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之人

HD

主演:艾玛·斯通,杰昆·菲尼克斯,帕克·波西,Ethan,Phillip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无理之人 剧照 NO.1无理之人 剧照 NO.2无理之人 剧照 NO.3无理之人 剧照 NO.4无理之人 剧照 NO.5无理之人 剧照 NO.6无理之人 剧照 NO.13无理之人 剧照 NO.14无理之人 剧照 NO.15无理之人 剧照 NO.16无理之人 剧照 NO.17无理之人 剧照 NO.18无理之人 剧照 NO.19无理之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无理之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贝是一名风度翩翩的大学哲学教授,深受同学和老师们的喜爱每天和自己的本我超我打交道,使得阿贝难免会陷入虚无主义的危机之中。某日,他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名叫吉尔的女学生,吉尔热情而又开朗,她的诸多哲思和阿贝不谋而合,师生之间很快就发展出了浓浓的情意。某日,阿贝和吉尔正在餐厅吃饭,无意之中听闻邻座抱怨某位法官使她失去了孩子的监护权,让吉尔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她便看到了这位法官的死讯。吉尔左思右想,觉得此事和阿贝有着脱不清的干系,同样对此心知肚明的还有阿贝的同事丽塔,然而丽塔却有着自己的打算。五根手指同心启航黄昏之恋1957怪物岛(英语版)我爱芳邻阿凡提之奇缘历险解忧杂货店国语战争与青春阴云地狱犬2022神圣的王冠戒烟不戒酒拉斯维加斯 第一季片甲不留2017执法威龙金三角大营救无所依靠注定爱你王宝钏与薛平贵逮捕令:破坏者法则彼得堡异人写真奇迹俱乐部2023卡通婚礼铁原纪行春天的旋律美人到之不素之客剑行天下异教徒(2006)巴黎童话武力2犯罪现场清理员 第一季十月奏鸣曲黑帮之境瓷都人之南山红烛光里的微笑纸袋头2023紧急救命宿敌2013

 长篇影评

 1 ) 伍迪艾伦,芬芳可口的毒苹果


话痨伍迪艾伦的电影,累的是眼睛,长串的字幕跟上不容易,而且还老是逼格很高地出现康德克伦剀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之类不想让人弄明白的名字。
虽说年纪大了,对金发姑娘的爱却一如既往,艾玛斯通告别蜘蛛侠,在伍迪艾伦的镜头下与中年大叔眉来眼去,已接连出演两部,极为得宠。十年前老爷子宠过斯嘉丽,下部新片又要翻暮光女的牌子...那话怎么说的?男人的爱最稳定,永远的十八岁。


好了,说电影。
哲学教授卢卡斯的问题不是中年危机,而是存在的意义,理论已修炼至巅峰,却找不到经世济民的途径,入世不得其门的困境倒推回来,又彰显出理论的瓶颈,半生皓首穷经,竟是白费精神。
纠结于此,纵然有徐娘少女次第投怀送抱,风流成性的教授竟无心床第之欢,何况灵魂的痛苦影响到肉体,不举已一年有余。
伍迪艾伦显然没打算在这里谈哲学,哲学课上的惊人之语仅仅是为了铺垫出教授的困境,不举加真枪实弹的俄罗斯轮盘赌不是风流报应或耍酷,而是实实在在的心灵创伤,唯有哲学的升华才是救赎之道。
于是,筹划一次无人受损于人有益的谋杀,成就了理论也成就了教授,他找回灵感,雄风再起,灵魂肉体都迎来第二春。


