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第09集

主演:亚当·斯科特,扎克·切利,布丽特·洛薇尔,帕特丽夏·阿奎特,约翰·特托罗,克里斯托弗·沃肯,特拉梅尔·提尔曼,詹·塔洛克,迈克尔·切鲁斯,迈克尔·西伯里,迪辰·拉克曼,茜妮·科尔亚历山大,迈克尔·昆普斯蒂,格蕾丝·雷克斯,诺拉·戴尔,小唐纳德·韦伯,奥利维亚·阿尔博赫,萨曼莎·法罗,莎拉·古德,凯伦·奥尔德里奇,尤尔·瓦斯克斯,马克·盖勒,妮基·米歇尔·詹姆斯,安妮·麦克纳马拉,伊桑·弗劳尔,桃乐丝·麦卡锡,卡西迪·莱顿,萨哈尔·比比扬,蕾切尔·爱丁顿,克劳迪亚·罗宾森,马克·肯尼斯·斯马尔茨,艾米·斯蒂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1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2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3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4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5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6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13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14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15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16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17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18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19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人生切割术 第一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一家名为卢蒙的超级大公司内,一种名为记忆分割术的全新技术正在公司内部进行实验,接受了手术的员工将进行人格分离手术,形成公司人格和日常人格,当踏进公司大门的那一刻,他们的日常人格就会陷入沉睡,身体由公司人格主导。相对的,在离开公司的那一刻,日常人格会重新接管身体,当然,这个人格不会记得任何在公司里发生的事情。老虎田鸡圣灵谨慎2017完美一夜情铁娃 鐵娃故乡,别来无恙小英雄与大刺客小生作反1983恐惧直播2022黑暗之家孙子谋略来来往往烈火男儿之隐患火药牌女友这就是我 纪录片厨房第五季赌棍2014东港谍影普通天使马路英雄除了我,每个人都有人爱敢死队2(原声版)龙马精神大赢家灰色气流小白菜奇案入谜最佳卡司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外事警察:不要被那个男人骗了兄弟之生死同盟追星唐人街探案第二季乐翻天1998199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古今大战秦俑情杜淳版厨房

 长篇影评

 1 ) 永远别动自己的大脑

剧名人生切割术,可是人生真的是可以切割的吗?

剧中给出的方案是将记忆分割,可见记忆与人格是强绑定的。你的人格来自于你的过往经历与记忆,记忆没有了那部分人格也就死亡了。

所以对于工作的人格,生活的人格不存在,反之亦然。

虽然不知道怎么只留下工作相关的记忆还能保持人格的健全和正常。

从第一集的测试题目来看赫莉只能记起美国的州名这种绝对客观的知识,但是所有有关个人的记忆与经验全部丧失,有的只是绝对理性的部分,那这个人恐怕会比谢耳朵更像机器人吧,用绝对的理性来对待工作本身。

这部剧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对于工作人格来说,生命是007无休止的工作,没有休闲。即使身体经过了睡眠和8小时之外生活的修养但是精神没有得到丝毫滋养。想象不到这是怎样的无间地狱。

而人类真的可以对自己做这样的事情吗,仅仅因为“我感觉不到”这一点。

假如被奴役的人是自己是否就没有了可指摘的地方,这么说的话,自杀在某些国家也不应该被批判为道德瑕疵了。

记得爱死机还是黑镜里面,有一集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女主把自己的人格备份一份做成了AI成为自己的管家,类似于小爱或者Siri。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也最能够全面的照顾好自己。

但是这个被装到AI里面的人格却十分痛苦,因为她就是一个7*24小时不休止伺候主人的工具人。

人格与时间线一样,分开的那一瞬间就变成了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另一方的喜怒哀乐哪怕死亡都与己无关了。就如同最后一集伯特的“退休”,其实就是工作人格的死亡。

这部剧目前我不太理解的是这个“公司”的设定,为什么要用如此非人性化的方式来管理这些可以说007吃住永远在公司的员工。(对于工作人格来说,公司就是他永远的家,他的家人只有同事和上司)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了让员工有更好的产出也应该让他们有更舒适和更愉快的工作体验——“以厂为家”,才是更聪明的办法吧?

