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现实的愿景

HD

主演:Stephanie,Cumming,克里斯托夫·巴赫,弗洛伦廷·格罗尔,埃尔弗里德·伊拉尔,汤姆·汉斯尔迈尔,杰夫·伯勒尔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2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3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4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5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6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3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4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5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6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7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8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19雪莉:现实的愿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雪莉:现实的愿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13 个雪莉:现实的幻象》用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 13 幅绝世名画构成了美国社会历史的现实风景,而历史正是由无数的个人故事所书写的——雪莉,一个美国女性的缩影,她走进霍普的画作,走过美国 20 世纪的重大历史时刻,见证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层面的剧变:从珍珠港事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麦卡锡时代和冷战到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和越战爆发、从股市崩盘到经济萧条、从猫王埃尔维斯•普利斯莱和摇滚乐到马龙•白兰度和玛丽莲•梦露……品行不端克雷兄弟的秋天大师 第二季长命百岁:蓝色宝地的奥秘 第一季疾速天使柳生家族的阴谋请别相信她2004私人课程202019号消防局第二季最终行动出租家人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最后的尼安德特人上海滩(粤语版)星空恋人街头女哨兵极线杀手新编辑部故事越狱第五季爱在那岁月的日子甜蜜十一月就是闹着玩的生命不息第一季粉与灰魂归故里破冰2023情感阴谋捉妖记2变态家族:长兄的新娘神探可伦坡第二季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馆我就死而无憾真人版上班族妈妈第二季北极光西京囧事圣之青春开始而已堕入地狱德国八三年下一站是幸福泰版三个家庭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说是看了一部电影,不如说是看了一场画展

电影的名字叫做《雪莉:现实的愿景》,也有的翻译为《13个雪莉》,因为电影中有13个场景,每一个场景都以Edward Hopper的一幅画作搭建起来,又将画中的女人作为故事主角,进行了十三段讲述。

《雪莉:现实的愿景》官方剧照

电影迷人的地方,不在于故事情节,注重剧情的人会觉得它拖沓冗长毫无意义,但是喜欢看画面的人就毫不在意,再加上B站的资源连个字幕都没有,听力不好的人如我其实只听懂了少部分的台词。如此也有好处,就是我能专注于欣赏画面,感知构图、光线、色彩搭配。

在我没有停顿的观影过程中,做了很多截图工作,当时我并未想到要去找原画对比,只是单纯觉得,“嗯,这个太好看了”。或者说有些镜头,你会觉得,“嗯,再拍人像时可以借鉴一下”。

看完电影之后,我把一部分截图发了朋友圈,一位朋友说她很喜欢这个画家,这激起了我的兴趣,然后就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在很多地方见过的一幅画《Rooms by the sea》就是Edward Hopper的作品。

Edward Hopper《Rooms by the sea》

伦勃朗的光用在人物上,霍珀的光用在风景上。如果你查资料,会看到类似“光影对比”的关键词。一些艺术理论的描述诸如流派、风格、主义,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像是听不懂得咒语,但是引起我共鸣的有这样的句子:他偏好住宅、旅馆、街景的主题,着力表现光影下的色彩及情绪变化,善于利用光线明暗的强烈对比,空无一人的空间或单独出现的人物,暗示现代人生活的冷感和疏离。

说到现代人的冷感疏离,似乎可以有一点点联想到所谓的“性冷淡风”,家居装饰可以性冷淡,穿衣服可以性冷淡,这种不知道谁想出来的鬼风格通常色调单一,但就像上文说的,霍珀的画作色彩其实非常明亮丰富,但是你就是觉得清冷孤独。这就是我现在更想多了解他一点的原因,好像在告诉我一个道理:这世界非常丰富多彩,但你永远孤独。