伍迪艾伦宣称“绝不加入有像我这种人加入的俱乐部”,其对中产阶层和知识精英的嘲弄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在这部电影里,于世有益的谋杀是否道德不是问题的核心,伍迪艾伦质疑的是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存在的意义。在他眼里,这个代表时代精神的群体沉醉在小圈子里的各种空想和良知冲动中,既无力干预政治腐败,又缺乏援手底层苦难的诚意。
我们后来看到的就是这样,要么和女大学生叨叨克伦剀郭尔一辈子阳痿,要么杀个人奉献爱心把命搭进去。
当卢卡斯教授果真给吉尔情诗的时候,我觉得伍迪艾伦就是这么认为的:给姑娘写情诗,做她的桂冠诗人,而不是关注政治哲学人类,知识精英才能人畜无害地活着,不会把事情弄得无法收拾。
当然,这事得抓紧,阳痿之前就得办。


结尾把自己搭进去的桥段是赛末点的风格,犀利简捷的黑色调,但似曾相识的感觉多少让人腹诽,老爷子未免懒了点。
这些年伍迪艾伦一年一部地高产,略显才华透支,情节少了点压迫人心的凌厉,虽说话里话外总透着诛心碎骨的刻薄,但色调节奏都是怎么温馨怎么来,小资文青爱极的调调,象女巫的毒苹果,致命,却芬芳可口。


没人会愤世嫉俗一辈子的,即便是伍迪艾伦。年轻时发誓要做一个时代的牛虻,但怎么叮咬,马还是跑不起来,老爷子的心理,多半和卢卡斯教授一样无聊。
然后呢?
总不能寄望于过去,没有一辆老爷车能载着老爷子的抱怨驶向过去的黄金时代。何况,无论老爷子怎么瞧不上这个时代,都无法避免自己成为奥斯卡和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甚至桂冠诗人,后来的愤世嫉俗者,会因为伍迪艾伦的存在,渴望回到这个被他所憎恨的时代。

话说回来,如果《午夜巴黎》是写给上世纪初的情书,我们这个时代其实也有资格得到一封,毕竟,和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时代伟大的人文精神相比,我们发明了更实用的伟哥。


对了,伍迪艾伦是这么解释自己的刻薄的: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妈妈带我去看白雪公主,人人都爱上了白雪公主,而我却偏偏爱上了那个巫婆。

老爷子的毒苹果,其来有自。

 2 ) 人性总是那样让人无所适从

这是一套刻画人性的电影。 ,教授是哲学系。这是一个重点。因为这方面的学者形男性都为女学生带来不切实际的幻想。学生发现了教授的秘密后,教授想杀死她,结果不幸掉在自己的陷阱里。

一直在幻想结局是女主掉进电梯死掉,教授带情妇去欧洲,完。这样才更冷冰冰嘛。教授有种对自身的要求过高从而感觉生活疲乏无趣在他看来很藐视所以厌恶自己的状态,正是这种觉得一切都是meaningless的表现跟大多数有理之人不同,所以有趣。

女主被教授吸引其实更多地是被一种浪漫主义化的形式所吸引,那种与大学教授恋爱的刺激感。然而在形式上贴近法式存在主义样态的各种都非常危险,虚伪,飘渺,不负责任。

 3 ) “非理性的人”引导我们思考“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人”引导我们思考“存在主义”

虽然《无理之人》(Irrational Man 2015)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非理性之人的非理性行为,但说本片目的是为了“批判”的观点是很难让人认同的。“非理性的人”是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主题,批判“非理性”无异于批判“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在西方知识分子中拥有广泛的市场,本片所提到的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他们都是西方哲学史上的巅峰人物,说本片编导伍迪•艾伦想通过本片来向他们致敬应当比较确切。非理性行为,尤其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非理性行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但整体来看,本片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通过非理性人的非理性行为来帮助我们理解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并引导我们思考“存在”的意义。

本片的主人公埃布显然是个存在主义者。他不仅践行着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而且时刻寻找着“存在”的意义。“践行”让他公然批评其他哲学多为“言语的自慰”,但“寻找”让他的情绪一开始就“处在某种崩溃的边缘”,因为他总是找不着。这里说的“存在的意义”当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存在感”或“存在的价值”(因为他在哲学界颇负盛名,且学生也都喜欢他),而是存在主义哲学层面上的“意义”。那么,他究竟是如何践行他的存在哲学,又如何在践行活动中找寻着存在的意义的呢?