当然这种归属和认同感不是通过剧中这种神化创始人的方式缔造的,虽然这里包含着巨大的对现实的讽刺。确实非常多的企业还没做大做强,已经开始急着神化创始人了,比如前段时间文峰集团那件事,简直贻笑大方。可是现实中我们确实会不经意的把成功人士捧上神坛,虽然细究起来其实很多人只是刚好碰在了风口上,成了一只会飞的猪。

最后我觉得这种制度最细思极恐的是,在公司里,封闭的地下环境,不见日月,你会失去时间感。

当没有参照物的时候,你相信的只有墙上的时钟。那么你怎么敢保证公司只奴役了你8小时,理论上只要他想,它可以奴役你24小时,直到你的肉体拉响警报。事实上,佩蒂的台词里有暗示或许公司已经在这么做了。

你的权利保障只在于外界还有没有关心你的亲友——比如发现你很久没有出现,可以怀疑是否一直在“加班”。假如你的社会链接断掉,那么公司可以无所顾忌的奴役你,而你一无所知。

这也许是一个关于当今社会人类原子化的警告,就像老人院无人问津的孤寡老人可以任由护工虐待,你永远需要你的社会关系作为你的一根保险绳。

还有,记住,永远不要愚弄自己的大脑和意识,这是你之所以为你能保留的最后一样东西。

 2 ) 不用植入芯片,就已如被切割

S04

这集赫利终于获得了和外面自己商议辞职的权利,搓手手等待正义感十足的自己让自己解脱的时候,收到了外面helly拒绝了并反过来威胁自己的视频讯息🙃

影片的惊悚度瞬间拉升,外面没有人,有的只是你自己。最令人恐惧的不是别人,而是你对自己的宣判。

你别说,现实中我们没有被植入芯片,人们也如此麻痹自己,在清晨起床踏上地铁的那一刻,实现了自我分割。

一方是源源不断的生活欲望,一方是对于不卷就会被淘汰的大浪趋势,我们如何从中获得平衡呢?期待能从接下来的剧集中找到灵感。

 3 ) 《人生切割术》:工作与生活,是否可以彻底分离?

对老板而言,员工全身心或如机器一般精准地完成任务是他们的最大愿望;而对员工来说,许多工作现在回到了它最原始的目的,即赚一份工资与口粮。因此,如果能把工作与生活彻底地分开,或许也并非一件坏事……

伴随着当代数字媒体与新技术的出现,导致传统8小时工作制在许多职场场景下被日渐分解,原本在固定时间与空间内的工作开始弥散进个体的24小时生活,从而导致了当下一种普遍的“生活成了工作的点缀”结果,也进而使得曾经古典的“工作/生活”二分模式被颠覆。

《人生切割术》剧照。

或许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来的热播剧《人生切割术》中,卢蒙公司就开发了一项叫分离手术的新技术:个体记忆被一分为二,一份属于公司内的工作状态(称作innie),一份属于外面的生活(称作outie)。然而恰恰是这个被卢蒙公司宣传得十分完美的新技术开启了对传统个体存在、记忆和自我的摧毁与重塑。

在许多评论《人生切割术》的文章中,人们都关注卢蒙公司分离手术的目的,即为了分开工作和私人生活,从而让两者都能不受彼此影响而达到最好的效果。但这一点却恰恰是对现代晚期资本主义工作现状的补救,就如《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一书中所指出的,当下个体的工作时间早已经超过了传统的8小时制,并且这种新的工作模式——尤其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弥散性——导致人们几乎24小时处于一种“工作”状态。

也正是在这点上,我们能够发现剧中卢蒙公司的矛盾之处,即它还遵守着古老的8小时工作制,并且容许员工下午5点下班。相较于我们当下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状态,卢蒙公司更像是一种传统的公司结构,或说是古典公司制度的稍微现代版本,而非真实的当下状况。或许,从一开始作为一部科幻剧的故事设定本身,卢蒙公司更像是一个隐喻,是对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工作以及其与个体生活和存在意义的展现。

