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生活

正片

主演:Lou,Dobbs,泰德·科佩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无对白年份:198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失衡生活 剧照 NO.1失衡生活 剧照 NO.2失衡生活 剧照 NO.3失衡生活 剧照 NO.4失衡生活 剧照 NO.5失衡生活 剧照 NO.6失衡生活 剧照 NO.13失衡生活 剧照 NO.14失衡生活 剧照 NO.15失衡生活 剧照 NO.16失衡生活 剧照 NO.17失衡生活 剧照 NO.18失衡生活 剧照 NO.19失衡生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预言

“Philip Glass是极简主义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而主旋律是名为“赫必族人的预言”(The Hopi Prophecies)的,歌词是赫必族方言:“如果我们从地里挖掘珍贵的东西,我们就是邀请了灾难。在净化之日来临的时候,天空中交织起一道道蜘蛛网。装着灰烬的容器有一天会从天空中倾泻而出,将烧毁大地而且煮沸海洋。”咒语一般的歌词表明:片头正是当人类后文明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灾难来临时的象征画面,火焰吞没了远古的文明,同样也带走了人类自鸣得意的后现代工业文明,一切归于零。开头与结尾的呼应,使得影片不仅具有完整感,并且为这一重复出现的段落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片尾同样运用了男声合唱的同一首歌,呈现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号火箭发射的资料影像,画面淡出切入与片头岩壁画相似的画面,影片结束。代表后现代科技成果的火箭爆炸并陨落,正是预言后现代文明下的人们,若再一味滥用技术手段,置生态平衡于不顾的话,终有一天会玩火自焚。”

 2 ) 有时间就看,学学构图跟配乐

不懂配乐跟构图的可以好好看一下,这部片子的配乐跟构图算范本教学了。

开场就是听着让人emo的音乐配合看不太懂的壁画。一场大火熊熊燃烧,切到结尾会出现最初面目的烧毁的发射站基地,再转到那些快满屏的上帝视角加各种延时拍摄给观众展示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贫瘠的山川土地,工业与时代加速整个地球的新陈代谢;然后切入各种人类与社会,科技与发展的结合画面,反正配乐听的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浮躁与不适…

其实会好奇,导演在拍这些画面之前是否有过计划?是不是要开脚本会议,确定哪些画面符合这个主题?还是说就是导演自己带着摄影师走南闯北按心情跟能力取这些景?拍摄途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吗?需要得到哪些帮助?这些反而成了我看这部纪录片会去思考的问题。很多画面不像同一个时代的,有些很模糊,很老旧,也不是一个国家,这种纪录片拍下来自然感觉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三十五分钟后看到一系列旧房爆破,我第一个冒出的想法就是,这么高跟平整的建筑为啥要拆掉!看看咱国家,低于四层的才敢拆,拆的也大部分都是危楼破房。

看这种纪录片,个人感受很像在剧院听演奏会,大视角大旋律,独奏加solo,长时间待机很怕审美疲劳,所以需要剪辑,也就是音乐指挥去调整节奏,没调整好,或是哪一下太久了,就特催眠,可以闭眼睡。

这1982年的纪录片和我前段时间看的一部纪录片《轮回》不少镜头有异曲同工之处。那潮水般的车流人流,像机器一样运作的工具设备,看起来异常麻木的平凡生活,都无不彰显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循环与重复性。几十年前是这样,几十年后还是这样!人类好像发展了进步了成长了,但把时间的尺度放大,依旧是在循环播放,物质不停的更新换代,人却并没有太多觉醒,一批又一批的往怪圈里跳,从发展国家步入发展中国家,再到发达国家,然后发达国家开始讲究人权自由环境,把不好的转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吸收然后发展变成发达国家又转给发展国家…富人有富人的生活,穷人依旧经历穷人的苦难…所有都是一个循环与轮回,人们需要多久多快才能跳出怪圈呢?

开头跟结尾遥相呼应,一面墙上像壁画一样的图案,是高耸的一栋栋建筑吗?

好喜欢最后那个稳的要命的跟踪镜头,发射的航空母舰失败残骸掉落,配合那个音乐真的很好奇最后掉落何方,1982年的摄影技术这么牛逼吗?

