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

HD国语版

主演:李杨,杜函梦,于越,胡明,吴一含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盲道 剧照 NO.1盲道 剧照 NO.2盲道 剧照 NO.3盲道 剧照 NO.4盲道 剧照 NO.5盲道 剧照 NO.6盲道 剧照 NO.13盲道 剧照 NO.14盲道 剧照 NO.15盲道 剧照 NO.16盲道 剧照 NO.17盲道 剧照 NO.18盲道 剧照 NO.19盲道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盲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据民政部估计,全国流浪乞讨儿童数量在100万-150万左右。在一些地乡村地区,买卖儿童几近市场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黑色利益链。盲人小女孩晶晶(杜函梦 饰)一直被以郭伟(胡明 饰)为头目的犯罪团伙控制下在街头乞讨赚钱。一天,她在地铁通道里遇到了赵亮(李杨 饰)。赵亮是一名落魄摇滚大叔,整天装扮成盲人进行坑蒙拐骗。为了逃脱郭伟残暴的毒打,她在赵亮的带领下到了派出所,但民警王莉莉(于越 饰)根本找不到晶晶的家,晶晶却说赵亮是她的爸爸,万般无奈之下,赵亮只好暂时收留她。最终犯罪团伙还是找到了他们,并以晶晶“监护人”的身份把她带走,晶晶和犯罪团伙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赵亮为了弄清楚这一切,踏上了一场未知的行程。而他和晶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半支情古战场传奇第二季恶人牧场照亮你百灵潭 cp乱炖版执法者2022障碍吃货皇后2今夜林中无人入睡母亲去世时,我甚至想吃掉她的遗骨小公寓女人中的陌生人1966悉尼嘉年华左伟与杜叶的婚姻生活圣所镇:女巫传说屠夫十字镇空中浩劫 第十八季火箭拉字至上第一季特警力量全糖少爷1恋爱症候群王子寻妃记2夺舍东邪西毒(国语版)勇敢的心2逃亡者 Plan B盛夏晚晴天V星入侵 第一季梨子树明天我会醒来用茶水烫伤自己决战紫禁之巅费雪小姐探案集第一季风骚女子 第一季弗兰肯斯坦的诅咒伏妖白鱼镇2掠夺者2016全都是孔多利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十四季宰相刘罗锅绝望主妇第八季摩天悍将国语变脸2客隆人的阴谋花开时节(2018)

 长篇影评

 1 ) 剑客李杨,一个值得尊敬的导演

盲井、盲山到盲道,始终关注底层,不忘初心,为底层发声。正所谓视而不见谓之盲,《盲》三部曲反映的是人们的心盲,它既为唤醒人们最后的良知,又在呼吁社会对这些底层现象的关注。剑客李杨,侠者风范,即便前面多部影片被禁,都不惜坚守内心的追求,这次盲道拍摄过中艰辛属超常人所料。

李杨,一个值得尊敬的导演。

 2 ) 那井、那山、那道,看独立电影摔死在那银幕上

独立电影没有招安

这记耳光是掴在导演李杨脸上的。

被称为中国独立电影脊梁的李杨的电影作品挂上龙标本来是够稀奇的了。

作品表里赫然放着神作《盲井》、《盲山》的他,拿出品质远逊于前两者的《盲·道》,就更加让人瞠目结舌。

作为“盲”系列三部曲的完结之作,观众们期待的自然是可与《盲井》、《盲山》比肩甚至有所超越的《盲·道》

可是《盲·道》的表现的确是太不如人意了。

对于起点高、作品质量高的导演,观众向来是不宽容的。

像这次《盲·道》就在豆瓣上遭遇了报复式的打分,评分跌落到4.7。

和《小时代》、《三生三世》比肩而立,这片子能烂到这个地步?

答案是否定的。

只是中国的粉丝向来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坏毛病。

《盲井》的成功以后,不少人带上粉丝滤镜,恨不得把《盲山》捧得比《盲井》还高。(在我看来,《盲山》不如《盲井》)

《盲·道》的确不好,很多人就恨不得上去踩两脚才觉得出气,大概觉得“你拍成这样,怎么对得起我的期望?”

平心而论,《盲·道》又何至于是一部及格都到不了的作品?

