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1994

HD

主演:郎雄,杨贵媚,吴倩莲,王渝文,张艾嘉,归亚蕾,赵文瑄,陈昭荣,陈捷文,卢金城,唐语谦,洪其德,王瑞,杜满生,王玨,陈妤,左正芬,许敬民,聂卓晶,丁仲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9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1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2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3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4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5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6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13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14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15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16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17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18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19饮食男女199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饮食男女199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台湾中国菜硕果仅存的大师老朱(郎雄)退休后,渐尝老年生活的诸多尴尬:每周日费心做出的一桌丰盛菜肴,并无将三个女儿(杨贵媚、吴倩莲、王渝文)齐齐拉到饭桌的吸引力,已经长大成人的她们,心里藏了许多比陪父亲吃饭更重要的事;多年老友的突然离世,令他在友情这块也有了缺口;而对厨师来讲最重要的味觉的丧失,则将其彻底推到人生的低谷。   三个女儿虽各忙各事,却也操心着老朱的晚年生活,计划着为其找个老伴,但她们没料到老朱早已悄无声息地谈起了“黄昏恋”。吃惊过后,老朱最看重的继承了他做菜天赋的二女儿家倩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父亲、她与父亲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而对老朱来讲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法医朝颜2022特别篇爱情重跑微笑符第一季失恋杀人血洒胭脂马西藏微纪录 第二季最好的我们这个学长有点甜性爱自修室 第三季猜猜我是谁两傻大战隐形人农村合伙人爱阡陌暗黑者鬼驱人2过把瘾1994隧道逃生宝贝,再爱我一次拉科尼亚号的沉没郑进奇谈的故事继续前行2020初吻2007首都消失疯子方舟热浪球爱战粤语狙击英雄史密斯夫妇(剧版)第一季不爱不散2014哪一天我们会飞国语打工吧!魔王大人 第二季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游戏规则2022野探哈莉第三季贝多芬病毒他的自传玩命巅峰2020

 长篇影评

 1 ) 对《饮食男女》前2分钟的一点分析

据说《饮食男女》前几分钟的做菜片断常常作为一些学校影视基础课的范例,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喜欢,这里试着用分镜的方式从剪辑的角度分析一下。

镜头号 内容 景别 声音 光线 其他
1 抓缸里的活鱼 特写 同期声 主光由画左射入
1~2 剪辑点 (鱼特写)相似形状 光接光
  2 手拿着鱼刮鳞 特写 同期声 主光由画左射入
  3 演员脸部 特写 同期声 主光由画左射入
  4 破开鱼 特写 同期声 主光由画右射入 因为鱼摆放的方向变了,所以光也从反方向打
  5 演员脸部 特写 同期声 主光由画左射入
  6 切鱼肉 特写 同期声 主光由画左射入 颜色改变,肉的红色比前面的活鱼的白色调为主更鲜明
  7 把鱼肉沾上生粉 特写 同期声 主光由画右射入 打光理由同4,有一个小幅度的上摇,拎着鱼肉的动作
7~8 剪辑点(拎鱼的动作)相似动作 动接动
  8 把鱼放在锅上方过油,然后把鱼放入油锅中 特写 同期声 自然光+由画右射入的辅助光 鱼进入油锅沸腾,发出的声音也很有吸引力,表现力增强,情绪上是一个小高潮
8~9 剪辑点 (煮鱼的油泛出的白色,墨鱼的白色)颜色相似 白接白
  9 切白色墨鱼 特写 同期声,插入有中国感觉的配乐 主光由画左射入,光更强,让物体更加透亮 为了与镜头8情绪上衔接,插入配乐,声音上加强,打光也更亮,视觉上加强
10 演员脸部 特写 同期声,配乐 主光由画左射入
  11 切红色食物 特写 同期声,配乐 主光由画左射入
  12 切红色辣椒 特写 同期声,配乐 主光由画左射入
11和12 同景别 同机位 选取了两种颜色鲜明(红色) 比较有视觉质感的食物
  13 切腊肉 大特写 同期声,配乐 主光由画右射入 为了突出腊肉的诱人,换了方向打光
13~14 剪辑点 (切腊肉和切萝卜时的刀起,切,刀落)动作的起落幅 动接动
  14 切萝卜 特写 同期声,配乐 主光由画左射入 回到原来的打光方式,主色彩改变
14~15 剪辑点 (切萝卜时的刀起刀落,手以同样的频率甩掉肘子肉上的水)动接动
 15 拿肘子肉 下锅 特写 同期声,配乐 主光由画左射入 现场声音由上一次的滚油到刀切的声音再到滚油,更加吸引人,形成一个情绪小高潮
15~16 手拿着青菜抖动,动作声音以及飞溅的小水珠,都跟镜头15的滚油在声音以及视觉上有相似之处,并且在15与16过渡的时候,声音并未一下子切入16的同期声,而是配合着15的同期声切入,使得过渡更自然
 16 洗青菜 特写 同期声,配乐 主光由画左射入
 17 捞肘子肉 特写 同期声,配乐 主光由画左射入
 18 切肘子肉 特写 同期声,配乐 主光由画右射入
 19 把肉上蒸笼 特写 同期声,配乐 主光由画右射入
20 人走出 全景 同期声,配乐 自然光 配乐停



最后说一点,能把这么多的特写如此紧凑而又妙趣横生地联系起来,除了前期拍摄的时候想好本子,后期处理也功不可没,比如说镜头10到13之间的两个同机位的切菜的特写,安排得非常巧妙,一下子把菜的颜色、质感凸现了出来,这两个镜头放在哪里都达不到放在这个地方的效果。

 2 ) 我是很勤奋的饮食女

我是那种不喜欢《卧虎藏龙》,也不喜欢《断背山》,却喜欢《喜宴》,《推手》,《饮食男女》的观众。我很喜欢看这种故事性很强的电影。在李安这三部电影中,有异国恋,同性恋,老少恋,未婚先孕,大龄剩女,基本上,李安早在1994年以前就把当代社会的核心男女问题都讨论完毕了。仅凭这一点,我对于李安导演,还是一直心怀敬意的。年轻的他在想办法去阐述一些复杂而尴尬的问题。

李安的这三部电影,我觉得拍得最好的是《喜宴》,最正统的是《推手》,而我最喜欢的是《饮食男女》。大概是因为里面漂亮的烹饪过程。我喜欢那种慢条斯理生活的感觉,就像准备一顿饭的过程。从洗菜,切菜,到烧水,热油……我喜欢把这些步骤安排得井井有条之后,打开音响,独自一人享受站在厨房里的乐趣。有的时候,会用老干妈爆炒鸭肠之类的食物,厨房里一下子充满了呛人的烟气,那种烟气像是要抢占所有的氧气,而我却依然不愿意从厨房里出去。

我看着电影开始的郎雄,心怀无限的崇拜。在这样一个没有真正的武侠的年代,我觉得那样的厨艺就是一种侠气。切肉的动作凌厉而舒展,身形不断的在不同的锅之间转换,夹杂上纷繁的雾气,这个场景像是我心中一直盼望的某个桥断。做饭时的男性是尤其性感的。男性的性感如果表现在油光锃亮的肌肉上时,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过于动物性了。而生活中,我一直相信,如果哪位男士能对于黄瓜也给与足够的认真,他一定是一个会生活的人。而会生活的男人,相比于那些肌肉男,往往能性感得更加长久一些。