 2 ) Original Paintings from Hopper

 3 ) 创意很新颖,电影很小众。

当娜姐说她最喜欢的画家是霍珀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画家,更不要说看过他的画了。第一幅看的就是午夜街边咖啡馆的“夜莺”,竖直的线条,巨大的色块,呆板的人物,除了寂静真的没有看出来什么。只是觉得似电影海报,人物很假,有线条没肌肉,有装饰没情节。当时我还调侃到我们小时画电影院门楣上广告牌都是画大头的,要把人物的面部表情摹出来。听到这,娜姐习惯性用手指在上嘴唇蹭了一下,而后是那种完全察觉不到的点点了头。她早已不同我争论,只是叙述了自己的想法便是,听也罢不听也罢,特别是当两个观点相异的时候,更加的不会说第三句,通常第一句是她说一个观点,第二句我同意反对或者质疑,第三句,噢,没有第三句。

但是,看的多了,便读懂了那些呆板的身板,僵硬的表情代表了都市里的孤寂。可我也没有同娜姐讲过,只是收集霍珀各个画的图片,不时地推送给她,她也不会指责我当年的错误,更不会得理不饶人的嘲讽一下,只是看每一幅我送的画都简单的说一句谢谢。但有一天我告诉她说看霍珀的画想起来句唐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我觉得在屏幕那头,她还是“飘”了一下。

这次看的电影就是讲霍珀的画,电影是将霍珀画的场景复现了一下(可能是十三幅,因为影片还有一个名字叫十三个雪莉)。靠时代背景和人物独白来串起个情节,电影的感觉没有什么特殊的,只是觉得导演的创意很有趣的,反倒是看霍珀的画还看出了舞台剧的感觉,这一点没想到。

我们看画,会更多的关注画本身,线条人物构图等等,而看电影却会忽视、略过那些画面,更关注里面的人物与故事,很少有人去理解那里的构图、色调。(如果看照片的话,更加会关注照片里的场景与人物,偶尔关心一下色温,饱和度,却更加的忽略那些“图”的要素)。

另外整个电影中,没有摆拍“夜莺”的场面,只在独白中提到雪莉与头儿出去,应该是描述的那个画面。

结论是喜欢霍珀的人可看,喜欢电影的人不必看。

 4 ) 向爱德华.霍普致敬

《雪莉现实的愿景》既以形式致胜,又有丰富的内容。电影将爱德华•霍普的13幅画作立体化、具象化,发扬光大,排成13场时间连续,人物贯穿的戏。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应该算是欧洲印象派潮流后期的抽象画法,他的作品常常都是长线条和大色块,强烈的光线和色彩对比,强烈的光与影,以及鲜明的透视关系,基本上是表现街景、酒馆和居室的,反映中产阶层的寂寥生活。

电影所取的13个场景具有画家作品的显著特点,简明的立面处理,浅褐色的楼房,淡蓝色的天,室内中绿、粉绿背景下暖色调的人物。故事象是发生在舞台上,远离社会现实,恰好地表现了中产阶层对平和、安逸的追求。去年有一部用梵高作品风格进行处理,表现梵高本人经历的电影,梵高那种零散、有时还绕来绕去的笔触,转换成动态的电影,让人看得实在是头晕眼花。这部《雪莉现实的愿景》颜色雅致,节奏舒缓,太有文艺范儿了。

故事时间跨度从二战开始,然后是东西方此起彼伏的冷战,战后美国的反共运动,直到黑人反种族歧视、争取人权的斗争。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世界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雪莉为代表的中产阶层却在回避这些社会现实,画面与画外时事报导内容,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中产阶层内心在抱怨,外表在回避,幻想与现实在他们心里反复交替,最后仍采取一种躲避与及时享受相结合的生活态度。不要问今天或明天会怎么样,冰淇淋在盘子里就要及时享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如躲避在阴影之中,沉睡在梦里可能比醒来要好;……这一切应该与爱德华•霍普的作品风格相吻合。

今天都说要扩大中产阶级的规模,提高中产阶级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度。但我总感到中产阶级的最大特点是求稳,中产阶级规模越大,社会就越稳定,其作用自然就发挥出来了。从电影后面的发展来看也很积极,有些正能量,雪莉赞同人类享受同一个空间,所以说回避也好,空虚也好,自我欣赏又自怜惜也好,都不影响他们对社会稳定和和平发展的追求和向往。从这点看,爱德华•霍普早就开始表达一种社会理想和社会力量了,向大师致敬。

