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

HD中字

主演:博古米尔·科别拉,Krystyna Karkowska,芭芭拉·拉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6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倒霉 剧照 NO.1倒霉 剧照 NO.2倒霉 剧照 NO.3倒霉 剧照 NO.4倒霉 剧照 NO.5倒霉 剧照 NO.6倒霉 剧照 NO.13倒霉 剧照 NO.14倒霉 剧照 NO.15倒霉 剧照 NO.16倒霉 剧照 NO.17倒霉 剧照 NO.18倒霉 剧照 NO.19倒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倒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让•皮斯吉克(Bogumil Kobiela博古米尔•科别拉 饰)是一个一生走背运的小人物,在家中经常被裁缝老爹修理,在学校里又被同学欺负。长大后英俊帅气,却因为大鼻子而被当作犹太人区别对待。做家庭教师时拥有了初恋,结果稀里糊涂卷入一场游行,被军警胖走一顿,随后丢掉了工作和爱情。他又立志参军,千辛万苦赶到报到地点却发现这里已是一座空城,结果又因好奇穿上波兰军官制服而被纳粹投入集中营。在监狱中他假戏真做,扮作高级军官,谎言揭穿后,他又被同伴当作间谍对待。战争终于结束,皮斯吉克重获自由,在新的社会体制下他将如何生存?新包青天南侠谜案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黑雪1991囚犯江湖龙虎斗鬼吹灯之黄皮子坟2017麦克尔冒险王卫斯理之蓝血人神探可伦坡第二季天赐第一季拥抱太阳的月亮厄普肖一家第四季傩教经济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亚洲怪谈 第二季奋斗吧兄弟法医朝颜2善人长屋马丁只手遮天1980忧愁围绕着我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季电锯少女血肉之华飞吧冰球僵尸家族夜色中的地球第二季贫民英雄龙之谷:破晓奇兵马小兵的夏天泰罗奥特曼长恨歌地狱 地獄塔尔(2022)狄仁杰之骷髅将军璀璨的婚礼家宴血战墓碑镇光明守护者名欲场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粤语)维瓦外出就餐2恶行

 长篇影评

 1 ) 美杜莎的隐喻,或者一次抗议

首发于深焦:图文版

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第二次入围柏林主竞赛的作品《倒霉性爱,或发狂的毛片》,可能是近年来柏林电影节尺度最大的作品。开篇4分多钟的真实性爱录像完全是P站作品的水准,中段论文电影部分也有不少无码高清的性器官特写,在线看已经足够冲击眼球,至于大银幕是个什么效果,反正国内是看不到了,只能想象一下……

这部影片由一个引子(性爱录像)、三个段落以及三个“结尾”组成,中间以粉红色字幕卡(加上音乐)分隔。

第一个段落的小标题是“单行道”,主要内容是性爱录像流到网上,女主角(一所精英学校的历史老师)陷入危机之后的一天的生活,在布加勒斯特的办事和漫游,她去找了校长,买抗焦虑的药,以及和把车停在人行道上的粗鲁男子吵架,喝咖啡等等。这个段落的镜头调度就非常有趣,大量采用全景-远景景别的环摇及上下摇,镜头经常从女主角身上摇走,去拍摄广告牌、商店招牌和一些意义不明的细节;比起女主角,摄影机更加关心环境以及过载的广告图像。这是一种表现人物心理尤其是焦虑情绪的方法,同时声音上噪音被放大。这种手法可以追溯到戈达尔60年代的作品,比如《我略知她一二》等。

第二个段落是一个由75个词组成的“魔鬼小词典”,小标题是“关于奇闻轶事、符号和奇迹的小词典”,是一段拼贴文电影,涉及的词语既有“电影”,也有大量与罗马尼亚相关的,比如“罗马尼亚革命”“齐奥塞斯库”“军队”等。主要手法包括既得影像、拼贴、等等,影像及字幕文字往往有巨大反差,形成了复杂的蒙太奇意义。这种手法倒是让我想起哈伦·法罗基的论文电影手法,以及拉杜·裘德职业生涯早年跟随的罗马尼亚新浪潮旗手克里斯提·普优,尤其是他的短片《新年夜》,以及《雪山之家》《马尔姆克罗格庄园》等。而且这段典型的数据库用法中的很多元素,成为了第三段批斗大会的关键词,并反过来跟第一段故事产生了关系。

第三个段落则是女主角到学校开老师-家长联席会议,算是一个挺诡异的批判大会。这个段落非常舞台剧化,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导演对罗马尼亚的社会阶级分析,所谓的“精英学校”的家长们,包括神甫、机长、军官、知识分子、商人,以及民族主义者、阴谋论者、右翼、白左,甚至还有一个黑人、一个捷克人,以及一个跨性女子(很奇怪中间谈到LGBT Propaganda的时候这个人为什么没有跳起来……?)

最后还给出了三个结尾,都涉及到由家长投票决定女主角去留。第一个结尾(号称“玩笑”)中,女主角成功留下,但和其中一名女家长大打出手;第二个结尾中,女主角被投票开除;第三个号称“真正的结尾”,女主角化身神奇女侠,并用假阳具惩罚了那些批斗她的家长们,场面非常劲爆。

影片的核心虽然黄暴,但是文本结构非常复杂,甚至过载。最吸引眼球的性爱录像泄露以及围绕它的有关私人-职业形象的辩论,甚至都不是影片真正的重点。影片的核心概念当属第二个段落中对“电影(Cinema)”词条的解释。导演在此提出了一个美杜莎的隐喻(很可能来自某位电影理论家的表述,但是一时间想不起来),雅典娜指导珀尔修斯杀死美杜莎时,让他从盾牌中观看美杜莎的倒影。导演认为这个神话恰是电影的一个隐喻:我们无法直视真正的恐惧,只能通过“复制它们的外观”的“影像”来观看,而雅典娜的这面盾牌就是好比是银幕。

这个隐喻不仅直指性爱录像甚至色情影片产业——作为隐私的、真实的性行为,是不可见的,而关于性的影像则是泛滥的(影片第一段中不少广告都有一定的性暗示,第二段论文电影中也有提到);在批斗会上的辩论中,关于性行为的方式、以及隐私-公共形象的辩论也占据很大的篇幅;而且更涉及到导演真正的意图,对于政治、历史以及一些复杂议题,我们如何去“观看”,比如当下的新冠疫情?

