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HD中字

主演:巴里·基奥恩,Janie Booth,Kate Lock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北方 剧照 NO.1北方 剧照 NO.2北方 剧照 NO.3北方 剧照 NO.4北方 剧照 NO.5北方 剧照 NO.6北方 剧照 NO.13北方 剧照 NO.14北方 剧照 NO.15北方 剧照 NO.16北方 剧照 NO.17北方 剧照 NO.18北方 剧照 NO.19北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北方一片苍茫》——值得回味的大胆之作

近日,《北方一片苍茫》迎来了公映。虽然电影的票房不尽如人意,且招致了很多影迷的大肆批评,但于我而言,这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大胆之作。导演拥有着锋芒毕露的才华,整部电影给人以自由洒脱之感,其文本的荒诞和影像的先锋亦令人耳目一新。

下面,简单地谈谈这部电影几个印象不错的地方。

《北方一片苍茫》即在去年的FIRST电影节斩获最高奖项的《小寡妇成仙记》,估计因为审查关系,无奈改了片名,可以说这一改动,让片名本身的黑色幽默感荡然无存,片名和影片的特质完全割裂,可谓非常失败了,当然,也实属无奈之举。

First电影节颁奖礼,获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了死了三任丈夫的寡妇王二好,因为种种巧合,阴差阳错地治好了村民的瘫痪、落枕,而她中枪之后的毫发无损更是让别人觉得其具有某种神秘莫测的“法力”,如此一来二去,危言耸听的村民便将其奉为“仙女”。而王二好为了生计,也将错就错地做起了算命消灾的生意。

故事的梗概似乎并不惊奇,关键在于导演加入了很多黑色幽默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使得电影的表现形式相当戏谑荒诞。

据说开篇的大尺度戏被剪掉了,可惜没看到导演剪辑版

电影开篇通过周遭人物的聊天谈话以及小孩朗读作文,将烟花厂爆炸和丈夫遇难的前情透露,从这便奠定了影片黑色幽默的基调。之后,二好跟聋四爷答非所问的交谈、水煮聋四爷、一巴掌治好秃脑袋的落枕、一通狗怀孕的电话揪出幕后真凶,以及最后定身符定住所有人,可以说影片处处弥漫着十分高级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日本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两相比较,虽然幽默的形式不同,但带来的效果却何其相似。

影片的魔幻现实主义元素让我联想到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胡安·鲁尔福的小说。在这两位作家笔下的拉美村庄,杂糅着活人、死人,过去、现在,生死和时空似乎都没有绝对的边界,而本片同样给予我这般美妙的体验,尤其导演对于生死的刻画,丝毫没有无节制的煽情,而是点到为止,却又能给人一种轻盈的震撼。

另外,据了解,导演蔡成杰曾在电视台拍摄普法剧多年,于是可以推测,正是这些长年累月的来自基层的观察,得以使影片呈现的农村生活极度写实。空巢老人被儿女弃置在屎尿之中、留守儿童遭受隔壁村民的侵犯、把炸药藏在苹果里猎杀动物、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深入人心导致不惜卖了女儿也要生儿子、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村民对神婆大仙儿的迷信立马烟消云散,一幕幕令人心酸无奈的情节在电影荒诞戏谑的腔调之下,乍一看似乎有点肤浅庸俗,但回味起来,那种迟来的忧伤后劲十足,嬉笑怒骂之余便将人性的贪婪和丑恶表现地淋漓尽致,导演的功力可见一斑。

而从导演的访谈中也得知,其对于荒诞主义一直情有独钟,且特别喜欢库斯图里卡的《流浪者之歌》,于是也不难猜出,影片的荒诞色彩和戏谑腔调,分明是在向大师致敬。

补充两点,王二好在夕阳下跳的萨满舞,跟《燃烧》里的裸舞一样美,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其角色的设定,也让我想起了李沧东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绿洲》里的主人公,他们都是表面上有些奇怪的人,而骨子里不过是善良的普通人罢了,却无法被世俗所接纳,最终被人性之恶逼入绝境。

