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醉侠

第40集

主演:赵文卓,杨恭如,莫少聪,杨若兮,贾一平,梁静,董晓燕,李勇勇,于月仙,叮当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语言:普通话年份:2002

 剧照

大醉侠 剧照 NO.1大醉侠 剧照 NO.2大醉侠 剧照 NO.3大醉侠 剧照 NO.4大醉侠 剧照 NO.5大醉侠 剧照 NO.6大醉侠 剧照 NO.13大醉侠 剧照 NO.14大醉侠 剧照 NO.15大醉侠 剧照 NO.16大醉侠 剧照 NO.17大醉侠 剧照 NO.18大醉侠 剧照 NO.19大醉侠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邵氏武打片|胡金铨《大醉侠》

缘起

邵氏武打片,是刺激我成为影迷的源头之一。

很久以前,那时我的家庭娱乐主要是看电视。电视上放的电影,几乎都是《最佳拍档》那样的喜剧片,我一点儿都不喜欢。然后我发现广东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电影大牌档”,放许多邵氏电影公司的武打片,我成了这个节目的拥趸。

现在,大多邵氏武打片被抛弃于电影史一隅。的确,我能说出一大堆邵氏武打片的缺点:抄袭日本剑戟片、直接挪用西部片配乐、跟风粗制滥造、剧本粗糙……。但是,邵氏武打片作为延续了近二十年的类型片奇迹,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就像武侠皇后郑佩佩回顾邵氏时期说到的,“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年代。”

《大醉侠》(1966)

看胡金铨的人生经历,最初也不是立志做导演的,做电影工作是偶然。一直拍武侠片,也有情势所逼的原因。这是不是时势造英雄呢?胡金铨成为武侠片一代宗师。《大醉侠》是新武侠奠基作品之一,拍摄时没有武侠片可作参考,就已经非常好。

对于自己导演的两部邵氏电影,胡金铨说:“我拍了一个抗日爱国片《大地儿女》,到处被剪得一塌糊涂,没什么好看头啦,就赔得很惨。拍了一出《大醉侠》,还算可以。”关于武侠片,胡金铨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看见一些电影中,某些大侠背着一把剑几把刀走来走去就笑了,现在也不可以,古代怎能这样子,背着长枪满街跑呢?所以我拍戏时,这些人出场一定拿着一个包袱,里面才藏着刀剑。再说,中国的武器没有那么复杂啦,许多奇奇怪怪的武器,在仪仗上才见得到,并非实用的。”

《大醉侠》不是胡金铨最好的武侠片,但是好看。西本正摄影,韩英杰武指,周蓝萍歌曲,都是当时的第一流人才。

《大醉侠》剧照

影片叫好之处,在于能用镜头语言说话就不用台词,一反黄梅调电影的拖沓节奏。比如开头玉面虎劫囚,就是一纸诉状拦轿,张大人打开一看“索命五虎,纵横江湖。还我弟兄,放尔生路。”还有署名落款、加盖名章。既不简单粗暴到上来就开打,又无烂俗对白。虽不拖沓,但又不直接,有婉转回旋之妙。张大人要绑了玉面虎,却让人对他说“大人叫你过去问话”;客栈里,金燕子和笑面虎早就互相识破身份,却都稳住声色,要先试探口风和身手;大醉侠要把匪帮的消息告诉金燕子,却不对她说,而要用唱的和猜谜的。这或许是胡金铨做黄梅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玉堂春》的联合导演得来的经验,《梁祝》的一幕送行,竟衍生出了婉转回旋的半小时。

郑佩佩的侠客扮相英姿飒爽,又有舞者的优美身姿,姿态和节奏感都好,配合灵活的双短剑,打起来优美灵动,不愧“金燕子”的称号。客栈戏奇趣优美,打斗多使用建构式剪辑。寺庙一场打斗险象环生,既有建构式剪辑,又有角度多变的移动镜头和固定镜头,较长的两个镜头,就各打了六招。

胡金铨想要建构的武侠世界观,与张彻不一样的,《大醉侠》力图拍出武侠文化。首先每个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格调和做派,整体上呈现出影片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氛围,不是穿古装的现代人;其次要体现不同的武功形态,武功有高低,层次各不同,高手不轻易跟庸手过招。正如武侠小说中的《射雕英雄传》一般,《大醉侠》意在奠定新派武侠片的世界观,虽然没有做得很好。

