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欲裂

HD

主演:马克思·雷迈特,奥斯卡·奈泽尔,伊莎贝尔·格什克,路易斯·海耶尔,Ercan Durmaz,迈克尔·施内克,乔尔·巴斯曼,Aris Diamanti,安德列斯·赫尔吉·施密德,Mehmet Yilmaz,奥蒂妮·乔尼,Ben Bickele,J?rg Zick,Gabriele Krestan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头痛欲裂 剧照 NO.1头痛欲裂 剧照 NO.2头痛欲裂 剧照 NO.3头痛欲裂 剧照 NO.4头痛欲裂 剧照 NO.5头痛欲裂 剧照 NO.6头痛欲裂 剧照 NO.13头痛欲裂 剧照 NO.14头痛欲裂 剧照 NO.15头痛欲裂 剧照 NO.16头痛欲裂 剧照 NO.17头痛欲裂 剧照 NO.18头痛欲裂 剧照 NO.19头痛欲裂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欲望”

原本没计划写什么的,我看完电影扫了一眼评论区和讨论区,就觉得大部分观众都没法去体谅这种先天的病,他们只会站在高不可及的地方去批判——仿佛所有病人都应该自行了断。但是,这几天又看到了代孕的讨论逐渐变成了攻击gay,又看到了一篇公众号在写警察钓鱼恋童癖,我就在想错误的发泄,难道就只有我们少数群体应该被批判吗?


电影里,主角经常去看一匹狼,它被锁在笼子里。前两次,他盯着那匹狼看,狼也并不在意。后来,他去看的时候,狼刚好被喂食了。电影给狼进食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它吃完之后,它开始对着主角吼叫。最后一次,主角看到在荒野中游荡的狼,这是他们距离最远的一次,也是中间没有任何格挡的一次,这一次,作者给这次对视一个特写。

我认为,狼象征的是他的欲望,当欲望被隔离,两者显得相安无事,但自己却总想去直视欲望;当笼子里的欲望被喂食,它就会想要更多;当你能够坦然面对欲望时,两者已经能心平气和了。

不可否认,在任何地方,恋童都不算一种可以说出口的欲望,它需要被囚禁在笼子里。但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你总得面对它,这时就得看你的”笼子“是否坚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我不相信存在没有欲望的圣人。如果你是那个恋童癖患者,你能够去克制那种百抓挠心的痛苦吗?

也许你可以,但更多的人是需要性的,他应该就像主角那样对着自己拍摄的照片打飞机。他没有去看那些违法的儿童性视频,更不会去成为犯罪分子,他们心里有底线。他们知道他的本性,却不会去拥抱欲望。

所有批判者都是认为恋童癖者的”欲望“是无法自控的,即使是在药物的帮助下。他们看到了那些阴暗面,就觉得所有的人都是不堪的。就像代孕问题,他们只看到了女性可能会被当做工具去盈利,被利用,却没想到这件事情的产生原本都不是为了盈利。他们觉得gay本质上都还保有强烈的生殖欲和男子主义。唉……

警察钓鱼那件事情,是正确解决的方法之一。它扯出了部分的犯罪阴暗,可是还远远不够。我们没能更好地教导孩子去认识这个社会,却责怪那群原本就无辜的人。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绝望的主妇》,里面有一个游泳教练,他友好地对待所有的邻居,学生,但由于他从性的角度去看他学生的照片,就被所有人孤立,甚至影响了他的家人。他做错了什么?直视自己吗?他错的是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周围人显然是被偏见和恐惧占据了头脑。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它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你不该反对那些不合常理的”欲望“的人。诚然,它有对有错,但有没有去满足,是如何满足的,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电影最后,主角床头放了一把药片,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朋友,唯一喜欢他的孩子,他却由于世俗压力不敢继续接触。他是绝望的,没有人可以拯救他。但是,他没有斗争过吗?他有伤害任何人吗?天生的印记,却像天生的罪孽,可灼烧之火,却是从周围而来。


也许我“圣母”,也许我“三观不正”,但我们最求的世界,难道不是一个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可以令自己快乐的世界吗?

