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电视剧版]

全50集

主演:张国立,蒋雯丽,沈傲君,林永健,苗乙乙,王海燕,李菁菁,王雷,于明加,彭心宜,王彩平,张晓龙,严敏裘,冯雷,赵秦,贺刚,于滨,张英,普超英,丁勇岱,赵丽颖,陈星旭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7

 剧照

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2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3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4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5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6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3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4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5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6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7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8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9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金婚[电视剧版]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6年,一对自由恋爱的男女结婚了。文丽(蒋雯丽 饰)和佟志(张国立 饰)彼此性格的差异在结婚初期已经体现出来。酷爱苏联小说、对生活有追求,内心有着强烈小资情调的文丽是家中最受宠爱女儿,而个性耿直、不谙浪漫的佟志也是父母疼爱大的独子。甜蜜的新婚期间还未过去,文丽已经添得一女,第一次为人父母的他们狼狈不堪。第二个女儿南方接着又来到世间,自顾不暇的夫妻只得送去四川给佟志的母亲照顾。与之相对比的,还有佟志的好友大庄以及大庄嫂作为比照,凸现出一集一年的人生中共同经历的琐碎的快乐与痛苦。青年的感情摩擦、中年的外遇困惑、老年的儿女操劳,还有小至婆媳关系、大至国家命运,都与这对平凡的夫妻离不开关系。  2005年,文丽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体检结果出来之前,大家为二老举办了金婚庆祝,起码这一刻,大家内心都是平稳而幸福的。罪犯艾米丽赎金危情我应该爱你了不起的甄高贵不想长高的孩子去日无痕行尸之惧 第七季幸福从天而降沉香如屑40万分之1死神来了2英语特战先锋蓝色矢车菊巴山夜雨再见东京(国语版)深空六号基地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女孩岳父岳母真难当我和我的传奇奶奶地师传人放纵小镇车神之五菱漂移血与水第二秀9号秘事 第九季棕榈滩的故事芭萨提的颜色当我们同在一起道顿堀川亚当和夏娃对战食人族铁面人1977英语维京帝国灵魂摆渡天生绝配2009马之诗小姐2016萨布丽娜的惊心冒险第一季天鹅绒兔子小市民再见原乡绝命逃亡埃及王子你是我的答案

 长篇影评

 1 ) 冤家,或爱情故事

我无论如何想象,按爱人去塑造你,照敌人去揣摩你,始终想象不出自己的配偶是如此复杂、精密、敏感,与我格格不入却又惺惺相惜的一个造物。
约翰与玛丽安的关系正是婚姻的代表状态,——距离的重要性。他们从肌肤相亲到荷枪实弹,像秋千一样彼此势力此消彼长。玛丽安理智,在上床之前颇有威严地拒绝丈夫的性要求,等爬上床的时候约翰已经精疲力尽。
当约翰宣布另有所爱时,玛丽安先是惊愕,然后积极筹备约翰出走需要的东西,并帮他定闹钟(这种理智在他们争吵后他坚持取消出租车道理一样)。她向朋友哭诉自己的遭遇,并为这件事得众人皆知感到崩溃。
约翰再次出现时,玛丽安已经容光焕发,她有了新的情人,咨询了她的医生,心情平静。约翰重新激发出对她的热情,从身到心,玛丽安却捂着胸口推开了他。这是自尊的拉锯战。
当玛丽安拿着一纸协议等待约翰签字时,他们爆发了最炽烈又最缠绵的争执。他们笑着争吵,又哭着拉扯,用尽力气、披头散发地互相批斗,他们恶毒诅咒对方就是使自己落到此种境地的罪魁,他们互相承认对彼此的依赖和不舍,约翰说自己厌倦自己的情人,他渴望回到家中;玛丽安声泪俱下地说自己一直在挣扎,想要认清现实。屋内平静。约翰留着眼泪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名字。
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像幽会的男女一样新奇地驾车出游,在车上兴奋地议论彼此的新伴侣,他们要去的是度假小屋。在小屋中两个人惺惺相惜,噩梦惊醒后抱在一起大恸。只有分开后才能拥有的平静,合契,何必在一起?

