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儿之名2016

HD

主演:丹尼尔·奥特伊,塞巴斯蒂安·科赫,玛丽-乔西·克罗兹,克里斯特尔·科尼尔,利拉-萝丝·吉尔贝蒂,艾玛·贝松,克里斯蒂安·米厄特克,塞尔日·费拉德,弗雷德·培森,皮埃尔·布雷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1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2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3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4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5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6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13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14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15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16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17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18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19以女儿之名201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个父亲说:“当我有了女儿,一只脚就踏进在监狱里了”。

前些天一些爱好写作的朋友在一起吃饭,其中一个人刚刚喜得了一个女儿,荣升为爸爸一职,我们连忙恭喜,他在饭桌上却说出了这样很让我们震惊的话:“当我有了女儿以后,我的一只脚就在监狱里了”,起初在场的朋友听到这话有点不理解,随即就明白他话里的深意了。

在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儿童性侵”这个话题越来越被社会所了解,其扎心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前几年某知名幼儿机构儿童身上不明的针眼,疑似被性侵的新闻,让家长在也坐不住了,不能在姑息这样的事情了。

如果自己的女儿受到了这样的伤害,为人父母的一定会拼尽全力也要予以回击的,前天看了一部电影叫做《以女儿之名》,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女儿和弟弟要去母亲和继父那里,一起度过暑假,父亲去机场送女儿离开,看着女儿14岁灿烂的笑脸,谁也不能想到这竟变成了他与女儿的最后一面,从此两人便阴阳两隔。

女儿死了,而尸检报告显示,女儿并非死于中暑,而是在死前曾遭受过性侵犯,所有证据都显示,女儿的死和妻子的现任的丈夫有关系,为了隐藏女儿真正的死因,身为医生的继父甚至将女孩的内脏全部取出销毁,以防止法医再次鉴定,手段卑劣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这是后来我们得以知道的事,而在这件事情被查的水落石出之前,女儿的亲生父亲所遭受的压力我们很难想象,他想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可是没有人来帮他,尤其证据又不足,又需要异国交涉,但他没放弃,他开始自学法律,自己翻译,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我永远也不会放过你的。他做到了,从开始打这场官司到嫌疑人终于受到了该有的惩罚,这位父亲用了整整三十年,三十年他所有的快乐都跟这个官司有关,所有的焦点都在这个上面,影片里的父亲和现实中的父亲都让人尊重和心疼。

女儿被杀的时候14岁,而打赢官司的时候,按照时间推算女儿应该44岁了。

儿童被性侵,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单单女孩儿会受到伤害,男孩子也一样,韩国电影《熔炉》里面的那些可怜的孩子,先天的不足并没有让这些孩子放弃生的希望,可是谁能想到那些庇护她们身体的地方,竟然是毁灭她们的熔炉,办公室内悬挂的基督像、各种各样的表彰此刻显得格外的讽刺。

可是当脱去这一切虚假的外表之后,他们强奸幼童几十人,面对这些孩子,他们没有怜悯,这些孩子她们智力和语言发育不全,没办法去指正这些坏人,而这些畜生却变本加厉,把这一切当做自己施行兽性的保护。

也许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应该是平等的。如今似乎人们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那句仿佛是刻在亘古不变的宇宙中沙尘上的一句话:人人生来平等。但现实的讽刺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它不断地,隐约的告诉我们,人人生来不平等。

任何强者向弱者所表示出的一点点恩惠,都被无限放大了,以至于甚至可以变成为强者罪行辩护的证词。现实不断地让我们怀揣希望,却又一次又一次的将这种希望化为乌有。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教我们要学会原谅,或许那是因为有些人,尚未见识到真实的绝望。

童年受到的莫名侵害,会成为人一生中永远也抹去不得噩梦。它会伴随着一个人一生。

风靡全球的林肯公园主唱自杀,曾遭受过长达6年的性虐待,知名大V疑似恋童癖,英国男孩多次性侵4岁的妹妹,这一桩桩的案件,让人愤怒的同时又真切的让人心疼,不禁让人心生恐怖,孩子所生活的地方,是天堂还是伪装好的地狱。

