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

正片

主演:阿南达·爱华灵咸,桑尼·苏瓦美塔农,王惠敏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语言:泰语年份:201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香巴拉 剧照 NO.1香巴拉 剧照 NO.2香巴拉 剧照 NO.3香巴拉 剧照 NO.4香巴拉 剧照 NO.5香巴拉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所有的伟大都来自平凡

我们常说,现在的社会很浮躁。我们会追求欧美大片,追求3D、IMAX,追求大制作大手笔。而对类似《香巴拉信使》这样的主旋律影片视而不见。

多年以前,曾经在新闻里,在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听到过“王顺友”这个名字,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名字,这个从信封中飘来的名字,这个由千千万万群众口中呼唤出来的名字。也曾在作文里,拿“王顺友”作为例子,说明他的敬业,说明他的坚韧,说明他的美好品格。可也不曾想过,他走过的路有多崎岖,他趟过的河有多急湍,他爬过山有多么险象环生。

在祖国的大西南,四川省,还有那么多地方,不通公路,没有电视电话,与外界的交流和通讯只有靠报纸杂志和信件。联系外界的通道就只有乡邮员手中的信件。乡邮员传递的有国家政策,外界新闻,也有村民的日常用品,发家致富的根本。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食品,消息,在落后的村落里,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而给他们送去外界的消息和物品的乡邮员,就显得极其重要。

在影片里,消瘦的老王带着瘦弱带病的交通工具——金龙,日复一日的走在乡间崎岖的道路上。

 2 ) 一个接地气的, 用八九十年代的朴实无华的描述方式,类似黑白动画的质感,来展示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人物的故事~

最开始是从电视的上的电影频道看的,无意间的,就是看到第一个画面出来的时候,会有故事感迎面而来,而且它对的我的意义是很大的,以后如果不知道看什么电影的时候,就打开电影频道,里面推荐的电影还是蛮不错的.

很多年后,当别人问我有什么电影可以看,我脑子里第一个印象还是它~

电影里的主演,身材小小的,走着泥泞的山路,苦中作乐,会对着马说话,会看报纸,还有经过的地方的一些方言的对话,都很深刻。

而且整片过程中,导演还放了些很搞笑的画面,比如被一群孩子追~

过程中,特别是眼看一次次的错过那个考上大学的女孩子,心里跟着一起着急~

还好,结局是满意的,而且最后的最后,我认为那个女孩会回来的,结不结婚不知道,但是她一定会回来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的知识去传递更多的人,这是我坚定认为的~

 3 ) 自然 人 文明

那样一个与外界繁华隔绝的地方的一个信使,传递的不仅仅是信件,更重要的是文明。土里叭叽的主人公,在地方上比乡长还受群众信任,他写保证信,保证女孩上完大学回来还嫁给村里的未婚夫,居然大家都跟吃了定心丸似的放心;自己在悬崖上命悬一线,还死不撒手硬要拉起来的小猪,只是受村民之托买的牲口;外头的政策信息,全都经由他传达给乡长村长村民们;山里头的情感也由他带给各家外头的亲人;
回过头想想,电影里的风景是美,但当时没觉出来。我想是因为那样的自然风景在这样朴素的人类感情面前,变成只是陪衬而已。人在风景面前虽然渺小,却成了画龙时的那对眼睛,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4 ) 音乐解人心

我想我原来是不会怎么关注这类电影的,直到偶尔一次看到了“音乐之声”对这部电影的介绍,完全从音乐的角度诠释。
听着动人心弦的音乐,看着纯朴却又美丽的画面,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其实我并没有完整的看过,只是伴着它的介绍,我了解了整个剧情,了解了导演和作曲的心声,以及他们想要告诉我的一切。
哦,你没有看过,你没有听过,如果你不愿意去欣赏它,那你一定是因为没有听过里面的音乐。
我听着作曲缓缓道来他创作的每一段乐曲,诉说他的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所表达的那个心地善良的信使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那么的努力,那么的努力。
高亢的民歌女声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地方。。。
曼陀铃告诉我们信使一个人孤单的旅行。。。
欢快的法式波尔卡告诉我们他的生活也有幽默也有快乐。。。
口琴、小提琴交错出他执著的信念。。。
当他踩空将要掉下山崖的死后,作曲自创的乌玛歌,那种天籁般的女声,犹如天使伴随身边,告诉你无论如何,希望总会不会离开。
他心爱的老马“金龙”跌下山坡,摔断了腿,他亲手用刀给它解脱,可是却心碎的无法自己,吉他淡淡的响起,没有过度的煽情,静静地只是让大家可以静下心来感受信使此刻的悲伤。
只是他在篝火旁放声痛哭的时候,小提琴才响起,表达那种深深的哀伤。
还有很多很多音乐与画面共同表达的故事。。。
随着情节的展开,音乐层层铺开,我们或喜或悲,虽不是剧烈的情绪波动,正如音乐一直那么悠扬,没有压迫,却有感动。