他非常清楚,存在主义仍然是一种实践哲学,而且也未脱离人本主义哲学范畴。所以,“在实践中关心人”成为他行为的目标和意义所在。他也的确非常重视“实践”,比如,相较于具体的实践工作而言,他斥责自己过去写书、写论文是一种“光说不练的装腔作势”;在奥尔良受飓风袭击时,他就到达现场,努力想做些什么;他也参加政治示威、游行,甚至出国到苏丹、孟加拉国以求在实践中拯救世界。然而这些实践活动虽都以“关心人”为目的,但都没有让他从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因为“官僚主义”和强大的“对手”使他无法在这些实践活动让“人”得到切实的“关心”,也就是说世界并未因为他的行为有丝毫改变。这就是他为什么一开始总对生活缺乏热忱,总说自己找不到“活着的理由”的原因了。此外,他也非常清楚,存在主义对人的关心与其他人道主义对人的关怀是有差别的:“存在主义者试图探寻的不仅是事物的意义,还有事物对自我的意义”。换句话说,比如同样是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存在主义不仅关心这种行为对受援者的意义,也在意它对援助者本身的意义。那么,这种“自我的意义”对于存在主义者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存在主义是一种自由的哲学。在埃布看来,存在主义者无论实践什么样的行为,行为必须具有自由的意义,也就是遵循自由意志,自由选择,这应当就是“行为对自我的意义”吧。所谓“自由选择”,借克尔凯郭尔之口,他说:“在每一天做决定时,我们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你可以什么都不做,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同时他也认为,这种绝对的选择自由会让人产生恐惧的感觉,原因在于:一方面自由选项太多,不知如何选择,因而产生“自由的眩晕”,另一方面,你得敢于就某项选择做出决定,并坚持到底。无论什么原因导致不能自由选择,都会让行为人产生“焦虑”,而焦虑的解除自然会让行为人产生兴奋的感觉。所谓“自由意志”,在他看来,所有行为必须出自行为人的真实意愿,绝对不应是别人影响的结果。他借萨特之口说:“他人即地狱!”

所以,当他发现他听到一位妇女因法官的腐败而不能跟孩子在一起时,他决定干掉这个法官,而且,他随后的确将这个决定成功付诸实施。为此,他感觉到自己寻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因为(1)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完成了一件值得做的事,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好歹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丁点美好”,因而这件事从决定到谋划到最后的实施成功整个过程都让他兴奋不已;(2)这个行动是自由意志基础上的自我选择的结果。完全按照自由意志行事,他觉得自己是个“真实”的人;不受他人影响的自我选择,让他感觉到人生充满了意义,从此他一改颓废的精神面貌。

存在主义也应是道德的哲学。虽然埃布的行为的确符合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但他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1)埃布认为自己的独自行动让一个妇女得到了公正的待遇,干掉一个腐败法官,除去了社会毒瘤,完全是一种正义行为,然而,这充其量是他的一种非常私性的正义,“私的正义”能让“公的正义”获得量上的增加吗?(2)他认为他消灭了腐败法官,是让社会减少了一项“平庸之恶”,但他自己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庸之恶”,以一种恶来消除另一种恶能否使这个社会“恶”的总量有所减少?(3)按照康德的观念,“道德世界绝无谎言容身之处”,那么,埃布在找到他自己的“存在”的意义后,需要不断用谎言来保证他的“恶”不露馅,他所践行的存在主义还能称得上道德吗?当他把求生本能视作最大的道德时,他的存在主义是不是显得非常自私?

