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童话2011

HD

主演:邹俊百,鲁园,李强,霍泥芳,宋晓英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2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3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4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5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6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3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4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5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6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7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8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9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都市童话201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康小小(邹俊百 饰),一个高大英俊、心地善良的十八岁少年。他智商略低,但天真质朴。儿时父母双亡,与70多岁的奶奶(鲁圆 饰)相依为命生活。陆齐身(李强 饰),一个儒雅智慧,温良严谨的地产商人。他孝顺,为让生病的父亲多活一天愿意付出自己的全部。  一次车祸,将康小小和陆齐身的命运相连。车祸中,奶奶死了,小小按照婶婶的吩咐找到了车祸的肇事者陆齐身却不慎将自己划伤。小小出院后,被接到陆齐身的别墅休养,陆齐身对康小小非常好,仔细过问康小小的饮食起居,并定期送他去医院进行体检和抽血化验。  这期间,小小结识园丁钟阿虎。小小喜欢阿虎,他们很快成为好朋友,然而阿虎却无意中发现,陆齐身待小小这么好,背后另有原因……欧比旺:绝地归来我为喜剧狂第七季美丽星球密室2之不可靠岸湿婆神屋顶的浪漫暗海吸血鬼猎人巴菲第三季特种部队:蛇眼起源(国语版)零号病人第一季暴走财神逃狱兄弟3(国语版)第六诫日本沉没:希望之人夏日福星粤语制造杀人犯第一季冰棍超人江户小姐 爱在令和番外篇风月俏佳人(粤语版)怪胎2020癫螳螂假面骑士时王:盖茨王权加布丽埃勒的成人漫画疯狂倒计时人生不再重来暴劫梨花世界奇妙物语 2021夏季特别篇小戏骨:西游记之红孩儿婚事2017国产凌凌漆(普通话版)潮州虎女乡村爱情之象牙山行善记纯植物饮食国度寻龙秘藏爹地徘徊年代费丽丝蒂第四季小戏骨:花木兰未完成的牵挂性/生活

 长篇影评

 1 ) 埋藏在故事后的梗 - 第二三集

这个剧集是偶然看到的,亦庄亦谐,是我喜欢的类型

尝试把一些梗罗列一下,对剧情理解没有帮助,只不过博君一笑而已

强烈建议先看剧再看这篇,有严重剧透,基本就是剧情流水

如果你看到什么我不了解的,说错而不自知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告知

第一集


第二集 Waiting for Andre,当然是指主人公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英语戏剧”,大家或多或少听过这样一出剧,对我是语文老师提起有一出剧叫《等待戈多》,演的是两个人等待戈多,戈多却没有出现。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指1940年代至1960年代主要兴起于欧洲的一个戏剧流派。这些剧作家的作品是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提出的哲学观念——“人生本来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的文学表达。

Samuel Beckett,坚持用法语创作(法文和意大利文学学士)的爱尔兰人,哲学硕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当然那是在很久之后了。

本集发生的时间正是此君《等待戈多》刚刚首演后的时间里,受意识流深入影响,表现虚无的作品一上映便引起巨大争议,几十年后的今天大家都知道那是经典,并能清楚地记下传奇始于1953年,但此前竭尽心力让其上演的Beckett那时在哪里?(在巴黎东北买了块地盖房子)这就是本片的背景。

André the Giant,法国职业摔角手,WWF(现在的WWE)重量级世界冠军,世界双打冠军,入WWE名人堂,患肢端肥大,成年身高2.24m体重240kg。这时问题来了,1953年André根本只有7岁,而不是片中说的12岁。(不过12岁身高191cm,体重94kg是真的没错)

第一次送他去上学Beckett说我们只说英语吧,André说我不喜欢,Beckett说我也不喜欢,这是前边说的此君坚持用法语创作,据本人说这样能 "without style."

André说Nothing happens, Beckett纠正说Nothing happens twice。但实际上等待戈多中本就是'Nothing happens. Nobody comes, nobody goes. It's awful.'

两人吃饭的时候说起“希特勒建立纳粹兵营是源于他是一个糟糕的画家,差评就有这么大的影响”是第三集的剧情,Beckett的心境此时可见一斑。

Beckett说自己应该炸了West End——这里指的是伦敦西区,主流剧院聚集地

Beckett如剧中暗示的,在二战中加入法国反抗军,好几次差点被盖世太保抓到,后来被授予了战争十字勋章和反抗勋章,但是后来他的态度如同片中一样,避之不谈,有人问起就说自己只做的是boy scout stuff,就是童子军那些事。

片中André成绩只有26分(英制40分及格),但实际上他数学很好,8年纪退学是自己觉得当个农民念那么多书没用(这种思想熟悉吗)

The only sin is the sin of being born.——1969 年采访时Beckett所说

两人在树林中摔♂跤,André初现才能(也不算,就是年轻人打老头)

打字机上贴着Dance first. Think later也是Beckett说的,下句是 It's the natural order.'

后来17岁André时搬去巴黎,因为块头大被发掘去打摔角了。

一个我自己觉得很有趣的兜底:整个Beckett送André去上学的事完全是真的

为什么把他们写在一起?因为这就是真的…1953年Beckett就是买了块地叫André的父亲Boris帮着盖别墅,就是因为André坐不下公交,Beckett决定要帮着Boris去送他上学,实际上据事主回忆,两个人就聊聊板球(第一反应蟋蟀,枉看HG2G,谢@Gemini express指正),别的一句不说


第三集标题是The Artist大艺术家,应该对应电影之神卓别林1940年的讽刺片The Great Dictator大独裁者(其中卓别林的演讲一定要听)

希特勒不用我唠叨,就简单说一下(对艺术了解的少,详细请看评论中 @喜儿喂鸭正经地 高论)

1907年Hitler被维也纳美术学院拒,被裁定unfitness for painting,祖师爷不赏饭。主任推荐他去学建筑,但是因为他没有高中毕业而被拒。1907年末他仅剩的母亲去世,(父亲于1903年早亡)从此靠着孤儿慈善和母亲的遗产过活。

1908年初,August Kubizek,他家乡的朋友来到维也纳与他同住,据朋友说Hitler是个夜猫子,没找份正经工作,睡到中午,之后在城市中闲逛,说着自己对社会改革和城市规划的意见,两个人有时候去看瓦格纳的歌剧。希特勒严格遵循天主教信条,对女人没有真正的兴趣,暴躁反复的性格开始显现。

