢华富庶,造价不低。看看两位一品大员的吃相,就知道他们平时的生活水平,其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刘墉清廉,所以如此吃相

和珅家里的伙食标准,比起乾隆皇帝,那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不仅食材颇为昂贵,而且吃饭特别摆谱,必须要让手下的丫鬟喂食。于是,年轻一代的观众们,便给和大人钦定了一个“身残志坚”的称号。

下面请欣赏残疾人吃饭

每一个美好的故事,都要迎来谢幕的一刻。当嘉庆皇帝即位后,和珅被逮捕入狱,万贯家财一朝散尽,昔日的威风不复存在。而早已辞官的刘墉,则带着食盒去探监。此时此刻,和珅拿着刘墉送来的煎饼卷大葱,吃得是津津有味,心里却是百感交集。如果当初能收敛三分,日后又焉能落得这样的结局?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道煎饼卷大葱,是来自刘墉老家山东的一道特色美食。虽然这种食物价格低廉,但却广受欢迎。它的背后,藏着一段漫长的、让人垂涎三尺的历史。

(一)不是每一种大葱都来自章丘

多数大葱的味道都比较辛辣。一旦入口,葱的辣味会钻透鼻孔,一路辣到眼眶里,让人流泪不止。如果将这种大葱当蔬菜来吃,恐怕一般人还真的很难接受。

如果你品尝过山东的大葱,或许就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山东一带的汉庭酒店,经常会在自助早餐里,提供切成细丝的大葱。这里的大葱虽有辣味,却也带有一种清甜的味道。如果将这种大葱卷到煎饼里,则更是风味十足。

而久负盛名的章丘大葱,无疑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早在1530年,《章丘县志》中便记载了关于当地大葱的种种资料。根据专家考证,这种大葱的历史,可以回溯到3000年前。在这3000年的历史中,人们主动选择更加粗壮,口感更好的大葱留存下去,进而渐渐改变了它的性状,最终造就了独特的章丘大葱。

初音一葱拍死了张根硕

对植物的主动选择,是农耕民族驯化植物的关键步骤,也是改善作物的必经之路。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后,生于野外的植物变得面目全非,最终,它们变成了我们常见的农作物。而章丘大葱,无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除了煎饼卷大葱之外,大葱还是鲁菜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配料。譬如知名的葱烧海参,便以滚热的重油煸葱,当我们煸出葱油之后,再倒入海参。成品菜肴的味道浓郁醇厚,既有海参的鲜美,又有大葱的厚重。

如果说葱烧海参里的大葱,是浓妆艳抹的当红明星;煎饼卷大葱中的大葱,便是洗净铅华的小家碧玉。两者各有不同,但却各有各的风流蕴藉,细细想来,却是难分高下。

(二)煎饼是个传说

每个地方的人,总喜欢为当地的小吃,附会一些名人的故事和传说,煎饼自然也不例外。而同为山东人的诸葛亮,自然而然便扛起了这面“大旗”。

根据民间的传说,诸葛亮在刚刚跟随刘备时,刘备的实力仍然很弱,根本无法与曹军抗衡。在败亡的路上,刘备军想要埋锅造饭,却发现锅灶和粮食都丢在路上,只剩下了少许玉米面。情急之下,诸葛亮让伙夫把玉米面调成面糊,然后将铜锣放在火上,用木棍把玉米摊成片,最后煎出了香喷喷的薄饼。士兵们就用这薄饼填饱了肚子,然后一鼓作气杀出了重围。这款救命的恩物,便是后来的煎饼。

这个故事看似很美好,实际上根本站不住脚。实际上,直到明朝时期,玉米才被传入中国。而在三国时期,人们根本没见过玉米,更不要提用玉米面烙煎饼了。

实际上,煎饼不过是贫苦人民“粗粮细作”的方式之一。每一种能用来度日的粮食,都有可能被转化成面糊。将这种面糊发酵烙熟后,便是一张抗饿、耐放的煎饼。

这种便捷的加工过程,证明煎饼其实就是一种方便食品。与一度流行的方便面、汉堡等食物相比,它们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

然而,煎饼居然还有过一段“贵族”经历。而这段经历,却又和“唐僧”们有着很深的关系

(三)唐代煎饼的溯源

在没有玉米的唐代,人们将粟(小米)作为煎饼的材料。因为小米非常抗旱,而且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所以时至如今,小米仍然在北方的粮食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用来摊煎饼的“鏊子”,是一款重要的工具。关于鏊子的最早记录,可以一路追溯到唐朝。唐代张鷟(zhuó)的小说集《朝野佥载》里,便有“熟鏊上猢狲”这么句话。所谓猢狲,自然便是面糊的别称。把面糊摊在被烧热的鏊子上,便是烙制煎饼的标准流程。

除了早期的工具鏊子之外,唐人还发明了饼铛。《太平广记》中有这么一段详细的故事描述:“厨中有主庖青衣,就铛作食。”鉴于唐朝的面食工艺如此发达,如果用饼铛随手烙几个煎饼,想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唐朝是煎饼的高光时刻。如果我们翻阅一下《酉阳杂俎》中的记载,就会发现煎饼有多受欢迎:“陵州龙兴寺僧惠恪,不拘戒律,力举石臼。好客,往来多依之。常夜会寺僧十余,设煎饼。”由此可见,不仅普通人常吃煎饼,连寺庙里的僧人请客时,都对煎饼非常重视。这款食物,已经到了“僧俗共赏”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些“唐僧”们,把煎饼吃出了创意、吃出了特色、也吃出了花样。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调料品种太过稀缺。所以寺庙中的僧侣勇于创新,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煎饼吃法。有些僧侣用煎饼蘸糖吃,有的僧侣将牛奶混到煎饼里。而《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这部经书里,便记录了一种绿豆煎饼的配方。比起如今的天津煎饼,这款唐代煎饼更像是一种糕点——它并非由水调节而成,而是由葡萄甜汁调制而成。