 5 ) 阳光如此易逝,反而比在黑暗中更孤独

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年,爱德华·霍普画出了那幅最著名的《夜鹰》,金鱼缸一般的酒吧暴露在深夜黑暗的街角,每一个观众都是这个世界上的窥探者,也许不止是酒吧中那几个人的孤独,也许是整个美国对明日的未知。那酒保,一身水兵服。

《雪莉:现实的愿景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用霍普的13幅画作跨越了从1931年8月28日到1963年8月29日的欧美时空,奥地利导演古斯塔夫·德池很节制的,没有拍出那幅《夜鹰》。而是将霍普画中的种种孤独化为一人——Shirley ,也许是车厢中的乘客,也许是旅馆中默念 Robert Desnos诗作的旅人,也许是电影院中的领位员,也许是报社主编的秘书,也许是大动荡大萧条又或大繁荣时期中的anyone,也许是女性,也许可以模糊性别而将最后一点光线投射到每个观众的内心。如她在剧中所说的“她的哲学”:“不要问为什么或未来会怎样,冰激凌还在你盘子上就及时享用。”

拍这样一部片子向霍普致敬,没什么好挑剔的,布景也许并不很难,因为霍普的画作本身就有极强的舞台感,像一个个风暴眼,画面越是宁静,观众可以感到那窗外、林中、画外的紧张感越强烈。也有人吐槽剧情的浅淡,但我觉得如果在画家之外,导演去强加叙事,反而不够高级吧。

今年在上博看到了《夜鹰》,又看了劳伦斯·布洛克组织霍普粉作家群写出的《光与暗的故事》,正好又断断续续重读十年前的老杂志《万象》第十卷,封面也全是霍普的画作。巧了,管他呢,先把冰激凌吃了再说。

 6 ) 一点摘抄

“剧院应该上演日常生活的悲剧,而不是开心的一面。”

“虽然我对周围很了解,公园,树,房子和人,我还是觉得有点孤立,好像我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看透视画一样,一幅有野牛和彩色背景的透视画,蒙大拿的风景。”

“那个时刻他对我来说成了一个陌生人,也许我对他来说也是陌生人,一个他想象中他照片里女人的举止和样子。我以前跟很多舞台导演拍过这种照片,但跟史蒂夫拍照是不一样的体验。紧张,几乎是色情的。被你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当陌生人一样对待,只为了成为别的人,我根据他的想象,为他创造的人。”

“幕间休息,就像突然从梦中醒来一样,如果醒来后没有记忆会怎么样。不知道是谁,做什么的,从哪里来,没有过去,没有朋友可以问,只是一具没有历史的躯体。”

“如果某人的朋友死了。这是最尖锐的话题。想着他们如何这样生活,并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周日礼服,某种发型,除了他们没有人知道的恶作剧,迷失在坟墓里。他们在这样的日子里多么温暖。你差不多看到日期,看起来这么短的路程。而现在,他们与他相隔几个世纪。”

 短评

流动的画展,美而无用。电影区别于画作,是因为它除了视,还有听,它不必在一帧之内讲完故事。霍普的画作变成摄影作品的同时,竟然从寂寥的美国生活变成了朝鲜苏联东德式社会主义风格,秩序井然又麻木。

4分钟前
  • Syfannn
  • 推荐

Edward Hopper是一个很贾木许的画家,人与人的疏离是充斥在他画作永恒的主题。把独立的画串成完整的故事,以Shirley视角见证了美国时代变迁, 这部片比真人表演加个Prisma滤镜的挚爱梵高完成度高多了

7分钟前
  • 叫我RP李
  • 推荐

1.一个又一个固定长镜头让我们窥视着雪莉的一举一动,自然的/闲散的/性感的种种模样,再通过雪莉的独白窥伺着她的内心与想法,一个普通的女性赫然纸上;2.巴黎旅馆的第一个镜头,灯光、色彩和背景音便彻底征服我了;3.似是静止的画作,亦是变化的生活空间,时间在期间流逝。

