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神1979

HD

主演:吉尔·克雷伯格,马修·巴里,韦罗妮卡·拉扎尔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7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月神1979 剧照 NO.1月神1979 剧照 NO.2月神1979 剧照 NO.3月神1979 剧照 NO.4月神1979 剧照 NO.5月神1979 剧照 NO.6月神1979 剧照 NO.13月神1979 剧照 NO.14月神1979 剧照 NO.15月神1979 剧照 NO.16月神1979 剧照 NO.17月神1979 剧照 NO.18月神1979 剧照 NO.19月神197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月神197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乔在父亲死后,陪母亲卡特琳娜赴意大利参加歌剧演出,却因寂寞而染上毒瘾,使卡特琳娜份外心痛,对乔百般迁就,竟使两人发展出一段畸恋,在道德觉醒下,幸未造成大错。卡特琳娜不得已将隐藏多年,乔另有生父的秘密说出,为使父母破镜重圆,乔乃前去找寻亲身父亲。  导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阐述这对母子的行为,认为人的所有意义和能力都源自于性欲的需求,月亮是代表母亲和女性形象的载体,以隐喻母亲对儿子的性影响风暴突击者爱的边缘乡村爱情15龙凤茶楼粤语版最危险游戏第一季互动杀人事件金钱男孩猫咪咖啡厅插上!死亡旗回魂夜(国语版)程法攻略去里斯本的夜车白色物质夜黑风高1946独行天下巴黎圣母院1982失子疑云最终正义法医宋慈鲍勃心动第二季防线—爆弹危机兄弟班她来了第一季立地成佛浮城大亨毒怨魅影回忆录娜巴特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欢乐颂第三季疯狂丑小鸭澳洲天空四十危机派对之后第一季谍影特工(原声版)时空追寻热血之路零四年夏天朱蒙暗夜博士 莫比亚斯发掘一路惊惶五杀人鬼情未了[1990]

 长篇影评

 1 ) 病态不是变态

不喜欢这种片子,所谓故事,你要对听的人有个交代,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意淫和想象里,那叫自己跟自己的前戏。
这个故事是病态的,病态不是变态。从一开始,那个临海的房子里一切就是不和谐的,孩子那么小,那个当妈的就展露出个性带病的成分来,往孩子身上抹各种吃的,然后自己舔,让那个小孩自己光着身子吐得到处都是,自己却和丈夫站在一堵墙上跳舞,那个丈夫手里当时还拿着一把给鱼清理内脏的刀子,这些都不是一般的道具,导演在传递一种和致命的冲突有关的气息,孩子的奶奶长得那么强悍,但却喜欢弹琴,可是琴声被嘈杂的流行音乐盖了过去……

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的话,就不会有时间给家人。跟父母要时间陪伴自己孩子,尤其是十四五岁的男孩,这显得格外病态,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大人的陪伴?避之不及才合逻辑。

片中的母亲实在不正常,动不动就干嚎一声,面对吸毒的儿子,她选择的是和他一起沉沦,没有男人的家是不健全的,她有能力找个出路,但她选择的是加速毁灭。回头找自己的丈夫要仰仗这个吸毒的少年,千里迢迢跑到Verdi的故居和跑到自己老师的家中,无一不是为自己的空虚找个扶手靠靠,甚至还有时间在半路上和别的男子调情,但调情的目的是激怒自己那未成年的儿子,还有那么变态肉麻的亲吻,这个电影很符合恐怖片的套路,结局应该是儿子杀掉这个无药可救的疯子。但偏偏导演要自圆其说地编瞎话,再优美的咏叹调也纠正不了思路上的跑偏。俄狄浦斯确实杀父娶母,但古希腊人会合乎逻辑地讲一个你能接受的故事,人家是命运的安排,一切都在不知情的状态里发生发展,好么,这个电影直接把色情的东西嫁接过来,动不动就是烛光晚宴和西装革履的做作场景,除了精神状态不稳,再也没有一个可以支撑的理由,如果已经不稳到一个程度,那么安定医院应该是个不错的去处,建议那个没有是非感和拿孤独作借口吸毒的儿子也进去接受若干疗程的治疗为好。