这种片子适合放在大屏幕作为科教片展示,增加眼界与启发。

 3 ) 赞歌?悲歌!

导演历经8年制作完成的一部非叙事纪录片巨作。以下为个人理解:影片首先以一位翱翔于天际的自然女神俯瞰大地拉开帷幕,伴随管风琴奏明的磅礴曲调带我们了解了一众瑰丽自然美景;接下来又插入一位拥有“全视之眼”的上帝观察者视角,逐一带领观众领略人类如何用勇气和工业挑战自然改变世界(土星五号、臭鼬工厂、流水线生产、为优化通行效率而生的立交桥和摩天大厦),与此同时间断性响起一个以霍皮词语ko.yaa.nis.qatsi为单一旋律不断重复循环类似弥撒的歌曲。一边是对人类工业文明的赞歌,一边是对人类文明犹如寄生虫不断贪婪吮吸地球营业的怒斥;辅以插入工业文明繁荣的背景条件下因为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和高度社会分工导致的失去希望和无助的芸芸众生相,反映了当时身处人类灯塔“黄金时代”众人的迷茫和纠结。1小时处开始不断加快二者播放速度直至二者相融而无法看清影像,影片以一次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失败作为终章,一块不断冒火坠落的飞船碎片犹如伊卡洛斯,在天空飘荡翻滚直至跌落大地...最后的最后,一副巨大的末日壁画(应该是的8,猜的)冉冉升起

 4 ) c'etait un coup de foudre!

这是我第一次有意识的接触纪录片,之前没头没脑的看过些许,时或鲜活,时或沉闷,这也一向是我对纪录片的看法。
  直到了巴黎以后,我住在爸爸一个法国朋友的loft里,他是个酷爱电影音乐文学的人。有天跟我谈起Philip Glass的音乐,后来说起了这套间隔多年的系列纪录片。他用法文读音规则来念以hopi语言命名的电影名字的情景我至今记得,当时是个下午,阳光明媚,闲来无事的我跃跃欲试,他严肃的摇摇头,坚持说晚上天黑后的效果更好,而这样的影片值得配上一个美丽的夜晚,当然还有些许葡萄酒吧,,,
  晚上,我一口气沉入Godfrey Reggio和Philip Glass所营造出的奇异海洋世界里,连续的几个小时我深深沉浸在震惊中,这种感觉只怕再难拥有了。现实的影像,激烈的音乐,我一下爱上了纪录片,这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无疑是最完美的。

 5 ) 既然是方生即死,朝花夕逝,你又有什么好执著的呢

时间和尺度是我们赖以感知世界和自我的坐标体系。
人对一百年的体会和一颗树或一座山对一百年的体会是否有不同?
蚂蚁和蜜蜂对他们社会的体会是否与我们对我们自己社会的体会不同?

无疑,这部电影不是以人类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切的。
把时间加速了几十倍上百倍,
绝大部分的场景都是俯瞰或全景,
这决不是人的感官所能为啊。

以这样的时间和尺度坐标来看,
一切我们毕生执著的,
就像是无限流动中微不足道的微尘。
这是上帝眼中的景象吗?
既然看起来壮观无比的城市也会破败轰塌,
既然人们每天的忙碌无非就是机器中的一种物质流,
你又有什么好执著的呢?

不过矛盾在于作为人类的观众或者导演,
永远只能用人类的价值观来分辨这一切,
就像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各种符号,
以及由剪切达到的各种比喻的用意,
都指向一个基于人类价值观的预言:
毁灭。

上帝是人创造的,其实是人类价值代言人,
所以他动不动就一会要拯救人类,一会要毁灭人类。
可是如果真的有一种意识,能从这样的时间和尺度坐标系来看待我们的一切,
那个意识会有怎样的价值观呢?

就像你不会太在意屋外一个蚂蚁穴里每天上演的八卦故事吧?
可是蚂蚁又不是你,怎么知道你不在乎呢?