大家只是接受不了这是李杨的作品罢了。

不过不同于大家首先关注影片本身,我比较在意的是李杨帐下无员亲身上阵为影片挂上龙标的执念。

中国独立电影在地下深耕已久,甚至给大家一种刻板印象:独立电影就是地下电影。

我们的电影的话语环境的确不宽松,但是独立电影的边界却一直在扩大,很多独立电影不一定要蛰伏地下。

独立电影回归地面,争取更大范围的传播或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我看来是独立电影走向健康、正常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那些咋咋呼呼一个劲地让独立电影作者专注艺术远离市场的人都他妈的是耍流氓。

走进市场意味着独立电影的创作更具可持续性,电影与观众相互教化的作用也更显著。

不过大家存疑的可能就是,走上地面,表达的自由是否会受到妨碍。

中国的审查的确会让电影人闻之色变。

但我们的独立电影中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与主流价值观并不背道而驰,只是在剧情和表达上走了刁钻、尖锐的路子。

带着镣铐跳舞,是可行的。

反而是独立电影投入市场,电影作者的创作态度的变化,真的可能限制电影的表达。

简言之,独立电影的作者开始考虑电影能不能回本能不能赚钱,甚至把这种强烈的目的性带入电影创作中,影片的表达自由就大大被削减了。

这部《盲·道》,剧组有多缺钱我是真的看到了,导演自己都要兼任主角。

作为一个导演,可以像毕博士一样对自己的导演水平一无所知,但是对于自己的表演能力应该是有清晰认知的。

李杨对这个角色的把握当然是很失败的,面部的表情和动作都显得很粗糙。

但导演的选角功力又是看得到的,李易祥、王双宝、王宝强、黄璐,一个个都完美地契合了角色。

他自己演主角,我真的只能理解为拍摄经费不足。

除了这个重要失误之外,影片还是有不少迎合市场的举措,最明显的就是频繁而无意义的煽情

煽情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是行之有效的,近来在票房表现上最为成功的一部电影——《前任3》,导演田羽生就是深谙此道的好手。

《盲·道》里的煽情当然是拙劣和无效的。

但我最担心的,是电影作者为了迎合市场而扼住了自己发声的喉咙。

作者不受干扰的创作态度,才是独立电影的灵魂,无关题材,无关技法。

独立电影的慢慢成熟,慢慢突破商业电影的桎梏打开一番新局面,可以预想是个并不短暂的过程。

就像冯小刚炮轰观众烂一样,的确很多电影观众在审美上并没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我看电影,就是图一乐”,

“兹要是看见岳云鹏那张脸,综艺大电影我也笑得出来”

