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

第12集

主演:涂松岩,高亚麟,王耀庆,秦博,韩童生,郎月婷,辛柏青,王仁君,寇振海,张钧甯,许文广,阿云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剧照

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2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3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4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5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6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3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4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5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6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7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8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9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能在暗夜中找到希望的孩子,就已经长大了

不能出门,在家呆到剧荒,刷到《人生第一次》这部纪录片,从第一集“出生”,第二集“上学”,到刚更新的“长大”,都在用十分温柔的视听语言,来展现普通人携带爱意,跨越人生关口的故事。在情况特殊的当下,更让人看到平凡的艰难和不灭的希望。

“长大”围绕着云南漭水中学的诗歌课展开。这个诗歌课,不是诗歌背诵,也不是诗歌赏析,而是诗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考卷上的写作要求众所周知,但包括校长于春云、教师张子兰、康瑜在内的很多人,都在尝试着教孩子们写诗,因为他们知道,与其说是在教孩子们写诗,不如说,是在教孩子们如何更好地长大。通过写诗,学会捕捉热爱,学会寻觅希望,比学会一道方程,学会一个应试技巧来得更有价值。

片子里,张子兰老师带着一班孩子去户外做诗歌采风。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用眼耳手鼻去触摸自然,卷起叶子去眯眼聚焦家乡的云层山川,在成长的诗集里,涂抹出一副蓝天下好奇懵懂的青春剪影。他们围坐着,凝神倾听女同学说起那条云深幽径的过往,认真感受男同学对仲夏情绪的猜想。在见怪不怪的草地上打滚,和日夜相伴的同学厮闹,每一个孩子都显得丰富而鲜活。

但是,眼前钟灵毓秀的大山,带来的不只是花香鸟语,还有背后的通途阻滞,现实困顿。

施应锁,12岁,要步行长长的山路上学,在山腰的家里,有为辛劳忙碌的父母,放学以后要独自去山里放牛。穆庆云,12岁,妈妈在远去广州打工,两年前就一个人在家,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

父母为生计奔波而无暇陪伴,孩子在温饱之外的心理需求就自然而然地,被压缩再压缩,最后安静地塞回小小的肚皮。就像一个孩子在他的小诗里写的:

种子

被埋在大雪下

安静发芽

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支新枝芽

而我

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

偷偷长大

远山淡影无言,奔腾瀑布无声,尚未定型的孩子在黑夜中安静摸索前路,这是令人难过的伤心事。稚子成长,应该是吵吵嚷嚷的。作为成长的执炬人,有教育工作者关注到陷入失语泥淖的孩子,于是开始尝试着教给他们诗歌这套浪漫的情感密码。

曾经看过一段关于教育的台词:“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他们很脆弱,是尚未定型的人,他们只能看到未来三步之内的情况,所以我们要给他们铺好长长的路,要相信他们的未来,担心他们的去向,思考走哪条路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要去接近他们,接近他们,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

根据往年的升学率等数据推断,包括这个班的孩子在内,漭水中学的811个人,只有一半能考上高中。考上的那一半,也许会走出大山,从此很少再回来,而留在漭水的孩子,会成为这里未来的主人。很庆幸,在升学率之外,老师也在思考留下来的这批孩子的未来。校长就不无担忧地谈到:“种茶、干农活、或者去外地打工,他们所面对的未来差不多就是这些。”

在有限的社会机会面前,“诗歌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它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这是教孩子们写诗的初心与希望。

借助诗歌这把钥匙,康瑜把这个班的孩子拢在篝火边,尝试去接近孩子、了解孩子。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十年后的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不是“十年后的你”那样一个虚无缥缈,难以描摹的话题;也不是“当下身为子女的你”这样一个损失分寸与界限的诉苦话题。在一个巧妙的绕弯后,缄默的孩子,开始在诗里倾诉自己含蓄而真实的困顿。

穆庆云说:

十年后

我希望做一个自私的妈妈

我会教我的孩子

把自己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

李坤富说:

十年后

我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

让儿女坐在我的背上

像一条小船一样

有时对儿女吹一场台风

有时对儿女风平浪静

让他们知道

人生不是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

在山野的星空下,康瑜在教孩子们写诗,更是引导他们,于摸索前进的成长过程中,去倾听内心,捕捉希望,找到光的来处。她的一段话让人泪目,倘若十年后的一天,“满天都是星星,寒冷的时候就点一把火。倘若找不到火苗,也没有木头取火,也试着写一首取暖的小诗。”要教自己的孩子,更是要教会自己,不管在什么状态下都要是笑的最灿烂的那个。孩子感官向来灵敏,来自师长的爱护并不难察觉。借助诗歌也好,借助其他也好,但愿从此,她们的内心一处始终温热有爱。

在纪录片里,有这一集的第一次写诗成长、有第一次离家入学、有第一次与世界见面·······镜头之外,有第一次经历此灾,第一次这样过年····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面对第一次,都会很难,像闯关。但是,时间没有返回键,哪怕迷茫困顿、生死离别、天地至暗,我们都只能往前走。

片子里,14岁的李玲写下这样一首小诗:

我信奉黑夜

因为它能覆盖一切

就像是爱

在城市封闭,乡村寂静的当下,大人在门里徘徊,孩童趴在门上向外望,一切仿佛被按下暂停键,正是黑夜覆盖一切的时刻。而即使每一步都迈得异常艰难,天地间的逆行者,正高执希望之炬,奋力驱逐寒冬。相信大爱终将覆盖黑夜,祝愿太阳终将升

 2 ) “童年就是,当人长大了,回想起小时候。”

我们看着别人的童年,努力想着自己。依稀能回想起童年的片段。

纪录片里的童年与我的童年有相似,更多的是不同:我的童年是独一无二的,只属于我的独家记忆。

我记得,

在春天的阳光下,我和姐姐来到家后面的田野里,我们坐在白色的石山上,我们采来野花,做成花圈,戴在头上。我穿着红色的小棉袄,正中间是白色的图案。不一会儿就出汗了,觉得热乎乎,原来春天来了。

我记得,

在家中的小房间,我坐在冰凉的瓷砖地面上,对着心爱的娃娃,久久地一个人度过。

我记得,

家门口的台阶上,阳光暖洋洋的,真舒服。我采来野花与小草,认真地假装自己在做菜——方言里管叫“摆公公槽”。没有好用的迷你工具,但就是能一个人玩很久。

我记得,

我带了我最喜欢的小毛毯去幼儿园,想要让所有小朋友都知道我有这么漂亮的小毛毯。午睡时躺在课桌拼成的“床”上,只想要心满意足地好好地睡一觉,隔壁床的小朋友伸出手扯了我的小毛毯。

我记得,

幼儿园时我差点迟到,夏天的一个早晨,我换了无数套衣服,还是不能决定穿哪套去幼儿园。一个人跑到学校门口,碰到送完小朋友的妈妈们,我像大人一样打了招呼继续冲去教室,才发现迟到不是什么big deal。

我记得,

阳光下,我们排着队背《春晓》,老师搬了凳子坐在阳光下。阳光应当使我感到温暖,可站在教室里的我却觉得冷,我害怕背不出古诗,我只是单纯地害怕背不出来,我并没有想到背不出来只需要再背一遍,并不是什么big deal。

我记得,

一觉醒来,自己被压在爷爷的摩托车下。长大后听妈妈说,那天家里的大人都急开了锅,找不到我。

我记得,

我从照片里记得家里的小狗,我心爱的小黄伞,我最早的闺蜜——“很凶”的甜甜。

我记得,

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菜田间。在视野里空无一人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这是我的的天地。我的脚印踩在野草上、土壤上、竹叶上、树阴上,我越过小溪,往山上走,等木子成熟。

“生活就像一条溪流,身在其中时,你总是很难察觉其中变化的力量。”

 3 ) 人生第一次

看了两集 出生和上学 作为一个女孩子 确实有点害怕生孩子 本来的那种恐惧是莫名的 就是你不知道这个事的具体 但就是怕 看了第一集后 这个怕变成了生动的怕 看到那么粗的针头戳进去 看到孕妈妈痛苦的表情 弱弱的呻吟 满头的大汗 沧桑的面庞 就是这种直面的“血淋淋”更有教育意义 不像单纯空洞的对话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话也是美的 但母亲承受的是真的难以想象 第三集:成长 诗歌 山村 刚开始看到在这算是落后贫瘠的山村开诗歌必修课 我有些纳闷 不理解 我们一直接受的教育是 知识改变命运 觉得寒门的孩子更应该刻苦努力学习 不管是读书还是学习技术 不说实现阶级的跨越 起码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而诗歌更像是一种消遣休闲 但看到后面我好像明白些什么 山里的留守儿童 可能是性格的羞涩 也可能是家庭的苦难 父母的重担 他们不敢表达 不善表达 而诗歌就是他们舒缓的方式 也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 校长很有智慧