7岁曾遭性侵的chester没有告诉父亲,他分不清对方在做什么,只是觉得很痛,这痛换来的是他一场又一场的噩梦,30年的白驹过隙依然不能抚慰他内心的伤痛,41岁的他还是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美国司法部统计2015年,在所有的受害者中未成年犯罪中,34%是他们的亲属,50%的犯罪与受害者相识,只有7%是完全的陌生人,在被猥亵或侵害后,犯罪者常常会猥亵或诱导还没有明确认知的儿童,不要告诉其他人。

为什么孩子受到伤害后不愿意告知父母,做为父母又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远离这样的事件那?接下来三点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愿意告诉父母的孩子

1、越早越好,别碍于面子

中国父母,多保守,对于性教育总是很难开口,教育学家认为3~6岁,是孩子开始认识到男女性别不同的关键阶段,家长应该利用这个阶段 ,及时给孩子一些浅显的解释,不用刻意为之,但当孩子好奇询问的时候,请不要胡编乱造一些事件,而是正确引导孩子,正确认识。

2、及时沟通,提升孩子的依赖感

孩子受到伤害后,多数不告诉家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害怕父母责罚,害怕遭到打,孩子虽然小,但内心也有一个衡量标准,在那边已经受到伤害,回去父母在打一顿,实在是不划算,所以多数孩子就放弃了“向父母求救”,取得孩子的信任,别让孩子害怕倾诉,要让他们知道,你会一直爱着他。

3、不冒充专家,多一些阅读和陪伴

有很多孩子问的问题,大人的确很难解释清楚,这个时候,家长朋友不妨度娘一下,和孩子一起分享,虽然有些词语孩子不一定明白,但至少他能感受到你的重视,有些不错的读物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听一听,例如《小鸡鸡的故事》《呀,屁股》《乳房的故事》等等,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要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而不是让孩子觉得这都是下流的和猥琐的东西。

结语:今天不单单是孩子会受到伤害,很多成年人也面临着伤害,如果你不在父母身边,请做到让父母安心。

1、过了晚上10点尽量不要单独出门。

2、和不熟悉的朋友吃饭,上厕所回来后,桌上的水不喝。

3、晚上打车去很远地方的时候,要记得把车牌号发给你的朋友和亲人。

多一些安全意识,就多一份安全,请把文章转给你需要提醒的朋友们。

欢迎你关注我,我想写用心的文字给你听。

 2 ) 没有一个理由

看完整部影片,心情是难过而及忿懑。惶不论影片和真实事件还有多少出入,至少就影片能提供的事件脉络而言,这样的结局不是事件应该完结的模样:罪犯被羁押且判了15年,这应该是他的下场吗?一个多次强奸,伤害未成年的罪犯,如果他身体不错熬过这15年或者更少的刑期,他就可以出来继续享有天伦之乐?如果再在生命最后挤出两滴悔恨的眼泪就算个人救赎了?公义是这样子的吗?换言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处理类似案件,是否能够震慑另一个想做类似罪行的罪犯?代价只是15年的时间成本。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没有一个理由,让影片中提及的德、法、奥所有涉及此案的司法工作人员继续担任相关工作并不受任何惩处!德国相关人员难道就因为迪特的打点或人情而百般维护?遮羞布要盖的是受尽屈辱的生命啊!奥地利人员为什么在德国方面施压后就放人?可以想见无非是一些政治交换,可是你用的并不是自己公民的生命,应该交换对你有利的条件吗?!法国人员更甚,有明显疑点的案子还束之高阁,要靠主人公持续30年的坚持才能伸张正义,这样的维护成本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吗?是法治的目的吗?!他们的工作应该是维护社会公义,而不是因为所谓政治因素,官场规则等这些狗屁理由来将一个花季少女的死放进档案室,然后置若罔闻。

没有一个理由,让罪犯的父母、家人继续正常的生活。一个人做出禽兽不如的罪行,我觉得跟父母对他的教育,让他参与的场合、听到的对话都有莫大关系。看现今社会无数‘熊孩子’从小就任性妄为,全不管他人感受,哪个背后不是一家溺爱,放任的‘熊家长’。这样成长出来的人,才会只顾自己欲望满足而不去考虑别人的痛苦。

