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1925

HD

主演:马克西姆·施特劳赫,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Mikhail Gomorov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2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罢工1925 剧照 NO.1罢工1925 剧照 NO.2罢工1925 剧照 NO.3罢工1925 剧照 NO.4罢工1925 剧照 NO.5罢工1925 剧照 NO.6罢工1925 剧照 NO.13罢工1925 剧照 NO.14罢工1925 剧照 NO.15罢工1925 剧照 NO.16罢工1925 剧照 NO.17罢工1925 剧照 NO.18罢工1925 剧照 NO.19罢工192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罢工192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为苏联电影理论家兼导演爱森斯坦的处女作,用六个章节展示了一场罢工运动的始末。  繁忙的工厂里,工人们埋头工作。布尔什维克党在地下积极组织工人罢工,但表面上仍然一片平静……工厂里的一把工具失窃,当值工人被厂主调查侮辱,气忿不过的工人回到车间,上吊自杀。工人们与厂主爆发了冲突,工人冲出工厂,打倒工头,联络其他工厂的同志,一场大规模的罢工启动了。  工厂主与工人们的谈判陷入僵持,失去生活来源的工人们忍饥挨饿,工厂主又雇佣侦探抓捕工人领导、借助流氓势力破坏工人组织。在水龙和骑警的驱逐下,工人们四处奔逃,最终遭到血腥屠杀……静夜之决斗 静かなる決闘戈德堡一家第三季心跳2023橄榄树2016绝壁逢生超能含片温柔的斗牛士恋爱格斗家不思异:辞典本能反应东北插班生2022时光与你别来无恙特洛伊2004克隆谋杀褓姆惊魂喇家史前文明消逝之谜心弦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一季歇斯底里2017奇异世界乐园2019台湾阿巴合唱团花落花开小戏骨:花木兰袁天罡之末日天劫60误判对策室海鸥飞处救命宣言但愿君心似我心第四季改车大师:化腐朽为神奇第四季好警察坏警察2淡蓝琥珀(无障碍解说版)伪叛国者别穿越时空了,恋人们雪在烧追龙2017国语蜈蚣衰鸟向前冲罪大恶极獬豸明日战记恶胎淘气大侦探堕落2014

 长篇影评

 1 ) 一些笔记和感想

笔记
1.1922年,爱森斯坦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并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爱森斯坦在1924年转入电影界,导演的第一部影片《罢工》(1925)被《真理报》看作是“第一部真正无产阶级的影片”,被誉为“历史上第一部经典无声巨片,他用“杂耍蒙太奇”、群众场面、类型演员、外景拍摄代替了先前电影中一般的“情节”,个 别主人公、明星表演和布景,体现了他的纪实风格。

2..影片把工人这个群体作为主角,有一种史诗的气派。蒙太奇的技巧在本片中已相当成熟,但还未到《波坦金战舰》的刻意程度。本片叙事性较弱,但许多场景具有歌舞片的意境。

