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

完结

主演:成泰燊,王雅捷,巫刚,修庆,王绘春,印小天,聂远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剧照

于成龙 剧照 NO.1于成龙 剧照 NO.2于成龙 剧照 NO.3于成龙 剧照 NO.4于成龙 剧照 NO.5于成龙 剧照 NO.6于成龙 剧照 NO.13于成龙 剧照 NO.14于成龙 剧照 NO.15于成龙 剧照 NO.16于成龙 剧照 NO.17于成龙 剧照 NO.18于成龙 剧照 NO.19于成龙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不如叫于逞能

这剧简直是浪费时间!辣鸡中的战斗机!啥事都顶着上司干就它能,放在当代不死一万遍才怪,能在当世安身立命不容易!何必去逞能顶撞上司,给自己过不去呢!!为啥偏要我写140个字才能让我发呢?这剧简直是浪费时间!辣鸡中的战斗机!啥事都顶着上司干就它能,放在当代不死一万遍才怪,能在当世安身立命不容易!何必去逞能顶撞上司,给自己过不去呢!!为啥偏要我写140个字才能让我发呢?

 2 ) 一代廉吏于成龙

看了整部剧,拍得非常好,演员演技一流,特别喜欢于成龙,周先生,晋阳,对还有雷翠亭,其他演员也特别好,希望为官者去看看,学学为官之道,好官不好当,现如今的官员要是有于成龙十分之一,就已经很好了,为官者,就应该为老百姓办事,服务百姓,而不是谋取个人利益。一代廉吏于成龙,做人做事,都是我们的榜样。

 3 ) 于成龙

本来不太看这种很正的片子,但是越来越喜欢,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能把很多感情酝酿得很到位。看了于成龙一些相关文献,真的很感动。只要能把观众带到那个环境里去,让我们能深深感受到这个人的魅力,我觉得就是成功的。我们看剧情不是专门拿一只放大镜找穿帮镜头,找尴尬的台词。这样做的话,首先你是没有尊重这个作品的。我们讨论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个人放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去才有意义。很多人说他们就是在八股文,在封建社会里的一根筋,但是在那个时代里他们是难得的,是可贵的。受到人民的爱戴,受到寇贼的尊敬,他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年过半百仍然对仕途有所追求,说明他是有梦想的人。有人说他是官迷,但是那时候当官是事业啊,他那样的性格并不能做一个商人,却又不满足作为一介布衣。放到现代,难道大家不希望改善生活,不希望追求自己的梦想吗? 今天正好播到他送章吉仁的这一集,很多人说他回来看到大家做了肉和鸡蛋就骂人很不对,但是作为一个清官,哪有那么多的银子让大家在不是时节的时候吃上一桌好菜。放在解放前后爷爷辈或是父母辈时,他们也只是一年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我们没有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那样的生活,也许你会说他们至于么?他是是傻子么?但是作为他们那个时代里的人就是这样的。而且清贫惯了的人会一生秉承着这样的好作风。现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家,官员。是,现在贪官污吏还很多,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清官和节俭的企业实干家。我知道会有很多人酸他们挣到钱不拿出来做慈善,可是这些人只是要等到他们把所有的钱都做慈善了才会说他们好。说实话,凭什么呢?人家凭着自己的能力,凭着比常人多出N倍的努力才有的收获。

 4 ) 虽有瑕疵,仍不失良心

看了不少人对《于成龙》这部电视剧的评价,说实话老是揪住这部电视剧的缺点不放实在有失公允,至于把它和现实联系起来目之为歌功颂德之作更属无稽之谈。我个人认为,这部电视剧虽然确实有很多瑕疵,不足之处甚至拍摄不细心的地方随处可见,但是从剧情构思、剧本写作、演员演技、服装道具以及配乐等方面来看,《于成龙》应该算近年来中国内地少有的良心制作。

