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欧嘉

HD中字

主演:米哈利娜·奥利尚斯卡,Martin Pechlát,克拉拉·梅丽斯科娃,玛丽卡·索波斯卡,尤拉伊·恩沃塔,玛塔·马祖雷克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是欧嘉 剧照 NO.1我是欧嘉 剧照 NO.2我是欧嘉 剧照 NO.3我是欧嘉 剧照 NO.4我是欧嘉 剧照 NO.5我是欧嘉 剧照 NO.6我是欧嘉 剧照 NO.13我是欧嘉 剧照 NO.14我是欧嘉 剧照 NO.15我是欧嘉 剧照 NO.16我是欧嘉 剧照 NO.17我是欧嘉 剧照 NO.18我是欧嘉 剧照 NO.19我是欧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是欧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73年,七月十日的布拉格,剛滿22歲的歐嘉開著一輛失速的卡車衝上人行道,造成八人死亡。歐嘉對警察說,她是故意的!  幾天後,地方的報社收到了歐嘉在案發前寄出的自白書,字裡行間不只是她的冷漠與殘酷,更透露出了一個被世人所拒絕的破碎靈魂:中產階級的家庭中她有衣食,卻沒有雙親的關愛,精神狀態與孤獨令她在工作與生活上屢屢碰壁,渴望愛情的她,幾次親密接觸卻無法填補她內心的巨大空虛。她以銳利的目光直視著這個她所不愛的世界,求救的信號來不及抵達,瀕臨極限的歐嘉於是踩下油門。她的衝撞與報復,也將她和人們都推上了無法回頭的道路…黎明之前伟大杰作马文的房间飞侠小白龙粤语版匆忙之人超星神格兰赛沙日语悸动2014最好的我们2016美丽陷阱地狱使者酒吧大姐大天翼之冠儒侠铁血:生死隧战毒鲨秘密错爱谎言重案六组3刽子手之死银行大劫案2008许纯纯的茶花运李家大院小鬼风云之霸道小总裁鸥鸟落亡于海港芳宛长春恰同学少年2002空中城市第二次二十岁2015神秘的大佛鬼媾人火线追凶2之黑色玫瑰江山风雨情最爱女人RPG枪缘勇往直前(2016)跳,亲爱的玉帝传奇改造人女高中生难得有情人整容的诱惑狡猾的兔小姐超级快递美少女的谎言第七季

 长篇影评

 1 ) 欧嘉

导演讲述的是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爱,没有亲朋好友爱护一个内心弱小的人,在没有爱,没有温暖,没有归属感的世界上孤独的活着像行尸走肉一样,而当她去社会上闯荡时,又处处受到打击,看尽世间的丑陋,在最亲的人和社会上这些阿囋欺负下,要结束自己生命,但又想让社会知道她这类人的存在,所以出现这件案子,她的本意是想让人们引起重视,想要改变现状。但是有太多的愚昧的人,或者没有她的遭遇的人只会冷眼旁观继续冷漠或者根本不知道她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和本意是什么

 2 ) 小小得心痛

      欧嘉是个娘T吧,看很多人说她演技不好,我觉得其实~~~挺好的,也许吃瓜群众对她的面无表情有意见,但瞧她走路的模样,消瘦的肩膀,一点点小驼背,半耸的肩膀,火柴棍一样的腿硬邦邦的往前移动,她很努力的演绎着一个性格孤僻的小T的形象。
      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东欧,一个家庭环境并不阳光的女同性恋者,我可以想象她那可怕的几乎不存在的自我认同,她自己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她的身体语言还是一个羞涩的年纪轻轻的小T,她的表情却是一张阴冷的面具,自始至终窝在那个坑里,套上一张自我保护的盔甲,紧张得盯着所有身边的人。如果她不是同性恋,这样的成长环境是不是依然造就她的反社会心理;如果她身为同性恋却有个阳光温暖的家庭环境,即使同志身份依然不为社会甚至不为家人接纳,家庭的温暖本身能不能还是她的僻风港;如果她能有一个伴侣,社会和家庭的不和谐能不能被个人的小小甜蜜取代,最终有那么一点点够用的自我认同。这些如果都没有发生,虽然弱不禁风的欧嘉从头到尾一副蛇精病的找抽状态,虽然她自作虐不能怪别人,我却依然小小心痛她,心痛她不能自已的大坑,心痛她始终没能爬上来,心痛她生错了年代。