 2 ) 豆瓣9.1《婚姻生活》:关于亲密关系的真相这部剧里全都有

最近在家闲来无事翻到一部老片子,看罢感叹大师就是大师,能把婚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影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的感情生活,三个小时的对话充满了哲理感,电影真实的表现了男女关系和婚姻的困境。

恨不得掐死对方的中年夫妻之所以不离婚是因为永恒的利益

一开始看《婚姻生活》的时候,差点弃剧,老旧昏黄的色调,夫妻二人冗长无聊的互相吹捧,直到他们的好朋友皮特和卡特琳娜来家里做客,一场撕逼大战一触即发。

“皮特是个笨蛋。

我很自豪我能当个笨蛋,卡特琳娜经常说我是个孬种。”

“皮特觉得我在他饭里下毒了。

我们家总拿这个开玩笑 一个难以消化的玩笑。”

“皮特在别的女人面前不举。”

“ 卡特琳娜是个男商人”

这对夫妻只对互相羞辱对方感兴趣。皮特称之为非人化的过程。

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有一个经典论断:只要观看婚姻冲突录像的开头5分钟,就能以高达91%的正确率预测哪对夫妻未来会离婚。那些注定要离婚的夫妻,他们的谈话明显地有一个苛刻的开始,表现出更多的批评、鄙视、辩护、交战状态。

·“有什么比互相憎恶的夫妻更可怕?”

“有时候我真恨他 有时候半夜醒来睡不着我就想怎么狠狠地折磨他。”

婚姻里的不堪全部暴露在玛莉安面前。

这对对彼此恨之入骨以羞辱折磨对方为乐的中年夫妻,他们之所以不离婚因为他们的收入以合作为基础,皮特擅长分析,卡特琳娜智慧超群,他们的公司需要共同努力才运转下去。有什么比经济利益能让婚姻更持久的呢?没有。他们也离婚争吵了无数次,但是都因为财产分割无法达成一致而作罢。

2019年10月23日晚上,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与妻子俞渝在朋友圈给广大吃瓜群众呈现了一场年度炮火最猛烈撕逼大战。夫妻感情破裂事实浮出水面。李国庆7月底提交离婚书,但俞渝以感情未破裂为由不同意离婚。明明都已经反目成仇,为什么俞渝拒绝离婚?

两人感情没了,但还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最大的牵连就是两人共同经营将近20年的当当,到现在为止,他们共同持有当当93.5%的股份之多。天眼查的数据显示,俞渝的持股比例为64.2%,李国庆的持股比例为27.51%。

如今,李国庆提出了离婚申请,并表示要求两人股份平分,而俞渝则断然拒绝,她要求他接受25%股权就和平离婚。离婚股份分割谈不妥,这或许是两人势成水火,在网上终极互撕的真实原因。

剧中这对怨偶不离婚还有一个原因是:卡特琳娜和皮特非常了解对方“我们俩是两个孩子,卡特琳娜内心住着一个哭泣的小女孩,她知道她倒下的时候无人安慰,而在角落里躲着一个哭泣的小男孩”皮特了解她铁骨铮铮外表下的脆弱无助,“我对他还抱有一丝无望的温柔”,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安慰却又深知不可能,她就在这种爱而不得的折磨和焦虑中更加的厌恶自己。就像男主约翰出轨之后对妻子说的一样:我们之间的羁绊比我想象的还要深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每个人背后都连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一桩婚姻,身后已经不单单是男女双方的奋斗成果,更可能是双方父母数十年的心血积蓄。

中年夫妻离不离婚绝对没有爱不爱那么简单,经年累月,情感需求、人际关系与经济利益早已紧紧如藤蔓一样缠绕在一起,分不清彼此。选择分开是壮士断腕挥别过去的决心,不分开则是综合利益再三权衡利弊的结果。

没有爱情的婚姻最后的结局是迷失自我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怎样的感觉?一天一个气质优雅神态娴静的老年女人走进了玛莉安的办公室说道:

“老公是个负责任上进的好人,我们同属一个室内乐协会,经常一起玩音乐,但在一个无爱的婚姻里,你会感觉更寂寞。我对自己说我有能力去爱,但爱被困在瓶中了。我的生活把一切机会抹杀了,我的感觉、视力、触觉开始消失,我看的见也摸的到但我的感觉已经干枯、逝去,音乐、气味、脸孔、声音,一切一切看起来微不足道,在暗淡、了无尊严。”

没有爱情不至于崩溃死亡,但是它可以消磨你的激情,压抑你的感觉和潜能,束缚你的天性,最后你将变得迟钝麻木,像一具行走的躯壳,扮演好外界赋予你的角色、尽完自己的责任,走完自己的一生。

