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女子1969

HD中字

主演:多米妮克·桑达,Guy Frangin,Jeanne Lobre,Claude Ollier,Jacques Kébadian,Gilles Sandier,多萝泰·布兰克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6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1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2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3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4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5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6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13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14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15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16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17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18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19温柔女子196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温柔女子196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她典当最后的家当,一个金十字架,他震惊于她的美丽,多给点钱,她不肯要。美女与押店店主,一个珍视灵魂,一个贪求物质。错配的婚姻,开场已知结局:她用死亡换取自由。往后是押店店主第一人称故事,苦寻妻子自杀原因但徒劳,观众如堕迷雾,他自圆其说,画面故事益发绷紧。她的神秘,是布烈松的留白,观众的解读空间。导演爱把演员变“模特儿”,本次找来真模特儿杜明妮桑德,不因为她美,而是看中她的声线,但桑德的静,有澎湃感染力。布烈松第一部彩色,令温柔添残酷实感。HELLO玄大人开夜车大院子女冈仁波齐洪武大案柏林之翼小黄狗的窝深闺情变法医朝颜2021新春特别篇法官大人 第二季预谋震荡2019一根木头第二季练习曲惹不起的公主殿下岛的故事之大屿山沙之城凤舞天下擦枪走火2016失眠2017海狼之岛薯童谣完全陌生20167年的爱男欢女爱续集拳击手之恋惨杀古城盲点东方海盗传奇公司不是学校村民反击战书剑幽魂街灯亮起时大海的明天玛克辛的宝贝 泰勒·派瑞的故事百老汇小姐秩序和道德新仙鹤神针女初中生A突击2023

 长篇影评

 1 ) 偶然与必然

#BFI# #bigscreenclassics#

影片的剧情基本遵照了原著,由于电影是利用男主的回忆叙事,剧情上的跳跃会显得很突兀,而影片大量利用环境音和台词过渡转场的突兀,让画面衔接平滑了很多。最后沟通的那场戏,镜头非常好,中景给到了男主和女主的身子(没有脸部),对照镜头给的是女主的中景,没有男主一丝丝的影子,感觉这场对话只是男主的一厢情愿。还有最后跳前照镜子那个镜头,也非常惊艳。

对比原著,影片还是减少了很多原著中的自我剖析,可能是不想台词过分冗长。视觉化的效果差了很多,主要是因为书中的回忆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影片展现的回忆则是偏向客观的,这也导致整部电影的回忆片段都失去了那种讽刺感。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几处关键的改动,哈姆雷特、银行和车内,其实我不怎么喜欢这几处改动。哈姆雷特相当于是从电影的角度给了一个答案,我认为这种答案留白会更好。银行-军队,强化了钱的作用,但弱化了荣耀对于男性尊严的部分,感觉张力被弱化了。车内-屋内,狭小的空间对关系是一个明显的升级,而也限制了观众的想象。(不知道特吕弗的《美女如我》的赛车声是否受本片影响;《童男日记》强势插入)

 2 ) 美的易逝 美的年轻

她太美了,于是就不真实了。但她又是的确存在的,因为至少有这么一个叫多米尼克•桑达 (Dominique Sanda)的演员。这是一个被忽略的女性,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存在,于是看过影片的人,都在替她保守着一份秘密。
她是一个符号,我差点因为她而忘记整部影片。在看影片之前,我从不知道会在这里遇见一个美得让我惊慌的女人。差点让我忘记了开头她跳楼后的,流血在地面的场景,差点让我忘记影片最后的镜头,竟是在砸棺材上的钉子,棺材里正是这美丽的女子。
从任何角度看,她都是美的。或者说是布列松塑造了她的美,于是又摧毁这份美,这份美丽越是来得强烈,越是让你人怜惜她的陨落。这应该叫作残酷。假如桑达没有演过这部电影,那她就是不完整的,影片中的残缺,成就了她的完美。
我说了太多关于美的事物,这完全不是电影的基调。电影开头和结尾都是死亡,在强调这个人的死亡,而这之间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很长,但布列松把女主人公丈夫的陈述加在死亡之中,让电影发挥他的权力,让这份活生生地躯体,证明她悲伤而独立的存在。
布列松的精彩还在于,上来的几分钟内,三个主要人物的脸都没有被呈现,但故事已经交代了,也许人物关系还不是很清楚,但男人的走动,女仆的静坐和女主人公坠楼后趴在地上的场景,充分地利用了电影无声的叙事能力,让你跟随着镜头进入到影片更深处。
我突然觉得桑达的美也许是种错误,美的年轻,美的易逝。而在我说出她美的同时,她证明了我的欲望……