没有一个理由,不让女孩的妈妈在愧疚和羞愤中活着或死去。自己的孩子遭受这样的苦难,不仅不去积极为她查明真像,还因为自己一厢情愿而放弃最大嫌疑的线索方向。她之所以觉得不信情夫下毒手,明显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眼光看的人不会错,自己的情夫肯定最爱的是自己,被自己对爱情的幻想而蒙蔽。这样一个在生死大义面前还在想着自己爱情的人,是最可恨的人。因为她自己的主人翁精神,所以遇事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永远觉得自己的每一条理由都应该最重要。就像‘江歌案’中的刘姓母女的‘巨婴’逻辑:为什么未经我同意要来打扰我的生活?因为那是含冤待雪的人命啊!你的想法,你的爱情,你的敏感,你的自我在别人的一生面前都不值得被关注。这样的人最让人切齿。

同样没有一个理由,不将罪犯找到,给他注射相同的药,在他同样有意识的时候将他的双手切割并用硫酸盖浇,因为他侮辱了这个神圣的职业,然后当面将他罪恶的器官取出剁为肉糜并喂他本人吃下,最后再让他慢慢在等待中消亡。这样他才能意识到自己自私的行为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从而为自己带来怎样的恶果,不仅能立即让他悔悟自己的错误,而且就算转世也再不敢再做相同的恶行。并且对当世有犯恶之心的人起到实实在在的警示作用。

影片男主的理智、坚持和法治精神让人敬仰。每一个女孩都应该由一个人来守护,父亲是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个。每一个灿烂的美好都应该守候,所有打断美好的行为都应该被打断。我知道结果不是这样,但我希望是这样。

 3 ) 永不妥协!(影评,Au nom de ma fille)

回首走过的30年,尽管路途崎岖不平、牺牲了漫长而又难熬的岁月,但是正义终究得到了伸张。

——《以女儿之名》

法国电影《Au nom de ma fille》(以女儿之名)

作品类型:传记

主要演员:Daniel Auteuil(饰演父亲André)、Sebastian Koch(饰演继父Dieter)、Marie-Josée Croze(饰演母亲Dany)

故事概述:由14岁女孩Kalinka的离奇死亡,所引出的漫长故事

上映时间:2016年3月16日在法国上映

本年度,第一部令笔者动容的作品!导演Vincent用不足90分钟的影像完美诠释了“父爱如山”这四个字,深沉、伟大、煽情!太棒了。

接下来,个人结合剧情内容,详尽叙说一番本作的诸多亮点。

I,真实题材改编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本片内容取材于真实事件,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造型、剧情桥段设计、对白语录编排都是尽可能贴近原貌。每一个场景、每一次对话、每一处细节,都是那么真实、亲切。

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II,演员精湛演绎

1,Daniel Auteuil

作为男一号,父亲André的形象深入人心。

①对于女儿的关心与爱惜;

②听见女儿死讯时的失声痛哭;

③搜集资料、调查真相时的兢兢业业;

④锁定罪犯时的恼羞成怒;

⑤追逐嫌犯时的不屈不挠;

⑥正义得到伸张时的释怀;

⑦重回墓地、看望女儿、兑现诺言时的欢愉之泪...

这么多细节,Daniel很好的把握住了,很好的演绎了出来,很好将父亲的情感传递给了荧幕前的观众。

2,Sebastian Koch

男二号,饰演变态医生,诱奸、性侵多人,间接导致Kalinka死亡。这个角色的难度比较大,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内心与外表的反差比较大。

①外表谦谦君子、内心花花公子

②外表体贴关怀、内心犹如蛇蝎

如何完美再现一个十足两面派(人面兽心)?考验演技!

3,Marie-Josée Croze

女一号,饰演死者的母亲。这个角色看似难度不大,但是真正演起来并不简单。尤其是在把握情绪转变方面(从坚信Dieter是无罪,到迷失方向、怀疑人生,再到认清事实、内疚不已),需要一定功力。

III,简单直白叙事

叙事方面:倒叙+顺叙

影片在叙事手法方面,运用了倒叙与顺叙相结合的手法(如:开场时顺叙,老迈的André因为非法拘禁他人被捕;随后“倒叙”介入,时间轴拉回到了30年前,1974年的摩洛哥...事件的大幕开始拉开)。互相交错的叙事模式,为作品增添了不一样的风味,使得原本平铺直叙、过于平面化的故事线呈现出了立体质感。

剧情方面:简单利落

没有复杂的叙事结构、没有烧脑的剧情线索,影片以最本质的镜头语言诉说着整个事件始末。

1974年,(Dany与德国医生Dieter之间的)婚外情终结了“André与Dany的婚姻关系”

8年后,1982年7月9日,前往德国(继父与母亲家)度假的女儿Kalinka,意外死亡。在一系列不正规的尸检后,案件以“中暑身亡”草草收场

随后的几年,心存怀疑(不满于德国司法的官僚、法国司法的无能)的André开始自行调查...

