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国

第40集完结

主演:王凯,王劲松,靳东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剧照

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2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3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4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5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6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3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4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5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6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7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8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9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弃坑:《理想照耀中国》观后碎碎念

弃坑了,有打动我的再随机更新。

我从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这部作品比较特殊,不应该用看剧的眼光来审视,用追剧的规则来要求它。因为它集数多时长短,虽然原型人物的真实经历足够动人,但要压缩到30分钟左右的篇幅,势必要牺牲细节,减少铺垫,顺从套路,放大冲突,加快节奏,夸张表演……它本身就带着先天的限制和缺憾,很难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除非主创天赋异禀逆天改命。所以,每一个单元在讲清楚故事的前提下,融入主创的风格与特色,就可以拿及格分了,如果我要强行点(pi)评(pan)还是有失公允,所以,我弃坑了,如果有特别突出优秀的,再滚回来夸!

中国影视作品以“献礼“为主题的命题作文,水准两极分化非常明显。但从12年前的电影《建国大业》到今年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可以看出,大部分还是兼顾艺术和市场,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合理创作,既热血又走心的佳作。

《理想照耀中国》集结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选择在五四青年节开播,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爱国是浪漫的,梦想是动人的,献礼也可以生动和闪耀。因为是独立的故事,每一集都有不同的主创,这份答卷的分数也因此参差不齐,客观上也反应了我国电视剧行业的金字塔水平。

所以开贴,争取把每一集的观后感都记录下来。

第一个故事《真理的味道》⭐⭐⭐

父母辈爱的靳东打头阵,饰演《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版翻译家陈望道先生。都市情感剧里略觉出戏的一身正气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的每一次凝视都似乎酝酿着思考,每一个动作都仿佛承载着岁月。

但这个故事却并非我想象中那么……动人。从导演到编剧似乎都给自己加上了“教条式”的枷锁,聚众辩论要用炫技的长镜头,同志谈话要用剪影+对角线构图手部特写,压抑的社会要靠冷色和暴雨渲染,主人公的觉醒或升华需要朋友的刺激和影响。甚至连“墨汁当糖”这个对全篇来说堪称戏眼的典故都处理地像是语文课本里需要全篇背诵的课文,只有和诗词歌赋同处,才不会显得突兀。也许主创们又满腔豪情与抱负,但作为打头阵的篇章,最终的呈现还是用力过猛,或者说是方向偏移了,他们弱化了译制的艰难与沉重,又没有真正展现当时社会的腐败与动荡,把本应充满温度和文采的历史片段抽象成刻板又套路的意识形态伪散文。

对于第一个故事,作为观众,我是略感失望的,但,作为刚开始看《觉醒年代》的延时追剧人,通过《真理的味道》知晓了陈望道先生,还是值得的。毕竟,明天又是新故事,新主创,新青年就应该永怀新希望。

第二个故事《守护》⭐⭐⭐半

讲述的是上海最早的党员之一张人亚同志为保护党的珍贵资料回乡托付爹爹,父亲孤守秘密苦等儿子却未能等到,在新中国成立后帮儿子完成任务将珍贵文物上交国家的故事。

今天故事中珍藏的资料里有一本《共产党宣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译本之一,和昨天陈望道先生的贡献遥相呼应,呈现效果也更加流畅、自然。

林永健老师把一个平凡但重諾,朴实却守信的老父亲刻画得入木三分。剧中他与代旭饰演的张人亚一共有四次对手戏,每一幕的情绪和环境都不同,两人的状态与演绎也有层次的变化与递进,前者从关心到自责到释然,后者从忧虑到坚定到满足,都能让观众代入且相信,这份约定千斤重,这份守护动人心。

至于拍摄手法,说实话,沉郁的冷色调虽然可以渲染氛围,让空等的无望与未知,谣言的误解和伤人攥紧观众的神经,自带压抑效果,但镜头的艺术处理偶尔还是感觉有点恐怖片的意思冷不丁被吓一跳。不过,故事的讲述很完整,演员的情绪很饱满,比起昨天规整的意识流,今天抒情的生活化更对我的胃口。

第三个故事《磊磊的勋章》

这个故事的官微预告下,点赞最多的几条观众评论都在吐槽飘忽不定的播出时间线,这其实也是昨晚看到预告后我的心声:前一集还在缅怀革命先烈,怎么后一集就到了备战2008奥运会?如此任性又如此随意!哪怕剧本是相互独立的,但故事的背景和年份也应该有确定的先后,按照人物出生或者事件发生来排列,想必不是难事呀,现在这样的播出,观感和体验的确不好。

但是,不得不说,《磊磊的勋章》是目前播出的三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一个。就真实历史人物而言,能够被选做主角的,都是英雄,事迹本身不应用戏剧的标准来判断精彩程度和意义高度,所以我的剧评不会太多的涉及对人物本身的讨论,但艺术化加工之后的作品,还是有接受观众发声与意见的义务。

今天的主角刘磊磊,中国女子柔道队的男陪练,180cm的山东大汉,从16岁开始,用生命中最美好的16年,被摔了284万次,陪练出了20多位世界冠军。事前没做任何功课的我一边看片尾资料照片,一边感慨”演员和刘教练长得好像呀”,等到写剧评前看了官微才知道,刘磊磊的饰演者就是刘磊磊本人。难怪会觉得剧中演员的表现偶尔会透露出一种放在运动员身上能够理解的别扭和尴尬,因为真的不是专业的,但真因为这种”不专业”让记录显得真实,而同时,也因为真人的演绎,把他面对事业转折的疑虑,父亲劝说的倔强,安慰选手的可爱,金牌诞生的自豪复制得生动又深刻,因为这是他流汗流泪流血的人生,像一道划破天际的流星,也许没有在夜幕中留下用永恒的闪光印记,却以另一种形式,永远存留在了宇宙里。

挺喜欢今天这个故事的切入点,不算热门的体育项目里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既有性别的反转又有职业的反差,看剧的时候偶尔会让人想起女子排球的陈忠和教练,体育的魅力大概就是让每一份热爱燃烧让每一份投入闪耀吧,以各种方式。