玛莉安的妈妈有同样的经历,结婚前玛莉安的妈妈曾经有过一个相爱的人想悔婚但是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最后嫁给了玛莉安的父亲。“ 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只有偶尔的不和谐。我们从未埋怨彼此,从未刻意中伤对方,我很想他,但是现在并没有比他在时更孤单。 ”

“糟糕的是两个人共度一生却没有真正的肌肤之亲。 他和他的生命已经走入了黑暗,可笑的是他也带走了我的生活”。妈妈重重地垂下了眼睑。这真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哀伤的句子了。

罗宾·威廉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孤独终老,而是跟使自己孤独的人终老。到底是没有爱让人更孤独,还是爱上了一个人而更孤独,抑或是孤独就是人生常态?

《月亮和六便士》中这样描述爱情:女人心中的爱,往往只是亲昵和安慰,大多数女人都是这种反应。这是一种被动的感情,能够被任何一个人激起,就像藤蔓可以攀爬在任何一棵树上;当一个姑娘嫁给随便哪个男人,总相信日久生情,世俗之见,如此牢固。

”爱“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存在。这不是一种悲观主义论调,而是一种现实主义论调。当就像剧中老妇人所说:爱是什么,我无法描述没有见过的东西。为什么很多人直到生命将尽才感叹婚姻没有爱情,因为年轻时人们忙于追逐外在的一切来构筑自己的安全感,物质、稳定、忠诚、友谊的需求满足了以后,便开始追问爱情的存在。

“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全封闭的避难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避难所,你的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发出这样灵魂拷问的人既要稳定、忠诚,又要惊险、浪漫和激情,但是等到发出这一拷问的这一刻,早已错失选择真正爱情的机会,换句话说,即便是真正的爱情在你面前你也未必认得出来,真正的爱情需要真实的自我和足够的敏感去辨认。

人这一辈子,很大概率都会跟一个错误的人结婚。因为很多人很难面对真实的自我,觉察真实的自我需要时间,很多人在找到真实的自我之前早都结婚了。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在意你是否有真实的自我,甚至身边人潜意识并不希望你有真实的自我。

像那位老妇人、玛莉安的妈妈甚至玛莉安,她们的一生都不曾察觉到真实的自我,玛莉安在被出轨后才开始逐渐苏醒。一个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真实灵魂存在的人如何触摸到另一颗真实的灵魂,又如何真正找到soulmate?就像一个人不知道目标却忙碌着寻找一样,结果是徒劳的。

人生的困局换一个人是没有用的

豆瓣上有一个话题叫做“怎样面对亲密关系中的倦怠感”,有研究表明,一对夫妻在一起一年就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了。

约翰和玛莉安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了10年,晴天霹雳般,突然有一天约翰告诉玛丽安他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人宝拉。

约翰是一个心理学教授,敏感焦虑,某种意义上他生活在自己建构的虚拟世界,而玛莉安更务实。性生活不和谐。玛莉安不敏感也不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悸动、困惑。他没有倾诉的地方。

大的问题来源于他自己:他突然厌倦了和玛莉安稳定而庸常的生活,没有晋升空间的工作,刻板而保守的妻子,厌倦了傻里傻气没有教养的孩子。内心的痛苦越来越强烈。而小三宝拉的直接和犀利让他活了过来。

这种感觉从《月亮和六便士》斯特里克兰德内心独白中可窥一斑: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斯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后 ,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颠沛流离,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愉悦和慰藉。现实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起这种狂放不羁的后果,那种“惊险”甚至是追寻者无法接受和面对的。

约翰和情人私奔后没多久,就厌倦了她的反复无常、歇斯底里,陷入了更加孤独的境地。去美国交流学习的机会被同事所取代,每个月还要支付高昂的抚养费,这一切的变故让他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还没怎么来的及寻找到真实的自我,就被啪啪打脸扇回原形。日渐困窘的他怀念起从前鄙视的安稳舒适井然有序的生活,渴望妻子温柔的安抚,之前的潇洒和决绝也荡然无存。

约翰试图从一段关系跳到另一段关系里,试图寻找到答案。就像一个网破了一个洞,换一个池塘,这个网上的洞并没有消失,反而因为这徒劳的找寻更失望灰心了。这是很多人面对人生困境的做法,因为补洞是艰难而耗时旷日的。