 3 ) 欧嘉

1.自杀需要很坚强的意志 我的孩子

这样东西你是没有的 认了吧

2.我无法跟任何人交流

对于孤独 我无处可逃

3.人们只是聚在一起说说笑笑

但我找不到任何的笑点

他们聊天就是动动嘴皮子

还觉得颇有趣味

我只是坐在那

有时候一整天不说一个字

我已经习惯了

我与人交往流露着不屑

可能有些冒犯

但我 并不鄙视他们

我很好奇未来我对这些人会是怎样的态度

4.正如在《文静的美国人》里写的

如果我们不试图了解彼此或许可以更自在

而且要明白一个人是无法真正了解另一个人的

不管他们是夫妻 是情侣 还是家长和孩子

如果真的有自由存在

对人来讲

一个孑然一身的人或许会拥有更广阔的自由

我独处时 就很快活

5.人们把我驱逐出去而如今又期望我回来?

不 我永远不会回来

我并没有自大到企图和他们抗衡

违背他们的也只有我的仇恨而已

这种仇恨伤害不到任何人

可能除了我自己之外

6.我试着不为孤独感到焦虑 也不因此而快乐

我对所有的悲伤和痛苦都视而不见

我真的希望我能超越自我

 4 ) 不想正视同性情节

      怎么说呢?我没习惯情爱霸占情节,普通情色片根本吸引不了我。除非加了政治题材,对于权力这件事我是很感兴趣的。我只看了前段,所以这感觉很强烈。大概这种讨厌就和欧嘉讨厌社交一样,私以为她如果擅长社交就会在世上玩得风生水起,但我和她一样,我不擅长谈情说爱或接受家庭关系圈,所以我讨厌它们出现。可大多数人如此,又怎么办呢?何况他们是伪装者或天选者,更是危机四伏,总是被提醒令自己厌恶的事,是把人逼上疯路的最好办法。
      我不喜欢人们评论一个人的演技,因为那样显然提醒我演员和观众都不真诚,以至于让我们觉得她是演的了,这是我喜欢纪录片的原因。那里虽有谎言,可它本身记录的是现实,而电影剧本是虚构的,也应该拿出有诚意的调查取证,完美复制现实的一部分。不喜欢说演技,因为在播出前就应该已经演好了。否则它可能没有存在的意义。当然,不排除怎么演练都会被发现缺点。不过那一定要是鹰的眼睛。
      总之,一个优秀的观众首先不能说——她太漂亮了,我只关注她的脸了。那么你还有什么不满足?你还不是被迷住了?欧嘉就一定要丑吗?那我说你是个阴谋家你承不承认?

 5 ) 《我是欧嘉》(I, Olga Hepnarová) - 无人知晓的社会未爆弹

《我是欧嘉》主角Olga Hepnarová确有其人,她是捷克最后一位被执行死刑的女性,当年才23岁。1973年7月10日,她在布拉格开着卡车朝人群撞上,杀死八人。本片原文片名出自她寄给媒体的公开信,解释自己的犯罪动机以及对社会的呼吁。

如果说每部电影有自己的态度,那么《我是欧嘉》的态度是「冷淡」。本片从她痛苦的家庭生活开始,描绘妈妈与她关系很冷,甚至在她自杀未遂后嘲讽地说「要自杀得有很强的意志力,孩子,你没有那样的特质」,并也用画面暗示父亲性侵,在被送入精神疗养院后又被同伴霸凌。之后她与社会越来越保持距离,自主独立生活,并一步步证明她意志力有多强、她母亲当年的评语多么错误。 本片由一段段分散的片段组成,一些Olga的文字口白,是取自她本人当年的文字或陈述。在这些片段中,她受过不少欺负,或许正因如此,Olga后来的生活,除了工作赚钱与性需求以外,她不太跟人往来,也一直都是独居。她对性似乎颇大胆、具侵略性,却在文字中表达出她自认有性障碍,甚至曾要求心理医生帮她安排伴侣。她的性只为自己,没有想要取悦别人,懒得为他人打扮或在乎对方想法,似乎倒退至动物性的需求与本能。或许这世界令她感到恶心,她再也无法与人产生连结,也不可能在乎任何人。 但她并不像近年来几桩开车随机撞人的那种恐怖份子,Olga并非为了某种意识形态或宗教理由做出抗议,而是为了为自己的遭遇向社会报复,想要有权下判决,甚至,根据本片的某些暗示,Olga也许罹患精神分裂,有一半的她并不清楚自己在做啥。

