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1956)

HD中字版

主演:斯特林·海登,柯琳·格蕾,文斯·爱德华兹,杰伊·C·弗利朋,特·德·科若,玛丽·温莎,小伊莱莎·库克,乔·索耶,詹姆斯·爱德华兹,蒂莫西·凯瑞,Kola Kwariani,Jay Adler,蒂托·沃洛,多萝西·亚当斯,赫伯特埃利斯,詹姆斯·格里菲斯,Cecil Elliott,乔·托克尔,Mary Carroll,William 'Billy' Benedict,Charles Cane,罗伯特威廉姆斯,汤姆·科尔曼,鲁德尼·丹泽菲尔德,富兰克林·法纳姆,John George,阿特·吉尔摩,Sol G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56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杀手(1956) 剧照 NO.1杀手(1956) 剧照 NO.2杀手(1956) 剧照 NO.3杀手(1956) 剧照 NO.4杀手(1956) 剧照 NO.5杀手(1956) 剧照 NO.6杀手(1956) 剧照 NO.13杀手(1956) 剧照 NO.14杀手(1956) 剧照 NO.15杀手(1956) 剧照 NO.16杀手(1956) 剧照 NO.17杀手(1956) 剧照 NO.18杀手(1956) 剧照 NO.19杀手(195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杀手(195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监狱服刑的5年期间,乔尼·科雷(Sterling Hayden 饰)想出一条绝妙的抢劫计划。出狱后,他集结一帮非法之徒,共同策划抢劫赛马场的两百万美元巨资,并且做到“无一人伤亡”。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乔尼天衣无缝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却被同伙乔治(Elisha Co ok Jr. 饰)的老婆谢莉(Marie Windsor 饰)打乱。她得知丈夫的计划后,联合情夫沃尔(Vince Edwards 饰)向巨款伸出贪婪之手……  本片根据里昂努·怀特(Lionel White)的小说《Clean Break》改编的,库布里克担任编剧,并请来著名小说家吉姆·汤普森修改了对白部分。聊斋志异之瞳仁语游戏2011静夜之决斗秘密花园王子变青蛙(泰版)国语版周日晚上左右……侠女但愿君心似我心第二季嘿!真不是闹着玩的真相光之帝国长安侠影之天谴之谜彝海结盟2016下半生赛跑者寻娃总动员新花样十二猴子第四季混乱信息希科克在中国他们吃狗大宋断狱神手之陈情伞王朝的女人·杨贵妃逃学威龙(粤语版)没事偷着乐英雄正传1986深宅1927纽约,我爱你霹雳娇娃2019 (国语版)半岛行动硫磺泉镇的秘密 第三季假死新人生夜幕低垂古惑丑拍档2021阿加莎·瑞森探案集第三季大力神和勇士公主上呆瓜对对碰

 长篇影评

 1 ) 库布里克之手

本片是库布里克大师的早期作品,大概是第四部长片电影,具有一定的叙事练习性质。虽然在本片中还看不出很强的库式风格,也没有加入他经典的对“性”的理解,但是他对于电影节奏和视听调度的天才已经显露了出来。

先说说在片中发现的两个小迷影梗。在展现赛马过程中,有一组横排马匹高速奔跑的镜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幕布里奇在1878年用24架照相机进行的奔跑的马连续拍摄实验,这是运动影像的开端。而摔跤手莫里斯给下棋馆老板讲的牧羊人盯着太阳最后失明的故事,原型的“视觉暂留”效果的发现者——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他就因长时间凝视日光而双目失明。

本片的视听和剪辑有着较为明显的好莱坞黄金时期电影风格,演员在局限空间内用中景正反打交代情节,具有叙事的高效性,很适合本片这种情节性较强的犯罪片。同时,在很多细节处理上也流露着库神的闪光点。出纳员乔治第一次回到家中被妻子狂怼的戏中,妻子的台词充满了库式的幽默和讽刺,同时将她对乔治的鄙夷展露无遗;还有莫里斯在赛马场闹事的打斗戏,拍得也很有想象力。警察的数量一个个增加,通过增加出境人数才做复杂度的递进,直到六个警察一起上前才制服了他。最有趣的是当两个警察一左一右抓住莫里斯的衣服时,他使劲一挣,竟然把他的衣服从中间撕开,然后莫里斯开始赤膊与警察搏斗。

片中使用了字正腔圆的旁白衔接每个片段,同时还有交代“几点几分做了什么”这种说明作用。旁白的解说风格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同时也伴有类似于“不知道他今晚还能不能或者回来”这样的解说性的语言,给本片营造了一种宿命的氛围。