这不仅是影片中无处不在的口罩(呼应了性爱录像中女主角的面具和假发)所提示的,而且是人们的街谈巷议,日常生活中的阴谋论与戾气在直接讲述的。新冠疫情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魔鬼小字典中则以典型的罗马尼亚黑色幽默方式回应:这个词条的解释是一段竖屏影像,几个罗马尼亚农民在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伴奏下,握着1.5米的木棍跳舞(拍摄者还在提醒他们保持社交距离),第一段的超市、药店;第二段的一些词条,以及第三段的批斗大会,这个“表征”都成为了最直观的“影像”。

但这部电影的重点是新冠疫情吗?当然不是。导演只是借性爱录像这一议题,以及新冠疫情的时代表征,在讨论历史与政治的观点。女主角在批斗会上被家长质疑“这么一个荡妇怎么能教我们的孩子们埃米内斯库(罗马尼亚最著名的诗人)”,女主角回怼“埃米内斯库自己就写过色情诗歌”并当场背诵(大概跟一休禅师那首著名的、拿水仙花做比喻的诗尺度相当吧,可能还大一点)。埃米内斯库这个元素不仅出现在词典的词条里,也是学校中庭的雕塑,在一个圣像的位置俯瞰下面批斗会的闹剧。而这只是复杂文本中的一个方面,其中还涉及到了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军队、罗马尼亚革命等等。

对导演论文电影涉及的内容,一个完全的透彻分析大概需要万字长文,在此就不展开了。只是要强调一点是导演明确地放进了大量的关于罗马尼亚屠犹的历史。一方面与导演近几年的创作直接呼应,包括《喝彩》《野名留史又如何》《死去的国度》《火车的出口》等,另一方面又反过来呼应着影片的核心概念,关于电影的“美杜莎隐喻”。屠犹影像的伦理上,雷奈-朗兹曼的方法,或曰道德,与《索尔之子》,以及以《辛德勒的名单》为代表的的大量再现式的电影形成了强烈对比,而拉杜·裘德显然是雷奈-朗兹曼这一脉络上的延续。

《野名留史又如何》是导演真正显露大师气象的作品,这部影片最后一个小时对“历史搬演”活动的现场实录,在方法和结构上与《倒霉性爱,或发狂的毛片》完全一致——尤其是《野》中“观众/看客”民族主义式的反应,与新作中现场家长们的反应,如出一辙。

对我而言,导演在本片中真正要讨论的则是如今罗马尼亚的社会现实:贫富分化加剧、戾气横行、疫情加剧社会危机、消费社会、反智、阴谋论、民族主义盛行、右翼势力崛起,当然还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网络暴力和道德审判。大概是导演拍的几部屠犹题材电影让他在罗马尼亚遭受了右翼、民族主义、阴谋论者甚至新纳粹的围攻(可能很多是在网上的),这部影片基本是导演对他们的直接回应。如批斗大会上就有家长说“你为什么在学校里做犹太人的政治宣传”“你TMD是犹太人吧”“你肯定拿了以色列的钱”(是不是耳熟能详……)。我倒是想起来鲁本·奥斯特伦德拍了《Play》之后被围攻,因此拍《方形》时候就在电影中有大段的回应。

另外可以展开再写一万字的是影片里女性主义的部分,台下不仅有色眯眯的直男癌家长(以机长和军官为代表),也有其实完全被父权结构同化的女家长(不完全都是反角,还有一个维护女主角的知识分子)。女主角回怼得有礼有力有节,并且在女性主义相当正确之余,还带有了鲜明的知识分子立场和批判性思维,可以看做是一个回怼杠精和网络暴民的指南。当然,有礼有力有节并怼到杠精们恼羞成怒也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这些杠精家长们“我要我觉得”),还是要动手。

总而言之,导演在拍这部影片的时候既调动了智识层面的理性分析,也极度放大了(火气十足的)情绪,甚至拍成了个爽文(装逼-打脸,最后主角暴走开金手指哈哈哈)。同时我也觉得,文本中的屠犹段落尚可以接受,不过其中关于SHZY历史和齐奥塞斯库的段落就显得有点多余,甚至有些“剥削”,毕竟跟主题以及导演真正要吐槽的对象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只有一丢丢微弱的相关,如今的社会风气和人民心态是SHZY历史的结果,但是太微弱了),而且这些内容只会显得啰嗦且分散焦点,现在早就不是影片带上“罗马尼亚风味”就能火的时代了。

 2 ) 拉杜·裘德的一千个谜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是一部自片名开始便让观众若有所思的影片。

它令人震惊的开场满足了所有预期——我们的面前仿佛不是线上电影节放映的影像,而是硬盘里某段不可告人的视频。一丝不挂的器官与频繁更换的玩法,一时之间让人有些眩晕。直至片名字幕出现之前,我们都不得不继续凝视这场欢乐的游戏。

这已经不是罗马尼亚名导拉杜·裘德第一次让我们惊讶了,不过这一次的“惊讶”可能要比此前的更为直观、更诉诸身体。

这位凭借《世界上最快乐的女孩》等影片扬名于罗马尼亚新浪潮运动的创作者,在2010年代以来似乎比许多同代导演(甚至新生代导演)更热衷于形式探索。

无论是去年入围柏林论坛单元的《大写的印刷体》,还是此前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斩获水晶地球仪奖的《野名留史又如何》,都大胆地挑战了不同形态的论文电影。他2017年的纪录片《死去的国度》也采用了静照结合口述历史的形式。

拉杜·裘德的这些作品,已经是与《无医可靠》或《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这些新浪潮代表作完全不同的电影——这些影片在悠长的历史视野与忧伤的影像基调中,处理着缠结的社会议题。

如今的拉杜·裘德,开始着手用更辛辣、独特的方式切入当代的罗马尼亚现实。这部《倒霉性爱,发狂黄片》(后简称为《倒霉性爱》),无疑是他最新的试验成果。

在那尺度甚大的开场之后,我们逐渐获知了这个故事的全貌:由于一场意外,一位女教师的性爱视频被上传到网上,从而引发轩然大波。她工作的学校甚至召开了一场家长会,要决定她的去留。

影片的时间与疫情同步,我们常能看到片中的罗马尼亚男女戴着口罩交谈。体温枪的频繁露面,以及关乎线上生活的影片主题,似乎构成了一种后疫情时期的现实主义。但是,拉杜·裘德当然不会采取现实主义的拍法。

在开场那段泄露的性爱视频之后,他为我们献上了一个三段式的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柏林电影节的许多名导都采用了这样的形式,这种最为古典的叙事形态或许显得有些偷懒,但它几乎永远不会出错。