所以,即使郎雄扮演的父亲已经年老了,已经被称为“朱爷爷”了,也还是可以有新的爱情,新的家庭。如果我是张艾嘉,我可能也会有同样的选择。这个男人,他关心我的孩子,他会吃我的孩子的剩饭,他站在厨房里的时候是那样的安静而没有怨言,他依然挺拔。很关键的一点,他会生活。

郎雄的三个女儿一个是呆板的大龄中学老师,一个是美丽聪明的大龄金领,还有一个是冲动可爱的大学生。显然,李安和郎雄扮演的父亲这个角色,都是最喜欢吴倩莲扮演的这个二女儿。原因似乎也很简单,因为她也喜欢下厨房,喜欢摆弄个锅锅碗碗,同时,她还聪明,一个自强不息的女性。一般这样的女性形象,在大荧幕上总是被父亲喜欢。

所谓贴心,不一定要听话,不一定要撒娇,只要有着同样的生活态度,有着同样的生活情趣,就自然而然的离得很近很近。

其实我是那种不会生活却又特想好好生活的人,所以看李安的片子特别合适。总体来说,李安是一个很正统的人,无论是种种不寻常的恋爱方式,李安也总是以最传统的方式去解读,那种淡淡的中国的味道,常常让我觉得亲切而自然。男人和男人的爱,男人和女人的爱,年龄相差很大的男女之间的爱,中国男人和外国女人的爱,这些爱其实都可以很自然很平淡,这一切都像是在做一桌菜,评头论足的人总是有很多地说道,只有真正做菜的人才知道种种味道的来龙去脉。

与生活,我也是如此,我希望我在其中,而不是等着一切摆到我的面前,那样的生活太偷懒。透过镜头看到的世界总是美好的,往往总是摁下了很多的快门,却懒得去洗照片。那些美丽的场景,我留在了心里,像是已经亲自烹饪过一种食材,我按照期待的味道去挑旨,最后,好坏与否,于我自己已不重要了。所谓饮食男女,就如同文艺男女,文艺男女要认认真真的文艺,搞好每一个细节,而饮食男女,也一样要耕耘于每一个味道,厨房的味道,饮食的味道,感情的味道,日子的味道,生活的味道,种种味道只有认真体味的人,勤奋于此的人方可体悟,不足为外人道也。