第四个故事《纽扣》

讲述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章华妹女士的故事。按照看剧惯例,本集结束后,我搜索了章华妹女士的相关资料,虽然剧评的重点不在评述每集人物,但非常希望有人可以把她的故事拍成剧,就像当年的《鸡毛飞上天》一样,应该是一个精彩又动人的篇章。在“两性议题”变得敏感与对立的当下,这个故事拥有强大的力量与意义,历史记住章华妹,因为她的标签是“新中国个体户第一人”,这无关性别没有成见,是时代发展和进步与个人胆识和努力相辅相成的最佳结果(章女士的父亲也有通透的认知和超前的意识),而这样的结果,才是当下社会应该鼓励和提倡的,给与弱势群体更多的帮扶和理解,给与优秀群体更多的机会和保障,应该用能力和其他的客观因素来判断事情,而不是单纯地用无法改变的成见来打压或臆想他人。

回到剧集本身,就没有章女士的故事本身振奋人心,观感有点复杂:既有优秀又有窠臼。首先是对人物的整体塑造,不管是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不论是个体户还是公务员,虽然立场对立却拥有人性的良知,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底色温暖;但同时,在造型上又似乎有些公式化,妆发和服装好像刻意做旧,想强调一种经过修饰的年代感,反而是章华妹真实营业执照上的照片,简单的白衬衫更清爽自然。其次是对故事的演绎,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所以主线清晰明确,起承转合相对完整,虽然受时长限制,角色心态或行为转变未能深入刻画,但并不影响移动镜头和特写镜头调动观众情绪和自我代入,我一边看剧一边庆幸生活在当代的幸福,以及感慨经济市场短短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人物设置上,也许是我想得有点多,觉得主创在若有似无地渲染张婧怡和牛骏峰的对手戏氛围,给观众创造脑补的条件。其实在这个故事里没必要也无所谓,毕竟重点是“不愧是你温州人”。

最后,用剧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做结尾“没事,都会好的”。

第五个故事《歌唱!祖国》

用虚实结合的方式重现了作曲家王莘先生创作歌曲《歌唱祖国》的往事。音乐的力量无形却有声,仿佛可以联通细胞唤醒末梢神经放大感官,通过创作者打开的一扇门,去欣赏不同的风景。

也许是王莘先生的创作故事比较简洁,为了填满30分钟的时长,主创增加了大量的原创内容和艺术加工,导致整体设计比较刻意,每个片段的节奏虽有长短,但轻重失衡,当铺买乐器的叙述台词虽然交待了背景,但着墨太多,和天安门广场上设计师的介绍一前一后喧宾夺主,造成王莘受到启发得到创作灵感的小高潮缺少氛围煽情生硬。而做旧的色调和文艺的腔调,也让整段往事充满了戏剧的夸张和舞台的狂野,王莘梦中遇贤妻巧得歌词的那段更是带了点恐怖片的味道;但恰好又是这种疯狂的演绎和跳脱的处理,展现了艺术家灵感来袭时的喜悦与沉醉,民众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共鸣,就像是把抽象的感觉具象化,有亮点也有槽点。

个人认为这个开篇与结尾看似呼应,但实则并非最佳选择,一是开头儿子与父亲的对话并不讨喜,自责也没能对剧情发展有任何推动与贡献;二是结尾表面演唱者的画面和实际歌唱者的声音放在一起,属于前因后果的我接收到的不是感动,而是尴尬,直接转移了故事的重点。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反而是梦里王莘先生的妻子哼唱歌曲时无声的画面,适当的留白反而拥有了独特的美感。艺术的完成8分靠作者,2分靠观众,无声仿有声的奥义也值得我们思考。

第六个故事《173米》

以工程师夏荔的视角,再现了中铁十九局团队攻克“鬼门关“胡麻岭隧道二号洞八年间的一段岁月。作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基建门外汉,虽然剧中一些专有名词和专业行为看得我如坠云雾,但也不妨碍我发自内心地高呼一句“中国技术yyds!”

今天的30分钟信息量很大,节奏跑得很快,两条叙事线(隧道挖掘的事业线和夏家父子舍家为国的亲情线)交替前进恰如崇山峻岭中两列蜿蜒的火车,直达全线贯通任务完成的终点。隧道施工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依靠建设者们不断摸爬滚打,试验,失败,重来,继续……浓缩成剧,虽有跌宕起伏,但因为场景单一难免乏味。所以主创很巧妙地加入了俏皮的配乐,让冷色的场景鲜活,有了更加生动的氛围。而角色们衣服上的泥水痕迹,实拍场景的田野风光,也有一定的加分,让整个故事更佳完整。

最后要再次真情实意地感慨一句,谢谢中国的技术工匠,让交通如此便捷方便,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扩大了我们丈量祖国的空间。从今以后,看到山里的路,谷里的桥,洞里的道,我都会想起你们,伟大的无名英雄们。

第七个故事《你的眼神》

如果不是这个故事,我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中国灵长类动物研究学者、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保护专家龙勇诚先生,把偷猎者变成保护者并关心他们生活和未来的能力者。这大概就是这部电视剧的意义之一,让那些被历史遗忘的英雄得到纪念和铭记,让那些在行业发光发亮的英雄被更多人知晓,让那些平凡普通却重要的工作被大家知晓和关注。

因为滇金丝猴特殊的生存环境,所以这个故事中加入了很多原生态自然美景的画面,开篇宛如在看《航拍中国》,导演的高明也体现于此,软萌又精灵的滇金丝猴美貌出镜,最开始就与观众建立了情感联结,让后续龙勇诚先生的保护行为和禁猎行为都有理有据,极易带动情绪共鸣。但是,导演真的很过分,一句“帮我和杨老师拍张照吧”的台词充满了flag的味道,害我提心吊胆了一整集!以为其中有人要领便当。还好,山林中保护者和偷猎者的贴身搏斗虽然紧张,但好歹有惊无险虚晃一枪,对工作的热爱与对亲人的守护交织的情节也处理得相对合理。可也许是因为前半部分始终悬着心提着气,导致顺利脱险后的节奏突然放慢有点不太适应。不过这个过程本身是长线战斗,浓缩在一个故事中以拍照结尾,还是很有地方特色,就是当地居民的妆容也太写实了,黑得反光(笑哭。以及,如果有机会,也想去云南实地看看滇金丝猴,拍一张它们的美图。

