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攀登

HD

主演:夏伯渝,胡歌,夏登平,柯庆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无尽攀登 剧照 NO.1无尽攀登 剧照 NO.2无尽攀登 剧照 NO.3无尽攀登 剧照 NO.4无尽攀登 剧照 NO.5无尽攀登 剧照 NO.6无尽攀登 剧照 NO.13无尽攀登 剧照 NO.14无尽攀登 剧照 NO.15无尽攀登 剧照 NO.16无尽攀登 剧照 NO.17无尽攀登 剧照 NO.18无尽攀登 剧照 NO.19无尽攀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差一步,都不是登顶

1975 第一次攀登珠峰 失去双脚

1978 安装假肢

1996 罹患癌症后治愈

2008 准备二次攀登 卖掉房子

2014 结识柯总

2014--2016 三次攀登珠峰,最后一次只差94米登顶。

2018 获得柯总(抵押房子)和其他人资助,成功登顶珠峰

四十多年的追梦故事,逐帧逐帧在眼前闪过,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执着到近乎偏执的追梦者,像蜗牛一样朝着固定的目标向上爬,一步,两步,三步,直到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妻子说,第四次爬珠峰之后,夏伯渝老先生被查出血栓,亲朋好友都说已经登顶了,别再去了,但是也拦不住他。他那样纯粹又执着地盯着自己的梦想,谁能拦得住呢?

我想,那时的夏老先生一定觉得,攀登珠峰,八千八百四十八米,差一米,差一步,都不是登顶。人生有时候需要这种勉强,因为抵达梦想的路上,有太多让你近乎绝望的时刻,让你理所应当地觉得可以放弃什么,理所应当地在安全区内停步,如果这次可以放弃,那么下一次也可以。如果没有这份勉强,过去漫长岁月里的某刻,夏老先生已经停步了。

的确,当你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妻子的护身符,儿子的默默陪伴,朋友的倾囊相助,还有这部影片的共同拍摄,都是因为被某种引力吸引住了吧。

“人活在世上不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吗,有的人活了九十多,几十年在病床上,我觉得这不是幸福,也不叫长寿,我觉得我就是长寿。”这段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夏老先生对人生的看法。有的人试图留住逝去的时间,有的人只追求瞬间的永恒,但后者,也捉紧了生命的浓度。

(柯老师讲来豆瓣打个五星,我觉得还是四星好,留点余地,夏老师的故事还没结束呢。)

 2 ) 每个人的一辈子都在无尽攀登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勇气和爱的故事。

梦想是单薄的。挚爱的一句担忧就会瓦解,自己稍多理性就能放弃,天空多一级风就会落空…四十年来每日坚持的原因是什么?是肢体残缺的不甘,是不屈命运安排的挣扎,是对自然的向往还是对自由的热爱?「征服」大自然固然是人类精神和体力极限的象征,但“登顶不是终点,回家才是”的落点力敌千钧。

梦想是矛盾的。义无反顾追逐梦想,这一路注定是自私的,如果有家人亲友陪伴会给人莫大的勇气和支撑。夏老师你好,这两天怎么样?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如果没有办法改变就只能支持,这是爱的妥协,也是爱最本质的为他。很多事情是不公平的,人要学会放手和接受。飞机为了安全有时不得不返航,虽然差九十米即将登顶但不能因为自己让更多年轻人付出生命代价。

梦想是爱和感恩。家人多年的理解照顾,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相见,牵挂。登顶时连线通话,问诊时彼此搀扶,登顶后一起旅行。毅然决然卖房。始终如一的坚持和热爱。挑战自己挑战极限,战胜病魔,挑战身体极限,为了更美的景色,遇见更美的人。登顶后依然攀登。

打动我:老婆同意卖掉北京的房支持他的梦想,好友以房抵押为他支付登山费用,儿子担心他的病情悄悄跟随上山。有亲友如此,足以平山填海。峰顶近在咫尺,他面对镜头流下泪来,愧悔自己对家庭的亏欠,感谢家人纵容他的一意孤行。他早已做好死于大山的准备,唯爱令他走到最后。

