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董建华发落

HD

主演:邓树荣,艾敬,李尚文,邱礼涛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2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3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4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5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6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3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4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5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6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7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8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9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等候董建华发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一九八五年的香港,张有铭(李尚文饰)是正值叛逆时期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少年,某日,他跟随一群小混混劫持并且杀害了一对情侣,之后众人遭到警方的逮捕。张有铭因为尚未成年,因此并未得到判刑,而是被关进了监狱,“等候英女皇发落”。\r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年,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在即,一位名叫誉玲(艾敬饰)的女子注意到了张有铭的存在。一来二去之间,两人竟然产生了信赖和感情。在梁忠勤议员(邓树荣饰)的支持和帮助下,誉玲开始着手替张有铭翻案,并且联手很多有着和张有铭一样遭遇的人的亲属,向政府发出联合抗议。海啸杂技师外八门之黄金罗盘数字媒体:21世纪的新学习者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爱在俱乐部 第一季神话1985护宝风云主播军团1:主播公会等待野蛮人美人与流血事件牛排变鼠记精灵鼠小弟七黄五狼黑之神机秘策小斯比罗婚礼2021超级工厂:波音747河马天生绝配老房有喜情靡半生战墙觅影记肉体欺骗内衣少女(粤语版)爱·缠·杀: 谁是恐怖情人星际旅行:下一代 第三季门锁 도어락还我清白抢银行当男人恋爱时2021国语逗爱藩篱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国语版)回声美国先生极速阻击分歧者3:忠诚世界(国语版)脑神探远古外星人第十四季芬妮的旅程绿巨人浩克国语松根乱射事件

 长篇影评

 1 ) 每个明天都是希望,又都是绝望。

“发落”这个词,很有皇帝权利的意思,不过也真差不多就是皇帝般的人物了。

邱导的拍摄题材总是独特,这回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非常轰动香港的宝马山双尸案,是一起童党杀人事件。童党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应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已经越来也少,但依旧还是有着不可小觑的存在数目(而且很难明确界定),成为社会学及犯罪学常常研究的课题,也是黑社会类型影视剧常用的人物背景。这些孩子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未成年,因家庭和社会原因,或是童年成长过程中留下的一些摆脱不去的阴影,导致性格反叛,成为社会犯罪的隐患。而当犯罪已成事实,在法律的裁定部分,又是一大难题。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不能等同于成年人,我还是不太认可的。犯罪还分年龄差别吗?这是法外情的部分?对于未成年人受侵害我们会更愤怒更心痛,但未成年人犯法同样应该更愤怒,仗着自己年纪小就能为所欲为吗,就应该得到更多层的保护吗,那低龄犯罪岂不成为一种优势了!低龄不是低能,他们其实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和成人无异,一样的犯罪结果就应该得到一样的判决。

而电影中,这群未成年罪犯又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香港回归前后,于是他们的刑期从“等候英女皇发落”变成了后来的“等候董建华发落”,在等待中绝望的他们开始了另一段没有希望的等待……甚至最令人发疯的大概是,最终宣判的刑期远远低于自己已经服刑的岁月。如今的香港以法治令人生畏,不知在未成年人法这方面的相关法律完善到什么程度了。

片子已经很老了,更有浓浓的港味,和时代特殊的气息。那些想要突破权法,为罪犯寻求生路的人,也都在经历着内心的剧烈挣扎,佩服他们的理性,因为大部分人的脑子里都只充斥着“他们该死!死无葬身之地!死一百次都不够!”正如整部片子的基调,也都是客观得如同一部纪录片,带我们了解相关政法的变化历程,以及囚牢内外的人们所受到的牵扯。