第八个故事《雪国的篝火》

昨天以为的flag,应在了今日的雪山翻越上。依旧延续了以小见大的切入角度,将故事落脚点放在了“红三军团第六师十七团一连“炊事班,九位姓名、生平均不详的战士永远留在了雪山。因为信息少,所以创作空间很大,在主创的笔中,这些炊事班的同志一定都带着有趣的灵魂,你看他们的名字多可爱“糖豆、冲天炮、锅盔、不烂帐”,他们可能有的喜欢吃糖,有的喜欢讲笑话,还有的喜欢写写画画,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又有着一样的梦想,往小了说是吃饱穿暖,往大了说是家国平安,然后,他们为了守护希望的光点燃生命的热情,用尽全力守护了一连的所有战士,最终牺牲了自己。

今天的这一集是这么多天以来,我最想看幕后拍摄的一集。逼真的妆发,苍茫的实景,氛围感很强;克制的情绪,艺术的表达,共情力拉满。糖豆牺牲之后,班长对着大山呼唤得不到任何回应,只余下寒风在横冲直撞,穿梭于吞噬万物的雪白,宛若呜咽,自然用它的方式在哀悼。想起王石在《十三邀》里分享过攀爬珠峰时遭遇的“濒死体验”:身体选择放弃意志忍受煎熬,风雪交加中行走的痛苦比停下的极乐更易坚持。这已是设备充足情况下的身心博弈感受,在物质贫乏的1935年,前线战士没有选择的机会,炊事班战士则选择用自己成全革命。他们曾经鲜活地存在过,但没有人知道,谢谢,辛苦了。

第九个故事《劳工万岁》

同样都是学习法律,有些人成了有钱有权上位者横行霸道的庇护伞,有些人成了B站阿婆主用幽默风趣的例子科普深刻严肃的知识,有些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并领导过数十次工人运动,最后作为京汉铁路大罢工的主要人物,被军阀抓获强杀于洪山脚下,时年34岁。但今天的《劳工万岁》并没有重现这段热血激昂的故事,而是虚构了一个施洋先生帮女工打官司争权利的故事,恰如主创采访所提到的,无“设计桥段“,重“矛盾冲突”,所谓“回归人物”,但故事还不如施洋先生百度百科的生平文字打动我。

今天这一集,让我想起了《真理的味道》,又是一个重形式少真情的表达,从起到落都像一部歌舞剧的节选,演员表演集尽夸张只能事,用五官、肢体大开大合地演绎,仿佛观众不是在屏幕前,而是在几十米远的舞台下,和隔壁《生活家》用力过猛的刘敏涛老师还不是同一种over的演法,刘老师是夸张的五官乱飞派,冯绍峰是厚重的悲情端着派,张慧雯是平淡的化妆氛围派,每一种都有“演”的痕迹,按头想让观众共情,但惨则惨亦,燃也燃亦,却因为缺少情绪铺垫和叙事延展,每一种感情都十分短暂,一切都在为主创所谓的“冲突”服务,而不是为了真正的观看表达,所以我只能作为冷漠地旁观者,看这个虚构故事里的真实主人公,愤然倒戈,法庭反击,街头演讲,他们昂着头挺着胸满脸写着“看我们多团结,看我们多激昂”,而我,却已经走神,低头看起了施洋先生意气风发的人生。

 2 ) 他们走了一百年,现在该我们跟上了

我们已经走了一百年了。面对过往的一百年波澜壮阔,什么才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纪念?

永久奋斗,继续前进。

第一个同志倒下了,第二个战友接过他的理想和志向,继续前进。那一刻前进路上有两个人,第一个同志获得了永生。

只要我们能一直走下去,那所有人都是永生的。

建党百年献礼作品参差不齐, 有一些我们都知道的懒得聊, 有一些很有特色,值得专门聊一聊。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就是。

这部剧里有一集叫《雪国的篝火》,说的是红军长征期间翻越雪山时,有一个炊事班的九名炊事员全部牺牲,长眠于雪山草地的故事。

作为看惯了战争片的观众,其实在观剧前就已经猜到了一定会有牺牲。而且在剧中如果前期铺垫了很多,那这个角色一定会牺牲得很有戏剧性。说实话,这是很常见的手法,不说主旋律,就是最常见的故事,都有这种桥段。

如果只是这样,那这个故事不叫主旋律。

但这个故事里,编剧做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突出描写。

在第一个战友牺牲后,指战员只有情绪上的停滞,却没有行动上的缓慢,他一边悲怆地看着战友,一边高声:

「继续前进!」

这个行为是隽永的。

不用多说什么,往前走,这才是对战友最好的安慰。因为战友的牺牲,恰恰就是为了他们可以继续向前。

因为前路更加艰险。

这比任何煽情都来得动人。在这里的情绪宣泄事实上是矫情的,也是失真的。

第二个战友牺牲了,大家集体对着尸体敬个礼,继续前进。

故事里的最后一个班长死了,他死于饥寒。为了生篝火,他把衣服里的棉花掏出来全烧了,最后一件棉袄变成了单衣。

没有人说话,大家从他的尸体旁走过去,只远远地瞥了一眼,然后继续翻越雪山。

看起来我是在剧透了,其实没关系,因为这一集最重要的地方不在战士的牺牲,而在牺牲后活下来的人反应。

这个反应无所谓剧透与否。你理解了这个反应,那它就会永恒地隽永;你不理解这个反应,那就算看十遍都不会在意。

按照很多人习惯的反应,这时应该嚎啕大哭,至少也得埋起来吧。

可这是在雪山上。

过雪山是没时间给你呼号的。环境艰苦,缺衣少粮,阴风怒号,你每在这里多停留一分钟都是在浪费。

浪费的不只是你自己的生命,还有同志的,还有组织的,还有革命的。

在那个时候,你的生命、他的生命都是一起的。他的死就你的生,你的生是更多人的生。

为了让更多的人永生,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在意他肉体上的死。

带着他的精神,怀揣着他的理想,往前走吧。

活下来的人更加痛苦,但这种痛苦是隽永和悠长的。一分钟前还是跟你打趣的同志,下一分钟就被皑皑白雪覆盖没有踪影。

你甚至都不能回过头来看一眼,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你要翻过去。

你翻过去了,你才能坐下来,哪怕还只是在窑洞里,但起码有个落脚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把你们的事情告诉大家,告诉世界,告诉历史。