第一段名为“单向街”,这个具有纪录片质感的段落,拍摄着女主角在街道上不断行走的场景,偶尔她会停驻在不同的商店里,倾听颇具罗马尼亚色彩的顾客争端。

这种强调街景的摄影风格,早就出现于他的长片处女作《世界上最快乐的女孩》之中。但在《倒霉性爱》里,这类镜头以一个极高的频率,游离于主角之外,拍摄离她甚远的广告牌、人体模特、乃至芭比娃娃。

第一幕中的离题镜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女性主义的叙事,将性别问题与消费主义并置在一起。无论是性爱视频的前提,还是纪实般的质感,都丰富了这种影像的批判性,增添了许多繁复的细节。

这位心中惴惴不安的女主角,正是身处这座商品监牢、共同被剥削的对象。在这种维度上,停滞在广告牌文字或模特残肢的画面成为了同构的表征。

苛责的观众或许会说这里的形式探索仍稍显滥调,毕竟消费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并置早已屡见不鲜(譬如《已婚女人》这样的精彩案例)。拉杜·裘德只是展现了罗马尼亚街景版的叙事。但无论对何种观众来说,第二幕的“奇闻轶事小词典”都会显得饶有趣味。

拉杜·裘德呈现了一种“词典电影”的形态,同时呈现一个词语以及一段字幕(而非画外音)提供的说明。

当然,这并不是彻底的创新:这种用画面提供抽象性信息、用语言提供解释性信息的拍法,是声画对位的其中一种形态。无论是戈达尔(《给简的信》等)、瓦尔达(《尤利西斯》等)这些法国导演,还是拉杜·裘德本人(《死去的国度》等),都曾采用过类似的做法。

但是,像他这样如此明确地模拟词典体的影像,还是比较罕见的。他依靠词条与释义之间显著的差异,创造出尖刻的讽刺性效果,用一种有趣的创新回应着新浪潮传统中的社会批判。

他在解释“牙齿”一词的时候,提供的释义是一则残酷的轶事:某个没钱治疗牙病的罗马尼亚穷人,只能任由恐怖的炎症蔓延。而在“家庭”一词的释义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冷冰冰的、关乎罗马尼亚家庭暴力的数据。

这种谜面与谜底的差异,令人想起文学中一系列的词典体实践。

无论是福楼拜的《庸见词典》,当代小说版的《哈扎尔词典》,还是阿多尼斯那首动人的诗歌体词典《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都与影像版的《奇闻轶事小辞典》一起,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语言符号。

有趣的是,字幕而非画外音的形态,对于罗马尼亚以外的观众来说,也构成了一种微妙的讽刺。对于大多数电影节的观众来说,阅读英文字幕的过程,便是自以为理解这段异国影像的过程。

而在最后的章节“实践与影射”中,穿过漫长街道的女主角,终于来到了那间残酷的学校。家长们等着声讨这个可怜的女人。

在与第二幕的参照之下,这一幕似乎真的成为了一种实践性的场景,在女教师、校方与家长们的大辩论之下,角色们以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运用着我们刚刚在词典影像里学习的词语。这种提前提供背景信息的方式,似乎成为了论文电影接近观众的一种全新的形态。

当然,影片的结尾也甚至要比开场那段惊人的视频更具力度,构成了一场点题的循环,这也是这部作品最后的形式游戏。

拉杜·裘德在探索罗马尼亚电影新方向的同时,也推敲着电影形式的不同变调,甚至纪录着疫情时期的现实线索。据说他之所以在第二幕制作“影像词典”,也是因为创作过程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这一切都构成了他的这则最新谜题——评论家埃拉·比滕古尔曾说他是罗马尼亚新浪潮中的异类,或许恰恰在于他对形式谜题的偏好。

无论是第一幕中微妙的运镜细节、第二幕中清奇的词典编纂思路、第三幕繁复的论辩,还是最后惊人的结局路径,都是这部影片不断挑战观众的方式。

我们需要将一系列表征与意义结合起来,需要将铺天盖地的形式与近乎过剩的信息相互对应,或许每一次观看都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倒霉性爱》关乎最贴近罗马尼亚的历史与现实,也关乎线上生活、性别剥削、乃至艺术本体这些国际性的议题。

从第一个画面开始,我们便落入了他的形式圈套——当我们像那些传播这则性爱视频的网友一样,被它所吸引、所迷惑的时候,我们便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共谋。于是,我们想要继续“观看”这部电影,但最终却又被它给嘲笑。

正如打开本文的读者,在读完第二段之后,或许也会想看完枯燥的全文一样。

 3 ) 女性不能有性愉悦?他只好拍点发狂的黄片

作者: NoNoNos

柏林「线上」国际电影节进行到第二天,点开罗马尼亚鬼才导演拉杜·裘德的主竞赛新片,简直吓了一跳:

是我不小心打开了P站?还是现在艺术电影连「性爱直拍」的媒介和形式也要玩?

确实少有人会像拉杜·裘德玩得这么疯。这部入围了柏林主竞赛的影片开场就是长达三分钟的「素人」私房自拍视频,裸体、蕾丝内衣、假发、鞭打、K交、Z慰……无所不有,全是特写。让人忍不住觉得,拉杜·裘德真是懂啊。

拍好黄片,对于拉杜·裘德来说当然是手到擒来。但这部《倒霉性爱,发狂黄片》其实是一部具有相当社会批判性的严肃电影。

影片开头的这段黄片,其实是历史老师Emi和丈夫Eugen的闺房情趣项目。Eugen一时冲动之下将视频上传到了成人网站,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

Emi被人认出,教师身份曝光,这段视频在校方、学生和家长中迅速传播开,Emi面临丢掉工作的危险。Eugen虽然在慌乱之下立刻删掉视频,但是有好事者保存了视频,并且肆意传播到各类色情网站、博客,引起广泛讨论……

「社会性死亡」的Emi为了保住工作,找到校长,决定在家长会上直面问题,面对所有要求她下课的人进行自我辩护。

这个听上去有些离奇的故事,其灵感来自拉杜·裘德在罗马尼亚的社会观察。

普通人的私人性爱视频一旦泄露便遭遇千夫所指,业余时间拍摄黄片的老师被道德审判,这些事情并非个例。

拉杜·裘德对这个现象非常感兴趣,但每次和朋友们讨论都会爆发激烈的争吵。他决定一鼓作气,干脆拍一部相关题材的电影。

「我得赶在所有人前面!」

可是项目刚运作到拍摄阶段的时候,新冠疫情就在欧洲爆发了。腐败的政府和臃肿的系统让罗马尼亚的防疫抗疫进行得十分艰难。

为了更快更便宜地完成这部电影,拉杜·裘德决定继续拍摄计划。

于是我们可以随着女主角行走在新冠时期的布加勒斯特:

所有人都戴着口罩,一旦有人的口罩没有掩住口鼻,立刻会被旁人指责,一家人即使生活在一起也整天戴着口罩相对;

餐馆和咖啡馆闭门谢客,原本热闹非凡的娱乐街区显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受到疫情影响,失业率继续攀升,人们在贫穷中挣扎,连在超市多买一瓶啤酒都得精打细算;

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所有人的脾气都不太好,在人行道上乱停车,在马路上随意骚扰陌生人……

再加上拉杜·裘德一贯的舞台设计感和讽刺幽默感,让这整部电影在杂糅社会现实、真实街景、网络生活的同时,渗透出一种荒诞的质感。

一向喜欢在形式上推陈出新的拉杜·裘德,在这部电影中更是玩到飞起。

他在本片的副标题里宣称,这部电影,是一部潜在流行电影的草稿——

「我真的不是懒惰!我不是不想做后期制作!」他在Zoom里举行的线上发布会里认真强调。

「这部电影并不提供任何方法论,这是我认真思考的结果,它就像我的笔记一样。」

拉杜·裘德将整个电影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节跟踪记述了Emi在家长会之前的行程:去校长家求情,去超市给女儿买玩具,在街头、在赌场和丈夫打电话,争论如何才能删除所有的视频,由于过度焦虑不得不去药店买镇静剂。

第三章节则聚焦充满火药味的家长会。吃了镇静剂的Emi状态神勇,面对各种各样充满傲慢与偏见的家长,她绝不妥协,坚持为自己辩护:

从性的污名化说到当代校园性教育的缺失,从成人网站的受众构成讲到私人生活和公共领域的交错边界,从汉娜·阿伦特援引到罗马尼亚国家诗人米哈伊·艾米内斯库,从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批判到荡妇羞辱的社会现象……

汇集了军官、贵妇、学者、牧师等人的家长群体描摹出罗马尼亚中产及精英阶层的群像。他们对于Emi的横加指责、肆意羞辱,让第三章节火花四射。

长达40分钟第三章节,讨论的内容涉及世界历史、战后重建和创伤、罗马尼亚社会现状、意识形态之争、宗教的权力变迁、当代互联网流行文化的风向、色情产业的细化分类等等,可谓无所不包。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拉杜·裘德干脆开辟了第二章节,用历史资料影像、电影片段、文献记录片、网络视频、色情制品等等,解释了百来个名词,堪称脚注的视听化呈现。

在第二章节的29分钟内,导演一下子塞进了无数的名词解释和现象分析,信息之密集,强度之大,让人甚至有一种短视频嗑多了的虚脱感。

拉杜·裘德不仅拍黄片是一把好手,要是进驻抖音快手,大概也能迅速吸粉走红。

这个操作几乎让人无法判断,他究竟是玩世不恭的影像工作者,还是愤世嫉俗的艺术家,抑或是一个用三段论工整讨论问题的严肃学者?

这种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其实在拉杜·裘德的前作《野名留史又如何》中就已经被影迷所熟悉。他在去年入围柏林论坛单元的作品《大写的印刷体》中也在继续摸索。到了这部《倒霉性爱,发狂黄片》,他已经游刃有余了。

尽管这种影片结构会破坏叙事的纯洁性,但是拉杜·裘德表示,这个故事从智性的角度考虑只能这么拍。本就无法符合传统剧作的要求,他也并不追求向传统靠拢。

他把自己的电影称之为「玩笑」或者「草稿」,本质是为了在影像实验中,更大程度地刺激观众,引发他们进行思考和想象。

或许正因为如此,他给Emi安排了三种结局。

被家长票选留下任教自然是欢喜结局,被三振出局和家长大打出手也确实有劲,但是我更喜欢狂人拉杜·裘德创意爆棚的第三个结局:

拒绝被评判的Emi化身神奇女侠,用振动棒对家长们实现了自己的复仇!

听上去似乎是胡闹,但是这整个闹剧式的故事,其实一针见血地提出了许多控诉:为什么女性会因为自己的性生活而被道德审判?我们的世界从性压抑直接跨到性自由,究竟解放了谁?人们为什么如此害怕黄片?

拉杜·裘德表示很无奈:「没有什么比女性的性愉悦更让人们感到恐惧的了。」

他便只能拍点发狂的黄片了。

 4 ) 女性永恒灿烂的死胡同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评分仅代表个人立场)

电影事关一位女老师私房视频泄露,不过在互联网日益迎合窥私欲的当下,并非什么新鲜事,而这样的事情再度遭到道德审判,舆论天平也不再像早年那样只往一边倒。

柏林电影节对这部非常女性的电影青眼有加,显然不是醉心于陈腔滥调的道德反攻,更不是惊叹于那些迟早凋零的尺度震撼。

用这样的噱头来吸引观众,有效果,但没有好到撑起全片的效果。用这样的女性来声讨现实,有意义,但没有大到登顶柏林的意义。

这还得先看男导演裘德究竟怎样呈现女性与女性立场。

女性在《倒霉性爱,发狂黄片》(以下简称《倒霉》)里一出现,就是一个完全自主的个体。直面欲望并且能够引导欲望的艾米在卧室中,跟录制视频的丈夫变着戏法游龙戏凤,如鱼得水。在这段春光无限的视频里,她的需索是炽烈的,鲜明的,也是平等的,而自控、自信与自得正是这具身体发散出来的强烈讯号。

随着电影迅速转入“正片”,艾米换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她的身体“得体”地藏到灰白搭配的职业套装里,裙摆过膝,发型保守,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整个人自然而然地融入环境里,也轻而易举地消失在视野中。

作为万千女性中的一员,她很自觉,也很警觉地把和性相关的讯号稳妥留在室内。但是,无处不在的性暗示“代替”她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直指器官的污言秽语层出不穷,哪怕是寻常市集,也会突然冒出一位老太太,对着镜头就是一句“舔我XX”。穿着海军服的陌生老先生会拿着玫瑰,对艾米追着说些颇有骚扰意味的所谓情话。