“你肯定不能杀人或强奸少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你暂且还无法领会到'许可'与'禁忌’的真谛。你仅仅感悟到了真理的冰山一角。其他的部分也迟早会出现,这一点你一定要相信!比如现在,近一年以来,你的内心中燃起了一种欲望,它比其他任何欲望都来得更为强烈,它被视作'禁忌’。相反,希腊及许多其他民族却把这种欲望归为神性,举办盛大的节日来崇敬它。‘禁忌’绝不是永恒的,它可以发生变化。而现如今,只要在神父面前举行过婚礼仪式,任何一个男人都可以和一个女人同床共枕。即便在今天,在其他一些民族中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寻到属于自己的‘许可’和‘禁忌’。一个人不会因为做了禁忌之事就变成了坏蛋,反之亦是如此。——其实这不过是个事关懒情与否的问题!一个懒得进行思考和自我评判的人会服从世俗的禁忌。他们活得毫不费力。另一些人则在内心中有着自己的清规戒律。绅士的日常举止,对他们可能是禁忌;被人唾弃的行为,他们反面觉得合理正常。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准则。”——《德米安》

 2 ) 救救孩子还是救救恋童癖

这部电影填补了我的知识盲区,我没想到世上人人痛恨的恋童癖,其实不是心理疾病。当医生说他会伴着你到死去,恋童癖和同性恋异性恋一样,是一种性倾向时候,我震惊了。我没有想到我们是一类人,一类不被社会接纳理解,尝尝处于自我怀疑,苦苦挣扎,无处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我能感受到男主的当时的绝望和悲愤,为什么多千千万万人群里,偏偏是我,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

影片里的男主和新闻里的,往常的恋童癖不一样,他有和那些罪犯一样的癖好,却一次次控制自己的欲念,一次次陷在心里欲望巨鳄的挣扎里。

我以前一直以为恋童癖和漏阴癖一样是一种心里障碍,心理疾病,极少数人才有,可以治愈的。在百度确认了一下,恋童癖确实不是心理疾病,而且没有治愈的可能。我之前对于恋童癖的所有认知都是电影新闻错误的解读传递,对于一个事物认知的偏差和曲解,是我们对这个人群偏见和误解的最直接来源。

影片一直沉浸在男主对男童的性兴奋,克制与欲望来回切换,把男主都快逼疯了,虽然我能理解男主,可我毕竟不是他,我无法体会到他的痛苦。

男主没当想克制自己的冲动,心里那个声音总在不停地在耳边回绕,就这一次,我保证下一会不会这样,我保证。庆幸的是男主一次次依靠自己的毅力战胜了心魔,没有伤害到一个纯正的孩子。

就像的男主哭诉,那种肮脏的欲望,不断涌进脑子里,深入血液,骨髓里,你无法改变任何现状,你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所有的痛苦折磨,这是一件多么不公平又残忍的事情。

恋童癖一个比同性恋敏感数十倍的词语,所有人听到看到这类人,都会像影片里的内科大夫,邻居的孩子妈妈,甚至是自己的亲姐姐,父母一样,唾弃你,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你,他们不理解也不想理解,只希望你不要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当男主的姐姐质问男主,你有没有伤害过你的侄子的时候,我哭的不能自己。那种就像刀子一样刺入你的心口,委屈想自杀般的绝望。自己的至情都不信任他,他们像畜生一样看待男主。只因为一个身份,他们就把这层血缘远远的隔开。

这部电影让我突然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我也有一个侄子,我不可能出柜永远不会,我不会结婚,不想害别一个无辜的女孩,我也不想伤害家人。我能够想象到如果有一天我出柜,父母的不理解和彻夜难免,面子上强颜欢笑,私下会偷偷流泪。你永远不要自私的去试探你家人对于你身份的承受能力,对于他们也是不公平的,为什么人家的孩子能结婚生孩子,我的孩子为什么与众不同,我为什么不能儿孙满堂,那种悲伤和绝望是难以承受的。

