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花开

正片

主演:周迅,夏雨,朴树,李明,舒耀瑄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年份:200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那时花开 剧照 NO.1那时花开 剧照 NO.2那时花开 剧照 NO.3那时花开 剧照 NO.4那时花开 剧照 NO.5那时花开 剧照 NO.6那时花开 剧照 NO.13那时花开 剧照 NO.14那时花开 剧照 NO.15那时花开 剧照 NO.16那时花开 剧照 NO.17那时花开 剧照 NO.18那时花开 剧照 NO.19那时花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那时花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他们的故事发生在大学期间,最美丽的岁月和最难忘的画面,都在迅速铺开。高举(夏雨 饰)在女朋友出国后迎来了一个乐队合伙人张扬(朴树 饰)。他们生性自由散漫,一天在礼堂顶上看着刚入学的新生,遇见了欢子(周迅 饰)。欢子在人群中耀眼的美丽让他们倾心,并开始了攻势。高举出于友谊第一的考虑,同意只在周六才和欢子一起。三人之间依稀的感情始终在青葱岁月里暗暗流动,他们在青春里,或许都有自己随心所欲的率性和幻想。大国手之当湖十局陷落天堂岛齐天大圣我的智能情人红肥绿瘦盗墓笔记 第一季萤火虫(2018)雌雄双辣坏爸爸2018大陆版夜宴及格人生伟大的卡鲁索忠诚2017赎金1996治愈系邻居有秘密阿侬的新娘从丧尸来到开始重新审视人生的这档事体坛秘史:脱序的天才四分卫喜蛋传奇妻不可欺逃离扎兰四角恋喜新不厌旧第一季无路可逃1992基地 第二季可爱的你守护者:世纪战元国语复仇死循环致命困境神探任恩拜见婆婆大人2胆包天只好背叛地球了彷徨之刃当家大掌柜一百分女人饲养乌鸦

 长篇影评

 1 ) 高晓松的女朋友自杀

欢子死了。高举没有。在吃药那段明显看到周迅嘴里的药,而夏雨没有。
为什么?
联想到高晓松的女朋友自杀那个已发事实,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故事影射,或者暗喻了高晓松自己的一段故事,在他自己的故事里,他女朋友也死了,而应该和她一起死的高晓松却选择了逃避。于是,高晓松还活着,于是,才有了这部电影。
悲哀。


《那时花开》号称是一部表现主义电影,而事实上的确如此。它的叙事完全是非线性的构架,通篇真实和不真实交错,记忆和理想在这里重叠,象征着青春如歌,年华水逝;而斑斓的色彩又隐喻青春灿烂的忧愁。正因为如此,电影在国家电影局尘封三年,理由是“电影语言不可理解”,而高晓松流动的青春回忆使得这部影片在晦涩中显现出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

 2 ) 青春就是我不爱的一切与我无关

  昨天看了这部电影,其实主要是冲着朴树,夏雨,周迅和导演高晓松去看的。

  关于片子的情节,我看不懂,所以也没办法叙述。有时候看电影也许不是看电影本身,而是看自己的生活。 支离破碎的片段,过程当中掉进了回忆的漩涡,不禁泪流满面。

  欢子的家在山脚下的原野,有棵挂满娃娃糖果风铃的大树。他们的梦想是去乡下教书,张扬会说十七种语言的我爱你,他们用摄像机记录他们的梦与青春,高举说他们要沿着长城一直走,能走多远走多远,然后在那儿露营。三人行的日子,周一至周五欢子是张扬的,周六是高举的。他们跳舞,关于假面舞会,认识的不认识的,直到人群不知不觉散去,散落一地面具...