像很多人所指出的那样,《于成龙》的台词很多地方确实太现代了一点,尤其是当熊赐履口中说出“既得利益者”时我也看得分分钟出戏。应该说,台词过于现代化、口语化、不能契合剧中角色身份(尤其是角色所处时代背景)是国产电视剧的通病,连《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这些号称“历史正剧”的电视剧在这方面毛病都不少甚至是让人不忍直视(《康熙王朝》中孝庄太皇太后生前一口一个“我孝庄”,《汉武大帝》里张骞把“大宛国”读成“Da Wan Guo”)。《于成龙》在台词方面,即便不能说创下内地古装剧的新低(毕竟没有于正、简远信等人拍的电视剧的台词那么雷人,至少语法规范、语句通顺,未出现21世纪网络语言),也延续了国产电视剧“台词穿越”这一老大难毛病。这一点确实不能忍,尤其是作为一部非戏说、非穿越、非搞笑的严肃正剧,这种台词绝对是严重的扣分项。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于成龙》的台词也不能说完全是败笔。剧中于成龙老岳父——邢老先生的台词还是很有古韵的,也很符合其书堂先生兼典型的古代儒家文人的身份,算是台词方面少有的亮点。另外,于成龙为“迁界禁海”一事给康亲王的上书、为申请回乡葬母给康熙皇帝上的奏折、在柳晋阳死后写的《哭晋阳》都有不错的文言文功底,古意、文采兼备。

《于成龙》的剧情逻辑性还可以,不过有些地方表现得确实太过了一点,尤其是台词显得太直白了一些,角色形象也多多少少有点脸谱化。过于强调教育意义而忽视对剧情细节本身的精雕细琢是90%以上天朝主旋律电视剧的通病,《于成龙》也不例外。不过和精彩的故事、精湛的演技相比,在充分投入到对剧情的欣赏中后,这一缺点可以忽略。

《于成龙》这部电视剧穿帮镜头有,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于成龙任直隶巡抚时开仓赈济灾民那一段,于成龙身后的粮仓有商标标识还有简体字。但总的来说,该剧的穿帮之处并不严重,尚可容忍。总体而言,《于成龙》在服装和道具方面制作还是很用心的,几品官该穿怎样的官服基本上符合历史,看得出来吴子牛导演对清代官服仪制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去考证的。从《天下粮仓》开始,吴子牛执导的清代古装剧服饰都是很正的。

在演员演技方面,很多人都吐槽成泰燊把于成龙演得像一个大龄愤青,总是用发脾气、大吼大叫来表现于成龙内心的愤怒、悲伤、无奈、苦闷等情绪。这种观点其实似是而非。这部电视剧里的于成龙脾气确实不好,很容易迁怒于别人,有时发火发得的确毫无道理甚至是莫名其妙,但在我看来这正是对一代清官的一种人性化解读。谁规定了廉吏能臣就必须十全十美?谁说清官循吏就一定是温文尔雅的而不能在某些特定时段内发点小脾气?于成龙再是什么“天下廉吏第一”他首先也是个人而不是神仙,是人就有自己的个性从而也就有控制不住自己不良情绪的时候。何况剧中于成龙那里是随时随地都无缘无故地发怒骂人?难道说这种话的人没看见他心情好的时候对身边的人还是客客气气的吗?还有没看见他对石玉兰的女儿晓晓是多么慈爱、多么温情吗?另外剧中好几次于成龙生气骂人都是在心情极度低落的情况下宣泄不良情绪,在晓晓过生日那次他之所以会对家里人大发雷霆其实是因为他为自己秉公执法却连累了好友章吉仁致使其被降职为六品小吏而感到愧疚,这样做对家人很不公平、很无理但并非不能理解。

至于有些人说什么成泰燊把于成龙塑造得智商很低、只会大吼大叫、没有半点谋略、全靠周先生帮忙甚至是“开挂”(靠金光祖、张朝珍、姚启圣、杰书、康熙等好上司一再庇护),这种说法简直令人笑掉大牙,完全不值一驳!成泰燊演出了于成龙的清廉、于成龙的正直、于成龙生活的俭朴、于成龙所受的儒家文化熏陶、于成龙的喜怒哀乐、于成龙的机智胆识、于成龙的辛苦劳累以及于成龙身上种种缺点和不足(包括乱发脾气),称之为“演技精准”并不为过,至少我确实对这样一个于成龙的形象很信服,也很感动。