 5 ) 最美的地方 最清澈的人

2010年十一的时候终于去了一趟西藏,感受着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受着那里的变化。
在拉萨的时候,总是觉得那里过度的现代化让自己觉得茫然和迷糊,那似乎不是自己想象中的西藏,不知道是改为他们的发展而高兴,还是为他们质朴的流失而伤感。
在纳木错的时候,看到那里的找游人拍照要钱的小孩,以及拦在道路中间的父母和孩童,不快的同时又感慨那里的贫穷对人的折磨。
年底的时候又迷上了《藏地密码》,如痴如醉的看完,想象着文字里描述的情景,勾画着自己理想里的圣地。

由此,在看这部电影前半段的时候,我一直沉醉在那纯净美丽的自然景色里,追忆着自己曾经眼见的真实和这艺术化之后的结合。后半段为着王大河为寻一个难得的大学生孩子所经受的波折,以及抹泪送金龙的心酸,而翔秋在选择自己未来时刻的那一些片段里 ,又为其紧紧的揪着心。

总是难过,一个美丽的纯净的地方,总是背负着生活的压力,而背负着生活压力的人们,有着最简单的情感和最纯粹的祝福。老扎西对王大河前后三次变化的态度,反映着他作为朋友的真诚,父亲及村长的强硬,以及最后的对未来一代最浓厚的祝福和期待。小扎西的场景不多,但是那几抹眼神的勾勒,足以让人明白了他对自己喜爱的姑娘的宽容和理解,翔秋最后对他的承诺一定会成为他生活里最美的盼望和期待。

整部影片因为浓浓的人情和美丽的自然景色,让那一点贫穷和落后的心酸隐隐约约的呈现,一开始那个老阿妈在邮局门口执着坚定的身影,以及最后王大河对她的帮助和善意的欺骗,王大河到每一处受到的热烈的接待,素不相识的人为着翔秋上大学而极力争辩,这一切让人感受着很纯真的美丽人情,是啊,一切都是在改变着的,未来都是在逐步变好的。男人的妻子在外面后悔了,想要回家团圆。村民也开始引入更好的猪娃准备发家致富。一代代的小学生等待着王大河的到来,并全部答出来他问的问题。金龙留在了美丽的山坡上,可是闪电为他生下了酷似他的小金龙并且接替了老公的工作。王大河在最危急的一小时被准时抢救了回来,健健康康的与家人团聚,当翔秋被 欢送离开的时候,医院窗户的玻璃上,一直告别并赠予着祝福的手是王大河不灭的希望。

