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菲斯特1981

HD

主演: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克蕾丝蒂娜.扬达,罗尔夫.霍庇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8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1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2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3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4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5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6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13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14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15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16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17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18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19靡菲斯特198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靡菲斯特198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82 奥斯卡最佳外国语影片: 匈牙利导演萨博  本片以德国现代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演员格斯特夫.古鲁丹斯真实的一生为依据电影《摩菲斯特》描述了一个在二战中与德国人委曲求全合作的演员,最后仍被德国人抛弃的故事。片名“摩菲斯特”本意就指的那些与魔鬼合作的人。主人公在心理上自始至终处于卑微懦弱的地位,虽然德国人也给了他很多的荣耀,但这仍无发改变其事实上和心理上的犹太人身份,但这一切并未得到深刻的体现。终于,在影片结尾处得到了一切都爆发出来,这也是本片的高潮。同桌的妳萨勒姆女巫事件天堂玩家屈服超级学校霸王粤语版战国英豪上错花轿嫁对郎34街的奇迹龙骑士2006不朽范迪门斯地高卢英雄大战凯撒王子神雕侠侣刘亦菲版国语爱的自由式东京狗无敌小胖武士传奇 下(国语版)暮光之城2:新月古墓夺宝诡计多端诱惑1929阿坝一家人希特勒的灾难性沙漠战争今晚是寿喜烧哦超越金属欲望跳台盛情款待X档案第十一季征服太阳国语一个美国女孩的故事-玛莉琳1955:非凡的圣诞节美国旅馆老友记第三季104号房间 第三季科拉尔金矿那些得不到保护的人黑猫2护宝风云致命来信炎与女爱你的基蒂第一季巴黎单身公寓等待灵柩心碎毁灭之日 10.5(国语版)上无仁义之战5:完结篇

 长篇影评

 1 ) 戏总要演的,不管发生什么变化

关于《靡菲斯特》,一直以来都想码个千字文,却也始终没有动笔(敲键盘)。个人观点,同类时代背景的电影作品,沉重悲情之余,有时也失之于简单化、标签化、乃至实质上的束之高阁。仿佛纳萃的兴起无有前因后果,只见一团黑雾从天降,奥地利就出了个翻天覆地的二等兵;而德意智人民或是耳根子软,或是不善思考,或是存在阅读障碍(最好让别人念书来听),总之就是被胖子瘦子小胡子给忽悠了。一旦这些被暂时迷惑的民众多读了几本诗集、或者骑马时见到锡伯来人被涂炭的惨景,便会涤荡出慈悲心,以各种方式庇护弱者(能开工厂做生意优先),直至胜利的到来。

相形之下,《靡菲斯特》所刻画的就显得普遍一些。诸如此类的故事,这边有,那边未必就没有;以前有,将来未必就不会有。

主人公亨得里克-霍夫根,汉堡演艺圈三等俳优——确实是三等,刚开场时连龙套都没跑上,一个人缩在后台化妆间里发飙。此君相貌中等偏上,算不得玉树临风,好在嘴巴够甜,讨得动女生的欢喜,私生活不算检点,不过放在艺能界也不算太大的毛病。

在时代立场上,引此君的原话,“很长一段时间里以佐派为荣”。他的哥们沃尔里西斯是“海燕”剧团的掌门,受其影响,霍夫根同学在玩骑士贵妇剧之余,也时不时参与个现实剧,刻画一下吃不饱饭交不起租含辛茹苦窝窝囊囊的芸芸众生。但于戏剧本身,布施维克题材掩盖不住小布尔乔亚的本质,霍夫根同学自以为是自说自话自我清高,演戏只看内行外行不看雪统出身,平素喜欢沉浸在——用在剧团里跟他互轻互蔑的那个米克拉斯的话讲——“锡伯来味儿十足的环境里”。