1908年10月艺考,希特勒因为画的太差,考试都没让参加。库比兹克被录取到音乐学校,11月一天他回家发现希特勒不告而别。之后他流落街头,1909年钱都已用光,同时遭受抑郁症的痛苦,期间维也纳并不太平,市长是个激进的种族歧视反犹,希特勒在这段时间的影响下进一步树立了自己的价值观。

直到1938年他回到维也纳,20万犹太人有13万背国离乡,6万5被处决,当初买他画的犹太店主不知作何感想。

BTW,他说的那个“认为所有男人都想和母亲上床的医生”当然是弗洛伊德了

两集有点人物随剧情的感觉,不是人物激发剧情,不过都还可以。

最后祝情人节快乐:

 2 ) 伪文青和文青都可以看一看

那天,金子打开手机放了一首歌。旋律配器很古老。我问他:“这是Bob Dylan的歌吗?”答:“不是,是John Legend的歌。”话音未落,我就想起这部剧,急忙安利:“跟你说啊,我最近看了一部剧,你一定喜欢。”

我的脑回路清奇,从John Legend到Bob Dylan再到Urban Myth,什么串联起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与我来说,这都是年代久远的人和歌。金子虽然刚过而立之年,心思想法却像五六十年代穿越来的。如果你也是“思想守旧”的文青,看看心中的男神女神活过来是什么感受,应该堪比明星的迷妹吧。冲着这份激动人心,也值得好好看看此剧。

像我这样的伪文青,只是偶尔听得Bob Dylan等大师大名,对其生平代表作风格一无所知。但看起来不会觉得太费劲。都市传说什么意思?再著名的人物最终也要还原至普通的市井生活:他的不得志、他的不良爱好、他无意间的一点善心、他的偏执才是这部剧描述的重点。他的辉煌时刻因为有太多见证,各角度分析,早已不是描述的重点。

以前最爱看文道的《开卷八分钟》,甚至痴迷到把音频录进手机,翻来覆去听。尤其是文道讲名人轶事的时候,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就是欲罢不能。如今看这剧,一如当初的感受,名人轶事什么的真的很有意思。毕竟八卦的特质深植小市民心中。这部剧的八卦还不是什么俗不可耐的娱乐圈八卦,更像是文艺界的八卦、知识分子的八卦。作为中国人,附庸风雅是我的基因。一个高雅的八卦虽然还是八卦,但有了书的加持,就没那么庸俗。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搬个板凳虚虚实实地看着,这已经很有趣、很有趣。

 3 ) 埋藏在故事后的梗 - 第五集

这个剧集是偶然看到的,亦庄亦谐,是我喜欢的类型

尝试把一些梗罗列一下,对剧情理解没有帮助,只不过博君一笑而已

强烈建议先看剧再看这篇,有严重剧透,基本就是剧情流水

如果你看到什么我不了解的,说错而不自知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告知

第一集 第二、三集 第四集


一个多月没有写最后一篇,因为总觉得下面的马上就要出来,然后就拖到了现在。

本片中对英语中双关运用很多,梗倒是不多。多数字幕组都翻译的很好,更细碎的东西我来补补齐。

Muhammad Ali,职业拳击手,职业生涯56胜5负(赢回来3负),战略嘴炮家,段子手,慈善家,精神领袖,一个时代的传奇。1979年退役后又在1980年10月2日和Larry Holmes比赛,被打的很惨,是Ali所有比赛中唯一一场被knockout的比赛,有说为后来帕金森埋下伏笔。本集发生在这之后,Ali救人这事是真的,就在1月19。

片名The 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棒,来源就是Ali(一直自称)是最棒的,1975年他的自传就叫《The Greatest: My Own Story》。

真人与剧中对比

片头是1980年12月8谋杀John Lennon的凶手Mark David Chapman,此君对着列侬开了5枪后没有逃跑,在路边翻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后被判无期,20年不得假释,2000年后每两年申请一次假释,都被拒绝,最近2016年8月,第九次被拒;换台后是黄金档肥皂剧鼻祖《家族风云/朱门恩怨》(Dallas,1978-1991),J. R. Ewing第三季结尾被射(可以理解成雪诺被杀?),然后电视就宣传“谁想杀他”宣传了好久,直到8个月后第四季第四集Who Done It播出,这集至今是黄金档剧集史上收视率第二。(这么多都和剧情无关的哟)Ali就一句话:Too much needless death.

第一个进门的是Jabir Herbert Muhammad,这个人说起来还是Ali交好的“伊斯兰国度”组织领头人的儿子。1966开始做Ali的经理人,给他谈成了有史以来给运动员第一笔百万美元的酬劳,1974年“年度经理人”,1981年Ali退休后,他还继续打理他的生活足有10年。

第二个进门的是Donald "Don" King,这人是3个中唯一还活着的,一个拳击掮客,促成不少好比赛,也卷入不少官司。1980年这场比赛就是他促成的,但是1982年被Ali告上法庭说少付了他1.1m,他操纵Ali的密友蒙了健康状态不佳的Ali,以50k结束了官司,甚至得到了Ali任何未来比赛(也没有)的营销权。

然后Ali标志性的trash talk(嘲讽)就开始了:

一堆押韵champ-chump, winner-beginner, splendor-pretender

Herbert想安慰说了一句You’re the greatest,Ali并不领情,说你忘了后缀

三人谈话,Herbert那句“活人身上做尸检”是史泰龙看了那场比赛的感想,因为演了《洛奇》所以被Ali说是“假的拳击手”,另一个提及的是宿敌Joe Frazier三次交手第一次Ali输了(职业生涯第一败),两次赢了,两人宿怨极深。

一句话拼两个词笑死,宛如赵本山“一个字一个字蹦”的感觉

Out of miracles戳的Ali不情愿了,Ali细数一次次扳回的败局和连续的胜局(Leon Spinks, Sonny Liston, George Foreman),感兴趣可以细查,“我做成不可能之事”,Don顺势接上“你史上最棒”,Ali找补Herbert“你看他都记得”

和Liston打,第一回合的第一分钟

插入一段历史上实拍的镜头(写这一句忍不住想起毒枭)