饰演Olga的波兰女演员Michalina Olszanska,演出时才二十四岁,却演得很有自信。Olga这角色一方面用尽全力表现自己的冰冷与对世界的厌恶,但也偶尔闪过内心的孤独与受伤。她的刚强是武器,很可能并非来自本性、而是后天磨成的武器,为了生存而用,内心则是伤痕累累,Olszanska让观众看见那些伤。此外,随着时间过去,Olszanska也将Olga的转变捕捉得很好,例如一开始的她,眼神比较接近空洞无力,偶尔带一点不屑;渐渐地,在生活越来越难过之后,那种不屑更伴随着愤恨。她那小小的、有点驼背的身体,远远看起来像承受不了世界的重量,不过一旦望见她的眼神,必定打从心底发寒。 《我是欧嘉》的摄影也强调了这种冰冷的感受。首先,它的黑白摄影不走强烈对比的"Noir"风格,而是类似黑白报纸那样的纪实风。其次,影像构图、人物走位常常疏离而冷静;远拍她时,构图刻意留白,强调她与周遭的距离;不时有她驾车的画面,车速都颇快,镜头从她的视角向挡风玻璃看,感受周遭生的死的对她多么无意义。再者,本片并未指认她的状况应由谁负责、是谁的错,尽量让她用没有太多抑扬顿挫的语调为自己说话,除此之外剧本没有热血的指控,没有洒狗血的受害情节,全部采用非常冷调的处理方式。

比较可惜的是,剧本并未让观众更深入了解Olga,缺乏一个与众不同、吸引人的观点,因此看完本片能吸收到的资讯与想法,恐怕与自己上网查资料获得的不相上下。不过,Olga的案例的确引人深思,她的人生很早就摔坏了,这样的人的确很可能无药可救了,我们该想如何不要制造出第二个。Olga在犯案后,一再坚持她一心求死刑,要求不用精神失常做辩护,非常明白自己不可能有美好未来,如片中Olga所言:「要不然你告诉我,第二人生能给我什么? 」是呀。她或许曾经有「相信美好」的能力与机会,但那时还是个孩子的Olga,接收到的讯息只有「人类很坏,他们都会选择为恶」,因此往后的日子里,不管再遇到多好的善意与包容,恐怕已经是再也不能治愈或说服她了。 Olga说她与同类是代罪者,不断被社会霸凌却无人替他们声张正义,因此认为世人无情,只好以最终极、残酷的手段,呼吁大家注意到霸凌问题,不要再制造出像她这种被霸凌的代罪者。我望着片中Olga坚决的双眼,发现自己真可体会她为何会做出这样可怕的事情,这令我毛骨悚然,看着社会上一桩桩的霸凌事件,实在不晓得,我们除了正在制造一批批心灵受重伤的人以外,是否也正制造出不少无人知晓的社会未爆弹......

 6 ) 我是欧嘉

《我是欧嘉》(Já, Olga Hepnarová)是由Petr Kazda、Tomás WeinrebOlga Hepnarova执导,Michalina Olszańska/Martin Pechlát/Klára Melísková/Marika Soposká/Juraj Nvota等主演的犯罪片,影片于2016-02-11上映。讲述了是Olga捷克史上最后一位被处死刑的女犯。1973 年她在布拉格开着货车撞进电车站人群,酿成八死十二伤。网上资料都可以告诉你,她曾经自杀及有精神病,没一份工做得长,有被人欺凌的妄想症。电影版本却说:Olga 先被女同事型到爆打尖出粮激起对女人的欲望,初尝禁果后不能自拔,女伴尔后轮流转不就表示情欲解放了,家庭与社会无路沟通,始终无法融入。最后Olga 的憎恨和愤怒炸开来大开杀戒,实则上是对封闭体制之内,精神医学无法支援女同欲望的绝望控诉!