《于成龙》这部电视剧配角的演技也不俗。最后一集康熙皇帝在于成龙累死两江总督任上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念的那段话虽说是照搬了《清圣祖实录》和《东华录》中记载的康熙悼念于成龙的文字,但文章如此长、词句如此拗口,剧中扮演康熙帝的王俊东还能如此声情并茂地将其背诵出来,念完全文后王俊东眼含热泪,足见演员对角色演绎之用心。《于成龙》并没有为了高收视率而启用只有颜值、没有演技、靠卖肉吸引粉丝的小鲜肉,而是选择让一群表演用心、演技在线、功底扎实的演员尽可能地理解和诠释剧中角色。就这一点而言,《于成龙》真的算得上是近年来一部少有的诚意十足的良心剧。

《于成龙》表现的是清代初期的历史,主角又是真实历史人物,因此评价这部电视剧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对历史的忠实程度和还原度。我个人认为,《于成龙》还是很忠实于历史的。首先,该剧真正做到了“不虚美不隐恶”,对清初圈地、迁界禁海的暴政有如实的反映,并不像有些清装戏如《孝庄秘史》、《七品李剃头》、《荒唐王爷》那样美化清朝统治者的残暴政策。电视剧一开始就展现了喀尔齐侵占永宁土地、屠杀永宁民众的暴行,较真实地反映了满洲贵族对汉族民众的残酷掠夺和杀戮。其次,该剧没有为了神化于成龙而将他演成一个全知全能的仙人,反而着力表现了他在现实面前的种种无奈,例如在鳌拜圈地暴政面前无可奈何只有静待其倒台后才能将前明藩田归还民女韦氏,只能重审黄塘村“通海案”却对清初东南沿海“禁海”弊政无可奈何,任直隶巡抚时只能打掉赵履谦、荣善、邢家良这样的小鱼小虾却无法将屈九万、佛伦及其后台明珠这些大老虎绳之以法。这就比某些“玛丽苏”、“白莲花”神剧更加深刻、更加真实也更尊重史实。再次,电视剧名为《于成龙》但没有过分突出于成龙而忽略其他角色甚至让配角们当摆设,而是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周先生的智慧、柳晋阳的忠诚正直。而且从剧中可以看出,于成龙能作为一代名臣善始善终也得益于有好督抚(金光祖、张朝珍、吴兴祚、 姚启圣)、好阁臣(陈廷敬)、好王爷(康亲王杰书)尤其是好皇帝(康熙)的鼎力支持,全剧歌颂于成龙的正直廉洁也就从侧面赞颂了中国帝制时代后一千年最伟大的皇帝——康熙大帝,于成龙的正直善良折射出康熙的知人善任,于成龙的清正廉洁实际上是康熙节俭爱民的侧面反映。这是对前清历史的真实还原。最后,这部电视剧对历史人物的刻划大体上是符合历史的,例如于成龙的清正廉洁、鳌拜的专横跋扈、康亲王的知错能改、康熙大帝的雄才伟略以及纳兰明珠的奸诈贪婪。

有人说《于成龙》是反腐神剧,我不否认这部电视剧有借古讽今的意思,但它绝不是歌功颂德的马屁作品。于成龙身上的正义、善良、磊落、廉洁、忠诚、踏实、负责、节俭等高贵品质和他对天下百姓的大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来就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就算是故意拍给现在那些“人民公仆”看的也没什么不好吧?难道今天的中国就不需要“于成龙精神”和“山西精神”了吗?像这种弘扬正能量的电视剧总比那些靠小鲜肉“卖肉”吸引观众眼球的圈钱剧更有诚意吧?某些人既然连那种毫无剧情逻辑性、台词低俗不堪、内容污秽、三观不正的烂片都可以拼命找出其一两条优点来为其辩护,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于成龙》这样的诚意之作还有对其横挑鼻子竖挑眼?《于成龙》的确有不少缺点,但难道有瑕疵就不是良心满满的正能量好剧了吗?