影片后半差了许多,多半因为胡金铨须得按照限期完工。于是醉侠不顾身份耍赖,人设几乎崩掉;其武功堕入神怪武侠片的窠臼,比如掌冒白烟的气功。外景就是寻常郊野,于是兵匪双方各种迂回伏击战术显得莫名其妙;龙套人数少,怎么排兵布阵都枉然。郊野的打斗场景,比起影片前半,明显见出动作设计简单化、运镜单调、节奏匆忙。醉侠与了空的两番打斗,也失去了高手风范。

后来胡金铨多用建构式剪辑表现武功,比如《侠女》和《忠烈图》,定是意识到了《大醉侠》后半的不足。

 2 ) 世间再无大醉侠——纪念邵氏老臣岳华

10月20日,知名演员岳华在加拿大病逝。

我看到大多报道给岳华贴的最主要的标签是“TVB资深艺人”。不少影迷剧迷怀念他时,多半也是提他在TVB剧集中出演过的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其实,在成为“TVB资深艺人”之前,岳华出演过一百多部电影,其中大部分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

不管是邵氏时代的电影明星岳华,还是TVB时代的“资深艺人”岳华,岳华都有着同一个老板——邵逸夫。岳华约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中,约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为邵氏公司服务的,他绝对是邵氏公司最重要的老臣之一。

1963年,岳华考入南国实验剧团第三期演员培训班。次年,岳华便参与了邵氏电影《血溅牡丹红》的拍摄,这是他出演的第一部影片。

很多影迷剧迷津津乐道TVB的艺员培训班培养了大量的天王巨星。其实,TVB艺员培训班培养演员的模式是照搬南国实验剧团的。南国实验剧团在60年代也培养了大量的电影明星,如李菁、岳华、罗烈、潘迎紫、郑佩佩、午马、狄龙等。

2007年,岳华从加拿大回港加盟TVB,此后将近五年的时间里,他出演了多部TVB剧集,其中,他出演的《突围行动》(2007)中的童展龙、《珠光宝气》(2008)中的贺峰、《巾帼枭雄》(2009)中的蒋乔、《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2010)中的郑朗军等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因此成了TVB “资深艺人”或“老戏骨”的代表人物。

其实,岳华留给电影史的经典角色,并不亚于他留给TVB剧集的经典角色。

1966年,岳华跟邵氏电影公司签约为基本演员。很快,岳华便因为扮演《西游记》(1966)中的孙悟空成名。在《西游记》中,和岳华搭档出演唐僧的是后来的顶尖摄影师和情色电影大师何藩。

同年,一代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开山之作《大醉侠》横空出世,而出演“大醉侠”的正是岳华。岳华出演“大醉侠”时,只有23岁,却要演出一位隐世侠客的沧桑感和落魄感。这对于当时还比较稚嫩的他来说,实属不易。在胡金铨的调教下,岳华奉献了他的第一个银幕经典形象。

岳华的“大醉侠”不仅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由于胡金铨及其电影美学声明远播——胡金铨是国际影坛上影响最大的华语电影导演之一,他的部分电影的修复版已经由EUREKA(尤里卡,英国)的MOC系列(大师系列)和CC(标准电影收藏,美国)发行蓝光光碟——“大醉侠”的银幕形象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

作为对邵氏最忠诚的影星之一,岳华也是邵氏各大导演的爱将。

岳华一生中合作最多的电影导演是李翰祥,他出演李翰祥导演的作品约有14部。

李翰祥作为邵氏的股肱之臣,在60年代初曾出走台湾,自立门户。70年初,李翰祥回归邵氏,并以“风月片”重返商业巅峰。岳华出演了李翰祥导演的大部分“风月片”,在“风月场”中如鱼得水,时而风流倜傥,时而猥琐不端,留下了一段段的情色奇趣录。

都说“楚原-古龙-狄龙”是70年代风靡一时的“古龙电影”的“铁三角”,那么,如果要说“古龙电影”中演员的“铁三角”,我想应该是“狄龙-尔东升-岳华”。岳华,也是“古龙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岳华与楚原合作的“古龙电影”主要有《流星蝴蝶剑》(1976)、《多情剑客无情剑》(1977)、《白玉老虎》(1977)、《楚留香》(1977)、《陆小凤之决战前后》(1981)等。其中,他在《流星蝴蝶剑》中出演的律香川,是他在“古龙电影”中最经典的角色。

此外,岳华还主演了楚原的惊世名作《爱奴》,该片据称华语电影史上的第一部表现同性恋的作品。在这部以女性为主的作品中,岳华在影片中的表现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在邵氏的电影明星中,岳华并不像狄龙、姜大卫、刘永、傅声、尔东升等人那样,能够稳坐男一号的位置,但他绝对是邵氏电影中能见度和辨识度最高的男星之一,他留下了太多让人难忘的电影角色。