 短评

胸小本事大。

6分钟前
  • Lcy
  • 还行

欧嘉告诉法官她杀人是为了防止还有她这样的人的存在,像是在起舞。孤独,便开始享受孤独,疏离他人,行为把自己与凡人隔开。要求死刑,自己是圆满的自己,外界谋杀了她,她是替罪的羔羊,最脆弱的人。结尾精神病桥段,是个垃圾。

9分钟前
  • 内田洋行
  • 推荐

纪录片味儿很重的剧情片 总体算成功 叼着烟的年轻脸庞啊 无法不赞美你

14分钟前
  • 罌至
  • 还行

6.5 前半段把孤独隔绝与对爱的渴望讲得并不平庸 身体很美 到后面突然全线崩坏 想要与角色共鸣的同时又要引导观众去思考深层意义的成因并不是长镜与省掉配乐就能实现

19分钟前
  • Säger
  • 还行

在电影里,这个人物本身很可悲,但不值得同情,我一直不明白她对世界那么大的敌意是哪里来的,她给予这个世界的也只有敌意而已。人都会孤独,她却把自己封锁起来,然后把一切过错推到别人身上。最后的转折来得很急,法庭上的戏很刻意。我本来对这部片期望挺高的,但好多地方都交代得不清不楚。

24分钟前
  • Gemzie
  • 还行

4 纪录片起手的两位导演第一部剧情长片或多或少有些纪实影子,没有丝毫运动的镜头重复对准“被社会孤立”的女主角噙着烟的年轻脸庞,孤独中苛求救赎的眼神,感情宣泄却在表演层面只留下了几处很小的切口,配乐的烘托作用则完全被舍弃。导演对社会异化与反抗者的探讨略显刻意。两场非常激烈的女同性爱戏

29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感覺導演對Olga的前設太多,電影有點說教,不夠開放。演員的演出也不理想。

34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浓浓的社会主义味道扑面而来。比较丧的丧曲。

39分钟前
  • 每天都爱吃蔬菜
  • 还行

冷静和平庸只有一线之隔,深意和说教只有一线之隔,客观和无聊只有一线之隔。可惜导演每次都拿捏不到位,似乎他也不太了解自己要写的人物。

43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还行

群体性社会中渴求独立又无法自处的生存样态。电影的表现方式是外力的不断积压,但欧嘉的态度及与外界的关系却并没有在场面之间得到推进。电影安排了两场有些光亮的爱情,但又瞬间熄灭了。末尾的一场基于对社会审判的杀戮却又是遵从欧嘉式逻辑。

47分钟前
  • 刘浪
  • 较差

导演编剧把把女主角挤进了一条逼仄的小巷

4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有意思的题材,黑白影调的运用也挺适合,但在实现上略显乏力。部分原因来自于导演对于人物处理的犹疑,既不想认同于女主角,又不对之进行批判,原来这种位置便不容易,稍一处理不好就会让人困惑不已。导演提到有受到《穆谢特》的影响,但是感觉与之比起来还是相差太远。

50分钟前
  • 走版荒腔
  • 还行

有点像搏击俱乐部

53分钟前
  • 孑生
  • 还行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捷克史上最后一位被处死刑的女犯是一名女同性恋者,她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故事。映射了学校暴力、社会边缘人、叛逆青春等元素。

58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我孤独一人,我和这个残酷的世界格格不入,恃强凌弱的受害者。

1小时前
  • 虚空尽无
  • 力荐

[HKIFF]导演回答现场问题时说,这部片处理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能保持绝对的孤独吗?”但以“精神病患者”为第一主角,同时描绘出一种感性层面的社会性剥夺,以及现代化的类牢狱譬喻,并以不信神的救赎为终点,这似乎表明了与《天注定》第一段相同的主旨。

1小时前
  • 无属格从句
  • 推荐

可惜影院里都一心在想:去你大爷把我占座杂志和甜甜圈当空气的傻逼自负长发眼镜男

1小时前
  • L0H
  • 推荐

Michalina Olszanska

1小时前
  • William H D Lee
  • 还行

挺喜欢这个风格的

1小时前
  • 杰诺拉泽
  • 力荐

#16柏林电影节# 3.5 | 真实故事改编,叙述和镜头很工整,该涵盖的元素都有了。通过自述和逐渐疏离外界展现心理变化,从受害者心理变为报复社会,但细节处理不够清楚,后半段的情绪表达太严肃。反社会元素主导,目的是警世但对仇恨心态下得笔墨太重加黑白显得极度压抑(其实对摘抄的那几句挺有共鸣)。

1小时前
  • tosk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