存在主义本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自由哲学,被一个一心只想寻找“存在”意义的埃布教授实践得如此自私可恶,这是对存在主义的反讽还是对实践者的嘲弄?我想这也是本片有意要留我们的一点思考空间吧!(文/石板栽花 2016年1月2日星期六)

PS.感谢本片中文字幕翻译人员:米粒@TLF/豆瓣 weibo@conanemily;喷子@豆瓣 weibo@豆瓣喷子

 4 ) 意義與虛無:《愛情失控點》

《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 (2015)

看伍迪艾倫(Woody Allen)這部新作的困難在於,裏面關於哲學的引用我實在不熟悉,就好像當初看《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 2011)裏面一票文學名人典故都沒法讓我有會心的共鳴。面對這麼一位喜歡掉書袋的導演,不讀書的觀眾只能面目可憎。

故事關於一位中年哲學系教授和學生之間的不倫戀情,兩人各自另有對像正是伍迪艾倫常處理的愛情與人生的辯證;女學生不滿於和男友安穩的關係,反而被充滿虛無與自毀傾向的教授所吸引,教授以女學生只是愛上了師生戀的幻像拒絕對方進一步的追求,但又接受同校已婚化學老師的勾引,只是愛情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生命的激情,因為他正陷入找不到生命意義的中年憂鬱,活了大半輩子只換來破滅的婚姻和對整個世界深深的無力感,甚至片中教授一度在衝動之下拿起左輪手槍玩起俄羅斯輪盤的自殺遊戲。

電影在中段急轉直下,教授發現他有能力殺害一位與他毫無關係卻作惡多端的法官,經過這件謀殺行動這世界將會變得更好,那怕只有一點點,而這將成為他存在最重大的意義。我一度不理解連死亡都不怕的教授何以就此認為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而且是常理難以自圓其說的謀殺?這角色以哲學做為思考的準則或許提供了合理的動機(知識指向了真實還是迷障?),更有趣的是這必需是一件「完美」的謀殺,不著痕跡不引人懷疑,教授身為沒有合理動機的兇手正讓他站在最好的位置,在他小心的謀劃之下,這場謀殺將看來像是難解的自然機率,就像俄羅斯輪盤一般。

劇本在此把愛情與謀殺作了跨類型的混合與翻轉,教授跨過了「危險」的界線之後他找到了久違的生命熱情,也接受了女學生的追求,但女學生偏離了原本平淡的人生軌道之後,卻一步步地發現了謀殺的真相,這樣的危險真是她想要的嗎?相反地教授以自我的道德思考說服自已殺人,卻在無辜的人將被冤罪,自己的罪行可能被揭發之下,反過來屈服於生命的慾望而放棄了原本想要使世界更好的念頭。對愛情的幻想、對生命的自憐在伍迪艾倫的手中都成了虛無的嘲諷。
 
教授一廂情願地透過完美謀劃的犯罪所建構而成的偶然,也在另一連串偶然之下逐漸露出馬腳,所謂完美的結構與機運的捉弄又拉出了一層不同的命題對立,這自然令我想到《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 - 2005)中那顆擊中網子彈起的球,在舊作中警探天外飛來的靈感發現了犯罪的結構,卻隨即認為是偶然而輕巧放過,新作中則是因為種種偶然讓女學生發現了其中串接的線索,進而揭開了必然的真相。人透過思考與邏輯一步步地設計命運的走向,但真實的命運卻是受隨意的機運所擺弄,這是伍迪艾倫對意義與虛無的辯證。

整部片以伍迪艾倫式嘮嘮叨叨的節奏進行,大量的對白對於角色身為哲學系的教授和學生來說或許正是理所當然,兩位主角倒敘的旁白看來是導演寫劇本敘事的方便手法,卻在預期結局的悲劇之下,一度讓我困惑於角色最後的命運(因為我以為旁白是屬於活下來的人才有)。電影前後的情節丕變,風格卻依然維持一致,尤其不斷重覆輕鬆恢諧的爵士配樂,把原本被愛情捉弄的戲謔,變成導演對角色困惑與掙扎的冷笑,之前伍迪艾倫多部描寫犯罪與道德辯證的悲劇作品(包括我尚未看過的《愛與罪》(Crimes and Misdemeanors - 1989),看劇情似乎是同一主題的變奏),同樣的命題在本片和他擅長的愛情諷刺劇拼貼之下,對熟悉導演的影迷來說有了另一層樂趣。愛情與謀殺,在道德與意義上的追尋或許對伍迪艾倫來說本就是徒勞無功的。