超市里,小孩的玩具最后定格在母婴系列洋娃娃上。公共空间的巨型广告画里,年轻女孩用手指着伸长的舌头,配词是“我喜欢深入的”,挑逗双关不言而喻。而男性半裸的健身图片与其说是满足了“第二性”的观看快感,还不如说传递着更为明显的征服欲。连带着雪糕店门前一排等待被“舔舐”的模型,也被赋予了相关联想。

从前言到第一章,从动态到静态,从近景到远景,从主动到被动,从个体到集体,女性与性成了被消费的主要对象。而鉴于整座城市被挤压出种种性的讯息,女性一定程度上是与城市景观并置、融合的。

整体上,关于身体的过度消费,全社会有种日常化的趋势。讽刺的是,性的讯息被随意安置在公共空间,但它一旦被明确公开,就要遭到定罪。

回看电影开头的短短几分钟,直白的成人片形式把观众从“看电影”的感觉中抽离出来。没有人需要思考加在艾米身上的符号,比如家庭关系、社会地位,或者是职业、年龄。

我们需要看到,卧室这空间保有的私密性构成了至关重要的安全感,但是在这里拍摄的视频未经同意,就被丈夫泄露出去,最终成为就连小孩都在争相传看的猎奇对象。

在这个时候,艾米身上的符号就变成了枷锁。作为一名教师,一位所谓并不年轻的女人,“竟然”与这种视频挂钩,哪怕并没有任何淫秽的意图,她也会无辜地从被凝视的位置,挪到被审判的境地。

所谓的社会伦理剥夺了很多人合法的性与私密空间,但有更多人心甘情愿地成为自缚手脚的帮凶。包括观众在内,一旦在观看视频内容时咋舌“大尺度”,作出这类空有“理性”外壳的判断,就会通通沦为与第三章家长同一阵线的审判者,或者说,被裹挟成为共犯,而这正是《倒霉》煞费苦心的独特经营。

而当那位女家长公然播放视频,并得意洋洋地吸收来自围观者的好奇、惊讶、叹息甚至满足,其实羞耻已经转嫁到她身上了,尽管现场没有任何人能够,或者愿意做出这样的实质判断。

从这起事件发酵开始,消费者就是越界的,不怀好意的,他们密集的凝视与反复的咀嚼引发了被消费者的严重剥削,但被消费者却要承担他们强行施加的道德审判以及社会死亡,这就造成了极其不平等的倾轧。

这时候,艾米不只是单独的个体。她被物化成牺牲品,肢解成标本,更降格成“只配”被他人审判的失声物件。

我们能够看到她一直试图低调地挽救局面。比如她在私下催促丈夫解决泄露问题,但这个再也没在电影里出现的男人,始终未能扑灭这场野火。她去学校领导家里寻求理解和帮助,但是规章制度把她送上了尴尬的公开审判。文明理智的法则在这里被兴致勃勃地嘲弄,而她想要理性地争辩,合法地维权,又只能充当被群嘲却无从参与的对象。

语言、情感、逻辑,以及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全部可悲地丧失了力量。

《倒霉》递进地营造了密不透风的压迫环境。而此间的女性艾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群体的焦虑与压力。

这就对上了电影第二章密集的“背景介绍”与“术语诠释”。

在女性的个体层面,谈及“厨房”时,女性被刻板地捆绑进去。谈及页面最底下的“注脚”时,那个“绝佳想法”是“女人真正的美,在于她的男人”。谈及“尊重”时,讲到一个警察局长声称,被男人家暴的女人不该在夜里报警,而应该等到早晨。谈及“强奸”时,55%的受访者认为在醉酒或嗑药等特定情况下,受害者着装撩人或是愿意跟随回家,那强奸就是合情合理的。

十足的反讽中,点出了内向的、从属的关系,早已把女人被动地绑架起来。而放到历史进程中,她又相当于手无寸铁的平头百姓。

第二章反复呈现的罗马尼亚以及法西斯国家历史,表层的杂耍与拼贴即便涂抹着戏谑,内里全都充斥着躁动不安与摇摆不定。

比如罗马尼亚军队是镇压平民的一种方式;集体参军与尸横遍野构成了蒙太奇;“权力”意味着指挥开枪,或者持枪扫射;六成罗马尼亚孩子都遭受过家庭暴力,而他们又是父母的“政治囚徒”;前身是警察的公交司机因为国籍,拒绝罗马妇女上车并当众棍打。

这些状况非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持续至今,在第一章的城市漫游里,当下的生活空间已经不时被历史与革命的字眼所点缀,甚至贯穿。有人在电话里抱怨,“每个人都在被秘密警察打小报告。”

新冠肺炎爆发后的新现实给予这个本质许多新鲜注释。

一是处处都在强调,人们理应注重清洁跟消毒,但是人心最肮脏最龌龊的一面却在电影里暴露无遗。显然,那里的病毒比肺炎病毒有着更顽固的生命力。

二是人与人之间被要求保持社交距离,但是互联网时代的视频传播消解了距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越界观看的冒犯性与狂欢性已经打破了个体最基本的安全感。家长会上出现集体围观这种极度不文明的行为时,边吃香蕉边邪笑的军官就是最典型的看客代表。而艾米算是替这个焦虑的世界,承载了更多焦虑。

三是口罩成为安全感的新来源,也成了文明的最后底线,在私密视频里没有穿衣服的艾米,最终变成某种在公众场合没有戴口罩的人,被所有人恶言相对。但是整个社会想要扒开的,并不只是艾米的口罩。

审判前电影展现了许多争执,譬如超市结账时,拮据的顾客因为要精打细算,被后来者挑起言辞刻薄的吵架。不难理解,家长会上公开审判的暴戾对应了整个社会对贫穷、对麻烦、对去亲密性、对过度清洁、对规矩的烦躁甚至暴怒。

他们在非理性甚至非法的层面,通过为难艾米来释放自己扭曲的情绪,这直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对话的失效,也加快了文明秩序的瓦解。

电影为此设置了三个结局,前两个现实的结局证明了受害者和女性的出路,是横竖不会存在的。

持续积累的情绪无从发泄,电影没打算廉价地给出一个模糊的希望,但又不打算一声不吭地归于沉寂,所以有了最后假想的结局,让艾米化身超级英雄,用最疯狂、俚俗,也最有效、痛快的方式去堵住悠悠之口。