不要纠结公平,总有人需要成为通往公平路上的一砖一瓦。

 2 ) 虎头蛇尾的作者电影


开篇就爆出久违的Beyond的嗓音,让我对该片抱有了极大的期待。前面十几分钟的戏,充分展示邱礼涛导演的水平。两段故事交叉进行,同时又相互错落互相影响。可以说,无论是编剧还是剪辑,都是一流的。
从叙事的第一个镜头开始,邱导就开始以一种悲悯的情怀介入这一过渡期的少年犯事件之中。黑白胶片,冷冷的特首背影,梁议员渴求的表情,将本片的基调基本定下来。随后,在多处镜头的设计上,开始出现一些标志性的物品,其中旗帜和徽标的运用是最多的,看出邱导对政治的不信任。
以开篇的这组镜头为例,镜头从黑白的梁议员的表情直接切黑场接特首府中远景,镜头正对国徽和香港区徽,说明梁议员即将面对的是整个政府,将这一事件充分放大。镜头摇下,梁议员从特首府走出来,镜头随其身影转拍,出现一个铁栅栏将镜头与医院的身影阻隔。栅栏的意向第二次说明,梁议员的力量的微小的,他其实也是在牢笼中的人,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最后也将以悲剧收场。随后镜头,梁议员走在路上,回望特首府,镜头随旗杆上摇,最后推到飘扬的红旗,并推成大特写,此处作者情绪表露无疑。开场戏就预示着这将是一部作者要控诉政治的电影。因此,做为一个影迷来说,观影情绪上首先就有了一个定势,基本上剧情走向和结局大致以猜出八成,所期待的就是作者是否能将这个故事讲好,将他要表达的观点很好的传达出来。
随后,邱导将故事闪回到1985年,故事的主要人物陆续出场。少年犯的故事被刻意弱化,用闪回的镜头,略去会给人憎恨感的场面,简单交代事实。少女的故事用一个很俗套的手法(被陈果等用的较多,已无任何新鲜感),交代其成长的背景,为她以后的行为做铺垫。然而此段却成为导演整体感情叙事的一处败笔,且不说少女母亲前后感情变化生硬,单就少女自身的感情走向来说,此处的背景铺垫,并未让观者感受到对其以后行为动机的影响。反而是一些活色生香的场景,将开篇的节奏稀释,并“成功”的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议员的交代中规中矩,性格定性较为成功。亮点之处,在于少年犯与议员的故事此处第一次穿插(严格来说,作者想通过电视机造成三个故事同时穿插叙事的效果)。议员的静坐示威被少年犯杀人的新闻抢去风头,这是他第一次因少年犯而失望,却不是最后一次。
随后,叙事节奏开始偏向典型港片的风格。女主角因偶然的原因与少年犯相识,义无反顾的相救,议员伸出援手,组织家庭人员静坐,案情几经波折最后被定案。观影下来,甚至没有开场的十几分钟亮点多。唯一让人记住的是议员的几场家庭戏,他与儿子的那次对话,让我觉得这个议员是有血有肉的,不过这样的亮点并不多。各个少年犯的表现都很生硬,让人同情不起来,反复闪回的犯罪时的报纸刊载照片,更加让人产生反向的心理暗示,“如此手段杀人之罪犯,此种待遇正是罪有应得”。少女的表现更差。艾敬还是去唱歌好了,整部片子除了开场坐汽车开窗外的镜头让人觉得真是,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做作的表演让少女这个线索人物成了全片的败笔。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也是让我有快进冲动的一场戏,就是少女与母亲和解的那场。此处导演完全不知如何用力,煽情的国语完全游离于全片之外。少女眼前这个母亲,怎么也让人联系不到是之前那个用剪刀撕衣服的人,不过联系不到没关系,导演将十几年前被撕坏的旧衣服挂在墙上,并且被少女一眼认出,并激动的说出感激的话语。本来一场人物心理冲突丰满的好戏,结果却成了演员的表演做作,导演与编剧手法的拙劣无比,让人不忍卒睹。
可以说整个观影的过程,是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从满怀期待,开始进入,带出,最后略感失望的过程,虽说不上一泻千里,但力道减弱却很明显。
不过综合整体来说,该片不算烂片,值得喜欢作者电影、政治电影的影迷观看。

——《影迷》jtl.2011.1.7

 3 ) 豆瓣评分7.2,三十年前的反思良心,在今天臭不可闻

对于香港的影视创作者来说,1997年是一个非常别扭的一年,这一年香港回归,但是这一年也是一个分水岭。香港人的过去和未来也会因为这一年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内地观众来说,这样的变化对于自己影响不大。对于香港人而言,这样的变化对于自己影响很深(当然,后来看来影响也不是很大)。然而香港的一干创作者们却迈不过这道坎。有的人很别扭,比如陈果,到现在一直别扭,有的人很茫然,比如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的导演。他本来想通过一部影片来展现社会问题,然而他通篇说了很多,但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