脑残博文http://hmilypty.blogbus.com/logs/34074639.html

 3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浅品东方儒侠的食色盛宴
  拥挤的街头,随着信号灯的改变,车子如卸闸的洪水一般汹涌,好似压抑着的欲望迸发的一刹那,千滋万绪涌上心头……
  这是<饮食男女>影片的开始,也是整部电影的情感基调.片中隐忍的父亲,他的感情就如同被抑制的洪水,总是在严肃背后透露出一点点小小的深情.作为名厨的他事业成功但是家庭不幸,妻子早亡,他含辛茹苦地带大三个女儿,每周用”星期天的晚餐”来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却因一贯的严肃与压抑,与女儿间隔开了万水千山,每天花一大堆时间做出一桌的华丽,收获的却是惆怅与虚无:大女儿是虔诚的教徒,吃饭前总是不忘感谢上帝的赐予,却遗忘了父亲厨房忙碌的辛劳;二女儿因当初父亲的严格要求而功成名就,却说出了”为了离开那个家,一切都值得”这句令人寒心的话;三女儿生在集合中国饮食技艺一身的名厨之家,却在洋快餐打工,后来又跟女友的男朋友在路边摊吃得不亦乐乎,这不能不说是对父亲的讽刺.这无疑是中国大多数家庭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缩影:缺乏包容和理解.确切的说,是子女缺乏对父母的包容和理解.父亲是隐忍的,就象第四次家宴上父亲讲的”不想因为个人的事情连累家人”,他虽然与女儿们的朋友锦荣相爱,却因为顾及女儿们的感受而一拖再拖,就象锦荣说的”感情是两个人的事,可是他很爱你们”因为爱,父亲可是压抑自己的感情,而相反,女儿们却个个不省心,不顾及父亲的感受:小女儿人小鬼大,不仅抢了女友的男朋友,还把肚子搞大,然后完全不考虑父亲的想法,搬离了父亲的”世界”,大女儿自以为最疼爱父亲,也明明知道”家是他的全部”,而且口口声声说要”照顾父亲一辈子”结果却是”等不及”地在神的面前把自己嫁了.而两个女儿的相继嫁人以及^搬离,只是跟父亲”宣布”一下,丝毫没有征求意见的那一份尊重.至于二女儿,她无疑是最想搬离那个家的人,从一开始的买房子,不惜投入所有积蓄,到后来工作升迁到阿姆斯特丹,可具有讽刺的是,她却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女儿的相继离开,如同信号灯的改变,使父亲积蓄的感情象火山爆发一样浓烈.终于说出了”不说,没对不起谁,说了,只是不想委曲求全”的话,小小地指责了自私的女儿们一下,同时对于锦荣的感情也做了交代,是整个影片的高潮所在.这由隐忍到迸发的感情是本影片最大亮点.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句孔老夫子的经典话语从父亲口中说出,着实代表了电影<饮食男女>的两个主题:食与色.从影片一开始那将近四分钟父亲的厨房忙碌,就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隐喻的美食世界,看着那些活物在父亲手中从生到死,从不堪入目的血污到令人胃口大开,不免俗地想到美仑美奂的盛宴背后,是无尽的辛酸与支离破碎的一颗慈父之心.然而”食”这个主题的表现真是仅仅是李安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阐述吗?我想不尽然,饮食是民生问题没错,可是在这部电影中光把”食”看做是生存必须那就有些狭隘了,为什么父亲的星期天晚餐是”不能不去”的呢,因为在这里,”食”已经成为了一件十分庄重的事情,是全家人得以聚在一起的纽带,而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几世同堂的”堂”又不外乎饭堂,吃饭也由一件琐碎及必须的事情而转化为”宴”,——不得缺席的家宴,这”不得缺席”包含了女儿无尽的反感,也包含了父亲无法言说的无奈:爱女儿,想女儿,想聚会,想沟通.但结果却是女儿们的挑剔味道和匆忙宣告.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这个”食”对于他来说就是”菜上桌了,却一点胃口也没有”,也许对于他来说,失去”味觉”是最好的逃避.
中国有句成语叫”秀色可餐”,可见饮食男女的重点还是在”男女”上,本片的情欲表现也十分切合人物特点:父亲隐忍,所以整部影片他与锦荣的情感表露仅仅是电话教做菜,帮姗姗做饭,听听未来丈母娘的唠叨来寻找情爱的出口,极为含蓄内敛又不失真实;大女儿是虔诚的教徒,保守刻板,却在学生与她开的情书玩笑后找到了长久情感宣泄的出口:向心仪的体育老师索吻;至于”他要,我又是教徒”之类的顾虑也合情合理,可圈可点.二女儿是新新人类,很现代地跟前男友保持”分手仍是朋友”的关系,而又与同事发生感情,所以她在片中的两段情欲情节很激烈,一如她的性格.三女儿在懵懵懂懂及对爱一知半解中,以一颗青春萌动的心与男友激烈碰撞, 在暗室里,两人看着显影的照片,扣住了对方的手,流露了人对于衰老、死亡的恐惧和哀伤。最后珠胎暗结,暗房情感交融的情景设置也确实符合她的心态---对于爱情的摸索仍是在黑暗中捉迷藏.片中这些恰倒好处的情欲描写使影片更具可看性却不失教化意义,实在是一顿情色拿捏得当的情感大餐.
  既然是情感大餐,自然情感的展现是这个影片的重头戏,爱情,友情,爱情这三种人世间最美的情感,在该片中也被渲染的淋漓尽致.
  父女之间的亲情是首当其冲,父亲爱女儿,这是无须质疑的,父亲的爱挥洒在那些花一天功夫的菜中,融化在每一次为女儿洗衣中,还有那一声声”起床”的呼唤中…然而他收获的是什么呢?菜被女儿挑剔地指出他味觉退化,洗衣却被女儿责怪搞错了彼此的衣服,叫起床面对的却是扭身的背影或是针锋相对的拌嘴…不过我想,也许父亲的乐趣就在于此吧?花一天工夫做的菜也许只是女儿生活的作料,但是它让大家聚在一起;为女儿洗衣即使是内衣也那么仔细,至于起床他更是享受那女儿沉睡的温馨,女儿一醒他就又变回了那个严肃木讷的父亲.也许女儿对于父亲的爱也就在于那些挑剔与苛求中吧?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二女儿与父亲的情感变化:父亲是最疼爱二女儿的,因为她模样最象亡妻,性格又是两人的结合,然而这种爱只能通过外人之口(温伯伯)点明,并且由外人作为中介,我想影片安排温伯伯这个人物就是为父亲和女儿揭开心结的,而温伯伯的逝去引起了两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中介消失必须面对彼此的慌乱。女儿是父亲的克星,或者可以说,父亲是他的克星,她固执地认为父亲“看她不顺眼”,于是四处寻求出口,“把所有钱都丢下去了”只为逃离那个家,她可以在父亲看似严厉实则关怀的话语后反驳一句同样的,甚至可以在父亲好友温伯伯入院时毫不吝啬地给他一记香吻却忽视父亲“吃醋”的眼神。。。这小小的手段多么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那种隐忍的情感宣泄:父母子女之间彼此深爱却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境遇。然而最后女儿亲自下厨使父亲恢复味觉的情节使本片获得了圆满,那一声“女儿”“爸”也使父女亲请得到了升华。其中有一个细节设置得巧妙生动,就是二女儿去医院看温伯伯,无意见看见父亲从心脏科检查出来,还和一个医生交谈着什么,这时她的心马上紧张起来,然后镜头一转,一个躺在病床,奄奄一息的人吸引了她的视线,她感受到了那个人渴求生命的目光,镜头再一转,父亲不见了,等她找到时,父亲已经进入了电梯,她所看到的,是父亲与她的相隔——电梯门的缓缓关上,也许她心中想到的还有阴阳永隔。
  爱情无疑是亲情的催化剂,女儿们因“爱情”的相继离开是促成父亲下决心飞向新生的导火索,也是父女间亲情升华的工具,本片展示了八种爱情(或许更多),他们各具特色扣人心扉。
1.父亲与亡母的爱情:对于这种爱情,两个女儿有不同的见解,大女儿认为那是“老式相亲相爱的方式;二女儿则认为“吵吵闹闹算什么爱”只是“老式的战争”语气中充满不屑。其实父亲与亡母的爱正代表了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父母所呈现给子女的爱,没有浪漫与激情,只有琐碎与平淡,有时候,反而争吵是感情的升华。由几个片中细节可以看出父亲是爱亡母的:影片反复出现亡妻的照片,到最后搬家时,父亲把亡妻照片装入箱中,算是他对这段老式的爱的祭奠吧。
2.父亲与锦荣的忘年恋:两个人一个饱受婚变和唠叨母亲的折磨,孤苦伶仃带着孩子;一个早年丧偶,为自己的事业及三个女儿伤透了脑筋。这是段在常人眼中近乎传奇的爱,从一开始的压抑,“这次不说,何时说”的呼声,到最后父亲在餐桌上“说了,只是不想委曲求全”的豪迈,这中间经历了一些零碎的铺垫:一开始的电话,父亲在热情地教授别人做鱼,那么是谁的电话呢?后面姗姗的一句“妈妈今天把鱼煎糊了”给了观众提示,现在想来,父亲为姗姗不辞辛苦地送菜送饭与忍受梁伯母的唠叨与烟熏其实是“讨好”锦荣的“小花招”,到影片最后,锦荣挺着大肚子的一句“爱你”把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渲染得十分到位。
3.梁伯母“理所当然”的爱情:也许对于梁伯母,这不能叫爱情,放在这谈也有些牵强,但是梁伯母这种盲目可笑却又想当然的爱情,确实代表了为数不少的中国式婚姻。梁伯母的出场是在二女儿对父亲归宿的调侃里,真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型,可见她的出场在世俗的眼光中注定要与年龄相仿又同样单身的父亲有关,梁伯母在女儿的“背叛”中,也一相情愿认为老朱“跟我蛮谈得来”,其实是屈于世俗的眼光,可见她表面是一个新派的人,抽烟,认为女子不要嫁人,但心中却是刻板与世俗的,至于结局老朱请求她把女儿嫁给她,她的反映说是对忘年恋的反对,不如说是对自己一相情愿的恼羞成怒。这种想当然是的爱情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而李安设置的结局出乎意料,也是对这种爱情的反击。