当然,糟心的地方也在于,谁都知道爽过之后,尘埃落定的现实,依然只能是一个又一个死胡同。

这就是电影的神来之笔。

由始至终,《倒霉》都在巧妙地运用美杜莎的隐喻。人与兽只消看一眼美杜莎可怕的脸,就会变成石头。当智慧女神雅典娜鼓动宙斯之子珀尔修斯前去杀掉美杜莎时,告诫他只能通过光亮盾牌上的镜面反射去看对手。最终,珀尔修斯顺利完成任务。

裘德揭晓这个故事的启示在于,我们不能,也不可以,去直面真正的恐怖,因为它们会用巨大的恐惧让我们动弹不得,而我们想要了解它们的样子,就只能通过观看“重现它们形象的图像”。而影院屏幕,就是雅典娜擦亮的盾牌。

《倒霉》的盾牌,是那个视频,是高度提炼过的虚拟审判,是每一个或真或假的视频拼贴,是艾米,甚至是整部电影本身。想要透过一重又一重的再造图像来了解导演的意图,需要去尝试感受并且解读,然后反思。

但既然是在反射,在重现,那就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反正人与人之间无法达到绝对的理解。

这时再回看电影片名出现时的标注,就更见深意。“没有人明白,世界正在时间之海里陆沉,那里深不见底,遍布以衰老和死亡命名的鳄鱼。”

(插图来自于柏林电影节官方图片,以及IMDb预告、豆瓣电影片段截图)

 5 ) 疫情下的金熊:一场“行为艺术”的草稿

如果你因为这惹眼的片名,或者说是“我替朋友看看”而打开这部电影的话,开头堪比p站的3分08秒素人自拍绝对让你进入贤者时间。 梗概导入 本片是法国新浪潮时期典型的 三段式论文电影 故事非常简单,疫情期间,学生居家上网课。一名精英中学历史女老师的性爱录像被众人在网络上恶意传播,家长们联名抵制女老师,学校出面协调召开家长会,决定女主的去留。 最后本片给出了三种结局 1、(言情模式)女主经票选留任 2、(现实模式)女主经票选离开

3、 化身神奇女侠干翻全场

详细图解如下

(笔者自绘)

★论题导入★ 如果说《倒霉》是一篇学者论文,那么他对于世界的后现代主义深刻思考的确令我服膺。

尺度、暴力、反讽、魔幻,审判和被审判,《倒霉》透过性爱录像的议题,借着疫情的时代印记,表达了导演对于历史/政治的看法,向我们解读了一个值得慎审思考的问题——对于那些让我们心生恐惧的、我们不敢亦或是不愿意去讨论的敏感话题,例如政治的腐败、领导人的无能、大屠杀又或者是今天的疫情。

我们应该去面对它?

真相与虚构

但是,他作为一部论文电影,却呈现出了“思想高级——影像低俗”的两极分化。

本篇影评着重聚焦他的“论文思想”。

01疫情:裘德的论点与论据

女人与士兵

罗马尼亚,作为东南欧最大的国家,在加入欧盟之后经济发展迅猛,与经济的迅猛发展相对,国内则是呈现出了经济水平与社会生活质量的严重不匹配,富人越来越富有、贫者越来越贫穷。

家庭暴力泛滥

而二战的历史遗留则使犹太问题依旧哽在社会的咽喉,是一个不可被提及的伤疤痛处。

暴力、压抑、歧视、血腥充斥着整个底层社会,仿佛只待一个火星便可以点燃这个“巴尔干火药桶”,2020年开年疫情火星一起、整个罗马尼亚社会紧张局势“大火燎原”。

(截止今日,罗马尼亚新冠肺炎患者累计1023565人约占总人口的5%)

与罗马尼亚相比中国的疫情防控显然很给力,但疫情的爆发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考量这个社会的不合理之处。 湖北籍的司机在高速上断粮漂流,却没有一个服务站接受他! 河北的女大学生隔离期间因买几包零食被网友热嘲! 驰援武汉的实习护士回到原籍后却被裁员! ······

02疫情:戈达尔的不安与躁郁的人们

第一段“单行道”中便为我们勾勒出了这组画面。片中作为主角的爱米拉始终游离在镜头边缘,占据着镜头大段篇幅的是“疫情时代的罗马尼亚社会图景”。

穿着讲究的绅士为几毛钱与收银员挣得面红耳赤、挺着啤酒肚的壮汉殴打路边怀孕的罗马尼亚妇女、出租车司机狂郁暴躁一言不合就驾车撞人,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了一种压抑的躁郁。

知识分子

女主因为性爱录像泄露的时间从家步入这条通往学校的单行道,穿起衣服的她对性闭口不谈。

但四周的性暗示、无处不在。

厕所里随处看见的小广告、街道广告牌上的隐晦的性暗示,超市里老妇人与路上司机下意识的“性粗口”。

女主

画面之外环境的噪音被放大,借此表达女主的焦虑。

其与新浪潮电影《我略知她一二》用法相同,边缘化的镜头表达与环境噪音递进的营造了一个压迫环境,进一步反映了疫情期间罗马尼亚真实的社会现状。

03疫情:保持1米5间距与网络狂欢

女主的性爱录像病毒一样在网络肆意传播,这不难让我们想起在疫情期间的“女童直播母亲洗澡事件”,两者形式不同但却有某种意义上的相似。

影片中众人将性爱录像视作一笔谈资,这是他们在无聊的隔离居家期间的心情调剂。现实中女童为吸粉直播母亲洗澡,以此获得他人关注。 在新闻拼贴组合段中,有一段罗马尼亚的传统舞蹈视频,三个男子以木棍代替手拉手在原地歌唱转圈,嘴里不断强调着“1米5,注意距离”,这是一段裘德在视频网站上截取的真实素材。

新冠大流行之舞

疫情将我们困在家中,在外保持1米5的安全距离。现实社交的距离拉开了,但网络社交无隐私的盛宴却开始了 这是影片中罗马尼亚社会显现出来的问题,也是现代文明冲击下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

有点长哈哈哈哈

04美杜莎的隐喻或一次反思

第二段“魔鬼小词典”中有一个有趣的词条解释——美杜莎之死 雅典娜命勇士击杀美杜莎,但每个正视了美杜莎的勇士都变成了石像,于是雅典娜派遣第一勇士珀尔修斯前去,并警告只能透过反光的盾牌观察美杜莎,绝不能正视美杜莎的眼睛,最后听从雅典娜警告的珀尔修斯成功击杀美杜莎。 这个隐喻对应到影片中: 美杜莎=性爱录像持有者艾米拉 雅典娜=社会伦理规则 珀尔修斯=家长 盾牌=擦得发亮的圣人雕像 延伸到现实状况中: 美杜莎=我们的恐惧的社会复杂议题 (前文中有解释) 雅典娜=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 (领导、电影局、导演···) 珀尔修斯=观看的人 (你、我、他) 盾牌=电影屏幕 我们能关注到的,是透过别人加工的真相,面对真正的真相我们无从得知,同时我们也恐惧真相,我们恐惧的仅仅是恐惧本身。