有意思的圆形镜头

从影片的摄像角度来看,固定长镜头、黑白色彩以及4:3的画幅比例,是本片的影像特质,同时也是本片饱受诟病之处,但在我看来,反而体现了镜头语言的别致甚至先锋,恰恰是电影值得称赞的亮点。

首先,电影采用了当前几乎所有影片都摒弃的4:3比例的画幅,其目的无非是更加朴素地呈现北方农村的景色。16:9的大画幅更适合用在讲究场面讲究排场的好莱坞大片上,而如何更贴切地展现农村的朴素甚至贫瘠,从构图的角度来看,4:3的画幅显然是更加合适的。

其次,电影中除了几处航拍和运动镜头,几乎全部是固定镜头,且有些镜头不仅长,而且很多是远景。这种有些别扭的,甚至让观众觉得在隔岸观火的镜头,其实是导演在给观众提供一种零度视角,一种冷眼旁观而不夹杂任何个人情感的视角,所造成的疏离的画面质感,让我想到了两部十分喜欢的电影,《天堂陌影》以及《内布拉斯加》,而且巧合的是,这三部电影都具备公路电影的元素。

最后,电影的黑白色彩除了同样体现农村的朴素之外,还有就是为了营造古朴的叙事氛围,因为电影的文本上有着《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子。而穿插在其中的为数不多的彩色镜头,其显而易见的目的是为了制造视觉上的反差,其次它可以烘托某种气氛,比如王二好“封神”的那个晚上,她的后面出现了西方教堂里才有的彩色玻璃窗,此处的色彩便烘托出一种庄严和神秘。这种手法其实在近年来很多的小众电影中都采用过,比如《八月》、《村戏》、《塬上》。

影片中还有很多令人玩味的符号和意象。

电影中多次出现了王二好抱着镜子的画面,在我看来,镜子是个解读空间很大的多意性的符号。可以理解为,王二好就是一面镜子,她的经历倒映了村子里的人情世故。往大了想,整部电影都是一面镜子,人性的复杂、众生百态都倒映在这部电影里。

最后一幕,小孩在把玩羽毛

羽毛也在电影里多次出现。羽毛有着羽化登仙的意思,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小孩摩挲着羽毛,而忏悔室熊熊燃烧,似乎隐晦地告诉我们王二好自焚而亡,已经真正地插翅成仙,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信仰的崩塌和毁灭。

另外多说一点,本片饱受诟病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电影全部是后期配音,使得演员的声音都有些突兀,有音画不协的毛病。但在我看来,这样做达到的效果跟影片的特质非常贴合,这种听上去似乎像背景音的对白,除了体现戏谑和荒诞,一定程度上,也给人一种抽离的感受,似乎正在说话的角色们,也不过是局外人罢了。当然,假如说是导演刻意为之,那说明他的确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假如是因为技术原因或资金所限达不到现场收音,那么也是误打误撞,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

总而言之,魔幻荒诞的文本加之大胆先锋的影像,形成了《北方一片苍茫》独特的美学风格,就像FIRST电影节的颁奖词说的那样:它打破了当下中国电影对现实主义表达的疲软无力。

观众们在抱怨着内地电影不尽人意的同时,何不对如此特立独行的大胆之作多点赞美呢?

首发于公众号:“露水电影”,欢迎关注

 2 ) 我竟无言以对

看完这个电影,无言以对。

偶然发现的这个电影,在看之前当然照例先看豆瓣评价,出乎意料的分为极为开放的两级,有的说真实且深切,有的说这神马玩意儿。

我不去在乎导演和演员是不是有名气,有没有代表作,我只对电影评论,这电影也许是想表达人性的灰暗面和社会上的种种让人不齿的行为,虽然情节有些“无厘头”但还是通过这鬼神的表述来反应。

 3 ) 立意先行

首先,这是一部有价值的电影。和《24城记》、《天注定》、《钢的琴》一样,是一部记录“真实”的电影。

其次,前半段非常好,小寡妇从被嫌弃、被占便宜到“成仙”,人物众多、交代的很清楚、叙事也流畅。后半段比较生硬,为了彰显主题而生硬“反转”,一定程度上破环了电影的“真实感“。有种意义先行"命题作文"的感觉。

最后,非常同意一些评论的说法,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导演给人一种放大了乡村愚昧,让观影者有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作为观众,要警醒这种优越感。作为导演,也是因为首次作品,想表达充分,用力过猛导致的。

 4 ) 为什么有些地方如此晦暗永不被眷顾?