 3 ) (短评不够写,待补充)

我不会因为布列松,就盲目吹这片子。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小说,这要看导演本身是否要还原其主题,还是借其表达自己的东西。看的时候总在思考,为什么开头便给出女子的死?还是布列松的间离,防止观众过多的好奇,比如女主和男主的背景,女主出轨的具体情况,这一个死的直接交代就将观众注意力引导至男女主关系更深层次的思考。

假设两人最初都是善意的,男主看上女主,愿意给女主一定的物质生活,让其离开从前的不堪生活。然后女主发现除了物质上会好点,其余的毫无变化,她现在的出轨其实和她当初答应嫁给男主,本质上是一样的,然而男主通过买床让女主单独睡,让女主知道了男主知道女主要杀他,女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男主最初用钱控制住女主(比以前物质生活要好),但女主渐渐反抗,然后通过女主出轨事件,用负罪感控制了女主,女主无力反抗,最终自杀。可见女主尝试去爱男主,却从未爱上。

但如果从男主角度出发,他看上了一位落魄的漂亮女子,想以自己的方式提供女子更好的生活,女子最初答应了他,并且他们有不错的开始,但随着二人矛盾的加剧,女主的出轨,男主变得十分痛苦,以至于女主杀他,他都没有反抗,仍期待女主回心转意,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女主却自杀了。

假设女子男子最初都是善意的,最终一个死,一个活在痛苦中;但假设他们最初都是功利的了?或许就是世间的样子吧。也许这也是布列松省去的部分吧。

导演技法方面,并没有布列松其他片子突出,但我留意到转场,隐蔽而高效,这得花点时间分析,以后再说吧。

 4 ) 搅在一起绝对是个错误

布列松的彩色片,开始的时候似乎失去他的魔力。
这部片子难道没有更清晰的版本吗?好像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看到了是一个还算清晰的录像带转下的版本。
看完电影又看完原著,开始思维混乱。搞不清小说和电影究竟说的是不是一码事,哪些是小说里表达的,哪些是电影里表达的,导演是不是要表达和作者一样的想法……最关键的是……他们想要表达是怎么样的一种思想!这才是最要命的!太复杂了!
小说中似乎表达的是精神的独立与纯洁,和命运进行抗争最终走向毁灭。(这是电影中传递的还是小说中??)
算了……把两位大师的作品搅在一起绝对是个错误!这是自寻烦恼!脑袋快要爆炸了!

 5 ) 她笑不起来了 所以就死了

女人在男子这里得不到自己认为的东西
包括浪漫 不去怀疑等

而男人是一个不懂生活的傻逼

导演通过动作 画面 画外音分析
而这些手法紧紧扣住故事情节
使得观众获得影片基本娱乐的同时
深刻的思考
这是属于导演的模式

 6 ) 《温柔女子》:我听到了沉默的暴力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290.html

他们的世界里,声音是有的,但是即使争吵,也比不上那块绿色的肥皂掉在地上发出的沉闷声音;这是布列松的第一部彩色电影,但是在男人和女人的生活里,到处是阴郁的黑色——当物体落地的碰撞声超过了人与人之间语言和动作发生的声音,当彩色变成了一种更压抑的现实色彩,爱是不是暴力的另一种说法?温柔是不是只是一种戏谑?

