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1982

HD

主演:张艾嘉,石安妮,李立群,张盈真,李国修,欧阳莎菲,蔡灿得,孙亚东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8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2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3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4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5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6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3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4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5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6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7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8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9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光阴的故事198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片被誉为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四位导演拍摄的四段故事(《小龙头》、《指望》、《跳蛙》、《报上名来》)构成了童年(小学)、少年(中学)、青年(大学)、成年(社会)四个人生时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梦幻世界的快乐和现实世界的烦恼,只是随着年岁增长,两者比例会有所变化。童年因某个好伙伴的离去而忧伤的小朋友(《小龙人》),成人结婚后的烦恼,可能会是因钥匙丢在房里只能穿着短裤在外面晃动(《报上名来》)。而青春期时被帅气强壮的大学生房客吸引了目光的女孩(《指望》),进了大学未尝不会变成另一种模样(《跳蛙》)。——人生充满多种可能,阶段的人生也没有好坏之分,只过就好。七个世界,一个星球格杀令梦幻岛2020美国版拉链2015恩霞夜校惊魂速度与激情:特工飞车手第二季失踪人口魔法奇缘神探鞋匠人生鬼猛腳咒怨 录像带版惊心迷情纸画皮维京王国杨家将迪兹先生二龙湖疯狂代驾芝加哥警署第七季众王驾到(越字版)拉利内阿:危城困境无间2023杨光的快乐生活之好好先生我们关系的基础知识死神有约第一季花招欲望和智慧我的少男时代黑夜吞噬世界骗心计拳霸2我的梦中情人2罗伊诉韦德案大猫赎命韩玉娘寻剑再见美丽小姐撒旦之鸦假面骑士极狐(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新浪潮中的人生光影

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开山之作。

《小龙头》:被监管的童年、拥有共同秘密却远在大洋彼岸的伙伴。(喜欢电影结束、黑胶唱片机指针上跳的设计)

《指望》:男孩期盼着学会骑自行车和长高,生理变化与对异性的好感令阿芬既期待又束手无措,在认清失落是成长常态之前,青春期时的我们又指望着什么呢?“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不知道要去哪里了。”既是成长后的空虚失落,又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台湾社会面临的困惑。

《跳蛙》:觉得自己天生是读中文系的人,但面对父亲的询问变成了其他院系。纵使爱慕之人隔着距离、举办活动被拒,杜时联依旧在自己认为最好的年纪磨砺自己,“只想做好一件事”,全力以赴后纵使不能如愿以偿至少也不为虚度光阴而后悔,而如跳蛙纵身入水,全力凫水的杜时联赢了外国学生,也收到了心上人抛出的花。(老师录音机放课,学生用录音机录课有意思。)

《报上名来》:平淡生活中因上厕所必看报纸导致的意外。城市化加大人口密度,却疏远了人心距离,当我无法表明自己的身份,我还是我吗?(最喜欢的镜头:丈夫上一秒还在凶邻居家的狗太吵,下一秒便对准备出门的妻子说“你忘记亲我啦”“记得早点回来哦”,以及妻子一边说上班时间紧一边还是经不住丈夫的请求给楼上的丈夫扔报纸。)

 2 ) 如果我们曾经对光阴有过指望

    楊德昌,沒有幾個人看得懂你是對的
    不,他們當然都會說自己看懂了。
    還有一個人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是重要的
    沒有一個人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是自由的
    中國人只會越來越意識到你的重要,如果這個民族在清醒的往前走著。可是,你在證明自己的重要前,那個永遠自由的世界卻已經把你帶走了。
    我不敢悲傷。
    也不對別人的悲傷抱什麽指望——這正好是你處女作的名字。
    在你十幾年前的鏡頭下,我們看到的就已經完全是一個今天的中國
    那如果在你今天的鏡頭下,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到十年后的中國?
    預言是不能多做的,我始終覺得,每則預言的代價,都是透支生命。