片后采访,老爷子谈起给儿子起名“登平”的寓意,他说是“攀登高山如履平地”,而他的妻子说,是“攀登之后平安归来”。

 3 ) 感·《无尽攀登》

因为我之前看过一个类似的纪录片,是《徒手攀岩》。并不是说此类纪录片不好,而是你在一开始会认为他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内心的一个坚定的想法,包括算是一种此生的追求,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的自然的风景,其实这都是次要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会非常感叹他们这类人真的很厉害。 但好像会不会因为有一些大环境的影响,我到现在为止,可能看这个纪录片就是平平无奇。可能会有一部分私心,会觉得对待家人包括对待身边人,对待朋友是一个不太公平的一个想法,因为他们可能考虑到只是自己人生当中不要留有遗憾,而没有考虑到其实为他担心受怕的家人在如果知道这件事情没有成功之后,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 所以甚至有一个会比较极端的想法,会觉得如果是这类人,比如说从一开始你就知道你的此生目标是这个的话,我觉得最好不要就是成家立业,因为他可能会在一次突发意外状况之后带给家人的是无尽的悲伤。

但我还是非常敬佩夏伯渝的这种精神,在高龄加上身体的情况之下还是能够在2018年5月14日登顶。

 4 ) 我们都是追梦人

今天特意去城里参加了一个包场活动,有幸见到夏老师本人 这部纪录片以及夏老师真的太打动我了[流泪],在夏老师身上看到了很多跟自己相同的地方,以及很多我没有的东西,真就从头哭到尾,看到最后,夏老师43年来第五次攀登珠峰,终于登顶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 失去双腿 癌症 血栓,都不能阻挡夏老师的攀登之路,对登山的执着和疯狂让人敬佩 有的人,就是为登山而生的 夏老师的妻子说,虽然夏老师从不跟她聊这些,但是她知道,夏老师一辈子都在等待着一个时刻,在山上遇难的那一刻 听见这句话,突然感觉自己被理解了,我的生命也一直在等待着那个时刻,因为意外遇难的时刻,我总是肆无忌惮,毫无顾忌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我知道我的身体不能承受这些,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想过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那就尽情消耗自己的身体,反正从来没打算活很久,最后死在美丽的大山里,是我最好的归宿 就像夏老师说的:“人生如果不能尽情的吃喝玩乐,那跟死了有什么区别,有的人活到九十多岁,可是有几十年是躺在病床上的,那能叫长寿吗?” 电影从头到尾我都在问自己,如果我像夏老师一样失去双腿,彻底残了,我能像夏老师这么勇敢的去追梦吗?我做不到,如果我彻底残了,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今天距离我摔断腿刚好十个月零一天,这十个月来,我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只有医生的一句话,说保证我一定会好起来,我还能跑步,还能骑车,还能登山,因为医生的这句话,我才有勇气活到今天 最后提问环节,我很想问夏老师截肢之后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憋了一肚子话,到提问结束还是没能把手举起来 “夏老师您为什么登山?” “因为我喜欢登山” “一辈子追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您会怎么办?” “我会寻找下一个梦想” 我们都是追梦人罢了

 5 ) 看完我只想问自己一个问题

有没有一件事,是这一辈子一定要做的事?这件事一旦做成了,就有一种此生足矣的感觉。

这是一件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没有什么能够让你放弃的事。

这种渴望的信念坚如磐石,百折不挠,万物不催,山止川行。

我想了想,很可悲,我没有。

先不管能不能实现能不能做到,很多人可能像我一样连这样一个奋斗终生的理想都没有。

 6 ) 无尽攀登--人生无尽

珠穆朗玛峰,世界的屋脊,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因为自己也有雪山情结,所以夏老师的电影上映必须第一时间支持。

看完之后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夏老师执着信念的佩服,也有自己对生活的一些反思,还有对于大自然的更加敬畏,同时也让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心中继续发了芽。

我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下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距离登顶仅94米」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选择。

三次冲击失败,第四次距离登顶仅94米,考虑到他人安全不得不放弃的时候,那种心里的不甘…

让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去二峰的经历,白天天气晴朗,走起来身体还好好的,晚上吃完饭就开始头疼不舒服,夜里睡在木头搭起来漏风的小屋里,躺在地面上用着简易的睡袋,把衣服都套在身上,可还是觉得很冷很冷。