 4 ) 豆瓣9.1,近期最解压的国产新片,看得人又哭又笑

人生百味,世事难料。 春节不像春节,父母至亲相隔异地不能相见,被迫放假在家却每日煎熬度日; 甚至还有的人,在这个本该欢乐祥和的时节,第一次面对生离死别…… 这一切,没有人愿意预想到。 但人生不该只有疾病与死亡,还有着新生与希望。 正是那些弥足珍贵的“第一次”,串联起了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 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第一次学会长大、第一次为人父母…… 让我们暂时抛开那些烦恼和忧虑,回到人生开始的瞬间。 今天要推荐这部国产新片,讲的都是人生的每个珍贵的“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

导演: 于颖 / 施筱青 主演: 涂松岩 / 高亚麟 / 王耀庆 / 韩童生 / 辛柏青 / 郎月婷 / 张钧甯 / 寇振海 首播: 2020-01-15(中国大陆) 集数: 12 单集片长: 32分钟

豆瓣9.1,央视网、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出品。

导演秦博,代表作有9.6分的《人间世》。 普通、真实、直击心灵,是它们最为打动人的共通点。

但与残酷、扎心的《人间世》不同,《人生第一次》里更多了一些温暖和欢笑。 片中分别截取了万千普通中国人,一生中12个普通的“第一次”: 从出生、上学、入伍、打工、就业; 到结婚、买房、退休、生病、养老; 以及死亡。 这些“第一次”所串联的,正是每一个普通人平凡而又璀璨的一生。

1、「出生」

谁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他们也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紧张、激动、忐忑不安,等待生命到来的父母们总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而在孩子们到来之前,最先需要克服痛苦的,是怀胎十月的母亲。 曾经有一位孕妇感慨道,“没有生过人,还谈什么人生。”

假如说人生中有10分的痛苦必须学着去承受,那么生孩子起码要占5分。 那么,分娩阵痛到底有多痛呢? 妈妈们疼到呼吸困难,痛哭流涕,抓紧床头,用手锤墙都无法分散这种疼痛。

就连只是短暂体验阵痛的爸爸们,也痛得受不了,直喊停。

这种疼痛,就像有人要从你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或者有人用尖头皮鞋不停踢你肚子。 即便在现在,无痛分娩技术已越来越普及,但也不代表着妈妈们可以毫无痛感的生下孩子。 产妇们依然要等待长时间的规律宫缩,直到宫口开到二指,才能够接受麻醉注射。 已经是第二胎的吴丽辉,却依然没能忍住这番疼痛,早就大声喊着想要快点打无痛。

而这一针“无痛”,也是人生中最痛的一针。

穿刺针穿过产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 对于产妇来说,这一针再疼,也是给即将要疼到昏厥的自己,一剂最有力的解药。

正式进入分娩流程之后,还有更大的难关在前面等着妈妈们。 顺产,也就是自然分娩。 产妇需要借助宫缩的力量,把一切力气往下使,将孩子分娩出体外。 妈妈们铆足了力,把脸憋得通红,甚至还有的妈妈出现累到虚脱的现象。

产房里会准备着功能饮料和巧克力,给完成分娩的妈妈补充体力。 更重要的是,亲人陪伴在身边,为妈妈们加油打气。 当熬过所有的疼痛,花光毕生的力气,看见孩子的模样,听见清脆的啼哭声时,泪水总会不争气地留下来。 “孩子使劲哭,爸妈使劲笑”。

这是父母与孩子,人生第一次的会面。 希望能够有一儿一女的吴丽辉,在看到女儿的一瞬间,边笑边哭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妇,都能够第一时间与爱人分享喜悦。 第一次当妈妈的周婷,在进入产房十几个小时后,依然没有什么进展。 她的爱人焦急地在产房外四处踱步,时不时地呼叫医生,迫切地想了解爱人的情况。