(文/杨时旸)

看起来最不正常的一个人却是这个村庄里唯一的正常人——如果非要用一句话粗暴地总结《北方一片苍茫》,它或许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被认为命中克夫的寡妇王二好,在各种匪夷所思的机缘巧合推动之下,被村民当做了拥有法力的大仙,她半推半就扮演了这个意外降临的角色,本以为可以借此解决自己的生计,也顺便把旁人的生活推入正轨,却不成想在目睹了一系列晦暗现实之后,绝望收场。电影最初的名字叫《小寡妇成仙记》,这个片名直白地描述了故事枝干,而更改之后的《北方一片苍茫》则写出了它的精神内里,前者混杂着戏谑和荒诞,而后者却散发无尽悲凉,两个名字意外共构了这个故事的血肉和精魂。

从外部形态去看,它像是一部荒诞喜剧,但愈接近结尾,就越能明确它是不折不扣的悲剧——一个诉说常识的人从精神上被杀死了。这是这个故事最悲怆的高潮。

寡妇王二好被安排了几重身份,首先是一个克夫的农妇,这是村人从经验出发搅拌进恶毒的想象赋予她的;其次,她是一位“仙家”,这是另一群村民的无知,恐惧和贪婪共谋的,他们口口相传她法力无边的时候各有各的目的;最后,她是一个常识诉说者,一个尚未被世俗、贫穷和扭曲的人性打败的善良人,只是,这一点似乎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她只是凭借本能做事,只不过她的本能中闪亮的部分盖过了其他。

王二好原本也依附于某个男人和这座村庄,是酱缸生物中的普通一个,但是一瞬间,一切都崩塌了,求生欲混搭着一点混不吝的民间生存智慧,她接过了对方递过来的仙家名号,但她本人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没有法力,她所做的无非是凭借自己的善心,利用对方的恐惧,让对方有所忌惮,好好生活,但是,在这个下以巴村,必须以神鬼仙怪之名才能说出这些并且做出要求,才能让众人服从。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人们如行尸走肉般挣扎,没有道德约束,不懂是非曲直,村长看见小寡妇无依无靠就想占点便宜,欠债的男人得知她老公死了就明目张胆地拒不还钱,还有那些把老婆当生育机器的男人,弃老人在屎尿之中的子女,强奸未成年人的老头……这里白雪衬着灰雾,像独立于世的所在,但逐渐也演化出更宏大的象征,成为了更广阔世界的浓缩和隐喻。

王二好去往各处装神弄鬼,这是一趟向外的旅程,而与此同时,她在解决旁人疑惑的过程里,意外展开了一场向内的自我对话,她的成仙之旅,变成了一次自我凝视的机会。她反观自己的半生,追问了一切原本习以为常的细节,包括喜悦、痛苦和挫败,最终,明晰了很多,让她超脱于之前的浑噩。而这逐渐清醒于她而言到底是好事还是是坏事呢?