 2 ) 迷情逆恋

盛佳蓝光标注。《月神》本名《La Luna》,又译《迷情逆恋》,意大利电影大师贝纳尔多·贝托鲁奇1979年导演作品。142分钟长片。

本片剧情继父开车身亡,母亲更疼爱子。舞台上的她,宛如明月,令年少的儿子仰视。看到爱子含羞被女孩亲热,母亲很恼火。然而对母亲的亲昵,儿子却很反感,为此两人还大动干戈。母子关系貌合神离,让母亲痛苦万分。儿子开始吸毒,一次发作,浑身燥热,神智不清,两人紧紧相拥,无奈母亲隔衣替子“泄欲”。母子关系再度融合,然而却多了可怕的暧昧。看到母亲接近陌生男人,儿子很生气,显然他还不了解母亲也需要慰籍,而当母亲失去理智与儿狂吻并希望继续时,儿子突然醒悟,惊恐离去。片尾,儿子找到生父,母子等待救赎。尽管挨了父亲耳光,儿子和妻子却满脸欣慰。

贝托鲁奇将早恋、不伦之恋、吸毒等一切叛逆的行为置入乔的青春期,并给予“父亲死亡”的现实原因,以此隐喻纲常的崩坏;最终乔也因为找回生父而重新回归正常,象征越过无用的父并真正成长!这部影片充满弗洛伊德式的性心理分析,尽管概念很明确,但因为概念先行,却反而削弱了故事的戏剧张力,尤其是故事中段,稍显冗长!

其剧情和镜像令人“心惊肉跳,”难怪上映引发了极大争议。

 3 ) 被遗忘的月神~

<La Luna>,原名应该是"月神',有一个很阳春的中文译名:"迷情逆恋",也算是这类型电影的译名套路~当年我是在台版的<世界电影>专题上第一次知道了这部电影的存在,是导演Bernardo Bertolucci在1979年的作品~
 
   称Bertolucci为世界影坛的电影大师当之无愧,他是六○年代意大利新电影的领航者,以绚烂的影像和前卫的内容迷倒全球影迷,有不少人说,看他的电影就像是一场视觉飨宴一样赏心悦目。他的作品中混杂政治与情欲的手法是让他大受欢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1972年那部马龙白兰度主演的<Last Tango in Paris>(巴黎最后探戈)推出时,像是往世界影坛掷了一颗震撼弹,片中直接的情欲探索,让他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导演;但也因此引起相当大的争议,许多「猥亵、色情」的负面批评随着众多赞许出现,甚至在许多国家都被列为禁片,但这却无损这部电影在影迷心中崇高的地位~经过七○到八○年代间的稍稍沉寂,贝托鲁奇以充满东方异国情调的传记片<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达到事业巅峰,入围奥斯卡九项提名,也风光的拿下全部九个奖项,创下影史上的最辉煌纪录。紧接着贝托鲁奇持续炫目的影像与浓烈异乡风情的风格,推出在北非的<The Sheltering Sky>(遮蔽的天空)、在印度的<Little Buddha>(小活佛),就连以他家乡意大利为故事背景的<Stealing Beauty>(偷香)、<Besieged>(困境)里,都可以嗅到不同的异国味道.诸多奖项对于贝托鲁奇这位电影大师以及他超凡的作品来说,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或许有很多人会因此把他归为那种擅长大场面调度的导演,但其实他骨子里,应该还是典型的欧洲导演,更注重表现人性的深层面.
 
   这部<La Luna>是他继72年的<Last Tango in Paris>之后又一部因涉及敏感题材而引起轰动的争议之作,虽然在各大电影节广受好评,却因为影片中那对母子间的暧昧关系而遭到众多保守人士的笔诛口伐,这部影片在美国被禁至今,发行DVD的也就欧洲的两个国家~但论起影响力,却远远不及导演的其他作品,感觉这部片子在导演的作品表上被忽略了,反倒是我,因为那次在杂志上看到这部影片的介绍而印象颇深~其实我也很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影片,总想着有什么机会能一窥究竟.所以在淘碟时看到这部片子还是莫名兴奋了一阵~~~感谢D商啊,挖出这么难找的碟,不容易~
 
   影片讲述了少年Joe在父亲死后,陪同身为女高音歌唱家的母亲Caterina一起赴意大利参加歌剧演出,却因为被冷落而染上了毒瘾,使Caterina分外心痛,对儿子的愧疚让她对Joe百般迁就,一种复杂的情感在母子之间蔓延.....最后Caterina从这种异样的情感旋涡中挣脱出来,并将隐藏多年的秘密说出,原来Joe另有生父,为使父母破镜重圆,Joe只身踏上寻父之旅......
 