而我的姐姐,我想他会让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侄子疏远我,嘴上不说,我知道她不想让她的孩子也受到影响,变成和我一样的人。听起来很残忍,可是我能理解她对于我的不理解,理解她为了保护自己孩子所做的所有绝情的事情。因为他们就像曾经的我,看待恋童癖一样的看待我。也许有人说,思想落后,偏见愚昧,可是这种控诉又有多大意义呢。在中国有多少人会去理解你,想去理解你,愿意去理解你,你是什么样的人,谁会关心,谁会在意,大家都只希望你不要危害到其他人,你怎么样,实际上没人在意。

男主最后救命稻草,随着亲情的决裂而消失,就此男主精神彻底被压垮了。片尾男主坐在床边,床头的零散药片是他最后的解脱,我看到这一幕,我的过往也历历在目,我们的灵魂多么相像,一个人装扮整齐,就像接受某种仪式,离开这个没人疼爱的世界,欺骗自己,这是一种新生,来世你会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只不过,我被救活了,父母只是以为我学习压力太大。

我特别想冲进电影里,去干预男主自杀的行为,给他鼓励和希望,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没有什么大不了等我,你可以挺过去的。让他知道世界真的是美好的,特别是你从死亡边缘被人救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可以慢慢改变,和自己妥协,放下执念,接受阳光照进心里的那种治愈感,那种突然感觉活在世界上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们从来没有想去理解过一个恋童癖犯罪动机是什么,如何去对待他们,如何去让他们去预防自己犯罪行为,给予他们理解和帮助。在这样的社会舆论下,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他们在哪里。刚好国内最近有一个班主任老师性侵20多名男学生的新闻,评论下面都是禽兽,恶心,赶紧去死的评论。看了这个电影我突然语塞,如何避免未成年人性侵,光靠法律制裁就你解决问题根吗?不能,光堵不疏永远行不通的,这种社会问题,我是悲观的,他们就像一个个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他倒计时的时间到底有多久,很同情,却无能为力,这就是男主为何只能寻死的罪魁祸首。

 3 ) 马库斯是个恋童癖,他家的隔壁搬来了一个萌娃和他的单身母亲

《头痛欲裂》是一部恋童癖题材的德国电影,在内地看过的人不多,豆瓣标注还不到三千人。电影的切入视角比较独特,情感表达也非常客观冷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部。

  • 豆瓣评分:7.5
  • IMDB评分:7.0
  • 鲤鱼评分:8.0

头痛欲裂 Kopfplatzen (2019)

导演: 萨瓦斯·泽维斯

编剧: 萨瓦斯·泽维斯

主演: 马克思·雷迈特 / 奥斯卡·奈泽尔 / 伊莎贝尔·格什克 / 路易斯·海耶尔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9-10-18(圣保罗国际电影节) / 2020-04-02(德国)

片长: 99分钟

又名: Head Burst

IMDb链接: tt8603122

主要看点

  • 欲望与理智
  • 恋童癖
  • 人性的困惑

29岁的马库斯(马克思·雷迈特饰)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建筑设计师,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稳定的收入,英俊的容貌,健康的体魄。

在光鲜的表面之下,马库斯有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只对未成年的男孩有强烈欲望,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一个恋童癖者

马库斯的扮演者马克思·雷迈特,看过2013年《自由坠落》的朋友应该不陌生,在这部里马克思·雷迈特的精湛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自己的这种欲望,马库斯既感到困惑又感到恐惧

他竭力压制这种不正常的欲望,可还是情不自禁的去偷拍小男孩的照片,然后盯着照片自我发泄。

马库斯试图用激烈运动消耗过剩的精力,从而克制心中的邪念。

可惜事与愿违,心中的欲望越来越难以控制,甚至在偶遇一名小男孩后,心动的马库斯开始尾随这名男孩。

幸亏小男孩的伙伴及时出现,马库斯才没有彻底失控。

让马库斯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家的隔壁搬来了一对单亲母子,妈妈杰西卡和儿子亚瑟。