  后来他们毕业,分开,发誓以后不再见,发誓以后谁都不认识谁。也许青春就是疯狂的,荒唐的吧。张扬再没离开过欢子出走的地方——那张卡片,五十年有效。高举和欢子相遇,最后准备一起自杀。

  很多片段。很多奇幻。很多假人。假人也许代表那些无关的人吧。就像高举问欢子“如果我没死,你怎么办?”欢子说,“去找张扬。反正这世界我只有你们两个。”青春,一切我不爱的都与我无关。

  最后的场景,高举张扬在火车站台上见面,张扬问高举去哪,高举说:“地狱,你呢?”张扬回答“天堂。”

  高举,欢子,张扬,最终谁死了,我不知道,也许这就是高晓松特意安排的吧,关于结局,也没有必要知道。

  当火柴点燃,想起朴树的《那些花儿》,“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想起我们分别的时候,谁都没有互相送别,也许就是因为害怕分别的场景吧。她们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还常常想着10年以后会不会在见到,呵呵,三个国家,想想,真的很有意思。

  又想起那时候听的一些歌,一些校园民谣。记得给他听《同桌的你》。他说,小时候觉得这歌特傻,现在听,感触颇多。怀念他的给人无比安全感自行车,听说丢了,但还好记忆没丢。

还有朴树的《我去2000》。去迷笛之前,在豆瓣上跟我年龄一样的朋友说她跟一般人都有代沟。我说我也是。她说她听朴树,听张楚,听老狼,我也是。而且我们一致认为《我去2000》《恋恋风尘》《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最好。真的说不好,总是感觉开始的时候音乐比后来真诚,或者更质朴。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不够宽容,不能接受变化。有时听歌和交朋友一样,只能在某种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心情之下会喜欢。

 对于曾经的怀念,就让它们尘封在记忆中吧,当看到某个人,遇到某些事,梦到某个瞬间,只要我们还记得,然后微笑或是流泪,其他的不必奢求。祝所有我爱的和爱我的幸福...

 3 ) 光影魔术手

这款软件是很多人气之星的制胜法宝。
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可以把一切ps的朦胧美好宛若幻境。

多年后重新翻出这部片子来看,在图书馆满座的时候,我看电影,遭人白目无数。

终于看懂了,我想是的。

幻境和现实能否并存,毕业那天他们一起失恋失业,约定永不相见。
可是,如今已经被证明的六度原理,我们之间不用几层就可以兜兜转转再相见。
在这年年扩张的北五环六环或者会七环到河北的城市里,我们,终究还是难逃命运。

欢子的大学只有他们俩,其余的人都是一概忽略的塑料模特,那年的周迅和朴树恋爱,一个在北师大退学的满脸痘痘的男人,和一个靠自己出位的江浙女孩,以及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夏雨。

高乐,高举,有什么分别,能够呼吸的就不能够放在身旁。

与其说他们因为毕业而分别,不如说,是迟早会来的现实压力,他们开始要生活,要琐碎。


欢子一直试图找回的,是那种失去不再来的青春,差两个月才十九岁的欢子。

而高举高乐不过是她的时间机,带她回到过去。

这部电影是爱情还是友情,是生活还是梦境,它只是一种青春的表达。

青春难以抓住,难以具象的表达,如同这部片子。

十年后的朴树在名声大振和刘璇对唱,他的妻子来现场,主持人试图制造气氛,让朴树说些肉麻的话,朴树这些年真的变了很多,从当年的愤青到如今的已经可以商业化,只是他低头不语,好不买账,只说,我们好好过,云云,看缘分了。
不会多爱,也会珍惜。
她的妻子,看着台词唱着野花
于是那些朴树生命中的野花们纵然曾经灿烂美好,也只是过去。

十年后的夏雨和袁泉两个人分分合合,高圆圆介入其中,多角恋情扑朔迷离。
看到刘星,仿佛昨日夏雨。

十年后的周迅,一连多部电影卖座,被人说脾气臭,和男模好过,和李亚鹏好了分了,有了李大齐,有了事业。

他们都好吗

他们在哪里啊,幸运的是我,曾陪他们开放。

只是偶尔念及,生活仍然要继续

到底欢子和高举死了没有呢,高晓松不是冯小刚,不懂得黑色幽默的来个买到假的毒药。
或者他也不是李碧华,写一个如烟多年后寻找十二少的传说。

喜庆的乡下,娇羞的欢子和傻气的高举,那是梦还是现实呢


那是青春的故事,青春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情,他会慢慢流逝。

鲁豫有约里面,高晓松,叶蓓说起大学生活。

有句话在我的签名档里很久很久
我觉得足够表达我所有的情愫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已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目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那是一个白衣胜雪的年代,四周充满了才思和风情、骠悍和温暖。你们让我快乐,也让我难过,让我放歌,也让我沉默,别怪我。