剧作层面来说,本片的叙事较为工整,悬念、危机的设置一板一眼;表意虽然不是特别深刻,但是很清晰。开片制造了一个悬念之后,紧接着挨个介绍每个参与人员的背景,我们会发现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欠了债的警察、妻子卧病在床的酒保、妻子要离开自己的出纳以及希望和恋人远走高飞的强尼——这是他们想要参与这次行动的原因。之后进行计划的准备过程,强尼去招募了摔跤手和退伍老兵,同时乔治那边引发的危机也逐渐发酵。

最后实行计划时,导演用上了多线并进和转换视角重述的技巧,将整个过程展现得紧张感十足。我们可以发现,强尼的计划非常缜密,实施得也相当成功,但是在实施之后却开始出现了问题,于是在影片结尾,我们迎来了最后的反转,也是导演在这样一部犯罪剧情片中实现表意的部分。

在房间中等待分钱的三人引爆了乔治那条线铺下的隐患,随着强尼一声枪响,房间中的五个人瞬间互射身亡(这种场景被昆汀多次应用在自己的电影中,或许正是从这里获得的灵感),而奄奄一息的乔治也在杀了自己的“莎乐美”媳妇之后咽了气。枪手和强尼的结局则更具有偶然性。枪手的车胎被看门扔的“幸运物”扎破而被警察打死,强尼的钱则因为一条乱跑的小狗而被吹上了天。

本片的片名叫“The Killing”,但是参与这个计划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杀人的打算(杀马除外),但是最后却死的死抓的抓,无一善终。这时我们才明白,真正的杀手是人类的贪婪与不劳而获的愿望,参与这项计划的每个人都企图通过抢劫这种手段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看看男主最后生无可恋的表情就能知道:万能的库布里克之手会让小狗去弄飞你的钱。

 2 ) 梦

他们只是想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只是这份生活都需要金钱支撑。

他们要【买】自己的生活、买幸福、买更高质量的交际 但在这份庞大的、集体的购买行为里,他们想要的那份生活又真的能够实现吗?贫穷似乎无法通过日复一日的、遵守社会基本规则的工作克服,于是,为了一份好的、体面的生活,只能通过【犯罪】这一行为获得。

主角原初的计划中,唯一牺牲的,是那匹许多人押注的马,它承载着人们改变现状的希望,它的死亡将为男主一行人带来新生活。但最后除了男主本人,每个人都死了,他应该也会被判很多年,他的女朋友也再次失去了自己唯一想要的东西——男主本人。所有人最终都失去了最初想获得的东西。

库布里克给我们的,就是一场循环往复的梦。那匹马死了,会有新的马被培育、训练,最终站上赛道,贫穷的人们会在无法承受无望的生活的那一刻做出改变的决定,也许有人犯罪,有人自杀,有人不再有改变的勇气,有人继续承受。但一切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看到最后一个镜头,眼泪直接眼球深处炸了出来

 3 ) 《杀戮》电影叙事分析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探讨《杀戮》的电影叙事方式。众所周知,事件、角色和具体环境构成叙事的必须元素;同时,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镜头组合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杀戮》的奇特之处就在于镜头(或是情节点)之间的隐含信息和相互关系,闪回的运用,以及非线性时间叙事的结构表述。尤其是非线性时间叙事,在五十年代的电影世界里,这是独一无二的,更是大胆超前的,领先昆汀的《低俗小说》近四十年。

《杀戮》讲述了一个赛马场抢劫案的故事。它的开篇叙事策略非同寻常,在不到十六分钟内,库布里克选取五个独立情节点介绍了主要角色和主要事件,并分别在五个情节点里围绕该事件角色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但发生时间却并非完全按照顺序来呈现。这为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奠定了基调。

我尝试把整部影片分成三十八个情节点,并依次进行简短的分析总结。

第一情节点:九月的最后一个礼拜,周六下午3:45整。

时间是依靠画外音来展现的,场景与画外音的结合正是《杀戮》的一大特色——这在早期好莱坞电影中并不罕见——在这部影片中,画外音主要用来交代时间,事件则主要依靠人物对话和场景来展现。但罕见的是,除了传递叙事信息外,画外音还负责组织《杀戮》中的时间迷宫。除此之外,我们也应注意到,本片中的画外音并非是“上帝的声音”,在很多时候,它知道的信息并不比观众多多少。