   看这部电影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实在不象是79年的一部电影!也许和DVD的影象修复技术也有关系,这部影片从始至终都洋溢着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就像一部新片一样,让本来以为会看到一部模糊粗糙的古旧作品的我惊喜不已;第二个感觉就是导演确实有两把刷子,每个镜头的运用都充满了情感流动的力量,能把就算放在今天还算是禁忌的题材在26前就表现的这么到位(联想到去年Nicole那部<Birth>,只不过是稍稍触碰到一点敏感的边就一片争议,就不难理解这部影片缘何被禁至今),不得不承认Bertolucci确实是很具有前瞻感觉的出色导演.影片一反常规,风格独具。浓重的异国风情,Joe的青春气息,Caterina的美妙嗓音,使导演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跟过去相当不同的风格。
  
    这部片子着意塑造了一个陷在成长困境中的少年Joe的形象,父亲的早逝令他提前品尝伤痛,母亲和旁人对他的陌不关心使他迷失在自己的世界中,但另一方面他的情感世界也是极为丰富的,他身上时刻都漫溢着青春的躁动,爱与被爱的不同情感几乎都交织在了他身上。如果说<La Luna>是一个感情磁场的话,那么,Joe无疑便是这一强磁场中的磁核了。 此外,该片在充分表现人物感情世界时,似乎也在探讨道德与人性,理智与情感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是加深了影片的回味余地的,或许是同一个导演的作品,我总是有意无意的把它和03年的The Dreamers比较,一样举重若轻的镜头运用,平缓但震撼的情节设置,影片中的那些情感在导演的镜头下并没有让人有突兀之感,也是导演执导功力的体现之一.
 
这不是又一部<Lolita>,也不是另一部<Last Tango in Paris>,更不是一部简单的讲述俄底浦斯情结的普通电影,它只是将一个少年的迷惘,失落,成长的种种的经历忠实的记录了下来~~一部不应该被忽视的电影~
 
P.S.看完之后去查当时的演员,发现时间真是毫不留情...影片中扮演母亲Caterina的著名演员Jill Clayburgh现在已经60多岁了,早已不复那时的美貌~~而扮演Joe的Matthew Barry,当年拍摄该片时才17岁,现在也人到中年,难以找到当时那种青涩少年的感觉(照片就不贴出来了,说惨不忍睹也不为过...)感叹一下~不过能把自己的最好的年华留在电影胶片中,也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4 ) 啤酒瓶上的蛋卷

非常不错的电影,很欧洲,很细腻。剧中人多少都有一点儿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经质,我可能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看得太多了。

本以为这是一部很沉重的片子,直到最后一分钟也有这种担心,但是没想到是那样的结尾,很喜欢,想来这个收场可能是所有可能性里最精彩的了。

题目没有什么意义,就是觉得那家伙随手把蛋卷冰激淋插在啤酒瓶上真是神来之笔。

最惊奇的是居然看到了贝尼尼,只有一分钟的戏,却十分出彩。

 5 ) 母亲与父亲相遇的地方,即是《一九零零》里的故乡

一看到那农场,不就是哪张盖天红旗张起的地方啊! 农场主的豪宅原来就是威尔第的别墅。 而贝托鲁奇原来就出身于艾米利亚-罗马涅,帕尔马,这里就是他的故乡,是他的童年记忆,他的精神骄傲,《月神》里的歌剧是威尔第的《费德尔》。贝托鲁奇对左派的激情印象是如《阿依达》一般壮烈悲情吧。 那么《月神》里的父亲,一个帕尔马人,是谁呢? “威尔第在自己的别墅里看到埃及,威尼斯” 原来那时期的贝托鲁奇是从家乡来看到世界,从家乡人来描绘阶级,来具象化共产主义的激情。 他对左派对共产主义的想象,其实和东方某国的同名词并不雷同,有强烈的个人背景。绝对的自由,绝对的激情宣泄,才是第一位的,而这几乎必然带来随后的流逝与幻灭。 于是当那时东方某国的只看到他张开了那面遮蔽天空的红旗时,他所痴迷的却是随后这张故乡的红旗与曾经的欢呼与呐喊逐渐向地平线远去。 《末代皇帝》本可能是贝托鲁奇电影谱系里的最另类,因为除了受邀在左派国家拍摄外,与他前后作品所关注的主题和人群相距甚远,但他还是通过溥仪和婉容发掘出了从期望到幻灭,既荒诞又迷梦的人生,这两个人物依然是属于贝托鲁奇的。

 6 ) "I want to understand you,I want to be inside you "

昨晚又把这部片子拿出来看了一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重温它的欲望.
这部电影没有任何艰涩的成分,让人喜欢上的是一种漂浮于意义之上的东西.一种景象上的迷离和情感上的错位,或许每次看它,想起的都是人只有在青春期才能不受指责的进行的心灵的混乱.