在这现实的杆秤上,我们努力去平衡

谁也不必责怪谁,青春作伴,老来各散。

 4 ) 待你千好万好,比不上他的一句问好。

如果没记错,我应该是在三年前在一个午后看过这部片子。
从阳光灿烂的下午一直看到暮色四合。
三遍。

白色的婚纱。黑色的礼服。手写的对白。

—我爱你。
—我也爱你。
—我也是。

—我没想到最后会嫁给你。
—我也没想到。

当张扬低头说对欢子说我爱你的时候 ,我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可是,当他说我也没想到时透过玻璃看到的冷漠让我在那个温暖的下午不禁打了个寒战。深情款款还是冷漠严峻,到底那个是真实的张扬?
雷雨交加的夜晚,高举和欢子在窗前拥吻,那么激烈的吻,要把对方揉进彼此的身体里。透过闪电,欢子看到了浑身湿透的张扬站在门口,表情冷到吓人。我以为张扬会去揍高举,可没想到欢子依然在和高举拥吻。
欢子笑容满面的说:“他俩是情敌,因为我。”

三人曾经的快乐而单纯的时光。我相信。
多年以前,我如欢子一样,身边两个好朋友。仅仅不同的是,和爱情无关。那时的我们根本理解不了那些风花雪夜的事情。

昨晚一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一早起来,心里多次打退堂鼓。忽然不知该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和面对。
我还在四处张望寻找,你已拖着箱子出现在我面前。
四年未见,即使近在咫尺,我却不敢相认。
一定是因为还不适应高跟鞋,所以才会一个趔趄没站稳。
你拥我入怀,低声唤我宝贝。如年幼一样,你宠我如宝。
我说,你完全被西方教育给腐蚀了,越来越开放和大胆,可以公然占女孩子便宜。
你笑,便宜十几年前早都占完了,现在还有什么好占的。

十六年前。
当六岁的我,遇到十一岁的你和林。人生的第一个三角关系就开始了。
林唤我丫头,你唤我宝贝。多年未变。
我知道你们待我真心好。你们给予我那个年纪你们可以给予的一切。
六年的孩童时期,你们伴我一路走来。那个时候的你们在我眼里是那样的博学并且伟大。
林去北京读大学,你去多伦多读大学,我刚刚迈入初中生的行列,满脸写着幼稚和向往。
林即将大学毕业,你也考上了研究生,我开始了漫长的高中生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林换了新女朋友,你找了一个外国妞,我还是固执喜欢同一个人,小心翼翼又全力以赴。
那个时候,我们还可以一年至少还可以见一次。三个人的约会。
你们还是唤我丫头和宝贝,还是放我在手心,不管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多么难看,也不管别人再怎么欺负我,在你们面前我骄傲如公主。
非典来了,林死在北京。至此以后,再也没有三人约会。你也两年都没再回来。
我开始拒绝别人对我好。我觉得那不过是幻觉,不管多美好终究也会消失。即使现在,我也本能的在排斥一些对我好的人,我害怕得到后再失去。从天堂到地狱,一次足矣。
高考在即,虽然我对自己早已毫无信心,你却飞回来替我加油。你告诉我,你打算继续读书。墨尔本大学的博士,要我也努力。
我很听话,在大学混的风生水起,你也轻松的考上了博士。虽然完全不了解你的专业,那一连串的长名字我也记不清,但我真的替你高兴。你一向聪明,读书是你的专长。林考试从来没考过你,我也一样。