马文·昂格尔(Marvin Unger)第一个出场,随后引出另外两个重要角色,也就是赛马场抢劫案的参与者酒保麦可·欧莱利(Mike O'Reilly)和出纳员乔治·彼提(George Peatty)。作为背景的赛马场则提示我们影片的主要发生地点。在这里,马文通过隐蔽的方式把聚会地点(奥莉薇西街504号4B室)先后交给麦可和乔治。

有两句台词需要注意,一为马文告诉麦可的那句“最看好的马落后了,任何人都可能会赢”,二为画外音“每一个拼图都能影响到成品的构图”。这两句台词提示观众,看似缜密的抢劫计划终将会走向失控。

第二情节点:9月的周六下午,大约一个小时前(即2:45左右)。

时间在这里被颠倒了顺序,但这究竟有何意义?第一,为上面说到的全片非线性时间叙事方式奠定基调;第二,将第一情节点的赛马场作为开场画面显然更契合主题。

巡警兰迪·凯南(Randy Kennan)登场,我们知道了他参与本次劫案的动机是债台高筑,只得铤而走险。

第三情节点:当天晚上7:00。

核心角色乔尼·科雷(Johnny Clay)压轴出场。画外音也提示观众他是最重要的一块拼图。库布里克给乔尼设置的出场台词是“这些人都不是一般的罪犯,他们都有工作,都过着表面看来正常光鲜的生活,但是他们都有问题要解决”,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抢劫案的缘起和人物行动动机。正像兰迪需要面对债台高筑一样,麦可需要钱来兑现对妻子的承诺,乔治需要钱来挽救岌岌可危的婚姻,至于马文,他的动机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对乔尼暧昧的同性之恋。

与其女友Fay(菲)的对话凸显了乔尼的强势与控制,而这正对应着他在赛马场抢劫计划中的中心地位。

第四情节点:半小时前,大约在6:30。

麦可回到家,从他的一系列动作表情,观众可以感觉到他对妻子露西(Ruthie)情深义重。这与接下来乔治和妻子谢莉(Sherry)的失败婚姻形成鲜明对照。

第五情节点:当天晚上7:15。

乔治回到家,与妻子进行一系列对话。在二人相处交流的场景中,谢莉自始至终通过高度、构图等形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而乔治在冷漠自私的谢莉面前展现了他在婚姻中的弱势与卑微。正是因为如此,乔治才冲动地把抢劫计划泄露给谢莉,在洞开的窗户前,没有什么计划是真正的天衣无缝。

值得注意的是,谢莉对乔治的嘲讽“你的头不就穿孔了吗”一语成谶。

第六情节点是全片的一个转折,虽然乔尼等五个人并不在场,但却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谢莉把计划泄露给情夫沃夫·爱德华兹(Vince Edwards),二人在贪婪的驱使下决定对五个劫匪进行抢劫,最终导致所有人物走向毁灭。

第七到第十情节点发生时间是晚上8:00。乔尼等五个人在奥莉薇西街504号4B室秘密商议抢劫计划,引出劫案中的两个边缘人物。但随着谢莉被抓现行,会议被迫中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计划并未中断,众人并没有意识到泄露的秘密将会成为脱轨的危机。

第十一到第十三情节点主要交代了乔尼为计划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其中第十一情节点的发生时间是三天后的星期二上午,第十二和第十三情节点则没有明确提示,但这三个事件应该是乔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行动的。

第十一情节点交代了乔尼找到莫里斯(Maurice),要求他在计划当日前往赛马场寻衅滋事酒,以便拖住警卫,报酬是2500美元。

第十二情节点交代了乔尼找到尼基(Nikki),要求其射杀头号种子赛马红色闪电(Red Lightning),制造混乱,报酬是5000美元。

地十三情节点交代了乔尼来到汽车旅馆,找到乔·皮安诺(Joe Piano),要求租下一个房间。这里将成为赃款的中转站。

以上三个情节点叙事流畅利落,这是高潮前最后的平静,然而透过紧张的棋盘对弈(第十一情节点)和突兀响起的枪声(第十二情节点),预示了即将到来的风暴将会成为木屋难以承受的灾难。

从第十四情节点直到结局第三十八情节点,都在叙述劫案当日的事件,时间跨度从早晨5:00到晚上9:00左右。在这一部分里,影片故事发生时间与影片叙述时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库布里克的兴趣点也集中在编造迷宫般的时间结构(在前期剧本写作过程中,库布里克负责安排各个场景)。