在此之前,村庄里的一切也都顺理成章地顺遂运转,老人自生自灭,谁都不以为意,女孩受了侮辱,跳井了事,也不过成为旁人几日的谈资,而大仙这一路暴土扬尘,掀翻了压着一切的石头,露出的都是泥泞和毒虫,她自己看见了这一片污脏,也逼迫村人们不得不共同见证这污脏。

整个故事里,几乎只有王二好和那个孩子石头是“好人”,但二好必须装作神神叨叨,石头又是个哑巴,他们都是残缺的,陪在他们身旁的只有一条土狗,最终横死街头。而石头的命运和那条狗几乎一模一样,他为了保护作为弱者的小动物而意外炸死了自己,而企图让每个人的人心回到正轨的王二好也从精神上被彻底剿灭。

“成仙”的寡妇和这世界发生着莫名其妙的联结,如梦似幻,虚实相生,当初,尚未踏上这条道路时,她厌弃地扔掉了那堆萨满的法器,说,“在野外呆久了难免看见不干净的东西。”那像一句谶语,在此之后,她果真见证了不干净的一切,最可怖的是这一切污脏不是怪力乱神作祟,却都是日常里的人为。她付出了这么多,那么,她拯救了谁吗? 当初,她帮那个没人照管的四爷洗澡的时候,和老人开玩笑,“我是能点石成金呢,还是能起死回生?随便给我一个法力都行。”别人帮她虚构出法力,她假戏真做地用一用,但那个一心想发财的老同学找到的金子是假的,被侮辱而跳井的少女也终究无法起死回生,她甚至都没有拯救得了无辜的石头,也没有能拯救自己。有人说,一束光照进铁塔,肮脏显现,这束光便有了罪,而现在,这束光也被污浊搅浑,掩盖掉了。酱缸已经自成生态系统,你总想把一切变得澄澈,最终可不就是一场你死我活。

王二好历经的不过一场命运的玩笑,从备受欺辱的寡妇变成广为尊崇的神仙。可周遭尊崇的又是什么?是敬畏超越日常经验的神力?还是某种自发的内心忏悔?又或者是道德的自我审判?都不是,不过都是实用主义和趋利避害,有人害怕死鬼前来讨债,有人担心自己的强奸案东窗事发,更多的人想发财,一些人想消灾,至于精神性的内容根本不存在。所以,王二好什么都没能改变,那个想生儿子的男人听从大仙的戒律不过是为了传宗接代,至于那些作为成本的女儿,最终还是该卖的卖该扔的扔。而被虐待的妻子呢?既不觉得自己被解救了,也不觉得女儿被卖掉又会怎样,“启蒙”在这个村庄里是完全失效的,因为启蒙的前提是,面对的是一个人,才能启发心智,但眼前的这些生物还具备基本的人心与人性吗?需要她的时候都高接远迎,一旦她变成发财的障碍就泼一桶百家尿决绝地送神。那群大妈对她说,“狐黄白柳,哪个法力大就请哪个呗。”在她们心里,请神如点菜。所以,他们根本不相信什么满天神佛,也不害怕什么怪力乱神,于他们而言一切都是策略、工具,抵达自己更大的利益。

其实,王二好也没想启蒙誰,唤醒谁,拯救谁,她只不过都是行本分,但问题在于,其他人都在本分之下,她想把他们拽回人的本分都要付出代价。

这故事之中,时常出现一些鬼魂的显形,只不过只有王二好自己能够看到,你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幻觉,当然,更多的时候它们在完成象征,只有王二好是具备精神性的,还具备“相信”某些超越俗世的东西,只有她还具备善意,所以,她能看见小动物变换了人形前来求救,能看见四爷的魂魄和她唏嘘,能听见跳井女孩最后的诉说,告诉她丈夫死亡的真相。

王二好最初用蒙昧对抗蒙昧,想以此借力打力地抵达澄澈,最终,混沌的人依旧混沌,她自己看透一切,却陷入无尽的虚无和绝望,因为她无处可逃,就像她开着那辆半旧的面包车四处寻访,但兜兜转转始终无法离开那个破败的村庄。南方海滩上阳光明媚的照片只能徒留在画里,永远无法抵达。这个村庄不只是肉身的容器,也是宿命的结界。好人死走逃亡,恶人横行于世,刚刚燃起的点点星光又渐次熄灭,她褪下仙位,还魂成一个普通寡妇,如果再选一次,她会选择一路成仙还是浑浑噩噩服从酱缸的规则?这世上到底谁会得救?谁又能救人?为什么有些地方就如此晦暗永不被眷顾?