感情自有它的规律: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有时又只是是一种情绪、情欲,悸动、吸引、疯狂,争吵、厌倦、疲惫、控制、压抑、背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泪与笑,爱与恨,时而混乱,时而平静。人性的矛盾和多变在感情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身处在其中的个体自以为可以凭一己之力掀起惊涛骇浪,以为这是活着和存在的证据,然而作为个体的人只能尽量地去感受和体验,接受命运和时间的馈赠罢了。换一种方式相处,换一个人也不过是多一种体验,多了一份阅历罢了。你能把把握的也只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人们一生不断地追寻,从爱侣(明知道是)残缺的爱意那里试图补完整自己。被人爱本身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能够爱人也并非什么独特的能力。一个人在婚姻中能否幸福取决于自己是个怎样的人、需要是否被看见、两个人的需要能否平衡。

《婚姻生活》借婚姻的壳论述人们的生活。挥之不去的孤独、空虚,怅然若失,敏感和痛苦,并不只存在于婚姻生活中,它存在于我们的职业选择,家庭生活,友谊,社交生活中……简言之,它是生活的本质而非婚姻特有的本质。婚姻成了我们追问痛苦时的替罪羊。

唯有不抱着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能将自己彻底从这种生活的本质中解救出来的期望,婚姻才能被正视——就像毛毯上的花纹,或者沙发上附着的灰尘。

 3 ) Live Yourself

看完了三个小时的电影,随便扯两句。

这片子说的是婚姻,外表披着华丽的袍子,揭开了布满了虱子,尤其是中间一步步揭开两人相处中的种种矛盾外加人性弱点交织的种种藕断丝连,分开了又靠近,靠近了又伤害,看得人心塞。

不过,除却表现婚姻生活的真实,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反倒是作者对于男女主人公内心深处心理活动的揭露。

女主角:在与丈夫分开六个月后,两人重聚,她向丈夫阅读自己的日记(后者睡着了。。。),承认自己从小到大都在被训导做一个对他人顺服的女人,包括自信心不高、按照家人的意愿选择职业,习惯性地讨好别人。在两人准备签离婚协议的那场戏里,她竭斯底里症地道出了,婚姻失败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自己过于关注丈夫的一举一动和情绪变化,容易让自己情绪敏感,反过来进一步刺激矛盾,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自我意识缺乏,而一个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人又怎么能够让别人来在乎你呢?于是丈夫有了外遇。。。(深刻的教训就是,卑躬屈膝换不来尊重和感情!)而在经历了男主的婚外情和离奇后,反而让她有了人生的自由和对人生更加自我的主张。

男主角:开始的采访就显示了他的“自信”,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自己不仅有很多爱好,而且非常体贴家人,只有“完美”可以形容。(以后可千万不要以貌取人)与女主相似的是,他也一直在按照社会期望来扮演一个成年男子的角色,也是在压抑自己、取悦别人。而他骨子里无疑是脆弱的,他不能接受同事对他诗歌的评价,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不能理解妻子的需求(其实骨子里应该还是认为是自己无能),不能忍受婚姻中长久的压抑而选择与情人同居,其实自己内心也知道这只是一种暂时的逃避,等到最后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继续忍受和情人的空洞的在一起,却就焦躁甚至失去理智地不愿离婚,充分展示了自己对没有家、没有归宿的极度的恐惧!最后,冷静下来的他坦承,他所做的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愿,而是父母的预期了!

这场婚姻的走势里,二人的心理状态是相反的,离婚让女主由弱变强,男主由强变弱,而经历了这一番变化,无论怎样,他们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起码更舒服了。

所以,你觉得活出了自己吗?

 4 ) 要学着去了解自己

前三个场景

玛丽安的问题,当玛丽亚碰上那个前来向她咨询离婚的女人时,玛丽安感到不安了,那个女人结婚已有20年,却对丈夫没有爱,对孩子也是,让人匪夷所思,女人觉得即使不爱丈夫也应该像人们说的那样爱孩子,可是她无法去爱,丈夫问他爱是什么呢?她回答说不知道,随后又说道,慢慢的,我的感觉触觉都消失了,你看,这是一张桌子,我看得到它也摸得到它,但是我没有任何感觉。其实她和玛丽安遭遇的问题是一样的,她们都属于感情盲。