摊煎饼

如果未来出现了煎饼“甜党”和煎饼“咸党”,请不要惊讶——因为早在千年之前,甜煎饼就已经出现了。

(四)煎饼卷大葱

历经漫长的岁月后,煎饼剥离了糕点的身份,最终转化为亲民的方便食物。其材料也渐渐变得多样,而且更接地气。当煎饼与大葱结合到一起时,不知不觉间,便绽放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且莫说是剧中人,连身在屏幕外的观众看来,都会一时间食指大动,甚至心向往之。

但很少有人知道,煎饼和大葱这两种看似平凡无比的事物,背后却都绵延着上千年的历史。其中有着文化的变迁,有着农耕民族的辛劳,更有着一股百折不挠的坚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连这一款看似不起眼的小吃,都藏着一段悠长的历史。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瑰宝,便是那些在岁月中斑驳的身影,它们就埋藏在我们身边,藏在那些不起眼的事物当中。

只待最为敏锐的目光,前来发现它们。

(完)

(渭水徐公,一个热爱看书和旅行的历史博主。欢迎你和我一起,走进更大的世界)

参考资料: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李保田等

山东一绝:煎饼卷大葱,高峰,《农家参谋》

最草根名吃:煎饼卷大葱,南晨,《文史博览》

唐代煎饼新探,李硕,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短评

演技在線的劇.那年代的劇都很容易讓人努力追下去.顏並不是最最重要的,光看老戲骨飆戲~值啊.

9分钟前
  • 小川 靜
  • 还行

看多少遍都不会厌~~~李保田人物塑造封神 做人当如刘石庵 结尾刘墉的话有点爹味。。赐死那段看着揪心啊。。君臣之间 如此这般 简直令刘墉心死

11分钟前
  • Véra知彼不知己
  • 力荐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面一直很很很好看,到了倒数第二集的时候,整整一集都是刘罗锅和和珅在大牢里的对话,忒无聊了,于是印象里这剧就是虎头蛇尾

14分钟前
  • Alejandro.S
  • 力荐

终于补习了这个小时后没看全的片子,油锅游民的心绪不想记录了,多说无益。里面不少内容是刘宝瑞相声里的剧情,这里的和珅没有后来纪晓岚里的和珅聪明哈哈哈 要是戏编纪晓岚和珅刘墉三人在一时期的就好了 可惜不可能

17分钟前
  • 年上党怎么办
  • 力荐

小时候全家一起追的剧,不得不佩服李保田的演技。

20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王刚的和珅形象从此确立,宰相刘罗锅虽然是部戏说历史的剧情,但是对于时事的针砭入木三分,剧情中对于君臣关系的刻画,查案惩贪官的流程也成为后来的诸如微服私访、铁齿铜牙这类电视剧的必备要素了。最后两集是全篇的重点,一改之前的嬉笑怒骂,点出了全片的核心。PS:片头片尾也是传唱很久的经典。

25分钟前
  • everydaywalker
  • 力荐

极具戏剧性。不过字幕像是后期听配的,常有错字,特别是前几集。

28分钟前
  • sosovipp
  • 力荐

自从这部戏之后,和珅就是王刚的样子。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也不是

32分钟前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推荐

对白不流半点现代气息,表情的表现细致到45度侧背面的皱眉……如今想起来还是阵阵温暖,我很喜欢,好的作品,美好时光。

36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力荐

关于文字狱,官场崇尚节俭,耕读传家,每一个故事都很精彩。最后一集,刘墉看着和珅上吊的一场很残忍,独白极具戏剧张力:你那抓钱、抓权、抓美女的手此刻怎么那么无力呢?

41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现在看起来真过火,尤其是当年这三个人演的都很过(现在的话,就只有李保田还这么演戏),而且虽然张子恩是个很懂民俗细节的导演,但这种冷喜剧的火候,还是有点欠打磨。片子的笑点其实都在相声原作上。

45分钟前
  • 影子熊揉着眼睛
  • 较差

很不喜欢这类风格的作品。

46分钟前
  • 只有霸王
  • 较差

经典的没话说了,李保田着实演技派

5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第一最好,越后面越差

52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挺有意思的官场斗,主演都演得不错诙谐有意思,但只能当戏说看。

57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推荐

标记童年,歌太洗脑了

59分钟前
  • ᥫ᭡້໌
  • 推荐

怕媳妇的大官萌萌的。

1小时前
  • 海鲜高汤面
  • 还行

全家爱看的电视,永远的经典,童年的回忆

1小时前
  • 蓝下老婆
  • 力荐

最记得里面有个荔浦芋头,很好吃的样子

1小时前
  • 萤火虫小花
  • 推荐

这个剧小时候真的特别喜欢,里面的演员都是有实力的演技派,还挺搞笑的!

1小时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