由于时间过长、催产素作用下宝宝胎心下降,医生向周婷提出了转剖宫产的建议。 为了宝宝的安全,原本一心希望顺产的周婷,接受了剖宫产的建议。 宝宝很健康,妈妈也很安全,但在产房外一直苦守着的爸爸,却哭了。

第一次抱起宝宝的爸爸,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 原来,第一次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是让人如此悸动。

怀有双胞胎的向爽,时刻都在期待着孩子的到来。 但由于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主动脉掰二叶畸形,期待的同时也充满着无限的担忧。 她要先进行一次心脏外科手术,由于孕期不到28周,孩子暂时还不能进行剖宫产。

一旦出现危险,孩子的死亡率高达30%,孕妇的胎盘要剥离,会出现大面积出血,可能连子宫都保不住。 幸运的是,母子平安,手术很顺利的完成了。

一个月之后,向爽的双胞胎顺利出生了。 向爽的爱人不断地在走廊来回踱步,压抑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 “我下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还能干什么呢?”

第一次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我们都需要彼此体谅。 所有的孩子,都是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从什么也不会到独立成人。 所有的父母,也是从手忙脚乱到养儿育女,从桀骜不驯到温暖柔情。 不管是成长还是养育,都是生而为人,一场温暖又感动的人生修行。

2、「离别」

对于孩子而言,人生最重要的第一门课,不是学说话、学走路、学吃饭,而是学会离别。 离别的第一步,从踏进幼儿园开始。

每年的9月,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里总是会有震耳欲聋的哭声。 不管在哪里,都集体上演着一出“妈妈不要离开我”的绝顶苦情大戏。

数不清的孩子哭着、喊着、嘶哑着,甚至扯着妈妈的衣角、在地上打滚,一切就只为了把妈妈留在身边。

对于年纪尚幼的孩子们来说,学会与妈妈分离,是出生以来再难不过的人生第一课。 而在角落里看着大哭不止的孩子、偷偷抹泪的父母们,更是怎么都学不会离开自己的孩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相依相靠,是怎样都无法割舍的。 他们也都是第一次,要学会克服离别,变得“勇敢”。

回想起第一次与爸妈在幼儿园分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情显得严肃又可爱。

为什么这么坚强? 因为长大了。
爸爸送你到幼儿园,你千万不能哭。 你就大步地不要家长陪,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这就是勇敢。
你睡觉的时候会不会想妈妈呀? 会的,我放在心里想妈妈。

当孩子们渐渐成长,学会与父母离别之后,他们也将从幼儿园迈入小学。 小学的门口,不再有幼儿园门口的哭闹,更多的是父母站在门口关切而又期盼的眼神。 迈入小学之后,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开始给孩子规划未来。 不仅要完成作业、考的好成绩,越来越多的父母给孩子安排了“第二课程”。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郭雨晴,除了要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在妈妈的监督下弹钢琴。

幼儿园时期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全都挥之散去了。 仅剩的,只有“不喜欢爸妈”、“他们真的很烦”、“把我搞得快要疯掉了”

或许要过了很多年之后,郭雨晴才会像逼迫自己学钢琴的妈妈一样:

我现在觉得,我妈小时候为什么不把我逼得再好一点。 如果再弹得好一点,或许我现在可以既有一技之长了。

还有一群孩子,他们并没有那么幸运的过渡期。 从很小的时候,与父母分别,似乎是一出生就要学会接受的现实。 他们被叫做“留守儿童”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在偏远的农村生活着,父母为了让孩子读得起书、家里能过得好一些,都纷纷选择北上南下打工,养活一大家子。 唯一在家陪伴孩子们的,只有年迈的老人。 离别这件事,早就成为了他们心里一道永远过不去的坎。 说不出来,但却又苦在心底。

唯有通过诗歌课,这样抽象的表达方式,孩子们心中对于离别的无奈与思念,才能喷涌而出。

我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
我会教我的孩子,把自己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
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人生在世,便是不断地在迎接,同样也在离别。 第一次学会离别,我们哭着去接受; 而当真正的离别到来,或许我们才能笑着面对。 漫漫长路,还有许多的“第一次”在见证我们成长的轨迹。 当孩子们被问到,“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医生、老师、消防员、军人、白领……回答五花八门。

他们的眼里,都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闪烁着点点星光。 这样的美好,大概也只有当长大成人、为人父母、头发花白时,再度回看那些珍重却又有些模糊的“第一次”,才会察觉到得到吧。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往后余生,波澜不惊。”