4.大女儿的臆想之爱:大女儿的形象在片中十分饱满枪眼,她的爱情是一出让人哭笑不得的悲喜剧。她生活在里自己编织的谎言里,把不曾存在的爱情作为心碎的理由。她像所有的老姑娘一样,固执,矜持,敏感,开不起玩笑,曾经那么痴情于自己女友的男朋友,可惜一直只是暗恋,看着别人结婚生子又离婚,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有用宗教信仰麻醉自己,就象她最后爆发时的叫嚣:“打球也要有对手,为什么只让我自己对着空气谈情说爱。”在二女儿发现她的爱情“秘密”后,对于大姐不曾爱过的怜悯促使她们一对姐妹握手言和。老大这份执着的臆想之爱看似荒唐可笑,实则有她的必然:母亲早亡,自己作为老大,义无返顾地扮演母亲的角色,常年克制自己象个家长,于是保守刻板的她没有爱情也是自然而然的,臆想式爱情看似可笑,其实有它存在的必然以及让人辛酸的理由,也铸成了二女儿对于感情认识的飞跃,是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
5.大女儿的爆发之爱:由于一句“抛绣球”,老大开始了第二春,老爱端出曾经沧海的架子,但爱情来时,她一样心动如水,一样手足无措,一样慌张愚蠢得如同任何一个恋爱中的女人。老大一脸素淡在校园里川行,可是,体育老师和情书叫她心思荡漾,终于穿红披绿,在广播台上高喊.她一遍一遍的看着那一封封情书的时候,片中关于她的内心和行动变化是很缓慢的,正当观众为她的出路而着急时,突然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红艳艳的口红被迅速的打开了。从“叫嚣”“索吻”到结婚及充满泪水的离开,这一切情节发展之快使人目不暇接,很难相信这就是那个凡事不多问,有事不外露的虔诚的基督徒所能作的出来的,而她最后的突破自我,实在另人振奋。这样一个为段虚构的单恋执着了九年的女人却因为学生玩笑的情书和体育老师恰当好处的出现而一扫过去的阴霾,焕发第二春。而这个春天是以闪电结婚以及离去时释放的泪水结束。让人欣慰也让人感慨:爱情来时挡也挡不住。
6.二女儿自以为洒脱的后现代爱情:二女儿可以说是中西文化融合最彻底的一个形象,自以为洒脱,看不起“老式”的爱情,与前男友保持暧昧不清的关系,与此同时,又与上司不清不楚,看似很现代,实则骨子里的传统与克已在左右着她,于是现代的背后,是她无法忍受情人结婚后还要与她保持暧昧,是她在以为上司是姐姐前男友时的刹车,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原本风流自赏从来能全身而退的她只配享受旧情人咖啡后两个小时的空挡,本来有好感的上司也优雅从容说我们会是好朋友.其实这正是导演对于现代或者自以为现代那种不负责任的爱的讽刺,最后结局的惨淡也是导演对于世人的警示。
7.三女儿青春冲动的爱:最小的二女儿却最早结婚生子,且是未婚先孕,非法同居,,且不论她是横刀夺爱枪个女友的男朋友是否道德,单就年龄来说也让人感慨: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来得太急,走得也匆忙。
8.三女儿女友的折磨之爱:三女儿的女友是作为一个炮灰形象出场的,她的出现是为了让三女儿的青春划上个问号,但是她的“爱他就要折磨他”的恋爱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她以为爱情禁得起等待,青春禁得起挥霍,于是频频耍些折磨人的小伎俩就以为追得辛苦才知道这珍惜,这种折磨最后让她错失了爱情。这也是对现代青年的警示。
光有亲请和爱情,未免过于险隘,于是老哥俩的友情点缀其中,同时也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友情是深刻的,从一开始,老朱坚称“我的味觉好得很”到温伯伯去世后老朱一句“我的味觉死了”……此诚高山流水知音稀,伯牙断琴伤子期的经典台词。这样的友情让人向往也让人感慨。
  影片在整体节奏上是温和的,然而这种温和却无法阻挡感情汹涌的暗流,例如戏中反复出现的雨景,就是欲望所代表的镜头语言,那一幕幕或狂热或温和的雨景,代表了父亲心中澎湃的感情,也代表了饮食男女的欲望之流。路口也是时常出现的场景之一,然而总是有阻隔的,前几次是指示灯,后几次是交通警在维持秩序,然而在这秩序的背后,是无法抑制的感情洪流,使得父亲慌乱的心通过镜头来抒发了“谁来维持我世界的秩序”这种心理期待。又如父亲得知小女儿未婚先孕时在澡堂里用湿手巾蒙住了头,则代表他现在的一头雾水及千头万绪。而反复出现的推拿镜头则是隐喻父女关系犹如推拿,看上去是折磨,很痛苦,实则是享受。关于此类抒发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头的把握,李安可谓是得心应手,再如大姐朱家珍在一次一次的收到骚扰情书的时刻,其内心紧张,疑惑,甚至有一点儿愤怒,在她看到“深秋”字样,知道情书不是那个新来的体育老师所为后,她环顾四周,看看办公室里其他老师的形态,此刻,一个主观镜头准确地反映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使我们就站在家珍的角色去体验这种复杂的内心感受。当家珍鼓起极大的勇气,走向学校的扩音喇叭前时,也是以家珍的视角来观察学校里闹哄哄的打扫卫生的场面。镜头有一些晃动,这表示家珍的情绪比较冲动;镜头前的人样子也不是很清楚,体现出此时家珍早已心无旁骛,决心要抓住作恶作剧的家伙,而静止的人群,则反衬她的心难以平静。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影片从中国的饮食文化出发,由饮食的五湖三江汇流入海的“一个味儿”到男女情感的“多味”。由“味觉丧失”到“味觉恢复”的功德圆满,体现了儒生李安对于“和为贵”的理解。他总是能反应时代,至少能把他所表现的那个时代表现及至,出国热,房产热,性的解放等,各种观念上新旧的冲突汇集起来也就成为了东方传统人伦观念与西方新进思潮的冲突,或者也是两代人思想上的冲突。从这一点来说,这样的电影,即使现在来看,因为其冲突的仍然存在而电影也同样具有时代意义。
  毫无疑问,李安是华语导演中对家庭最感兴趣并且最执著的一位,从《推手》《喜宴》到《饮食男女》,几乎每一部电影都紧紧围绕着家庭,都用卓越的叙事表现出一个家庭中纵横交错的关系和影响力,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当中,家庭是一个人奋斗一生的目标和根源.一个人的出生来自家庭,他的成长,学业,工作,婚姻,生育,死亡,无不跟紧紧围绕他的家庭相关.这一点也许是中国人身上最浓重的特色. 李安紧紧抓住中国家庭的中国特色,在《推手》和《喜宴》中详细地描述了中西家庭观的区别.《推手》表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美国的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加上年龄、语言、生活习惯的不同,使主人公老朱根本无法和儿媳交流,也无法融入儿子的生活,老朱真的成了一个多余的人。老朱一身太极功夫足以让他自傲,但在美国他却什么也没法干,连洗盘子都干不了。这是个难以调和的矛盾,也难怪儿子要以头撞墙。所有的儿子和所有的老人都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局面,面对这种冲突,李安也只能在冬日的阳光下轻轻的长叹了。就连最后的结尾,两位老人似乎又要走在一起、互相扶持了,本该是个圆满的结局,李安都只是让陈太太轻轻答了一声"没有",把无尽的惆怅留给了银幕前的观众。美国是青年人的天堂,老年人是坟墓,富裕的物质能够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然而,儿女的温情却不像中国人,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影片中得以充分地发掘。以现代人的目光看中国传统文化对今天社会生活的适用性,并以此来挽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麻痹和冷漠。李安为他的影片找到了连接点,构成了思想上的脉络,贯穿于影片始终,从而一气呵成。《喜宴》包含的内容和层次丰富得惊人,两代人的情感交流、对传统的不同态度、对生活的不同追求甚至整个华人社会对性的态度,以及不同身份的碰撞所蕴涵的政治暗指。喜宴,很中国化的词,却被套在“美国”这个框框里,当一种世俗碰上另一种世俗,结局不是崩溃,就是妥协,假装宽容的妥协。这时候,宿命开始伸出它无形但又庞大的手掌,而我们都在劫难逃。果然不出意外,这场用来哄走父母的,本为装模作样的宴席,却酿下无穷后患。因为襄王无心,而神女有意,他名义上的妻子在新婚之夜怀孕,一直合力协助他们演戏的Simon暴跳如雷。他们之间的爱情因为异性的真正介入而摇摇欲坠。父母那边当然要瞒住,而薇薇,因为她猝不及防的爱情,使这幕戏真正有了穿帮的危险。亲情和爱情,当这两个世界上最复杂的词混杂在一起,几乎就是一场灾难。他有千头万绪要处理,但偏偏谁也不听他的话。果然,在现实和谎言中疲于奔命的他们,终于没能挽救早已支离破碎的谎言。然而,父母之心的宽大解决了一切,也许是他们已被疑虑折磨得太累而万般无奈,但依然值得崇敬。如果说《饮食男女》中最醒目的是那些省略:在镜头外某个我们不知道的时间地点发生的一些转折性的事件和重大时刻,却在下一个镜头中突如其来,成为一种既定事实。那么《喜宴》最大的特色是不断从天而降的麻烦,就像一只猫缠进了一团绒线球,但是不必惊慌,在我们怀疑一切已经失去控制不可收拾时,李安却能在最后关头用抖落的惊喜包袱全身而退。
  同样是嗅觉的失而复得的美食电影,港产片《金玉满堂》的失去嗅觉显然是个搞笑的噱头。《金玉满堂》,又叫《满汉全席》,讲的是小小的厨房演绎人间百态,爱恨情仇,与江湖并无二致。大厨炒菜如同高手出招,每个动作都流畅而有节奏。高手出招必然血肉横飞,大厨出手确是令人惊艳的菜肴,岂不更妙?简单来说,这部贺岁片喜剧风格浓烈,出自大师级导演徐克的手中,倒也有几分豪气在其中。其中主题曲让我印象深刻:“走在漫漫人生路,点点滴滴都幸福,为爱勇敢付出,失败从不在乎,哪怕我一生孤独,回头看看来时路,都满足,就算起起落落,只要不枉此生,走在漫漫人生路” 。一部饮食片,主题曲的气势却不亚于黄飞鸿,给人一部耳目一新的感觉。比起其他几部关于厨艺的电影,比如黎明演的《伙头福星》,还有周星驰演的《食神》,最爱看的还是徐克的这部。除去搞笑,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刀功技艺,那些让人口水欲滴的美食盛宴,那两段或传统或现代的爱情,也是我记忆中的食色大餐。
  喜欢的电影有两类:平淡无奇的小事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感情;狂噪浮华的背后是忧伤痛苦的命运。李安的电影就像一杯淡淡的清茶,越品越有味道。于是我选择在余一抹残阳的黄昏,捧一杯香茗,阅尽芸芸众生。