不過這畢竟是個發生在電影中的故事,作者自然可以安排種種的機緣來化解那看來像是意外的命運,在充滿喜劇基調的悲劇中,觀眾終究還是能安心地走出戲院,繼續面對生命中將來的未知。

(2015/12/13發表於個人網誌)

 5 ) 思想与本我的博弈 - 痛快的一场架

周末看了Woody Allen的无理之人。整个故事都建立在对irrationality in humanity的讽刺之上,其中众“高知”分子对自我的认知均错的离谱。自我认识与现实本真面目的分歧成为了这个荒谬故事的骨架,为观者演绎了一场意识与“我的存在”、形式与本质搏斗的好戏。

Emma Stone几乎无边界的翡翠大眼太适合演绎神经质的文艺女学生这类角色。Emma饰演的女学生Jill以为自己浪漫前卫,却最终面对无理爱人的出格之举瞬间崩溃。对"Cutting-Edge"爱人的所谓正义谋杀理论无法消化之后迅速返回原本主流输入的价值观,即其口中的中产阶级道德标准,走回属于自己的安稳老路。当她失魂落魄地对朋友说出“也许我并没有那么前卫,也去Roy更适合我”这句话时,教授在最开始对她的评价刚刚好得以验证 - Jill只是为了浪漫而浪漫,她口中的爱情是为了满足自己想要确立的一种形象,本质上她既不爱Roy也不爱Abe。这个自我认知的形象最终只有崩塌的结果 - Woody在此似乎双箭讽刺了成魔的知识分子与不成魔的中产阶级,他们互相成为不了彼此,互相看不起彼此,但互相又不可避免地分享着相似的歇斯底里特质。电影结尾,Woody极尽讽刺之能事,为Jill安排了一段千帆过尽明白自己的海边独白。Jill诉说劫后余生的感悟,亮出“自我认知”这类关键词,唯一的不足是我们都知道这是假的。真实是,自我认知还是一片模糊,看多少次海也无法弥补意识与本真的沟壑,下一次荒谬的以爱之名的搏斗已然可被预见。只是故事已经结束,与观者无关了。

杰昆饰演的中年哲学教授Abe,通过一场荒诞的谋杀,实现了从抑郁自毁的浪漫到乐观虚伪的世俗之间的无缝衔接。影片前半段的Abe是一个多么典型的知识分子啊,他书写哲学论文及书籍,在大学任教;曾参与过各种维权运动,渴望为建立美好世界出一份力却被现实的悲剧送往深渊。他经历好友死亡,妻子背叛,如今唯一所有便是哲学,但他深深不耻哲学与生活之间的沟壑,自我在无谓生活中沉浮,哲学给不了他意义,笔下文字也被堵塞了,曾经风流如今无力风流。丰富的悲惨经历使其学识更具颓废的性感魅力,Abe那浪漫又危险的复杂气质使得单纯聪慧的女学生欲罢不能 - 正直的教授当然拒绝,他们可以相约相伴甚至可以以诗传情,只要这情是单纯的友谊。Woody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完美的玛丽苏剧中年男主角 - 只不过是虚伪的完美。同谎言一样,虚伪的最高级别便是在无意识中虚伪。Abe前半段用成段的哲学论述蒙蔽虚伪空洞的本质,到了后半段,他升华到运用对世界的大爱 - 即牺牲自我帮助他人来为世界除害 - 来掩饰懦弱自卑及迷茫。Jill在发现谋杀正义理论之后,愤怒又不知所措地对Abe表示她无法进行正义与否的辩论,她明白所有中产阶级(或者说社会普及)价值体系在Abe的眼里无法成为辩论的根基。Abe太擅于用理论包装理论,用思想掩饰思想,然而当他一步一步被自我迷惑而忘却他所不以为意的道德基准时,理论的包装和思想的掩饰所能欺骗的人也只有他自己了。这个故事里最终是谁掉入电梯深渊其实不重要,手电筒的隐喻也只是Woody的一个小游戏,谁死谁活属于表面故事的走向,Woody想要讲述的故事其实早已在Abe屈从于求生与自保时落下序幕。剩下的,就当是欣赏搭配爵士音乐的小品吧。