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3.5

1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一開始不得不為燈光佈景神乎其神的精確而讚歎,等新鮮勁一過就掩飾不住影片的空洞,不加詮釋地將Hopper的畫照搬還原只是技術流本身就缺乏創意,硬要把畫面串成一個故事,還要加上大段抒情獨白,更是毀滅性的破壞,幾乎與Hopper作品的意境背道而馳,越到後面越是言之無物純粹在拖時間。

12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较差

通常我们会在喜欢影片之后才去关注幕后花絮导演访谈或者热门影评之类。但也有一种电影是你对它本身没有太大兴趣,只是好奇为何要这么拍?

17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是精致又美丽的,置景与布光都相当讲究,开机前的工作量必然非同一般,然而对Hopper作品里光影及情绪的捕捉,远不如Richard Tuschma致敬Hopper的摄影作品Hopper Meditations,有趣的是Hopper作品里的女性,本质也是其妻子常年作为其模特的内在缩影,这也让Shirley一角的构成,蒙上了更具传奇色彩的意义

19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还行

还原太美了,笔刷都看得见哈十三。

20分钟前
  • edie
  • 推荐

(1) 副标题visions of reality+大量的内心独白对应着Hopper的艺术是内心生活的外在表达的理念。(2)很好地还原了Hopper画中的场景,包括对长腿的迷恋,阳光、窗户、影子和色调都很准确。(3)虚构的叙事是弱项,全片更像13段会动的instagram。(4)8月28日的选择=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讲话日期

22分钟前
  • btr
  • 推荐

对Vintage的喜爱无法抵抗

24分钟前
  • 虎折
  • 推荐

技術是做得充足,畫面也很美。只是在叙事上成為了女生的喃喃喃自語,厭煩,但其實這部電影crossover得算是有新意、心思。劇本三星,hooper一星。共四星。

25分钟前
  • Dorothy
  • 推荐

哎⋯⋯局外人应该沉默才对

28分钟前
  • bulevelvet
  • 还行

对Hopper还原度简直神了。用力平均,欠主次详略区分,PPT感也是这么来的吧。

30分钟前
  • 竹官碧
  • 推荐

天啊,为是那么我会好喜欢?!和豆瓣的口味第一次有了如此大的分歧,哎~~~~~~

31分钟前
  • 个人资料
  • 推荐

独坐蹙娥眉,凭栏海风吹。人美画也美,画在人已非。

3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精美绝伦的幻灯片。

38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画面太美了,一点也不真实,Edward Hopper的色彩搭配美绝了。(尽管如此剧情一塌糊涂。)

40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因为爱德华霍普看的,很喜欢他的《夜鹰》同样是特殊时代背景下通过一个小人物的缩影描绘历史航线,律动的人物和静置的背景看似疏离,却也能通过精巧的构图形成拉扯。不过即使疏离又怎样呢,在整个世界纵深发展进程中,我们都只是局外人,大环境所造就的人无法割裂或驳斥与世界的对辩,但到最后总能得到一个解释。看他的画时,你能感觉到那种快要溢出纸张的孤独和寻求认同,于是我对这个结局很满意,想起诺神的一个开头,“你在等一辆火车”,一辆通往未知世界却使人怀有无限憧憬的火车。每次低迷的时候,第一艺术或第五艺术是最好的解药

42分钟前
  • Elanor
  • 推荐

1.如果这不是电影而是十三张照片的摄影展,我觉得非常不错。2.这导演专职做电影美术师会很有前途。4.Edward Hopper善画美国民众生活,越平凡越柴米油盐越有Hopper的情调,导演把女人的小生活换成了大历史,幸或不幸?3.老头子Q&A时讲话非常肉且没内容,导演性格在自己的电影上倒是表现得很好。

47分钟前
  • 桥山小野姬
  • 还行

画面真的好舒服,没有字幕一直平仄仄平地讲话根本就很难听进去好吗!喜欢表现形式但不喜欢叙述的形式。散场后遇见一朋友,他第一句话就问,“睡得还好吗?”

50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