1985年,在正义人士的帮助下,重新尸检正式启动,André看见了一丝希望,可是现实是无情的,验尸官发现死者的私处缺失了,这就意味着“线索再一次被中断了”

1988年,又经过了几年的奔波、努力后,机会又一次出现,法国的相关部门终于拿到了第一次尸检样本,真相浮出水面,Kalinka的死因确认,所有矛头同时指向继父Dieter

在强有利的证据面前,德国警方仍然一意孤行,拒绝引渡罪犯。在无计可施的前提下,André雇人于2009年10月将Dieter绑架回了法国,正义的审判终于到来...

IV,诸多观后感慨

①感慨父爱的伟大!

30年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将杀女凶手绳之以法

②感慨“知人知面不知心”!

德国医生Dieter的变态行径,让人不寒而栗

③感慨“爱情冲昏头脑”!

Dany盲目爱上Dieter,不仅给好男人André戴上了“绿帽子”,还搭上了女儿的性命,“缺失理性的爱情”看不见未来

④感慨“欧洲司法”的仁慈!

对凶手的仁慈,就是对死者的残忍。Dieter诱奸、杀人最终获刑15年?!这是法律的无能,还是宽容的悲哀?

德国法院拒绝“引渡罪犯”,这是保护主义?还是“人权意识”过剩?还是“约定俗成”(与法方)?

⑤感慨“如花少女”凄美凋零!

14岁,如花似玉的年纪,随风凋零,可叹,可惜

⑥感慨媒体的正能量!

如果没有德、法媒体的介入,迫使事件持续发酵,或许此案又会像诸多“悬案”一般,石沉大海、不了了之。但是!正是由于记者的采访、报纸的披露、电台的报道,案件最终得以告破,真相大白于天下

《以女儿之名》,一部真实、不做作的影片,一部内敛、深沉的作品,一首描绘父爱的绝美诗篇,一首赞美“永不言弃”的镇魂歌!

导演★★★★☆(真实还原事件真相,不夸张,很现实)

演员★★★★★(三个主要角色演的太入戏了,尤其是Daniel Auteuil饰演的André Bamberski,令人动容)

剧情★★★★★(有别于往常的法国影片,香艳魅惑,此剧以情动人、意义深远)

视效★★★★☆(法国作品的画面质量绝对有保障)

音效★★★☆☆(配乐虽然若即若离,但也算正常发挥)

推荐度★★★★☆(一次很成功的真人真事改编,力荐)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4 ) 全网热议的“货拉拉事件”,让我想起了这部真事改编的良心好片

最近一则新闻震惊了很多人:“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

生命的逝去固然可惜,而因平台缺少监控,女孩的离世几乎死无对证。

这才是人们愤怒的原因。

对女孩的父母来说,不仅要承受失去爱女,可能余生都要因那无人知晓的死亡真相饱受煎熬。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一个关于女儿离奇死亡,父亲追凶30年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

1974年的摩洛哥,男主安德烈原本是个事业有成的商人。

有自己的公司、相爱的妻子达妮和一对可爱的儿女。

这宁静的幸福,在科拜医生的出现后被打破了。

科拜医生是安德烈女儿卡琳卡同学的爸爸。

他在卡琳卡车祸时伸出援手,获得了安德烈一家的好感。

谁料,情场高手科拜很快俘获了达妮的心,演变成一场老套而不伦的婚外情。

发现妻子出轨的安德烈并没有大发雷霆,反而大度地表示愿意离婚,成全妻子和科拜。

达妮虽表示愿意回头,可最终还是没能抵御科拜的死缠烂打。

忍无可忍的安德烈只好出动律师,结束了这场婚姻。

离婚后,安德烈带着一双儿女在法国生活,达妮和科拜住在德国。

适逢假期,双方商量好让孩子们去德国与妈妈小聚,顺便度假。

安德烈亲自把孩子们送到机场,目送他们离开。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趟度假之旅,却成了父女俩的诀别。