后来霍夫根同学结识了文艺世家出身的戏剧爱好者芭芭拉。他爱她,当然也爱她的父亲和祖母。沿着裙带,霍同学跳槽到了柏林大剧院,一步一步兑现着自己长久以来被埋没的才华。不过就行业本身而言,此君尚在准一流处徘徊,离飞黄腾达仍有距离。才华毕竟不是垄断商品,排在他身前的资深艺者也是人头攒动。

目前为止,这个故事一切正常,不励志,也不鸡汤,霍夫根这样的形象,于普通人而言并不离奇。

问题在于,这是黑云压城的30年代初。

对于纳萃的本质,霍夫根从一开始就看得很清楚,所以谈不上曾经被忽悠。虽然有私人恩怨纠缠在内,但他对于食物链下游积极加入锅社,投去的是斜眼。相比之下,芭芭拉一度还以温和的口吻对米克拉斯投靠纳萃报以理解:“米克拉斯很可怜,没钱,也挣不到钱,你们对他又很不好,这样他就需要有个依靠”。

霍夫根的观点则冰冷得多:“所有纳萃份子都是硫氓。别沾他们的边,会弄脏自己。”

不过不久之后,这个观点就得到了更新:“他们当中也有正派人”。毕竟,那帮人已经不是吴下阿蒙。

收音机里传来那个小胡子歇斯底里喊声的时候,霍夫根同学其实是有点心虚的:他是有灰厉史的人。即使演艺生涯从到柏林开始算,他也在柏林工人聚会上喊过“今天偶不是大剧院的演员,偶是你们的同治”,他也演过一战大头兵,说不定会由此被人扣顶大帽。所以在同行跑路成风的行情下,他也犹豫过,也顺着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兜着圈子。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孤身回柏林。

台面上的理由还算充分:芭芭拉这样的在外混口饭吃问题不大——音乐,绘画,雕塑,或者耍猴拳跳铁管舞,属于四海皆通——吃语言饭的就难得多。

台底下的理由,一是因为挑战与机遇并存:原本排位在他之前的大物们已被消去了不少,现在是他熬成婆的时候了(“让轻视偶的人去哭吧”);二是因为有前闺蜜带话过来:那边一时缺人,可以对你既往不咎。

当然了,实质的理由是,放话的那位叫洛特-琳登塔尔,当朝太尉的亲密女友。她排的一出3俗戏找不到合适的搭子,就想起了舞台上下演这类角色全都得心应手的霍夫根。至于一些条条框框,跟太尉嗲一下就可以了——再硬条的规矩,也会受制于柴米油盐这类琐碎的刚需。

“戏剧是偶们这类人的晴雨伞,你什么都不用害怕。”

需要注释的是:霍夫根同学当年在汉堡随意划胖的时候,曾经口无遮拦地嘲讽过这位琳登塔尔女士是雌牛,还是当着干架对头米克拉斯的面。现在看来,影片后段米克拉斯思路抽风找霍夫根签联名状,已任大剧院掌门的霍夫根转手就向官服告筏米克拉斯涂膜不归,究其根源,未必只是因为平日里那些鸡零狗碎。

对演员来说,演戏是天职,即使当上柏林大剧院的掌门人,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一路高升的霍夫根同学其实人品还算不错。虽说告筏米克拉斯算是一枚污点,但毕竟出于自保。像米克拉斯这样的锅社老成员,在社会低层滚爬得过久,执念已深,不能及时转变念头,总觉得锅社上位之后的所作所为,是在背弃当初的承诺,由此便滋生出事端来。再加上交通意识淡漠,喜欢在高峰时节去森林里乱穿马路,就这么一走不回头。

除此以外,就只剩了好事。霍掌门为人低调随和,关心员工冷暖(当然偶尔也会发飙);他不爱财,有时会掏钱请阿姨们喝咖啡(当然本人并不作陪);他很风趣,会用方言来跟众人拉近距离;为剧院他小心翼翼,如果发现什么不好的纸片,会从练功房捡到化妆间,到观众席,直至洗手间的每一个蹲位,甚至在将纸片烧成灰之后,依然谨慎地将灰烬用报纸包裹起来,放进衣服口袋。