*本文作者:阿呆

 5 ) 《人生第一次》在见到你之前,我已经爱上你了【第一集:出生 The World First Sight】献给天下的母亲

每个看似平凡的第一次,都是踏入下一阶段的关键

人生第一次

光听片名,想必大多数观众已经知道要拍什么

节目组将镜头对准十二个人生节点,对准平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我们并不是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

但片中有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不论何时何地,你总能在这十二个片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它像是我们人生旅途的里程碑

原来,每个人都在不同时空经历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第一次

而每个看似平凡的第一次,都是踏入下一阶段的关键

你的人生正在经历第几集呢?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

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却往往难以预料

比如说,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妈妈们疼到呼吸困难,哀嚎,痛哭,锤墙

也敢怪她们会感慨:“没有生过人,谈什么人生”

在第一个故事中,吴丽辉正经历着产前的阵痛

即使是无痛分娩也不代表着全程无痛

这是最疼的一针,上麻醉需要从脊髓注射,穿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

吸气,呼气,用力,坚持!

年轻的丈夫攥着吴丽辉的手,原本只有产妇的独角戏,多了一个身影

再吸气,再呼气,用力,再坚持一下!

整个过程,产妇都要卯足了劲,把脸憋得通红,借助宫缩的力量,把一切力气往下使,将孩子分娩出体外,这一过程甚至有妈妈累到虚脱

当花光毕生的力气,看到宝宝的那一刻,正式晋升为妈妈的产妇们泪水悄然滑落

孩子使劲哭,爸妈使劲笑

一切的辛苦与疼痛,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产妇向爽,因为先天性心脏畸形,她必须先做心脏手术,才能剖腹产,手术风险告知书上列着密密麻麻的备注项

病房里,丈夫和她碎碎念着明天的手术,他说:“明天你肯定没事的。”

还夸张地打趣着要防止妻子流口水,他们将双胞胎的名字取为“春和、景明”,出自《岳阳楼记》,是向爽梦到的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双胞胎名字中的诗意,正是这个家庭对未来不灭的希望

手术室门口的老人正在抹泪,丈夫安慰母亲说着“不操心”,自己却紧张到踱步、挠头

一台手术,三条人命

好在向爽的心脏手术和剖腹产一切顺利,得知消息的丈夫一路奔向妻子,看到玻璃后的爱人,自己却转身而哭

母子平安

年轻的父亲地在走廊上来回踱步,碎碎念着

举重若轻,字字有力

随着宝宝们的降生,第一集走向了圆满的结局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他们睁开双眼,不住啼哭,伴随着出生时就收获到的爱意,成为茫茫人海的一员,开启未知的旅途

生活就像一条溪流,身在其中时,你总是很难察觉其中变化的力量

人生第一次

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长按关注 班克西赫

 6 ) 真实中的虚假

作为一部纪录片,其核心就是真实,虽然影片《人生第一次》从表层来看是具有真实性的,但是,只要深入的去了解了就会发现,片中的大多数时候所展现出来的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人,所能代表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是每个人生孩子都想第一集一样有选择,也不是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想第二集一样过得快乐,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还不够,不应该只把镜头对准条件好的,也要适当的给一些贫穷的人或者条件一般的人,这样会使影片更加具有说服力,也会更加的真实,让观众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的一生,让他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世界。歌颂母爱的伟大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把最根本的东西丢掉,不能舍本逐末,丢掉初心,如果那样的话就就让片子显得有些下陈了

 短评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6分钟前
  • 每天都要取名字
  • 推荐

第三集真的太好哭了,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啊。现实断裂之处,诗歌全盘接管。//《上班》这集太好哭了,这纪录片我简直一集一哭😭王绍军先生早日康复,好人一生平安啊。

8分钟前
  • Monody
  • 力荐

看了第一集,一位父亲在得知心脏病妻子和双胞胎孩子平安后跑到角落背着人哭,摄影师非要追着去拍正面大特写,那位父亲连着转了几次身,可还是逃不开摄影师的追逐。。。什么时候中国的纪录片制作者们能学会运用多样的镜头语言,知道蒙太奇的感染力,不是只有正面直给的镜头才是好镜头啊。。。

11分钟前
  • TM1001
  • 还行

镜头捕捉的很好,导演用镜头而不是过多的旁白来记录一些事实,留给观众去思考。

16分钟前
  • 魔神小霸王
  • 力荐

视角极好,抓住人生每个重要节点的悲喜,串起人生的图景。那一点一滴的痛与挫,塑造了我们。第一集,人母所经历的磨难,声声入心,每个男人都理应见证。第二集的定格用得很棒。

21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我见过最美的翻译 “长大” : love sorrow and dream in poems.