秃头大喊跳啊(可恨,不要模仿),Ali说他要是跳了,要落到地上的不只有他,你丫也得被我揍躺下

这里说的I love you, I am your brother和I am nobody还有后边的告诉他说他不是nobody都是历史上这件事里真正说过,被记下来的。接下来是绕脑的nobody, somebody,接更多的trash talk,骂秃子是头发嫌弃脸,对着警官一套素质三联,三个拳击相关的俗语双关(精妙):

wrestle with his conscience.俗语和良心斗争,其中有wrestle摔角,他会输

bout a flu得流感,bout又指一场拳赛,流感把他击倒

punch a ticket检票,punch又是出拳,连ticket都不能punch还能干嘛

然后说There’s more line for free,还想听我说段子吗哈哈

小警察叫他Mr Ali他说你叫我冠军吧(记住)

Ali无数经典自夸之一“关上开关钻进被窝灯还没灭”,与之相似的还有很多:我和鳄鱼摔过跤,和鲸鱼打过架,拷上了闪电,把打雷扔进了大牢,谋杀了一块岩石,伤了一块石头,把砖头弄到住院,我这么毒,让药都生病了。

试图把Joe绕进去Everybody is fan -> nobody is not(没人不是/不重要的人不是) + You are a fan =You are not nobody/got be somebody

Joe说你怎么能理解,你是greatest,Ali说我成为最棒的之前就叫自己最棒的(Ali无数鸡汤金句之一)

Ali说我没那么快,下次再揍他,Joe说希望你dance and win(一方面是轻松,一方面因为Ali本身的拳风在重量级里独辟蹊径,不同于大力出奇迹,被形容为“飘如蝶舞,疾如蜂蜇”,dance很多),而不是苦苦坚持(hold on)。

Joe说mom want me gone(离去),Ali说你这个死心眼她是说让你离开家不是离开人世,Joe说她觉得我活着浪费空气,Ali说就是刀子嘴鞭策你成功啊。(这里的字幕再版会做一些改动)

Ali听到他才21,长吁一口气说你还年轻啊,然而被问出18岁得了奥运冠军(1960)

Get up one more time 耳熟吗?有点像洛奇

专家上来口称Ali,说一句You are done惹毛了他,Ali说你还是叫我Mr Ali吧

Ali心心念念的四度重量级冠军后来没有达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达成的是Evander Holyfield于2000年(此人现为张志磊的拳击顾问)

“如果那不再是你的意义,那你的意义是什么?”“我的意义是你”

两位男嘉宾牵手成功,Joe 吓的叫Ali抓住(hold on),Ali说现在你又要我hold on了是吧。一切结束后继续嘴炮,说其实我真的有那么快,给你看看我光速左拳,“You want to see it? ” "Yes " "You want to see it again?"最后这句是说我在你说Yes后已经光速出拳又回复原位了,你还想再看一遍么?【实际你刚才那遍就看不到】不失为一种优雅的装逼技巧

最后是Jesse Jackson牧师,演说家 为Wattstax Music Festival的开场演讲,可以一听。

20 August 1972, Los Angeles Coliseum, California, USA --> youtube


写写删删,感觉前边太拖沓后边就删了一些感觉只是为了满足信息摄取的无关事。期待接下来的剧集

所有的功劳归于zimuzu,赞美 @杏仁斯嘉丽

 4 ) Urban Myth 第一集|关于 Bob Dylan 的梗


最近看了英剧《都市传说》(Urban Myth)的第一集《敲开戴夫的门》(Knockin' on Dave's Door),虚构了一个 Bob Dylan 伦敦访友的故事。我们梳理了个歌单(点击“阅读原文”收听),下面再聊聊剧里面的梗。

友情提示:这篇文章剧透满满,最好看了剧之后再看,或者先收藏起来。


片头我们就看到,鲍大叔此行的目的,是去拜访家在伦敦的朋友“戴夫·斯图尔特”。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是 Dave Stewart?


喏,就是这个鼻毛连着胡子、喜欢带墨西哥大礼帽的英国“舞韵乐队”(Eurythmics)歌手兼唱片制作人。

我最先对他有印象,是在纪录片中看到,宇宙天团 The Traveling Wilburys——由甲壳虫的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E.L.O 主唱杰夫·琳内(Jeff Lynne)、罗伊·奥比森(Roy Orbison)、汤姆·佩蒂(Tom Petty)和鲍勃·迪伦(Bob Dylan)组成——就是在他家的院子和录音棚中,录完了第一张专辑《旅行中的威尔波利一家,第一辑》(Traveling Wilburys Vol. 1)。可是他自己却人在英国,不知道瞎忙什么。等回到加州,专辑已经录完了~


纪录片 The True History of the Traveling Wilburys (2007),开车来录音的 Bob Dylan

80年代末,Dave Stewart 和 Bob Dylan 越混越熟。到了93年,他为鲍大叔同年专辑《世界出了问题》(World Gone Wrong)拍摄了一个 MV。我们可以看到,MV 中的鲍大叔也戴上了墨西哥大礼帽。


左图:Blood in My Eyes,MV 拍摄现场
右图:93年,鲍大叔和 Dave Stewart


再来看剧中,鲍大叔是这样介绍 Dave 的:“他是舞韵乐队的成员。”——93年舞韵乐队已经解散了;“歌舞艺人,和我一样。”—— A song and dance man Like me. 这句话来自65年 Bob Dylan 刚刚成名、满嘴跑火车的新闻发布会,只有鲍大叔才这样介绍自己:


''Oh, I think of myself more as A SONG AND DANCE MAN, y'know.''

进入正题~


第一个镜头是飞机降落的画面,配的是鲍大叔《如果非走不可,现在就走》(If You Gotta Go, Go Now)的几句歌词,暗示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Listen to me, baby
宝贝 听我说
There’s something you must see
有些事你必须想清楚
I want to be with you, gal
你要想和我在一起 妹子
If you want to be with me
那我也想和你在一起
……
But if you got to go, it’s all right
但是如果你非走不可 那也无所谓
But if you got to go, go now
但是如果你非走不可 那现在就走
Or else you gotta stay all night
不然你就得留下来过夜


然后我们看到演员 Eddie Marsan 扮演的鲍大叔的背影。和今年4月1日鲍大叔被拍到去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的背影还是挺像的!


待镜头转过来,第一眼看到这个发福的正脸,还是感觉有些出戏。不过这个说话答非所问的怪人,还是逗得海关小胖妞花枝乱颤地放他过了关。

小胖妞问:你从哪来?
鲍大叔答:Nowhere and nowhere. Really it's neverending.