而更难得的,是霍掌门对待木又力的态度:这玩意儿能害人,也能救人。凭着跟太尉的交情,他一度保下了好友沃尔里西斯,也在不损己的前提下为剧院员工提供庇护。他不信纳萃那一套——“偶没宣示,只是动了动嘴皮子”,他也知道纳萃的统冶不会长久——“谁都应该把文化遗产保留到未来”,作为专业人士,他也没有强装一片莺歌燕舞——“聘请演员不看才能,只看出身,找来的大部分是蠢材“,通嘚过的剧目愈来愈少(席勒的强盗和唐卡洛斯都被砍了),真不知道还能演些啥。

“这年头,朋友难交啊”。

由此而言,在巴黎咖啡馆与前妻芭芭拉重逢时,她的那句指责多少有些苛刻:“你救过多少人都一样,只不过是在你朋友面前做个友好的姿态”。他的确是在用做好事减轻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不过客观来说,没有他,那些人只会更惨。实事求是,他比坐在咖啡馆里口水飞溅的理论家高尚。

不过话讲回来,他确实只是在橱窗里替他们装饰门面。艺术不是空中楼阁,到头来也极难独善其身。

在跟芭芭拉见面之前,霍夫根先去见的是长久以来的地下情人朱丽叶,他跟这位黑人姑娘的相处或许是他最释放力比多的一节——国内公映版删去整条线,不过大可不必用猎奇的心理去看,某种意义上说,演员是离疯魔最近的职业。

他跟朱丽叶的这段隐秘,总归瞒不过太尉府的探子,由此也导致在太尉心目中被大大地扣分:“这是耻辱,靡菲斯特”;“为了你,要对她采取搓施”。求情之后总算留了一条命,却也是解送出故土。后经巴黎一别,不知余生是否还能得见。

影片末尾,霍夫根的好友沃尔里西斯还是被太尉府的人给带走了。霍夫根一如既往打算凭自己在太尉跟前的面子解决问题,临了却被狠狠地灌了一口辣椒水——太尉拍桌子瞪眼睛:“你是什么东西?”

“滚,你这个戏子。”

几天后得知,沃尔里西斯被自裁了。

兔死狐悲。霍夫根哭了。

庙堂之地如何会有对等?太尉如何会同一个戏子平等交流?霍夫根这些年是充气充过了头,忘记了自己演靡菲斯特时念过N遍的台词:任凭你戴上浓密的假发,任你脚下踩着及膝的高靴,你将永远还是,还是你自己。

 2 ) 很喜欢


    这片子太棒了,看一遍不过瘾,而且觉得非对德国文化和歌德的《浮士德》很熟才能理解得更深刻,估计饰演男主人公(记不住名字,就叫摩菲斯特吧)的演员在德国很有名,他的表演太精彩了,尤其是在舞台上,让人发狂的煽动性感染力!阿门,还有那些直指人心的台词、对白,这个导演+编剧何其了得。
    复杂的人性,所有的一切都源自这个。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时候,以为一切很简单,可是灵魂这东西,它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何况,这个“合作”,只有摩菲斯特本人知道(也许后来他也不知道了),是为了什么。一个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演员,在独裁统治下,只想演戏,演好戏,是笑话啊。
    我的功底完全评论不了这片子,交给明白人吧。
适合人群:文青