亚瑟正是自己曾经跟踪过的那名男孩。

马库斯难以抑制想要接近亚瑟的冲动,时常对杰西卡母子在生活方面提供帮助。

杰西卡对马库斯心生好感,而亚瑟对马库斯的依赖,填补了自小缺失父爱的情感空白。

马库斯渐渐在亚瑟的生活中充当起了父亲兼朋友的角色,同时也因为竭力压制浴火而头痛欲裂。

杰西卡误以为马库斯在追求自己,顺其自然的和马库斯走到了一起。

电影看起来貌似和《洛丽塔》一样,一个男人睡在母亲的床上,心中想要占有的却是母亲的孩子。而电影之后情节的走向,却与《洛丽塔》大相径庭。

就我个人来说对于恋童癖的感觉远比厌恶更强烈,应该是用痛恨定义比较恰当。我觉得这种所谓的“爱”完全就是对兽欲的狡辩,爱不能成为伤害的借口。

而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是懵懂无知不明所以的,成人与孩子之间这种关系是不对等的,任何方式与未成年人发生关系,都只是伤害没有爱

近期的热门案例将这个话题再次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中,我个人判断最终这位想将女孩饲养成妻子的律师,很难在法律层面受到严惩。

首先我国的现行法律在这个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嫖宿幼女罪直到2015年11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才予以删除,其他细节可想而知。

其次涉案的是律师,这个渣子一定对我们法律的漏洞进行过详细的研究,甚至事先都会保留证据,以备日后东窗事发。

比起争论自己的孩子究竟是跟父姓还是母姓,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侵犯,相关法律的修改,更加重要,更加迫在眉睫。

我国现行法律的性同意年龄是14岁,换言之与此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无论未成年人同意与否,都是犯罪。

这也是上面说的那位律师要等女孩年满14周岁才与之发生关系,他懂得法律,是专业人士,一切都是有备而来。

之所以界定在14岁,主要原因是来自人的生理成熟年龄,但是这个时间点的界定完全忽视了未成年人的心理成熟年龄。

懵懵懂懂似懂非懂是现在我国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基本现状,再进一步思考,如果像这部电影这样,马库斯喜欢的是男孩,十四岁的男孩能清楚自己的性取向吗?如果14岁的男孩自己都不清楚,还谈什么自愿和同意。

2018年美国纪录片女导演珍妮芬·福克斯,自编自导的自传性质影片《信笺故事》在这个问题上更加具有说服力,珍妮芬·福克斯用亲身经历告诉观众,大部分孩子会把性侵犯,性剥削误以为是爱。

我个人认为14岁的孩子,既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爱,也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性。

最近觉得网络上女权主义成为了一个敏感而又尖锐的话题,我算不上女权主义的支持者或者反对者,定位自己是一名心怀同情的旁观者。我一直觉得改变现有男权社会的现状,要从女性被物化,被压迫,被剥削开始,要从女性的自我觉醒开始。

而我个人觉得我国现阶段法律是存在漏洞的,我支持修法,支持在十四岁之上设定性同意年龄。甚至觉得性关系的双方年龄差距过大,应该再次提高性同意年龄,少男少女初尝禁果是一回事,老谋深算威逼利诱完全是另一回事。

这部电影另一个让我思考很久的是上面这段,马库斯与心理医生的一段对白。

不要说14岁的孩子,我这样一个不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成年人,都无法确定上面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是其中的一点我是同意的,恋童癖绝对是一种心理疾病。

2018年弗朗索瓦·欧容自编自导的《感谢上帝》中,恋童癖的神父也曾经痛哭流涕的说一切因为自己有病。

之前说过我对恋童癖达到了痛恨的程度,在看《感谢上帝》时我对这位神父没有产生丝毫的怜悯之心。这次《头痛欲裂》不一样,我能够感受马库斯的克制与挣扎,我对马库斯保有同情心。

既然是一种病,就应该为病人提供治疗和帮助,不应该等到他发病伤害他人之后再去惩罚他。我们现在对于这种病的漠视,既是对后来受害者的残忍,也是对施害者的残忍。

等待着明知会发生罪恶发生而毫无作为,可以视作帮凶

这几天看到好几起关于性犯罪刑满释放人员,再次痛下杀手的恶性案件。之前也多次看到过多次相关的统计,性犯罪重复犯罪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犯罪。