3.画面过渡和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一样,多采用叠印的方式或者硬切

4.画面构图比格里菲斯要规矩很多,镜头画面既没有像格里菲斯那样是不是的缺个边边角角,同时也开始注重一些对称等方式来增强画面的稳定性

5.一些重要的画面和镜头:2:15~2:24 剪影镜头
                                         2:27~2:40 利用水面的反射
                                         5:08~6:10 打电话,表明了资本家和政府的勾结,揭示出社会的黑暗和政府的腐败
                                         6:11~11:22 用动物直接转换到密探,十分生动形象的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以及人物形象,同时也斥责着他们的行为就和畜生一样。
                                        13:56~14:16 先用全景或远景将上厕所描述一遍,又有用中近景重复一遍
                                        31:45~32:20 不断升起的炊烟和不断旋转的车轮,意味着工人们的反抗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杂耍蒙太奇
                                       32:30~32:56 出现动物们的画面和前面的工厂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着工业文明向农业文明的退化?(个人意见)
                                      33:50~34:00 孩子们模仿大人们,鹿就是工头,暗示着为资本主义屈服而迫害无产阶级的人都是畜生
                                      41:02~44:26 音乐的突变,工人和工厂主两边平行交叉叙事,工厂主的悠闲和工人们的危险进行强烈的对比,而工厂主们对水果的挤压象征着对工人们的压榨,而工厂主对水果的不屑一顾更是激起了资本主义的仇视
                                      44:44~45:06 同上,先是通过远景或全景将事情讲述一遍,然后用中近景再讲述一遍
                                      46:35~49:49 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对比,工人们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生计难以维持,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49:59~52:15 眼睛的特写,主观视角的运用,镜子的反射和凹凸镜的使用
                                     73:25~74:02 交叉蒙太奇,营造了紧张的氛围
                                     83:54~83:57 猫代表的是马,而玩偶则象征着骑马的警察,隐喻着他们像玩偶一样受到人的操纵,而这一幕通过孩子的手表现出来更是让人觉得残忍
                                     86:52~影片结束 运用时空交错,将被屠杀的工人和被屠宰的牛拼接,强烈的对比感不仅让人升起对工人们的怜悯之心,更是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残暴行为,最后的尸体的画面更是赤裸裸的将工人们的悲剧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激起了我们对工人运动的思考,更向我们传达了无产阶级工人们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感想
1.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爱森斯坦的电影,之前在不少专业书上都提到爱森斯坦,我个人认为在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较普多夫金等人来言更加复杂和,他的理论不仅仅处于政治和艺术方面,还包含着文学与戏剧,更延伸至整个社会学和人类学

2.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是基于格里菲斯创建的系统的古典剪辑的手法并在普多夫金的理论基础上所创新的理论。他的理论不同于库里肖夫和普多夫金的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堆砌”所营造的画面效果,而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冲突”所创造出来的新的画面意义,而画面之间则有着辩证的关系

3.1925年,斯大林执政时期,电影作为宣传政治思想和意识的工具,爱森斯坦巧妙的将个人的政治和艺术思想融入到他的电影当中,《罢工》是他的第一次尝试,《罢工》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爆发,而无产阶级受到了资产阶级残忍的迫害,爱森斯坦在这部影片中向我们宣扬着无产阶级的伟大,并努力的去表现集体大于个人,人民大于领袖的思想,难以想象,当时的电影学派是如何承受着斯大林如此大的压力的。

4.杂耍蒙太奇。杂耍爱森斯坦给出的概念是“杂耍喜剧的任何扩张性因素,任何这样的因素,它能使观众受到感性上或心理上的感染……以给予感受者一定的情绪上的震动为目的,反过来在其总体上又唯一地决定着使观众接受演出的思想方面,即最终的意识形态结论的可能性”,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懵的,虽然能懂他的意思,但是却不知道他如何将概念性的东西转化为电影画面,后来在电影中看到实例后才明白,但同时又多了新的疑问,杂耍蒙太奇为什么和隐喻蒙太奇这么像,后来通过知乎大神也了解了一下,大致就是杂耍蒙太奇宁愿牺牲掉画面的合理性和连续性以及和叙事内容的联系程度也要表现着令人感到震撼,强烈的效果,它希望的是观众能够接受导演所表达的内容,它希望大部分人能看懂它,带着宣教意味,较注重形式;而隐喻蒙太奇则是配合叙事,重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类比,意图扩大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隐晦而含蓄得表达作者的思想,而他只希望少数人能看懂,偏于艺术性和个性,较注重内容

 2 ) 一点笔记和感想

1、国家资助拍摄的。列宁曾提及电影是能够最好服务于意识形态的一种媒介。《罢工》是作为当时社会主义电影拍摄的“教科书”,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政治宣传,但不可否认,它的确很牛,成为日后无数电影的参考书。

2、每一帧都可作为静止的摄影作品,构图绝妙。

3、电影艺术服务于意识形态。如果按照西方的一些立场,共产/社会主义是邪恶的,那么这部电影是邪恶的,它通过图像通过电影独有的能够“控制”人心智的能力,向无辜地观众无形中灌输某种意识形态,于是《罢工》是独裁者式的。但是,难道不是所有的电影和动态影像都是如此吗?这只不过是一个较极端的例子而已,还有更极端的纳粹当局拍摄的《永恒的犹太人》(旁白介绍着犹太人的迁徙,图像上显示的是鼠群的迁徙,不禁让人想到《罢工》里面最后牛倒下的隐喻)。但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产物,广告,你能说它利用图像灌输意识形态的程度要比《罢工》少吗?