 3 ) 梅菲斯托,二零一七

《梅菲斯托,二零一七》

巾城

      影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戏子的脆弱。霍夫根是个单纯的,甚至有志气、有高尚节操的人,但时代把他变成了一个复杂的人。光从人物塑造上,我觉得它甚至和路易•马勒的《拉孔布•吕西安》是一个等级的。
      但片子有一个问题,它让我的感觉霍夫根从头到尾都和“大多数人”不同——这并不仅仅从他对政府要员唯唯诺诺的状态中体现,也从他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是反纳粹的这一点上体现。而如果这是事实的话,整个纳粹政府就根本不可能掌权——在一个民主国家,若如此得不到人心,被肆意地怀疑,这个政党早就在登台前就被废掉了。
      因此整部作品给我的感觉——就像当今的很多美国主流媒体一样——并没有逃脱智识阶层自娱自乐的性质。它只是讲了一个知识分子怎样被一堆知识分子和自己的卑微怯懦恐惧之心折磨到筋疲力尽的故事,仅此而已。在2017年的今天,在我看这部片子的同时,美国、法国、希腊,和很多地方的国家政府都正在或多或少地法西斯化(或存在法西斯化的危险)。在一个民主国家,一个政府的建立须要至少一多半大众的支持。这些人如果在智识阶层的眼中是不真实存在的,只是被漂亮的语言平等而怜悯着,那么这些人永远只能站在历史进步的反面,这是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瞩目的方式。一部好的影片应该面对这些大众,进行反思,而不是——像这部电影一样——逃避它,躲进知识分子内部群体,阳春白雪式的揭露着。它确实显得很高尚,时而掷地有声,时而又充满戏剧魅力。但它不真实。
      这是我觉得这部片子做得不够的地方。

 4 ) Mephisto By Klaus Mann...RIP

it cant be a reference to this film because i havnt had a chance to watch it and give my judgement.

but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i desperately want to say about this film , this story, Klaus Mann, a talented writer who virtually wrote it.

cant find much infor of this film in chinese. but based on the book i just read, called [in the shadow of the magic mountain---the erika and klaus mann story] by andrea weiss, i believe [Mephisto] is not a real life story of Gustaf Grundgen, but a adapted novel written by Klaus Mann althrough the main charater in the book may reveal part of real trait of Gustaf from Klaus' s view.

Gustaf and Klaus met each other at age 26 and 19. they then performed together with also Erika Mann and Pamela.W(cant remember exactlly] after all Gustaf had became Klaus 's lover and Erika 's finacee. The relationship lasting long enough until gustaf believed that he was neglected when the society only paid attention on to the surname[Mann].
after argument and divergence going on, the foursome were enstraged from each other. especially Gustaf.
even Klaus tried to catch up with Gustaf after ww2,who already became a celebrity at that time refused to draw back the friendship again. Klaus seemed insisit that was due to his own fail on carrer.

cant judge the personality of Gustaf. respect him as a success. but still have much sympathy toward Klaus.
Klaus did not have the chance to see his novel[Mephisto] being adapted for film even his name did appear on the screenwrither's list. he commit suicide and eventually successed at the age of 42. drug addiction, lost inspiration , being exclusive of, fail on carrer ( mainly,fail on publishing Mephisto in German]he finally died depressingly.

read through the book even know he had been always associated with the death and natually doesnt have a happy soul still wish intellent, sensitive, isolated,restless and disconnected Klaus could have desire a better ending.