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温顺的女性》,当1876年所著的小说变成1969年的电影,布列松在第一部彩色电影里,并不仅仅是一种对于时间和地点的移植,他其实在丰富自己的极简主义,是在构筑自己的情感王国,而在这里,除了猜忌和嫉妒,除了冷漠和纠缠,还有关于爱之本意的探讨——当男人和女人相遇,是不是有一见钟情的情愫?当男人和女人结婚,是不是有着相守在一起的幸福?当男人和女人产生矛盾,是不是可以用宽恕弥合?而当女人纵身跳下窗户,坠落在那条街道上的时候,死亡的降临解构了一切关于爱的讨论。

爱之不存在,是一个否定性的空白,甚至就像男人和女人,只是一个他和她,布列松甚至从来没有给予他们各自属于自己的名字:他和她的感情生活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名字,她在自杀之前从来没有叫出过他的名字,他在她死后也从来没有说起过她的名字——而在他和她之外,男人和女人之外,那个总是穿着黑衣、也是沉默的仆人却被布列松命名了:安娜,他叫她安娜,她也教他安娜,安娜也告诉他:“葬礼之后,我将离开一周。”

有名字的仆人,无名的他和她,这一种倒错的命名关系是不是意味着主体的虚无?而当布列松安排安娜成为整个关于爱的主题的见证者的时候,她其实带着某种“观看者”的身份,安娜是典当店里的助手和记录者,她看见女人第一次走进店里第一次用抵押品换取了钱;安娜在两个人的生活里,目睹了他们从结婚到矛盾的过程;安娜谨慎地留意女人病后面对窗户的那一幕;而当女人坠楼而死的时候,男人又在安娜面前回忆他们的生活——当安娜成为自始至终的观看者,这个唯一被命名的角色其实正是电影最忠实的“观众”,她就是看着那一幕幕爱之悲剧上演,但从来没有可能参与进来,更不可能阻止。

就像他和她坐在剧院里,上演的是戏剧《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比剑,王后喝下了毒药,国王的阴谋被败露,哈姆雷特用沾了毒汁的剑刺向了国王,5分钟的剧中剧把一幕悲剧呈现出来,最后说出的那句台词是:“我们相互宽恕吧。”那时候,女人和男人都是观众,他们在舞台之下,在阴谋之外,见证了无法宽恕的死亡。这便是观众存在的意义,他们是被隔离的,无法阻止,却承受着故事正在发生的痛苦,而安娜,而电影前面的观众,也在悲剧之外,眼睁睁看着死亡降临,而且还是无名者的死——布列松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折磨着观众,也把一个理应宽恕的主题推向了无助的深渊。

而所谓的温柔,所谓的爱,也许本来就是和观众无关的悲剧——他们初次见面,安娜在现场,正是由于她的在场,观众的在场,那一幕走向最后死亡的悲剧就已经被注定了。第一次女人走进典当店,一枚戒指拿出来,男人看了看,他们没有对话,女人走了,“我知道她会回来。”这是他对安娜说的话,也是对观众说的话,而女人果然再次走进了典当店,那根琥珀色的烟管最终被典当了,男人给了她钱,女人在安娜的本子上登记了名字;第三次,女人拿着一包东西,男人带她来到楼上,然后称重:那是一个和宗教有关的物品,他把耶稣像还给了她,留下了那个十字架,也许是从专业角度来看,值钱的是十字架,但是这一个动作却是一种分离,当耶稣离开十字架,是不是也是灵与肉的分离,是物质和精神的分离?