 4 ) 一部好电影,抵得过十颗通心丸!

昨天看过了李安导演的老片《饮食男女》,好不痛快!

人家说,现在的作家、导演中,中国味十足的,正经不是大陆人,而是我们的港澳同胞们。这可一点不假。你看看李碧华的《胭脂扣》、《霸王别姬》,李安的《推手》、《喜宴》、《色戒》,杨凡的《游园惊梦》,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东邪西毒》,都是浓妆艳抹或者云淡风轻的中国气节。

《饮食男女》也不例外。上来一段蒸蒸煮煮的中国大菜就把人给镇住了。什么梅菜扣肉、客家小炒、酱爆海螺、清炒螺片、双椒爆炒鱿鱼头、黄焖鸡翅、肉骨茶、香酥叉烧酱排骨、茭白木耳炒肉片、咖喱小龙虾、西洋参炖乌骨,都一道一道地给端上了台面,看得人眼花缭乱。

朱老爷子的生活也同这菜一样令人昏惑,不知该如何下手。自己年纪大了,味蕾都失去了作用,尽管不服老,也是自欺欺人,无奈的举动。三个女儿,没有一个是省心的。大女儿家珍编造出个被抛弃的故事,以此来逃避爱情,其实是没有信心,变为基督教信徒,穿最朴素的衣服,过最无趣的生活。二女儿家倩因为父亲早年给自己挑选了人人羡慕自己却并不中意的人生道路,所以一直心有不满,又不知该如何说起,所以父女关系一直紧张。小女儿家宁一直是最安静的一个,并不多惹事,但内里藏着的其实是一颗并不安分的心。三个女儿心里都想着要逃离父亲这个老家,但除了家倩好像都没有什么办法。

邻居梁家,有三口人:梁老太太,刚从美国女儿家回来,受了一肚子气,见人就说扫兴话,梁老头子却经常拜访安静地听她讲。女儿锦荣(张艾嘉饰演),家珍的好朋友,从小失去父亲,在朱家的庇护下长大,婚姻生活一塌糊涂,离婚手续办了多年,才有了些眉目,丈夫还排着私家侦探监视着,希望能抓住些把柄以得到女儿珊珊的抚养权。锦荣的女儿珊珊,什么都不懂小学生,喜欢缠着家宁在电脑上画画。

早就看到剧情简介说,朱老爷子在最后会留上一手,所以把每个细节都使劲地挖掘,希望能够猜出点子奥妙。可最后的结局还是让我震惊了。这一点后面再提。

二女儿家倩其实是最关心父亲的,但只是说不出口,也知道自己把父亲气得够呛,听了桂伯伯说的一席话更觉得父亲老了,应该更关心身体才对。一次又在医院的心脏检查科遇到父亲,更让她产生了内疚之情。

姑娘大了越来越不服管,老爷子也越来越无事可做。一日他遇到上学去的珊珊,看到她每日都拿着钱买汉堡作为午饭,就自告奋勇地给她做便当。已给自己一点的事情做。平时的,他也经常跑到梁太太那里聊天。更觉得自己老了。

出乎意料,最安静的家宁竟然是最早离开的。她抢到了朋友的男朋友。又未婚先孕,做上了豪门太太,可谓事事风顺。在众目睽睽之下逃离了这个家。

大女儿家珍这时候被几封匿名情书撩拨了心意。她一直以为它们是自己心仪体育老师写的,心中窃喜,可他却迟迟没有表示。(我还一直以为它们是朱老爷子借着送饭给珊珊的空当,每天放她桌子上,让她得以多观察身边的人、打扮起来,以找到心仪的人,结果,我俗不可耐的想法当然是不成立的)终于她耐不住了性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对着学校的大喇叭大骂,“为什么我只能对着空气谈情说爱?!”等等,把全校人都震惊了。可真像是,这些情书只是几个同学的调皮捣蛋,并不是出于体育老师之手。可在体育老师安慰哭泣的她时,她却十分大胆地把他争取过来。最后她也要走了,匆匆忙忙地和男人做了公证,原因是“都等不及了”,当天晚上就把他拉到家人面前,饭都没吃完就坐上人家的摩托车,飞驰而去,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她9年来等待的爱情,总算是结了果。

看来,还真是闷骚的人平时不张扬,一旦爆发,还真是喷火一样地挡都挡不住,雷到骨子里。倒是二女儿家倩,平时就是理智张扬的人,最后却慢慢地淡了散了,归于平静,离开了旧情人,拒绝了新恋人,放弃了去阿姆斯特丹的机会,想着要照顾父亲。人活着就是这么的极端,沉闷到了一定的级数,就是要爆发的,但张扬到了某一个度数,就离归零不远了。

家庭到了这一步,未看也辛酸。父亲的菜好虽好,手到心到,女儿们却无暇细尝里面的情了。难怪朱老爷子要说,“人心的粗了,饭做得那么精,又什么用。”我甚至以为这部片子也会以悲剧结尾,非得等年迈的父亲身体气出了大问题,女儿们才能体会亲情的重要。现在一想,如果剧情也回归到我这等俗人的设想里,也就没什么新意和可称道之处了。

最后,该走的都走了,老屋只剩下父女两个人。父亲却突然召集大家吃饭,说有要事宣布。大家揣测着应当是父亲和梁老太太的婚事有了着落,连梁老太太都穿上了最妖娆的旗袍,进门前还再三地征求女儿对她新胸针的意见,小心翼翼。菜肴还是非一般的丰盛。席间,父亲突然起身来宣布,反正女儿都走了,他将把这老屋子卖掉,换成别处的一间小屋子。众人震惊,我还以为这就是他留的一手,还想着,这老头子倒是想得开。不料,他又说道,

“我的人生不想像做饭一样,等材料都备齐了菜下锅。梁太太,我向你保证,只要我朱老头子还在就一定不会让锦荣娘俩挨饿受冻。”他向身边的梁太太提交上自己的身体健康检查表。

原来,他是要娶锦荣!