 5 ) 他有温柔的眼睛和颤抖的手

(一)
“瞧,这样一双手不是干活的。”
他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了,与剧院结了婚。
雄心勃勃的演员却被历史推向了前台,成为时代的隐喻,但他仍需要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演员首先是个一个人,跟10月4日一个总统首先是一个人是一样的道理,因此,他的一言一行就在历史的舞台上有了回声,有了影片最后那一幕——光束惨照——无处可逃,纤毫毕现。
这样一个庇护了人、也间接杀了人的人,实际是二战后德国艺术家甚至普通人都该自我反省的角色。他有才华,有雄心,然而,这不够,一个艺术家最大的资本是立场,否则只是一个小丑,弄臣。
每个德国人心中都有个梅菲斯特,这样尖锐的善恶对立或许不够时髦在当下,略显陈旧,不过,在这个关节点上你会怎么做?
祖国,土地,语言对立的是他国,他乡,外语。
艺术家不是正规军和游击队员,但他必须也要选择立场。
他有温柔的眼睛和颤抖的手,他的敏感是天赋,可是,这不够,还需要大脑和良心这两样。大脑,小梅菲斯特是不缺少的,这样的一个禁锢在自我小世界里的才华丑角成为德国人反省自我的一个最典型形象。
这个梅菲斯特的变种。
(二)
还是存在那样的时刻,浮士德面临来自梅菲斯特的诱惑,也许这是相伴终生——但在一个时刻达到高潮。
当艺术向权力靠拢,当艺术变成机巧,譬如,对他的妻子,他不能说不爱,但更多是作为社会道德、阶层的人、一个雅利安人的爱,他的身体联系和精神沟通者者仍旧是黑人朱丽叶,分裂的他一面享受妻子带给她尊崇还有妻家的权势带给他的上升——得知在柏林最辉煌的剧院留用的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一面他又不能割舍最了解他的朱丽叶——这种分裂的悲剧似乎在二战之时的霍夫根(海因茨)身上达到高潮,这是否也使衡量一个社会是否BT的标杆之一呢?——一此时,艺术开始接连丧失它最大的本心。
艺术最大的支持者,如达芬奇或米开朗琪罗,是权势人物,最大的敌人也是权势,且看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几乎全军覆没——权势需要区分,艺术家更要足够强大。

 6 ) Mephisto

1982 奥斯卡最佳外国语影片: 匈牙利导演萨博
本片以德国现代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演员格斯特夫.古鲁丹斯真实的一生为依据电影《摩菲斯特》描述了一个在二战中与德国人委曲求全合作的演员,最后仍被德国人抛弃的故事。片名“摩菲斯特”本意就指的那些与魔鬼合作的人。主人公在心理上自始至终处于卑微懦弱的地位,虽然德国人也给了他很多的荣耀,但这仍无发改变其事实上和心理上的犹太人身份,但这一切并未得到深刻的体现。终于,在影片结尾处得到了一切都爆发出来,这也是本片的高潮。

 短评

人在體制中卑躬屈膝忍受胯下之辱或者脫逃流亡他國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獨善其身,無法脫離體制的人以妥協保全他人(舒特勒)或者假裝癲狂信仰(紅衛兵/朗讀者中的漢娜)哪一個才是佳策。從這種意義上來說,Höfgen難道不正像那個從洞中出去又回來的人(蘇格拉底)?雖然他首先對政治無知,又無知于自己。

7分钟前
  • 涵哥吉祥🌈
  • 推荐

亨德里克也并非完全的良心泯灭,但他最终还是成为了成大恶而行善的梅菲斯特。曾经庇护住剧院老员工的自己没能保护最后的朋友,以为在权力层已有一席之地却不过只是个粉饰太平的工具,惶惶不可终日。节奏和剪辑垃圾。

9分钟前
  • 取名困难症患者
  • 较差

用尽全部气力展现一个自我主义者的全部极端心绪,所有言辞与行径完全自恋化的,他本身的行为就证明了他是魔鬼,更不用说那一套套华丽的假象,梅菲斯特是种双重隐喻,而纳粹故事甚至都只是一个凭空的威胁,对其来说甚至都不构成阻碍,我想他本人就愿意深陷其中,获得无稽的谬赞以取悦病态的内心,自由于他而言又成其为何物呢,他是一个十足的戏剧演员,但让人喜欢不起来。

13分钟前
  • 炯之
  • 还行

你是需要自由还是荣誉。。这个男人还挺有意思。。有个情人有个体面的夫人。。内心还是自卑的。。最终他还是爆发了。。累不累!!!