一种预兆,从此再无结合在一起的可能,当女人患病之后,两个人开始了长时间的分居,从此也再没有同床共枕,而在女人最终做出决定之前,打开了那个抽屉,看见了曾经典当的那个十字架,那时她或许想到了最初的场景,想到了被注解命运的分离,而当安娜进来的时候,她又关上了抽屉,像是要保守住自己唯一的秘密一样,但是分离已经发生,即使在内心深处它还是一个渴望在一起的符号,也再没能改变命运,于是在转身背过安娜之后,在不被安娜看见的一瞬间,她终于打开了窗户,从高处扑向地面,而当安娜走进房间,她听见的是阳台上桌子倒下的声音,听见的是街上汽车刹车的声音,看见的是那块在空中飘飞的淡色围巾——看见和听见,只是一个叫安娜的观众,还有什么可能阻止整个故事的发生?

安娜作为观众的存在,只是一种见证,却在故事之外,而不被命名的他和她,早就预设了命运的悲剧,都在一种封闭而必然的世界里发生。从分离的耶稣和十字架开始,两个人在所谓的爱里也在分离的状态中各自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是典当店的老板,她典当了物品,他给了她钱,这是一种交易,而他和她的故事就一直沿着交易的轨道行进着,她拿来那包东西的时候说:“这是我的全部了。”一个父母双亡、被亲戚当成仆人的女人,的确已经身无分文,而他给她钱的时候说:“我也曾贫穷过。”似乎是钱让他们相遇,但是在交易的开局里,女人却说:“你的仇恨是贫穷,不是我。”

他曾经被银行解雇,他却说是自己辞职的;她想要去找工作,他拿着报纸告诉她真正的招聘信息的写法;他说起歌德的《浮士德》,感慨知识和命运,她的眼神里却是鄙视……活在交易世界里的他,其实一直活在自我中,而这种自我在某种意义上把她也当成了商品,于是对着商品,对着物美的商品,往往有一种占有欲,一种出自私心的占有欲。“只要你同意,我将给你幸福。”而她却说:“婚姻让我生厌。”他辩驳说,女人是需要爱和婚姻的,而她指着动物园里的猴子说:“它们也需要。”但是生存的境况或许让她想要一个归宿,他送她回去,她说:“这座房子,这些人都是阴险的。”他立刻对她说:“只要你说同意,我就可以让你离开。”

她最后终于决定离开危险的家,终于决定和他在一起,但是对于她来说,做出这个决定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离开。但是这一种离开却让他有了一种对待金钱一样的控制欲,“我抑制住了我的欣喜之情。”抑制住,其实是抑制不住,他和她结婚,他和她住在一起,在房间里在床上他们的确拥有过有笑声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就像起初被分离的宗教物品一样,评判的标准永远是有没有价值。他们去公园,他总是捕捉她看别的男人的目光;在典当店里,他总是看见她和男顾客交谈;在电影院,他为了阻止她的目光偏向左侧的男人,起身和她换了座位;当她说起自己曾被银行解雇,在辩解的同时他关心的是:谁告诉你这一切的?

终于他在夜晚的莱思特大街,看到了车上坐着的她,旁边则是另一个男人,他拉开车门一声愤怒的“滚”让她下车,然后带她回家,但是内心的猜忌无法抹去:他和她在干嘛?在说什么?她是不时从后视镜中看到了我才说那样的话?从猜忌到怀疑,男人拿出了放在抽屉里的那把枪,“我要杀死他们。”但是他没有拿出枪,在他们回到家里之后,他把枪放在了桌子上,然后睡在了床上。他没有入睡,他假装闭着眼,他看见她拿起了枪,瞄准了自己的脸——但是,她也没有开枪,她收回了手,她把枪放回了原处,而对于女人的放弃,男人的第一个想法不是走向另一种宽恕,而是继续的猜忌:她这样做证明一切都已经发生了。