那其实独立电影跟观众就该是个互生互促的关系,观众的审美得到锻炼了,自然独立电影的市场表现也就好了。

去迎合市场,但是又怎及得上正经八百的商业电影,真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昏招。

就像我开头讲的,独立电影没有招安,向审查、向市场低头,改易自己的创作态度,那这片子真的已经称不上独立电影了。

不过就算导演在创作态度上并无改变,但这部影片还是有两个先天缺陷,即便是拍《盲山》、《盲井》那时候的导演都未必能克服。

那些个经不起推敲的剧情和演员的表现不佳,我就不啰嗦了。

首先,《盲·道》这部影片是导演脱离《盲井》、《盲山》中所熟稔的乡村题材和方言语境的一次尝试

很可惜,这次尝试无疑失败了

《盲井》中的河南话和《盲山》中的陕西话可以说是两部电影的骨架,台词干练有味儿,人物也随着方言立体起来。

而乡村题材也让他的叙事更有真实性和震撼力,《盲山》中最后村民围堵带走白雪梅的警察,这一幕乍看多么骇人,仔细一想,这还真就是那里的农民。

而《盲·道》就不一样了,导演对城市人的话语、行为模式都没有很深入的理解,最后赵亮被杀时反复回响在画中的“不要多管闲事”的呼声显得太生硬太刻板了。

台词也组织得很啰嗦,没味儿。

有时候我觉得听不到方言真他妈可怕,我觉得人们统一语言建成了巴别塔,不能上天,只会下地狱。

尤其听到盲女对赵亮的那句“长大以后我要嫁给你”,硬生生把两人的父女之情给扭曲了,已然不是俗套可以形容,简直就是恶俗了。

只有随着剧情,镜头再次回到乡村时,我才觉得,那个对乡村熟悉的导演回来了。

尤其是晶晶被继父性侵,软弱的母亲只敢在屋外痛哭忏悔的那一幕,我觉得导演是真懂乡村。

另一处就是对“盲”的处理,前两部的盲其实指的都是以主角的经历来展现周围人的心盲。

以主角离奇的经历展现的是周围人对罪恶的视而不见甚至反为伥鬼。

言在此而意在彼

《盲·道》里则真的出现了盲人,把盲女晶晶被控制去乞讨和萍水相逢的大叔赵亮的解救作为主线,但是对周围人的刻画太流于表面,太单薄了。

不论是控制盲女甚至将另一个小孩打成残疾来乞讨的犯罪分子,还是晶晶那母亲、继父,形象都不立体,看过之后都没有很深的印象。

给人的感觉就是配角仅仅为剧情服务,没有深层的含义和象征。

完全就是言在此而意在此,只是想讲一个大叔解救盲女的温情故事。

对于被人贩子控制的儿童乞丐这一社会问题欠缺深度的拷问和挖掘,只是简单地隔靴搔了搔乡间重男轻女的痒。

这两个缺陷比起剧情、演员来,我觉得是更致命的问题。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要打一个及格分:题材不新颖但鲜有人触及,故事虽俗套但是完成度高。

毕竟要当一个好观众还是要不偏不倚一些,不能老“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这样子对电影是很大的伤害。

我们当然期待独立电影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但在此之前自己要学会当一个好观众,客观地评价和对待电影。

如果不想电影行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我们这种好观众会是最后一道防线。

 3 ) 看完有感,关于目标,关于母爱,关于社会

暂时的妥协是为了更进一步,要学会软硬兼施。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抹掉。当警察,政府与黑恶势力并无两样,并协助搞犯罪搞破坏,那么这个社会对于底层的人民是绝望的,是痛苦的。社会的竞争是公平的,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放弃了努力,想着偏门邪道搞胜出,结果必然是不好的,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要努力走正道,真实努力,世界不同情那些不努力而生活艰难的人们。

 4 ) 睽违十年,李扬去哪了?——《盲·道》

昨天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有幸参加了《盲·道》的首映,资料馆更是打出——睽违十年,李扬回归的标语。可是李扬还是那个当初的李扬吗?在进行了无数的自我安慰之后,不得不面对李扬并没有回归这一残酷现实。

的确,对于看过《盲山》和《盲井》之后的大部分人,“李杨”这两个字曾代表了中国电影界的新希望。从当时2003年,李扬的第一部导演作品《盲井》开始,尖锐又深刻的笔触揭露的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中国现实状况,弱势群体的无知与被打压,专业与非专业演员之间无缝的配合使得这部影片的现实残酷意味更加真实,一部对利欲熏心,唯钱得道的社会现实的深入反思。这部影片虽然没有给李扬导演带来投资,带来知名度,但至少成为了一些对中国电影失去信心的人在盲盲大道上的光亮。(推荐影评://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1014007/&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76469B6FD190C6BA69206A2A4BF5B8B0DA894359571DDD63&dt_dapp=1)而后他的第二部影片《盲山》仍然延续《盲井》的现实主义,从绝望看到更绝望,这是我看这部影片的最大心理感受,山里的盲如果是是因为地域的闭塞,那么城镇里的盲是否可以视为人性的缺失使得人人只为自己,而对不关自己的事情就永远视而不见。李扬导演的社会的洞察总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无心留意和关心的问题,所以在看影片中会有一种自我代入式的反思。这也是李扬导演影片中很可贵的特质,片子的群中好像正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推荐影评://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1273062/&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76469B6FD190C6BA3391E2987596D519DA894359571DDD63&dt_dapp=1)那么到了现在,盲系列的收官之作《盲·道》,前面所说的这些,我全部没有看见,我看到的只为了体现现实主义而设定的尴尬剧情和李扬不再的失望。一个仿佛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与《海边的曼彻斯特》合成的中国地化版矫揉造作的电影。其实在看整部影片的时候,我始终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当看完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少的也许是李扬以前最重要的特点—真实。在看《盲井》和《盲山》时,我始终都有种看的不再是电影而是现实生活的感受,总会被一种震撼似的逼真所打动心灵。然而在这部影片中,仿佛是在看一部刻意的说教片,也许与剧情和人物演技都有关系,剧情不再深刻地揭露事实,只是敷衍性地说说,导演给我们遮了把扇子,让我们看得见,又看不全,当然不得不考虑到国内审查形式和资方的压力,但我始终不认同,剧情的硬伤可以归咎于此,先不说盲女和片中专业或者非专业演员的尴尬演技,如果只论李扬导演本身饰演的这个角色,我认为其人物设定就无法深入其中的挖掘深刻的社会意义,最多也只是如《海边的曼彻斯特》一般的自我封闭伪装而已,如此一来,整个故事不再是现实主义了,而是一部关乎互相拯救的温情故事,而影片流露出的种种台词与剧情,更加让我难以将他视为拍摄现实主义如此好的李扬导演的作品。如果这是一部温情作品,那么还好,如果这是一部写实作品那真的很差。