 6 ) 超字数的短评

4.5+,四段式的割裂或递进式(个人观感而异)的超凡体验!首段以全观视角入画,望天地奇观,览万物流动,流云四溢,瀑布奔腾,海洋翻涌,壮阔自然于人而言瑰丽而不可撼动,人类在渺小间提炼混沌与失序的首度“失衡”;旋即工业文明来袭,巨物横生,飞机、建筑群、大型工厂、军工品(各种爆炸中扭曲、崩塌的墙体或楼宇以及宏大的蘑菇云等)占领了画面的主体,留有背后广阔空间的一隅,这种盘踞的挤兑与拉扯并非肉眼不可承受,而是心灵遭遇了压迫与囚禁,此为二度“失衡”;进入了加速世界,对人的异化比雅克塔蒂来得更迅猛与暴烈,城市的车水马龙、人流密集辗转、主观镜头下的驾驶穿梭、工业流水线上的干枯重复,与街机游戏的镜头无比契合,如同电子信息流般成为了某种逝去的线条,破坏了于人而言作为生物层面的维度,此即三度“失衡”;随之而来的戛然而止的俯瞰有种灵魂出窍的错觉,漂浮悬空,跃出肉体,比肩《八部半》的开篇,镜头其后回归正常,聚焦人体,回归生命的恒常,再嫁接火箭升空的陨落事故,就像生命如烟花般绚烂于时间之河的微小瞬间,终究会破灭,剩下静止的虚空,生命的尽头就只是死寂的虚无罢了。

 短评

#9thNBFF#1/10把这部所谓的“电影”放在NBFF里面简直就是作弊行为。

8分钟前
  • 牛逼协会会长
  • 很差

摄影师Ron Fricke广阔的视角下充满了神一样的美感,导演节奏把握非常精准,即使没有语言,完全靠glass天衣无缝的配乐来推进,观众也犹如在看歌剧一般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带入进去。Qatsi三部曲的第一部,来自伟大的80年代,来自先锋艺术最辉煌的年代。

13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Trilogy的第一部Koyaanisqatsi。其他两部名字没记下来,因为都太奇葩了竟然是什么Hopi语。果然纪录片都是带有某种宣传目的的手段,虽然所宣传之物不同,创作年代也不同,但Koyaanisqatsi利用slow motion而不是Man w/ camera的fast cutting达到了某种效果,以一种非人的姿态观看着世间万物。

14分钟前
  • 祝老师
  • 力荐

徐舫周说,画面能清晰阐释的,就不要随便上解说...这就是个典范,画面语言的运用已经精确到超出文字叙述的范围。曾看过一篇文章,人类发明了两样东西改变了城市,一是电梯,二是汽车。电梯使城市向高空生长,汽车使城市在大地蔓延。城市便有了两样东西,摩天楼和高速公路。

16分钟前
  • 半目
  • 力荐

感动,哭。音画契合度百分百,本来是当作格拉斯周边收的。曾深夜在异地的快捷酒店,看到窗外灯光,听到路上车声,清醒状态下,哭到不能自已。人类文明这么美,但最终会消失,非常非常可惜。机械化,工业化,失衡的现代生活,也都是文明之美啊。人类一定要走出去,这么大的宇宙,蝼蚁也要用力活着。

17分钟前
  • 大黑骡子
  • 力荐

不错,顺便感叹一下汉斯季默21世纪之后创作的东西格拉斯早在80年代甚至之前就玩过了

20分钟前
  • Humbug
  • 推荐

大银幕重看,遗憾降星,真正喜欢的或许只剩下最后一章以及分布全片星星点点的幽默感,曾错误地将电影定义为外星人视角,而事实上它只是看清“现实”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无力俯视,于是一切都变味为“现象”,也就缺少了看到人的能力,那作品要传达的又和雷吉奥批判的资本主义/科技主义牢笼有何区别?格拉斯的音乐再轰鸣,我内心也只能毫无波动,要知道在同年,克里斯·马克拍出了《日月无光》。

25分钟前
  • TWY
  • 推荐

纯画面+音乐的纪录片大概是该片开始的吧,后来的《天地玄黄》应该受到该片的影响。86分钟,高佛雷·雷吉奥展现了从蛮荒时代到工业化时代自然与人的进化,自然日渐褪去,人类的科技与文明日益昌盛,最后,却是一个寓言或预言——创造科技与文明的人类也许最终逃不过“自爆”。

