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HD

主演: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拉德·马尔科维奇,留比沙·萨马季奇,娜达·斯帕索耶维奇,D·保江尼奇·吉德拉,斯洛博丹·迪米特里耶维奇,汉约·哈塞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7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1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2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4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5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6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1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14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15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16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17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18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19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4年,纳粹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为了能体面地结束战争,纳粹集结巴尔干半岛的A军团北调,妄图阻挡苏联红军南下。同时纳粹推出了“劳费尔计划”,即掠夺萨拉热窝丰富的燃油资源供应装甲部队。纳粹为实现劳费尔计划,将党卫军上校芬迪特里士派往萨拉热窝,全力消灭瓦尔特(Velimir 'Bata' Zivojinovic 饰)领导的当地游击队。芬迪特里士令间谍假冒瓦尔特,在叛徒的内应下,假瓦尔特与几名真正的游击队员组成抵抗委员会,并得到游击队员名单,诱杀了众多抵抗组织成员。真正的瓦尔特由于作战需要无法公开身份,但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与众多英勇的游击队员终于让间谍现出了原形。为了阻止劳费尔计划,清除了内奸的游击队员们再次出击。鬼精灵4:大闹太空南国医恋第四季茶花彝女绑架老大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冰血暴第二季救火英雄加油站袭击事件盗剑72小时大侦探夏洛克之索命密室奔赴星辰的我们晚餐神警奇偷我的家警察世家第一季极道公主四平风云大圣重生之斗战逆天金钱1983大秦帝国之崛起等你爱我2016贼王 1995救命条子家族的崩溃致命螳螂师傅2024克朗普斯隐秘之爱之情迷风尘好想做一次第二季如何众叛亲离凯文·哈特与克里斯·洛克:强强联手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利刃周五夜疯狂滑头绅士闯通关黑暗的欲望 第二季狼烟北平马戏团1928爱情陷阱开膛手的名单前方错爱请掉头

 长篇影评

 1 )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对七十年代有印象的中国人大都记得一部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1973年由北影厂译制,在中国放映,万人空巷,成为七十年代中国最流行的外国电影。它也因中国观众数量庞大、观看次数多而成为史上最受关注的战争片。人们还记得那句颇具诗意的台词,游击队员接头暗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影片关于“二战”期间萨拉热窝地下抵抗组织与纳粹斗智斗勇。片中英雄瓦尔特以塞族抵抗组织领导人Vladimir Perić(1919-1945)命名,他因保卫萨拉热窝而牺牲。影片结尾,纳粹军官俯视萨拉热窝,说:“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片中各族人民(塞族与穆族)并肩战斗,团结统一,可惜二十年后,生于波斯尼亚的穆族导演哈·克尔瓦瓦茨(Hajrudin Krvavac,1926-1992)在南斯拉夫分裂内战的萨拉热窝围城中,因心脏病去世。

        克尔瓦瓦茨擅长借鉴好莱坞西部片手法,在六、七十年代拍摄出取材于“二战”时期反纳粹地下斗争的“游击队电影”,开创熔娱乐性与政治道德教化力量的“红色西部片”风格。他的“游击队三部曲”中,除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1969)在中国也鼎鼎有名,尤其片中插曲《啊,朋友再见》(本是“二战”时意大利游击队传唱歌曲)。《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有清真寺屋顶的枪战,钟表匠牺牲时群起的白鸽(比吴宇森《喋血双雄》中教堂白鸽场景早了十几年);穆斯林聚居区此起彼伏打铁声是被占区人的愤怒抗争……有奇观,也动人心弦。有朋友最近去萨拉热窝寻访片中遗迹,说山坡俯瞰,多了一整坡的新坟,感慨系之。

 2 ) 再见了,永远的朋友

塞尔维亚著名演员、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瓦尔特的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当地时间22日晚上10点45分在贝尔格莱德圣萨瓦医院病逝,享年83岁。

塞尔维亚总理发唁电

据了解,日沃伊诺维奇近年来饱受疾病困扰,2006年心脏病发作,之后做过两次心脏手术,手术后右脚生坏疽。四年前因中风入院治疗。就在逝世前几周,他再次入院,因坏疽严重不得不截肢。

新华社报道,5月13日,新华社记者与几名华侨华人和当地媒体记者来到贝尔格莱德心血管医院门口,欲探望日沃伊诺维奇。医院保安和副院长当时透露,日沃伊诺维奇状况不稳定,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大家在等待一个多小时后也未被允许进入病房探望。22日夜,他在医院与世长辞。