李扬导演在现场的提问时,曾提到过:“《盲·道》中“道”又是“盗”,所以在片中会有一些偷盗的情节。”可是整片看下来,我并没有理解到这个盗的意思是否映射了什么又代表了什么,是否是说我们每个都是不完整的个体,唯有相互补充,才能救赎自己?

也许是期待越大失望就会越大,《盲·道》展映当天,豆瓣评分从9.2跳水到4.9现在更是低到4.7,同作为李扬导演的忠实观众,不得不说看了电影后的失望或者更多的是希望的丢失。

我在豆瓣上的短评是这样:虽远不及前两部,但总好过大多数。这就像我们的社会,纵使它有种种弊病,却能让我们安安稳稳,免于战乱纷争。一部片子永远无法成为衡量一个导演到底如何的标尺,中和盲系列三部而看,我依旧会相信李扬导演的社会洞察力与社会反思心理还在,还会再拍出值得期待的片子!最后依旧感谢李扬导演!

 5 ) 《盲·道》被过度批判了。

《盲·道》讲述了一个落魄歌手拯救盲人小女孩的故事。2月2日李杨自演自导十年磨一剑的作品《盲·道》上映后不仅排片上遭到了电影院刁难,口碑上更是遭到了广大观众的口诛笔伐,猛烈抨击,影评大V们更是毫不吝啬各种挖苦之语全面批判,《盲·道》豆瓣评分只有可怜的4.6分。 《盲·道》烂吗?不可否认,《盲·道》有各许多缺点:作为演员的李杨和杜函梦的表演略显青涩,台词念得有点生硬;且小演员杜函梦对于盲人角色的生活动作拿捏欠佳,不算灵性表演;电影部分剧本剧情有些欠打磨,不太通畅。

除此以外,《盲·道》还是带给了我很多惊喜。 作为落魄歌手的赵亮一会儿喊着“佛祖保佑”卖佛珠,一会儿喊着“上帝保佑”卖十字架,说明他心中毫无信仰,宗教的真善美对他来说只是个赚钱的口号罢了。而他白天冒充盲人卖首饰兼职要饭,晚上用人们献爱心的钱嫖娼招妓,种种劣行之下,他实在不算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游走于道德边缘的人,我们从他冒充盲人的生活中,却看出了社会上许多对盲人不公平的对待:赵亮冒充盲人卖佛珠和十字架,被两个小伙子以为他是盲人抢了钱,赵亮痛骂他们欺负盲人缺德;赵亮去买盒饭,颠勺的伙计看他是盲人故意抖两下把肉抖出去一些,赵亮直接明说再加点肉;赵亮走在大街盲道上,盲道放满了自行车,阻碍盲人走路,赵亮满不在乎地全部一脚踹开。。。。。。 盲人在社会上遭受的这些不公正的对待和欺侮,这些仇全让赵亮这个假盲人报了:如果是盲人就无法第一时间发现自己被偷窃,就无法发现自己的盒饭少了肉,就无法准确一脚踹开盲道的阻行物。但如果不是盲人,又不会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对待。《盲·道》通过赵亮这个伪盲人的身份警醒我们对盲人的关爱,让我们切切实实地看到了盲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不利。这三个镜头让赵亮成为了影片中替盲人发声的代言人,起到了一种荒诞讽刺的幽默效果。