香巴拉信使,带给深山里人信息和希望,大山里的孩子,尼玛,翔秋也一步步的走向新世界。

希望这美丽,这清新质朴能永留存。

 6 ) 观影札记

前天看了产自好莱坞的努力学功夫的熊猫阿宝的表演——俺几乎一年只进一两次影院,今年第一次就献给了他;而今晚则在cctv6看了这部国产数字电影,被定位为艺术电影的香巴拉信使。
看panda学打架,我虽然跟着观众一齐笑个不停,不过出了电影院就没啥笑的欲望了,也就是看了个声色俱佳动画版的老式成龙电影罢,但也期待接下来的x部续集继续让我们开心地笑。联系今晚看的这部香巴拉信使,两部片,感觉是来自两个世界。
那距离,正如片中人物生活的世界与好莱坞人生活的世界,这么远。甚至两部片的意义也是毫无牵涉,各有特色。如果硬要我说出,我为什么把这两部片扯到一起瞎掰,我只能回答,在短短3天内就看了两部南辕北辙然则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片,这本身也许有某些深层的意义。
最浅层的意义,是映射出我自己的“兼容并包”的口味,以及这种“生冷不忌”的我的社会属性。如果用些有审美意味的词下判断:好玩的、好笑的、快节奏的、画面精良的、虚拟的作品,我能接受;写实的、乡土的、缓慢的、质朴的、宏大的作品,我也能接受。这些词背后,是我个人避免不了的文化背景带来的审美哲学的烙印或者是局限性。我会被香巴拉信使这样的片感动,首先因为我对乡土世界是有感激和理解的,我的父母来自这个世界,我不断地被他们带回这个世界,且城市生活-乡村生活的反差也使我对后者产生理想主义的向往之心;我会被熊猫耍功夫逗乐,则是因为我在生活中从小就得到现代都市的虚拟符号的慰藉,对卡通动漫的认同和情感早就内化于个人观念之中。从社会分类来看,我是吊着70后尾巴的八十后,我是受过大学教育的城市小孩,我是城市移民的第二代,我是从贫乏年代转型入物质信息极大丰富年代的受益者,我是……
以上是把我自身作为一个观影者,一名个案人物进行的初步分析。从这种分析中,有血有肉的人物被抽象为社会分类的一部分,继而被抽离为文化阐释的符号,观察这样一些“符号”,对电影工业流程中定位观众类别并设计故事情节、电影定位,我想无疑是有意义的。但对作为整体的社会,对作为整体的文化,对理解社会、文化、民众、道德等等,有无助益?
当下的不少媒体作品(显然,新闻报道和电影电视都存在写者的“创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谓“作品”)存在的一种特性是,善于把握观众定位,由此创作适合各阶层、各类别受众口味的作品,于是报纸、杂志、电视剧、电影等都分出了三六九等。而在豆瓣上受热评追捧的,很多便是八十后口味的作品,不符此类口味者,则被以“雷”、“纠结”、“bh(biaohan)”等标签定位——作为有能力消费大量媒体作品社会群体,他们的口味对媒体市场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被批为“雷”的作品类型,确实是创作者的“雷区”——尽管小心翼翼,还是不时被炸得人仰马翻,甚至让某些牛人晚节不保。
扯远了,回过头看看香巴拉信使。这部片的本色演出痕迹明显,看得出制作群是很用心地利用这样的方式,并力求不用力过猛。我是含着眼泪看完这部片的,而间中不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这样的电影,力量来源于其根植于真实,“如果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得不够近”,但仅仅贴得够近未必能拍得足够好。贴得太近就只能看到局部,把局部放大为真实的整体,那顶多是“匠人”所为;要贴近整体的真实是需要更多的观察与思考的。我不知道导演和制作群为拍摄这样一部电影花了多长时间,从人类学田野的经验来看,能让受访对象在采访者面前尽可能真实地袒露自我是需要相当的时间和感情投入的,更何况还要让他们在摄像器材面前虚拟发生在他人或异地的事情,即使这些事件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亦是在过去的时空中。当地人成为表演者后,如何调整自我意识融入情节,这在个体心理上、文化上都是复杂的过程。如果有人对个体认知观念在图象摄录前后的变化感兴趣,我想,重走这电影拍摄经过的地方、认识参加拍摄者、体验他们的观念和心理在拍摄前后的变化,会是很有意义的影视人类学个案。
电影着眼的地点是现代道路尚未触及之处,也就是离国家触角稍远的地方,这种相对现代社会运行更为自足、稳定的地区,是城市人极为感兴趣的,而故事展开的自然环境是如此宏丽、优美、超凡脱俗、人迹罕至,更是城市人所向往的。电影的观者多数位于城市,让他们跟着一位牵着马的邮差,体味他的生活、情感,邮差在镜头下展示他生存的社会网络、交际礼仪、人情世故,以及他细腻的激情、深沉的感动、顽强的意志、善良的品性,首先是富于新鲜感或乡土的亲切感,其次是因其纯净自然的常态而充满人性人情之美。看完后回想起来,或许正是在这样孤绝的状态,人的极限与常态才如此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寻常看来是自然而然的感情,被这两种种状态的结合放大、照亮,深深打动无法真正参与主角生活、进入主角生活的世界的观者。
情节在主角及其接触到的人们当中暗暗起承转合,戏剧性起伏的段落不在他孤独地垂于生死一线之处,而是在人们与他不断地对话之中,与其说是人与人的交流、感情推动剧情发展,不如说是人与人的交流、感情就是剧情的一切。从人物自身来看,情节在影片中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是根据真实人物的人生改编的电影,片中情节不过是他人生度过的每一天的浓缩,是为了使我们更直观生动地理解主角的人生和人性而勾兑调和的鸡尾酒,故最重要的是他性格与行为背后,使他成为“今日之我”的那个世界,电影被名以“香巴拉”——藏语中极乐园、人间仙境之意,显然制作者们对主角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文化、历史、人性,是充满称颂崇敬之心的。
也许电影的本意是通过邮差行过的许多次邮路中的一次,提炼出邮差作为普通人的不平凡人生,赞颂人性、道德的感人精神。而选取这样一个多元族群聚居、地理环境多样的地域作为电影背景(也是人物原型真实生活的背景)本身,便已使这部作品增添了更为厚重的文化意涵。
当我们把电影中记录的世界视为整体,这个距离熊猫阿宝无比遥远的世界,这个距离互联网无比遥远的世界其实是在向我们这些观者靠拢:剧情的主线是邮差历经波折让山里的一个女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走出高原去念大学;邮差自己在山里过夜,念的那份报纸是人民日报;邮差给乡府送文件,传达的是国家政府的意志;女孩在结婚当天收到录取通知书,这一矛盾是由乡长出面解决。最后传统的道德和礼仪与国家的意志与操控之间的矛盾和结合,都是在邮差这一维系两者关系的“小人物”身上得到缓和、获得超脱。这样一个地区的邮差,甚至拥有比国家的代言人——地方政府领导更大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一方面来自于他同为“公家人”的职业身份,另一方面更来自他自身既属于地方民众又属于国家机器的“螺丝钉”的“阈限”式身份。不仅在僻处国家边缘地带的山区,这些“螺丝钉”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社会的无数角落,这些多重身份的平凡人,都于无声处扮演着社会维系者、润滑剂的角色。他们或多或少认同传统道德,理解国家存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更理解社会运作的传统规则如何作用于当下社会,上通地方官员,下连平民百姓,上有家族责任下有儿女早熟,他们既务实又执着,也许有点小聪明,贪点小便宜,但我们的社会总是少不了他们。
如果用国家的标准评判他们,可说的评语比这部电影就少多了;如果用文化的规律理解他们,则这部电影承载的还只是无数个案的局部。
这样的电影,用迎合受众口味的三六九等来定位,显然还是符合豆瓣人群的审美的,不过如果仅仅以个人趣味、私人情感看它,似乎不足以理解它的内涵。也许我又在过度阐释、自说自话,只是,想从这部片探讨,电影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现实、承担现实,并且,发现真正的美。
写得很杂乱无章,而且这么长,估计耐烦看的人不多。是为记。