据国际在线消息,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在23日发出的唁电中表示,日沃伊诺维奇在塞尔维亚电影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的逝世不仅是塞尔维亚电影界,同时也是受到“瓦尔特”激励的几代人的重大损失。

拍摄于1972年的一部南斯拉夫战争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被引进国内后,这个名字便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扮演“瓦尔特”的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是科班出身的电影演员,除了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扮演”瓦尔特”,中国观众对他熟悉的角色还有他在《桥》中扮演的“老虎”。

□从艺历程

出演300多部影视剧

巴塔·日沃伊诺维奇1933年6月出生在贝尔格莱德东南约50公里处的科拉契察小镇。年轻时毕业于贝尔格莱德戏剧学院,毕业后从事话剧工作,此后逐步跨入影坛。1955年,他在故事片《库姆巴拉山上的歌声》中扮演一个角色,从而一举成名。日沃伊诺维奇善于塑造游击队员形象,还扮演过革命者、工人、农民等角色。他在代表作《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出色表演为他赢得了南斯拉夫全国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金舞台奖。他出演的电影也曾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2012年的《冰》成为他人生最后一部影片。

在迄今为止的55年银幕生涯中,巴塔总共出演了30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南斯拉夫时代的作品。1965年、1967年和1972年,他三度荣获南斯拉夫最佳男演员奖。即使在南斯拉夫解体后,他的艺术成就仍然得到认可。就在今年的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上,他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个人生活

德艺双馨曾参选总统

与他卓越的演艺生涯“不相称”的是,日沃伊诺维奇的绯闻很少,可称得上是南斯拉夫“德艺双馨”的楷模。他的妻子朱莉雅娜是一名舞蹈演员,两人育有一子一女。

日沃伊诺维奇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电影演员,也是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之一。最近12年来,他作为塞尔维亚议会议员活跃在南斯拉夫政治舞台上,曾当选为塞社会党副主席。2002年8月他被推举参加塞尔维亚总统竞选,但以失败告终。2003年后宣布退出政坛。

今年2月18日第38届塞尔维亚国际旅游展开幕时,贝尔格莱德市旅游局在开幕式上播放了日沃伊诺维奇的一段30秒中文视频,借此宣布将大力吸引中国游客前往贝尔格莱德旅游。这是日沃伊诺维奇最后一次参与公共活动。

□中国情缘

曾想加入中国国籍

中国人民喜爱“瓦尔特”,“瓦尔特”同样喜爱中国。几年前日沃伊诺维奇曾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回想起自己当年在中国的知名度,仍然很是自得。他颇为得意地对媒体说道:“我当年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去了上海,夸张地说,恨不得有上百万人走上街头,就为了看看我长什么样。”在有生之年,日沃伊诺维奇曾先后访问过中国十多次,“每次去中国,我都很开心,感觉就像是回家,那里有个大家庭在等着我”。而他也表示,每次有中国代表团来贝尔格莱德访问,只要他在,都会尽力参与接待。

“因为我把中国人看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如今我在写书和制作一些纪录片,有时候中国朋友会感兴趣并问我价格,但我不会跟他们提钱的,绝不会!因为他们曾经给过我的和为我所做过的,是无价的。”

他还透露,如果不是岁数太大了,自己都想加入中国国籍。“据我所知,中国法律不允许保持双重国籍,但我又不会放弃塞尔维亚国籍。中国人真的是那么可敬,令人惊叹!”

转自:京华时报

注:
从小到大看过无数遍他主演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既有父母一起观看,也有自己买了VCD一遍一遍地重看。时至今日,台词,场景记得最清晰,感动最深的电影依然是这两部。尽管从今天的角度,当初中国引进这两部片子并像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的片子一样译制后在影院,电视台反复播放,留给我最多印象的并不是意识形态,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情结。这种情结与好莱坞大片里史泰龙,施瓦辛格为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它是通过时代背景下几个个人形象的塑造,给我以一种每个人,换句话说,人民大众才是历史上的英雄的观感。如同电影桥中牺牲在德军重重包围下的班比诺,向他扔出炸药的佛罗伦萨籍前意军士兵扎瓦多尼,毅然爆破掉自己的桥的工程师,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小人物,有血有肉,有自私也有高于自我的部分,这种观感事实上是对我最初的国际主义启蒙。