不久,安德烈接到一通电话,说女儿卡琳卡意外身亡,放下电话的安德烈痛哭失声。

当他再次见到女儿,是在停尸间里。

几天前还健康活泼的女儿,现在却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安德烈抱着女儿流泪不止。

然而最蹊跷的是,女儿的死因含糊不清,没人能给安德烈一个确定的回答。

科拜认为死因可能是中暑。

一旁的达妮也附和着说那几天很热,卡琳卡一直待在游泳池。

他们甚至还强行解释,说也可能是几年前那次车祸的后遗症。

科拜说:叫卡琳卡起床的时候,就发现她已经失去意识。

身为医生的他尝试了各种急救方法,包括注射刺激她的心脏。

现在能揭开女儿死因的只有尸检报告了,安德烈等了很久,才拿到一份德文的验尸报告。

报告显示女儿手臂上有淤青,还有注射痕迹,但科拜说那是为卡琳卡注射的补铁剂。

此外,科拜承认为了抢救卡琳卡时,还施打了兴奋剂、强心剂和降血压剂。

尸检报告认为这些药物的选择相当诡异。

尸检还发现卡琳卡下体有撕裂伤,阴道内有粘液,明显是有过性行为的迹象。

但报告的结论仍说无法判定确切死亡原因。

安德烈越想越觉得有问题。

他把女儿的尸检报告拿给医学教授看,医学教授很震惊,他认为卡琳卡的性行为可能就和她的死亡有关。

他还建议安德烈忘了这份报告,因为真相很可能带给安德烈无法承受的痛苦。

愤怒的安德烈来到德国质问科拜和达妮。

为什么给女儿注射那些药物?为什么科拜也要参与尸检?

科拜一推干净,声称自己是医生,至于注射的药物是因为急救时太慌张。

而卡琳卡的母亲还站在科拜一边,斥责安德烈无理取闹。

身为父亲的直觉告诉安德烈,科拜一定对卡琳卡犯下了不可告人的罪行。

安德烈来到德国慕尼黑中央法院,要求重新调查卡琳卡的死因。

德国检察官却说案件已经结案,以缺乏证据为由,断然拒绝。

尽管尸检已经提供那么多线索,他们就是视而不见。

安德烈不顾语言不通,站起身怒斥德国检察官:你才是那个想保护杀人犯的人。

走投无路的安德烈,只好每天在德国街头发传单揭露科拜的罪行。

他希望得到舆论的支持,扩大影响力,结果却因“扰乱公共秩序”“藐视法庭”“诽谤科拜”被警察逮捕。

为了给女儿讨回公道,公司也顾不上了,安德烈甚至开始自学法律。

科拜找来一位擅长跨国案件的律师,准备在巴黎法院跨国控告科拜。

律师建议开棺验尸,找到卡琳卡被性侵的证据。

开棺后,令人发指的是卡琳卡盆腔内的器官,以及外生殖器官都被摘除了。

盆腔内是空的,没有任何残留。

显然,这是科拜在上次尸检时,把关于强暴的证据全部销毁了。

第二次尸检也终于确定了卡琳卡的死因,因为科拜当晚给她注射的丧失意识的药剂,导致卡琳卡在昏迷中被呕吐物呛死。

之后的日子里,安德烈一直没有放弃为女儿奔走伸冤。

转眼来到1990年,此时距离卡琳卡遇害已过去8年。

要起诉科拜,需要达妮的配合调查,但执迷不悟的达妮却拒绝配合。

连调查人员都忍不住反问:为什么一个母亲会拒绝帮助调查自己女儿的死因?

尽管此时的科拜已经抛弃达妮,和一个更年轻的女人结婚生子。

可达妮仍然坚持认为科拜不是凶手,这一切只是安德烈在报复当年出轨的事。

之后,安德烈辗转多国,奔走13年之后,这起案件终于在法国正式开庭。

本来根据法律,科拜至少要被判30年。

可由于科拜生活在德国,迫于政治压力只好把刑期减半,只判了15年。

奔走十几年才换来这15年,也是来之不易。

判决是下来了,但法国判决的结果根本无法在德国生效。

而且德国不愿意引渡科拜,逞凶之日遥遥无期。

后来,安德烈听说科拜最近因强奸16岁女病患,已经在德国被捕。

开庭当天,安德烈也来旁听。

听着受害者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经历,也是先被注射了不明药剂,意识清醒但无法动弹的情况下遭到科拜的性侵。