参考某卢、某司马、某金、某周

在影片中,人们正活在自我享受的的,却无法真实表达的操蛋生活中。

世界各地正上演着一出出“公权力”压倒了“私权力”的闹剧,宗教、学校、网络、媒体、舆论···一切可支配的手段无形的控制着人们。

社会不允许女主“做爱”,背后却用权力二次强奸人们的意志。

最后再嫁祸给人们。(人们=珀尔修斯)

结语 当《野史留名又如何》为导演拉杜·裘德引起西方关注,《大写的印刷体》让他崭露头角,《倒霉》甚至赢得了金熊的青睐时。

我们不难看出,在杜拉·裘德近年来的电影序列中越来越显示出批判学者的深邃思考。可矛盾的是,这是为他赢得西方电影艺术节青睐的敲门砖,但对于“犹太问题”的硬刚也让他逐渐远离了罗马尼亚的本土市场与观众。(甚至是主流市场) 本片的副标题是“一部流行电影的草稿”,其实不如改成“一场行为艺术的实验”更好,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来讲,这样的行为艺术我接受,这样的流行电影实难入目。

🤓

最后说回电影。

《倒霉》中赤裸裸的男女肉体,毫不避讳的“淫词艳语”,遍铺在影像空间中的性暗示,尺度堪比P站的性爱自拍视频,让一向以前卫、先锋、实验著称的柏林金熊也挑战十足。

但如果你抱着“看X片”的心态打开它,你就会陷入导演织造的讽刺笑话之中,因为你会发现你此时的行为与影片中那些失智的路人“NPC”所出无二。 而当你因为本文的第一段阅读了这篇无聊的文章时······

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七,记于广州。

 6 ) 倒楣性愛,瘋狂A片(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2021)

1、芭比的盛宴(Babettes gæstebud,1987)中資本主義以美味食物的形式傳到清教徒原始教義信仰的社會主義保守村落,愛情合眾國(Zjednoczone Stany Miłosci,2016)中資本主義從牛仔褲、巧克力等奢侈品的走私方式進入社會主義與天主教的保守社區,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 ,2003)中柏林圍牆倒塌,資本主義以色情片與可口可樂大型企業為代表傳入東德,在這一部電影倒楣性愛,瘋狂A片(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2021)中,象徵自由西風東漸的資本企業和商店在羅馬尼亞的小鎮中如雨後春筍林立(咖啡店、速食店、販量店)——可是自由之風以性的解放為代表,雖然帶來了解放,但也帶來了對文化、傳統、信仰和價值觀的挑戰。倒楣性愛,瘋狂A片(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2021)原片名的是「Gossip with mess or slut porn」, 意即由一段亂交或淫穢的色情片所引起的輿論(美其名是輿論,實則八卦小道言論)。

2、電影是四段結構,這四段結構的筆法很像莊子——故事、理論、故事、故事,也像是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1984)與不朽(L'Immortalité,1990)的筆法——故事、詞條、理論、故事。

3、電影四段結構:

[一] 電影的第一段是事件的揭露——一名女教師私生活性愛影片曝光,引起非議(這讓我想起陳之藩過世後,李敖翻出其生前寫給他愛人的情書,說裡面盡是汙言穢語,批判陳之藩道貌岸然,竟被社會所尊崇)。 [二] 第二段如莊子的齊物論,由七十多個詞條新解組成。這七十多個詞條的解釋,每一個都很有意思,值得逐一細想,不過整體來說,展現了這個世界的是是非非、對對錯錯,既矛盾又衝突、混雜的名言概念和語彙解釋——我們雖然面對的是同一個客觀的世界,卻隨著每個人有各自立場,以至於主觀意志與欲念不同,於是產生千千萬萬各式各樣衝突、矛盾、對立,甚至於荒唐、謬誤的觀點、意見、詮釋、主張和作法,而站在各自的立場去看,卻又都是言之成理的。面對這樣樊然淆亂,又充滿局限、片面的意見與說法,莊子要我們能用超然的視角去看待,不如「照之以天」、「莫若以明」。(簡單的以臺灣新聞常見的社會問題來寫,可以寫的詞條是「博愛座」,畫面是六旬婦人對著上了一天課後從補習班回家的國中生咆哮:「起來,這是我的坐位你知道嗎?沒教養!」以表明所謂「博愛」不過是「偏愛」、「特定的愛」或「非愛」。) [三] 電影第二段說完了理論,電影的第三段就直接進入一個實際情境的操演與討論——從一場學校會議,讓我們看到這些不帶一絲人性關懷的殘酷群眾會如何反應。這場會議中,隨著激烈的討論,越來越深的觸碰到人們內心的底線,我們會發現這遠遠不只是性愛影片的問題,還更深的觸及了教育的本質、信仰的核心、民族的自尊。導演把人的偏見如扇展開一樣的鋪張在觀眾的眼前。 [四] 第四段的收尾,與其說是有三種假設,不如說是開放式的結局,因為所有觀眾的心裡,都會隨著電影設計所帶來的體悟,而有自己的一個電影結局設想。

4、電影從一場新冠病毒的疫情帶來的傷害開始思索,勾勒出人類歷史長河中許許多多殘酷的傷害性的事件(從網路到暴政)。其實說來,當前世界的病毒風暴是有這麼一點超現實的發展,而電影在這超現實的題材下,又以超現實的方式又真又假又實又虛的結束。

 短评

第一段“游移的观察者”有点意思,后面差点意思。片尾的五彩审判,Miguel Gomes在《一千零一夜》里玩过一次。Miguel相信Folklore,Radu却说Folklore是无能的,所以他的声音总有些单调吧。

3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较差

居家隔离的性爱视频被发上网,中学教师被迫接受下岗审判。一部疫情中诞生、却又不只是疫情的历史主义猎巫电影。拉杜·裘德依然喜欢搞些千奇百怪的幻灯片,但这次却是和性爱黄片的辩论相辅相成。结尾AV女侠绝了哈哈哈~

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种偏向行为艺术的“电影”,我向来没有好感。不唱赞歌需要的是勇气,说人话才是考验才华。