玛丽安和丈夫约翰都是中产阶级,在各自的行业里是领头人物,但是很奇怪的也很普遍的问题存在于他们身上,就是对感情的无知和对自身的不了解,这两个人,尤其是玛丽安处于自我封闭的世界,这个我很能理解,因为从片中我看到了自己,玛丽安的世界是井井有条,绝对不能被任何意外打乱,绝对遵照计划而非随性,这种强迫症的结果就是让她离周围的人越来越远,特别是与约翰越来越远。再说约翰,他认为只要不去想就不存在,而在玛丽安这方面她本能是有所察觉的,也就是他们之间的问题,但是约翰的极力回避导致婚姻问题越来越严重却滞留着无法去解决,最后以失败告终。

让我想想伯格曼结了几次婚,四五次?我忘了,但是每次看他的采访,对于那些离开他的女人总有些内疚,他甚至记不起她们的名字,还有他的子女,更别说他的孙子孙女,他连谁和谁都分不清楚,他麻木了,他和玛丽安和那个结婚20年却没爱的女人一样,就是这样。

后面三个场景跨度慢慢拉大,总的可以概括为玛丽安受挫后的成长与约翰的停滞不前,另外还带出两个话题,就是性和暴力,呵呵,算不算人的本性?当婚姻破裂,总是女人最先重新开始面对生活,就好像丈夫死了妻子仍旧能活下去,反过来就不行。伯格曼在英格丽·范·罗森死后基本跨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点恋母情结,因为这最后一任妻子和他母亲长得很像,而他和这第五任妻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再来说说交流这个老话题,如果玛丽安和约翰相互坦诚对待,那么他们老早就吹了,片子一开始就问道,什么是忠诚?看完整个片子你就很容易回到片头自问,需要忠诚么?一个人强调自己要忠诚,而很可笑的就是他连自己都不了解,强行地让自己束缚于整个周遭直到窒息,那是什么忠诚?忠诚什么?伦理道德和人之本性的冲突其实是很多的。生活缺少不了谎言,婚姻或任何一段关系都是,谎言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忠诚,这片子里面谎言可以解释为维持一段关系,忠诚可以解释为关系的终止破裂。如果你强烈鄙视谎言,好吧,那不说慌,提早忠诚完以后再看,其实情况一点儿也没变。只不过谎言和忠诚这两端之间是一个让人认识自己的过程。

片子拍完了,除了自身的无知,我想什么也没有变。而说到底,人太孤独了。孤独产生的巨大恐惧可以消灭一切,死亡算得了什么。

 5 ) 无法相处,无法分离

大量不可捏造的细节与伯格曼四次的婚姻经历密不可分。
据说看这部片子需要坚强的神经。否则没结婚的会害怕婚姻,结了婚的会下决心离婚,离了婚的会庆幸脱离了苦海。
我看到的是,谁都别想逃脱。
还有:两个人的眷恋(不叫爱这个词了吧)高于婚姻。这是伯格曼也想表达的吗?
最后一幕,“黑漆漆的小木屋”。离婚多年后,两个人都有了新的家庭,但一次剧院的偶遇又把两个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两个人约在海边的朋友的一所木屋,屋里出乎意外的凌乱,两人决定收拾一下。他轻松地吹着口哨,打扫着地板,拾掇着壁炉,没有注意到她正在看着他。她看着看着,眼泪流了下来。
黑漆漆的夜晚,海上传来轮船的汽笛声,她作了个噩梦,吓醒了,他搂她在怀里安慰着她。她梦见陷在路上的流沙里,想伸手向他求救,却发现自己没有了胳膊,只有躯干。无法伸手,身体不断的下沉。
“一辈子啊,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变老,不觉的奇怪吗?”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现在看来,对于纠结的婚姻,这句话浅薄了。
“他们无法分开,也无法在一起生活,彼此对对方作出各种残酷的伤害,只有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两个人,才可能变得这么狠。就像一块儿娴熟的跳着死亡之舞。”(《伯格曼论电影>)
因为爱产生的仇恨(经历过的人不难理解爱产生的仇恨吧),知己知彼的两个人,伤害起对方来,更娴熟更凶狠,刀刀见血。
象用橡胶绳索捆着的两只刺猬,离得远了拉近些,挨得近了,鲜血淋漓。就这样在远远近近的纠缠中,在遍体鳞伤中走向终结。
别指望有答案,只要我们还是血肉之躯,还没进化为“电子生命”,爱与伤害总相伴而生,依赖与仇恨也如影随形。无解。
甚至于,因为彼此的伤害,而爱的更深。我撕开了你的伤口,但我知道你的痛,因为我也一样。
也许只有伤害和痛苦才能一点点打碎围绕在我们自我周围坚硬的外壳,让我们彼此融为一体。爱是对外壳的温柔的消融,而恨与伤害则是对那层外壳的暴力摧毁。都是为了两个孤独的生命的接近。