 5 ) 看的压抑

于成龙固然清廉,清廉的不像是人。虽说这剧是为了宣传反腐倡廉,但做于成龙这样的官有意义吗?家人生活都过不好,还要提心吊胆。

还有这剧充分体现了官场的现状,官大一级压死人,一言堂。老百姓过得真苦,只能盼望父母官是清廉的皇帝是圣明的,反之老百姓只能生不如死。

都说以古讽今,现在我们的制度和古代王朝一样一样的。官员升迁全靠上级,官员怎么不会变成溜须拍马,怎么不会贪污腐败。苏联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但我国既得利益者确越来越贪婪,丝毫不管身后名。

国家制度不改革,王朝周期律不可避免。

最后说一句,贪官也是制度的牺牲品。反贪如朱元璋剥皮那么狠,那又有什么用。

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改革制度刻不容缓。

 6 ) 【剧评】当我们谈论《于成龙》

如果你小时候是看着历史正剧长大的,你对后来的这些电视剧“垃圾”自然会不屑一顾。

许久不追剧,就当我以为我不会再在当下看到优秀的国产历史剧时,《于成龙》横空出世。

你当然有一万个理由拒绝这部《于成龙》,你可以批判它是意识形态下的畸形产物,你也可以说它是封建荼毒,因为辫子戏直接将这部《于成龙》拉入黑名单。你也可以阴谋论上身,将一部普通的电视剧上升为政治洗脑工具。你甚至可以因为低劣的历史知识怀疑于成龙这一人物及其品行的真实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但是接受并喜欢这部《于成龙》,只需要一个理由——这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于成龙》选取了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为官之路进行叙述。首先,题材的选取上是没有问题的。有人说题材太正,《于成龙》本来走的就是一部历史正剧的路子,如果选取的人物、题材不正,那这部剧就不叫《于成龙》了,该叫《于正》。导演、编剧还不需要去寻找于成龙的大量资料,为这部在当今市场上不太可能走红的《于成龙》做功课。要拍一部烂剧实在太简单了。然而导演没有这么做,导演选择了《于成龙》。这意味着他放弃了“抠图”,放弃了“小鲜肉”,放弃了一定的市场,也放弃了一定的受众群体。这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能力,能够执导好这部历史正剧,不让它扑街的能力。吴子牛导演功底还是深厚,这部《于成龙》最终没有让人失望。

既然题材没有问题,那么关键的人物塑造存不存在问题?基本不存在。虽然成泰燊在国内的知名度有点尴尬,但他对于成龙这一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看一个演员好不好,看他演绎的角色。最简单的一点,这个角色是否有血有肉有灵魂,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这个角色就是成功的。看《于成龙》,能够深切感受到于成龙这个清官对底线原则的坚守,对贪官污吏的打击,无数次公堂之上的掷地有声、慷慨激昂,迸发着于成龙心中坚定的力量。对严惩邢家良后面对家人的纠结与内疚,那场回山西看望岳父长跪不起的戏,泪流面目说话几度哽咽,内心戏十足。对于成龙这一人物“人性”一面的刻画十分到位,他虽“油盐不进”,可内心里毕竟是一个人啊,亲手法办了自己的小舅子,面对亲人内心怎能没有波动。成泰燊的这几场戏,拿捏得非常到位,做到了哀而不伤,既没有损伤到于成龙这一人物固执、清正的人物性格,又将其富有人性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于成龙平常生活清贫节俭,好不容易心情好逛街吃饭,每到一处却先问价格,听后笑着回答“这比家里一文钱的菜粥贵多了”。确实,成泰燊的演绎让“于青菜”多了几分可爱之处。

有一种观点是于成龙这个角色遇到事情都是靠吼,歇斯底里大发雷霆,让观众尴尬之极。我肯定不认同。想必提出这一观点的人只看过《于成龙》几个片段,而且恰好是于成龙大发雷霆的片段。回归角色本身,于成龙这个角色吼没吼过?肯定吼过,而且频率不小。但是认真看剧我们不难发现,于成龙每次的大发雷霆都是在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从这个人物入手分析,他这个人物就是有点一根筋,固执甚至有点急于求成。这个表现得非常明显,特别是于成龙调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一上来就要抓剧中人物“鱼壳”,由此导致捕头雷翠亭被抓,证人车夫和幕僚柳晋阳的死亡。这一切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因为于成龙的急于求成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说到底还是人物性格。于成龙每次的大发雷霆归根结底也是人物性格。他迫切的想要解决问题,想要帮助老百姓帮助皇上,他慌。于是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极端的观众这个时候就会跳起来“编剧智障!我都想得到,于成龙就想不到!”“于成龙真没脑子!”这个时候看剧的观众思维、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剧中的于成龙身处险境,他要迫切解决民生,他的情绪是激动的。加之人物性格因素,他关键时候大发雷霆很正常。演员靠吼来表达这种情绪也很正常,没有不妥之处。