24分钟前
  • 若我是只喵呢
  • 力荐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29分钟前
  • 艾格
  • 力荐

满分满分!)下辈子,我想倒活一回。第一步就是死亡,然后把它抛在脑后。在敬老院睁开眼,一天比一天感觉更好,直到太健康被踢出去。领上养老金,然后开始工作。第一天就得到一块金表,还有庆祝派对。四十年后,够年轻了,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喝酒,狂欢,恣情纵欲。然后准备好,可以上高中了。接着上小学,变成一个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肩上没有任何责任。不久,成了婴儿,直到出生。人生的最后九个月,在奢华的水疗池里漂着。那里有中央供暖,客房服务随叫随到。住的地方一天比一天大,然后,哈。我在高潮中结束了一生。

33分钟前
  • 你不会开花
  • 力荐

第一集看的哭的稀里哗啦

38分钟前
  • 露西西
  • 力荐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41分钟前
  • 默尔索
  • 推荐

目前出了4集。第一集:妈妈生孩子固然辛苦,但我不觉得伟大,孩子不是自己想来到世间的,是父母“自私地”将他们带来的,那就要承受痛苦。时至今日,我还是认同“父母于子女无恩论”,我觉得十月怀胎、父母教育(不谈论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应尽的义务,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是无恩有情的一种关系。第二集:讲子女上学包括家庭教育,有些小孩的回答,不禁让人哂然一笑,“保护家庭、挣钱”都不该从孩子嘴里出来。第三集:“妈妈把太多爱给了姐姐”。

46分钟前
  • Talent
  • 力荐

《长大》一集说,“学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平静的话语总是更有张力。

49分钟前
  • cruiseowl
  • 力荐

没生娃且还有计划生娃的姑娘们,建议不要看第一集,只会加深你的恐惧

53分钟前
  • 冷清翛
  • 推荐

第一期哭的稀里哗啦 是感动 因为新生命的到来 为母亲的伟大 为生命的意义

57分钟前
  • 是七七七七呀
  • 力荐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有时候我们却无法预料。”

59分钟前
  • Nowhere Man
  • 力荐

“我们何必为人生的片段而哭泣,我们整个生命都催人泪下。”

1小时前
  • 4%
  • 推荐

1、出生—太好哭了。人生初见,春和景明。2、上学—太好笑了。什么是童年?3、长大—太辛酸了。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4、当兵—太燃了。人类最强大的武器是豁出一切的勇气。5、上班—太励志了。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平等。6、结婚—太甜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是要相信爱情。7、进城—太不容易了。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8、买房—太难了。这万家灯火,能有一盏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就好了。9、相守—五味杂陈。从病房里看人间百态,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好好吃每一顿饭,是最美好的事。10、退休—太暖心。你我手牵手,一起去上老年大学。11、养老—五味杂陈。“相册38本,带走了8张;荣誉证书10本,都没带。”12、告别—怕忘了亲人们,怕忘了这个世界。

1小时前
  • Ginger
  • 力荐

就凭诗歌课那一集,五分!我也想上那样的诗歌课。第二集就是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充满补习,竞争与物质,大山里的孩子纯朴 ,自由。漭水中学的校长太棒了!

1小时前
  • 今者吾丧我
  • 力荐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好美的名字

1小时前
  • 倔强的犀牛
  • 力荐

四星半吧,有些地方隔靴搔痒,最喜欢的是当兵。最不喜欢的是写诗那一集,太矫情了。不是矫情不好,是这样的过分诗意的老师不太适合那群孩子吧,除了让他们对自身遭遇更加敏感、过于自怨自艾、得失心重,对他们的帮助真的是积极的吗?我深深的怀疑。(我自己就是一个轻度抑郁,看这一集疼到不行,很痛苦,所以想问,何必要指引他们打开内心脆弱的大门??)

1小时前
  • 开开!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