撰文|重木

作为现代规训机器

卢蒙公司与其说是一家资本公司,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台现代经典的全权机器(Totalitarian Machine)。许多评论指出它与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讨论的“边沁监狱”(或称为全景敞视监狱)的相似性。区别于传统展示性的暴力惩罚,现代规训制度的运作模式变得更加细腻和隐秘,并且它主要作用于个体的身体,通过各种技术和手段,把人的身体当作一种工具和媒介,从而使其被控制在一个强制、剥夺、义务和限制的体系之中。而这一规训手段最主要的目的甚至不再是终结错误,而是为了实现一种“灵魂控制”,即“不仅控制他们的行为,而且控制他们现在的、将来的、可能的状况”。

《人生切割术》剧照。

在《人生切割术》中,卢蒙公司对此有着一系列完善且细化的规训方式,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够通过消灭个体的多种不必要的情绪达到一种自我控制的理性状态。就如当下诸多公司内部的企业文化或规章制度也往往有着此类作用。这一状态与他们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很显然恰恰是“机器化”的个体改造导致其不得不面对可能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个体总非机器,任何一处短路或是稍犹疑就可能对整个流畅的系统造成短路。新员工赫利的到来以及其极具个性的叛逆气质,成为这个一向风平浪静且总能准时完成公司季度任务的宏观数据精检部的问题。

在很多地方,《人生切割术》都流露出典范式的理性和科学主义,很大程度上,它也可以看作启蒙主义最极端的产物。在以赛亚·柏林的《启蒙的时代》中,启蒙主义的重要理想和信念之一便是人类最终能够仅仅依靠其理性来建构一个良善的尘世之国。而伴随着其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与科学理性渐渐成为个体理性中的主角,一种科学主义与对机械规律的着迷让现代思想中充满了对理性规划的信念。也正是在这一普遍思想的影响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才得以获得自信,而其中的工作问题,尤其是对效率和标准化的追求,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质的变化。

《工作:巨变时代的现状、挑战与未来》,作者: [美]埃伦·拉佩尔·谢尔,译者: 秦晨,版本: 后浪丨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1年12月

埃伦·拉佩尔·谢尔在其《工作:巨变时代的现状、挑战与未来》中便指出,恰恰是工业时代雇主们对效率的追求,使现代工作的细化和标准化得以实现;而因对效率的关注,使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产生的问题便是“效率至上”所导致的剥削与对员工个体生活的侵蚀。在《人生切割术》中,卢蒙公司的部门细化、员工工作的隔离几乎到了一种妄想的程度,这种绝对的制度隔离对现代工作个体的意识和道德产生了鲜明的影响。

成为一颗“螺丝钉”

现代工作的细化和标准化带来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职业道德和规范的重要性增强,在日渐分化的工作模式之中,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渐渐降低且对彼此的工作内容所知甚少。伴随着现代专业的分化和隔绝,导致每个人只要围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辛苦耕耘就行,这取消了他们对于自己工作整体的关注以及工作本身的价值问题。

卢蒙公司的员工座位设计是当下各类公司的典型模式。

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鲍曼在其《现代性与大屠杀》中对德国纳粹大屠杀中理性且极具现代工业模式的官僚机器的反思,而如果我们再结合汉娜·阿伦特在其《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对艾希曼的观察就会发现,恰恰是“各司其职”这一现代工作美德,导致员工们的“螺丝钉化”,从而让他们不必去思考和质问。在《人生切割术》中反对分离手术的宣传单中便出现对技术造成的个体“道德选择自主权”剥夺的警告。每个人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至于这一工作内容或是其价值问题则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因为他们几乎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在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切割术》剧照。

在这里,工作和个体自身不再存在任何关系。尤其是如剧中马克等人所做的数字技术工作,更是与传统需要身体参与的劳动和工作不同,这也消除了它对个体带来的直接意义。它只是一项需要完成以获得奖励或工资的任务,对个体本身的生活和生命不再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

或许也恰恰正是这样的观念,使得卢蒙公司认为其分离手术是可以被理解的。在很大情况下,我们能够理解马克的选择,他说“工作只是工作”而已,是一份自己日常生活不需要的记忆,因为它和我们自身无关。因此卢蒙的分离手术就是为了进一步解决传统中关于工作/生活二元的苦恼,这一手术本身也正是建立在这一意识形态基础之上。为了更好地工作与私人生活,彻底使两者分离,从而也就避免了我们当下所面对的生活工作化的困境。