即使你身边换了一个人,也许多年后,你还是会怀念那个伤害你的人,那个你最爱的人。


 6 ) 爱情是什么

婚姻生活本质是关于人性。即使在观看前通过剧透我有各种对故事的预测,但看完开场我还是要承认我高估自己了。

伯格曼底色太冷以至于只有哈内克可以与之一决高下。但底色冷片子却不高冷,婚姻生活直接粗暴充斥着暴力与色情,作为一部也凭对话构建起来的片子,谈话的尺度甚至让成年人都感到震悚,伯格曼可不留情面,撕掉痂看下面的伤痕是他热衷于做的事。

第一幕到最后就足以让沉迷于虚假和平的观众崩溃了。至此我才发现原来李安师从伯格曼,而伯格曼在对情绪的把控上有过之无不及。看夫妻二人反应就像在看纪录片,那甚至不是个剧本,二人反应就是生活本身了。我们对婚姻作为一种意象的构建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外人对我们婚姻的臆断,而跨过那个臆断的坦诚就涉及到分寸问题了。坦诚,越坦诚越陌生。越想逾越分寸突破某种障碍越显得不合时宜。毕比安德森和丈夫那段我看了他们的表情好几遍才慢慢察觉出了微妙感,一句顾左右而言他的玩笑话就可以摧枯拉朽,瞬间粉碎所有伪装,这是婚姻的脆弱所在。但剑拔弩张时又可以镇定自若的怀旧,这是婚姻的强大所在。婚姻是肮脏与体面的结合,是自我和利他的抵抗,无时无刻都有两方势力在抗争在权衡,是拉锯战,但又因为打太极踢皮球,道德懒散与自我安慰这些顺应人性的东西,所以又变得强大以至于坚不可摧。

我们不看婚姻生活会觉得,只是婚姻而已,我受得了。受得了和掉层皮是两个概念,那些在婚姻中坚持的人没死也会脱层皮,只有当事人才懂那种崩溃感。伯格曼选的几幕之所以具有代表性在于给了演员一个在灰色地带可以坦诚表达自己的场合,让整个灰色地带又向黑白那么靠近了一点。占有欲是什么?性欲是什么?性欲为什么和灵魂是相悖的?为什么我无法对爱人百分之百坦诚?为什么我可以和一个人百分之百坦诚就无法与之做爱?为什么我们可以不停说服自己在婚姻里得到自己其实不想要的东西?为什么甜蜜是新一轮厌倦的开始?为什么我们会有对一个人有最真切的爱意与恨意?我们能接受得了这些作为婚姻关系的副作用嘛?或者他们才是婚姻关系的主旋律?我们如何在婚姻中对抗人性以达到自我认同?我们为什么无法自控牺牲而自我感动自我催眠?

女主并不是当今社会待见的那类女人,她并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她温顺的让人心疼,但她好像又懂爱的真谛一样。她在牺牲,她在努力,她会低到尘埃,但她又不愿意放弃温存来维持自尊。1970s没有感情鸡汤没有感情博主没有一堆教程,维系二人的并不是技巧而是纯粹的表达和本能。第三幕是女主的自我觉醒,虽然此刻她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大概在事情发生之前没有人会意识到事情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本能反应与隐藏自控会告诉我们潜意识的真实想法。女主一向完美自控,男主更因为她的完美自控甘愿陪她演这场只有二人冷静狂欢的对手戏。戏可以一直演下去,可crush不能。心动就是心动了,未知因素x出现,一切虚假和平都被打乱了。婚姻意味着稳定嘛?女人为什么会崩溃?在女人那里的突发奇想是男人那里的积怨已深,原来人可以藏自己一辈子,即使是枕边人也改变不了什么。婚姻会让人产生错觉,爱情会让人产生错觉,甜蜜会让人产生错觉,厌倦也会让人产生错觉。我们为什么要残忍地对待彼此,我们为什么要甜蜜地对待彼此,我们为什么要粗暴地对待彼此,我们为什么要温柔的对待彼此?情绪是从何而来的?是来源于日常还是义务,是来源于惊喜还是催眠?是来源于信仰还是现实?是来源于他人还是自我?