但如果你留恋于这一刻的悲欢离合,好的,你们都会被无情的大雪掩埋,悄无声息,全都失败。

事实上,我们就是凭借着这个信念,走过了一百年。

这一百年里,每个人都无法走完全程,每个人只走一小段路,停下来了就把接力棒交给后来人,前赴后继,永不停歇。

这一百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方法和结果是不同的,但大家的目标和方向永远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走了一百年。

永久奋斗,继续前进。

说回电视剧。

一部剧是需要有主角的,观众要代入主角的视角来感受主角面临的压力和产生的动力。对于一部时间跨度大的影视作品来说,《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种通过一个人物或者一个家族来穿插革命史,事实上已经很复杂了,其中还有一些失真。现在要跨过的可是一百年时间,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的环境,战乱、建设、发展,每个阶段的目标都不一样,怎么找主角?

这几乎在戏剧上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看到,《理想照耀中国》最后还是完成了这个戏剧构建,并且用的是最简单的一集写一个故事、一集写一个人物的办法。

看起来是单元剧,但其实最难的不是怎么写,而是怎么找。

在一百年里,找到什么样的人,才能串起这一百年的故事?

归根结底是这部剧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于是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呢?

还是放到历史政治背景下,我们要思考的是:在这一百年的光辉岁月里,什么是变了的,什么是还没变的?

党的最低纲领变化了。从反帝反封建到建设社会主义,再到全面小康,现在开始讨论如何分好蛋糕了。

党的最高纲领始终没有变化。永远是那四个字,共产主义。

党的组织力量变化了。开一大时全国加起来也才50多人,而且也没几个人真的明白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九千万党员了,满布在基层和各行各业,全社会形成了有机整体。

党的组织能力没有变。自始至终都是以列宁式政党对自身的建设要求,只有牺牲自己,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社会结构变化了。起初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在新中国前始终没有大发展,而今天我们已经在往工业国迈步了。

社会的进步方向没有变化。进步方向是一种荣誉尺度,这种尺度来自对前路的追求,在追求的道路中获得正反馈,然后产生更多的精神力量。

……

我们要找的,就是这些没变的东西。

只要抓住了这条主脉络,这部剧的核心就抓到了。

因为观众在每一集里都会换观看视角、换主要人物、换历史背景,但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情绪和方向不会变。

所以哪怕先是2016年的故事,下一集是1935年的故事,然后再是1978年的故事,观众也不会觉得突兀。时间线在这里没有意义。

这些角色有英勇无畏的,有蝇营狗苟的,有疏离观望的,但在某一个瞬间,他们都被感染到了。

他们都被理想照耀到了。

被理想照耀到以后呢?

站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够很清楚地回答说,要怎么走、要怎么走,但我们回头的时候事实上已经知道结果了。

可这一百年里的人们呢?

他们可不知道2021年05月16日是什么样,但他们还是继续在向前进。

我们要从这里学到什么?

我们要学到理想是什么,我们更要学到对理想信念的坚持。真实而唯物的力量永远最强大。

所以遇到困难怎么办?不要怕,想办法往前走。

今天所走的一切,都是未来人们回溯时发现的探索。

考虑到拍摄时间和制作成本,这部剧40集,不可能每一集都是完全做好的,肯定有后期赶工的成分,换句话说,先上哪一集,再上哪一集,不一定有刻意安排的地方,我们不做过度解读。

但第一集《真理的味道》一定是有用意的。

不过我们这里不谈陈望道吃墨水的轶事,事实上剧中也没有格外表现这一点。

重点是第一集的开头。

第一集开头是个长镜头。长镜头从屋子里漫无目的争吵的人群中扫过。

有的在聊资本主义,有的在聊无政府主义,有的在聊泡尔生主义,还有个留着辫子的在怀念大清。

但他们全都是在用嘴说。

每个人喋喋不休,你也不听我的,我也不听他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古老的帝国秩序崩塌了,刚毅和木讷成为了罕见的美德。沉默,唯有沉默,才是最重要的行动——在你不知道行动是为了什么之前。

救国,救国,那么什么是国?抽象概念是国,还是四万万同胞是国?

镜头最后落到了陈望道身上,陈望道一言不发。

整个第一集里陈望道都没有什么戏,没有戏剧压力,没有戏剧冲突。但这第一集的意象丰富,风筝、火车、铁屋子。熟悉近代史和电影艺术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些都代表着什么。

但这一集是纲,全剧的纲。

纲举目张。

有了共产主义这个理想,才能有为之行动的人,才能有为之行动的组织,才能带着人民群众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沉默的人们,他们不是想沉默,他们只是找不到不沉默的动机。但现在有了,于是他们比谁都迅猛。

动机是什么?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

所以第一集的主角是《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

可以说每一集的主角都是它。但它不是个体,所以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个体来承载。

这才有了接下来的一百年。

事实上,在拿到《共产党宣言》时,党员们也不会知道怎么做才能成功,有人觉得要先研究透马克思主义,有人觉得要直接搞工会,有人觉得得去农村,有人觉得要打运动战……

革命没有现成的答案,它只能靠自己一步步试出来。

但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试错嘛。

不过人是需要有正反馈的。如果一直是负反馈,再多的尝试也会让人疲惫。很多人面对逆境就被打趴下了,但党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告诉和鼓舞所有人,不要怕。

没有人不在乎正反馈。而辩证法是什么呢?是你从别人看到的劣势中找到机会,从而获得正反馈。这就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可以说,《理想照耀中国》整部剧都是在说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是你始终清醒饱满就可以的。

要既警惕又兴奋。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你永远保持着那个目标,哪怕你是绿叶又怎么样,哪怕你牺牲了又如何?重要又不重要,因为一定会有人替你走下去。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感染是一个很有趣的词。

什么叫理想照耀中国?