《大醉侠》问世至今,是没有被翻拍过的(2002年的电视剧《大醉侠》与该片关系不大,借名而已),“大醉侠”岳华和“金燕子”郑佩佩,估计也没人取代得了——经典就是经典,它是不可复制的。

1979年,台湾导演张人杰拍了一部《糊涂大醉侠》,特意找岳华来主演。是的,岳华就是“大醉侠”的不二人选。可惜的是,《糊涂大醉侠》不过是部狗尾续貂之作,乏善可陈。

《流行蝴蝶剑》倒是被翻拍过很多次,最有名的是麦当杰导演的《新流星蝴蝶剑》(1993)。影片的主演可谓全明星阵容,梁朝伟、杨紫琼、王祖贤、林志颖、甄子丹、庹宗华、徐锦江、叶全真等,但它从剧作到美学到表演,还是颠覆不了1976年版《流星蝴蝶剑》的经典地位。岳华的律香川,同样是不可取代的。

岳华已逝,世间再无大醉侠!

 3 ) 青竹派的内讧:评《大醉侠》

       当年,青竹派掌门对嫡传大弟子刁敬堂越来越不满,于是,在帮内扶植名不见经传的范大悲,从而分化刁敬堂的势力。青竹派掌门传位的意象逐渐明朗,范大悲的势力也迅速扩张,刁敬堂感觉到了威胁,与自己师傅的矛盾终于激化,刀光剑影,师徒反目,在这个过程中,范大悲成为最大的赢家,继任青竹派掌门。
    但是,刁敬堂毕竟在青竹派经营多年,势力不可小觑。范大悲原来是个流浪的孤儿,是范大悲将其引入青竹派,范大悲的例子应该不是个案,换句话说,刁敬堂在青竹派嫡系众多。
    范大悲拥有合法性的掌门地位和权力,刁敬堂则武功高强,嫡系众多,双方分庭抗礼。刁敬堂终究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身负弑师之罪,所以,要想压倒范大悲就要继续扩张势力,于是,将目光转向帮外,寻求外援。
    玉面虎等人就这样进入刁敬堂的视野。敢于公然绑架朝廷命官而且是两江总督的儿子,玉面虎等人势力非同小可,老大被抓,玉面虎等人也需要援手,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玉面虎等人对刁敬堂礼敬有加,固然是因为刁敬堂武功高强,但是,更重要的是,青竹派势力庞大,全国有三十六寨人马。
    玉面虎等人只是刁敬堂结交的外援之一,面对势力不断扩张的刁敬堂,范大悲压力山大,虽然是青竹派掌门,但是,在帮内的资历难以和刁敬堂相提并论,遇见刁敬堂的时候,范大悲只是个流浪的孤儿。范大悲在刁敬堂面前背后总是有低一等的感觉,主要就是因为资历。
    作为青竹派掌门,范大悲不可能像刁敬堂那样大肆结交帮外势力,于是,范大悲想到了官府势力。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范大悲那么积极主动地帮助素昧平生的金燕子,因为金燕子是官府中人,而且还是两江总督的女儿,对于范大悲而言,金燕子可以成为自己结交官府的中间人。
    放下青竹派掌门的架子,范大悲亲自来到金燕子的住处,极尽谄媚之能事,可见当时范大悲结交官府的急切心情。
    暗示金燕子前往寺庙,范大悲的目的是想制造金燕子和刁敬堂的直接冲突,从而实现自己与官府的结交,范大悲不可能不知道刁敬堂和玉面虎等人之间的关系。从事情的发展来看,范大悲达到了目的。
    据金燕子说,她父亲原本不肯与玉面虎等人妥协,这应该是事实,否则金燕子也没有必要孤身犯险。但是,后来居然接受了范大悲的方案,派重兵押解人质而来,这就意味着官府已经认同范大悲,双方结交。
    范大悲与金燕子打得火热,刁敬堂居然嗤之为“管闲事”,可见刁敬堂实在是个头脑简单的江湖中人,没有什么政治意识,难怪会傻乎乎地结交已经和官府正面冲突的玉面虎等人,从而将自己也置于官府的对立面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刁敬堂不是范大悲的对手,最后死在范大悲手里不是偶然。事实上,官府认同范大悲也是因为看中了范大悲政治意识成熟。

 4 ) 也是看的电影频道

1.武侠电影源头原来是朴素的,看来朴素是最难保持的品质。

2.场景绝对很古典。客栈,寺庙,山林,雨夜。江湖高人。现在也是一样,高手不在庙堂。

3.年轻的郑佩佩就是李安的玉娇龙,但还是个中国小姑娘,没有美国化和现代化。没有情欲戏一样好看,云淡风轻,无牵无挂,真个爽利年轻的好意境。

4.越来越看出好,是不是老了?