4、我并没有站立场的意图,我想说的只不过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意识形态的世界,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我们站在我们的意识形态场中对面别的意识形态,是“排他主义”而不是孰是孰非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力。意识到这点,我们能够“原谅”,并开始接受、欣赏很多事,比如电影。

 3 ) 红色

作为爱森斯坦的处女作,在意识形态上顺应了当时的主流,即弘扬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展现资产阶级的剥削,树立敌对意识,揭示掌权者的血腥暴行以及无产阶级工人的顽强意志等等。在故事以及故事内核上,如今看来毫无疑问是极其“红色”的,是极具政治宣传功能的,没有太多的思辨性和深度。即使到了后来伟大的《战舰波将金号》里,故事和内核也依旧延续了这部处女作的元素。对人物的刻画,对人性的揭示,对个体的关注从来不是爱森斯坦的心头所好,在这方面,茂瑙显然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但抛去故事和意识形态,单拿电影形式,剪辑的试验性以及创造性来说,爱森斯坦毫无疑问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影片中有很多充满喜剧元素的段落和蒙太奇,尤其人与动物的隐喻蒙太奇颇有喜感,比如一只吐舌头的狗的特写随后虚化为一个吐舌头的男人特写,一只狐狸的脸部特写虚化为一个男人的笑脸,喝水的猴子特写虚化为一个喝水的男人特写。这些蒙太奇似乎并没有太多真正意义上的隐喻可言,也没有太多可解读性,更像是爱森斯坦的一次尝试,一次试验,一次稚嫩的创新。工人们聚集在公厕里开秘密会议的段落也很有喜感。从处女作开始,爱森斯坦就展现了他热衷于拍摄特写和使用大量短镜头做剪辑的风格,这也为之后的“敖德萨阶梯”打下了基础。影片最后的镇压大戏同样也可以看成是“敖德萨阶梯”的雏形。爱森斯坦对大场面混战可谓是情有独钟,被高压水管冲击的罢工工人,面对镇压,四处逃散的工人,整个镇压过程通过大量短镜头,特写镜头的快速切换来制造紧张感和危机感,并且在同一空间和时间里解构出一个个独立的时间与空间,以此创造出专属于电影内在的空间与时间,展现出蒙太奇之于电影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这在本片最后的镇压戏里已经得到了体现,并在《战舰波将金号》里发扬光大。最后工人们被屠杀,尸横遍野的画面与被割喉放血的牛的特写画面之间的蒙太奇真正起到了渲染情绪和显现故事的功能。

 4 ) 罢工是劳动者的权力

这是一部拍摄于1925年的黑白无声苏联电影,电影的主要内容是一群劳动者为了共同的权益提高共同的地位发动的一系列行动。

如同列宁说的那样,一群各怀各心的人即使聚在一起也成不了事,只有一群有了共同理想并组织起来的劳动人民才能实现。

1925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还处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二十八画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而在过去的1922-1925正是一系列大的罢工事件。

这样电影的主要作用是解放思想,如同那个时期的其它苏联电影一样,一、你要认识到自己的权益,这样你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侵害。二、你要懂得如何维护保护自己的权益。三、劳动人民是一个整体、是命运共同体。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给劳动者社会福利保障、双休八(六)小时工作制、带薪假期、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援助……不是因为资本家良心发现,而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共产主义。

 5 ) 德法国先锋派与苏联蒙太奇学派

            在法国先锋派上,更多地注重形式美。
            而在德国先锋派上,却越加走上内容美,更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内容。茂瑙,表现主义的佼佼者,《最卑贱的人》等。但在他的,《吸血鬼》中似乎看到有表现性的蒙太奇出现,大量的老鼠,牲畜的惊慌等单镜头组接。
   
            而爱森斯坦不论在《战舰》,还是《罢工》上,似乎使集大家之所长。
         《罢工》开始,大量的机械,人的流动,不停开门关门,变形的字幕等等。会似乎看到立体主义的《机械舞蹈》,抽象主义的《对角线交响曲》。所以在爱森斯坦的电影中是十分充满诗意的。
 
           另一方面,更多的表现性蒙太奇运用,猫,鸟,不再冒烟的烟囱,对立3方的妇女,警察,工人。这一切的蒙太奇更侧重于控制观众的情感,而结合影片的主题意义。会不自觉地想起德国先锋派。
  
           而作为独创艺术形式就是他的表现性蒙太奇了,當然不能至割裂地看雜耍蒙太奇,這只是他在使用表現性蒙太奇中的其中一點而已。
           如果让我评论爱森斯坦,我会这样说,一个表达现实意义的诗意电影人。

           (只作为个人的浅显评论)

            

 6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姆们姆们姆们!