Woody在此片中有趣地将一切本质的”反“拼接在思想的”正“之上,荒谬,讽刺,却让人在哑口无言之下只得承认其现实。Jill充满中产阶级宣扬的道德与理智,而却极尽全力追逐浪漫、危险与前卫的爱情。Abe自认高尚无畏为上帝宣扬正义,实质极尽全力地自保,虚伪地追逐世俗中的乐观意义(与常人不同,他是通过谋杀的方式,也许展现了Woody眼中高知的”境界“)。Woody笔下的角色们,在自我感觉无比良好的同时,对自我亦存在着本质的厌恶,自恋与自厌两条线并存,似乎只有无止境的自嘲和他嘲才能使赋予生命一些“存在”的动力。作为电影和哲学的双重门外汉,自以为这次Woody讽刺的拳头的确出击了,但故事的疲软和牵强使他的着力点涣散在空气中。内在的故事我看的痛快,表面的叙述也就当做娱乐,毕竟有浪漫的色调和轻快的爵士乐相伴呢。

而一向沉迷于话唠的我,依然期待今年的咖啡公社。

 6 ) 一场游戏一场梦

伍迪·艾伦带着他的第四十八部电影来到戛纳,第十二次逍遥地游荡在主竞赛单元之外,不接受任何人随机的论资排辈。新片《无理之人》在气质上和《罪与错》、《赛末点》都很类似,但无疑是无敌大叔近几年来最为轻盈的一部——谈谈人生,抖抖机灵,小小悬疑当大菜,结尾反转似甜点。电影在校园师生恋的甜腻与意外凶杀的可怖中,调和出一种适中且怡人的情调,让不论爱情还是犯罪看起来都像是虚无主义者的酒后酣梦,一点即醉,醒来即散,来去匆忙,不着痕迹。

《无理之人》的确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无理”的气息。擅长将哲学当笑话讲的伍迪·艾伦请来了仿佛对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的杰昆·菲尼克斯,让他在一所虚构的高校中当起了邋遢额哲学老师。和早年电影中满嘴跑火车却自恃甚高的知识分子形象不同,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亚伯充满着自我否定的情绪,电影的开始部分即被这种厌恶感十足的负能量充斥。甫一登场的杰昆·菲尼克斯仿佛刚从《性本恶》片场跑出来,还能闻得到浑身的大麻味。而他的吊儿郎当却又偏偏引起了身边两位女性的兴趣,伍迪·艾伦擅长的男女情事也由此拉开帷幕。

·无理之人的爱情果实

在上一部电影《魔力月光》中,一身复古装扮的艾玛·斯通和科林·菲尔斯并未在风景娇艳的南法擦出任何火花。好在,这回和自己的美国老乡同台对戏,石头姐总算找回了学院女生既青春又冲动的气质。