 3 ) 光阴的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多了台湾的综艺节目,对台湾不管是影视圈或是社会生态多多少少耳闻了一点,《小毕的故事》常常听学电影出生的蔡康永提起,还有《搭错车》……台湾的综艺节目的定位是服务大众,全民皆娱乐,秀场当道,许多老艺人现在说起那段风光无限的年代虽然难免有些心酸还是满怀依恋。
    而电影呢,记得采访方方的时候说到她的《桃花灿烂》拍成了电影,郭小东周韵主演,然后就说到了《长恨歌》《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暖》……许多文学作品拍成了电影才被人所熟知,就扯到了台湾和香港,李碧华琼瑶三毛金庸……,她认为中国大陆的文化气息是最浓也是最深的,台湾次之,香港几乎没有都是舶来品……其实我感觉它们两地的文化都是有很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和无根意识,但台湾因为国民党败退所以比起香港对大陆又有更多的眷恋和家的怀念,于是电影或是文学作品都不可避免的反应出来,余光中的《乡愁》侯孝贤的《悲情城市》罗大佑的《乡愁四韵》等等等等,但是还是有原住民在所以还有很深的乡土情节和本地特色……所以台湾文学根本就没在课本上,按老师的说法是太大块了,要专门讲才说得清楚……
    《光阴的故事》分为四个小故事,从人的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直到中年,年龄的增长,光阴的流逝……
    不被父母认可理解的童年,孤独寂寞着只有模型陪着一路走来,难得碰上个小朋友,却不得不因为搬家而分开。童年也是那样走来,被学习整天烦着父母唠叨着,幸好碰上一堆小朋友,玩玩闹闹也快乐健康的茁壮成长。
    杨德昌的是少年愁滋味的《期待》,懵懂萌动的少女,对面窗口的男生,邻家的大哥哥……虽然最后必定是没有结果,可是多年以后回忆起来都是一份最纯真的感情。
    年轻人总是有无数的梦想却总也实现不了,有满腔的热情却总也释放不了……现实和理想总是差得太远,感情、未来……一切的一切似乎总是不尽如人意,幸好最后的结局是圆满的,只是可惜现实中很多人的梦想已经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人总要长大,就算多不愿意都得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工作结婚成家生子,人不都是这样一辈子的。最后一部是张艾嘉和李立群,里面惟一认识的演员,前几天又看了遍张艾嘉的《阿郎的故事》,一如既往的感动。那时候的她好年轻……是四部短片故事性最强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早上,刚搬进新房的一对年轻夫妻,矛盾冲突都集中在一个早上,搬进的新家没有收拾,丈夫找不到报纸,妻子赶着第一天上班,结果丈夫穿着裤衩围着毛巾下楼拿报纸却被关在外面,没带钥匙进不去,现代都市的公寓邻居们互不相识还得防着小偷,到马路上打电话被误以为是色魔,而妻子呢,匆匆忙忙上班忘了带证件,第一天上班就被拒之门外,打的回去拿还跟司机生气,没办法,忙碌的都市人,什么事情都急急燥燥……繁忙的世界一刻都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不再信任,没带钥匙连自己的家都进不去,更别说证件没带上不了班,人和人之间不再友好,各自为自己的事情奔走……如果把脚步放慢点会不会过得自如点呢?
    故事虽然都挺简单,可是把人生四季社会百态都囊括进去了,那样一个时代,开始关注现实关注人自身的生存状态,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敏锐的眼睛。

 4 ) 成长的心事

大二上课的时候,老师cue我起来谈一谈关于《指望》的感受。我那时候谈了很多有的没的 ,有关于台湾历史,关于年轻人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现实之类的。当时我说“借由三个孩子的懵懂表达当时台湾年轻人的现状,就算是当代,年轻人一向都如此”那时更像是抽离在影片之外的人,联系了时代背景泛泛的讨论着。