至于于成龙为什么是这样?说简单一点,历史上对于成龙的评价是“天下第一廉吏”,也就是说他是个好人,是个清官,仅此而已。他虽然官至大学士、兵部尚书,但他不是一个精于权谋、运筹帷幄的政治家。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于成龙让世人铭记的是他清正廉洁造福百姓,不是拉帮结派宫廷内斗。《于成龙》一剧主要展现的也是于成龙清正廉洁的为官仕途而不是宫斗。这也是《于成龙》不同于其他历史正剧的地方。我们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展现得都是宫廷内的斗争,臣子与臣子,皇帝与臣子。这个时候注重的是政治家之间细致入微的斗争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果,故事的精巧性尤为重要。而《于成龙》一剧放在了官外,他惩恶锄奸走到大学士这一步,不是靠精于权谋政治斗争,而是一身正气。因为这一身正气,他才是天下第一廉吏,因为这一身正气,他才刚直、固执、冲动。他是一个有缺点,而且缺点很明显的人,就像海瑞。所以于成龙关键时刻猛烈情绪的迸发再正常不过,他又不是一个精于权谋、步步为营的政治家。只是清官而已。

这部剧当然也有缺点。我说过了,它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意味着它不完美。

按理说,一部电视剧的配角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于成龙》一剧一些配角的表演只能算过关,观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角色就过去了,不能细究这些角色,不然就是自个儿给自个儿找不痛快,也还好是配角,没有让观众每集都盯着他们看。

还有问题是说,该剧杜撰成分太多,与史料不符。这个问题我是看到一个网友的评论这样说的,他也没有拿出考证资料,只是随口一说。我才疏学浅,对于成龙这一历史人物及其经历没有深入研究过。无法就电视剧《于成龙》是否符合史料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但我觉得《于成龙》这部电视剧做为一个艺术作品,它是对这一人物进行一种艺术加工的呈现,不可能完全符合于史料。但要说完全不符合于史料,这个也不大可能,毕竟于成龙这个历史人物,它真实存在,就必须要以该人物的一些真实经历做为电视剧这个艺术作品的一些支撑。而且这部剧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正剧,我相信它大部分还是有史实根据的。

《于成龙》被指出的还有一个缺点是台词不好,过于现代化。我把整部剧看完,感觉还好,台词就是人们平常的对话。可能有人觉得历史剧台词文言文的味道应该重一点,我也觉得能达到这种效果自然最好。但是观众群体毕竟文化水平有高有低,为了照顾观众,使用现代日常对话,我觉得也没什么,只要不掺杂网络用语就可以了。台词幼稚这一点我没听出来,可能我也比较幼稚吧。

我知道这部剧存在很多缺点。但豆瓣评分上我还是给了满分,一是该剧评分6.6实在是惨不忍睹,打满分希望能拽高一下总体评分。二是,在这样一个市场先行的时代,能看到《于成龙》这么良心的作品,真的很不容易。

有人愿意给找“文替”的演员洗白无数次,也有人愿意带着粉丝滤镜看“抠图”电视剧。 那么给《于成龙》五星,又为什么不可以? 我偏要。

 短评

看看,还行。

8分钟前
  • 卡特兰
  • 还行

想拍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修养,用得着拐这么大一个弯儿么

11分钟前
  • ↙↙↙
  • 很差

好垃圾啊,台词是小学生写的吧

14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很差

我从未见过如此充满老头儿之剧…全是老头儿、全是老头儿、全是老头儿…

19分钟前
  • 祖贤
  • 还行

不错,不错,略差于《一代廉吏于成龙》,不过看下现在的粗制滥造,多给一星鼓励

24分钟前
  • 个成吃饭嘎
  • 推荐

因为于成龙是山西人,跟着爸爸看的,一个人的传奇一生,不错!