故事又很简单,爱了,不爱了,恨了,介于爱与不爱之间,又爱了。爱情存在的形式是什么,婚姻可作为爱情最好的容器嘛?如果不是最好的那最好的是什么?爱情就因为太虚无飘渺,每个人都不断求证和自证来寻找爱情的痕迹,“你爱我嘛?我觉得你爱过我。“

婚姻生活没什么不好接受的,婚姻和人类任何一种需要一张纸在作为意义载体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一样都没什么不好接受的。我们只是喜欢假的东西,因为他们安全;我们只是不把事情放到台面上来讲,因为那样不体面。体面是人类文明的副产物,我们甚至界定不了它的好坏,我们又想坐享其成又想免受其扰,我们想要的太多能给的太少,因为人是脆弱的动物甚至连性别在这件事上也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们会不会怀念那个时候,没有文明,我们就把彼此按在地上搞一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生趣没有烦恼。接受了痛苦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就接受了婚姻,接受了关系,也接受了自己。瑞典人看完这部无爱的婚姻电影选择离婚,但离婚后如果你接受不了你作为你,那你还是接受不了你作为你

回到主题,伯格曼一部婚姻生活几乎养育了所有婚姻题材的电影,在这一部圣经后,以后的每一部都是从中抽取片段将之放大而已。“45年“,”流放岁月“, 终究到最后婚姻不仅仅只是个忠诚甚至道德问题,而更是我们能不能接受人性中的黑洞,能不能接受自己以为自己没有的情绪,如何处理意外以及一系列的问题。维系婚姻的人强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有个信仰之类的主心骨来指导一切,而是他们在自己不知道未来的情况下,把自己在自我意识中毫无保留的交给另一个人。即使无保留意味着伤害,暴力,操纵和失去自我。婚姻强大的地方,是探究和一个永远不会百分百信任或理解的人之间深刻的纽带,是容错和容许可能性的存在,是接受违背人性的重心转移:从此我不再是第一,但家是,婚姻是,为了这些即使只是表面上体面的东西我愿意付出一切。我不再是我,但我又是新的我。

 短评

没有结过婚,也没有什么经验,更不想相信这是事实。若是事实,也只愿这是部分。这是欧洲,我只想说我父母的爱情,23岁结婚,今年74岁,50年的婚姻,几十年来见证他们彼此爱惜,尊重,也会吐槽对方,但从未打骂过。爸爸生病,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生病,爸爸寸步不离。他们爱对方都甚过爱自己。真的感恩,在这样一个有爱的环境里成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电影中女主很明显,精神的问题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就埋下的。自我剖析那一段,太重要了。所有评论的人,也大可不必bbb一堆什么看透了婚姻,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除了性还有很多,性重要,更重要的是爱。爱是一切的基础。有爱,婚姻就是爱情的升华。电影只是导演的情愿,我依旧选择相信爱情,先从做好自己开始。

4分钟前
  • 铁铁
  • 较差

婚姻各阶段状态的原貌再现,把婚姻的面目拍得真实以至残酷。倦怠和互相的厌憎让两个原本相爱的男女变成奇葩极品,虚伪、猥琐、更带几分滑稽。看的过程联想起<灵欲春宵><革命之路><杀戮>和<游客>,单身者看了可抵挡任何秀恩爱,打算结婚者最好先接受这几部片子的婚前教育,把胆儿练肥,或把胆儿吓破。

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唐朝放妻书》——某李甲谨立放妻书一道:盖说夫妻之缘,恩深义重,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如果你能看完并接受这个电影,就可以结婚了。

12分钟前
  • rhyme
  • 力荐

“做个无赖感觉太爽了…” 爱是此刻,爱很简单,生活感情都是如此。《爱在4》超长预告片。

1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丈夫冷漠无情,只对自己感兴趣。妻子呢,他们如鱼得水的在各自的身份上展示自己的欲望,然后又团结一致分享背叛带来的快感。放眼望去,几乎全部家庭都是如此。婚姻带来的伤痛是如此持久深邃,而我们却迫不及待的想投靠它。

18分钟前
  • 4-ever
  • 力荐

这么说来其实每个人都适合婚姻,反正就是你自己愿不愿意将就地妥协地半推半就地接受真实的自己。婚姻是关于欺骗的艺术,因为它甚至没有存在过。

22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相拥时甜蜜,甜蜜后厌倦,厌倦紧接着欺骗,欺骗久了开始冷漠,冷漠与排斥共存,然后离开,分离产生妒忌,妒忌时后悔,后悔处有自责,自责了决心再占有,占有完继续怀疑,怀疑变成习惯,习惯沦为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带来负担,负荷真实让人手足无措,自我美化又将迎来新一轮的重蹈覆辙。这就是婚姻生活。