第十四情节点:四天后的早上7:30。

四天后,也就是星期六,赛马场抢劫的行动日。所有人似乎都在依照计划按部就班开始行动。但令观众意外的是,这个大情节却选择以乔治与谢莉的对话为开端。因为按照传统的戏剧模式,男主角乔尼对剧情起着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这一情节点里,谢莉几次三番希望探到口风,但被乔治揭穿,谢莉随后诬陷乔尼曾对她施暴。从这里我们可以做个推测,即库布里克之所以把这场戏安排在开端,是为了揭示人的不可预知性,乔尼没有料到自己殚精竭虑规划的这场抢劫计划会因为乔治对谢莉的屈从而导致泄露,并招来沃夫的事后抢劫,最终为导致事件走向失控做铺垫。

第十五情节点:凌晨五点钟,红色闪电出场。

在这里,电影叙述时间进行了一场回溯。画外音透露红色闪电只吃了半份草料,而后来我们得知红色闪电只跑完了半程就被射杀。

第十六情节点和第十七情节点:早上7:00。

之所以把这两个情节点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是因为影片在这里的时间结构上出现了重大的矛盾。第十六情节点叙述了早上七点钟,乔尼与马文碰面,马文透露出他对乔尼的暧昧之情,但被乔尼拒绝。第十七情节点同样发生在早上七点钟,但此时的乔尼已经抵达了机场,开始为晚上登机做准备。这到底是剧情上的疏漏还是库布里克的有意为之?以库布里克天才型的电影才能与追求完美极致的工作风格,他会放任如此重大的漏洞而不顾吗?由此或许可以推测这里的时间冲突充满了深意。

在我看来,画外音承载着连接电影与观众的作用,但在《杀戮》里,画外音却并非无所不知的“先知”,例如第十六情节点里,画外音告诉观众,“这有可能是乔尼的最后一天”,而结局是赛马场抢劫案虽然功亏一篑,但乔尼却没有死去,他反而是唯一的幸存者。画外音采用一种模棱两可的手法透露出并不可靠的信息,这说明画外音并非可信的(或许画外音实际上传达着一干劫匪的预期计划安排)。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表面看起来百无一漏的计划在行动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纰漏,而剧中人却浑然不觉。

第十六情节点中,乔尼与马文的对话透露出行动时间是下午4:30(第七局比赛在4:30开始)。

第十八情节点:早上8:15,乔尼抵达汽车旅馆。通过他与乔的对话,观众知道6:30,兰迪将会开着警车把赃款送到这里。随后他开始准备枪械。

第十九情节点:早上8:45,乔尼抵达公交车站,把枪放在储物柜里。

第二十情节点:早上9:20,乔尼到达麦可的公寓,把储物柜钥匙塞进信箱。

第二十一情节点:上午11:15,麦可与妻子告别,言语行动中透露他对卧病在床的妻子的关心。从他们的对话中,揭示了麦可参与抢劫的动机是为了兑现对妻子的某种承诺(有漂亮的房子住,有大夫为她治病)。当然,结局是毁灭性的,他带给他的妻子是更大的痛苦。在整部影片中,麦可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是唯一的温情。

库布里克的电影从不屑于追求观众的感情共鸣,《杀戮》中的每个角色都很难引发观众的同情。但库布里克却往往更能紧紧攫取人类灵魂,在宏大的主题意义上让人为之颤抖,例如《2001:太空漫游》结局那个与地球对视的星孩,令人无比震撼和敬畏,久久难以平息。

第二十二情节点:麦可从信箱中取出钥匙。

第二十三情节点:上午11:29,麦可抵达公交站,从储物柜中取走枪。

第二十四情节点:中午12:10,麦可抵达赛马场。此时乔治也已按时抵达岗位。

第二十五情节点到第三十一情节点,是全片最高潮,也是时间结构最为扑朔迷离,叙事手法最错综复杂的一部分。它采用角色视点切换转移手法,详细叙述了乔尼、乔治、麦可、马文、兰迪、莫里斯以及尼基七个人为抢劫所付出的具体行动。

第二十五情节点与影片开场遥相呼应,都是赛马场镜头,广播播报着实时赛况,而实时广播则将会成为这一部分里时间结构的坐标轴。在每个人行动之时,赛马场广播总会适时响起,向观众提醒事件的进行。