(本文首发 枪稿 公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本人新书《孤独的影猎人》上市

《孤独的影猎人》豆瓣页面

 5 ) 农村题材和固定长镜头不应成为独立电影的取巧捷径

让我从方言开始谈起:

方言的确可以成为原生态的加分项,但必须是在演员已经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女主角和部分角色操东北方言,另一部分角色的对白似乎有山东味道。放映结束后,导演介绍拍摄地为河北平泉市,查了一下百度地图,这是蒙冀辽三省交界处,那么影片中混乱的语种到也说得过去。只是,既然田天是济南人,为什么不让她仍旧保持关内口音?当女主角受强暴时发出了一大串愤懑的内心呐喊,字正腔圆的调子和先锋强悍的视觉冲击在我心中混合成一瓶白花蛇草水,这个段落有毒啊!这是东北话版的诗朗诵吗?

上述为影片开端的一场戏,当时我善意地将此处的粗糙,理解为导演刻意营造的间离效果。看到一半片长时我悲哀地意识到,我想多了。整片看完时我更悲哀地意识到:这个主观镜头相较于全片的镜头编排,是多么的稀缺珍贵。

固定长镜头:

导演介绍,长镜头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叙事。我相信,所有的观众都可以体会到片中压抑而克制的苦痛气氛。但我认为在这部影片里,气氛其实是过慢的剪辑频率与故事来营造的,与镜头本身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假如固定长镜头真有那么神奇,那我在观赏话剧录像时是不是应该哭个不停?安德烈·巴赞所推崇的长镜头(更确切地说是镜头段落),重点不是镜头的时长,而是内部的复杂调度,是不同景深层次间的互动。换句话说,是镜头内蒙太奇。恕本人才疏学浅,在《小寡妇》中我并未体会到长镜头的妙处。人物的肢体是呆板的,运动轨迹是水平的。我觉得这更像是在4:3画幅的设计下,摄影师在场景选一个构图较好的视点,然后演员往炕上预定好的位置一坐,开机!开演!好嘞,我们又成功为影片增加了几分钟的时长!

虽然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比如怀疑导演对夜景有着过度的依赖),但我并不想对一部处女作做出视听语言上的苛责要求。事实上,影片的第一场戏令我极其钦佩,即便它也是由一个主观固定镜头贯穿始终的。但在其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甚至能与侯孝贤《刺客聂隐娘》相媲美的史料价值:一铺窄小的火炕在主角视角下向前沿展,一堆被褥叠靠在山墙,几米外一座古旧的木制衣柜还有一面挂在墙上的老镜——北方农村家居图景跃然于荧幕之上,这是一类不必加以解释的展示。所以,也很容易预见到同样的套路在影片后期对我失效,因为已经没有新的内容填充画面了。新鲜劲儿一过,影片观感就可以用片中唯一台词过关的秃脑袋的话来形容:“就那么地吧。”

农村题材:

笔者本人即是在“根正苗红”的农村家庭长大,所以我支持以任何形式、任何角度来向大众展现我国乡村的悲苦现状。但也正因为我与电影主创有着同样的出身,所以更能抛下道德枷锁,直言对影片本体的不满。一方面我的确惊讶于许多年轻的城市阶层无法认识到中华大地上依然有这么多穷鬼的事实;另一方面我又对这种单纯诉苦式的诘问感到乏味,这是一种十一年前的《天狗》、五年前的《天注定》都曾重复表达过的怨气。更何况从剧作本身而言,这种怨气使得女主角和小哑巴的结局显得特别廉价。聋四爷的死代表了老一代保守道德体系的瓦解;第二任、第三任丈夫的死代表了中年乡村实干力量的流失;招娣姐妹的失踪代表了未来希望的夭折。这些做为压毁女主生存力量的三坐大山是立得住的(虽然结尾前没有给出强调)。但与这三处意象相比,小哑巴的死亡简直实在儿戏,这直接导致了结局的泄气。女主的自杀可谓功能性自杀……不知道导演有没有想到这一层,或许他还沉迷于与观众玩镜子猜谜游戏,那面镜子我不懂,我也是真的不想猜。

综上,《小寡妇成仙记》是一部选取角度新颖,充满批判精神但在艺术表现上还有许多探讨空间的影片。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对民俗的研究与熟稔,“保家仙”、“狐黄白柳”、“冻酸梨儿”……这些元素观众可能并不理解,但主创们还是果断把它们体现出来。从现实角度出发,我还有些感激导演的努力。只是笔者心中依然游弋着小小的不甘,难道FIRST影展,真的就没有更好的电影了吗?