于是他们有了第一次争吵,有了第一次分居——一种分离已经从最初的符号变成了现实,接着她生病了,他请来了医生,在六周的时间里和护士一起照顾她,他说自己已经原谅了她,但是在内心深处他还是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用以控制她,“因为我像一个真正的丈夫那样照顾她而让她感到羞耻。”但是在疾病慢慢恢复的时候,她唱起了歌却只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当他回来推开门,她便沉默。而在这样的分离关系里,他的占有欲、控制欲却丝毫没有改变,他关掉电视机,对她说:“我曾经只想得到,不想付出,请你原谅。”然后抱住她,“我爱你,我想要你。”她跌倒在沙发上,开始掩面,他不停地吻着她的腿,不停地说:“我爱你。”

他看她读书,听她说:“每一种鸟都有独特的歌声。”他陪她去参观骨骼博物馆,想让她高兴;他告诉她一起离开这里,过新的生活……所有这一切他只为重新占有她,而爱也变成了交易。她一开始说:“我们不会有新的开始。”但是在那天早晨他出门的时候说:“我会做一个忠贞的妻子,我尊重你。”他开始狂吻她,以为新的生活在宽容中开始了,以为爱在谅解中重新回来了,但是这只是一个假相,她拉开抽屉再看了一眼那个十字架,她披上围巾轻轻打开了窗户,她趁着安娜走开的瞬间跳下了楼——当桌子到底,当刹车声响起,当身体重重摔在地上,这一切制造了走向死亡最后的声音,而这些声音之存在,就是在解构他们曾经的冷漠,曾经的沉默。

“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是沉默?”从典当店里的那一眼,到电影院的嫉妒,从走进房间洗澡的沉默,到两个人分居的疏离,一切的声音都在他们的生活里消失了,即使他们有过争论,也不是激烈,甚至那块肥皂掉落在地上的声音都比他们的爱和恨更有激情,而他们的沉默和冷漠不是理性主义的表现,而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在一起,没有真正有过平等的爱——他的嫉妒,他的承诺,他的痴情,都滑向了和物有关的一切,而她,没有名字,就像是另一种物,在找不到最终的归宿里,只能选择用死亡制造最后的声响。而即使在她死后,那一个尸体被放在床上,他对着安娜说起一幕幕往事,那么客观那么无动于衷,像是在看别人的演出,而当她最终被放进棺材,在被冰冷的钉子钉上之前,他说了一句:“快睁开里的眼睛啊,只需一秒!”也许是一个男人失去之后最后的呼唤,只是一秒也变成了象征,在只有观众在场的演出中,在无声的冷漠里,在灵与肉分离的现实里,棺材合上了,帷幕拉拢了,戏剧完结了——他和她也是无名的剧中人。

 短评

这是一场控制的牢狱灭顶、强势的枷锁收紧,娇柔甜蜜被扼杀、信任尊重被抛弃的拉锯战。伤害在冲动中裸露着利齿,报复在冷酷中吞吐着毒舌。攻守之势争夺,胜利者在制高点上享受精神高潮,柔弱方在独自舔伤。温柔的沉默抗争,凝结成最终伤逝的血红。布列松极简模式更增冷峻。

5分钟前
  • 漩涡之外
  • 推荐

1.真是高明,开头便率先设置了女主的死亡,让观众对于男女主角的行为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评判;2.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注定是不行的,尤其是婚姻中的两人还没有共同爱好;3.“她看起来备受打击和侮辱,我对她看到极大怜悯。我也感到某种满足,我享受我们的不平等。”所以说,婚姻内的出轨很难以一方的原谅、宽恕而成为过去。一旦出轨行为被发现,婚姻中两人的天平便已失衡,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过去,一方感到内疚自责,一方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最终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幸,最好的结果就是好聚好散。

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我想要稳固的幸福。为什么从一开始我们都喜欢沉默。对白像诗一样优雅含蓄。起初沉默是暧昧和情趣,然后是距离和猜忌。面无表情眼神冰冷,这并不是爱情应有的模样。

11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布列松的第一部彩色,没有特别用到色彩,倒是那种让人看得心里发慌的压迫感还在。