第二十六情节点:第一场比赛之后,马文醉醺醺出场,他的买醉是因为乔尼对其同性之恋的拒绝,但这也预示了计划外的不可控因素,而这仅仅是计划脱轨的一个侧影。

第二十七情节点:下午3:32,兰迪出场。他抵达赛马场的时间是第七局比赛,站在楼下等待。

第二十八情节点:下午2:30,莫里斯从西洋棋社出发,准备赶在下午四点(第七局开始之前)抵达赛马场。

第二十九情节点:第七局比赛开始后,莫里斯抵达赛马场,借故制造混乱,拖住警卫,乔尼趁机进入后台。在4:23时,警卫把莫里斯拖了出去。

第三十情节点:上午11:40,尼基出场。他在第七场比赛开始前拒绝了停车场黑人管理员的U型铁环,而这成为他死亡的钥匙。这一情节呼应了本部影片的中心主题,即人的不可预知与计划的不可控。他在成功击杀红色闪电后被赛马场警卫打死,时间是4:24。尼基是第一个死亡者。

第三十一情节点是重头戏,从下午2:15,乔尼从市区出发赶往赛马场开始,再到趁莫里斯制造混乱的间隙溜进工作后台。这一情节点中的画面,很多已经在前面出现。例如在第二十九情节点里,观众知道了乔尼趁乱进入工作后台,但并未交代房门是怎么打开的,直到这里才看到乔治打开了房门。这种拼图式叙事手法俯拾皆是,与非线性时间结构完美契合,从而推进了悬疑气氛的营造。

乔尼在更衣室取枪时,广播正播放着实时赛况,这与尼基中枪死亡的背景音相同,由此观众可以轻而易举推导出同一时间点里众人的行动。之后乔尼抢劫成功,顺利逃脱。

进行到这里,赛马场抢劫案暂告一段落,每个角色都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尼基不幸死亡)。但作为观众的我们回头重新审视这一部分情节时,会发现电影角色,甚至画外音,他们所获取的信息都是残缺的,片面的,唯一了解整个事件概况的只有观众。然而库布里克又独创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拼图式非线性叙事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观众造成了困惑感。总而言之,在这场赛马场抢劫案中,所有人都是混乱的,一如计划行动本身。

影片最后剩下的八个情节点向观众集中展示了这群人是如何走向毁灭。第三十二情节点发生在当晚7:15,兰迪、麦可、乔治与马文聚在一起焦急等待乔尼前来分赃,却不想等来了背后的黄雀——沃夫,乔治在一阵混乱中射杀了包括同伴在内的所有人。同时,观众得到了赛马场抢劫案的最后一块拼图,即巨额赃款是如何通过兰迪被转移走的,然而这已经不再重要。

第三十三情节点则解释了乔尼迟到的原因,停车场周围拥堵的交通堵塞了他的到来,这同样可以视为计划不可控的一个体现。傍晚6:25,他来到汽车旅馆;到晚上7:29,他才来到聚会点,但为时已晚,他只看到浑身是血的乔治踉踉跄跄走下楼的场景。

而在这里,画外音提示的时间再次产生了冲突。通过第三十二情节点里乔治的台词,我们知道在7:15时,乔尼已经迟到了十五分钟;但到7:29时,画外音提示迟到时间同样是十五分钟。这两个相互抵牾的时间,是否在向观众暗示了乔尼记错了时间?人是不可预知的,不论是多么规整的计划,到头来都会脱轨。

第三十四情节点延续了上面的脱轨,虽然乔尼并不清楚到底楼上到底有什么突发状况,但分赃已然无法实现,十分钟后,他购买了一个最大的行李箱来转移钱财。

第三十五情节点叙述了乔治杀死谢莉后死亡。在这场爱意悬殊的婚姻生活中,唯一让一向卑微屈从的乔治夺回主导权的机会竟然是杀意,这不能不说是对人性的绝妙讽刺。

第三十六情节点叙述乔尼抵达机场,与菲会和,准备搭乘九点班机飞往波士顿。但由于没有分赃,随身行李也就比原计划大了很多,乔尼与机场人员就行李托运问题发生冲突,预想中的完美计划进一步朝脱轨的深渊狂飙突进中。

第三十七情节点中最令人震撼的一幕是那只装满赃款的超大行李箱跌落到地上后,钞票漫天纷飞的场面。乔尼站在铁丝网后,绝望地看到了人生的毁灭。直到这时,观众才最终确认,计划彻底失败。

最后一个情节点令人躁动不安,高悬头顶的机场广播如同在宣判死刑到来。心如死灰的乔尼站在飞机场门口,眼睁睁看着便衣步步逼近——不仅是逼近乔尼,危险也在逼近银幕外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劫难逃。在这一刻,希望冷寂成灰,绝望统治了大地。