伍迪·艾伦适时地将他的新晋缪斯打造成一位聪明的哲学系学生吉尔,她出身于学者家庭,又尽享生活的优渥。而位表面精致优雅、内心特立独行的女性,成就了一段柏拉图式的师生恋。《无理之人》通过男女主角之口,大肆引经据典,把康德、克尔凯郭尔、萨特的哲学思辨变成轻巧的人生金句,将有关存在、道德、必然性的深奥话题一一抛出。和伍迪的任何一部作品一样,这些只言片语旨在激发一种幽默的氛围,却并没有让这段师生恋摆脱庸俗的窠臼。画外音的加入为电影增添了一丝深情,但也仅仅止步于推动叙事的功用。相比之下,电影中的另一场风花雪月则有意思得多,亚伯寂寞的女同事瑞塔主动投怀送抱,以期借此逃离寡淡的婚姻生活。帕西·波西的表演充满神经质的张力,绝望之势喷薄而出。如要评选这部电影中最让人心服口服的“无理之人”,帕西·波西恐怕不输杰昆·菲尼克斯。

·一桩(并未)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在两段情感戏的双线叙事漩涡中徘徊了半部戏,《无理之人》的故事却突然因为一桩谋杀案的发生而变得有趣起来。偶然在快餐厅听闻邻桌女士在一桩离婚案中受到法官的不公待遇,亚伯迅速地萌发了替天行道、铲除法官的念头。即便手法老套,毫无作案动机的亚伯还是因此逍遥了一段时间。高举正义大旗,虚无主义者亚伯找到生活目标,而吉尔的生活却被彻底打乱。缺乏动机的剧情急转直下,恰如其分地点出了电影标题中“无理”二字的内涵,虽然给全身心沉浸于爱情叙事中的观众带来了片刻的震惊,但急于让真相水落石出的欲望,却帮助导演推动电影向结局进发。拥有全知视角的观众,仿佛伍迪实现安排好的上帝,冷眼观看事件一步步变成不可收拾的残局。

一个看似惩恶扬善的江湖好汉之举,却因为夺人性命的荒谬,被消解了全部的合法性。这个充满着黑色幽默的桥段,直接继承了伍迪·艾伦对于“正义”的一贯轻蔑。不过在《无理之人》中,凶杀案的悬疑不再是令人惶恐不安的源泉,亚伯凿凿有理的姿态为电影增添了一份喜剧色彩。他的无理之举,并非伍迪·艾伦带给观众唯一震惊,电影最后希区柯克式的剧情反转,更为成功引起了观众的莞尔的尖叫,这尖叫里,大概包含着如下复杂的情绪:对前述剧情伏线的赞叹、对故事戛然而止的遗憾,以及对伍迪·艾伦终于显示出某种批判的色彩而感到惊异。

对于伍迪·艾伦爱好者来说,《无理之人》是一部极度适合观赏的电影,它拥有导演一贯的标志性风格,能够调动观影过程中一切妙曼的遐思,同时,它又稍稍超出了其原有的创作边界,更为技巧、狡猾地在道德的成规中穿行游走。虽然和早期经典相比,《无理之人》质地颇轻,但诚如电影中所暗示的那样,人生种种,不过一场游戏一场梦,博君一笑,何必当真。

TIPS 伍迪·艾伦连连看
近年来几乎保持一年一部速度拍戏的伍迪·艾伦,拥有同辈导演难以匹敌的旺盛创作经历。虽然年近八旬的他承认,早已无法记清曾经拍过的每一部电影,但这丝毫不妨碍观众在观赏《无理之人》的时候,回顾那些耳熟能详的“伍迪式”瞬间。艾玛·斯通继续《魔力月光》中“危险关系爱好者”的身份,继续和中年大叔谈情说爱;悬疑谋杀的情节,又仿佛重回《赛末点》“激情杀人”犯罪现场;“存在主义”式命题的复现,秉承《爱与罪》中模糊的二元对立。电影中不绝于耳的爵士名曲《The ‘In’ Crowd》,早在1965年就在《非强力春药》中大肆登场,此番重装上阵,摇摆节奏让人心旌荡漾。老派又不羁的伍迪·艾伦,讽刺了一辈子知识分子,却丝毫不感疲倦。他层出不穷的小品,也在一轮又一轮的语言游戏中挑动观众笑的神经。