 3 ) 瓦尔特还在保卫萨拉热窝吗?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
从小就听我爸妈说这部电影,终于有一天电视上播出了,我和爸妈怀着不同的心情看完了。我对这部电影真是没有发言权,因为关于南斯拉夫,关于当时的故事和情感,我只能听说却无法真正理解。我只能说电影很有水准,但是没有那种情怀,看完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电影的主创们曾经来过中国,连他们都没想到他们在中国是如此的受欢迎,无论是《桥》还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而电影的导演哈·克尔瓦瓦茨一生都反对战争,最后却在南斯拉夫解体时的战争中被活活饿死在自己的祖国了。
都是电影艺术家,美国、英国的导演会被无数人记住,南斯拉夫的导演呢?
昔日的南斯拉夫已不复存在,瓦尔特还在保卫萨拉热窝吗?

 4 ) 经典老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之台词分享

一.经典台词

1.“你说错了,上校冯·迪特里希已经到达萨拉热窝!”

简评:
这是影片开头,萨拉热窝的德国国防军开会时主持军官所说的一句话。冯-迪特历斯是党卫军上校,在围剿游击队行动中名声显赫,属于德军清理占领区游击队等抵抗力量的超级王牌。为了对付瓦尔特,德军被迫召回在挪威的冯-迪特历斯,由此可见纳粹对以瓦尔特为首的游击队员的重视程度。这句话刚说完,电影“瓦尔特保卫萨热拉窝”这9个大字便出线在屏幕正中,伴随着激动人心的电影配乐,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就这样开始了。

2.“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简评:
游击队接头暗号之一。非常有诗意的一句对白,就连敌人的奸细也这么由衷地感慨。这句台词的经典程度实在相当了得,在老一代革命电影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父辈之中,这应该是能让他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电影中,这句话也极大地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仿佛暗示着一场大规模的行动即将上演。暴风雨来临前,总是这样的不得宁静吧。

3.“我要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

简评:
游击队接头暗号之一。这句话再次听到,竟然是在多年以后的一个名为“美好药店”的实验民谣乐队的一张专集中。这张专集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叫做《请给我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小河是在向瓦尔特致敬么?

4.“哈根算个什么军官,这么感情用事。”
“真没用,典型的国防军!”

简评:
关于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的争斗,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简称SS的党卫军,是效忠于希特勒的纳粹特务和军事组织。拥有最精良的装备,属于纳粹的精锐部队。SS与纳粹所犯下的暴行无法脱离干系,大部分党卫军都参与过屠杀和迫害民主人士、共产党、犹太人、战俘甚至平民等暴行。

至于两者之间的立场与表现,有这么个说法:在战争后期,德军被迫转为战略防御,国防军投降比例大大高于党卫军,甚至出现大规模投降的现象,而顽强抵抗的往往都是党卫军。以至于出现只要党卫军被俘虏,往往不加任何审讯,当场就地枪决。

5.“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简评:
残忍的党卫军上校冯-迪特历斯最终还是败在了如幽灵般的瓦尔特手下。就在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他突然若有所思地望着迷雾中的萨拉热窝,说出了影片中流传最久,最脍炙人口的一句台词。毫无疑问,冯-迪特历斯是个老练的、狡猾的、绝不肯轻易认输的党卫军军官。然而此刻,就如同他的言语中所表达出的无奈与虚弱,自负的他最终低下高贵的头颅。我相信,他说出这样一句彻底抹杀纳粹信心的话语,绝非仅仅是因为对瓦尔特的不可战胜表示出某种崇敬。而是他终于认清了一个本质:他或者说纳粹根本无法打败这群人,无法打败拥有坚定信仰和洒下热血都义无返顾的这样一群人。这是一群与纳粹同仇敌忾,誓死战斗到底的人……他有一个名字,叫做萨拉热窝!他,就矗立在瓦尔特身后。

二.让我感动的一些画面。

1.
盖世太保设计将年轻的共产党员杀害,数十具尸体停留在广场。纳粹示意让亲属去认领这些尸体,却悄悄通知德军谁上前认领便消灭谁。游击队员相互传递着信息,绝不能上前认领,宁可忍住悲痛,也不能让敌人阴谋得逞。然而,老钟表匠却再也无法看得自己最心爱的女儿躺在敌人脚下,独自走了上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瓦尔特和其他游击队员集体跟了上去,然后是其他的……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勇敢地跟着走了上去。面对着坚强勇敢的人民,纳粹胆怯了,只得宣布退场。