《等候董建华发落》听起来好像是一句发牢骚的话,实际上也是一句发牢骚的话,这句话的前前后后代表着香港的过去和未来,但却没有人愿意看看香港的现在(片中的二十一世纪)。一群少年犯,在英国殖民时期的香港因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在等待英女王发落,等到了回归后,他们的案件没人受理的时候,又成了等待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发落。这样的等待之间,这些少年犯们开始了自己的五味人生。而在监狱之外,为了他们自由平等而奔走的人们同样有着自己的五味人生。

邱礼涛在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一定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因为这部影片涵盖的内容太多太多,但通过影像展现给观众的却显得太过于凌乱。作为观众,在观看了这部影片过后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邱礼涛好像是说出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但好像是什么都没有说,因为他讲述故事的方式并不系统,所以稍显零散,这对于观众不友好,同样对于片中的角色们也不友好。

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少年犯的刑期。法官们可以定义少年犯的恶,但却没有办法定义少年犯的悔过。谁来评定他们的悔过,他们究竟做了什么才叫悔过?这一点没有说明,同样的也没有人去定义,影片的核心内容是少年犯的公平问题,是少年犯面对自己的刑期的法制问题。然而创作者怎么展现的呢?

创作者试图展现了少年犯面对的法律给予他们的不公平,甚至于展现了少年犯曾经行过的恶有多么的恶性。但唯独没有展现少年犯的悔过态度。影片展现出来的这些少年犯的悔过态度,无一例外都是对于自己所面临的刑期的不满以及对于自己现状的公平与否的担忧。这些都不是悔过的态度,充其量只不过是面对自己的现状的一种发泄。试问这样的发泄,宣传的是什么?这些人真的值得原谅吗?

这样的态度之下,恐怕没有多少人会选择原谅这些少年犯,更不会有人愿意相信他们也会重新做人。为他们奔走的女孩在看到自己支持的少年犯曾经的罪恶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强烈的心里不舒服,更何况普通人。想要获得普通人的谅解,一定要有一颗悔过的心,然而片中却没有让观众看到这颗悔过的心究竟在哪里。一味的卖惨,只能让观众们对于这些人感觉到厌恶,失败的自杀更像是对于现状的反抗,而并非幡然悔悟,请问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邱礼涛想要展现的第二个点,莫过于对身处香港的人的迷茫的描绘,不管是从内地来到香港讨生活的大陆人,还是香港本地的原住民。他们的社会问题都值得关注,罢工,家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香港迎来了经济腾飞的几十年,且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并没有解决香港人的恶社会问题,一直到九十年代回归前后,香港的社会问题愈演愈烈,时至今日,这都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主要矛盾。这些问题有人会注意?

大家看到的香港是一个辉煌的香港,就如同大家看到的香港电影曾经也是一个辉煌的代名词一样。没有人意识到这种辉煌是会有相应的代价作为平衡的。有获得就一定会有支出的成本。而很多时候,大家都看到了获得却忽视了成本。真正等到问题出现后,这种成本被转嫁到底层人群身上的时候,他们能做什么?他们自然会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抱怨政府的无能。但这些是真正的原因吗?

香港的劳资矛盾为什么在之前会形成罢工的趋势,本质上因为发达国家六十年代的产业转移造成。当香港经济迎来腾飞的时候,他们接受的是发达国家基础的轻工业,而这些基础轻工业往往是劳资关系最为紧张的行业,因此,工人运动如火如荼,社会矛盾随意滋生。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迎来了自己的经济腾飞,但付出的代价本片说的非常详尽。然而这种代价却没有人认真研究。重新选一次,香港人还会不会为了经济而牺牲自己的社会结构呢?这些问题邱礼涛会考虑吗?这些问题,香港的本地导演会思考吗?看到问题却看不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样,往复循环而已,没什么意义。

……

 4 ) 等候

未看片子之前,我就被片名吸引了。我冲动地通过内容简介误以为这是陈果的片子。在整体上被娱乐垄断的香港电影市场,只出现一个草民陈果,就成就了香港电影的另一种品格,扯起了香港电影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底层的,边缘的,政治的,说白了,也就是陈果的啦。陈果的标签贴满了有关草根阶层,社会责任的成品及还处在政治子宫内的半成品上。
所以我产生上述的错误基本上是情有可原的,我不曾料到,除陈果外,还有人会对政治感这么非典型的冒。尽管邱师傅自己说了,他讨厌政治,他无意去拍一部具有很强教化意味的政治性电影,但结果他确确实实就拍了这部极具现实意义的针对性电影。