24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力荐

關於婚姻,原來一九七幾年開始到現在,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變。男人提及遇上paula的時候面上那發光的愛情帶來的神采,讓我覺得殘忍。

29分钟前
  • ahsimsim
  • 推荐

永远不要和所爱的人步入婚姻殿堂,因为完美的婚姻充斥着虚伪和欺骗,它和爱情相抵触。

31分钟前
  • SureShot
  • 力荐

2013.2.24想看,他说看完也许会恐惧婚姻。2018.4.23小西天,看完他说,嗨,多大点事儿!下个月结婚五周年。

34分钟前
  • 兔牙小姐
  • 还行

真正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居然还没有被一夫一妻制毁灭

37分钟前
  • RIC
  • 力荐

那些在婚姻中坚持了一生的人,是令人钦佩的,其实我总怀疑爱情和婚姻是矛盾的,而一个人也不可能和另外一个人始终处于完美的状态。ps看完这部电影我更喜欢伯格曼和丽芙乌曼了

42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伯格曼六集低成本室内剧的电影剪辑版,探讨微妙复杂的婚姻状态与两性关系问题,又一部一度引发离婚率攀升的影片。近三小时的时长里几乎被对话满满灌注,观影过程中却一直保持兴致盎然。丽芙乌曼与约瑟夫森两位主角均表现出色。

4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虽然伯格曼当时已蜚声国际,但晦涩的主题使他在国内并未受到认同,即便拍出了“处女泉”也被认为重复,而过于前卫实验的“假面”自然令他依旧显得曲高和寡。出于无奈,伯格曼决定投拍低成本电视剧“婚姻场景”,不料竟空前成功,瑞典离婚率也随之变高,伯格曼感到高兴“大家不用再维持无爱的婚姻了”

48分钟前
  • 37°2
  • 力荐

记住了一句台词:因为要求太高而经常情绪失控。

49分钟前
  • NULLAND
  • 力荐

3伯格曼把婚姻中所能遭遇到的致命問題都擺了出來——精神出軌,喋喋不休,生育問題,價值觀出現裂痕。每一條都是死穴,22年間父母一直在上演,比這電影殘酷多了,看多了也就倦了、麻木了。到頭來,我變成一個極其沒有耐心的人,一個熱衷於喜新厭舊的人,所以婚姻生活在我的世界里不會存在也不想存在。

54分钟前
  • 还行

大师是在热气球上俯瞰大地,看芸芸众生,渺渺春波,牢笼里人性浮动;凡人依赖平视的本能,空有战胜平庸的欲念,没有低头悲悯的天赋。

5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约翰和玛丽安提分手最后在她胸前懦弱地痛哭出声的那一段,让我一下子无法再冷笑看着这场理智的欺骗而是同他一样哭泣起来。虽然伯格曼永远冷漠而抽离,但即使在他看来,一个没有能力爱的人,也永远不会是满的、切实的。而他的温情大概在于告诉我们其实许多人都这样,你并不特别可悲吧。

1小时前
  • 有必要
  • 力荐

1.看的是电视剧版,结过5次婚的伯格曼几乎说尽了关于婚姻的一切,6集既描摹出一对爱侣的分合聚散过程,又分别代表了婚姻爱情的6种类型/状态:和谐美满,表面光鲜内里朽坏,因厌倦与欺骗而分崩离析,若即若离纠缠不休,坦诚粗蛮相爱相杀彼此折磨,偷情私会重坠爱河。2.纯度极高的室内剧(仅少数转场有室外镜头,每集结尾均为法罗岛景色,荒芜而清丽,是为调剂),对话丰富,台词绵密,金句迭出,字字珠玑。3.丽芙·乌曼与约瑟夫森演得太绝,纵使在大量特写中也挑不出任何毛病。4.每集亮点摘选:①开篇模范夫妻访谈作引介与反讽,相互仇恨却因利难分的夫妻=婚姻极端反例;②因无爱而坚定离婚的中年女子=预警+侧描;③变焦快推表惊骇,特写中的疾速跟移显暴躁;④读日记时的乌曼成长照片蒙太奇;⑤双人构图&地位反转;⑥母忆婚姻,人面挂饰。(9.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