 短评

好美的风景,好善良的邮差,我们仅有眼泪是不够的。

5分钟前
  • 蛋挞圆溜溜
  • 推荐

信念让路走的更远更稳更有价值。

10分钟前
  • 王泽鹏香格里拉
  • 力荐

这部片子我能记一辈子……不解释,无关本电影。

15分钟前
  • momo
  • 推荐

真实,感人

18分钟前
  • 奔奔
  • 力荐

朴实【看民族题材的电影就有这种好处】

21分钟前
  • 安短
  • 推荐

居然是思修课上放的。

22分钟前
  • MaxHorowits
  • 还行

容易被忽略的中国好电影~~~

2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我的祖国真美啊

28分钟前
  • Pirouette
  • 还行

坚持到底是一种人格

29分钟前
  • Mermaid
  • 力荐

女大学生太扯淡了,害得老王被马踹,又害得金龙滚山坡导致瘸腿必须得死,又害得扎西打四年光棍~话说结婚了不能上大学,这都是哪一年的事情了?演员都是非职业化的,演技生涩了点。音乐诡异了点,像女鬼一样的,每次在山里飘荡真瘆人。其余都很不错,能把单调的故事讲得有趣不容易,另外景色也很美。

31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真实往往更感人,天仙妹妹~~

32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2008.7.5 CCTV6 home

33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青花椒二十一斤木里县,屋角乡,芽租乡文学家的从前慢很好老百姓的从前慢不然老王这个形象异常生动丢白猪偷黑猪,有点八卦,有点鸡贼和《那山那人那狗》比,更接地气了

35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力荐

演员特别好

38分钟前
  • 鹌鹑之丘白桃挞
  • 推荐

驴演得好

42分钟前
  • 刘小青
  • 力荐

战马+拯救大学生翔秋。人性越美则现实越丑。因为县长不给马,归根到底是我们的国家太落后。ps:小猪好Q~

45分钟前
  • 十三月の永い夢
  • 还行

信念存在的必要。拍得趣味横生。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镜头都很美

47分钟前
  • hagangbagang
  • 推荐

此乃第五届MFA传媒大学的影片分析考题,剧作层面上讲,真的还不错,甚至能够称得上有趣。但是...有些问题你懂得啦。

50分钟前
  • 苏乏
  • 推荐

真不错

53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