我个人觉得不单单是恋童癖,所有性犯罪都和心理问题有关,本来是两情相悦非常美好的一件事,只有通过犯罪才能兴奋的人,应该多少都有点病。

那么对性犯罪刑满释放人员来说,他只是受到了法律层面的惩罚,我们现行的司法制度并没有对其心理疾病是否康复进行评估。如果像电影中所说,这种病一辈子都无法治愈,让这些人毫无约束的回归社会,伤害他人同时让自己走上不归之路是大概率事件。

出于对这些释放人员本身,也是对未来无辜的潜在受害者负责,对性犯罪释放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约束我觉得是必须的。

我不赞同化学阉割,这是基于这些心理疾病是不治之症考虑的。

我赞同韩国人的做法,给性犯罪释放人员强制佩戴电子脚环,这一措施可以避免很多悲剧发生。

行为完全受欲望驱使的是野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去伤害他人的才是一个“人”。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4 ) 当豆瓣网友开始同情恋童癖

撰文/空山

《女性瘾者》里,女主角说过一句台词:“应该给所有没侵犯过孩子的恋童癖都发一枚奖章。”

当时作为一个20岁出头的女性,我朴素的三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但不用半分钟,就能明白其中的逻辑,恋童癖≠性侵儿童的罪犯。假如一个恋童者,能够克制欲望,一生从未伤害过任何儿童,那好像确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不过我倒不敢随便跟人讨论这个见解,以免被扣上“支持恋童癖”的大帽子。

但最近一部名叫《头痛欲裂》的德国电影,创造了可以严肃讨论的契机。

资源流出不久,已经登上豆瓣热门,评分7.2。

如果不看正片内容,仅看豆瓣评论区,你可能会觉得网友都是变态,自己所在的并非人间。

但导演确实创造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完美的”恋童癖马库斯,由《超感猎杀》男星马克思·雷迈特饰演。

马库斯,26岁,独居,家里整洁干净,饮食习惯良好,坚持健身和拳击运动。年纪轻轻已经当上了建筑师,公司的年长者都要向他请教。

但他却是一个可怕的恋童癖。

他推掉女同事的邀请说去见朋友,推掉朋友的邀请说去见女友,实际上是回家看儿童节目、拍照、抚慰自己。

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他都痛苦地用头撞墙,鄙视自己,但下一次还会继续。

公交车上出现了两个小男孩,他把头转过去,又不受控制地转回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男孩。他甚至对自己的侄子产生了反应。他拍的儿童照片堆满了几抽屉。

他恶心自己。

无论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无论喜欢变性人,还是喜欢毛绒玩具,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达成欲望。

但恋童癖不行。

偏偏这时候隔壁搬来了一对母子,单亲妈妈杰西卡带着可爱的儿子亚瑟。

因为马库斯帮过一次小忙,杰西卡毫无防备地请他去家里吃饭。马库斯像去见约会对象一样紧张,换了很多套衣服,练习了很多次如何打招呼。

不是为杰西卡,而是为小男孩亚瑟。

为了能常常见到亚瑟,他甚至和杰西卡发生了关系。

万幸的是,他从来没有侵犯过亚瑟。剧情继续发展,马库斯肮脏的秘密最终被杰西卡发现。

他选择自杀,一次死不了,就死两次。

导演在此给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除了自杀和成为伤害儿童的恶魔,恋童癖还有别的出路吗?

《默沙东诊疗手册》把恋童癖称为“性欲倒错”的一种形式,称之为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命名为“恋童障碍”。

但疾病的成因,至今也没有广泛认可的结论。学术界曾经过做过数次研究,但甚至经常发生互相推翻结论的情况。

治疗方面也困难重重,目前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恋童”可以被治愈,至多可以降低患者的欲望。

在朴素的正义感中,让所有的恋童癖去死、去化学阉割物理阉割,并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谁是恋童癖,他们不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声明自己的身份。