29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工业化和消费主义让这个社会变得如此歇斯底里,我们疲于奔命,却很少做出自省。盲目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一番: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33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三部曲,CC逼格比较高的片子。墙推。画面一流,创意一流,像广告片、MV一样的纪录片,不要解说,不要字幕,画面音乐就够震撼人。

3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本片可与《天地玄黄》互为补充,《天地玄黄》呈现天地自然的壮丽之美,而本片突出机械世界的冰冷荒谬。

39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8.5/10。本质上还是《持摄影机的人》那套:无情节、无角色、无对白、无排演,完全由各种纪录到的画面搭配上各种配乐组成。电影前段是大自然,后段是城市,意在表现大自然的和谐美好和工业文明的腐化破败。影片配乐极好,城市部分的大量快慢镜头也很好地制造了疲累感(配合上配乐,快镜头制造了动感而压抑的氛围【正如导演眼中的城市生活】,慢镜头制造了压抑感)。但影像整体很单一且重复冗余,同一个点用同样的方式表达来表达去表达半天。

43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4.7/5.0“Interpol and Deutsche Bank, FBI and Scotland Yard, Business, Numbers, Money, People, Business, Numbers, Money, People, Computer World. Crime, Travel, Communication, Entertainment, Crime, Travel, Communication, Entertainment, Computer World. ”——Kraftwerk「Computer World」

45分钟前
  • Такнао
  • 力荐

受教了日常和奇观只离一个剪辑的距离 并且反而有种自己活在假象里的真实虚构的倒置(一个东西太真实就变得不真实&宏观和微观的交互 到一定阈值/盯一个东西太久就会想流泪 以及学会长焦的正确用法迷思1:纪录片跟vlog/流水账/国家地理 的界限在哪?2, 影像和音乐半随机组合 或许不需要内核?或者说 这个内核不需要任何叙事?前半段铺垫的冗长的自然景观 到后半段飞快的人类景观要惊掉下巴!像二维纸片上环行的蝼蚁 当摄影师的上帝之手把纸片立起 真的比看诺兰还刺激!整个观影过程头脑风暴找串联!911/当代爆破/playtime绿色的楼/2001/Andreas Feininger 5th Av/Archigram/Necrology人类下回再往宇宙发信息请直接发这部片子好嘛!

48分钟前
  • D
  • 推荐

影片的一开始,我还在想看这种东西是不是浪费了一个半小时的生命。后来我发现,是一位伟大的电影人将这个世界浓缩成一个半小时展现在我眼前。我坐享成果毫不费力的就脱离了我坐井观天的世界,进入了一种新的维度。芸芸众生在宇宙中,自以为掌控着命运,其实只不过是万物运行之力下的一枚棋子。

52分钟前
  • Karen
  • 推荐

NB,很有几分neo folk的感觉,生活一经高速播放,就会模糊掉方向和目的,进而沦为一块未知用途的电路板,可贵的是电影没有到此为止,转而继续记录麻木茫然的生活,火箭升至顶空,文明瞬间崩溃,一切回归尘土。。。

53分钟前
  • 唐伯猫
  • 力荐

The universe is expanding, so whats the point? 转过年来再看此片依然是安眠养神的不二之选。只要在适当时机醒来。就会发现他的伟大。

54分钟前
  • 好样的
  • 力荐

看了一半的时候觉得寡然,哪想42-66分钟全程高能,跑步机上high出了花。这中段节奏奇佳,Philip Glass的配乐功莫大焉(继续追)。相比这一段愉快跳脱对工业社会人的物化机械化类比剪辑,前段原教旨返自然与后段天谴论都显得陈腐与虚伪些个。

58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1.司空见惯,或许影片还有仅存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世界在30年前就是如此忙碌糟糕,当下几乎完全没有变好,而在30年后可能依旧如此;2.影片95%以上的素材均可在中国获得。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呈现了影像在组织高度宏观和抽象世界这个维度上的可能性。你可以说是一种影像的社会学、哲学。但因为Philip Glass的音乐,它也是一部科幻片,一首长诗,或者一部现代社会的神曲。

1小时前
  • Peter Cat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