工作不再是为了获得更好生活或是实现个体意义和价值的手段,反而成了个体存在的目的,最终导致人的异化。其实,分离手术就建立在工作和生活可以绝对无关联的基础上,从而质疑了传统认为的个体能从工作中获得自我成就、认同和创造性的观念,进而也彻底否定了韦伯所发现的新教伦理在现代工作中的延续。卢蒙公司的分离手术几乎从字面上粗暴地理解了这一异化问题,从而选择彻底切断工作-生活的联系来保障双方的完整性,但问题也由此而生。

自我剥削与简化

卢蒙公司分离手术的“副产品”便是对个体意识与记忆的一分为二,而其所挑战的便是西方自柏拉图以来就强调的自我同一性(identity)问题。或许《人生切割术》最精彩的部分是我们在这样一种外科手术的介入下,个体能够在不同的空间中展现不同的“我”,且二者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交叉。虽然卢蒙公司一直强调分离手术的不可逆,但我们最后发现它其实是可逆的。由于记忆与意识的不共享,对个体自身而言,innie和outie完全具有自我独立性(指分割后的工作、生活两种模式)。他们虽然都知道在外面还有另一个自己共享这具身体,却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了。

《人生切割术》剧照。

但这样的彼此独立本身却又是脆弱的。就如我们在第一集看到的对赫利一系列操作所展现的,卢蒙公司在为刚刚完成分离手术的新员工介绍完情况后,便会播放他们outie的视频,且视频中的内容也大同小异,即表示自己是自愿参与分离手术的,由此来安抚或是打消innie在公司内的不满或辞职倾向。在这里,公司内与生活中的两个自我是存在等级的,后者主宰前者,就如当赫利想尽办法希望辞职时,她看到自己的outie录制的视频,后者强调:“我才是真实的人,你不是。我来下决定,你没有这个权力,给我乖乖在公司干活”。这便是吊诡之处。

许多评论指出此处的隐喻是现代资本主义工作制度中的规训通过内化而形成的自我剥削和压制。一方面,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但另一方面,我们或许还可以就此来讨论个体同一性本身的霸权问题。这一同一性霸权也是当代最典型且隐秘的剥削形式,即个体削减自身复杂性,从而导致(或渴望)自身处于一种纯洁的状态之中。恰恰是在这一削减过程中,我们进行自我规训的同时也对自身非人化处理。在《人生切割术》中,宏观数据精检部的四位员工都因为某种原因而自愿地选择接受分离手术,男主马克的经历或许最有代表性,他为了逃避妻子车祸身亡之后的痛苦和悲伤而选择分离手术。

《人生切割术》剧照。

分离手术在这里像是记忆剪切器或是对个体感受到的复杂情绪进行抹除的手段,尤其是痛苦、悲哀和难过等“消极情绪”。而卢蒙公司的分离手术所面对的也恰恰是人类身上的各种情绪,在这里,我们看到个体需求和现代工作模式需求之间的联结点,即对于自我情绪——非理性——的逃避。这一方面是科学理性本身对非理性的压制,就如福柯所说的,理性的建立本身就意味着一系列非理性被排除;另一方面则是现代个体在面对自身情绪问题时渐渐失去了处理和应对的能力,转而祈求一种机械式的或是科学式的管理。弥漫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情绪管理或是情绪练习课程背后所分享的也恰恰是这一套意识形态,古老的“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从古典的修身艺术转变成当下的理性、科学甚至是医学化的管理。

《楚门的世界》剧照。

无论是在《黑客帝国》还是《楚门的世界》,我们都会发现,对理性的、科学化且管理井然有序这类极具全权意味特质的颠覆往往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情绪,而其中又往往以爱情最为经典。在《人生切割术》中,宏观数据精检部中原本最循规蹈矩的埃尔文最终恰恰是因为自己所喜欢的对象的突然离职而决定参加其他三人的“颠覆”计划,而在第一季的最终,我们也发现马克的innie在公司外苏醒且发现了自己妻子并未去世。