这是剧名里的文法,而结果就是:这部歌颂建党百年的作品,里面大量的单元主角不是共产党员。

原因我想,当我指出这一点时,大家就都已经猜到了。

我们一直在说,党动员了人民群众,唤醒了中华民族,但这些话的主语是党。从戏剧上来说,这是单极的。

所以当我们把目光放在本来具有阶级局限性的人民群众上时,这种转变才是更加可以体现党的存在意义的。

比如第二集,主角不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员张人亚的父亲。但他从爱儿子到看到反动派杀害其他共产党员,最终共情,然后为组织保留下了非常重要的文件几十年,任劳任怨。结局大家其实能猜到,但大家还是愿意看到最后。

第三集,刘磊磊。中国男子柔道队运动员、中国女子柔道队陪练。什么叫陪练?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要跟着真正的运动员陪打,但永远无法上赛场比赛拿金牌。起初他也不理解,但最终是社会的价值取向感染了他。戏剧上不够打动人,但故事足够了,因为足够真实,演员也是刘磊磊自己。

为什么是价值取向感染了他?

当党组织把集体和荣誉、劳动和荣誉挂钩,就意味着社会的价值荣誉衡量体系确定了。这是不同于欧美个人主义的东西,直白点说出来没什么。什么是自信?这就是自信。很多人耻于讨论集体荣誉感,我看就没什么,多好。

这种社会荣誉衡量体系可以给一个人活着的意义。而它又是唯物的,所以它还可以给一个满足感和参与感。

很多年轻人找不到意义,他们也很清楚,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那样就不努力了吗?

如果那样就不努力了,那第六集里为什么要坚持为了这173米的凿通而努力,第七集里为什么要坚持找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的金丝猴,第九集里施洋面对社会黑暗为什么还是坚持要打官司做那道光?

因为他们的信念方向是一样的。他们的落脚点都是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

即便自己失败了,那也是失败的经验,可以给他人作借鉴。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失败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事业要有后来人。

是时候呼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那段话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回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答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他们回来了。

他们没有离去。

他们真的靠着这个信念走了一百年。

他们知道,把这条路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是不是自己走到最后,不重要。

然后他们走了一百年,现在该我们跟上了。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3 ) 好的献礼不应该是考研政治

作为五一献礼片,就第一集的观感来说是合格,甚至是优秀的。

但是,如题所说,好的献礼片不应是考研政治摘抄。里面的旁白过多的引用摘抄了共产党宣言,不是说有问题,只是过于讨巧了。这样的话,我可以总在陈望道身上,我也可以总在李大钊 陈独秀 毛泽东身上,人物个性点不突出。看完整集,对于陈望道的热搜是他沾墨水吃粽子,然而这样的野史逸文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版本,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过于片面。

当然这种讨巧的技巧,对于那些不了解党史党章的用户是很吃香的,也可以吸引这些用户去了解党史党章,有一定的宣传意义。但是,用户群体不应该是片面单一的,对于那些有了一定知识储备希望看到优质剧本的用户来说,这种讨巧反而讨嫌。

但是,你无法去批评这部剧,不仅是因为他是献礼剧,他所写的都是正确的。还因为这是一部单元剧,不同单元剧情有着不同的演员,也带来了深厚的用户群体,当他们统一出现在一个剧里,为了彼此支持的演员,他们就会自觉的报团,以应对不同的声音。这种力量无意是强大的,但是也确实是不可控的。

总之,先提前观望一下吧,与流量演员的演技无关,只是希望这种献礼剧的剧本能更加用心。

 4 ) 最动人的旋律,莫过于“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提起“主旋律历史剧”,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换台。

因为一部剧,只要贴上“主旋律”的标签,便意味着这部剧,它故事讲得无聊、人物写得无趣、制作敷衍、审美笨拙……由此,“主旋律”在年轻观众心里也就变成了被嫌弃的存在。

对于这样的现象,骗子不得不说一句:遗憾。

因为“主旋律”“历史”本身是很有意思、很丰富的、很动人的,只是被一些人拍得干巴巴了罢。 毕竟我们太年轻了,也就上下五千年。

有意思、丰富、动人,也是骗子要为大家推荐《理想照耀中国》的原因。

有意思在:主创在剧中设计了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猜、去找;

丰富在:除了讲故事,还不忘对世界和中国文化的诠释;

动人在:剧中的主角,都有原型。

试问:还有什么描述,能比“根据事实改编”更让人怦然心动呢? 废话说得太多,下面,骗子挑上自己心水的几集,与大家详细聊聊《理想》。

盗火者——陈望道 我们知道,在古希腊传说中,普罗米修斯为解救人间疾苦,而盗取了代表文明的火焰,将之传至凡世,被称为拯救人类的盗火者。 《理想》第一集的主人公,陈望道先生,便是这样一位播撒希望的盗火者。 正因为,有了陈望道先生的翻译,彼时的革命先辈们才能在第一时间拿到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一时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呐喊声,燃遍中国大地。 值得注意的是,此一篇,编剧设置了非常丰富的细节与场景,来为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背景,做深刻诠释。

在一开始,短短几分钟的沙龙讨论会中,角色们依次在镜头的运动下,于历史的长河中闪亮登场:

有人斥责南北政府内斗,有人高呼不要相信帝国主义的童话,有人支持资本主义,有人支持无政府主义,还有人建议响应“俄国十月革命”的号召追随马克思主义,有人则代表保守派、复古派对外来主义们嗤之以鼻……