2.
老钟表匠得到一个消息,说纳粹准备5点钟将瓦尔特等游击队员诱骗至钟楼下面,设下埋伏一网打尽。可是时间紧迫,已经来不及去通知瓦尔特了。老钟表匠平静地对前来通知的线人说,“你已经完成了你的使命,接下来,看我的吧。”打发走了线人,他却选择了一个人单刀赴会。气急败坏的纳粹还没来得及掏出枪来,就被老钟表匠击毙。然而终究寡不低众,老钟表匠倒在了血泊中……他用生命捍卫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尊严,并成功地掩护了被蒙在鼓里的瓦尔特撤退。

3.
一群游击队员被“德军”拦截,一名“游击队”情绪激动地对“德军”说,我是党卫军少尉,你们犯了严重的错误!“游击队员”告诉“德军”,他混在真正的游击队中,准备把这些人诱骗至德军所在地,任何人都不准拦截他们。“德军”表示你把我们的人名单列出来,我把游击队员全部逮捕。当“游击队员”把党卫军名单交给德军时,他这样说道:
“拿去吧,除了这5个人之外,全是游击队员,你可以枪毙他们!”
“党卫军少尉先生,我要做的,恰恰相反!”
(呆滞)
“原来是这样……干得真漂亮。”
原来“德军”都是游击队员假扮的,游击队知道内部有叛徒,故意将计就计,泄露假情报给敌人,而敌人,果然中计!当假扮德军的游击队员说出那句“党卫军少尉先生,我要做的,恰恰相反!”时,真是太提气了!

 5 ) 45年前轰动中国,被删减却成为经典!

经典译制片怀旧系列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年出品,前南斯拉夫经典电影。

1944年,德军集结巴尔干半岛的军团北调,推出了“劳费尔行动”。党卫军上校迪特里希被派往萨拉热窝,全力消灭瓦尔特领导的当地游击队。在叛徒的内应下,假瓦尔特与几名真正的游击队员组成抵抗委员会,并得到游击队员名单,诱杀了众多抵抗组织成员。真正的瓦尔特由于作战需要无法公开身份,但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与众多英勇的游击队员终于让间谍现出了原形,最终破坏了劳费尔行动……

除了电影版之外,在1974年还曾发行过一部4集电视剧版,电视剧版多了很多镜头,情节较之电影更丰富,影片中多了更多线索和人物。

【迷影映画】45年前轰动中国,被删减却成为经典!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_哔哩哔哩_bilibili

 6 )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现在回想起这部幼年所看过的电影,依然心潮澎湃!那个时代的人们,是那样的坚定、勇敢、正义、有信仰!

二次大战,南斯拉夫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这个民族的坚韧让世界震撼,让世界尊敬,让世界折服!

那么漂亮的钟表店老板女儿,就那么死了,死于叛徒的出卖。花一样的年纪,花一样的容貌。年轻的游击队员就那么死去,未竟的事业他们是多么的心有不甘,却慷慨赴死,没有犹豫和退缩!

这种热血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对英雄的崇拜,换成了极度的利己主义。社会的公序良俗被个人自由所替代。这或许就是人类文明其实是倒退,生存环境其实是恶化的罪魁祸首!

 短评

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8分钟前
  • 引领村里的潮流
  • 力荐

这是我看过最多次数的电影,熟悉到台词能接上的地步。第一个阶段是幼年被洗脑,因为C6的流金岁月,我家每周都会看这样的主旋律作品。它会导致在家里,我爸和我对暗号:请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阶段二:我开始被老游击队员的献身所感动,确实有人为理想去牺牲。阶段三:我开始反思当初那个南联盟去哪了

12分钟前
  • Jay
  • 推荐

非常经典的谍战片,悬念丛生,一开始是“小组里谁是间谍?”,后来是“到底谁是瓦尔特?”,不过最后瓦尔特是谁,随着电影的深入,已经完全不重要了;还是德国军官总结得好,“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当萨拉热窝所有的普通市民一起站出来的时候,就是红色电影最动人的时候。根据这部电影在70年代国内受欢迎的程度来看,它是不是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战争片呢?