除此之外,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赫利这个新成员,她几乎从一开始就十分反感在卢蒙内工作,且一直寻找各种各样方法和手段希望能把消息传递给自己的outie,最终甚至不惜自杀。对于宏观数据精检部来说,赫利就是那个不稳定因素,是那个机器中的“非理性”因素。虽然剧中并未过分强调性别因素在这里的影响,但我们依旧可以说赫利的女性身份在某种程度上依旧继承了西方典型的两性性别观念,即作为非理性的、感性且情绪化的“女性”始终是现代启蒙(男性)理性中最大的bug。而剧中马克的老板——另一个最主要的女性角色——科贝尔则是另一类典型女性,即拉康所谓的“阳具女孩”,她们按照男权社会的制度与标准把自己“去女性化”,最终由此得以进入男孩俱乐部,成为其中一员。

《人生切割术》剧照。

《人生切割术》剧照。

科贝尔深深折服于卢蒙公司创始人的意识形态,并把他当作上帝信仰,对其的信条也是深刻于心。她在卢蒙公司内的形象几乎是最典型的“全权”形象,她是一种去性别化的男性化,作为这一卢蒙制度和意识形态最忠诚的守护者。她与赫利形成鲜明对比,而有意思的是公司之外的赫利正是卢蒙公司当下掌权者的女儿。

在《人生切割术》中,马克的公司好友佩蒂是第一个解除分离手术的人,结果两种记忆的融合导致她整个生活和存在都出现危机,最终也由此死亡。正是在这里,卢蒙分离手术的天真被揭露:从来就不存在那种截然无关的两个个体,即使记忆和意识被空间分割,但它们始终都存在于身体之中,因此也就必然会留下相应的痕迹。工作之我和日常之我其实并没区分,生命和意识的绵延本身是不可能阻断的,卢蒙的分离手术所面对和处理的依旧是——只不过以一种更加夸张或现代性的形式——工作之异化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对于纯洁同一性的迷思,一种对于自我存在的有意设限或简化,把自身复杂的意识、情感、欲望和存在缩略为一个个标签,放入一个个框架之中。然而,个体始终是一种处境式的存在,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流变和变化(becoming)中生活、思考、做出判断以及道德抉择。

对自我的剥削一方面或许来源于现代工作制度的机械化与其弥散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来源于我们自身对复杂自我的简化与暴政。我们对自身进步的追求、对“更完美的自我”的塑造以及对内化了的机械思维的信仰,就如韩炳哲在其《暴力拓扑学》中所发现的,这两点最终都会在绩效主义的背景下形成对当下个体存在的最大危机与困扰。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重木;编辑:走走;校对:贾宁。封面为《人生切割术》(2022)剧照。

 4 ) 《人生切割术》:我被我送进地狱

WLB,(work life balance,工作生活的平衡)想必是许多打工人的理想。苹果TV+播出的职场惊悚剧《人生切割术》倒是精确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可毕竟惊悚剧,又会多美好呢?

第一季共9集,前两集进入稍微需要点耐心。第一集扑面而来的苹果美学,科技感、极简主义、清冷的画面,这种冷淡的开场及叙事,的确稍显无聊。

但,平静之下,必有暗涌,一切当然不会如看起来这般协调。

《人生切割术》中,要进大厂卢蒙公司就职,需要自愿实施一项分离手术,做完这个手术,记忆便会受到空间限制。在公司大楼里不会有外面的记忆,出了大楼,不会记得与工作有关的一切事宜,哪怕最亲密的同事也互不相识。

男主马克因为受不了丧妻之痛,主动选择了分离手术。他时常哭着开车到公司,一搭上到部门的电梯,便化身战斗力爆表的干活机器。其他接受手术的人也如此,在公司的员工个个看起来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但是很快,暗涌来袭。

首先,马克的老领导,他工作人格(马克A)的死党佩蒂突然离职,马克A被提拔为宏观数据精检部新主管。但是现实中的佩蒂找到了马克B,原本作为分离技术坚定的拥护者的马克B,逐渐开始动摇。(后文人物工作人格均用A表示)

其次,新员工赫莉的到来打破了部门的平静,赫莉A三番五次尝试离职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她选择自杀。这些暴力行为也多少刺激到部门其他同事。

最后,部门还有两位成员,爱上光学设计部主管沃肯A的老员工欧文A,以及在家被唤起工作模式见到儿子的迪伦A。

如果说工作模式是没有感情的干活机器,那么在最终决定反抗前的阶段,宏观数据精检部的同事们的情感意识被激活了,这个号称永不可逆的分离手术,还是没有战胜人性。

最后一集,四人组计划让工作人格走出大厦寻求帮助,至于他们成功与否,就要等下一季才能揭晓了。我预测不会成功,下一季还会有更大的骗局给主角几人。他们依然需要重新认识,再次实施揭秘计划。

赫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作为家族接班人,她原本是要以身试教,昭告天下分离手术是多么好。结果当她的工作人格第一次醒来,整个人对眼前的一切都是怀疑和抗拒的态度。为了成功离职,她甚至以死相逼赫莉B,真的太勇了。

也许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即便做了分离手术,仍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我愿意,我不愿意,我喜欢,我不喜欢,一切都由我决定。

而至于那个把我送进地狱的自以为是的我,F**k me!