当时的感觉犹如当头一棒,真的是千猜万想都没有料到的这一幕。所有的亲戚们也都震惊了,直道是老爷子疯了说浑话。咳咳,这便是片子的高潮了吧,这种震惊貌似只有在《灵异第六感》中我才体会到过。李安简直是绝了。

但后来一想,这情节也并不突兀,其实李安早在前面就已经细针细线地在情节里缝进了铺垫。影片开头的时候,也有老爷子在电话里教某人做鱼的步骤。晚上锦荣领着珊珊拜访,第一句就是“朱爸呢?”珊珊这小家伙也告妈妈的状,说鱼做糊了。其实导演一早就把风一丝丝地放出去了,只是看电影的人心太粗,没觉察到。原来老爷子给珊珊做便当,不是因为没事情做,而是要拉拢小拖油瓶;老爷子同梁太太聊天,不是因为千里遇知音,却是在取悦丈母娘。真真咋舌!锦荣从小失去父亲,被朱老爷子照顾,产生了恋父的情结,也一点都不奇怪。偏偏的,朱老爷子因为自己女儿的疏远,生出了些恋女情结,正好碰到了一块儿。想起一个网友评论的,“如果我是张艾嘉,我可能也会有同样的选择。这个男人,他关心我的孩子,他会吃我的孩子的剩饭,他站在厨房里的时候是那样的安静而没有怨言,他依然挺拔。很关键的一点,他会生活。”快结尾的时候,她在他脸颊上轻轻的一吻,千言万语都融进了一句“爱你”里,那微笑也是娇羞的。张艾嘉的演技永远都是那么淡淡地沁到心里的感觉,永远都那么舒服,比如在《20.30.40》里她与病老太太轻轻的谈话,比如《心动》里她坐上飞机时翻看旧情人送的照片的时候。说《饮食男女》因为张艾嘉演的一个戏份不多的小角色而更加熠熠生辉,果然不假。

结尾的时候,家倩亲自下厨请家人吃饭,却只来了父亲一个人。一切又重归于平静。父亲喝着汤,随口责怪一下女儿的姜放得不地道,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味觉回复了。呵,他尝到的哪里是味道,分明是浓浓的爱。他轻轻地说了声,“女儿。”家倩回了句,“爸。”

电影就此结尾。

真是部好片子,中国味十足,又没有落到悲剧的伤情里,怎么说都是个蒸蒸日上的结尾。还时不时地要出人意料一下。李安自称是闷骚导演,这片子也算他最闷骚的一部戏了吧。一家子人,大女儿三女儿父亲,都是骨子里比谁都风骚,表面上比谁都正经的。所以一旦骚以来,真是雷到人大跌眼镜。尤其是父亲的大揭秘。一开始只看到女儿们一个比一个风华绝代,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还是老爸最猛,深藏一手不在关键时刻不吐露啊。他老爷子一拍桌子,“我要搬家!我要娶我‘闺女'!”眼镜都跌碎了。

就此,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我算是全部看过了。《推手》是看了之后久久开心不起来的沉闷哀情。《喜宴》是有趣中又忙乱,带了点小惊喜的(比如父亲居然会英语却一直装听不懂)。而《饮食男女》又最感人,最出乎意料。本来讲的就是饮食的艺术,最后一家人也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归宿,仔细一想,同英文片名“Eat Drink Man Woman“配合得还真是恰到好处。《礼记》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片子,想来说的也就是人的欲望,其实还是吃上的少一点,感情上的更多。

其实做子女的也能体会父母的感情吧,但还是说不出口,也不好意思表示,所以一日复一日地吵架、赌气。唉。自己明年就要远走了呢,父母自己在家里待着,空荡荡的,多么孤单。想想就伤心。

伤心事便不要再提了吧。

总之是,这部片子可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尤其是在最近看过无数部恶心沉闷的烂片之后,更觉出此片的难得。现在觉得最可恶的片子,就是那种不怎么好却沉闷伤悲的片,比如让吴彦祖断手的《新宿事件》,它和同样沉闷黑暗但其实还不错的《门徒》搭配起来,让我看完之后马上被测出抑郁症,心情悲痛到一星期没有上课。倒不只因为它们的沉闷悲伤才让我痛苦成这副样子,我这个人,最见不得的就是烂片,看过一部之后,总会难受好多天,就好像是吞下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总要恶心好久才能恢复过来。而这部《饮食男女》就不一样,看完了只觉得浑身清新畅快,好像所有烦恼都消了。李安真是个不可多得的牛导演。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呵,一部好片抵得过十颗通心丸,果然不错。