1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7/10。当年的译制水平无论音色还是性格,都恰如其分,对此深表敬重。论影片对于文革结束后中国战争片的借鉴意义上,也不可小视,它生动地将扮演元素植入革命战争片,游击队变装成德国军官抓捕自己人演戏,而德国间谍也混入游击队、相互扮演各种职业和顾客。那些普通的铁路工作者、医护人员、游荡在大街上的民众,他们用买报、卖花来传递信息和接头任务,挂钟里藏着发报机或枪支,都在用生命掩护着游击队的行动,譬如弄坏手术室的灯泡把被俘的游击队和尸体调换,孩子们拥挤进博物馆阻扰特务的跟踪,老人和假扮学徒工的游击队一起敲打锅碗瓢盆躲避德军的搜寻,最震撼的场面不是列车油箱炸毁的火爆特技,而是钟表匠平静地跟徒弟交代后事,前往清真寺破坏刺杀瓦尔特的陷阱,一群腾空的白鸽着力渲染了这场无言的牺牲,但就全民抗战模式而言,美学享受并不多。

1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印象最深的,是钟表匠和走向前的萨拉热窝市民。情节够曲折,老虎、曼纳、团长、霍夫曼、班比诺、猫头鹰,桥的演员有点多。萨拉热窝这上坡下坡说是过去的青岛我也信233 看了2005年南斯拉夫电影那两集《电影传奇》(强烈推荐),小时候的编剧被学校里驻扎的德国伤病拽住,导演92年就在波黑战争的时候去世了,演员们也因为政见不同多年不来往了。

21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推荐

冯巩的一个相声里自称冯-迪特历斯,这是个老梗

25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27分钟前
  • 二嗲萌
  • 力荐

瓦尔特好帅,穿什么衣服都好帅,假扮成德军军官尤其帅,比电影里其他真的德军军官都还要像。瓦尔特是一个人,瓦尔特也是一座城市,那些捍卫着他们的城市的人们都是瓦尔特。

30分钟前
  • Marty McFly
  • 还行

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32分钟前
  • 艾弗砷
  • 力荐

导演哈·克尔瓦瓦茨为穆斯林,借鉴好莱坞西部片手法,开创好看又有政治道德教化力量“红色西部片”风格。片中在清真寺屋顶的枪战,及钟表匠牺牲时群起的白鸽(比吴宇森《喋血双雄》早了十几年)。此起彼伏的打铁声是被占区人的愤怒抗争。可惜导演1992年因饥饿/心脏病故去于内战的萨拉热窝围城,历史悲

37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南斯拉夫版铁道游击队,整个故事讲得很缜密,“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缺点体现在装备上,虎式是T-34,猎豹是SU-85

41分钟前
  • 格瓦拉
  • 推荐

1973年公映,才4岁,我是天才。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为了这句话,我第三次看,南斯拉夫民族把浪漫阳刚柔和在一起,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差距那时候就存在了。对那时期的电影,我几乎不敢感动,只有崇敬,虽然钟表匠父女这次让我落泪,绝美的音乐…2012年3月10日,上次是2003年底。vcd。

46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48分钟前
  • scarllet
  • 力荐

对话简洁利落,行动干脆敏捷,有着不可阻挡的生机、那种为了明天为了希望的豪情。重复出现的主题音乐让人心动。纳粹军官引用的诗句与最后的感叹“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将城市空间、小写与大写的主体连接在了一起。

53分钟前
  • xīn
  • 力荐

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这样的理念决定了这部电影走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群戏路线。本来这是个融合谍战动作悬疑等多种精彩元素的好题材,围绕真假瓦尔特的锄奸与反锄奸也是颇具看点,但导演把故事拍得太散,更像是一个系列剧的精编版,丝毫没有连贯性,也许是我们被好莱坞的经典谍战片给惯坏了吧。

54分钟前
  • deus
  • 推荐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55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我的有一部“地理旅行片”,不带有任何配音怀旧情结,反倒是直至去了萨拉热窝后,才找出来看。它并非我所关心和了解的萨拉热窝,却反倒因这种差异,超越了本已遍布荒诞仇杀故事的真实城市本身,带着那些我从“美好药店”及老式小品里习来的听觉记忆碎片,将这座故事之城再赋予一层迷雾。

59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全世界大概都知道这片子在中国爆红哈哈哈。1973年北影厂译制(译制导演凌子风,配音包括葛存壮、于蓝等),文革后期的“社会主义商业片”巨制:战争片-革命历史题材,但同时又是地下工作者/反特片,以及南斯拉夫语境中的“游击队电影”类型。毫无障碍地可以被中国观众理解(“德国侵略者”“铁道游击队”“反特片”)且提供巨大的观影乐趣(尤其各种“对暗号”→“智取威虎山”)。必须被续进中国电影史脉络!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1小时前
  • 卢十四
  • 力荐

妈妈说起这部电影,眼神都会亮起来

1小时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