鲍大叔的回答可能暗示的是同一年(也就是93年)开始的不间断巡演——Never Ending Tour。所以他的意思是,自己一直在路上。

小胖妞又换了个问法:那你今天在哪啊?
鲍大叔答:今天在飞机上,你问的是昨天吧。(Yesterday is just a memory.)

“但昨天不过是回忆”……欠揍……这句话强行引用了《今晚坚强些,别崩溃》(Don't Fall Apart on Me Tonight)的歌词:

Just a minute before you leave, girl
等一下再走 姑娘
Just a minute before you touch the door
等一下再去拉门
What is it that you’re trying to achieve, girl?
你想要什么?姑娘
Do you think we can talk about it some more?
我们可以再谈一谈?
……
Don’t fall apart on me tonight
今晚坚强些 别崩溃
Yesterday’s just a memory
昨天不过是回忆
Tomorrow is never what it’s supposed to be
明天永远事与愿违
And I need you, yeah
对 我需要你


出了海关,打车去找 Dave。和的哥的聊天,继续跑火车。这里又提到了“无名之地”(Nowhere Land)这个意象,你想到的是鲍大叔的 You Ain't Goin' Nowhere —— Get your mind of wintertime, You ain't goin' nowhere?还是 I'm Not There —— I wish I was there to help her, But I'm not there, I'm gone?甚至是 The Beatles 的 Nowhere Man(因为在英国嘛)——He's a real nowhere man, Sitting in his nowhere land?


车上翻口袋找 Dave 的地址,却找到这样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混乱是我的朋友”(Chaos is a friend of mine)。这句话是鲍大叔在1965年的访谈中说的。


1965年,记者问刚发行的专辑 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 的封底上,为什么有这样一句话。鲍大叔的回答是:混乱是我的朋友(A: Chaos is a friend of mine. It's like I accept him, does he accept me.)


“混乱是我的朋友”的结果,当然是没找到地址。鲍大叔只回忆出伏(Crouch)、尾(End)、山(Hill)、路(Road)几个词。的哥问能再具体些吗?然后得到了“具体不是我的长项”(Being specific isn't his strongest suit.)的回答。

怎么具体?想想“答案在风中飘荡”(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要下暴雨了”(it's a hard rain gonna fall)——类似某些诗歌的语言,没有具体所指,才是鲍大叔的“长项”!


果不其然,的哥错过了 Dave 在伏尾区的录音棚。它就藏在上面的这座教堂里,此处导演特意取了个倾斜的视角,我看出来了!


教堂里面的录音棚长这样,现在名为“地窖工作室”(The Crypt Studio),LOGO 的线条像是个抽象的教堂?


的哥带着鲍大叔在伏尾区兜了一圈,最后把他扔在了 The Queen’s 酒店门口,还是很贴心的。这里继续用了一段开场的歌曲《如果非走不可,现在就走》(If You Gotta Go, Go Now)(字幕错了,并不是 On the Road Again):

It ain’t that I’m questionin’ you
我不是在质问你
To take part in any kind of quiz
不是让你参加什么测试
It’s just that I haven’t got no watch
只是我压根没戴手表
An’ you keep askin’ me what time it is
而你一直不停问我现在几点


然后鲍大叔自己从酒店门口溜达到了钟楼下面(The Queen's 酒店和 The Clock Tower 都是伏尾区的地标建筑),继续 free-wheeling 地寻找 Dave 的家。此时配乐才换成了《再次上路》(On the Road Again):

Well, I woke up in the morning
嗯 我早上醒来
There’s frogs inside my socks
袜子里有青蛙
Your mama, she’s a-hidin’
你老妈正藏在
Inside the icebox
冰柜里面
Your daddy walks in wearin’
你老爸走了进来
A Napoleon Bonaparte mask
戴着拿破仑·波拿巴的面具
Then you ask why I don’t live here
然后你就问我 为什么住在这了
Honey, do you have to ask?
亲爱的 你非得问吗?

鲍大叔走了这样一条路线

Well, I go to pet your monkey
嗯 我去逗逗你的猴子
I get a face full of claws
弄了一脸的抓痕
I ask who’s in the fireplace
我问壁炉里的人是谁
And you tell me Santa Claus
你告诉我是圣诞老人
The milkman comes in
送奶的人来了
He’s wearing a derby hat
戴着顶常礼帽
Then you ask why I don’t live here
然后你就问我 为什么不住这了
Honey, how come you have to ask me that?
亲爱的 你怎么就非得问这个?

93年,鲍大叔曾来这一带看过房产。此时伏尾区的本地居民,陆续将老房子租售给艺术家开设的工艺品小店和味美价廉的特色餐馆,情况可能和20年前的北京三里屯差不多。当时这里是伦敦开发程度比较低的街区,很符合鲍大叔离群索居的个性。

但他的到访被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发现,报道援引伏尾区一个吉他店老板的评论:“这里适合做音乐不假,但鲍勃·迪伦过气了。他原来很赞,现在就是垃圾。”

九十年代初,鲍大叔搞出了这么三张专辑——Under the Red Sky (1990)、Good as I Been to You (1992)、World Gone Wrong (1993)。他站在十字路口上,做出了每一个迷茫旅人都会做的事——原路返回,回到他熟悉的传统歌曲和音乐根源。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并不重视它们,几乎没做宣发;评论家都是事后诸葛亮,当时都在批评专辑的粗糙(可能是因为里面的原声歌曲很多),看不到这是鲍大叔强势回归的预告;而听众更不会买账,大多数人将他当成一个“破嗓子”的笑话看待,比如这个吉他店的评论员。

跑题了,继续看片~


最后鲍大叔来到班纳餐厅(Barner's)门口,这里也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段子,其中一个版本是这样:还是93年8月的某一天,鲍大叔来到这里,准备开怀畅饮一番。由于经营执照的原因,餐厅不能单独卖酒,只能和食物搭配销售。谁知鲍大叔并不买账,顶了服务员一句:“嘿!你不知道我是谁吗?”(Hey! Don't you know who I am?)于是被记在了餐厅的小本本上。

餐厅为了招揽生意,做了铭牌,把这个段子“板上钉钉”——Bob Dylan sat at this table, August 1993。可能一个个 Urban Myth(都市传说),就通过这样对形式越描越像、越传越真。