赵亮喜欢招嫖、喂鱼、放鸽子。他的床头挂着一张艺术画,床头柜上放着女儿的照片。电影通过极简的几个镜头将赵亮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很饱满,丝毫不拖泥带水。白天赵亮带着假发一身脏兮兮的出去要饭,晚上赵亮回到家中洗漱干净、穿着整洁、开始招嫖,连小姐进门都要叫一声“赵哥”。这些细节镜头说明他从不认可自身“盲人”的身份,他只是借“盲人”这个身份获利罢了。早上醒来的赵亮换回盲人的打扮,对着镜子喷一口水,在镜子上画了一个大大的“X”,说明他内心厌恶自己“盲人”的形象,内心深处鄙视自己冒充盲人的行为。这里是为角色良知的觉醒做的铺垫。而在影片最后,我们也看到良心发现、焕然一新的赵亮把他的假发扔进了垃圾箱,决心不再冒充盲人了,这就是角色完成了良知的觉醒。

《盲·道》剧情荒诞讽刺,人物塑造饱满有情感。除此以外电影有一场戏特别惊艳。第一次人贩子在大街上找到晶晶的时候,晶晶选择了相信警察,对警察说“他(人贩子)不是我爸爸”。回到派出所一调查,原来人贩子是晶晶的合法监护人,警察也没办法,只有让人贩子带走晶晶。等到赵亮再次找到地上被虐待的晶晶时,晶晶被迫无奈,对赵亮哭着说“他(人贩子)是我爸爸,她是我妈妈,我不认识你!”绝望的晶晶意识到,无论是良心觉醒的赵亮、还是被视作救命稻草的法律在此时都不能将她解救于人贩子的魔爪。所以晶晶只好选择撒谎妥协。这是一种何其悲哀、何其无奈、何其痛苦的自我保护!而赵亮越过了法律的约束,选择晚上偷偷“拐”走晶晶,却反而在魔窟中救出了晶晶。晶晶选择在此时相信了赵亮,向赵亮道歉,希望他不要怨恨自己。从这个剧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晶晶眼里,法律手段不一定能及时保护她,而保护她的赵亮也不一定必须通过法律手段。经过了这个剧情铺垫,所以就有了后面晶晶直接拿刀刺人贩子的剧情。电影隐晦地表现了一种超越法律的人生观:有些时候即使违法,也一定不要放弃希望保护自己。

《盲·道》为了上映,在剧情上做出了大量的删改,李杨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做出了无奈的回应。看完电影的我认为虽然《盲·道》妥协了,但电影还是像以往一样展现出《盲》系列对中国底层人民水深火热生活的关爱和关注。其对社会矛盾、法律与人性的反思仍然锐利不落俗套,延续了《盲》系列电影的核心精神。即使是这样,大量的观众仍然狠心痛批李杨失准,电影太垃圾。我认为这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原因。《盲井》和《盲山》太过优秀,太过尖锐,导致真正爱电影的观众对《盲·道》的期待太大了,所以当它在观众心中出现较大的期望落差之后,观众便觉得自己的期望受到了欺骗和辜负,于是便在豆瓣上报复性评分,让《盲·道》跌到了惊人的4.6分。这个分数实在有失公允,这些天人们仿佛良心发现,《盲·道》的评分缓慢上升到了4.9分。我觉得这个电影6-7分是绝对不为过的。一部从心底关心底层人民的人文电影我从不期待它在商业上能有多大的回报。但如果真心热爱电影的观众,在评分上矫枉过正地报复了这部电影,那真是善良的人们犯了最狠心的错误。

在文章的结尾,让我们回想一下电影中的一个镜头。 在空无一人的山路上,赵亮在为了给晶晶赎身,需要搞到6万块钱。他坐在驾驶位,打电话给以前的朋友借钱,然而朋友拒绝了他。赵亮愤怒地说:“东子,我靠,我以前演出给你赚了多少钱,你忘了?”然而东子平静地回答道:“我忘了。” 作为以前大红大紫的歌星,赵亮过气了,没人记得他帮狐朋狗友赚了多少钱。 作为以前一致好评的导演,李杨失误了,没人记得他帮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挽回了多少尊严。