发现他们的唯一机会,可能是在一桩或者多桩儿童性侵案发生之后。

心理咨询师于玲娜在《恋童癖到底怎么治?》一文中,提到——

全职从业(心理咨询师)近七年间,我没有接触过一个恋童癖个案,也从来没在国内的教科书或同行的案例报告中听说过一个恋童癖个案。 原因至少有二:恋童癖的一方,会害怕因为求助治疗而遭到鄙视或道德审判(在国外还包括司法审判);治疗师的一方,往往很难成功治疗一个让自己讨厌的来访者,恋童行为天然会引发多数非恋童者的厌恶,对治疗师而言,去共情一个恋童者的内心世界,有极大的技术难度。

这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马库斯体检的时候,终于对医生说了自己是恋童癖,请求医生帮忙。但那位医生听完立刻站了起来,背过身,请他出去。

医生恶心他,不想给他提供任何帮助。

他在网上找到同类倾诉痛苦,但那些人早就沉沦欲望,甚至开始犯罪。

他终于找到愿意帮助他的心理医生,但医生告诉他这种病终身伴随、不可治愈,他一生都要活在欲而不得中,他永远不可能在合法的情况下跟欲望对象结合。

他的家人在他自杀未遂后,与他断绝来往。他的姐姐即便知道自己的孩子从未受过伤害,也无法继续接受弟弟。

恋童癖的身份一旦曝光,无论是否伤害过儿童,这个人都将迎来社会性死亡

某一天,生无可恋的马库斯又遇到了小男孩亚瑟,亚瑟并不知道马库斯的秘密,他高兴地邀请马库斯在周六中午一起玩,并承诺不会告诉妈妈。

这里面有多重悲剧性。 最可怕的是不在场的妈妈杰西卡。

她在刚刚认识马库斯时,就让小亚瑟和马库斯在夜晚单独相处数个小时。

在侵犯险些发生后、在得知马库斯秘密后,她既没有告诉儿子真相,也没有给他进行有效的性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

每个母亲都痛恨恋童癖,却并不告诉自己的孩子该如何去分辨恋童癖。每个母亲都对儿童性犯罪深恶痛绝,却耻于告诉孩子,什么是性犯罪。

她应该万分庆幸,马库斯仍然是个人类,而不是禽兽。

但避免悲剧,不可能依靠一个恋童癖强大的道德自律。

在电影里,马库斯实实在在地尾随过一个小男孩,穿过繁华的街道,慢慢走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如果不是其他人突然走过来,他很可能会犯下罪行

他在心理医生面前崩溃,说:“我恐怕在某个时候会伤害一个男孩,我已经快到那种地步了。”

翻看豆瓣的评论区和讨论区,许多网友为此困惑,思考解决办法,如何让恋童癖不再恋童?如何让恋童癖不伤害别人又能免于痛苦?社会应该如何应对恋童癖?

当豆瓣网友开始同情某些恋童癖,当有一部电影愿意尽量严肃地讨论这个议题,那么证明更科学、更理性的思潮开始发挥作用。

我们所要做的,大概是推动社会快速进步,让所有孩子能够接受科学的性教育,减少一切性暴力发生的可能性。

让所有的具有恋童倾向的人在犯罪之前接受帮助,而不是任其在阴暗的角落里滋生邪恶。

或许有一天,恋童者会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困扰,积极接受科学的、专业的帮助,那我们的世界能够变得更好。

*文中图片除特别标注均源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第一导演公众号(ID:diyidy)致力于影视娱乐行业人物深度采访报道,从创作的角度探寻导演、演员、制片人的艺术表达,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艺术参考。欢迎关注!

 5 ) 孩子的身边

引起极度不适,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竟然潜藏了如此多的危险。一些看似美好事物的背后,可能是给孩子设下的陷阱。

值得一提的是,马库斯对自己的恋童癖是有很强烈的负罪感的,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他都会非常自责,并因此感到极度痛苦,他想从这种病态的欲望中脱离出来,说明他本身不是恶人,可能真的就是一种心理疾病。真正可怕的是另一类人,俗称人渣,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是犯罪。

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进一步反思: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如何保护孩子,不被他人伤害,有哪些教育是我所忽视的?