你说,成熟了好多,高跟鞋都穿上了,不愧是上海的小白领。
你说,比上次见你胖了,看来对自己不错。要忌口减肥,不然穿不上好看的婚纱。
你说,是长大了,心思都多了很多,开始有秘密。
怎么可以不成熟,经历了事事非非,我岂能还如幼童一样天真烂漫。
不努力对自己好,怎有勇气独自面对一切。
不学会心底藏秘密,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
多年前的那个小女孩已经不复存在。
你不也一样。
当初晕车晕船晕机的你,现在足迹遍布大大小小的国家。
当初那个经常会脸红的腼腆男生,已经长成干净利落处事不惊的西方绅士。
当初的蒋乐,即将变成蒋博士。
当初的徽州男人,即将变成澳籍华人。

你暖着我的手说,还是老样子,一到冬天手凉的好像死人手,也不记得带手套。
鼻子发酸。可能是感冒了。当初是谁惯出我这恶习?看来大家都忘记了。
你问我,我们现在看起来像不像情侣。我笑,我和很多男人看起来都像情侣。
像并不代表是。我可以扮演别人需要的任何角色,但那不是我。
即使双手紧握,即使相拥在怀,即使亲密无间,我们也还是感觉到彼此的陌生。
有些事情就算都刻意闭口不提,但它还是硬生生的存在,存在我们的心里,无法回避。
三个人的三角关系,少了一个,注定不再牢固。
再厚重的感情也敌不过时间。
一辈子的记忆都可以被时间消磨殆尽,更何况我们单薄无力的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将来。
我借口说,我爸让我去送一个人到车站。
这是实话。我爸安排的变相相亲,他知根知底的同学的孩子。家境良好,学业有成。
但事实是。那个男生昨天已经离开上海,麻烦我姐姐去送的行,我没见。
看吧。在很多时候,实话和事实并不是一样的。
所以。我相信你的实话,但我不相信它是事实。

你说。待你千好万好,比不上他的一句问好。
我说。有时间去看你,一定带我去黄金海岸。

电影的最后,我相信那喜庆的镜头是一场梦境或者幻觉。
谁死了?谁活着?一切早都不重要。
他们有共同的回忆。他们有各自的未来。
谁也不必责怪谁,青春作伴,老来各散。

《月光倾城》
月光下的城城下的灯下的人在等
人群里的风风里的歌里的岁月声
谁不知不觉叹息叹那不知不觉年纪
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早晨你来过留下过弥漫过樱花香
窗被打开过门开过人问我怎么说
你曾唱一样月光
曾陪我为落叶悲伤
曾在落满雪的窗前画我的模样
那些飘满雪的冬天
那个不带伞的少年
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
那串被雪覆盖的再见