左上图:“鲍勃·迪伦坐过的桌子, 1993.8”铭牌
左下图:“嘿!你不知道我是谁吗?”外墙喷绘


餐厅门口,鲍大叔又翻出一张字条,“没有一句再见,甚至连字条都不留”(Not a word of goodbye, not even a note),反讽了一下自己用字条记地址的行为。这句话来自鲍大叔《穿黑大衣的男人》(Man in the Long Black Coat)的歌词:

Crickets are chirpin’, the water is high
蟋蟀名叫 河水高涨
There’s a soft cotton dress on the line hangin’ dry
一条柔软的棉裙晾在绳上
Window wide open, African trees
窗户洞开 非洲的树
Bent over backwards from a hurricane breeze
被飓风吹刮得摇曳倒伏
Not a word of goodbye, not even a note
没有一句再见 甚至连字条都不留
She gone with the man
她走了
In the long black coat
和那个穿黑大衣的男人


最后,在帽兜里翻出了 Dave 的地址……


终于可以 Knockin' on Dave's Door 了,不过应门的是 Dave 的老婆安吉。一番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后,鲍大叔还是被请进屋。


不过被要求脱了鞋才能进~ 我们后面会看到鲍大叔浮夸的火焰纹马靴,我印象中他还有一双更骚的白色款~ 这里用了一小段鲍大叔的 Nashville Skyline Rag —— 一首乡村风格的纯器乐歌曲作为过场。


要找的 Dave 不在家,于是鲍大叔和安吉继续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安吉:Make yourself at home.
鲍勃:Well, that's very kind. I would, but at home I like to weld.
安吉:Weld?
鲍勃:Weld. Ornate iron gates out of junk metal.

这个地方翻译错了,鲍大叔说的是 weld,不是 world —— “我在家的时候我喜欢做焊接。” 安吉有些疑惑:“焊接?” 鲍大叔回答:“没错,焊接,用废金属焊出华丽的大铁门。”

换做一般人,肯定会更加疑惑,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但后来我们知道,安吉的老公是个水管工,水管工戴夫(Dave, the plumber)。那么焊工鲍勃(Bob, the welder)来找他就并不奇怪了!关于鲍大叔在自己马里布家中焊铁门的兴趣,可以看以前发过的这一篇:
《鲍勃迪伦最近在干嘛呢?》

Bob Dylan Goes Metal!


然后安吉去给焊工鲍勃泡茶,英国人的传统。焊工鲍勃却私自翻了水管工戴夫的唱片收藏,放了《太阳唱片的传奇表演者们:比利·李·莱利》(The Legendary Sun Performers: Billy Lee Riley)的第一首歌《性感火辣》(Red Hot):

My gal is red hot
我的妹子性感火辣
Your gal ain't doodly squat
你的妹子根本比不上
Well, she ain't got no money
她虽然没有钱
But man, she's a-really got a lot
但真的很有料
Well, I got a gal, six feet four
我有个妹子 一米九那么高
Sleeps in the kitchen
睡在厨房里
With her feet out the door
脚却伸到门外

Billy Lee Riley - The Legendar


安吉说自己喜欢的是第四首《无名女孩》(No Name Girl),并且和焊工鲍勃对唱了几句:

The girl I love ain't got no name
我爱的女孩没有名字
But I love her just the same
但我也一样爱她
She's a little peculiar
她有点怪
but it is not no sin
这但也没什么不好
She never know where she going
她从不知道自己要去哪
but she know where she's been
但她知道自己走过的路

泡好茶,安吉去忙家务了。焊工鲍勃和水管工戴夫老婆的戏,到这结束。


鲍大叔继续翻唱片。我们看到了 Neil Young 专辑 Tonight's The Night 的封底。

Neil Young - Tonight's The Nig


翻到 Donovan 的精选集,鲍大叔感叹了一句 “天哪(Judas)!” 为了这个梗,我们专门写了一篇《Dont Look Back|鲍勃·迪伦大战多诺万》有兴趣可以点进去看。

Donovan's Greatest Hits (1969)


还有 Jerry Lee Lewis 金曲集和《自由驰骋的鲍勃·迪伦》(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


最后看到桌子上还有一张黄色封面的 LP,会不会是 Nina Simone 的精选?水管工 Dave 的精选集可真多,可能是因为财力有限,不能总买专辑?不过口味和我们“美国民谣”真的完全一样!

至此,剧情过半——
焊工鲍勃和水管工戴夫终于见了面~
而歌舞艺人鲍勃和戴夫却没见上~


电视台播到这,可能是插了段广告。然后又出了下片头出过的文字,配的是鲍大叔《与你单独在一起》(To Be Alone With You),用这首歌来暗示接下来的剧情:焊工鲍勃变回歌舞艺人鲍勃,然后和水管工戴夫开始他们的“独处”时间。

To be alone with you
与你单独在一起
Just you and me
只有你和我
Now won’t you tell me true
你就不能给我一句真话吗?
Ain’t that the way it oughta be?
难道不该这样吗?
To hold each other tight
我俩紧紧地相拥
The whole night through
整晚整夜都如此
Ev'rything is always right
一切永远是对的
When I’m alone with you
当我与你单独在一起

故事的主体——两人“独处”时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就不剧透了,里面也没有和鲍大叔相关的梗。直到鲍大叔起身要走,戴夫抽出《自由驰骋的鲍勃·迪伦》(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索要签名:


鲍勃:我可以签,但是我觉得他会不高兴的。他可是个严肃的年轻人。
戴夫:But hey, he was so much older then. 但他现在年长多了。

不愿在自己早年的专辑上签名,符合鲍大叔的风格。戴夫只有这张30年前的专辑,可能说明他并不听鲍大叔90年代的歌。当年的鲍大叔也早已不是那个写抗议歌曲、“严肃的年轻人”了。

剧中的戴夫倒是反应很快,马上接了句“但他现在年长多了。”(He was so much older then.)这句话来自《我最后想说的话》(My Back Pages)的歌词:“那时的我老气横秋,远不及今日这般风华正茂。”(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以此“说服”鲍大叔签名。


然后戴夫继续引用歌词和鲍勃告别:

鲍勃:And I gotta good feeling we're gonna meet again.
戴夫:On the avenue. 在大街上

来自鲍大叔的歌词《纠结的忧伤》(Tangled Up in Blue):“我们哪天还会在街上重逢。”(We'll meet again someday on the avenue)不过,抖个小机灵,就能拿怪人鲍勃的签名?我是不很信~