16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重看#仿佛重温了一次斯万式用嫉妒滋养的感情,初始便是不平等的婚姻契约,开启悲剧序幕;双方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错位,让一方的控制欲膨胀到突破内心牢笼,另一方的蔑视同步也生长到恐惧层面,「温柔」是沉默的铠甲,罩住彼此冰封的心灵。虽重点在于情节之间的联结,但仍能感受到双方疲累的撕扯,男主自叙口吻亦符合陀翁原著。

1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大银幕看过了Dominique Sanda,也是非常满足了,在“L'Univers de Jacques Demy”里,她满脸自豪地说“只有我的角色为爱殉情”,她何止在德米的片子里殉情?

24分钟前
  • vivi
  • 推荐

622@陆心 回味真长,布列松的那一抓太精确。

29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9.1;“I am that power which intends evil but engenders good.”

32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人的感情需要设定条件,做出承诺才能维持的话,这算真感情吗?也许是“感情交易”,这种交易的本身就是悲剧,自杀式的结局正好就发生在deal的那一刻。

36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布列松首部彩色片。1.可以理解布列松以其特有的冰冷、去情感的拍法来呈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可能的意图,但比起导演的其他作品,实在忒闷了一点。2.以大量的开门和关门来结构影片,形成一种韵律,呈现出不断的行动和进展的情节。3.首尾相同的环形叙事,凸显生与死的相隔。4.哈姆雷特剧中剧场景,为影片增添了额外的解读维度。5.女子出轨对象始终无正脸出现,亦彰显了布列松的极简主义美学。6.电视中播放的几次节目:赛车、不列颠空战、赛马,似乎也喻指着敌对与角力的两人关系。(6.5/10)

3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看得真累啊,55

41分钟前
  • snowark
  • 还行

影像与其承载内容的严重割裂。从“电影作者”角度看简直完美(看完这片[第七大陆]的惊艳感大大降低),但情感表达被完全抽空抽干,僵硬至极。布列松既然无视演技的力量,又何必选这样的题材……创作思路上和[白夜]是完全相反的;“所有的动物都是用同样原料构成的,真奇妙”;多米尼克·桑达

44分钟前
  • 发不沾霓
  • 还行

我也曾以为不食人间烟火可以很幸福,现在想来都是狗屎。她就是一个花瓶,可远观不可亵玩。。。不爱你的女人易碎而冷酷。。。non pitie!

48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HKIFF# 修复版。通常不喜欢Voice-over多的片子,但大师总是厉害在……成为例外。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Voice-over揭示的与隐藏的一样多,加上桑达冷冷的美及少言寡语,反而空白更多了。

52分钟前
  • btr
  • 力荐

还是有点受不了布列松的“僵尸对话”风、对人物心理的粗暴简化、过度留白信息量到画外的手段。一个很复杂的婚姻悲剧,被处理成一种“冷酷女文青的强扭的瓜不甜”,失望。

57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温柔女纸活得不浪漫啊,死得浪漫啊。简约唯美载影史的“飘”shi

59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推荐

谈爱情都像在讲人生。

60分钟前
  • 小艺
  • 还行

布列松首部彩色片,极简主义风格的延续,一个女人的悲剧。

1小时前
  • Jeannels
  • 推荐

布列松拍片似下棋,对演员的使用是单纯的“摆布”,摆好、布好、调较好,按想像而非真实的逻辑。演员非人,是其手下运筹的无思无感的棋子,仅需在指定时间按指定路线完成走位,做完规定动作即可。小津亦有此倾向,但远较布列松含蓄自然。我好奇侯孝贤那样力求剔除任何戏剧性的导演,会怎样看待这种造作

1小时前
  • 匡轶歌
  • 较差

完全简化了陀氏小说中男主人公核心行为动机,讽刺是主体叙事方式仍旧是男主独白,只是工匠式呈现了故事里每个人行为……可陀氏是心理小说呀,愚蠢的改编。

1小时前
  • Peter Cat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