 6 ) 一匹被自己关进牢笼里的狼

全片切题地大量采用观察偷窥的视角与构图,色调清冷克制。一匹被自己关进牢笼里的狼。脑海中持续不断的轰鸣声。一生不能有性,不会有爱。男人和小孩,一个是父亲形象的投射,一个是情爱形象的投射。日复一日地试图压抑自己的本性,头痛欲裂,恰如其分。让人联想起法斯宾德的《羞耻》。 一个人变成他内心不想成为的人,那是一种极度的压抑与痛苦,愧疚与耻辱。我们可以靠各种手段改变我们的外表,但我们的灵魂呢?是靠什么在支撑呢?就算你诚实地面对了自己,可接下来呢?大概每个人都有一个心魔吧。最后也都在欲望的熊熊烈火中燃成灰烬。 结尾男主释放了内心的那匹狼,看似留了一个可预测的结局,实则一切都未可知。到底是如影片明示的结束生命,似乎是最简单的面对方式,还是继续压抑地活着,终其一生与心中的魔鬼抗争,又或是彻底释放,走向另一个极端?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换做是你,又会如何抉择?

 短评

“爱所做的事,超越了善与恶” 痛的是如何跟欲望告别。

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终于等到这样一部电影了。市面上LGBT的电影多如牛毛,可却鲜有人关注娈童癖。如果说LGBT们的欲望处在法律的灰色边界,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西方国家早已合法化,电影都能出喜剧片了。而关于恋童倾向的人呢?他们的欲望就是犯罪,甚至被关进监狱都是会被歧视的一群人,他们才是一群真正被社会抛弃的人。一个真正发达的社会,是多元化的,他足够关注每一个少数群体。当西方世界LGBT早已不是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回头看看他们,一个被医护被法律甚至被自己的家人抛弃的群体,一个坐公交看到小孩自己得下车的群体,一个不能去学校不能去公园的群体。得不到帮助的他们,心中的野狼迟早会被释放出来,最后被咬伤的,也会是你我他。

12分钟前
  • 懦弱者的托词。
  • 力荐

马克思演这个片还是不错的,人畜无害的形象更好地将“无辜的恋童癖”这个形象演绎得更好。。。当然导演也没有想出一个更好的solution

15分钟前
  • RYZ
  • 还行

这个电影看的人太窒息了。尤其同理心强的人。压抑欲望的痛苦、自我存在的本身就是错误的割裂感,太绝望。没有救赎之道,普通人的快乐,在自己身上却是罪恶。这个恋童癖只不过是活生生的人罢了。联想到鲍毓明这样的人渣——无论什么群体都有渣滓和好人之分。

20分钟前
  • 浮游剑鱼
  • 推荐

很罕见地动用了恋童癖的视角,被天性所啃噬的煎熬、羞耻与崩溃,都在血淋淋地疼,但对象身心的不成熟,必然构成不平等之下的许多罪愆。冲着马克思·雷迈特来看,叹息之余不得不承认,小时候要有这么一位模范父亲+朋友+偶像出现,当真无法拒绝。不由更哀叹这种癖好挥之不去,一辈子都要作无望的抗争。任何群体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心狠的恋童癖去做恶,有良知的那些不愿屈服于欲望,就只好屈服于绝望。他总是去看那匹狼,也许有那么一刻,他艳羡过对方,当天性有害时,至少能在铁栏之间。可悲的是,总要在凋敝之时才能体会到自由。想起了《欢乐合唱团》最终因此自杀的演员。三星半。

2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这个恋童癖是人,不是畜生

28分钟前
  • 推荐

是个爽片,看max被x欲折磨的亚子我很爽

33分钟前
  • K.sean
  • 力荐

激动的我看到海报以为自由坠落2改名上映了

35分钟前
  • K、
  • 推荐

看完后,不禁想问,对于这样自省隐忍的这类的人,社会有给他们生活的空间跟余地吗?他们错了吗?可是他们能怎么才能得到帮助呢?

36分钟前
  • Neil
  • 推荐

这玩意儿整的有点洗白,也就是说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人,但是基于自己强大的理性而按捺自己的欲望,但是我就好奇既然对恋童癖是这样解释的话,那么看到男童的裸体,就像我们看到女性的裸体一样了?那他们对看到女性的裸体就跟我们看到同性和儿童的裸体一样毫无兴趣,也就不会勃起才对?那么又如何施展性行为?而且他们对跟女性发生关系什么的感觉就应该跟我们对待同性和儿童一样觉得恶心反感咯?