今年疫情从成都回家,隔离期我疫情隔离在家我又观看了一次,反而更关注带帽子的小男孩,他说着自己的小小愿望“要是会学脚踏车多过瘾啊 上学几分钟就到了。平常爱去哪里就去哪里。 ”小芬回答“想会就要学啊 天天听你讲有什么用”高中的时候,我也有着对未来的憧憬,那时候也没有确切的答案要做什么,只是告诉自己 “我喜欢电影 希望以后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后来我考上大学,是和电影相关的专业,可是我却又动摇了,真是奇怪。就像影片里的小男孩当他终于学会骑自行车,却对小芬说:“小芬,你知道,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又不知去哪里了。”现在,我也不知道该去哪儿了

电影里的小芬得角色刻画的很细腻。一家三口之中,小芬表面看起来是母亲站在统一战线之下,与母亲同坐在一起,姐姐坐在小芬得对面,画面之中,姐姐挡住了小芬,只存有母亲与姐姐的对抗关系镜头。客厅的餐桌方方正正,背景墙面确是干干净净 ,只有一盏灯悬挂在墙上,整体的氛围并不温暖。母亲一直碎碎念的时候,画完音是电视机里播放的新闻。在此,小芬与姐姐母亲的关系交代清楚。这是一个孤零零的家,少女的心事无人知晓无人在意,小芬的情感也无人过问。作为少女,小芬自我意识的展现来源对姐姐的好奇。小芬照着镜子,端详着自己的身体也充满了好奇,但处于青春期的小芬没人带领她正确地认识自己。初潮来临之时,家中却空无一人,小芬也就这样慌乱的迎接了自己的新的人生阶段。小芬的情感诉求一直得不到满足,一直到新房客的出现,小芬的情感这才寄托在他身上。新房客出现的后,影片风格开始变化,被风吹动的树叶,白衬衫 ,校服,家,一切都是美好的。小芬深夜在写字桌读书时,台灯微微闪烁令小芬进入到了神游状态。小芬盯着台灯几秒,横下心,身体后仰靠在椅子上,这几个动作代表小芬已经决定了。然而房门打开后,小芬在看到姐姐和自己喜欢的人接吻时的时,惊讶悲伤却无法表达也像极了大部分人的成长过程。

小芬手捧课本在黑暗之中行走,戴帽子的小男孩骑着自行车出现说“我完全是自己一个人摸着学会的哟” 大多数人的青春也完全都是自己一个人摸着学会的。小男孩摔倒在地也仿佛在告诉我们,自己一个人摸着学会的过程也是一直在摔跤。不停的摔倒爬起,好不容易学会骑自行车后却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回家”也并非是真的想回家,是因为不知道该去哪里。

练习完跳绳长到160后就去练习投篮,那投篮之后又该如何呢?