10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较差

真的狠,尤其联系中国去年疫情期间那些直播网课乌龙的X爱事件,非常绝了。这才是疫情时代的影像报告~#2刷之后觉得有点扣分

12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impressive genius as a cultural studies researcher. part2 "short dictionary"直接显示了整部影片的形式设计如何全然内在于当代景观社会碎片、拼贴、被冷笑话充斥的文化生产逻辑,Jude似乎很清楚在这种语境下批判某物的最佳策略就是直接甚至放大呈现它本身,但恰恰是这种过于紧密的内在性使其所谓形式开放性变得可疑。

17分钟前
  • Octopus
  • 还行

7分,话题型电影,论文式的影像拼凑与各种隐喻。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还是更喜欢第一部分的行走和第二部分的影像辞典,当然这两部分都只是在为第三部分做备注。

2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富贵险中求,疫情让导演变赌徒,在电影节押大博弈。

2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既是第一部扎根于新冠疫情时期的国际电影,又是一部包罗万象、展现当代文化与性别-政治图景的百科绘本。影片始终保持了复杂性、开放性,既有严谨传统的智识论证,又有多声部的反讽对话。引言(性爱录像)+三段式正文+多结尾结构。第一段里,摄影机远远跟拍女主,但又时不时摇移至看似无关的周遭行人、楼宇与广告牌上,配上强化的环境声,既描摹出疫情冲击与消费主义漫卷之下的城市生态,又烘托出普遍的焦躁与忧烦情绪,亦似本雅明[单向街]中的浪游者视角。第二段的历史文化词典拼贴承袭自戈达尔的论文电影脉络,科普解说讽刺恶搞呼应兼有,也契合于追求快节奏短视频与信息密度的当下景况。第三段剧场般的“民主”论争与道德审判则是对各色人等偏见与狭隘思想的大起底。知识/教育、性别/族群、权力/政治紧相连,理性失效后,一切就像笑话。(9.0/10)

3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fuck因我在,我FUCKKKKK故我在。政治辞典与行为档案,揭示人类的两面性,一半掉书袋,一半爆粗口。

3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3.5 第一部分:走在罗马尼亚的大街小巷,进入语境;第二部分:词汇量补充;第三部分:看似针锋相对的对谈其实都是在自说自话,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可以改变别人的想法。结尾令人意想不到,哈哈爆笑。

3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道理我都懂,可是真的好无聊。黄片放完仿佛听见,“ok, kids, that's all the interesting stuff for today”

39分钟前
  • 朱马查
  • 还行

【柏林 2021】以性爱这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入手,得以窥见罗马尼亚的社会生态。戏里女老师因性爱视频泄露而受千夫所指,戏外导演则用政治黄片予以有力还击,影像与现实构成完美互文。在这个疯狂的时代,或许就需要更加疯狂的影片,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41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这是个啥玩意儿,一堆评论解析解构的云里雾里,各种喻指,碎片化又杂糅,看故事性的观众可绕道,这太特立独行了,喜欢不来,无论有多高级。★★

43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3.5,这也太柏林了

48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情色片中用来引起欲望的尾随,偷窥在《倒霉性爱》的第一段以景别的方式复现,但拉杜·裘德的影片是一种“拼贴的古典主义”,也是“第一部”关于疫情的影片,关于它如何改变认知与隐私空间。除却大尺度的开头和剥削电影色彩的结尾外无关于性。相反,第一段中,摄影机扮演着一个不称职的跟踪者,distraction,然后扫(“超链接”)向充满广告与事件的街道,一个COVID,波普,赛博空间与后集体主义遗迹的杂合体。第二部分则是一种数据库电影,字幕独立于声音。而第三段即影片结尾则构架了一个舞台空间的审判,如同苏格拉底,默尔索,或艾希曼所经历的审判,在当代(弱)技术哲学/伦理学主题下产生一种古希腊式的倾向。人物脸上的口罩等同古代戏剧的面具。这场对话和柏拉图的大多数对话一样,是未完成的,所有的开放结局都不是答案。

4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footnotes提前插进 生怕观众知识储备不够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论文思维 然而论文无法改变世界

54分钟前
  • 咯咯精
  • 推荐

拉杜·裘德的这类论文电影极具想象力和创作力,怎么会有第二部分的影像小词典那样的想法,还把自己在职业生涯上的思考和当下疫情带来的社会环境融合进电影创作里,让熟悉这个导演的观众感受到他的私人感,借助于电影完成他的私人表达,不愧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因为是疫情期间拍的,第一部分的外景地在场景拍摄和声音设计上就有很多展示日常生活细节的目的,疫情也无法阻止好导演的创作。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71st Berlianle# 主竞赛-金熊。详见长评。文本结构非常复杂,甚至过载。最吸引眼球的性爱录像泄露以及围绕它的有关私人-职业形象的辩论(感觉导演是不是参考了大表姐的那次艳照事件),甚至都不是影片真正的重点,艳照只是一个引发议论的事件,导演真正要讨论的则是如今罗马尼亚的社会现实:贫富分化加剧、戾气横行、疫情加剧社会危机、消费社会、反智、阴谋论、民族主义盛行、右翼势力崛起,当然还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网络暴力和道德审判。我最直观的感受,大概是导演近年拍的几部屠犹题材电影让他在罗马尼亚遭受了右翼、民族主义、阴谋论者甚至新纳粹的围攻(可能很多是在网上的),这部影片基本是导演对他们的直接回应。其中关于SHZY历史和齐奥塞斯库的段落就显得有点多余,甚至有些“剥削”。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一头一尾真令人痴狂, 中间个人观感2>1>3。第二部分真的辛辣刻薄而又冷静解构了大部分国家后现代生活里的苦乐酸甜。形式上看似简单粗暴,仿佛在长片里插入幻灯片,但其实它在结构和主题上很好串联起了全片,把宏大又纷繁的控诉编成一张大网,扣在我们每个人脑袋上(宛如结尾)——看完甚至都有了读鲁迅般的感受,仿佛感到导演站在那里点烟冷笑,骂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第一段非常本雅明,城市漫游与震惊体验直接明了,默默展现消费主义、种族歧视、阶级和性别的剥削,左而不激,如沐春风。第三段其实也很强,但跟前两段那么灵气的手法比起来,就匠气造作了起来,还好结尾拯救了回来。啊!再次感慨*结局3*,若说电影有什么好,还不就是给我们提供如此妙而爽的幻想!!

1小时前
  • 德小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