外面的风呼呼作响,高反带来的头疼让自己5min就要醒来一次,从10点入睡到早上醒来,每次睡醒之后手表只过去5min的那种绝望是我这辈子都不想再体验的事儿,当时就想自己为什么要受这罪…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怎么都要坚持下来。

短暂休息一天之后身体依然没有好转,凌晨2点多起床后吃的东西都吐了出来,强忍着不舒服往上爬了不到100米心里挣扎了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虽然无法和夏老师那种更艰难的经历相比,但这种不甘自己也曾切身体会过,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的人生吧,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面临失败面临选择。

「罹患癌症」

成功人身上都有一些相同的特质,比如信念感很强,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信念感才可以对自己足够狠。

连续能做一百多个引体,带着假肢深蹲,徒步在沙漠戈壁…镜头里夏老师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比自己的还要出色,真是自愧不如,很难想象这是一位近70岁高龄人的身体,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努力。

当自己都不怕死的时候,相信世界都会来帮你,这才是真的绝处逢生。

「被珠峰接纳」

我特别喜欢被接纳这个词,我觉得用的恰如其分。

通往梦想之路都是荆棘的,我很难想象穿着假肢忍受着疼痛攀爬珠峰是一种什么感受,即便通过画面我也很难想象在8000多米的高空被暴风雪击打是一种什么感受,我更难想象在这样的条件下是如何熬过艰难的黑夜的…

大概是感受到了夏老师五次来到这里所展现出的决心和勇气,又或是不忍他这般高龄再次受苦,终于被珠峰接纳了。

山,一直都在那里。

「登顶不是重点,回家才是」

登顶之后夏老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感谢一直支持他的家人们,当然家人们更关心他能平安回来。

电影中有一段镜头我印象非常深刻,夏老师哭泣着说自己坚持着四十多年的梦想,而这样对于家人来说其实是一种自私。

让我想到了今年离开生活三十多年的天津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上海,来之前我去见了几位许久没见的朋友,其中有一位关系很好的兄弟对我语重心长的说了一些话:“父母年级都大了,我们岁数也都不小了,到了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儿,你有没有考虑过你这样做太自私了些。”

我竟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不知道是什么提供了我勇气,或许是那颗不甘平凡的心吧。

感恩父母对我的理解与包容,原谅我的自私。

「四十三年 从未放弃」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原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想这或许就是夏老师四十三年没有放弃的原因吧。

我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可能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同,我感觉ta像一颗洋葱一样慢慢的剥开,逐渐清晰的来到我的世界。

在这个浩瀚的宇宙当中,人类是无比渺小的,但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不枉此生。

种子在慢慢发芽,也许我在50岁的时候会实现ta…

 短评

年轻时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被冻伤截去双腿,最终借助假肢在69岁的第六次挑战中成功登顶。四十三年夙兴夜寐,终于了却一桩执念。比起他的乐观、热爱与坚持,亲友们的挺力相助更打动我:老婆同意卖掉北京的房支持他的梦想,好友以房抵押为他支付登山费用,儿子担心他的病情悄悄跟随上山。有亲友如此,足以平山填海。峰顶近在咫尺,他面对镜头流下泪来,愧悔自己对家庭的亏欠,感谢家人纵容他的一意孤行。他早已做好死于大山的准备,唯爱令他走到最后。片后采访,老爷子谈起给儿子起名“登平”的寓意,他说是“攀登高山如履平地”,而他的妻子说,是“攀登之后平安归来”。这多好。「征服」大自然固然是人类精神和体力极限的象征,但“登顶不是终点,回家才是”的落点力敌千钧。