 4 ) 还不错的类型片

故事讲述了一伙计划抢劫赛马场的罪犯因为秘密的泄露,导致所有人意外的全都为财而死。 译名不合适,应该翻译成“谋杀”之类的名字,大家的死去是人为也是巧合所致,其实是毕竟讽刺的东西。 这部库布里克早期的类型作品,其实没什么可看的,就是一个玩巧合结构的犯罪故事,结尾的设计也不够巧妙。可以说行李箱很强行的被打开,抢来的钱都散在风中,只是刻意给犯罪一个讽刺的结尾而已。 人物不系究的话特点都有,属于看的时候能够投入,看完了没什么值得回味的电影。

 5 ) 库布里克的反阴谋论

实在无法想象这是28岁的青年能拍出的电影。多线叙事,多视角叙事,在今天来看仍然高明。然而在这部电影里居然找到了一些很明显的穿帮镜头,比如为什么大行李箱为什么还在行李车上的时候就开始漏钱了,为什么在强尼逃出门被一个小警察发现时原本指着强尼的手枪怎么在警察被强尼打前就歪向另一个方向了。原本认识的那个不放过一丝细节连太空马桶说明都会去写的库布里克呢?(人设崩塌)

以上槽点其实不影响正常观影。 认真地想想这起抢劫案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有。事实上,这起抢劫案的失败看上去极其偶然。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强尼,鲍伦,枪手,摔跤手,每个人都很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时间都是掐得刚刚好的,旁白巨细无遗地说出每一个阶段的精确的时间,让人感觉整个案件都像是一出已经编排好的戏剧,或是已经编好的会自动发生的程序。

问题出在很小的地方。只要小职员不要告诉他的妻子雪莉关于钱的事情。只要雪莉不要在作案前恶毒地谎称自己收到强尼的非礼。(雪莉这波操作真的是恶毒到极点,人性的恶往往体现在这种小细节上。)只要强尼在回来的路上不要堵车十五分钟。(没准强尼能当个大英雄角色)只要强尼买一个稍微结实一点的行李箱。只要那只狗不要突然冲到车子前面。只要上述的事情有一件不会发生,这件犯罪可能就不会完全失败。

然而,再想想前半段抢劫案的成功,也会让人捏一把冷汗。有许多人是不在计划里的,就是这些人,给这起案子带来了很大的变数。枪手碰到的那个警卫,只要再死缠烂打一下,或者晚出现一会,就可以阻止红色闪电的中枪。酒保的同事只要再好奇一些,就可以发现那个花盒里面装的原来不是花。计划安排得再紧密,也无法考虑到每个人情感的变化。就在案发前,每个人都处在不正常的状态。小职员的失眠加上雪莉的刺激直接导致精神的崩溃;警卫第一次受到别人的重视,却又马上受到蔑视,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鲍伦,一个警察,却忽视了一个妇女的求助。安尼马东想要和强尼兄弟一起闯的想法无法实现,买醉马场。酒保粗暴地拒绝了同事帮忙的请求,又被同事同样粗暴地不理睬。事情不按常规地发生了。这样一来,案件的成功反而更像是一场奇迹。 于是这部电影想说的话就慢慢彰显了。 一场阴谋的实施必然是对常规的打乱,常规一旦打乱,必然冲击社会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些关系和秩序的冲击,往往反作用力于阴谋本身。 阴谋是很难成功的,至少不会按照想象的方式成功。不是因为计划不够精密,是因为无论你如何计划,计划本身会反作用于你的计划。

 6 ) 曲终人散皆是梦,机关算尽一场空

一部1956年的电影,六七十年过去仍看得回味无穷。故事不复杂,主人公乔尼刚服完刑出狱,策划出一个绝妙的计划——抢劫赛马场赌资。他伙同老朋友马文、巡警兰迪、酒保麦可、出纳乔治一起,先是让巡警把枪带进马场让酒保藏更衣室,接着雇两名混混吸引保安注意力,然后让出纳为他开门溜进钱库,从而持枪抢钱,装满两百万后直接把袋子扔下窗户给接应的巡警。计划到此都还顺利,但没想到,出纳的老婆之前发现了他们的计划,并把他们最后分赃的地点暗中告诉了情夫沃尔。此时,由于堵车乔尼没能按照说好的时间到达分赃地,反而是沃尔冲进去准备黑吃黑,但惹众人奋起反抗,在火并后只剩乔治活着出门回到家,把出卖自己的老婆杀完晕了过去。当乔尼拿着钱开车到分赃地时,还没进门就发现血流成河,只好转头去飞机场。最啼笑皆非的是,由于乔尼装钱的皮箱不够结实,托运行李的三轮车不小心被窜出的狗吓的急转弯把皮箱摔开,飞机螺旋桨的风力把皮箱掉出的钱吹了个一干二净。乔尼也随之被闻讯而来的机场警察逼到投降。最后谁也没有得到一分钱,还搭上了几乎所有人的性命 。故事充满了黑色幽默,说白了就是机关算尽一场空。