 6 ) 《盲·道》――感谢你成为我最亮的星星

今天看完了《盲·道》,又看了下豆瓣评价,心真是凉了半截:4.4分。可我觉得这是部好电影,真实,温暖。 先来说故事。好多短评写剧情极不真实,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差劲。我完全不同意。 电影是顺序展开的,插叙也只是夹杂着极少数主人公赵亮回忆的部分,所以整部电影情节上可能没有太多的波澜壮阔,但我认为这种连贯的拍摄方式有两个明显的好处:完整且细腻。 我们可以从一件件接连发生的小事中揣摩出越来越真实的赵亮。刚开始,他是一个只顾自己的骗子,装瞎混个温饱而已,面对街边乞讨的盲女晶晶,他是拒绝的,甚至耍赖抢走了晶晶的钱,活脱脱一个街边无赖的形象。 赵亮对晶晶的怜悯,应该开始于“吃饭”。晶晶听到有吃的时候、无光的脸上才会闪现出本该属于她这个年龄的欢快。赵亮可能觉得,如果吃饱饭就能让一个孩子开心起来,那么这个孩子可能真的太需要人疼了,太可怜了。电影每次切到小姑娘开心吃饭的场面,都能明显地能看出,赵亮的眼神愈发柔软。 我以为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刻画细节。在这样不紧不慢的情节推动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一步步立体化。晶晶偷偷买烟给赵亮反而被骂后委屈又倔强,赵亮赶紧乐呵呵赔罪道歉,送给小妮子一串糖葫芦,小妮子吃了一颗红彤彤的糖葫芦,笑得比太阳还温暖。 赵亮为了从团伙中救出晶晶,一个人在暗处从白天等到黑夜后,抓紧时机屏住呼吸悄悄把门推开,抱走他一直牵挂的的晶晶。回家的路上,晶晶抱着赵亮的胳膊睡得很安稳,多温馨的场面啊。 赵亮和晶晶越来越亲昵,但是赵亮有太多无奈,他无法真正一直守护晶晶。他为了救赎被父母“卖掉”的晶晶,花光了所有的钱,分文未剩,还是不够。他又再一次费尽千辛万苦将晶晶救出后,用母亲传下来的老玉换了两万,打算用这最后的钱去带晶晶念盲人学校……这是赵亮深思熟虑的结果,她希望晶晶能够真正在学校得到庇护,逃离人贩子的控制,学习知识,过正常姑娘的生活…… 可惜啊,赵亮终究没等到那天。他为了保护晶晶,献上了最珍贵的生命。 如果搁在现实生活中,赵亮的后半生就是无人问津、独自腐化的过程,他曾经解酒消愁,他装瞎讨生活,他为了“生意”欺负瘦弱的小姑娘,没有人在意他有多坏,也没有人在意他有多好,漂泊无依索性得过且过。 好在晶晶出现了。 晶晶撬动了赵亮的善,作为回馈,赵亮也给予了自己的所有,甚至性命去保护晶晶。如果赵亮在天上知道晶晶如他愿去了学校念书,又被好心人收养,会很开心吧。 时间仿佛又回到他们相遇之初,小姑娘相信遇到了可以依靠的好人,一脸灿烂地自我介绍:“我叫晶晶,亮晶晶的晶晶。”赵亮莞尔:“巧了,我名字也有亮晶晶,亮晶晶的亮。” PS.写在最后的话:整部片子没有用很多篇幅写人贩子使用的酷刑,但寥寥几个镜头――摔砖砸断男孩腿、夜里拽女孩被子、不给吃饭、女孩的伤痕、孩子们惊恐的眼神等,就已让人触目惊心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高明。 最后,个人觉得,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教育是一切希望的开始。

 短评

导演你就坐底下,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9分钟前
  • 祭柯里
  • 较差

因为预期相当低,倒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不过确实太无聊了。问题还是拍了个太套路的温情故事,失去了以往的锋芒。以及,自导自演的李杨,表演实在是不行

1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没想到今年电影节居然这部踩到了雷,真是惊喜,以后尽量远离国产无口碑新片,过去什么都代表不了。所有演员演技生硬到感人,剧情欠推敲,细节不合理,就别拿审查当遮羞布了。

15分钟前
  • CobraCB
  • 较差

还好还行可以不错没事可以去看看的,没事可以看看

18分钟前
  • 651564165cz
  • 还行

台词演技生硬 但的确是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 强迫乞讨 妇女地位低下 男权 娈童 重男轻女 拐卖儿童 围观群众冷漠 法律疏失 警力不到位 哎 坏人当道 法律是用来保护坏人的 好气哦~

22分钟前
  • 小天狼星
  • 还行

有些题材注定只能留在地下,硬要冲出地表注定尴尬。《盲山》和《盲井》之所以优秀是只到呈现为止,现实种种,绝望重重,他从不人工加温。但这一部却是为了呈现大爱,再兑入苦难。到处都是虚假的人工痕迹。如今李杨自己怎么面对三部曲的尾声?