短短的一场戏,就简单概括了辛亥革命直到建党前这十年的“诸子百家”、国家乱象,风风雨雨。

对于彼时民众的生存状态,主创的展示也颇为巧妙:

在一列代表着中国方向的列车上,从上等坐—普通坐—直到“站票”,官员、军人、商人、市民学生、农民,等级分明,待遇亦由高至低,前面空间宽敞,舒舒服服,吃好喝好,穿得人模狗样儿—后面,人贴着人,鸡鸭乱舞,味道透着屏幕,混乱如菜市场。

仿佛大家不在一个国家,可就在一个国家。

接着,便是对于彼时知识分子的演绎,在“吃人”与无力的“呐喊”中,鲁迅先生悲愤登场,令人心生凄然。

最后,随着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译成,代表着希望的鸡叫与黎明终于到来。

愚公——张爵谦老汉 《愚公移山》的喻言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理想》第二集的主人公,张爵谦老汉就是这样一位“愚公式”人物,接到儿子交给他的“任务”后,在长达几十年的默默守护里,老汉可谓,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即使,最后的结果证明自己可能不过大惊小怪,甚至意义微小。 但历史实践却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着像张老汉这样无数的愚公做着无意义的小事,最后积土成山、汇流成河,星星之火方得以燎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最让人怦然心动之处,还不止于此。

对憨厚的张老汉来说,“藏宝”不仅仅是一次任务,“藏”的还有中国人骨子里的“人无信,则不立”之承诺,“藏”的还有老父对于亡子深切的思念。

再说说细微之处,相比第一集深厚的历史细节,这一集的细节设置,旨在轻巧、有趣。 在张老汉接到任务,急切藏宝时,镜头仅仅通过“牛眼一觑”“惊雷一声”便将一个憨厚可爱的中国农民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噗嗤”。

女王背后的男人——刘磊磊 “男人背后的女人”这样的传统糟粕论调,相信大家已经听得腻得不能再腻了。 第三集,主创便反其道而行之,为我们展现了一出“女人背后的男人的故事”。

为了冠军理想而加入国家队的刘磊磊,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当冠军的小理想,甚至做起了女红……哦不男红,在无言的默默复出中,捧出一个个世界级女冠军。 这一集,没有隐喻、没有细节,但骗子依然推荐给大家。

16年,被摔284万次,陪练出20多位世界冠军。

他值得。

《歌唱祖国》作词人——王莘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

这一段,谁要是能不唱着就读出来,我敬他不是中国人。 …… 如上,《歌唱祖国》大家都会唱,但要问起它的作者,却鲜有人知。《理想》的第五集,便是讲述《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的故事。

故事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讲述,08年奥运会开幕之际,病榻上垂垂老矣的王莘先生,已经失去了创作歌曲的能力,只得望着电视“征集奥运会开幕曲”的新闻哀叹……时间一转,1950年,风华正茂的王莘先生登场,“老先生”浪了一圈天安门,看着新新世界一片蓬勃朝气,灵感说来就来,在回津的火车上便创作出了这曲,之后响彻中国的《歌唱祖国》。

有意思的是,作者是通过梦境来再现创作者在创作时“下笔如有神”的体验,如此设计,可谓如梦似幻。

最后,故事在08奥运会开幕曲《歌唱祖国》中结束。这一环一扣,好像给了王莘先生一个温暖的拥抱——老先生,有人记着您。 (抱

故事之外,对于《理想》片头动画的构想,也别有一番巧思:

沙漏代表着时间之河,而沙粒代表着每个单元的主人公。银河之所以璀璨,正是因为星尘的汇聚啊。 最后最后,感谢《理想》的主创们让小星星再次发光,让理想再一次照耀中国。 还愣什么? 快去看啊! (推

 5 ) 世界又长大了一百岁,你的抉择也有了他该有的答案

说实话,看这集之前,不知道这么紧扣主题的,竟然真的用二十几分钟在讲一个抉择,所有的画面,所有的台词,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在表现、铺垫和解释这个“抉择”,但是呢,这一人之抉择,又可以从某一方面体现出大众的抉择,民族的抉择。历来想以小见大、以点代面都需要非常有感染力的表演和表现,从这一角度看,这一集无疑是精彩和成功的。

故事以中山舰事件开始,讲述面对jjs针对gong,分裂gm队伍的关头,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在两党之间做出抉择的故事。

世事多歧路,尤其gm伊始,仿佛夜行江上,你不知道水面下有什么,亦看不清前路,这时的抉择之难可想而知,哪怕作为历史之后的我们,早已在各种书籍中知道当时的真相,但是一点一点的看这“抉择”被演绎出来,还是大受触动。

剧情中,蒋先云这个人的个性非常鲜明,首先高官厚禄是不在他的考量之中的,所以他的抉择之难,一是何种主义更利于国家的未来,二是黄埔军校校长jjs对他的器重之情和校友间的惺惺相惜之义,这里要给编剧点个赞,剧情走势非常顺畅自然,关于思量和最后选择,关于主义的热爱和坚定,台词自然而热血,一般过于激情和理想化的台词,稍有不慎,便会走向尴尬,《抉择》中却没有这个毛病,无论是台词还是演员的表现,都是自然而然的,自然的一团火,自然的迸发燃烧,然后水到渠成的走到观众心中,引起共情,激发信念感,被一百年前的理想照耀。

虽然只有二十几分钟,我们可以看出,蒋先云这个人物,是非常伟大的,熠熠生辉,或者说,王一博在很大程度上,表演出来了这些闪光点和坚定感。之前看他演谢允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非常具备逻辑感的演员,他会思量这个人的整体的性格和信念,然后在表演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围绕这个人物的完整性格,有逻辑的展开。