我们知道没有谁会无端的跟政府过不去,我们只知道有社会良知和健全人性的人会跟自己麻木不仁冷眼旁观的丑陋内心过不去,能做的,就是通过一件事把这种隐藏的恶念击得粉碎,比如邱礼涛拍《等候董建华发落》。

未成年犯罪是除香港外,包括各种社会制度在内的人类社会的普遍社会现象。当法律把社会因素和犯人自身心智成熟程度考虑进去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的时候,不管是从刑罚的严肃性角度还是从人道立场,都给未成年犯一个从轻发落,使其改过自新的机会。
英属港府的“等候英女皇发落”就是这么一部徒有其表的“恩典”判罚令。
在1993年香港未废除死刑之前,终审法官对未成年犯人不判死刑和终身监禁,而判处“等候英女皇发落”,原本的意图是让犯人在不确定的羁押期间内,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条件成熟后,由英女皇特赦他们。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是一部充满人性,符合人道的法令。93年,香港立法局废除死刑,将一切死刑犯人判为终身监禁,这时,“等候英女皇发落”便形同虚设了,那些未成年犯人一律被终身监禁。从立法意图来看,当时的政府有意疏忽了这些未成年犯人。至香港回归前后,立法局通过《长期监禁复核条例》,出台犯人“确定刑罚期限”,政府象征性地确定了其中几名羁押时间过长的未成年犯人的刑期,但他们确定的刑期居然高过了成年犯人的实际服刑时间。

电影针对的就是这部荒谬的殖民地法律及此引发出的关于未成年犯人人权问题的思考。
小铭的个案表明了这个沉重的主题。
小铭16岁那年,随老大抢劫,行为中老大突然变卦,命令小铭等手下将两位遭抢劫的情侣打死。小铭惧于老大的喝令,不得不参与他们的行为中。被捕后,因未满十八周岁,而被判为“等候英女皇发落。”
小铭在等候中已服刑十二年。他的刑期确定后是不少于三十年。“不少于”的概念再一次撕破了特定历史遗留下来的假人道的伪善面孔。
我们来比较一下我国大陆的刑法制度。按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小铭至多属于被教唆犯罪,加上他未满十八岁,应减轻处罚;或者属于被胁迫犯罪(老大当时用言语威胁),应免予处罚。
相形之下,是小铭的命运太惨?还是殖民政府的人道主义文章做得太过表里不一?
小铭在狱中洗心革面,勤奋努力,力求上进,满载希望重新做人,回报社会。他天真的信心在等候中渐渐磨灭。最后等来的仍不过是长时间的羁押,毫无希望可言的结局的时候,特别是连上诉的机会都被抹杀了,心灰意冷的他只有以死来结束一心向善却不被接受的生不如死的痛苦。
小铭的寻死是一声无力的绝望的呐喊,在一个被逼到以死来争取基本人权的情形下,还有什么人权可言?

影片并不是一味揭示政治内幕的纪实,而更多的将镜头对准了孳生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现实。片子的几名未成年犯人多是父母离异,在贫困的木屋区长大,缺少关爱和正常教育机会的底层青少年。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诱发他们犯罪的社会因素正暴露了一个繁荣的背景掩饰下的种种疮痍。

片中的希望还是有的,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并坚持不懈,敢于同当局做激烈抗议的梁议员正给了我们这种激奋的感觉。在正义面前,在一群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面前,良心才是良心。
希望的人有瞬时。绝望的人有永恒。