9分钟前
  • Hanly
  • 推荐

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细致地展现了个体的独特性,他作为攀登者,追梦人,又是一个家庭的丈夫和父亲,他的挣扎和不屈。作为冒险运动题材电影,它拍出了珠峰壮美的景色和攀登的惊险,对于夏伯渝个人的刻画也充分展现了他身上励志的色彩。有个有趣点,对于夏伯渝的假肢,一位友人说他把自己练成了机器人。夏伯渝身体锻炼得很好,他自己也说攀登珠峰没有身体问题,就是看珠峰的天气允不允许。有几个不太满意的地方。一个是电影提到了另一条攀登路线,坐汽车可以直达大本营,听起来好像更便利,但却没解释角色为什么不选择它。还有一个是提到了第四次攀登时,尼泊尔政府将禁止残疾人攀登珠峰,这里有烘托第四次攀登是背水一战的氛围,但实际上他还是进行了第五次攀登,电影没说明如何解决这个禁令,也削弱了第四次攀登放弃的不容易。

10分钟前
  • 空条奈奈
  • 推荐

在对梦想的自私与家庭的愧疚两难中坚毅地选择了前者。你可以批判他的一意孤行,也可以赞赏他的跛鳖千里。他是不幸的,失去了双腿;他是万幸的,至亲力挺他。所以,他最后成功了,登顶珠峰是他43年隙穴之窥的修行成果,然而回家之路才是他人生最富足的获胜奖励。

13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好故事,拍得一般

14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带来惊喜观影体验的纪录片,夏老师不愧是火神爷,有对事业的赤诚热情,有待人接物的真诚温暖,而且果然不怕冷,11月的上海点映两父子都是短袖上阵。😁好奇询问老师的锻炼量,好家伙每天五六个小时,徒步以十公里计,引体向上以百计,负重深蹲以千计……一天顶我十天,这就是世界的参差吗?

18分钟前
  • 雾淡乡
  • 推荐

很久没有走进影院看纪录片电影了,能在电影院遇见是我的幸运。平实动人,真实中蕴藏着无法想象的力量。截肢、生病、贫穷,只是增加了夏伯渝爬珠峰的难度,真正动人的是,他为了一个目标可以坚持43年,哪怕要面对那些困难,我觉得才是最厉害的。他完全可以放弃这些,但他没有。他在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下,穿过了漫长的黑暗岁月。他也就是个平凡的老头,他却真的很酷。这部电影对我很有意义,倒不是看了就要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是让我看到无论成还是不成,首先要经得起自己的审视,不要混混沌沌活着。

22分钟前
  • 稀罕叫啥叫啥
  • 力荐

最感人的部分反而不是老爷子成功登顶珠峰,而是他对着镜头剖开自己“自私”的内心,是他的爱人话虽不多但义无反顾的支持,是他登顶拨通电话后跟妻子说的谢谢,是他说的那句“登顶不是结束,回家才是”。镜头在给足主角足够高光的同时,也给予了背后的家庭以关注,这才让整个故事不至于沦为执念的自我感动。三星半

2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明明有那么多可以煽情的元素:截肢、癌症、梦想咫尺又破灭……创作团队却选择了最克制的一种方式——点到为止来呈现。真的好,这是真的懂户外人的点!全片以真的情,真的心来拍摄,坦诚交付给观众,夏老师真的太牛了,他的牛不只在于永远挑战极限而是那种面对未知的坦然真诚和乐观。很棒的电影!

28分钟前
  • 猫千姿
  • 力荐

总算,银幕上有了一部不再是人物(群像)访谈栏目式的纪录片了。对这股潮流烦透了,是不是在《大三儿》后都再没这种正常纪录片了啊。老老实实的跟随记录、后期补一些可供闪回的情绪花絮,这样又好看又激励人的东西,就没人好好去做了。

33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最大的感触来自于这种选材以及制作模式开始与商业渐渐拥抱,并融合得意外不错,它们所制造的火花以及值得的关注可比花重金以及大卡司砸出来的“假”片强太多- -看《徒手攀岩》、《登山家》时候所产生的“羡慕”,似乎稍微在这里有了些答案。用一生来完成梦想会否太过奢侈与天真,夏伯渝的故事会告诉你,永远不会,永远也不。活到几十年直到生命尽头是「长寿」,将每一天活成一生也是“长寿”。