首先,这个人是坚毅果敢的,财帛不动心,人情不动心,高官厚禄更不动心,剧中jjs以器重说故旧之情,以委任状贩未来之利,而他不为所动,真的是志怀霜雪,心若铁石了。而面对校友“良禽择木而栖”的劝告,更是反问“gm,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继而追问校友入黄埔军校的初心,那一幕真的让人心动,王一博把声线压得低低的,观众恍然,那些劝他选择的人,才是越走越偏的人,而他不肯去做站了势大的那一方的“聪明人”,去遵从本心和理想,他那一刻的眼睛,让人相信,蒋先云,才是一个一直都没有动摇过的人,他未有一刻背叛他的信念,他未有一刻忘记过他的初心,一个在抉择时把国家的前途摆在个人的前途之前的人,一个相信历史的选择的人。

其次,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英雄主义的人,古希腊神话中,英雄是半神,其实我们也亦然,世事艰难,而生半神拯救世人。他们不恋财富、不慕名利,甚至不拘私情,他的心中,是民族的走向,是千千万万人的生存,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而一旦他找到了心中的方向,便一往无前,万死不辞。如剧中的蒋先云,在五年前,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向往和探索,以及找到方向的欣喜和渐渐的坚定,所以他在黄埔军校的刻苦和成绩的卓越都是水到渠成的,那是他赋予自己的使命,虽昼夜不息、粉身碎骨,也要完成的事业。

再次,这是一个有点可爱的人,剧中好友对他的几次劝说,被他屡次拒绝,让人不由想起来在江东时候的诸葛亮。赤壁之战前后的诸葛亮,大才被孙权看中,于是派其亲兄长诸葛瑾屡次劝降,历代历史小说劝降标配亲友加名利,抵挡不了的就是吕布,把三姓家奴的帽子稳稳戴牢,可抵挡的就是关羽诸葛亮,以及这部剧中的蒋先云。对于有的人,拒绝名利容易,拒绝亲情友情知遇之情就比较难,既要内心坚定,又要口才辩给,这部分,也是这部短剧中,唯一柔软的部分,其他的,不然是铁血,不然是光芒,都是极具冲击力的部分,加了这部分缓冲,剧情便多了一点点温情,很多的坚定无畏,很多的惊才绝艳,加上一点点温情,加上比赛时候一点点急智,一个剑胆琴心的英雄便出现在观众眼前了。

整集看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力量和光明。真的像导演称赞过的那样,王一博是一个非常具有力量感的演员,无论是台词还是肢体表演,都非常的利落果敢,无论是回忆部分的少年时候还是黄埔军校时期,他的眼神戏,有探索、有渴望、有欣喜、有坚定、也有忧虑,但是,从未有过飘移,其实从蓝忘机时期就可以看出,他是可以很准确的表达眼波流转而不是眼珠乱转的演员,就这一点,便足以用微表情惑人了。肢体动作也是如此,一个被两方ldr都赏识的人,一个入学第一毕业也第一名的青年,一个被说可以领导黄埔军校的龙虎之士的人,他可以是激越的,但他一定是很稳很定的,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感想来很难演绎,但是呢,我们看到的蒋先云,已经是有热情也有静气的人,内心坚定,行为果敢,让人信服。

剧中有几次对光明的表达非常非常好,一次是蒋先云少年求学时期,听毛讲马克思主义,毛主席的手,在讲到光明时,挥到光明处,非常的具有象征意义。

还有一次就是结尾,蒋先云做出了选择,他在黑夜里凝视火柴,火柴渐熄时,有人递给他一个火把,他拿起火把融入到夜行的队伍中,回头看向镜头笑了。不知道有多少观众和我一样被笑出眼泪,我们知道他走向的,是不久之后的英年早逝,他自己不知道,或者他不关心个人的命运走到哪里,他只关心他走的是正确的路,他踌躇满志的走在gm的队伍里,火光映在他的脸上,他不关心自己又怎样的未来,但是他坚信,他会给我们所有人,一个光明的未来。

二十几分钟的剧,把我们又带入过去的百年,剧播完了,世界长大了一百岁,当时的年轻人,那些在黄埔军校跟着蒋先云一个个报出自己的名字做出抉择的人,都已经不在,一百年后的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看剧,感慨,把自己放入整个民族中重新审视,如果这是这系列剧播出想要达到的意义,他做到了。

 6 ) 理想的抉择,信念的传承

短短25分钟,以一个年轻人的抉择为切入口,展现的是那一代人坚定的信仰,是新一代人传承的信念。 插叙,是最利于在短时间内表现人物丰富性的。 两年前的军校比赛,我们看到的是少年的英勇和诚挚。“黄埔同学,亲爱精诚。”夜雨下的口号声声,直抵内心深处。朝暮相处、携手并肩的同学,两年后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其中的内心挣扎,可见一斑。 一年前的纷争与交谈,我们看到的是少年的坚定和执着。“同室操戈,相煎太急。”典出曹植与曹丕。才华齐名,情同手足。一言之间,凝聚了蒋先云和许之舟间的诸多背景信息。 也正因如此,夜泊的客船上,他们仍能平心静气地交谈。而正是这一场交谈,我们清晰地看到,蒋先云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对家国人民的满腔热血。心中有火的人,眼里总会有光。 王一博虽是偶像团体出身,但从未让我觉得有什么“偶像包袱”。以角色为中心,为角色之所为,言角色之所言,考虑的从来都不是“这个动作帅不帅”,而是“这个动作贴不贴”。甚至,他对“帅”“酷”的定义,也从来不是外表装扮。泥地里打滚,大雨下奔跑,于演员而言,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吧! 再到面对蒋公的器重,一份委任状的特写,胜过千言。而我们看到的,是少年的淡漠和抗拒。此时此刻,心中自有决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短短的几秒钟,也许只是程式化的表演,我们却也在程式外看到了一些灵动。 如此,“抉择”的心理过程完成了,最后的宣告铿锵有力,水到渠成。 作为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蒋公器重的将帅之才,第一个站出来,高喊“共产党籍永不牺牲!”字字句句,发自肺腑,让人深信,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这一刻,蒋先云和王一博,仿佛已融为一体。我不禁会觉得,这是蒋先云的信念,亦是王一博的信念。 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刹那,仰拍镜头下庄严的面庞,让我忽然间看到了,中华民族那种大义的代代相承。 最后的镜头,定格在他的回眸一笑里。不苏,不灿烂,不撩人,与一切偶像剧设定无关。是那种眼角的微微一笑,是星星之火燃烧在心的笑,是明知选择了险途仍满怀希望和信心的笑,是理想照耀中国的笑! 片尾,当史料图片逐一展现的时候,泪水不期然地涌上眼眶。一旦想到百年前,他们曾真真切切奋斗在这片土地上,想到他们年轻的生命终止在战火纷飞中,用现代的话说,突然就“破防”了。 也许,影视作品的价值正在于此。 心怀感念,且行且惜。