 5 ) 两个不同的“你”,这部让所有打工人毛骨悚然的神剧《人生切割术》教会了我这些口语表达

你有没有想过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由另一个人格来帮你上班赚钱,而自己只需要躺平享乐?对于我们来说,最值得挣扎的拷问是——如果真的有这么一项“人生切割术”,你愿意接受吗?在你做决定之前,不妨先看一下本剧的类型标签:上面写着的,并不是“喜剧”,而是“悬疑、惊悚”。

2022年脑洞最大的美剧《人生切割术》,不止因为其剧情脑洞足够大,更是因为他们是真的要在脑袋上开个洞,并植入一枚微型晶体芯片,就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彻底“分离”,堪称极致的WLB(工作和生活平衡)。剧中,上班和下班的自己毫无关联。这意味着,生活中的你将永远不会知道这份工作有多么糟糕,无法回应另一半自己的呼救。但是对于正在上班的自己来说,却化身为了传说中的工作机器,有无穷无尽的工作。

“你每次出现在这里,都是因为你决定要回来”这似乎是某种警示性的寓言。这部剧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是最顶级的“社畜”, 此外我还整理了一些有意思的口语表达,一起分享给你~

1 right as rain 恢复如初,安然无恙,表示身体健康或状态极佳

(as)right as rain这个词来源于英国 ,因为英国一年到头雨水充足,下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所以当人们表示一切正常的时候,就干脆用这个表达。

如果某人生病之后恢复,感觉好多了,就可以说:I felt awful yesterday, but today I feel as right as rain. 昨天我感觉很糟糕,但今天我感觉好多了。

2 make one's day 让某人开心一整天

可别翻译成“构成某人的一天”。在这里,make one's day就是给某人带来欢乐,有一种“你点亮了我的一天”的感觉。

比如说: I feel much better. You make my day. 我感觉好多了,你让我豁然开朗。 如果想表达自己因某人而欢喜,就可以说:You really make my day!

3 hop on 跳转话题

hop on原意是指快速“快速移动到某位置或某地”。hop是指跳跃,快速移动的意思。而hop on里的on和go on、move on里的on同属一家,都有“继续进行”之意,所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话题的跳转。

4 take a beat 冷静一下,别激动

这里的take a beat不是字面意思“打拍子”,而是“冷静一下”的意思。类似于“calm down”或者是“cool off”。比如说:Let's just take a beat here, please. 我们先冷静下来好吗?

5 what the hell 什么情况

hell的意思是该死,可用作感叹词,表示愤怒、惊讶或用以加强语气。the hell可以表示“到底,究竟”,主要用在what,where,when,who,how之后,表示一种强烈的语气。一般是不赞同不赞赏的那种惊讶。

这句话其实只是加强语气,表达情绪,不算是一句骂人的话啦~ 比如说:What the hell are you doing? 你到底搞什么?

6 spot on 太对了,准确的

spot意为“(从许多人或事物中)找出,辨认出”。spot on可以理解为“准确,没错的”。“you are spot on”的意思和“you are exactly right”一样,表示你完全正确。 比如说想夸一道菜的味道好,可以这么表达:The seasoning for this dish is definitely spot on. 这道菜的味道可真是恰到好处。

7 low-hanging fruit 容易实现的目标

这里翻译应该有误。“Low-hanging fruit” 的字面意思是 “挂在低处的果实”,实际用来比喻 “很容易做到,不需要太多努力的事” 或 “容易实现的目标”。就像从低枝上摘水果一样,不需要爬高,就可以得到。同样的,这个表达意思也可以用在人或者事上。比如说:All these ideas are “low-hanging fruit”这些想法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8 crash 睡觉

一说到 crash 这个词,恐怕大家马上会想到车祸“car crash” 或经济崩溃“economic crash”。crash 这个词还可以用来表达睡觉的意思,也就是 sleep。 比如说: I just need to crash for a while, 我需要睡一会儿。或者由于筋疲力尽一下子睡着了: I just crashed out.