37分钟前
  • conwei
  • 推荐

直到决定死亡世界才开始变得明亮。真的很不公平。

41分钟前
  • 垚漫Ha
  • 力荐

作为一个男同我很难去定义恋童到底是一种先天的性取向还是后天的性癖好,姑且认为恋男恋女恋老恋童一样都是一种天生的取向吧,毕竟我们为了同性恋是天生不可改变的这条理也奋战了这么多年,但为什么要反对恋童这种取向呢?我想原因是因为它是违反法律和全地球人的共识的吧,恋童关系发生的双方无论从心理生理各层面来讲都是量级相差悬殊的,所以无论是否双方愿意是否主动被动是否伤害他人,结论是一定会认定强的一方是施害者,这无可狡辩;但本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思考,如果假定恋童和其他性取向一样是当事人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社会应该怎么对待这样一个“人”?是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还是一定得消灭他们?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从人群中揪出他们,但我们真的没有想妥揪出他们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45分钟前
  • BÉRLINSKI
  • 推荐

和《自由意志》《羞耻》一脉相承,对于共情能力高的人来说,这部片子很煎熬,因为你能体会完全压抑欲望的痛苦。

50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当代的性转版《洛丽塔》,传达恋童癖的心声,表达还是克制了,想交给德国的邻居荷兰来拍。按照Max Riemelt这个撸管的频率,拍完不肾虚那是真的让人佩服。

53分钟前
  • 大洋洲
  • 还行

男主演的好好,欲而不得

55分钟前
  • 清風澈水
  • 力荐

除去狼的情节,和看心理医生的情节,都挺不错,心理医生的情节太着急,太想着说明什么,缺乏一种交流递进,狼就不用说了,大可不必这样的意象,不够凶猛,反而无味。至于到底想要是重的凶猛还是情感的轻,电影的其它篇幅给了很好的呼吸。PS.好奇这样的拍摄幕后,导演会不会给小朋友讲清楚所拍的内容。

58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这是我第一次同情一个恋童癖,太令人绝望了

60分钟前
  • kido🖖🏻
  • 推荐

神爱世人。神于我降生之日赐福,赐嗔欲为罪。我爱的不是普通人,是最天真无邪的灵魂,我闻到他气味香甜,是我此生梦魇。我也知这爱意是欲望邪魔,违人伦之罪,医生说这性癖非罪,却诱我满身业障,罪该万死。我静默与饿狼对视,饿狼反似家犬温顺,这饿狼还未噬人,却最是难驯服。世界离我远去,我从未有过选择,只有亲手杀死恶狼。我再也到不了周六,他的气味太过香甜。

1小时前
  • pagliacci
  • 还行

很有争议的话题,当男主的手划过小男孩的后背我就下意识的闭上了眼。第一次有电影算是正面描写这一群体。人的倾向确实不是病,但不是所有的倾向都是对的。可是如果片子的小男孩儿恰巧也对男主有想法,那又该怎么办?所以是非对错真的很难讲。不过,如果一个恋童癖因无法抑制自己私欲而伤害小孩子的时候,我想无论他多么可怜,多么难过,也没人去探究他的心路历程了。这真是矛盾至极。许多事看来真的不是理解就能宽恕。

1小时前
  • 墨宇霖
  • 推荐

⑦(给影片贴LGBT标签的人怕不是有病吧)故事让人感觉像是主人公突然得了一种绝症,而非是生来就有的性癖,这种痛苦应该更沉默、更麻木、更习以为然……它或许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恋童癖”,当然不代表着为这一群体开脱。人们需要分清性癖与犯罪的差别,恋童癖不是原罪,只有对儿童实施侵犯的恋童癖才是恶魔。恋童癖的结局只有走向犯罪或选择死亡吗?希望医学矫正或性爱机器人能予之帮助吧。

1小时前
  • 9:19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