 5 ) 在别人的青春里惦记自己的岁月

我们的青春,究竟可以有多少故事?如果,它是一场电影,那么在曲终人散后,我们的回忆是否会灰飞烟灭?
我一直觉得《那时花开》里的青春实在太残酷,高晓松花了近2个小时去讲述一个破碎的故事,凌乱且衰败。我是觉得他太幻想了,完全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中,以一个不真实的回忆开始,叙述了一段乌托邦式的大学生活,最后以一个不真实的期待结束,留下了两个男生孤独的脚步,和一串无法回首的想念。
影片中周迅饰演的欢子是一个彻底的叛逆者,对生活叛逆,对生命叛逆,最后对自己叛逆。她周旋在两个男人之间,高举,张扬。平日和你,周六和他。三个人的爱情游戏,没有角逐,因为三个人都心甘情愿。或者更确切地说,两个男人都心甘情愿,只有欢子,她想永远拥有三个人的情谊,女人,总是贪心的,所以,欢子说“蓝的是你,黄的是他,你们会长大吗,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吗?”我知道,欢子内心是孤独的,如荒野上那棵孤零零的大树,黄土地上的寂寞是绝望。
“看电影的人被自己看了,像一个悠长等待的结果是时间未曾流逝,而成长的结果是忘记了提问的回答,然后是回忆比幻想还不真实。电影比爱情更忠于我们。生活是无法被记忆的,但可以被歌唱,我们要歌唱了。”
 欢子说,“当我问你是不是自己改名叫高乐的时候,我就已经违背誓言了。”
 高举说,“欢子就像从我们手指间滑过的那些叫做岁月的东西一样,偶尔还会涌上心头。”
张扬呢?他只是一个沉默的孩子,他周一到周五拥有欢子。在周六失去她,在跳舞时失去她,在死亡中没有他。黑白画面中的婚姻如塑料人一样,如果谁可以信以为真。充满了年少无知的迷惘,一如青春。可是青春会消逝,连同他们的友情一起埋葬。然后各奔东西。
看了这部电影,又更加地感觉到了,原来青春它被赋予的色彩依然是那样的黯淡和颓废。如果说这部电影是高晓松的青春独白,那实在是太苍凉了。那些日子,如花绽放,开到荼靡,
再无芬芳。
青春是什么?我想起了我们老师写过的一段话,我觉得那是最有质感的一番“青春之歌”:青春在哪里?是未来的话题吗?我看到了那些青春的面孔,他们沉醉在语言和文字的快乐之中;有时我觉得青春的“愁”并不比“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更轻飘,恰恰相反,青春的“愁”才更有质量,阅尽沧桑,何谈“愁”呢?比较起来,秋天应该淡然,而只有春天的“愁”才更美。
那是怎样一幅炫美的图景呢?我们看到了青春血脉的鲜红、声音的醇美和头发的飘逸,在美妙的汉语的奏鸣中,在岭南这样一个温暖的花园中,从沁湖出发,以心为底,描摹一种生活,给现在,亦给未来。
那月光倾城,薄凉透彻,其实,我们什么都记不起了,有关的那些青春岁月。我们都只是在别人的青春了做着一名观众,散场了,我们也就什么都会忘记了。我们仍旧过着现在的生活。

 6 ) 我们的宗旨就是让不孤独的人孤独

老狼的《月光倾城》在看完《那时花开》后循环了很多遍,顺便循环的还有《一生有你》和《那些花儿》。每次都要感叹一遍,高晓松的朋友圈啊,有我最想要的样子。

其实自己很像活在世纪之末世纪之初的年轻人,喜欢流浪歌手,爱着诗人和摇滚,向往影像里的热烈与狂妄的青春,喜欢在旷野的单人床上幻想孤独,眼里只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和人,其余都像是塑料模特一样,充耳不闻无视不见。

在片尾曲《那些花儿》出来后,演员阵容里赫然有周迅夏雨朴树田震几人,音乐制作里也赫然有张亚东老狼郑钧和朴树,好想回去,回到他们还没有老去的时候,回到那个“一生有你”的校园时代。

总觉得他们与我十分相近:

周迅是我最喜欢的国内女演员之一,别以为之一会贬低怎么样,因为我最喜欢的也只有两个;

她是牡丹,是美美,是明明,是李米,是顾晓梦,是凌雁秋,这里,她是欢子。

夏雨是让我欣赏的男演员,《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直惊艳着,也喜欢他爱人袁泉;

朴树老狼郑钧高晓松这几个人放在一起,总觉得是一个集体,不应该特定分开,这四个人,现场我是见过三个人的,除了高晓松,其余都有幸听过他们的演出。

在去年的上海,我一个人坐在地上看着音乐节大屏幕,流着泪听完了朴树的《那些花儿》,朴树几乎没唱几句,将话筒交给台下的我们。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where the flower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where did they all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men gone? 
where the soldier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graveyard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y gone?