母子关系的张力总是被一种优雅的姿态和生活的乐趣本身所柔化,这是对于人物关系的处理上最为可爱的地方.永远不会出现真正的决裂和本质上的对立,一切都发生在深夜的意大利花园和绣满了龙的中国式长袍下,真诚的迷乱成了令人心醉的生活状态.
我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喜欢着它的轻浮,喜欢女主角无意识的绝望中的美丽面孔.欣赏着她在罗马的清晨中飘扬的蓝色衬衫和白色裙子.他们因为意识不到缺失的究竟是什么而盲目的在夕阳下的河岸上行走,亲吻彼此,并暧昧的沉沦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卡特林娜在木斯塔法住处的那段戏很有意思,一个毒贩也有着对于艺术的创造力和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让她感到一种姿态的尴尬.
同样喜欢那带着意大利口音的异常简单的英语对白,像脱离了两种文化的人在自己舒适美丽的孤岛上无所适从.

我曾说这是一部根源电影,它让我理解了母亲的溺爱中那我本不能理解的部分.一种遥远的缺失造就了人们彼此间几近盲目的需求,而很多时候世人将它误以为爱.


"我想要理解你,我想要进入你的身体"

"我吸毒,是因为我无所谓."
"对什么?对我吗?"
"你在说什么啊?我指对一切!"

"为什么我跟你的父亲分手?我也不知道...... 他.....怎么说呢.......他爱他的母亲."

 短评

迷乱、疯狂、忧郁,贝托鲁奇呈现的一对母子之间的情感战争背后却是一个寻父的主题,但抽离掉表面的剧情,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其实也是贝托鲁奇一以贯之的,那就是“身份”,异域之中、他者之外的我究竟是谁呢?儿子的美国身份,在意大利他迅速依靠滑板、毒品等美国元素来构建自我,但母亲时刻提醒他这不是他的真我,所以他依赖这段亲密关系又想斩断它,母亲努力构建的"两人“的世界也终究镜花水月,因为占有和隐藏本身就是罪恶的,她不惜突破伦理与道德的”拯救“就变得如此地尴尬,儿子终究不能将丈夫的身份兼顾,而她也终究不能兼顾起父亲的身份,月亮与太阳同在的世界才是完整的,儿子需要找到身份的最后一块拼图,母亲需要与自私和记忆和解,贝托鲁奇使用了大量的情绪化的场景来刻画自由的焦虑,人物的抗争也是隐喻着当下被割裂的世界的孤独内心吧

3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6/10。片头母亲安抚着戏水的孩子,随后切入俯冲的直升机闯入母子世界,父亲引诱母亲共舞落单孩子,儿子从剧院窗口窥视布景中月亮代表的母亲释放了童年欲望。同性恋矫正源于异性肉体和精神安慰,餐厅那场戏,母亲与载她的陌生男子调情报复,儿子敲打餐具捣蛋,对抗后以激情和解,两性关系转换不露痕迹。

5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爱总是好的,只是爱有各种禁忌。

10分钟前
  • 紫漠
  • 推荐

有《遮蔽的天空》和《偷香》的影子。贝氏电影除了革命主题,总有关于躁动的青春,非常态的情欲和亲情。。。他的镜头里,再不堪的角色也出奇的美,女主角和拉尔夫费因斯很像。这样美的电影,居然被美国禁到如今,笑一笑质朴可爱的美国人吧

13分钟前
  • 大熊星座
  • 力荐

老贝年轻时候的电影总是会表达很多东西,不管是什么,都让人觉得奇美无比又心痛不已。La luna带我领略了歌剧之美、艺术与家人的不可兼得、美貌如花又深陷毒沼的孤独少年、母与子的“亲”与“疏”,还有父亲的缺失与归位…全都太妙了。要知道这些东西够其他人拍五六部的了,有的可能还讲不明白,运镜也不会这样行云流水,构图也不这样帧帧如画。有两场戏简直美到哭泣:一个是Joe在看意版配音梦露时,月亮是如何慢慢展开在他眼帘;紧接着Joe去剧场找母亲,看到工作中的闪着光辉的母亲,也让身为观众的我被歌剧深深震撼。另,母子二人路过的那是《一九零零》取景地吧,这彩蛋可真行(●´∀`●)

15分钟前
  • 名字特别酷的人
  • 推荐

《巴黎最后的探戈》中,保罗临死前走到阳台,把嘴里的口香糖黏在栏杆底,然后死去;《月神》开场不久,乔的继父临死前也走到阳台,发现栏杆底粘了一块干了的口香糖,一边骂着一边把它揪出来。两次都用特写交代这块口香糖,是要把两部片联系起来—前者是男人对子宫的向往,后者是追寻母爱。

2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奇妙的遗传基因,父与子共同的命运,都囿于母亲怪诞畸形的爱护围栏内,这样的畸恋像一条神秘、疯狂与病态的阴影,淹没于星夜月光下的人生之路上。