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甚至一群人,脑子再聪明,计划再充分,也未必能成功。因为这个世界偶然性的概率远远高于必然性。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比如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准备充分,方方面面貌似都考虑到了,但就是一次都不成功。很多时候人不得不服命,这个命不是命运,而是客观规律,大势所趋。就像电影中的抢劫,看似计划完备精妙,但其实处处藏险。假如保安不为所动呢?假如酒保藏枪的花盒被同事打开呢?假如钱库里有高手或者防盗措施呢?所以,再高明的计划也不一定成事。作为我们普通人,只能谨慎行事,有一分力做一分功,不该冒太大风险,因为行稳才能致远,君子不立危墙。

二、细节决定成败。一件事往往都是一环套一环,充满很多细节。现代社会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注重细节,就会避免失误;忽视细节,就免不了犯错。化学家佛莱明通过一粒灰尘,发现了青霉素;历史上在科学家发现冥王星前,就有人因为以为是照片上的灰尘,而错过了这一天文物理成就。细节无处不在,生活中,工作上,能把握细节的人往往心思细腻,判断准确。错过了细节,粗枝大叶,就难免落得失败的结局。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讲,还是要关注细节,减少疏漏。

曲终人散皆是梦,是非成败转头空。这年头干啥事都不容易,胆子越大,冒的风险也就越大。泰森曾经说过,拳击本质上比得是抗击打能力。在NBA篮球界也流传着一句话:防守赢得总冠军。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抓细节,先自己不出错就已经赢了绝大多数人。所以为什么是先要以正合,才能再出奇制胜。

 短评

大师初露锋芒,手法别具一格,终镜机场漫天飞刀……但这故事本身是有问题的。剧情简介用语:智者千虑。哪里千虑了?到处都是破绽。主谋策划之后,各回各家各行其事,造成了枕边信息外泄,最后也的确毁于此事;拉枪手入伙射马,可那停车场到时什么状况,有无警卫巡视,是否突然关闭,根本未作预想或备案……常识并观影经验表明,团伙作案,在相互露脸知底的状况下,为避免信息外泄的风险,应尽量杜绝分头行事。更有英国智盗片干脆把所有人都圈在别墅内,行动前谁也不能离开;如采用离散再聚式,则务必不能让团伙成员知情太多,一旦出事儿尽可断点止损。总之,此片的劫财方式,花哨复杂却不合情理,本应属于笨贼范畴,但又没有照着意大利喜剧风格去演绎,还是好莱坞传统黑色犯罪式的冷峻阴郁调性,由此而产生了一种较比明显的不协调。

7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不知道为何译作《杀手》。硬要说杀手的话,我推那位在机场抱狗的大妈为头号杀手,这种杀手,不管我是不是江洋大盗,我都怕她,最好绕开她五公里,才有安全感。

10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还挺揪心的,虽然把结局提早说出来了,但就是勾着人看看怎么完美闭环,真是典范级作品啊

11分钟前
  • 玛玛玛法达
  • 推荐

中文片名《杀手》实在译得很有问题,“Killing”可译为“致命”、“难以忍受”、“谋杀”、“猎获物”、“赚大钱”……以上几个意思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对应的情节,而无论哪一个翻译,都远比“杀手”来得准确。

13分钟前
  • [己注销]
  • 还行

最爱的黑色电影,或无之一。第三部库布里克。多线叙事简明畅快,节奏与情绪同步叠加,方方面面都能牵扯你的神经,舞动钞票心头一寒,就爱这种突如其来的震撼。神人神在不只玩高深,拍一部规矩的类型片也能秒杀同行,相比《太空漫游》和《奇爱博士》,更喜欢这种通俗易懂而不显廉价的黑色娱乐。

18分钟前
  • Ocap
  • 力荐

虽然早就知道结局,还是被解围百万美元满天飞的一幕惊到了。黑色无非是告诉我们,你机关算尽,最后总是徒劳。

19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看了老电影,就发现很多现在所谓的杰作其实很大程度上模仿了老电影,不过是黑白换彩色,增加了高科技、枪战、动作、情色、血腥等画面而已。最后结局比较惨兮兮,如果翻拍结局改成小狗压死了,钱没了,人却跑了,更合乎现代人口味,大家都乐滋滋等续集吧。

22分钟前
  • Carf
  • 推荐

老库拍出此佳作之时,才28岁!!!!!