安德烈仿佛看到了女儿被害当天的情景,他忍不住跑到洗手间呕吐出来。

然而,如此恶劣的性侵案,竟然只判了2年。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一片哗然。

安德烈知道,只有把科拜引渡回法国,才能让他接受应有的惩罚。

他把国际通缉令送到边境周围的邮局和车站。

希望科拜出现时,第一时间实施抓捕。

终于,距离案发17年后,1998年,科拜在奥地利被捕。

同样是迫于政治压力,奥地利并没有将科拜引渡到法国服刑,而是把他放了。

再次陷入绝望的安德烈几近疯狂,他每天在家写信给检察官、司法部长、总统、总理,希望他们尽快抓捕科拜。

此后的8年间,安德烈关掉了公司,来到德国寻找科拜的下落。

终于被他找到了科拜的住址,此时距离案发已经过去24年。

最终,走投无路的安德烈找了几个壮汉绑架了科拜。

一路闯过边境线,进入法国境内,这才让科拜得以接受那15年的刑期。

安德烈传奇的追凶经历,立刻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记者争相报道他的遭遇,这让他获得了空前的舆论支持。

科拜终于被送进监狱,虽然只有15年的刑期。

但这场为女报仇的战役,却打了30年。

影片结尾,安德烈带着鲜花来到在女儿墓前悲伤地说:

“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我不太认同那句广为流传的“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在这个案件中,如果不是这位父亲30年的坚持和努力,谁会真正关心少女猝死的原因呢?

真实事件中的安德烈

天下最悲伤的事恐怕莫过于此,小心呵护着养大的孩子惨遭杀害。

最可恨的是很多时候因为证据不足等原因,难以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眼睁睁看着他逍遥法外。

真实事件中的卡琳卡、科拜和达妮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不幸的故事总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但做父母的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可能会穷尽余生、倾其所有,只为给孩子讨回公道。

所谓“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世间能少一点这样的悲剧。

*本文作者:RAMA

 5 ) 以女儿之名

影片根据法国的一个真故事改编,1982年7月的一天,男主得知了女儿的死讯。他的女儿只有14岁,在去世之前在德国和妈妈、继父一起度假。不过很快,她的死亡状况出现了疑点。生父为了女儿的真实死因跟法国法院和德国检察院纠缠了30年,但德国一直不肯引渡女儿的继父到法国进行审判,最后还是生父把他绑架到法国,才得以审判。父亲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花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才将强奸女儿的恶魔绳之以法。

 6 ) Kalinka

这件案子在法国非常有名:一个法国家庭,父母离异后,母亲再嫁一德国医生,也把一双儿女接去德国生活。

1982年,14岁的女儿Kalinka在德国继父家中死去,她继父向警察解释说他继女是因为中暑去世的...尸检草草进行,虽然法医看到了女孩儿私处有撕裂,血痕及白色液体,但没有详细检查,只是在报告中说死亡原因可疑...因为这位继父是很有名的医生,在当地很有声望,在政商圈很有人脉....

人在法国的Kalinka生父不相信女儿就这么死去,在德国报案无果的情况下,他回法国报案,法国警方展开调查,再次尸检时发现,女孩儿的私处已经消失不见了。1995年,法国法院以强奸致死罪判德国医生15年监禁,但德国拒绝遣送医生到法国受审...调查期间有其他德国少女报案,告德国医生给她们治疗时注射安眠药并侵犯她们,医生却说双方是自愿的...其它案件要么过了追诉期,要么没有证据,只有一例案件有证据,医生也只是被判两年缓刑...

2009年,遇害女孩儿生父雇人把德国医生绑架到法国受审,引起轰动。
德国医生被判15年,现在法国监狱服刑。

此案引起了连锁效应,其中一例是一位法国富二代,有法国+摩洛哥双重国籍,父母在娱乐界人脉很广,他在巴黎指挥杀人后,潜逃回摩洛哥,摩洛哥拒绝遣送他到法国受审。Kalinka事件后,受害人的父亲,也是法国有名的赛车手,通过媒体威胁要以同样的方式绑架他回法国受审。几天后,摩洛哥乖乖地把他送回了法国...

 短评

父亲为了女儿打的一场跨越30年的战役。那个强奸犯谋杀犯继父是个人渣,亲生母亲则是个纯种傻逼。另: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强奸,致死,只判15年,就这,德国政府还死不让法国引渡犯人,后来才知道是法国德国两地法官一开始就商量好了。天好黑...