 5 ) 理性的非理性


       我冇自由,失自由,伤心痛心,眼泪流。《等候特首董建华发落》没有了港片一贯的癫狂鬼马特性,收敛中暗含着一股力道。但是关于过去罪恶与如今悔过的矛盾冲突与思考还是少了点,整体来说叙事性上还是不错的。
       影片讨论的其实是件很矛盾的事情,一个人犯下那么残酷的罪行,如何去悔过补救重新做人?他的人生, 是否就该为一次一念之差与思想的不成熟买单?他毕竟是个重罪犯,可是他又是个少年犯,所谓可怜之人,亦必有可恨之处。
      可能这个电影对个人本身的思考不多,毕竟反人类和暴力倾向的人还是少数的,但至少可以告诫些青少年。对于社会大众如何去看待青少年犯和这种悲剧还是有正面价值的,像药家鑫那种案子,看问题是不是只有单独一面的声音。
      药家鑫不能悔过么?
      死刑或者其他刑罚与惩戒是不是也应该理性化?或许理性的社会应该兼顾这些人性的拯救,就像电影里面说的,惩戒不应该是种摧毁。很多的西方国家的法律条例里面基本上是没有死刑和终身监禁的,特别对于青少年犯,法律的刑罚更多是一种教育和惩戒与警示的作用,大多的刑罚期限在30年左右,特别严重的判刑是100多年的监禁,这种也很少见,而且往往实际刑期远远少于处罚期限,不存在死刑和终身监禁。一方面是出于人性考虑,另一方面是处于天主教国家的宗教传统的考虑。
      理性应该兼顾人性的,有时候这两点或许是没冲突的。理性首先应该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思考,是属于合乎逻辑的,而不是完全的按例办事。不人性的理性的存在可能是种非理性。这个影片更多的给我们带来的是对我们以往道德观念中强调的杀人偿命的理性的另一种声音,这种理性是否也存在不合理,是非理性的?
      好像药家鑫案子,一些人站在人性的角度要求判药家鑫死刑,其实可能是不人性的,就像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杀掉不道德的人,本身就不道德,是种伪善。影片带来的思考是,对于青少年和大学生,年轻人的判刑应该是惩戒大过刑罚本身,刑罚不应该具备摧毁性。至于这个观念是否合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吧。但道德本身或许并不正义,亦或许并不合理。

附上:“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 “电车难题”,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6 ) 十九年后

*电影将宝马山双尸案两个少年犯原型合二为一,但现实中,作为污点证人的尹三龙98年获得了死者家属原谅,刑期定为27年,2004年出狱,而张有铭的真正原型张有恒被董定为“最低30年刑期”,2002年高法确认董的“发落”违反基本法,通过上诉,2006年才被终判35年刑期,抵扣此前服刑时间及假期,张有恒于2009年出狱,根据2018年的新闻(包括梁议员本人采访)显示,他出狱后有稳定工作及家世。

*邱礼涛在电影拍完尚未上映(成本300万,票房18万,奖项也几乎一无所获)时有篇博文(http://www.hermanyau.com/cfromQtoCE.htm),其中部分内容卡夫卡陆也曾摘录转述,有一段话现在看更值深思:

有鑒當年的《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飽》很賣痤,所以有人曾經提議過把其中一個個案放大,用奇案片的方式去拍這個戲。這是一個我不能接受的提議,如果這電影只能以這個形式和觀眾見面的話,我寧死也不拍,還會為我成長的城市感到可悲。有人認為這電影涉及太多政治,劇情也過於沉重,觀眾不會喜歡看。老實說,我也討厭政治,但有些東西是你雖討厭也得要面對,因為你我都生活在其中,而且我並不認為不談政治是香港電影人的智慧,相反,電影人也可以有他們的政治訴求,我們為什麼不能讓電影工作者用電影去見證一個年代,或用電影去為一個時代添一個眉批或者注腳;再者,通常口口聲聲說不談政治的人都是坐享其成的人。我也明白為重犯討公道,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沉重的劇情並不必然就會把電影拖垮,在觀眾說「不」之前,電影人就先說「不」,這是港產電影最大的絆腳石;我尊重每個人發表意見的自由,但懇請持這些意見的人不要阻止某些片種的電影面世,好讓港產電影能够做到百花齊放。

*片中誉玲(理解为邱礼涛也可以)第一次探监给有铭带去的三本书,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傅雷家书》,因为是硬皮书未获准带入的应是《海明威文集》。

 短评

非利益相关体有多少会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

6分钟前
  • nadja
  • 还行

是你要带我来香港的,还说这里是天堂,这里没有一个是好人,连你也是一样。

10分钟前
  • 失控的蘑菇
  • 还行

Woo... 可否争番一囗气 Woo... 真本性怎可以改

13分钟前
  • 星游
  • 推荐

比较震撼的题材,但是作为电影,并不优秀,拍成伪纪录片的形式可能会更好

17分钟前
  • 苏简希ai装死
  • 还行

很美妙,由于政权的交接,形成了一种真空人。可惜这种恰到好处的中间状态随着交接仪式的完成,又回落成了一种浅层的抒情。

18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2010年的邱sir在拍《秋瑾传》,艾敬在为她自己的艺术展忙活,谁还曾记得当年的铭仔?