 6 ) 北方依旧苍茫

表面上看是东北农村流里流气土坷垃秸秆味十足的怪力乱神,背后隐含着的却是当代《生死场》的众生相,看似荒诞不经的无聊日常之余隐隐透露出很多当下严峻的社会问题……

至于缺点,剪辑依然是国产电影一贯的拖沓冗长不知节制,缺乏节奏感,开头部分最明显,差点让我坚持不下去,每个镜头适当剪掉一点大概能节省出十几分钟篇幅,片长完全可以维持到90分钟上下,再多气就要散了。

全片的摄影非常出色,单镜头内的全景画面看着都不错,然而接到一起之后景别却是乱的,故弄玄虚的消色和彩色充斥画面反而显得杂乱无章。

剧作结构上前后风格有点不太统一,前面看起来是现实主义的荒诞巧合黑色幽默,中间靠后面部分出现超现实的怪力乱神,转的有点太硬了,如果本来的意图就是表现魔幻现实主义,至少开头部分就应该做一些暗示,这样前后剧情可以更有逻辑的连贯起来(最好的例子就是《潘神的迷宫》的片头部分,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影片的整体基调)最后收尾部分转的有点太突然,没有任何过渡就匆匆结尾,魔幻现实又变回来了现实主义,小男孩的出现也有点莫名其妙,近年来符号学对中国电影创作者影响太重,流毒无穷……

 短评

狂赞盛赞的人,是不是《故事会》看的少了。

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制作再糙 表演再糟 也掩盖不住中华魔幻现实主义的趣味 《小寡妇成仙记》比《北方一片苍茫》更适合这个故事

10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初审个人最佳

14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11th FIRST# 妥妥儿的《故事会》路子啊哈。为啥不往喜剧做?剧作也真是够脱线的。就是一太直白,二太啰嗦。影像风格乱七八糟不成体系。但是够有意思。片尾竟然不是左小祖咒!!!

19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喜感有限。固定机位以外,穿插了航拍俯拍主观镜头,诸多生硬杂糅视角,就如同画幅比与色彩变化,根本没有统一形式。后半程失焦且煎熬,看得我一脸苍茫。演员台词如背段子,手语全是人工加戏,方言从加分项目变成了减分。场面调度和声音设计几乎没有,电影空间无比干巴,车后备箱需要一大桶润滑剂。

23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东北乡间故事会的粗劣拼凑,拍得无比混乱,老气横秋。并不是稍微有点空镜,画幅、色彩变化,镜像运用就叫摄影还不错;也不是稍微有点超常规叙事就叫魔幻现实主义。

24分钟前
  • 蜉蝣
  • 较差

睡断片了,基本是广播剧电影,没必要这么长。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翻译一下就是顾左右而言他

27分钟前
  • Qtn
  • 较差

115分钟版。4:3画幅摄影和黑白调色用了心思,农村素人演员的表演和台词很粗糙,但也糙得很带感!最让我佩服的是踏实朴素,毫无回避地讲农村鬼神题材故事,在让观众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喜剧外表下,既展现了人性的愚昧与荒诞,也有女性的悲剧与坚强。甚至还有善心引恶果的悲哀。耐人寻味!