 5 ) 童年已去,光阴不再――《光阴的故事》观感

    有的小说,光名字就让你感觉舒服,比如《追忆似水年华》,有些电影,光名字就令人向往,比如《光阴的故事》。光阴是个令我能产生丰富联想的故事,特别是关于成长,而那首脍炙人口的同名歌曲更让我想看看这部电影。终于,我看到了这部电影,才知道这是部由四个当时的新锐导演的四个小故事组成的影片,才知道电影跟那首歌曲没什么关系,但是至少前两个故事依旧给我带来了片名给我带来的感觉,是的,一种舒服的感觉。
    应该说,在这四个故事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小龙头》,我也曾是个跟小毛相似的男孩,虽然没有他那么显得孤僻,但是那时的我同样话不多,同样喜欢手拿玩具摆弄幻想,同样对那些漂亮的女孩子们充满了朦胧的好感。那是一段纯真的岁月,我还没有那么多的课程压力,没去想那么多理想,人生的道理,没有压力,只求放学做完作业开心的去玩。那时的我还不知爱情为何物,只是隐约从那些梁祝之类的故事中猜测些爱情的影像,跟女孩子也只是打闹中保持着距离,但是隐约中也会对一些女孩产生好感,那是一种绝对纯真的感情,不是爱情,比友情多一些,也会如小毛一样远远的望着漂亮的女孩,甚至偷偷跟在后面看着她的背影,看着那一头长发或是可爱的马尾辫。小毛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他没有什么朋友,他只有他自己的世界,最后当和小姑娘小芬交上朋友时,她又远去国外。这个年幼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要承受成长的烦恼,还好,他还有那个恐龙模型,那个小龙头是他的慰籍,就像我也曾拿着变形金刚的玩具沉醉也正义与邪恶的战斗中一样,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或许荒诞,但是简单。
    如果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孩的成长的话,那么第二个故事《指望》就是关于少女的成长,而导演也是现在四人中名气最大的杨德昌。故事中的小芬面对的是与小毛不同的烦恼,她要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特别是青春期的那种情窦初开的萌动让她苦恼中又充满了一丝甜蜜,她也有她的梦,在梦中她穿上了长大的姐姐穿上的成熟女孩穿的睡衣。或许是处于巧合,作为不同导演导出的片子,《小龙头》和《指望》颇有相似之处,他们同样有多少显示了时代背景的电视影像,同样有梦,同样有成长中的那份怅然失落。特别对于小芬,面对一个租住她家空房的大学生,她的少女的春心被深深触动,这份触动让她不知所措,她试图向她姐姐寻求答案,想知道一个女孩应该在什么样的时候喜欢上一个男孩,但是姐姐的冷漠只能使她去自己寻求答案,当她试图去接近那个让她慌乱的大学生时却发现了更残酷的现实,独自品味那少女如失恋般的淡淡痛楚。我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尾部分,那个开始看上去有些呆头呆脑的跟着小芬的男孩,在学会骑车后说出了一句那么哲理的话,“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了”。小芬面带微笑说“我们回家吧”,在黑夜中,他们继续上路,那个小男孩又开始了新的计划。是的,学骑车就如我们的成长,当我小时候,我企盼着长大,以为长大后就不用受大人管了,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可是当我渐渐长大,我才发现我时常会陷入该干什么的迷茫,我又开始怀念小时候那段纯真的岁月,那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但是光阴已去,我只能继续成长,带着新的计划和对未来的期许,我只能前行。
    后面两个故事没有给我太深的感触,第三个故事讲的是大学,正好可以跟第二个中学成长衔接,也是个关于光阴,关于成长的故事,但是,这是个励志的故事,或许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看了太多类似的故事,所以我认为在四个故事中这是比较平庸的一个。而对于第四个故事,应该说故事本身反应了一种社会上的人身份证明的困局,很能反映社会现象,但是似乎与光阴成长无关,又或许我只有23岁,正在校园的我还无法体会这个故事中反应出的小人物在日常时光中的光阴故事,所以感触也不大。
    还是前面那两个故事让我感到似曾相识,感到感动,感到温暖,感到共鸣。曾有人说,成长是一个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失去的过程。我长大了,我看上去明白了爱是怎么回事,可是我却失去了真正纯真的爱一个人的能力,我变的理智,也变得现实,失去童年的幻想能力,失去了那种可以将我从现实烦恼中挣脱,在幻想世界里休憩的能力。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必然的过程,所以我只能被这自然的力量强行的推动着,甚至还有意的加速这个过程,我努力克制自己的哭泣,因为眼泪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像男子汉。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梦想,因为梦想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像一个成熟的人。我甚至努力克制自己的同情心,因为同情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像一个现实的人。我克制着童年的似乎与生俱来品性,仿佛童年的便是与成年格格不入的东西,告别了那成长中的烦恼,我回头看看,发觉自己失去了很多,我已不能再拾起那童年的玩具在作一次惩处邪恶的美梦,我已不能再怀着纯真朦胧的感情去关注一个让我心动的女孩。模型,变形金刚对我现在只是一件件儿时的玩具,不再是寂寞时寄托梦想的伙伴。自行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不再是那个可以让我“爱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的通向自由的寄托。童年已去,童年的光阴不再,我只好带着美好的回忆,看着《光阴的故事》上的成长故事,发掘着我的回忆,重拾我的童年。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990924.html