36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电影最打动我的,是他说,「感谢她(珠峰)接纳了我」。人们总习惯用征服来形容与自然的关系,但事实上人从未征服过自然,也永远不会征服得了自然。人所谓的征服,不过是一次触碰。正如我们来人间一遭,并不是为了战胜生活,而是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愿你一生,为梦而活;愿你一生,永不言弃。

41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推荐

“珠峰最后接纳了我。”

42分钟前
  • 麦圈圈
  • 力荐

电影本身其实比较平平,中规中矩,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强的冲突展现,对登山过程的展示也不够深入,甚至产生了登顶珠峰还挺容易的错觉。同时攀登画面的素材不多,对自然风景的表现也不多,没有壮丽奇绝的景色。不过夏伯渝老爷子本人确实非常令人敬佩,在这样的年龄可以如此执著于自己的梦想非常少见,能拿到劳伦斯奖的人都不简单,正如片中另外一位老大爷用经典电影里的台词评价一样: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有幸在现场看到本尊,确实器宇不凡,合影的时候就站在旁边,这张照片也是值得我留念了。

43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从前以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是神话故事神话人物里的口号,当这种精神照进了现实,看到真实鲜活的人生有这样不屈从命运的人——一双假肢、69岁的夏伯渝老先生,成为中国无腿登珠峰第一人,更加觉得无穷感动,无尽力量。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对抗命运的过程。它给出一个第一稿的剧本,然后让你去,走到哪里,走向什么路途,走出什么风景,这才是自己的功课、成就与修行。当我也长成一个中年人之后,我想我能从夏伯渝老先生身上得到更多笃定。作为一部纪录片,它所呈现出来的电影质感很高级。高原,雪峰,孤独,勇敢,精神气,信念感,它都做到极致了。

48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人类只是珠峰的过客吧。嘴上说着“我可不喜欢被煽情”心里说着“我可不想爬山”但还是看哭了,一直以来躺平,看到有梦想的人过有力量人生还是还是觉得“真棒啊”。好像还是第一次参加所谓“路演”,有幸见到夏老师本人还提问了,祝他在继续追梦的同时能和老伴儿有更多幸福的时光。另外夏巴人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啊他们也会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吧。

53分钟前
  • Soda兰
  • 推荐

选对了拍摄者,纪录片就成功了大半。它再一次证明了:真实,是最鼓舞人心的励志。影片最动人之处是纯粹,专注于一个老人坚持不懈攀顶珠峰的全过程。喜欢影片的视觉节奏,用远景、全景展示珠峰上环境的残酷,用特写呈现夏伯渝的坚持和斗志。对珠峰的仰拍镜头撼人心魄,那是绝境,也是信仰。如果说假肢是器官的延伸,那信仰便是力量的延伸。

55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哈哈评论区不少人说“感觉爬珠峰也没什么难的。”哈哈当然了,根本看不到挫折啊哈哈。

56分钟前
  • 栗子酱
  • 较差

能上院线的纪录片电影,好评率比其它类型要高不少。电影的主角,有三次缘分。一是参加央视的挑战不可能,第一次了解了夏伯渝。二是电影攀登者,胡歌饰演的角色原型。第三次,个人纪录片的青岛路演,见到了本人。也了解了摄影师的不容易,全程跟着主角登顶珠峰,也挺了不起。这部电影整体还是可以的,不仅了解了尼泊尔和如何攀登珠峰,也更加全面的认识了夏伯渝。最后的登顶气氛烘托🉑,有些泪目,热爱就是人生最大的原动力!

57分钟前
  • 梦泽
  • 推荐

极度自私的人,不怎么引人的纪录片

1小时前
  • 于成
  • 较差

难得一见的走心纪录片,原生态气息扑面让人又身临其境的感觉。攀登珠峰过程和珠峰险恶环境的全景以及特写没有商业化的设计感,贵在真实。声乐很克制,画面极其贴近自然,很容易就沉浸了。当然,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故事的剧情,硬核无腿大爷夏伯渝坚持四十三年,克服病魔,衰老,自然灾害,攀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相信夏老师的壮举能鼓舞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勇敢面对生活,坚持梦想,最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登上自己心中的高峰。

1小时前
  • 光影人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