2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一小搓圈内人的盛赞,我却怎么看都是国产独立电影最陈旧的表达方式,恨不得所有人物说的台词都是一句一字按照剧本预设的走的,简直生硬到死。影片其他元素组织得也是心机刻意到不能忍,完全看不出新人处女作的生气和活力。仅仅农村封建迷信的题材切入角度有点意思,加一星,两星。

32分钟前
  • 小鸡破逼于
  • 较差

82/100 在理想中,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存在,在现实中,女主角二好所代表的女人或者说所有被损害的人们,是任人宰割,毫无反抗能力的植物人。一片白雪之下,是自觉岁月静好的人所看不到的世界。配乐和几次出现的航拍远景令人难忘,但都不如“伟人”招贴画所带来的讽刺那样让我共情。

37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看了一圈儿短评,发现有些人是不是对场面调度有什么误解?谁说场面调度就是要让所有东西动起来?手法自然流畅,情感隐而不发,看似魔幻的地方,其实如马克尔斯所说都是现实。跟大佛普拉斯有极像的地方,都是讲底层颓废生活,都涉及到宗教迷信,都有性,都是黑白+彩色,最后连构图都一样!其实大陆有太多电影创作者拍农村了,自以为拍出来的是“问题”,其实是“奇观”,甚至是妖怪。蔡成杰刚好相反!他知道自己不了解,也知道他的观众不了解,所以他选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距离,让人静静地观,远远地看;恰恰是在这种距离和色彩之下,他才重新发现了一个苍茫世界(哪怕带有几分“魔幻”色彩),发现了一个并不那么张牙舞爪,存心害人的非典型大仙。

41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神灵附体,乡土失魂。

4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希望能在影院见到吧 我觉得这种电影的逐步出现是中国电影史鲜明、鲜活的标志。

47分钟前
  • 拉面
  • 力荐

喜欢这个题材,故事也不错,4:3构图也很舒服,尤其户外,努力一下就是女版的《hello,树先生》了,可惜执行把控上毛病有点多,摄影风格不统一,航拍、彩色黑白转化太做作,没必要,而前半部分室内对话固定镜头多得有点烦,实的地方太实,虚的段落不够魔幻;配乐违和割裂,完全没作用,情绪没出来;女演员稍微显嫩,不像农村寡妇,土味没出来。

5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看完觉得7.5是有的,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能打出一星来。就因为是新导演所以大吐其槽?看过那么多片子基本的好坏分不出来?要我说局限之处和长处同样明显,节奏有些问题,荒诞劲儿还可以再强一点。不过亮点很多。色彩和构图有想法,一些小地方设计有意思,扭秧歌那段特别喜欢。

54分钟前
  • Artytart
  • 力荐

中国电影的未来在农村,农村的未来在寡妇。这才第一部,有缺憾才是正常,希望中国这批认真埋头拍戏的独立导演都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56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谁的苦命在桶里煮了,谁的背运在胎里换了,谁的魂魄在风里跑了,谁的良心在雪里丢了。谢你时是普度众生苦,爱你时是仙女下凡尘,怨你时是阎王画人影,恨你时是妖女惑人间。六爻占卜摸骨算卦你无一精通,奸淫贪欲利己饕餮你一眼看穿。山牲尚知跪乳,心毒却敢吃人,掐指一算,哎呦,好恁么一个魔幻人间。

5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北方一片苍茫,远远看着像风景,仔细一瞧都是病。算命算得再准,架不住命苦。神仙法力再高,救不了人心崩塌。

5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喜欢这个故事,很不错,依旧是魔幻现实,讽刺幽默。但不喜欢风格,莫名的长镜头、空镜,让节奏很慢,再加上玩色彩,感觉中国很多青年导演都喜欢搞这种小众的东西,显示“高深”的文艺特色。假如这片走大众风格的话,个人感觉效果不亚于《驴得水》,结果非要弄成这样,票房不好,也少人关注,何必呢

1小时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花几次时间,终于把这部今年FIRST电影节获大奖的影片看完了,确实各方面都有创新意念。做为处女作,值得肯定;但编导演方面功力的青涩与“业余”,很大程度地妨碍了观众对它的接受度。着力反映现实中的问题愿望很好,基本功要结实也是必须的。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