 5 ) 饮食男女

关于李安的这部电影,影评实在是太多了,那自然要写,就得写一些与别人不同的观点。
其实电影与小说一样,好的小说,不在于通过台词以及作者主观的评论来告诉读者道理,或者告诉读者该有什么感受,而是通过氛围等等,来铺陈,让读者自己获得感受。就象红楼,曹一直在写大家族的生活琐事,可读者就能从中看到许多,记得中秋赏月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红楼盛级则衰的开始了,很是凄凉,可曹从没写凄凉,只是写人聚不拢,然后贾母听笛子,等等等等,使读者看了,从心底生出那种萧瑟凄凉的感觉。电影也同样如此,导演所要的就是铺垫摆设,制造冲突,当然冲突不可能是一条,象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故事有根主线,但其中历史啊文化啊艺术啊人伦等等都在里面,浓得化不开,饱和的一针扎下去就能渗出血来,而现在的无极,可能就是反面教材,堆了这么许多,却让人实在无所获得。
其实现在的影评许多都是抄冷饭,把那些经典的电影拿出来抄,可写来写去还是跳不出原来的框框。原因有几,首先肯定是观影者自身素质不高,抄冷饭所用素材并不是经典,或者只是大众口味的经典,自然抄来抄去抄不出新的东西,其次则是由于眼界的问题,许多理论成不了方法论,面对素材,自然也就无法游刃有余,这个道理就象厨师做菜,刀的种类多,自然能切斯切丁切片,五花八门,可就一把大刀,自然变出来的花样也少。而要把冷饭炒出花样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添新的素材,一样是冷饭,加进去香肠就是扬州炒饭,加些虾仁则又变成了海鲜炒饭,自然口味迥然。
怎样把饮食男女炒出新口味,我想,首先还是把原有的素材先肢解,然后重新组合,这样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新口味。
先看名字,饮食男女,人之所大欲。开宗明义的说明,影片要讨论的是男女关系,是情欲,如同饮食一样,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纵观李安三部曲的其他两部,都能发现吃饭的场景,这里的吃饭不是平时家里吃饭,而是宴,许多人聚在一起吃。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人人都必须的琐碎事情,却又得慎重的一起吃,因为是宴,自然就容易制造冲突。而且吃饭并不只是吃饭,还得开口,得说些什么,不能相对无言,不能冷场,这就能有戏。红楼梦里,也经常写吃饭,单刘姥姥那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云云,个人笑倒,就各个不同。这也就是所谓的场面描写。饮食男女里吃过几次,记得清的是开头那一次,吴倩莲挑剔肉变味了,然后郎雄出去了,三姐妹吃,吴宣布要住出去,因为投资了房产,第二次,妹妹说怀孕了,第三次,姐姐说要结婚了,第四次,朗雄说要结婚,这个应该是全剧的高潮,因为人都聚齐了,面对父亲要跟比自己年纪小许多的张艾嘉结婚,个人的反映云云。最后一次吴跟父亲一起吃饭。其中还穿插了一次吴在男友家吃饭。这么多次吃饭,去比较,可以看出,首先,朱家人吃饭话都不多,有什么事情要通知其他人,总是在吃饭时候“我有事情要宣布一下”可见家庭成员之间本就无沟通,不商量,嘛事都只是宣布。再比较一下,第一次吃饭是吴挑剔父亲,说父亲味觉退化,最后一次是父亲挑剔吴姜放得太多,味觉又回来了,不说是一个起点终点的圆满,从中也就可以看到,其实吴所扮演的老二跟父亲的冲突是最重要的条主线。从其他方面也能看出这一点,母亲跟父亲的合照里母亲俨然就是吴的样子,吴是被父亲赶出厨房的,三姐妹中也就她能烧一手好菜,继承父亲,老翁嘴里言出,吴又是继承了父亲与母亲性格脾气的大全等等。就因为这么重要,我们得用一条线索来分析吴与父亲的冲突。
似乎两个人要么不开口,要开口就是在争吵,第一次吴吃饭时候宣布要搬出去,最终又因为投资失败,以及为了父亲放弃出国机会而一直住在老屋子,而后来父亲吃饭时候宣布自己要搬出去,此一条。吴是三姐妹中开始时候情感生活最丰富最自由的,而最终其他两个姐妹都结婚了且父亲也结婚了,而吴仍然一个人此第二条。影片开头就是父亲在做饭,之后退休,不做了,到最后吴在那里做饭,此第三条,不难看出,影片中吴不仅仅继承了父亲的脾气性格继承了父亲的手艺也继承了父亲的宿命。记得父亲退休时候说的那段话,现在人吃得都粗了,还细什么,什么中国菜到台湾三十年早就改良得失去了原来的正宗等等云云,也许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一种冲突,父亲如果不退休,继续选择保留传统,就注定一直落寞,不合世事,而吴继承了父亲的传统,也就等于继承了落寞,因此才有最后许多人称为讽刺的结果。
其他两个女儿,戏份不重,故事也算完整,其中以杨贵媚较出彩,总觉得杨贵媚就是能把那种情欲压抑了许久而面对感情张皇失措最终又打破一切彻底融入情欲这样的角色演绎出色。整个影片都是大腕,归亚蕾,郎雄 ,赵文喧,吴倩莲,张艾嘉,陈劭荣似乎都得过金马奖,也都是浸淫了几十年的在艺术里,说句题外的话,以前的电影,即使选择的角色在当时是青涩的,但毕竟也不选那些很有名的新人明星,而现在的电影,动则就选一些新人明星来保证票房,其实也糟蹋了电影原本的质量。
李安总是能反应时代,至少能把他所表现的那个时代表现及至,这三部曲里点滴的都有时代的特色,出国热,房产热,性的解放等等,各种观念上新旧的冲突汇集起来也就成为了东方传统人伦观念与西方新进思潮的冲突,或者也是两代人思想上的冲突。从这一点来说,这样的电影,即使现在来看,因为其冲突的仍然存在而电影也同样具有时代意义。

 6 ) 《饮食男女》-男欢女爱,滋味万千

我知道结局的,很久前就知道,就是一直没看。

懒洋洋地看着十多年前的片子,居然慢慢微笑、兴奋起来。是的,美食、感情当然是有趣,但是片子背后的那个会心笑容,更有意思。李安,果然不简单。

中国文化中的微妙滋味,拿捏地到位、入味。这就高了很多聪明人一筹。小细节、小角色,都是小心翼翼安排。很多都是中国人的幽默,中国人的自负,中国人的苦恼,中国人的解决。想来老外只能看着各种美食暗咽口水,这个时候中国人可以很不客气地提醒一下:诶呦,您这是看到哪里去了呀?

喜欢的地方太多。到是早就知道的结局,还是让我又吓又笑。这个还真是厉害。归亚蕾这种老戏骨,深入浅出,该重彩的地方浓妆,该轻掠的地方淡抹,由半分羞怯、十分得意到恼羞成怒,滴水不漏,让人折服。郎雄一拍桌子,一语惊众人,也是出人意料。其他人等的表现,还都无可指摘。

等等等等,回头再看,才知道导演的这个埋伏早就搁那儿了。

片子开始,在操持饭菜时,老爷子就接了个电话,谁的电话,没有交代。但是,他却很耐心地教对方如何做清蒸鱼,听了对方一言,又极其无奈地说“今天不说,要等到哪天说呢?”是夜,锦荣来朱家窜门,头一句话就是“我以为你们都在家,朱爸呢?”锦荣的女儿姗姗更是多嘴说她妈妈把鱼做煳了。

呵呵,那个电话是谁的,很明白了吧,这是其一。锦荣那有轻微放肆,又无人会去留意的寒暄,这是其二。所以,若有人被误导,导演应该在偷笑,没在意他的狡猾,就入了他的套。


至于三个女儿,个顶个地有意趣。大女儿的扮演者杨贵媚,实在是那种“越老越正点”的极品,镜头感抓得非常精妙,几次都露一手,让人不得不赞。

二女儿吴倩莲甚至都被大姐生生比了几分下去。当然,她的表现,好比优等生作业上的“良好”,不错,但是还不够好。

到是三女儿王渝文和陈昭荣这一对璧人儿,很让人感怀。他们是那么年轻,那么年轻过。在暗室里,两人看着显影的照片,扣住了对方的手,流露了人对于衰老、死亡的恐惧和哀伤。由最年轻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情绪,最切最深。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想之不能,求之不得,滋味万千,各人入怀。













==========================================================================================================

这是5年后的分隔线。




-------------------------------------------------------------------------------------


  恩,关于那一通电话,理解为二女儿打过来的,也有不少朋友。
  
  从两个角度解释一下我的看法吧。
  
  
  其一。
  
  
  老爷子和二女儿之间的感情最为深厚,但是,在影片最开始,这二人的关系也最硌涩。如果影片中有点明原因,老爷子的哥们被送医院,二女儿也赶了去不是,这父女俩在一个知根知底的“外人”面前终于把心结摆在桌面上明说了一次。二女儿抱怨,从小在厨房混大,她是最爱厨艺的那一个丫头,结果,老爸偏偏不许她再干这一行。
  
  这个不是原台词,只是大意。但是,也可看出,父女俩人的心结在这一时刻,依然未解。女儿热爱,老爸禁止,这个疙瘩在此依然存在。所以,为什么女儿心情大好,就弄一桌饭菜,但是,她压根不是在自家做,而是在男友家。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做菜是女儿宣泄情感甚至纾解自我的隐形通道,她根本不想让老爸看见,更不大可能主动去问老爸如何做菜,另外她的厨艺之高,几乎是女儿中最得真传的那位,并无问此简单问题的必要。
  
  于常人看来,父女之间的求教和讲解,是很通畅的事情。但,在老爷子和二女儿,有巨大的隔阂,这隔阂恰由学厨、当厨而起,在影片的前半段,矛盾又完全没有消除,而是以其他的方式不断激化。
  
  所以,我个人觉得,影片开始的第一个电话,不大可能是二女儿过来求教的。
  
  
  其二。
  
  老爷子讲电话时,开始说的是如何做鱼。最妙的是老爷子的最后一句话:“今天不说,要等到哪天说呢?”
  