9 speaking of which 说到这个,话说到这里

speaking of…是“说起…”的意思,后面接刚刚谈论的话题,speaking of which中的“which”其实就代表刚刚说的事情。所以可以解释为“说到这个”。 比如刚刚在谈论的食物让你很有食欲,就可以说: Speaking of which, I'm hungry. 说到这里,我饿了。 再比如:Speaking of which, I have something to confess. 说到这个,我有一件事要跟你坦白。

喜欢不点赞,拖去埋了哦~

|本文作者:Zohra

|审校编辑:Juliet

 6 ) 说不寒而栗的都是外宾吗

好的科幻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将现在与现实推到未来,推向极致。那样一来,即便是最硬核的科技故事也有了神话童话般的隐喻与象征。

那些看完惊呼神作,然后就显摆自己深邃目光看出了资本主义对人进行终极剥削的,在某方面的受教育和认知程度没超过初中。当然有可能是他们由于短评字数的限制或是标题未能准确反映全文的想法而造成误解,但是正如之前说到的语言精确性的重要,如果无法或怠于使用能最正确表达想法,或者低限是尽量不引起歧义的遣造词句,那活该被误会。

那些明知是可笑的却被习以为常,那些分明的无意义却被郑重其事,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组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迷雾和解谜总让人着迷。

永远不要低估组织的恶意,当你把自决的权利交出,交得越多,恶意越多。进一步讲,如果认真的能将自己一分为二,一部分为另一部分劳作,自己对自己有多狠,他者就会对他者有多狠。

还有人说,看得一身冷汗,毛骨悚然。太夸张了,我的蜘蛛感应怎么就一根汗毛也没竖立。别装外宾了。

 短评

看完后决定多摸鱼,让工作人格和生活人格多多交流和融合

4分钟前
  • FishyBrid
  • 力荐

当你不认为“你”的自由被侵犯后,你还会去保护“你”认为的自由吗?

5分钟前
  • G2
  • 力荐

既《1984》又《美丽新世界》。人性由什么定义?记忆。捍卫记忆就是捍卫自由。它不可被外力篡改、截取、添加和挪用。一场冷峻的审判。人们被装进卢蒙的“盒子”,就像被扔进精神病院的人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

9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还没看过第一季的人是幸福的,如果知道第一季这样结束,那我宁愿自己还没看过。

12分钟前
  • 潦倒鱼丸
  • 推荐

只需理念一句话就创作出一部电影!你不需要工作,是工作需要你;马克思说资本控制下的打工人的劳动,就是人的异化,也就是非人,因为失去了自由,打工人失去了对劳动过程的控制。就算是爱好当工作,自己干就是完整的人,因为自己想停就停,想干就干;如果给人打工,不是想不停就停的话,那这工作就从爱好变成了惩罚。打工就是打工人的异化,这部剧就是将这句话扩大化、形象化、戏剧化了。驯服囚犯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他们相信他们是自由的。然后操纵他们做我们想要让他们做的。国外的社会治理不就是这一套的各种变形嘛嘛?The surest way to tame a prisoner is to let hem believe he is free好看想法好玩。而且结合了当下996.人工智能劳资矛盾自由与独裁。各种因素,打破颠倒重组

14分钟前
  • 恰若初见
  • 力荐

在那种一直有性感美女弹窗的在线网站看,没注意集数把第八集当第一集看了,然后234567无缝衔接看完也没发现看错了,我还鼓掌:好牛逼的倒叙啊

16分钟前
  • 無機酸
  • 力荐

牛逼到无以复加,完全无法预设是本·斯蒂勒的作品,高度提纯的概念,毫不含糊的表达,教科书级的调度,所有视听方面的元素都极简到冷淡,并异乎寻常地贴合主题与类型,令人震撼,脑补了数种或套娃或反转的走向,冲第三集开头近乎完美的调度,我赌导演不会烂尾

19分钟前
  • 苏乏
  • 力荐

上班这件事本身就是一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惊悚片

20分钟前
  • 口古口古
  • 力荐

职场版心慌方,主题曲太魔性。然而人家就算是这样都是八小时工作制,我觉得还是人性限制了编剧的创造力,来咱们这走一遭肯定能拍出更惊悚的。PS女主是怎么做到正常走路都像走猫步的,姐真飒啊…… 第四集更新:各种规章制度出来后,相信大家都会觉得眼熟了….“基尔”简直是高级黑….完结更新:多线叙事反抗统治者,这才叫爽剧!