 5 ) 40年后仍然好看

大反派:玉面虎
小有名气的女侠:金燕子
埋名隐姓的高手:醉侠
美中不足的是醉侠和师兄的恩怨和决战,如果转在玉面虎的身上就更好了
片头的设置很有趣:一个白白净净的书生只手拦住一路押送囚犯的官兵,不动声色的送上一纸书信,要求放了被抓的兄弟。看到这里你肯定以为书生应该是大醉侠,至少是个英雄,实际上……
66年的郑佩佩真的很漂亮啊。刚刚电视还在播《唐伯虎点秋香》这么快就又见到了 :)

 6 ) 客栈会匪徒

说到胡金铨,若是撇开替导的《玉堂春》与题材不讨好的《大地儿女》之外,《大醉侠》才算是他真正发挥长处且反响热烈的首部执导作品,武侠电影从此走上正途,引领了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武侠扎堆,这是他邵氏之旅的收尾,却使邵氏的重心从黄梅调转向了武打,开启了另一时段市场的垄断。

胡金铨有两大喜好,均在《大醉侠》里得到呈现,一是客栈,一是女侠。本片的主场景便是高升客栈,而主角之一是郑佩佩饰演的金燕子。众人皆知胡导两部扬名海内外的作品,一部《龙门客栈》,一部《侠女》,便是这两大喜好的极致展现。

相比后期在台湾物色的上官灵凤与徐枫,郑佩佩在本片的表演可谓惊艳,初出茅庐即光彩照人,胡金铨无时无刻不在营造一种武侠气质上的画面感。

影片开端,一袭白衣,白面的二当家玉面虎殷中玉慢步走上山岗,立定,举起扇子,停下了押囚车的官军。这一开场将陈鸿烈的扮相表现得很有派头,似乎深不可测,气势非凡,虽然实际上他的功夫并不怎么样。

接着的主要人物金燕子出场,小桥流水,电闪雷鸣,中空的竹制檐帽,帽带飘飞,沿河而行。一看便知功夫了得,巾帼不让须眉,惹她的人必然没有好下场。

她缓步走进高升客栈,行至空桌,左右观望,拨开凳子,双手摁桌,慢慢坐下,取下搭袋,拿出扇子,再观四方,叫来伙计。

经典的客栈打戏就此拉开,其中韵味值得反复斟酌。

笑面虎领人将金燕子围在中心,打开虎扇,白眼狼掷出一坛酒,金燕子一扇子打到了丧门神怀里,丧门神抱之不起,坐到了地上;丧门神扔出几枚铜钱,金燕子用一根筷子悉数接下,串在一起,插在桌上,动作潇洒;光头扔过一条凳子,金燕子稍一出手,凳子换了方向,砸向丧门神,将酒坛子打碎;刀疤与谷峰均摸出铜钱来,在金燕子背后扔出,没想金燕子三根筷子将铜钱钉在了房梁上,动作迅速,然后打开扇子,接住铜钱,倒在桌上;谷峰索钱,金燕子一声拿去,铜钱嵌入客栈的牌匾上。郑佩佩稳如泰山,不发一言,却主宰了整个局面。

笑面虎再度打开虎扇,七八条壮汉围住金燕子,金燕子佯装倒酒,将酒泼往身后,趁此拔出靴子里两柄短剑,以京戏巧妙的身手躲过来刀,又见双刀来袭,几个转身先后刺中两人左手,再一波鹞子翻身,迎来万刀齐发,只闻金铁交戈之声,七八人悉数倒下,刀疤躲入二楼,几发丧门钉打下,金燕子头一低,暗器嵌入木板,金燕子回敬一枚金燕子,直入刀疤的右手掌心。笑面虎亲自出手,没有几下,也左手被刺,剑插于背后的桌面。

整个打斗过程毫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让人感觉胡金铨的场面调度和剪辑都做得十分到位。