直到很后很后的后来,我看了这部电影,完全是冲周迅看的。

看过了很多说高晓松的处女作装逼炫技的评论,有的时候特别喜欢和别人唱反调。

你喜欢的我偏不喜欢,你不喜欢的我就喜欢了。

其实也不是故意抬杠,只不过,欢子张扬高举的故事这次真的打动我了。

很想把这部片子当做另一个版本的《阿司匹林》,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最后周迅和夏雨吃了什么药,是毒药吗?也不知道究竟谁死了谁第二天醒来,只看到了夏雨和朴树再次见面两人饶有趣味的一番对话:

“有票了吗?”

“有了。”

“去哪儿?”

“地狱,你呢?”

“天堂。”

“那来世再见吧。”

“我会想你的。”

然后转身交错,离开。

高举和张扬真是两个不同的人,连欢子自己都说高举是眼睛,而张扬是孩子。

高举在三人分道扬镳恪守诺言的时候开始了伪装者的游戏,午夜热线的陪聊者,投资拍摄的农民企业家,出租车司机,三个身份,改名叫高乐。

高乐,你真的是叫高乐吗?

提到高乐的时候我想到了另一部更喜欢的电影,鄢颇的《阿司匹林》里梅婷的前男友就叫高乐,说是和廉价香烟“高乐”同名。

高举和高乐,我还是喜欢高乐。

你要说高乐是孤独的,我就冲这名字,我绝对信。

变身农民企业家的高乐用方言推销着自己的产品,他说他们正在开发,用它可以怎么怎么样,只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可以“骗姑娘”,他说它可以让孤独的人变得不孤独,也可以让不孤独的人变得孤独。

孤独和寂寞比起来好像清高了不少。

高乐三次问欢子,就像最普通的“骗姑娘”的方式一样,“你美吗?”“美”“你寂寞吗?”“我不寂寞。”

很想替欢子补刀一句说:“其实我孤独,我想念我两个朋友,他们一个叫张扬,一个叫高举,他俩是情敌,为了我。”

还是三人行的故事,友谊和爱情的矛盾却在高晓松们的青春里处理的如此文艺让人回想。

“周一到周五欢子属于张扬,周六属于高举,周日属于她自己的旷野。”

我喜欢她和高举在一起的时候,因为短暂而珍贵,他们总是去看电影,一部又一部,出来就嘻嘻哈哈的吐槽是多么难看,接着还是去看电影。

我想,如果现实中身边真有个高乐的话,我倒很开心。

因为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电影。


高乐假借给异国的女友蓓蓓写信对着欢子说“我爱你,高举”,欢子重复了一遍。

她忽然回过头来直视镜头,这一幕任何人都记忆犹新。

后来看高晓松的采访,他说就是那个镜头当时是那么让他感动,他在那一刻差点爱上周迅了,他说周迅以后一定是一个艺术家。

多次拿着电话的周迅,让我想到了后来《苏州河》里的那个摄影师在电话亭的一幕,“喂,呼两次26089,留言:速来黄河路”。

特别喜欢高乐和欢子在海边的一幕,喜欢生日蛋糕的惊喜,喜欢充满灵气的少女在醒来的清晨向辽阔的大海招手,自信的说,那艘船是一定是来接我的。

“我们就这样在一起了吗?”

“是啊。“

“不分开了吗?”

“那样会更快乐吗?”

在这里,高乐还是高举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要结婚了。

你看我总是分不清电影和真实的人。

后来两人在最后一次看电影的时候旁白说:“看电影的人被自己看了,像一个悠长等待的结果是时间未曾流逝,而成长是忘记了提问的回答,然后是回忆比幻想还不真实,电影比爱情更忠于我们,生活是无法被记录的,但可以被歌唱,我们要歌唱了。”