 短评

愿世上再无拼盘剧

8分钟前
  • @_@@_@
  • 较差

第十集《天河》。与其说是电视剧,不如说是演绎的纪录片。然而还是看哭了。

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太短了,巜纽扣》,巜雪国的钩火》看哭了。

13分钟前
  • 刘洋
  • 推荐

题材挺好的,和大人物小人物无关,讲的只是一群有理想的人的故事。遗憾的是每个故事的体量太小了,只有短短的一集25分钟,有时候连基本的起承转合都没有,情感得不到深化,当然就很容易流于表面。如果每个故事能有两集90分钟的话,应该会好得多。

16分钟前
  • 王喝冰
  • 还行

景美,感人,真实,致敬先辈!老戏骨赞的,新人也期待~

17分钟前
  • yohappy
  • 还行

Ep1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Ep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里的张人亚父子Ep3刘磊磊甘为中国女子柔道队做无名英雄陪练十六年Ep4温州章华妹卖纽扣成中国个体经营户第一人;Ep5王莘去北京购置军乐器偶得《歌词祖国》;Ep6夏荔苦守胡麻岭,开辟兰渝铁路;Ep7尤勇诚与妻子勇护滇金丝猴;Ep8红军长征炊事班九人全部葬身雪山;Ep9施洋为女工梁佩英斗争,最终走上革命之路;Ep10吴祖太为修红旗渠奉献年轻生命;Ep11陈毅安与妻子志强的革命与爱情;Ep12杜富国杜富佳兄妹的英雄事迹;Ep13渣滓洞里的何敬平与蒲小路;Ep14苗石识字记Ep15小儿麻痹症糖丸的诞生Ep16雷金玉带领乡亲们种甘蔗Ep17山东寿光蔬菜大棚Ep18小红军八妹Ep19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冰糖

19分钟前
  • 北京烤鸭生
  • 还行

看得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目前播出的这些单元都不错。故事短小精悍,演员演技全部在线,场景真实高度还原。第一集片尾曲《追寻》一响起泪目。

22分钟前
  • 陶禹龙
  • 力荐

以前觉得几十年前的事,离我们并没有很远。现在真的感觉到了年代感,因为人慢慢地不在了

26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还行

纽扣那一集蛮好看的 歌唱祖国那一集那个滤镜用的有特点 有内味儿 再观望几集吧 还是可以看出导演组的用心的 也可以看出导演组想要竭力还原以前的那个年代……看到了17集 现在就感觉每个故事都很好 唯一不好的是每集只有二十几分钟 故事讲不完整

29分钟前
  • 浔玉
  • 推荐

这部剧从片头曲开始到片尾都是泪点,正如片头特效,小人物的信念积沙成金,影响了中国。

33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主旋律群像,不是集齐了明星,傍靠了政策,就能出好作品的。说句客观的,《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还真是近年来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巅峰

36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20多分钟一集,很有良心,把事儿讲清楚就完了,不矫情不煽情,但很温情。

38分钟前
  • 派大星的好朋友
  • 力荐

16集希望的田野看得我热泪盈眶

43分钟前
  • 午眠羊
  • 推荐

目前看到第五集,喜欢《纽扣》,叙事完整,小人物的理想,很现实很动人。剪辑节奏感不错,演员表现张力也到位,相辅相成。短小精悍的剧集更见功力。

46分钟前
  • 穆羽白
  • 推荐

每个小故事都是按照历史进程来的,就是故事太短了,没能讲完整。

47分钟前
  • 奶茶冰淇淋
  • 推荐

以小见大选题还不错,老戏骨抬轿,流量们争做最根正苗红的星星

50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在《纽扣》里,小街巷,单杠自行车,潮湿的街道,1980年那个时期的温州,为自己的生计努力奔波的章华妹,整个剧情的都让人感觉走进了自己父母那个年代。

52分钟前
  • Equinox
  • 推荐

终于等到了纽扣的故事,那个年代真的是不容易,好在现在祖国越来越好……想起了昨天网上的罗翔老师送给年轻人的视频,说年轻人要有责任感,忽然想起工作这几年好像越来越对其他事没有热情了,每天被压榨个半死下班了只想休息,是该有些改变了……最后,好喜欢张婧仪,希望继续磨炼演技,加油!

56分钟前
  • lovekobe0642
  • 推荐

太短了,不过剧本扎实诚意满满。

58分钟前
  • 推荐

看得出团队很专业,水平很不错,可以展开讲讲么😭xiu一下就没了。第一集太凝练了,完全吃不透🙉《守护》我可以TAT,父亲守护儿子所托故事线完整,故事切入点以小见大,情感真挚动人。《磊磊的勋章》我也可以,历史的光芒会更多的偏爱于功勋章上的人物,剧集讲述成功人物背后的英雄,让荣光照耀幕后,看见“平凡人”的伟大,他们也应该被看见。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觉得他很有意义。发现有些角色是由人物本人出演,意义更加不同了。《纽扣》就,还好。《歌唱祖国》的首尾呼应,让我在最后一刻真的泪崩,前面本来觉得平淡来着,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是,那些为国家抛洒热忱之心的人应当被记得!集中展现王莘(xin 官博说这是故土情结的喊法)的专注与投入,显得人物单纯得可爱。

1小时前
  • 不如喝茶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