27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真的非常后悔在几件事中选择了来看「盲·道」的首映,大概真的没人预料到李杨会让三部曲这样完结。问卷填写节选如下:1. 本片讲述了一个(矫揉造作)的故事;2. 一句话推荐给你的朋友:(千万别来看);3. 你会给本片打(负)分。第一次提前退场献给本片,资料馆版「法制在线」。

29分钟前
  • 果蔬橙
  • 很差

我本不想打五星,简单一句,某些恶人死全家

33分钟前
  • 逝水年华
  • 力荐

私心加星,也是为了矫正下一些刻薄语调。和导演聊了之后,更加确定从“盲井”到“盲山”再到“盲道”并不全是妥协,更应看到镣铐起舞中实现的真正跨越,拍底层不容易,在北京大都会拍底层更不容易,底层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个边缘的不见光的黑暗面,而是我们每一个人触手可及却又熟视无睹之旁侧。

37分钟前
  • Nada曾
  • 推荐

假。

42分钟前
  • 不良生
  • 较差

对导演的粉丝滤镜加一星。失望到崩溃,难看到失语。钱不够想拿龙标也不要这么心急好吗,能多打磨一下剧本吗。剧本演员节奏都有问题。何况这是三部曲收官之作力度如此之低,真是太意外了。作为一个映后把调查问卷写满的粉丝,真是一言难尽。从映前9.1掉到现在5.0,可以说很心疼了。

47分钟前
  • III🌙
  • 较差

我…此时就坐在资料馆,好想提前退场…全程尴尬,完全看不下去…

51分钟前
  • ziban
  • 很差

@电影资料馆。看到一半大家纷纷开始玩手机。看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晚节不保说的就是这个吧。宝强哥出道要是演这个电影怕是不会红了。。。。

54分钟前
  • 艾弗砷
  • 很差

大失所望。都不说去跟盲井盲山去比深度力度了,这回的水准简直就是个学生作业。从题材,故事到技法都老土陈旧得不像话,完成度很低,表演和配音皆灾难,演不好还是别自导自演了吧,连戏都没法好好导了。怀疑自己看的是粗剪版,也就《盲流》这个名字取得还行……

58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6分,电影相比导演之前的作品锐度大减,虽然结尾依然悲剧,但是满溢全篇的温情依然可以让人感动,并没有某些人贬损的那么严重

1小时前
  • 丰川伊莱文
  • 还行

电影男主角由导演李杨本人扮演,在剧中他信基督教又卖佛珠,导致电影受到了神的联合制裁,烂的让人唏嘘。导演努力让故事成为中国版本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结果男主角被流氓轻轻捅了两刀后就惨死在大马路上。我不知道李杨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可能是有了感情纠葛?除了感情,别的东西不应该这么毁人的。

1小时前
  • 邢早早
  • 很差

尽管依然是聚焦社会底层的题材或是一些经典元素,但无论是否作为收官之作实在不像李杨,他可是拍过《盲井》《盲山》那个手持利刃的大师啊。这条温情路线没有走好,表演不佳,台词无力,配乐尴尬,就连以前最为称道的故事都没能讲好,挺遗憾的。不过失望之余也应该想到,李杨导演确实不易。

1小时前
  • 食野之苹
  • 还行

愧对“盲”字,也许导演的初心没有变,依旧在关注着社会议题,但这次电检制度已然长在心头,所以《盲山》《盲井》的可贵是真实,《盲道》的可悲是虚假。李杨过去的电影是用痛苦滋养的,而今,那个黑暗痛苦期已明显退去,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痛苦。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虽然比不上盲山盲井的震撼,但是也没大家说的那么烂吧,加入了北影节映后交流群,看某些人的评价感觉太过了。这样的电影给负分的话,某些大ip国产给几分呢?剧情有bug,演员台词生硬,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选材挺好的,有戳人的细节。可能是大家期望太高了吧

1小时前
  • 家私听
  • 还行

“我想做你的女人,而你只想做我的爸爸” 以前锋利的拍摄就像钝了的刀一样,题材和拍摄都少了《盲井》和《盲山》的锐气,变得温和主旋律,演员演技和台词也一落千丈。这届李杨不行,这分明就是冯小宁…

1小时前
  • 影志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