 6 ) 那年,台湾新电影在蓬勃

能找到早期的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影片不是很容易了。一张DVD压制了两部电影《恐怖分子》和《光阴的故事》,其实一年多以前就在光华路法宝超市门口的一个不起眼的碟店找到《恐怖分子》,也许是名字抓人吧,老板才会把它买进。这次为了能看到另外一部《光阴的故事》,我还是把它买回来,这部电影可以在市面见到,应该是因杨德昌的名头。早年新电影运动留下来成为大师的,或者在三大电影节获奖的导演是有权得到大家更多了解的。只是我还是想着新电影运动的其他影片和导演以及那个年代:清新和质朴。

 短评

喜欢后三个故事!红色大门〜骑车的那个tracking shot很赞音乐也好。啊呀,小妹妹移情别恋了虽然剧情看来狗血,但杨导处理得很好,空镜头和家门口街道的几个镜头都很赞。好吧那几个镜头竟然想到杨树与路灯。。台词不多不少很合适哈哈!柯一正的出乎意料的好虽然节奏略奇怪。心里心外,蛤蟆的意象等

10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力荐

杨德昌让其它三个黯然失色,原来和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没有什么关系…20170709@广州奇遇书店

15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最喜欢杨德昌的部分,精彩,中学时青春期的萌动,4星。《小龙人》3星半,《报上名来》3星,诙谐有趣;《跳蛙》两星半,无感。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喜欢跳蛙那段,里面一个教授讲西游的挺有意思,“孙悟空代表了心,猪八戒代表了性,沙僧代表了意,三藏有了心性意才为之真人,才能在自我意定的路途前行。”

21分钟前
  • 胡子一大把
  • 推荐

《小龙头》、《指望》、《跳蛙》、《报上名来》分别对应童年 少年 青年 壮年时期,看了不少台湾新电影时期的主要作品,感觉新浪潮就是借用孩童视角为外壳,本质还是对成人世界的探索与诉求。这么说的话,他们好像一直没有长大的样子。拍得最好的肯定是《跳蛙》,但个人最喜欢《小龙头》

24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指望》:有披头士也有越战的沉闷压抑八十年代。除却庭院外观俯瞰镜头以外,将外景贯入室内的窗外镜头无一存在。暗淡灯光充斥整个室内外空间。无力的悲伤基调就像少女无表情的脸。少年是杨德昌,说着和“一一”一样哲思而沉重的话:我以为学会骑脚踏车就可以去喜欢的地方,现在学会了却没有想去的地方了。

29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1、小龙头和指望,严重契合共鸣了记忆,如携手偷逃寻模型、分别时眼波流动、旧式庭院布景、少女的温婉感伤、静夜朦胧的小巷。2、“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不知道要去哪里了。”——人的一生,不断重复着这个过程,直至归于尘土。【★★★☆】【入】

32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四段故事喜爱程度从前到后,都有对身体的关注和展示,修复版清晰。小龙头里少年成长中不被理解和委屈有被触动,尤其在操场上神游配When a Child is Born那段。而杨德昌的指望能看出其锋芒,视听语言极为细腻,眼镜怎么那么像我小时候。三四有趣但糙些了,看几位大咖年轻时的样子,有现在微电影的意思。资料馆

34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1.小龍頭:被遺忘的孩子,被放逐的童年,失語、冷漠與孤獨;2.指望,經痛,懷春,少女情懷總是詩;3.跳蛙,理想的現實之痛,如同瓶中的跳蛙,束縛與重壓;4.報上名來,一個早晨的細瑣,透視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隔膜,現代生活中的另類孤獨和處境。四個故事,一段人生,如果來詮釋光陰,最好的是,死亡。