屠宰场的非叙境镜头的插入,比喻性的传达了作者对于屠杀的理解与认识,可谓理性蒙太奇的经典代表,值得学习。同时,对于无产阶级“地下王国”的展现也颇有新意。在具备一定的奇观性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工人阶级的“地下”状态,如蛆虫一般的生活。

然而,沉浸在导演爱森斯坦精彩如杂耍一般的蒙太奇魔法当中的同时,也深深为本片所传递的价值观而遗憾。将罢工抽象的理解为阶级之间的对立,用极其残酷的屠杀场面和被妖魔化的工厂主形象来唤醒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的仇恨,实在是不高级的表现手段。

作为阶级革命的温和前奏的罢工,其内在蕴含的盲目性与裹挟性没有被充分展现。同时,由纯粹的情感宣泄与力量释放而导致的罢工行为无法长久,而朴素的工人阶级也必会被其反噬。

如何罢工而不被屠杀?一方面取决于雇主的人性与良知;另一方面,也考验着罢工集体的沟通智慧与利益调和的能力。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姆们姆们姆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短评

早期作品还没有脱离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但才气已经很大了。记忆最深的镜头反而是工人起吊车那儿,搭配前后的剪辑甚至让人想起多少年后的安公(当然电话那儿也像)。常常在想如果苏联人的运动镜头在爱森斯坦那会儿用得更好,会不会让他搞腾出几部更有现代性质的作品,工业和政治(论第一次解冻后期发展怎么把原来传统全重来的)害人啊。

10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推荐

84/100 #第6800# 首先当然是背离传统的,如对故事、人物的“抛弃”,如剪辑有时靠符号、空间构图去连接等等,其生猛经常在一位导演的处女作中才看到,然后电影里展现出对政治和哲学的理解也与其对电影技术的理解一样丰富。

11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以两次电话的转接来体现社会的不同阶层,以动物的形象来类比人物特征,以果汁压榨器来比喻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以屠夫杀猪的场景与沙俄部队对罢工者的屠杀,在这些表现手法中,有些以今日的目光看起来显得生硬,然而正是这些幼稚的手法奠定了电影语言的基础

12分钟前
  • Bigmob
  • 还行

absent of sound, but fraught with artistic potential. fast-paced editing further blurs the line between primitivism and modernity.

17分钟前
  • V_Lachesis
  • 还行

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

1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那个时候的隐喻蒙太奇现在看来有点雷。直接一个动物的头接到一个人的头,实在是汗啊~~~

21分钟前
  • cream.cx
  • 推荐

看的是80几分钟的版本,重新排过(英文字幕),配乐很激昂给革命造势,不知道是不是后来配上的。电影还是非常明显的爱森的脸部大特写的插入和(对比、比喻)蒙太奇。

26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9.爱森斯坦首部长片,关于沙俄统治时期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罢工,摒弃主要人物,以群众作为主人公。首次使用非叙境镜头传达理性蒙太奇观点,即非叙事,而是传达概念。|除了隔壁印象派常用的叠映外,还有不少沿用至今的剪辑手法,人物叠化变老、运动倒退、人脸狗脸叠化交换,虽然含义不同,但技法上被诸如鲍威尔的《巴格达妙贼》(1940)、国产《西游记》等学的如出一辙。700

27分钟前
  • 杨小槑
  • 力荐

i think it takes time before i realize how important this film is..