2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6.0 库神的28岁,小成本、多线索,一人兼数职。28岁之前,他的才华就像那堆钞票,用最大号的旅行箱也塞不住;28岁之后,那箱子摔在了地上,一阵风把那堆钞票吹得老高,至此全世界都看得见。

31分钟前
  • 喂饭
  • 推荐

不多却又必不可少的旁白在此体现出「点到即止」的警醒作用:不要忘了,电影本身就是一个说给你听的故事。尽管如此,你还是会被库布里克颇具操纵性的叙事手法吸引到「故事」中去。这就是本片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即便不是你的故事,也会让你隐隐觉得自己就是《杀戮》里的一份子。库氏这部早期讲述幻灭的作品不仅对科恩电影美学有着启迪和引导,而且也有兄弟俩成熟时期作品的味道。充当播报员一角的叙述者深知观众的心理:重要的不是这个宿命式的结局,而是主角们亦步亦趋势不可挡地奔向结局的过程。正如激烈的马赛,选手们向着终点冲刺才是最令人紧张和着迷的段落。结尾处,对人物命运了如指掌的「上帝」默默收起了画外音,留下全篇最精彩的一幕。为此这狂欢后的虚无也更具嘲讽性:你们这些赌徒呵,泾渭分明的输赢一目了然,为何总要他人替你揭晓谜底呢?

34分钟前
  • Muto
  • 力荐

影片是一部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的惊险片,影片表现人的贪婪,巧妙采用黑色片的手法,不失尖锐,跟后来的库布里克有很大的不同。

37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库布里克展放映】当年第一遍看,前30分钟睡着两次……现在大银幕再看,果然当年自己图样图森破啊!在宁浩还在模仿盖里奇的时候,半个世纪前库布里克在长片处女作就把多角度叙事玩得游刃有余,精彩万分。摄影更是精湛。当年自己瞎眼打四星,果断五星!

38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斯坦利·库布里克28岁时拍摄的经典黑色电影。多线索交叉叙事+零星的多视角叙事,在当时是十分先锋的。尽管大部分剧情发生在白天,但布光、配乐、蛇蝎美人和虚无幻灭的悲观主题都是典型的Noir。旁白稍显话唠但可以理解。赛马场抢劫,摔跤手,抛钱袋,狗,百万美元漫天飞舞,两警察持枪逼近。(8.5/10)

3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从这一部开始,库布里克走向了他的封神之路。多线叙事,结构完美。苦心经营,机关算尽,却终究功亏一篑。两百万纸币风中飘扬那个镜头真的无比震撼。这部片子的各种细节还都成为后来劫匪片的借鉴之处,比如那个小丑面具,枪与鲜花。

42分钟前
  • 余小岛
  • 力荐

因为是倒过来看,用今天的眼光,不免觉得好像也没有多神通,但如果放回那个时代,确实有很多不易和独到之处。一个黑色、讽刺和虚无的结局。

4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4500。结构真是完美啊!多线讲得很清晰,而先说明事件的方式也给出了极强的悬念,并适当地营造了一种命运的悲剧感。

49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本片根据里昂努·怀特(Lionel White)的小说《Clean Break》改编的,库布里克担任编剧,并请来著名小说家吉姆·汤普森修改了对白部分。

50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對白磨得最利的一部庫柏力克作品。「不是你被關在(監獄)裡面,而是等你的我被關在監獄外頭!」(It was like not that you were locked in,but I was locked out!)

52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教科书般的黑色电影。库布里克的这部作品几乎被埋没了,但像昆汀这样的骨灰级影迷肯定不会错过。本片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描述了一次抢劫的整个过程,库布里克的先锋意识和叙事手法让本片的发行遇到了不少障碍,但极具黑色幽默的结尾直接催生了《血迷宫》、《落水狗》、《无良杂军》中一个又一个经典场景

53分钟前
  • stknight
  • 力荐

漫天飞舞的钞票,竟弥生出一股无可奈何的绝望。

5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