戴夫拿到签名,音乐配的是《迪尤肯启迪》(Duquesne Whistle)轻快、温暖的夏威夷吉他前奏。


结尾曲不能免俗地用了《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歌舞艺人鲍勃伦敦访友圆满结束。


来自“美国民谣”《我在看 Urban Myth|戏仿 Bob Dylan 的英剧和里面的梗》
我们是一个广播节目!在这里可以听到女主播的BB:

网页云音乐:Urban Myth|Knockin' on Dave's Door 歌单
http://music.163.com/#/playlist?id=889599374

微信公众号:美国民谣(talkingfolks)
//mp.weixin.qq.com/s/a482eM-T0dpx81er2CQxGQ

 5 ) 当英式幽默遇见圆脸Dylan【第一集剧评】

本文节选自微信公号阿力雄志异

愚人节那天,趁着在瑞典演出的间歇,Bob Dylan 顺便取了个包裹——诺贝尔文学奖证书和奖章已经在斯德哥尔摩等他半年了。 得奖半个月才回应、缺席颁奖典礼,还打算用录音代替演讲,老头子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英剧《都市传说》(Urban Myths)也看不过眼,今年开播第一集就拿他开涮。 这部由 Sky Arts 电视台新推出的迷你喜剧,选了几个文化名人传说中的故事进行添油加醋地演绎,第一季播出的5集除了 Dylan 外,还有同是诺奖得主的剧作家贝克特、影星加里·格兰特、拳王阿里以及希特勒的小故事。 预告片中原本还有一集,讲迈克尔·杰克逊和伊丽莎白·泰勒、马龙·白兰度因为911后全美航班停飞,三位大明星决定开一辆车从纽约逃难回洛杉矶的趣事。但可惜的是,这集因为找了个白人演 MJ,遭其家人抗议后被拿掉。 Bob Dylan 是这部剧里唯一活着的“传说”。第一集短短20分钟就塞满了各种致(hei)敬(hua)梗,他的真爱粉们大概可以笑115次,不想被剧透的可先看剧再看后文(记得回来!): B站: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350648/ YouTube://youtu.be/zfUiQaxcM4g (这两个链接自动跑出来的不关我事) 这集讲的是1993年的 Dylan 飞到伦敦找朋友 Dave 的故事,标题就叫做“Knockin' on Dave's Door”——呼应无数人翻唱过的名曲 Knockin' on Heaven's Door,就是那首“妈妈把我的五道杠拿掉吧我再也用不着它了”。 Eddie Marsan 饰演的 Dylan 甫一出场就让人笑到不行,他顶着一张睡眼惺忪的圆脸和一头卷毛,很努力地还原 Dylan 的桀骜不羁。刚到伦敦机场,就跟英国海关人员来了一段神对话: (微笑脸)“Where have you travelled from?” (惺忪脸)“Nowhere and nowhere. Really, it's never ending.” (懵逼脸)“Today, where have you come from today?” (哲理脸)“I think today might've been yesterday. Yesterday is just a memory.” 这集反复出现的“nowhere”是 Dylan 写歌经常用到的词,可以文艺地翻译成“无名之地”或者“随便哪儿”;“never ending”指的是他从80年代末开始“永不停息”的巡演(Never Ending Tour),要是停息了就没法路过瑞典领诺奖吧;“yesterday is just a memory”则是 Don't Fall Apart on Me Tonight 的歌词,海关听到这回答继续一脸懵逼。 在被问到要见的 Dave 是谁时,他是这么说的:“He's a Eurythmic, a song and dance man, like me.” 他来找的这个 Dave,是英国流行双人组 Eurythmics 成员 Dave Stewart。这个组合在80年代也算红极一时,成名曲 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还入选了伦敦奥运开幕式英国摇滚组曲(总共大概有100首?)。 后半句自嘲的“a song and dance man” 则是来自 Dylan 在1965年的一次访问,当时记者问这位当红炸子鸡“你认为自己更像诗人还是歌手?”他回答:“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唱跳艺人,你懂的。”这集的编剧真是把 Dylan 的“就不好好说话”风格演绎到了极致。 总算出了海关后,圆脸 Dylan 终于坐上出租车,司机问您要去哪儿啊,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或许写有地址的小纸条,结果打开一看上面写着:“chaos is a friend of mine”——这又是 Dylan 在某次采访中的“至理名言”。 好不容易快想起来要去的地名,他又记不清到底是 Crouch End,Crouch Hill,Crouch End Hill 还是 Crouch Hill Road,看来混沌真是他朋友。 下车后还是找不到地方的圆脸 Dylan 陷入迷思,突然,又从口袋里摸出小纸条:“not a word of goodbye, not even a note”——拼命使坏的编剧又用 Man in the Long Black Coat 中的歌词拿他开涮。 总算找到正确地址的字条后,他握着皱巴巴的纸,像个 no direction home 的无头苍蝇一样在伦敦街头乱窜…… 跌跌撞撞终于到了疑似 Dave 的住所,按门铃后女主人开了门。哇,女演员是 Katherine Parkinson!她最近还演过另外两部英剧:黑色喜剧《九号秘事》(Inside No. 9)和 AI 科幻剧《真实的人类》(Humans),强烈推荐!(对不起跑题了,马上回来) 不出所料,圆脸 Dylan 和女主人又来了几段神对话。脸盲癌晚期的她以为这人是做推销的,就问你要卖什么,圆脸 Dylan 居然一本正经地回答:“我的卖点?我不太记得了,但不管那是什么,我很早以前就卖出去了。”女主人一脸吃到屎的表情然后关了门。 他口中的“卖点”想必是指自己在60年代作为“反叛文化代言人”的形象——尽管他本人并不认同——后来逐渐被人们淡忘(或供上神坛)。 门铃再次响起后,女主人不耐烦地又开了门,圆脸 Dylan 这回总算说出是来找 Dave 的,她松了口气说 Dave 刚出门了。这时候精彩的地方来了,脸盲无药医的女主人居然让圆脸 Dylan 懵逼了两秒: (疑问脸)“那你是?” (自信脸)“对,我就是” (懵逼脸)“……” (意外脸)“我是 Bob 啊” (平静脸)“哦” (疑问脸)“那你是?” (自信脸)“对,我就是” (懵逼脸)“……” (满意脸)“我是 Angie” 神奇地打完招呼后,圆脸 Dylan 终于进了屋等 Dave,Angie 随口说了句“就跟在自己家一样”,没想到他又认真了:“你人真好,不过我在家喜欢玩电焊,用废铁做做铁门之类的。我在家基本就干这个,但在你这儿,我还是看电视吧。” 这段的笑点是:Dylan 爱做铁门是真事儿!前几年还在伦敦办过展览!他甚至能讲出一套关于铁门的人生哲学! 找不到电视遥控器的圆脸 Dylan 开始翻 Dave 家里的唱片,他拿出一张摇滚和布鲁斯先驱 Billy Lee Riley 的专辑就开始播,边听还边像做贼似的抱着一大摞(Dylan 早年有过从朋友家偷唱片的黑历史),端茶过来的 Angie 看到这一幕惊呆了。 圆脸 Dylan 马上跟她聊音乐,但 Angie 说其实我更喜欢 Billy Lee Riley 的 No Name Girl,然后猝不及防地,Dylan 马上关掉音乐开始唱了起来!Angie 愣了一秒后也开始对唱: (男)“我喜欢的姑娘她没名字” (女)“但我还是爱她爱到不行” (男)“她有点怪但那又不犯法” (合)“她不知往何处去却知道从哪儿来……” Angie 瞬间被眼前的这位圆脸卷发中年男子征服了,但这名男子显然还继续沉浸在音乐中。他又翻到那一摞唱片中一张 Donovan 的,俏皮地喊了声“Judas”(叛徒)——风格类似的 Donovan 在60年代被称为“英国 Dylan”,但70年代改变歌路后却被主流乐坛抛弃;Dylan 本人也曾因为转向插电的摇滚乐,而被早期的民谣乐迷们视为叛徒。 他在1966年巡演到英国时被现场乐迷大喊“Judas”,随后生气地和乐队留下了 Like a Rolling Stone 的一个无比经典的现场版本。这首歌后来被《滚石》杂志评为“500首史上最伟大歌曲”第一名。 Dave 终于回家,Angie 说你哥们儿 Bob 来了在客厅呢,Dave 一脸懵逼,Angie 说就是那个电焊工 Bob 啊,茫然的 Dave 到客厅一看,惊呆了。 原来圆脸 Dylan 还是找错了,这个 Dave 是水管工 Dave,并不是音乐人 Dave,但好在他也是 Dylan 的粉丝。惊呆的 Dave 指着圆脸 Dylan 手里正好拿着的一张自己的唱片说,你就是上面那个人吧?淡定的 Dylan 不置可否,说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回答:“就算我是 Bob,我也不是世上唯一的 Bob,就像你一样,Dave。” 而这张唱片是让他真正跻身民谣大咖的 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1963年出版,封面是风华正茂的他挽着当时的女友 Suze Rotolo 在纽约的雪地上散步的照片。他的好友、诗人歌手 Patti Smith 在去年的诺奖典礼上,就选唱了这张专辑里的 A Hard Rain's a-Gonna Fall,她因情绪激动导致表演数次中断的场面十分动人。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Bob 和 Dave 在客厅喝茶、聊天、看电视,在尴尬又诡异的气氛中呆了一下午。Dave 终于忍不住问你来我们家到底干嘛的,圆脸 Dylan 说:“我是来见 Dave 的,然后也见到了 Dave,他(Dave Stewart)又不是唯一的 Dave。” 圆脸 Dylan 临走前,Dave 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他那张唱片求签名,但圆脸 Dylan 说我不确定上面那个帅小伙会不会同意哦。Dave 的回应展现出一个粉丝应有的素质,说了一句让人泪奔的话:“but hey,he was so much older then”—— 这句来自 My Back Pages 里的歌词“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昔日我太老成,如今风华正茂)。圆脸 Dylan 会心一笑,签上了名。 告别离去后,屋子里传来 Angie 的尖叫声(脸盲毁一生),伴随着 Like a Rolling Stone 在片尾响起。圆脸 Dylan 戴上墨镜,手起车停,“去机场”,深藏功与名。 话说回头,Dylan 确实去伦敦拜访过 Dave Stewart,下面是一张真·合影:

 6 ) 埋藏在故事后的梗 - 第一集

这个剧集是偶然看到的,亦庄亦谐,是我喜欢的类型

尝试把一些梗罗列一下,对剧情理解没有帮助,只不过博君一笑而已

强烈建议先看剧再看这篇,有严重剧透,基本就是剧情流水

如果你看到什么我不了解的,说错而不自知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告知

第二、三集


Bob Dylan: Knockin’ on Dave’s door

标题自然是映射Knockin' on Heaven's Door,又经典又切题

Bob Dylan老爷子不用我说,写歌拿诺贝尔奖,1988年开始的Never Ending Tour一直演到今天,真是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引一段记者写来讽刺Bob随手拿来就用的开场介绍词

「先生女士們,讓我們一起歡迎搖滾樂的桂冠詩人,六十年代亞文化夢想的代言人。他逼民謠上了搖滾的床,在七十年代化過一臉濃妝,而後在藥物濫用的迷霧中消聲匿跡。接著他重現人間,信了耶穌。八十年代末期,他被當成過氣角色一筆勾銷,卻又忽然改弦易轍,在九十年代末開始推出他畢生最強的若干作品──先生女士們,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藝人,巴布迪倫!」
The poet laureate of rock ‘n’ roll. The voice of the promise of the ’60s counterculture. The guy who forced folk into bed with rock, who donned makeup in the ’70s and disappeared into a haze of substance abuse, who emerged to ‘find Jesus,’ who was written off as a has-been by the end of the ’80s, and who suddenly shifted gears and released some of the strongest music of his career beginning in the late ’90s. 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welcome Columbia recording artist Bob Dylan.”

David Stewart是同时期的老摇滚,一首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80年代火遍全球(16年X战警天启中快银出场伴着这歌,在内地又火了一次),曼森老妖翻唱的版本另有韵味

93年8月,既是上边说的八十年代末期,他被當成過氣角色一筆勾銷,应该巡演刚演完欧洲 在美国巡演开始前 离写出那首Like a Rolling Stone已经过了将近30年

放一张93年本人做比较

Bob vs Bob

海关检查,年轻的姑娘不认识,旁边的大叔已经短路

From nowhere to nowhere – nowhere应该是Dylan歌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Yesterday is just the memory - Don't Fall Apart On Me Tonight中的歌词

Song and dance man – 1965年新闻发布会,记者问你认为自己是诗人多一点还是歌手多一点?Bob说觉得自己就是个唱歌跳舞的

出租车上掏出的小纸条 – 65年的采访中提到Chaos is a friend of mine. It's like I accept him, does he accept me(看来确实如此)

被出租车司机催,说being specific isn’t the strongest suit,语言是诗,怎么具体?熟悉他歌词的人懂

又两次提到nowhere,有明指吗?