30分钟前
  • Lukka.E.Reznik
  • 推荐

这镜头耍的 整部片子流畅而时髦 新的配乐也不错够紧张 众多人物东奔西窜 把小女孩摔死那段够狠的 无产阶级千万不能忘记啊 我觉得是爱森斯坦片子里我最喜欢的一部了 除了技法还有一股子写实的血淋淋

33分钟前
  • 琧婯
  • 力荐

1903年一场被残酷镇压的罢工。编剧是无产阶级,主演是工人群体,反派是大资本家和镇压武装。近似新闻片的记录质感,从事件爆发到双方拉扯、密谋破坏,直至第六章题为”毁灭“即血腥镇压。工人代表用动物画面指代绰号,资本家的室内会议和工厂里的示威平行剪辑,榨汁机碾碎水果对位骑兵队驱赶群众,大屠杀蒙太奇宰杀生牛。

34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8.5/10。①沙皇时期的一场失败但悲壮的罢工运动的始末。②不少叠影蒙太奇、快速蒙太奇、脸部特写蒙太奇和杂耍蒙太奇,比如第五章末尾和第六章的两段工人暴乱+被镇压(那个大屠杀工人+杀牛也许启发了《现代启示录》),不过整体蒙太奇运用水准差《波将金》和《十月》不少而且一些杂耍蒙太奇太符号了(比如人脸+狗脸、榨果汁+资本家)。③有些地方的叙事比较不知所云;中段叙事较拖。④一些影像技法更多是炫技(如开头水中的工人镜像镜头),无太多实际作用。

38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力荐

杰作!影史最棒处女作之一诞生:处处天才之笔:宠物店——人物登场;墨水瓶倾倒染红地图上的街区:血洗群众等等。牛逼的开片与结尾。那个水中镜像群冠电影史!爱森斯坦构想镜头的能力与剪辑的水准,在整个影史中也就黑泽明可以比了—无可超越的蒙太奇。

39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7.3;結尾一章還是最好,複雜空間結構及其造成的鏡頭內蒙太奇,音樂式的單鏡頭長度控制。但這片卻無疑暴露了無產階級的愚昧啊...

42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在增强戏剧性,对比与突出方面着实可怕,几乎可以视为所有超现实主义的先驱。同时爱森斯坦影片中的演员也是极端,资本家就一定是贪婪丑恶的,而劳动人民一定是受欺压并走上反抗的不归路。因此,此片不免带有强烈主观思想,极适合为洗脑专用。

45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推荐

摘自网络:描写1912年沙皇军队镇压罢工工人的事件。事情由一名工人遭到解雇并自杀引起,工人们跟雇主及警察展开冲突。《罢工》是前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第一部长片,被赞誉为“历史上第一部经典无声巨片”。这部影片实践了爱森斯坦关于蒙太奇的电影理论,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从而使他一举成名。

5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这电影是Eisenstein才华的完美体现。各种巧妙的镜头设置,场面调度,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剪辑,都不是一个导演处女作的特征。他对于多线故事的掌控和其蒙太奇理论的运用,极大的提升了电影的戏剧张力。而群戏之余,独立人物的刻画也很有意思。虽然故事本身受到了阶级意识的驱动,仍不失为伟大的艺术作品。

52分钟前
  • Nakadai
  • 力荐

竟然还有丐帮!这部实在太深奥了,尤其丐帮部分...这么复杂的剧情.动物元素很精彩!有很多蒙太奇没看懂,不过压榨和屠杀的蒙太奇还是很赞!群众演员够多,简单粗暴性、夸张表演喜剧效果确实好,看的版本配乐赞!看默片听配乐真享受 逻辑略错误,没劳动力资本家靠谁活,简单粗暴但点不对

54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力荐

本片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作为试验之典范无可非议,然而就其诉求与煽动性的本质来看值得客观看待,毕竟它探讨的内容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人物脸谱化严重,并且站位片面。以导演的功力去拍一部去意识形态的黑色电影,应该完全没有问题,问题还在于导演讲故事的本领不如蒙太奇的使用,早期的多少都存在

57分钟前
  • 俾路支
  • 推荐

作为爱森斯坦的处女作,在意识形态上顺应了当时的主流,即弘扬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展现资产阶级的剥削,树立敌对意识,揭示掌权者的血腥暴行以及无产阶级工人的顽强意志等等。在故事以及故事内核上,如今看来毫无疑问是极其“红色”的,是极具政治宣传功能的,没有太多的思辨性和深度。即使到了后来伟大的《战舰波将金号》里,故事和内核也依旧延续了这部处女作的元素。对人物的刻画,对人性的揭示,对个体的关注从来不是爱森斯坦的心头所好,在这方面,茂瑙显然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但抛去故事和意识形态,单拿电影形式,剪辑的试验性以及创造性来说,爱森斯坦毫无疑问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58分钟前
  • 7级残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