但胡金铨比较谦虚,说整个拍摄并未过分注重动作指导,准确说是还没有形成这个概念,打斗都是从京戏变化而来,所以很有观赏性,不注重招式,不至于粗暴有力道,也比较能够发挥女剑客飘逸灵活的身姿,武打如舞打。其实胡金铨是有武指的,那就是韩英杰。

客栈会匪徒着实经典,但片名是《大醉侠》,所以醉猫范大悲的角色才是重点,他与师兄刁镜堂的纠葛是要拖到最后的。胡金铨对于他“醉侠”这个名号是靠京戏的唱段来呈现的。

只听范大悲领着一帮孩子唱到:青竹杆,细又长,从南到北我天下闯,风吹雨打太阳晒,沿门乞讨,我吃四方,吃呀吃四方,看破事态与炎凉,高官厚禄全不想,功名富贵由他去,生平只好,黄泥汤,生平只好黄泥汤,不管是花雕、高粱,一杯在手我什么都忘,世间多少伤心事,葫芦肚里,勤醉常,勤醉常呀,勤醉常。

醉猫不止会唱醉歌,还会唱时事,甚至是哑谜,比如告知金燕子的线索,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亮,便是繁体的廟字。

寺庙也是胡金铨所好,《空山灵雨》便是明证,本片中场景二广济寺也很有格调,寺后有山,建筑考究,气派十足,比较匹配武侠的古朴风格,令人信服。相对简陋的是醉猫隐居之所,一看便知是搭景,很有后来楚原拍摄的古龙作品的既视感,与全片风格不太融洽。

总说胡金铨对于武侠的革新,一在打斗的绚丽,搬用京戏,巧而生花,二在多用实景(外景),不局限于邵氏影城,避免了场景的古板单一。

 短评

陈鸿烈:好,哥哥脱了衣服跟你干。了空大师:“他的功夫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顿了顿话),不过,跟我比起来……哼,还差那么一点”,全场笑翻。早期胡金铨风格,压轴的打斗,反而没有客栈以及寺庙里的抢眼,有几段看得出后来的影子,不过郑佩佩说12天拍完的,够可以啦。

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打斗风格很像日本剑戟片的感觉,精髓在于持剑对视时间要长,真正兵器相交时剪辑要骤然提速,一张一弛之间方显功夫。音效风格也恰如其分。年轻的郑佩佩眉目清秀,又有英侠之气,真是耐看。故事简单化,重点在营造出几场打戏,能百看不厌,紧张刺激。可惜很多参演演员的力道不行,稍欠火候,只能靠剪辑弥补。渲染的师兄弟最终对决,前面都互抬到炉火纯青之境,可真打起来有些失望,袖底喷气表现的似乎是真气,放到全片武打风格里看有些走样。

4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北京电影节展映】修复版胶片。郑佩佩那英姿飒爽的女侠造型与上官灵凤、徐枫比也毫不逊色啊。只是一些台词实在雷人(比如酷似石隽的玉面书生对金燕子道:哥哥脱了衣服和你干!),全场笑翻。前半部极好。结尾失控,片尾几场武打很是敷衍。虎头蛇尾。应该是胡金铨离开邵氏的缘由。三星半

7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戏剧范儿,连打斗都是先亮相,摆好POSS,话说开打就乱劈两下,歹徒纷纷倒地,然后继续亮相,官匪们都喜欢单打独斗,连使飞镖也要知会一声的光明磊落。。只有一个大白脸帅锅,那扇里毒针算是最阴险也算最现代的伎俩了。。那时候的绝顶高手均是手喷真气、指运飞剑,一派神怪电影的遗风。

12分钟前
  • 相对屋檐
  • 还行

很明显受当时日式剑戟片影响,又有通心粉西部片的影子,呈现人物阴谋诡计,杂糅传统的惩奸除恶侠义观。磅礴的宽银幕构图,京剧化的杂耍动作戏,短镜头快速剪辑,但静态构图又沉稳肃穆,配乐运用很多的中国传统器乐,现在看来,这在那个年代无疑是华语商业片的巨大创新。武指韩英杰,郑佩佩的扮相颇有英姿。胡金铨的《大醉侠》影响了往后数十年的武侠电影,标志着新武侠片的出现。8.3

1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岳华居然演了这样一个大隐隐于市的糊涂侠士,真是出人意料;郑佩佩英气非凡,实在巾帼不让须眉。(本来我国英音轨来回切换着看就够喜感了,那句“好,哥哥脱了衣服跟你干”当时真是喷了出来。