  老爷子说这句话的无奈语气,请朋友再思量一下。
  
  让他如此无奈的事情,让他想说却又不好说,决定说却被另一个人反对说,会是什么事?
  
  我想到的,是他打算在家庭聚餐上,向三个女儿公布:他和锦荣的感情问题。
  
  向女儿宣布新的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原配的‘背叛’,更何况锦荣是女儿的同学,突然之间,被告知锦荣会成为她们的继母,这会是多大的冲击,可想而知。
  
  作为父亲,他当然有发言的绝对权威;但作为锦荣,向同学兼闺蜜坦白自己和对方父亲的恋情,这太难了,她不得不犹豫再三。
  
  所以,喊停的人是电话那头的人,对吧。因此,终于没有说出来的,是老爷子。
  
  而锦荣夜间探视,也是心中不定,她并不知道,老爷子到底有没有在聚餐中说明什么。她的那一句台词,也很妙——““我以为你们都在家,朱爸呢?”
  
  既然父亲原本打算向女儿们摊牌,必定应该是三个闺女都在。
  
  而朱爸如果说了什么,那几个女儿的对她的反应会是怎样呢?
  因此,“朱爸呢?”在我看来,是一个让我觉得拍案叫绝的试探,隐秘而巧妙。
  
  所以,最终大团圆时,老爷子一拍桌子说了个痛快,几个女儿的反应,不是反对,也不是同意,而是以各种不同言语质问,为什么老爸没有早说,为什么这么离谱的事情没有让她们早知道。
  
  老爷子有很多次早早说出的机会,都在他自己的犹疑和锦荣的胆怯中,丧失了。
  
  前面,老爷子长久的沉默,压抑和无奈,造成电影最后冲突总爆发时,戏剧的最高潮。
  
  这是我个人所认为的前后呼应。
  
  至于锦荣还在办理离婚,这个是事实。但是,锦荣的母亲,甚至她的闺蜜,都用极短的台词,旁敲侧击,离婚如此不顺,是她的丈夫在拖,她的前夫不但另有女人,对于这段婚姻也极不负责。如此以来,从道德的角度看来,锦荣和老爷子的爱情,是有问题;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反观,锦荣的前夫,在道德上也非常低劣,甚至是有更大的问题。
  
  那么,此时再去用道德来框套老少恋,于情于理,能套进去的少,留白多了很多。
  
  当然,对于电影的理解,不同的观众,肯定会有不同观点。
  
  真伪事小,自由为大。

 短评

中国人的闷骚拍得好到位,以及,我说归亚蕾哪来的一口标准长沙话,居然真的是长沙人啊哈哈哈

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极其平淡的生活细节,但无不透尽亲情与爱意。归亚蕾那口熟悉又有趣的湘音也让我开怀。有时候,生活和烹饪是一样的道理,需要用心去投入才能做出一份好味道。★★★★

9分钟前
  • Q。
  • 推荐

李安这次不仅把所有的细节都拍进了我的心坎,还给了一个“惊喜”。电影中复杂的菜式我们没法尝到,但他用镜头让我们把生活的酸甜苦辣都一一尝遍。最后的那个味儿,就是“幸福”,看他的电影,那也是我的幸福。

13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果然最后又是爸爸放大招了,不要小瞧爸爸啊!老爷子说自己的生活不能像做菜一样,材料齐全了才下锅;而这部电影也像是做菜,这里一点料,那里一点料,加起来便全是生活的滋味了。这大概是李安最好的剧本了吧!细腻又不造作,极品好电影。看得极饿。

18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细腻又不做作,李安的一贯风格。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李安最好的作品。太流畅了,调遣得宜,全无废句。

23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到现在才看这种基础款片子实在该打。吴倩莲的角色看得我如坐针毡。归亚蕾对小珊珊说:“小孩就嘴这么叼,长大必定嫁不出了。”镜头一扫吴,我才后迟钝地顿悟。问题或许甚至不在美貌和才情就在那份致命的骄傲。这才只是副线之一。李安这人坏到骨子里去了。

27分钟前
  • Gabrielle
  • 力荐

家倩:啥?我买的房子是违章建筑?啥?我妹妹怀孕了?啥?我大姐的苦情史是她的幻想?啥?我炮友要结婚了?(而且我真就是个炮友?)啥?我爸把锦荣拐跑了?啥?我爸做体检是为了证明他还能再生一个?这啥世道啊?这啥家庭啊?你们这么多人玩我一个确定不是串通好的吗?还有,爸,我刚决定放弃大好前程留下来陪您,您把房都卖了,合适么?

30分钟前
  • 吊诡
  • 力荐

我也是看完这部最后笑了的人之一,两个多小时的片子却一点也不觉得长,重要的事情发生的时候都有一桌丰盛的美食,原来这就是饮食男女,我们要吃饭,我们也要生活,生活怎么能总是波澜不惊呢,必须是有着很多的问题。没有一颗细腻的心是没办法拍出这样细腻的片子的。

35分钟前
  • 土豆泥
  • 力荐

昨天把这片子掏出来又看了遍,过去十三年看了总有三十遍了。开始是看做菜,之后看吴倩莲和赵文瑄,现在净注意杨贵媚、郎雄的小表情和归亚蕾的口音。昨天才注意到,这片平均颜值高得吓死人:三姐妹及夫婿都清爽标致,41岁的张艾嘉笑起来还有少女感。

37分钟前
  • 张佳玮
  • 力荐

看完之后我就想当一辈子的姗姗。

38分钟前
  • DJ Katze
  • 力荐

归亚蕾好赞 结婚就是业障 一场牵挂 NB

42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假如94年有豆瓣 着一定会是当年最精彩的一个直播贴

44分钟前
  • 镜泉
  • 推荐

看到最后,原来是老爸最猛~~

4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你个杀千刀滴老朱,我以为你要勾引我,原来你是要拐走我滴女儿!

49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力荐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还有就是,原来男人会一直有性欲。

53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我会告诉你我反复看了五遍开头?口水留成海

56分钟前
  • 5只小熊
  • 力荐

看似最不能守住传统和孤独的人,坚持到最后。

57分钟前
  • 阿右
  • 力荐

李安真是个闷骚,想骚不敢说,但又骚得难耐,只好骚得若隐若现,骚得欲说还休,把他那五千年来的性压抑骚成一套吃饭故事,一如他上台领奖,本是春风得意,却把脸摆成一幅认怂的样子,但再怂也掩不住嘴角的笑意,尼玛,我从未见过如此闷骚之人!

59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推荐

惜食,平淡如水余味长~想起小时候吃麦丽素特别小心,还发明好多奇怪好玩的方法。人心粗了,吃什么都不精。

1小时前
  • 鱼婆婆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