37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最爱老杨的《指望》。第一部电影就让我春心萌动。小芬很漂亮,大学房客是陈晓东吗?《报上名来》很生动(张艾嘉和李立群原来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变化)

41分钟前
  • 陈上进
  • 力荐

第一个的歌曲好听 忧伤 第二个一般 萌动 杨德昌一直爱说教 第三个 迷乱 结尾好冷 拿错旗子了?第四个有意思 证明长大了就是一废物 结尾应该是摔死才完美

45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这叫神马玩意。粗糙,虚伪,根本没有开创性。

49分钟前
  • 四月物语
  • 较差

2012修复版,画质感人。四个短片应该对应的分别是50,60,70.80年代。《小龙头》里移民的背景。杨德昌那段有明确时间标定(1966披头士武道馆演唱会),古典音乐确实用得漂亮,声音剪辑有想法(比如少女决定去敲门之前的那段),也能看出些日后[牯岭街]的视觉动机。但,杨德昌那段居然还不是里面最好的——柯一正那段《跳蛙》真是起点太高了,剧作、人物、表演都可圈可点,可惜后面主要当演员去了。之前看《白鸽计划》还记得张艾嘉对参演这个短片集念念不忘,不过《报上名来》水平也只能说一般。

5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曾经还以为罗大佑的那首歌是这部电影的插曲… 创意不错 大事云集 但感觉缺少些什么

58分钟前
  • Bill
  • 推荐

《小龙头》那夜我们手牵手一起寻找小怪兽,童真的色彩记忆常伴左右。《指望》初潮戳动了春心的觉醒,对身体与情感的探秘如同学骑单车一路摇晃摸索,踏出青春的轨迹。《蛙跳》大学时你如沙僧一般隐忍坚韧,如八戒般春光灿烂,如悟空般大干一场,如唐僧般不近奶妈。《报上名来》这个男人真牛逼,裹条浴巾闯街区。人模狗样爬墙梯,仰面朝天认邻居。最喜欢的还是《小龙头》,因为会回想起小时候手牵手的女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每个时间段的光阴故事,不需要刻意编排戏剧性,不需要配乐烘托情绪,不需要镜头营造视觉冲击力,只是自然的想起就自然的在脑海里放映。

59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有趣 越看越好看的电影2010.6.27/没想到因缘际会的居然大银幕2刷了。上次看国修老师还在世。。。

1小时前
  • 不聊电影
  • 力荐

最喜欢的反而是陶德辰的《小龙头》,不被理解的童真和别离之愁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杨德昌的《指望》是个少女怀春物语,超前九把刀三十年表达出“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子永远要比同年龄的男孩子成熟”。柯一正的《跳蛙》略乱了,张毅的《报上名来》是非常有趣的幽默小品。

1小时前
  • Mr.Graceless
  • 推荐

《指望》是里面最为成熟的一段。杨德昌从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女性叙事视角,而他的影片中多半都是男人自杀。他似乎希望用女性的角度看待世界,但内心永远是个绝望的老男孩。

1小时前
  • 牛角酥
  • 力荐

塞满了一堆概念,包括杨德昌那段,仍是拷问多次的“你到底需要什么”。所谓台湾新电影开山之作,也不知新在何处?两相比较我觉得比其晚一年的《风柜来的人》才更具代表性。

1小时前
  • 狄飞惊
  • 还行

台湾新电影开山之作,是对理想主义的尽情描绘,四阶段合一便是成年之前的散漫时光。镜头一直在描摹成长,以时间为线条勾勒出人物蓝图,消音处理则把人物缩小化,丧失本能后任其生灭。[指望](自行车与启蒙;大师范十足)≈[小龙头](怪力梦境之歌,情感的胜利)>[跳蛙](以闹钟声为背景,略沉闷)>[报上名来]

1小时前
  • ChrisKirk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