24分钟前
  • 小小农
  • 推荐

片头就是一个拉康的隐喻。第一个阶段,孩子依恋母亲,镜头表现是母亲亲吻孩子滴在腿上的水。第二个阶段,父亲介入并向孩子显示自己的权威,镜头对应母亲离开孩子去找他的父亲。第三个阶段,孩子始而认可父亲,从依恋母亲到转向崇拜父亲。戴爷的镜与世俗神话有过深刻的分析——贝托鲁奇的影片与其说是俄狄浦斯的故事,不如说是其背反。影片的叙事动力,不是对母亲的渴求,而是对父亲的渴望,与其说母亲成了儿子欲望的对象,不如说母亲只是一种媒介,要通过并超越母亲而得到父亲。

28分钟前
  • 江寒园
  • 还行

演少年的演员是女扮男装吗?

31分钟前
  • 猫龟🐌
  • 很差

我总是觉得这个结局会更好点,结果我错了.一部根源电影,它让我理解了母亲的溺爱中那我本不能理解的部分.

3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较差

30年前就有这么大胆忌讳的话题,老贝的思维真是超前啊!

37分钟前
  • Louis
  • 推荐

弗洛伊德的俄普狄斯情节演绎,性是第一驱动力,不完全从男性角度出发,因为加上了母对子的欲望。儿童出生后意识产生前认为母子一体,但父亲夺走了母亲,让他意识到世界和他不是一体,所以他恨夺走母亲的父亲,使他想要杀死父亲而夺回母亲,占据母亲。对父带来的阉割畏惧,最终使他转而认同父亲,并控制对母的欲望,转向其他女人,开始自己人生。最后儿子和那个女孩坐一起算圆上结局了。就是用俄普狄斯在构建电影。妈妈像娜奥米沃兹,很美啊。

41分钟前
  • thedorr
  • 力荐

9/7/2006 2:15pm HKFA

46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贝托鲁奇到此为止所有的片子都还在和爹妈较劲,以及,他是真的热爱威尔第啊

5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其实我没太看懂,就是为了讲述一段变质情感…?过度的亲情溺爱,变成了混杂各种欲望的不伦感情……电影难懂…真晦涩……

53分钟前
  • 咖喱老人
  • 还行

7.3/10 其实不错。但主要是“收”与“放”的问题,这部片中的疯癫过程非常精准和理论化,客观来说完成度很高,不过剧情也因此显得设计感太强和死板,让我很难主观喜欢。做两个比较:一是前作《同流者》,同样有大框架,但那部作品的框架规定了在哪收在哪放,该放的时候形式跟内容一起放,也很工整但完全不失力量,那时伯纳多也年少轻狂形式很大胆让人喜欢;另一部是《春光乍泄》,也是神经质的关系,但完全的放,完全的随意,有很多日常化的东西但指向和符号也没有丢。这部有点像哈内克,把人憋死,但本片事实上缺少向外的力量,最后的重聚只是符号意义上的完成,没有足够的冲击力。

55分钟前
  • Adelaida
  • 推荐

贝托鲁奇第一部不那么政治化的作品,处理的相当克制甚至唯美,内在的情感纹理细腻,调度和摄影给了这个稍显概念化的故事更强的张力,吉尔·克雷伯格对角色的处理很强的层次感,母亲是抵达父亲的一道桥梁。

59分钟前
  • 日灼
  • 推荐

调度真是太喜欢了〜〜〜〜虽然看的是意大利语兼英文但完全不妨碍理解(☆_☆)有些激动

1小时前
  • emma
  • 力荐

好棒的片子!百合妈Jill Clayburgh简直了,那个时代的女神,身材非常好。

1小时前
  • 胖胖
  • 力荐

歌剧舞台天籁之音部分,并非克雷伯格的原声,全部采用哑剧模拟演出。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她来演?至少部分原因和主题有关。据说意大利制片人因为故事主线的内容而对贝多鲁奇大发雷霆,禁止他选角意大利本土演员。最后母子俩的扮演者都只能来自美国。但配合主题去看,所谓“对嘴”缺陷倒也说得通顺。因为故事讲得正是父权缺失子悲迷失的危害!与母权为伍的音乐元素(钢琴和歌剧)在片中似乎无法充当褒义……不过影片自身似乎也存在着某种“父权缺失”:显性而强烈的政治元素,贝多鲁奇电影最重要的戏剧高能来源之一。重要缺位之下若能短小精炼或可掩盖不足,偏偏长达了一百四十多分钟?所以呢,也就这样吧。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