28分钟前
  • 阿呆同学
  • 推荐

主演就是个愣子,一根筋。那个什么喀尔奇也是个愣子,背靠鳌拜,做事还磨磨唧唧。我不明白为什么剧中人物,特别是两个举人之间互相称名而不称字?主要是陪父母看,看多了几集,男主角的演技我看基本靠吼,好像石光荣附体一样,而且“鳌拜是上层保守贵族势力的代表”类似这样的台词是怎样写出来的?

32分钟前
  • 一骑绝尘
  • 较差

直面跑马圈地不错,但整体制作很精良,宣传的清官思想不喜欢,给个及格。

35分钟前
  • 寂石
  • 还行

这电视剧都这么多人黑,也是不懂豆瓣了

38分钟前
  • Grace
  • 力荐

不知为何,这个时候看这种电视剧,心中就有一团火,儒家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在身死存亡之时确可以剃头! 那么多饱学之士也都没有什么立场,明知自身是二等公民也甘之如饴,圣贤之书又读的什么?不说造反也不说绝食,但骨气何存,几千年的脊梁不足百年彻底折断,圣贤何其哀乎!

43分钟前
  • 浮尘道
  • 还行

刚开始不懂为啥分这么低,看了热评我就懂了。虽说有美化,但宣扬忠义廉孝不应该是被嘲的理由吧,只因为怕被洗脑,要显示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怕不是有被害妄想症吧~

47分钟前
  • 醉里挑灯看花
  • 力荐

我觉得挺好的,场景写实不夸张,还原度高,比如公堂,没有特别宽敞明亮,去过一些遗址确实是这样,没有那么高大宽敞华丽。演员一个个也都很有演技,各方面都感觉很真实,包括案子,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离奇的事,因为人性如此。不错的

51分钟前
  • yxcywmcst
  • 推荐

我的泪点真的太可怕了!我会说康熙微服私访记每次听到"臣等救驾来迟"都会哭吗

52分钟前
  • 穿布鞋跑步
  • 推荐

这剧与其说是为一代廉吏于成龙立传,不如说为掌权者颂德。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于大人和府台制台亲王相国对着干,还干赢了,依赖的最终还是更高一级官员直至康熙皇帝的支持,归根结底还是人治。ps抛去zhengzhi背景,于大人高龄出仕,一路打怪升级,为君王百姓奉献终生,励志又热血。

56分钟前
  • 我的ABC
  • 推荐

吴子牛的独到美学+成泰燊电影级别的台词水准以及牛逼的演员团队+恢弘的配乐造就了这部可以在亚洲电视剧史排的上号的史剧&主旋律怎么了?主旋律剧本做成升级打怪也很燃很感动好么&经典场景:罗城大堂大战谢德昌、黄州保卫战、福州大狱监狱暴动、平反怒谏康亲王、保定开仓放粮和坐化总督大堂。

59分钟前
  • 姬长安
  • 力荐

于成龙这部电视剧太好看了,于成龙一身正气,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为铲除恶势力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很可敬可佩的一个人。其他演员我也很喜欢:柳晋阳,周瑞和,雷翠亭,玉林,玉阳......很不错的电视剧,推荐给大家看看。

1小时前
  • 高丹
  • 力荐

跟着我爹看了十几集,愈发感觉这是专属于党员同志的大型玛丽苏。特别自我陶醉。

1小时前
  • 林摸鱼
  • 还行

于成龙就是个官迷

1小时前
  • 改名躲家人
  • 还行

很用心的剧,道具人物场景都下了功夫,尤其是实景拍摄非常真实,在哪上任就在哪拍,没有糊弄观众,三观很正,这才是应该宣扬的主流价值观,说教意味并不浓,出彩的是身边的人物。

1小时前
  • 选择困难症
  • 力荐

跟着长辈看了几集,剧情比较碎,人物形象塑造比较单一脸谱化,但是演员演技、服化道、画面色调很出色了!总得来说放在一堆垃圾国产剧里还是可以的。

1小时前
  • 飞机飞过五月天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