9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看完之后,泪流满面,父爱如山,不像母爱那样温柔细腻,却是我们一辈子的支撑。

10分钟前
  • 儒家颜路
  • 推荐

真是悲伤,这个爸爸的坚强非常人所及

12分钟前
  • 丁扁扁
  • 推荐

父爱无声但却深沉,内敛但却决绝,三十年间不惜一切代价,只为女儿临别时的笑靥如花。

14分钟前
  • 肥头大耳大宅男
  • 推荐

“今天,你就44岁了。”真实又充满悲伤的电影,女儿被禽兽奸杀,父亲四处奔走寻求正义,坚持不懈了大半辈子才等到正义的到来,孤独一人在墓园为女儿献花,那是父爱的身影。“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

18分钟前
  • 沙客
  • 推荐

与其说继父禽兽不如,不得不说其母亦可诛,还有所谓的外交,盲目的公民保护!事实成立的强暴案判刑两年缓刑两年真是醉了。电影有点流水账,但安德烈先生执着的精神和对犯罪恶行的愤懑让我想一直追寻结果

19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没有正面冲突,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渲染煽情。克制得惊人,也压抑得令人郁结。30年的抗争说来轻巧,压缩成电影也不过两个小时不到。这背后却是一位父亲难以入眠的万千日夜和心如刀割的每分每秒。“今年你44岁了。我很想你。”结尾的告白,字字诛心。

23分钟前
  • 鸟仔
  • 力荐

这个妻子真的很蠢,男主应该娶个three billboard女主那样的女人

26分钟前
  • 真的好严格™
  • 推荐

以要认死理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最加分的地方是它竟然很短。尤其很感动导演以Andre为主线,而对国际法、性犯罪判定、欧盟关系、媒体等容易在其他同类型片子被放大的元素都做了最轻的处理。看到Andre心中说Kalinka现在应该44岁了,那个时候看到了一个最原始、最单纯的父亲形象,哭成狗。

29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3.5 Daniel Auteuil 坐在女儿墓地那个失魂落魄的样子,叫人心碎。

31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一个父亲故事。法律,公正和坚持。看他几十年的坚持,年华老去,众叛亲离,我们会思考,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36分钟前
  • oh la la
  • 推荐

感觉比焦点好看多了。。。另外欧洲国家所谓的人权和极左思潮,真是够了。。。

38分钟前
  • 范进从没中过举
  • 力荐

法国版《秋菊打官司》,真人真事改编,导演没有刻意煽情,但故事已经非常震撼人心

42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其实法国的国内司法并没有太辜负他(狭义理解,早已判决医生有罪),让他失望的是国际私法的区际司法协助中的政治问题。这和当前国内相关话题有着质的区别。剧作太中规中矩了,采用父亲的视角,限制了更有戏剧性的亲生母亲拒绝承认,辛西娅离开的处理可能。

47分钟前
  • mOco
  • 还行

【你看 我没有放弃 我信守了承诺 这一场战役 是为你而打】 尊重施害者人权真的是对被害人的二次伤害,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52分钟前
  • 一封未读邮件
  • 推荐

看完之后哇哇大哭。 30年后父亲在女儿墓碑前说“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真的泪奔。30年,为了给女儿查清真相,他自学、精通了几国法律,卖掉了自己公司,与亲人决裂,与欧洲几国最高司法机构为敌。

55分钟前
  • 段本司
  • 力荐

基本符合現實,阿爾巴尼亞綁匪首腦是長髮的部分都弄出來了。本片中可惜沒呈現那些聲援紀念卡琳卡的後援會,參與人大多是男主在圖盧茲的鄉親,這些默默無名的人全都被濃縮在那位化學教授和律師上。男主日後為阿爾巴尼亞綁匪作證其義舉,使得綁匪能通過難民庇護留在法國定居。

58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14岁女儿被奸杀后,父亲用了整整三十年时间追寻公义、最终将凶手绳之以非法的故事。因为是真人真事,拍得非常节制,感觉就像在看法国版的“秋菊打官司”。倾其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父爱,拒绝煽情好评。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穷其一生,为女儿打一场战役。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什么使生父坚持数十年用法律途径解决而不是使用私法制裁?是对法制的坚信…为什么生父可以直接见到司法部部长?人权和公权观念的不同…正义的得来从来不易,为什么网络上正义感却爆棚?因为“正义”从未如此廉价…为什么生父能保障30年的花费?福利体系…

1小时前
  • 大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