听见了吗?电影比爱情更忠于我们,所以我只在电影里相信爱情。

有些感觉总是很奇怪,明白张扬,或者朴树,是欢子,也是周迅爱情轨迹里重要的存在,但潜意识里并没有笔墨写他。

他还是个歌者吧,拿起吉他看着欢子和高举在假面舞会后消失在铁轨的旁观者。

消失,遗忘总在消失之前。欢子和张扬消失在爬长城后,整整三天,却是过了一个年份。

消失后高举利用他的毕业课题,证明两个人认识的几率是十层关系的猜想,四处打听有人是否认识欢子。后来也没给出什么答案。但是事实是,梦里出现的人真的会醒来重逢。

张扬和高举的不同,就是一个被动和主动,一个等待与找寻的区别。

不能说欢子到底更爱谁,讨论这个问题就像他们三人的承诺一样毫无意义。

朴树对着电脑敲着很多很多文字,记忆涌上心头,他甚至幻想枪杀他们的照片,像对岁月叹息发怒不甘的预备嫌疑人。

电影开头和结尾都充斥了大量音乐MV式的黑白画面,沉默,快速剪辑,看不大懂的剧情。

事实是,这片子开头我承认我看的一头雾水,后来看录像带的DV开始,慢慢渐入佳境。

忽然有一个设想,如果这个故事给娄烨或王家卫去拍,又是一副什么样子?

如果给《那时花开》换个封面海报,不让它那么非主流一些,像《苏州河》那样,是不是会好一点?

很难想象,这片子也曾被当做是禁片。

感叹岁月的流逝,像“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年少不经意的我“”。

“谁不知不觉叹息,叹那不知不觉年纪,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很想成立一个看电影的秘密组织,

宗旨是什么呢?

我们的宗旨啊,就是在一起,让不孤独的人孤独起来。

 短评

观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很真的电影,没装

9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看得要懂不懂 和青春一样迷茫。

13分钟前
  • 唐喜乐
  • 还行

小Z那年你戴着墨镜在深夜里对我说的话,在近巨鹿的那条小弄堂里,被她们揉皱了,揉皱了,随风掉进影像无底的盒子里。

15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对着照片开枪,却杀不死回忆。带着面具跳舞,却找不到舞伴。遵守诺言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换个身份入局。欣赏爱情的唯一方式,是将过往录成影像留存。那些岁月已经随风而去,执着等待的只有一个天真的孩子。那些花儿已经远如隔世,留在这里的只有一双炽热的眼睛。五天用来相爱,一天用来背叛,一天等待死亡。三人行必有我失。真想不到高晓松曾经是如此先锋,如此大胆。以默片开场,无处不在的塑料模特将生活的坚硬,化为一种梦幻的柔软,于是双秀园1号便以应许之地的姿态降临,中间穿插着出租车舞台剧,以及深海与鱼缸贯穿的狂想。车站的假面舞会是全篇最棒的一段,玩具火车突然变大,恍然间同学老师跟随列车轰然远走,只留下迷茫的少年独舞,还来不及弄清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各自奔天涯。青春是一根火柴,点燃就是结束。八零后再也回不去的绝版青春。

18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不知所云

19分钟前
  • ▲S▼
  • 较差

加油

20分钟前
  • 徐一
  • 还行

 青春真令人讨厌

25分钟前
  • icancu
  • 推荐

那些花儿。。。是注定烙印这青春的痕迹

30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推荐

周迅空有一身灵气却为了各种人情债演的多是烂片,高晓松玩了一把形式主义但本质还是空洞乏力。OST还行,朴树那首片尾曲《那些花儿》不用说了比电影经典太多。浪费夏雨朴树周迅的青春怒放~~

35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一。

40分钟前
  • 杨晴砚
  • 力荐

2012.8.18刚上大学时候看了好多遍那时花开,总看不懂还总喜欢看,刚才顺手点进去又看了一遍,被触动了神经,才感觉到过去很多年再回头看以前时光的那种。。。。。。

43分钟前
  • Norah
  • 力荐

曾经能背下剧本

44分钟前
  • 装饰泪
  • 力荐

啦啦啦,開呢

49分钟前
  • 力荐

朴树

54分钟前
  • 露娜peace
  • 推荐

做作的片子

59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还行

呃...

1小时前
  • Ex
  • 还行

平凡之路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朴树真萌

1小时前
  • Charlie
  • 推荐

我的下铺已经很久没有人睡了。

1小时前
  • 大飞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