从口袋摸出小纸条: Not a word of goodbye, not even a note. - Man in the Long Black Coat中的歌词

Iron gate一句是老头没事在家做铁门玩:

听唱片听的是摇滚和布鲁斯先驱Billy Lee Riley的The Legendary Sun Performers, Ange所说的另一首no name girl也是他的歌

翻唱片翻到一张Donovan的,此人早先和Bob较好,风格相似,被叫做英国的迪伦,后来据传有嫌隙,67年Bob的纪录片Dont Look Back 中Dylan打开一份报纸,装作不认识他的样子问Who is this Donovan,但Donovan本人否认有争执。

倒是Bob本人曾在从木吉他转用电吉他的表演中被叫做叛徒Judas

Dave回来对Bob说那张专辑上是你吧,这张是出名的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封面是他挽着初恋女友Suze Rotolo,Blowin' in the Wind就在其中,另外几首出名的歌也是反战的,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迪伦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但是他本人却对此开始反感起来,感觉被抗议操纵和限制,这都是后话了,封面上的他还是相信自己能带来改变的serious young burk。

问起Dave去哪里,说I had a call once不知说的是哪次,也许是指79年成为Born Again Christian?

Dave想问问题的时候Bob说这么多年这么多问题I don't think I even answer a single one 这大概是真的,老爷子年轻时候的记者会有如灾难,很多人觉得他接收采访就是为了折磨、嘲讽媒体。

两个人看的电视是 Bob Holness主持的Blockbusters,93年sky自家的show

I come to see Dave, and Dave I saw,一期一会

Dave最后要签名这个地方我看的时候有点紧张,感觉Dave太执了

结果一句he is so much older then, (My Back Pages里“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 ,谢@Yisilor 指出)Bob也笑了,笑什么呢

笑不可知的风,笑年华悄然老去,笑Dave的执念,笑自己年轻的执念,何必老了还不能放下随手给朋友签个名的执念。念起即觉,觉已不随。(强行解读)

Dave最后还抖下机灵证明是真爱粉 - We'll meet again someday on the avenue是Bob 的Tangled Up in Blue中的歌词

@杏仁斯嘉丽 :最后在门厅那段,Farewell Angelina也是Dylan的歌~

 短评

“小时候,我以为要有幽默感就得找个嘲讽对象,后来,我知道那样太容易了,要嘲讽就得嘲讽生活本身。”

7分钟前
  • 海贼拉面
  • 力荐

这种掉书袋的装逼精悍电视剧我最喜欢了!歌词、台词、著作、真实故事,一本正经的幽默,幽默的一本正经,这永远是中国人所欠缺的。好多“鸡汤”式哲理,却又和每集的主人公如此契合,通俗温情,妙哉妙哉!

12分钟前
  • 孤獨江湖虛名
  • 力荐

#鲍勃迪伦看了想打人#大块头有大块头的春天#来呀一起去西北偏北的片场快活啊#不要随意给差评,尤其是给希特勒#那你还不快下来欣赏我的美貌

14分钟前
  •  ̄▽ ̄
  • 力荐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简称一本道,这类小片子sky art还真是拍得得心应手。导演的冷段子一堆一堆,推荐上一部man up蛮好笑的。

16分钟前
  • ANNA
  • 推荐

音乐编排的好啊,最喜欢1、2、5这三集,看英国人演美国人还挺有趣的~

19分钟前
  • 非魚
  • 推荐

最喜欢第二集啦,作家和工头,一个拖稿,一个拖工。

23分钟前
  • 希维德鹿
  • 力荐

E1莫名感动。鲍勃真是个诗意的摇滚歌手,“我来找戴夫见面,这世上又不只有一个戴夫”,太哲理了。求婚满分。E2暖心,画面鲜亮音乐动听。“读书是你唯一走出这里的办法”。拖延症作家和有一万个拖延理由的建筑工成为好友。E3希特勒好友真受尽委屈。E4复古嗑药迷幻之旅。E5伟大的拳王阿里,U R somebody

26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每集时长用来下饭刚刚好

29分钟前
  • Lucida
  • 推荐

贝克特那集就是一首诗呀 / 后知后觉的领略了法国人的某种气质从 " 潮汐和羊群可都是不可抗力 "这个拖延症神理由中 / 看完剧整个人变得懒懒的软软的

32分钟前
  • 小打雷
  • 力荐

Bob Dylan 那集差点看哭了我 .....哈

37分钟前
  • 叽里呱啦
  • 力荐

所有的星都给第一集!如果要是随便换个顺序,我很可能就不会再看下去了。

42分钟前
  • 杉爷
  • 力荐

1>4>2>5>>>>>3

45分钟前
  • eiapov
  • 推荐

关于七位名人的幽默小品,没点文化底蕴确实看得有点蒙逼,要说首集鲍勃迪伦全程冷笑话还坐得住,第二集等待戈多就凌乱了。凭直觉能感到短短20分钟埋着无数彩蛋和硬梗,可没文化的我品不出。

50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还行

用制作五部电影的态度和班底制作了五集20分钟的电视剧

52分钟前
  • 兔唧唧
  • 力荐

第一集笑得喘不过气

56分钟前
  • 大黑骡子
  • 推荐

能看到这么好的片儿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60分钟前
  • Tuna Bento
  • 力荐

典型下饭/睡前剧,还是蛮有意思。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

i am somebody / sb…【度 /s/1eRNQL7k 码 bxb3 】

1小时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喜欢第二个故事,好多真理呼之欲出。达利那集没看到,被砍掉的约瑟夫版MJ其实蛮想看的

1小时前
  • 彌張
  • 还行

Dylan粉不可错过第一集,不管是不是真的,倒觉得很符合他的个性,看完会心一笑有觉得温暖无比,特么英剧优越感不是白刷的啊

1小时前
  • 战争与吉他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