15分钟前
  • 菜菜MJ
  • 推荐

一个左派变成法西斯同路人,一个艺术家变成走狗,一个有良心同情民众的知识分子变成出卖朋友的人,在捧杀中逐渐染黑和沉沦,是人性的脆弱。

19分钟前
  • 燃烧的暹罗猫
  • 力荐

http://115.com/lb/5lbcrmlze3z8 part1 t4ea58d682 part2 t4b8c9bfde下一部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055/

20分钟前
  • noname
  • 推荐

主角在戏中演着魔鬼代理人,而在现实中向“魔鬼”出卖灵魂,于是既成了“浮士德”,又因助纣为虐而成为真正的“魔鬼代理人”——但他从始至终也做不成真正的“魔鬼”,而只是任其摆布的棋子,这也使最后一组镜头的骇人程度堪比《2001太空漫游》中的“星门”段落。影片整个后半段于我而言是反复灵魂拷问:一个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是要逃离故土并在海外以保命为前提曲线救国,还是留在本土尽薄力帮助无法或不远离开的民众?前者有临阵脱逃隔靴搔痒之嫌,且不说远离了本来的语言环境就是远离文化土壤;后者则永远冒着生命安全或局面失去控制的风险,不是半路夭折,就是身不由己。在【坏政府】下,人民手中就不可能有【好选择】。原版是德语,配音版是匈语吗?看完依旧有些疑惑。

23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典型的德国式战争背景影片,我足足看了五天才看完,累得我筋疲力尽。除了结尾的超现实场景。

27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梅菲斯特#7分,一个在纳粹治下得势演员的故事,每个人都能看懂,但又都会羞于承认自己的处境比二战德国好不了多少【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下看】。都会鄙夷男主角在纳粹治下的附炎趋势,但当联系到自己和自己熟识的人时,就变成了体制内勇敢寻求更多的自由空间。人就是这么矛盾。【该片的分数范围7-8分】

29分钟前
  • 沙漠中的西蒙
  • 推荐

1.艺术家眼里的自由是让自己可以在领域里展现并获得成功,他们的思想很简单,就是为了艺术,为了成功,艺术方为自由;2.最后超现实的聚光灯,直击艺术家的自欺欺人,他们只是演员,只是棋子,他们并不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匈牙利影史十五佳NO.06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正剧,像《投名状》。就像侯孝贤说的,水太清的人会没有办法和身边世界相处,何况没有人能达到真正的清。后半句是小的说的。

35分钟前
  • 撕撕撕
  • 还行

主人公只是纳粹总理的工具和傀儡,他太天真,以为艺术与政治无关可以拯救受压迫的人,最后被总理带到新建的用作剧院的体育院用强烈的聚灯光照他,让他来跑去并叫他的名字,大概是想戏弄他然后杀了他吧

37分钟前
  • 绿色阳光
  • 推荐

莫名想起barry lyndon

42分钟前
  • GA
  • 还行

1982第54届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男主演技拽。

47分钟前
  • 刘建明
  • 还行

看的德语版本 纯英文字幕还比音影快了三秒左右 痛苦不。。。饶是如此 还是感受到本片强大的气场和稳健的气质 镜头语言干净漂亮 歌舞戏剧的渲染恰到好处 尾声更是相当地有神采啊!如果不是这样糟糕的观影环境 我不吝于给他打个漂亮的5星

48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男主特别有衣冠禽兽的气质。传统老实讲故事的,没什么花哨技巧,但很舒服好看。男主只不过缺乏了些政治敏感罢了。况且小舅子的原著立场也难公允。为啥启用匈牙利导演弄德国片啊?

49分钟前
  • munianhe
  • 推荐

看到一半,睡睡睡

50分钟前
  • 4-ever
  • 较差

這個几近歇斯底裡的偏执狂,大声疾呼“不管這個世界有多么肮脏,眞正的艺术和艺术品永遠都是纯净的。”…可到底還是成為了一個納粹极權下妥协求全的戏子而已。

53分钟前
  • TOWNE
  • 推荐

...........Kein Kommentar...........

58分钟前
  • RIC
  • 还行

配音版竟然感觉好过原音 在我看过有限的电影里大概还有另外一部《金环蚀》也是这样

1小时前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