23分钟前
  • 啃啃啃啃啃啃
  • 推荐

中央滋瓷不滋瓷啊

27分钟前
  • 蚵仔煎
  • 力荐

一流题材 三流剧情 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中没有自己的立足点 试着对社会对制度有所批判 却沦为肤浅地为罪恶洗白 试问如果铭仔不靓 不会写诗 穷凶极恶 那“理性”“人权”“法律”的基石又在哪里呢?(何况真实事件更惨绝人寰)

31分钟前
  • harumi
  • 还行

题材好。好郁闷的结局。很真实……个别台词应该有得到董建华的确定吧。邱导总能感人肺腑。比讲绝食抗议的西雅图战争拍得好多了。当惩罚变成摧残,当画面变黑白,兄弟们哭成一片,绝望之后的看开,时间是公平的,开心和不开心的,都会过去。一部上窜到人权法制高度的讲述亲情和原谅的电影

34分钟前
  • 咕咕
  • 推荐

除了题材外。其实没太多好说的,邱礼涛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控这种题材。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一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写实影片,赤裸裸的真实感让人触目惊心

40分钟前
  • 笑挽冷风
  • 推荐

感觉是对整个当代香港的隐喻,年轻时走错一步,之后再也无法回头,所有制度都来解决一次,但谁都解决不了,归家无门,叛离无路,而当初的错误,归根到底是父母家庭的错。

4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人权法律民主,圣母一定泪眼朦胧的跟着梁议员呐喊。但是我早就看出来,那些久经宦海权谋老到的官员,他们知道的是这些人即使释放出来,在社会也是受到歧视,也不能正常的找工作,反而活得更苦,也更有再次犯罪的危险。

43分钟前
  • 阿瞒冲起来
  • 推荐

配合香港现状服用 效果窒息 欲哭无泪 每一句话都有所指 被丢来丢去等候发落的青年也只是想找到妈妈

48分钟前
  • igrɛkonze
  • 推荐

三星半优点:(剧透)姨丈剪掉蚂蚱的头,然后猥亵女主。如果女主代表香港,蚂蚱代表我等屁民,那谁是姨丈?开场董建华的大后背,对面议员的惊恐表情,一边坐的是大陆,一边坐的是香港,表现97香港人的恐惧。少年犯被政府当球踢,就用镜头表现当年的少年犯踢球。被歧视的北姑、少年犯、被迫沉默的工人、子女,串联,丘礼涛的故事是带着人文关怀的。港版《天注定》,但感觉比后者更有力度。男主与女主的弧光都是和解,一个是跟自己的罪行(赎罪),一个是跟男主罪行和自己母亲(其实也是自己)。女主这边带出的主题很有趣:普通人跟罪犯的边界在哪?罪犯罪行与权利有无关系?问题:监狱隔音玻璃怎么又听到了对面的声音。用嘴说出口的主题太多。街头打孩子的父亲,出现得毫无道理,硬来。各种糙,代入不进导演情境这部片就很难下咽。女主表演有点尬

51分钟前
  • 观天
  • 还行

非常诧异以豆娘的尿性这条目竟然还能存活下来,论题材的敏感性这片子可以说直接秒杀很多大陆禁片,政治、法律、人权、香港回归、基本法,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响。虽然取材自跑马地双尸案,不过片中倒没有太多的血腥暴力因素。评完了,坐等豆娘删广播

53分钟前
  • scofieldd
  • 还行

原来一个平庸的导演真的能够把一个不错的ideal弄糟...

55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许多场景让人想起千言万语……未知的东西对人最是折磨,搬到法律与人权的夹缝中更显得逼迫。这才是正儿八经的邱礼涛吧。艾敬的角色扮得还可以,但是广东话真的是……~!@#$%^&……

59分钟前
  • 烏滌非
  • 推荐

几段配乐是亮点,少女这条线本为了对比同样犯过错误的未成年人在监牢外亦得到救赎,但艾静的表演实在一般,整个线最终落入狗血实属败笔。少年犯到政治这条线很好,站在少年犯的角度,亦让人去了解所谓等候英女皇宣判是一种怎样的煎熬与绝望,但结局突然太过积极向上,快到让人以为看了另一部片的结尾

1小时前
  • GS
  • 推荐

2+。前半部分真诚而烂,最后部分纯烂。

1小时前
  • ddddddddd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