25分钟前
  • Superbia
  • 力荐

职场惊悚剧,终于看到了想看的题材了

28分钟前
  • 四道风
  • 推荐

#下班后谁也别想找到我。留下太多让人期待的悬念了,期待下一季!

31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从职场戏切入,其实仍是一个卡夫卡式噩梦在“科幻时代”的复活演绎,繁复的职能部门叠床架屋无法窥其全貌,正是永不抵达的城堡的象征,几代资本历史如一个遥远未知的、无肉身形体的巨兽高高盘踞,以家族性的技术垄断的形式操控人类情绪,并将机械时代最宝贵的情感压榨利用,各种配置完全是现代企业的缩影,也可以扩展格局至更高权力层面;相较于近乎邪/教般的掌控、监视、规训、洗脑,个体为逃避创伤或达成目的而主动选择被切割、被异化,或许是另一层面的惊悚——outtie对innie的自己说“你不是人,我才是人。”清冷影像基调太适配人类孤独之声式的画风,白色办公室内的规整构图,迷宫般走廊里的幽深黑暗,变焦镜头的运用。

3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发现本·斯蒂勒是一个被低估的导演,平时总觉得他是一个明星,做导演的片子印象中有点鸡汤,看完他在这个剧里导演的几集,才发现他的能力远不比如此。他的镜头调度做的远比绝大多数市面上的电影都要优秀,让中间几集另一位导演的水平瞬间变得平庸。如果本·斯蒂勒导演整季,这个剧无疑会是年度最佳剧集,没有之一的那种。第一季最后生育线和爱情线的伏笔都有料,开始期待下一季了。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资本主义打工人的科幻惊悚剧集,上班时不记得外面的世界,下班则不记得上班的生活这设定总还比工作随时随地要“工作生活平衡”一点?第一集里面男主作为小头目隔墙提问女主的情景非常互害了,情节推进很慢,目测后面男女主会发展出恋情来。本斯蒂勒导演,他们这些喜剧人严肃起来还都挺吓人的(

41分钟前
  • alty
  • 推荐

用极端夸张折射出一些企业资本家控制员工的可怕现实

44分钟前
  • 力荐

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说:“(打)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打)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打工人都懂

4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近年来最怪异,最黑暗,最难以捉摸的科幻剧,在电影院和几百人一起看季终集效果惊人的好。主创主演都到了,几个fun fact: 主创dan原来是在造门工厂工作,五年前开始有这个想法因为极其厌恶上班;距离开拍六周迎来疫情,结果从三月拖到十一月;所有的戏都是一起拍的最后再剪辑分集,所以对于演员挑战非常大,尤其主角;妹夫的那本人生宝典一共写了50页;Ben Stiller说当觉得里面公司情节过于荒谬时,dan总能举出现实里的例子说服他,比如安利,又强调,我们不是在影射Apple,dan补充:对,是Google。Dan说他脑子里已经设想了十九季的内容。Apple已经宣布续订第二季。

49分钟前
  • 陈楸帆
  • 力荐

特别库布里克那种科幻惊悚,寡淡到极致的剧情,不明觉厉的高概念,莫名其妙还是很想看下去,本·斯蒂勒能拍出来这个还是有点狠的

54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力荐

目前印象最深刻的台词 好消息是地狱是人臆想的 坏消息是人想的通常都能创造出来(剧节奏很慢 但又十分吸引人 )

57分钟前
  • 推荐

第一集非常惊艳,讲述故事方法让人意料之外。非常新奇的科幻概念设定。第二集剧情冲突的点慢慢隐现,有的后劲不足的感觉。主要角色选角都非常quirky,很对味。希望后面几集Ben Stiller别让人失望!

1小时前
  • 木可流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