18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1、和张彻的《独臂刀》一起开启了新一代武侠浪潮,直到74年许氏兄弟的喜剧《鬼马双星》打破武侠电影和黄梅调电影在香港电影的统治地位。2、按现在的眼光看,六七十年代的武侠片,生涩的国语配音和武打演员的木偶式表演,多少有些出戏和难以入目。胡金铨的个人戏曲特色和空间调度还是可圈可点,可以看出相当的导演思维在里面,在日后的作品中逐渐凸显出来。3、打斗甚至有些神怪意味,刀剑动作多次想起日本的剑戟片(主要是黑泽明),我甚至怀疑《侠女》的竹林移动飘逸镜头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罗生门》。4、本片的暴力程度完全可以媲美张彻的阳刚美学,还好胡金铨后来跳脱了血脉喷张的纯暴力场面,进入禅宗玄学之境,方能流传后世。

20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唉 最后岳华和佩佩姐居然没有感情戏 看完我都有点哭天抢地了

25分钟前
  • 懒得懒了
  • 力荐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亮……廟不可言。

26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7/10。胡导最会拍客栈段落,匪帮投酒坛、甩铜钱、砸凳子的试探和折筷子表谈判破裂这些道具的精妙设计,端酒管闲事的醉侠突然闯入打破僵局,一动一静结合足显场面调度和情节铺排的功力,此时已形成省略一些动作流程的抽格手法,却未摆脱正义靠武力较量战胜邪恶的类型俗套。屋檐追逐戏先行于[卧虎藏龙]。

2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罄室尽鼠辈,狸奴偏生醉。竹竿轻策勋,金燕又单飞

31分钟前
  • 仙女羡鸲鹆
  • 力荐

只喜欢前三分之一,随着演进故事不断被弱化,完场前很多线索已经快收不住了,真是可惜。郑佩佩英气十足,眉宇间都透着剑气;水塘小筑的搭景别有用心,借水花出禅意,料想应是胡金铨的美学所在了。

32分钟前
  • Obtson
  • 还行

三星半。基本可以算作胡金铨在邵氏的第一部新式武侠同时也是比较卖座的一部片,借鉴了日本武士片的元素,取景、构图、镜头都颇有讲究,用现在的眼光去挑动作场面的不足当然太过苛刻。可怜郑佩佩前面打得这么辛苦戏份这么多,最后还是成了大醉侠岳华的陪衬。

34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难怪胡金铨的片京韵实足,闹了半天是北京人,主演郑佩佩,岳华,陈鸿烈都是上海人,京沪搭配在香港居然造就了传奇。可惜邵逸夫不懂欣赏胡大师心中的武侠世界,强行干预剧情,导致整个片子前后两段青红不接,前半段极好,看得出之后的龙门客栈承袭精华,众乞丐娃中还有少年成龙,但人数众多实在无从辨认

38分钟前
  • 37°2
  • 推荐

很诗意,很古典武侠,胡金铨拍这片的时候看得出来十分的任性,有些台词甚至笑点很怪,比如“哥哥脱了衣服跟你干!”,然后大醉侠客栈里吟唱的那段很经典,以及刚开场客栈pk戏码精彩。弱点就是打斗节奏太慢,太假,有硬伤。后半段的节奏完全和前半段比起来有点脱节。题外话,那时候的郑佩佩真的好正点。

40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郑佩佩很漂亮,很有英气。“青竹竿,细又长,从南到北把天下闯。风吹雨打太阳晒,沿门乞讨吃四方。看破世态与炎凉,高官厚禄全不想。功名富贵由它去,生平只好黄米汤。不管是花彫、高梁,一杯在手我什么都忘。世界多少伤心事,葫芦肚里情最长。”“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亮”很

43分钟前
  • Grippe
  • 力荐

胡金铨的片子看起来,有小时候看评书时候的味道,尤其像那些绣像。

46分钟前
  • 力荐

好,哥哥脱了衣服跟你干

4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胡老的那股京味儿啊。

51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大醉侠》 胡金铨 1966年六十年代一部电影能拍到这种程度,太让人惊讶了,老话说的好,一代不如一代呀,豆瓣观影9千人,腾讯视频的弹幕也是寥寥无几,经典的老片都让我们遗忘在角落边了。整部电影的剧情衔接没有丝毫的拖沓,武打动作直接麻利,演员的脸上有股精气神,一部很好看的武侠片。这应该是最早期的邵氏商业片了,没有太多含义跟价值传达,完完全全的惩恶扬善。虽然整体剧情有点俗套,不过当爽片一定是合格的。郑佩佩年轻的时候竟然那么漂亮,太惊艳了。

55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