2015年7月《环球银幕》

 短评

伍迪艾伦有三宝,犯罪,出轨,绿茶婊。

8分钟前
  • 李拾肆
  • 推荐

哈哈哈赞!简直完美融合了谋杀戏和幽默感,一个重生的woody!狠狠地把美国欧陆哲学家黑出了翔哈哈哈,在我看来所有法式浪漫主义+存在主义形式爱好者都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谋杀倾向,因为对自己所思所想的东西是不严肃的,而骨子里是听命于自己的身体激素。至于那个误读康德的段落更好体现了浮于表面的危险

9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推荐

他再一次重申了他在Match Point的觀點,運氣決定你上天堂或下地獄,人生轉折就是機運與偶然所推動,哲學不過是打嘴砲的工具。什麼都諷刺了一點,但都不深入,感覺他近幾部甚有疲態

12分钟前
  • 裘笛
  • 还行

一般来说,当你能够从伍迪艾伦的某部电影中提炼出一道主线时,这部作品往往是平庸的。伍迪的精髓在于人物的混沌,而非决策,最厉害的角色往往不会有任何行动,他只需杵在那儿,耍耍嘴皮子,都会让人不由拍案叫绝。唯一的例外是赛点,因为赛点够冷,冷的都不像是他拍出来的。

1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轻松悠闲,一个玩脱了的“赛末点”,以哲学之名把小资们又涮了一遍。话说伍迪老爷子近几年这么高产也不是个办法啊,就好像琳琅满目的菜式,但每道只有六七成熟就端了出来...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以“反讽”方式来探讨严肃命题,效果确实很赞;与洪尚秀的迥异在于伍迪·艾伦毫无遮掩地表露这种娱乐性。

20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完蛋了我竟然觉得应该把女学生推下去,然后和荡妇去欧洲啊……请康德拯救我

24分钟前
  • 4cats
  • 推荐

教授Joaquin(。。)通过哲学思考(以及把妹)了大半部电影悟出了合理犯罪的道理,但是我不想管那些,听老头的各种机灵话就够,一个半小时嗖地一下就过去了。石头真的已经开始完全搭入了老头的节奏,眼珠滴溜溜地转,就是各种点子,衣服一套套地换,真是夏天最美的风景线啊~~

2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伍迪艾伦随便说点啥都是牛逼本人

32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和赛末点的内核完全一样:人生不过是个俄罗斯轮盘,你永远不知道运气站在哪一边。对知识分子的调侃依然在,只是相比丢出的“存在主义”命题,既没深入探讨也没干脆利落地讥讽,老头真是日渐温和。结尾太弱了,但即便这样依然无法否认其叙事的超能力,看的过程还是很享受。

34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真的很牛逼,能拍一部没有一个角色讨喜的电影。

36分钟前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 推荐

伍迪.艾伦这回拍的很希区柯克——谋杀与爱情。尤其是在借鉴了《辣手摧花》,不仅饭桌上研究“完美谋杀”是借鉴《辣》姐夫和同事的谋杀讨论;吉尔愈加怀疑卢卡斯也是学习《辣》小查理怀疑大查理;结尾那段电梯凶杀戏更加肯定了我的想法。影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华金·菲尼克斯的肚子!

3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三星半。如果最后死的那个妹子,我给打五星。

43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舌尖上的哲学,酒杯里的文化······所谓的知识分子,借助于话语的修辞,游离于现实之外,却无时不刻自我禁锢在意义的樊笼之中。

45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人物塑造太到位,如果不是这个结局我可能会给五星。

49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老头儿绝对是被石头妹的腿给迷住了。凤凰的肚腩好评。电影到了30分钟的时候才进入正轨这个前戏有点漫长。起了杀意之后才开始好玩。外国佬真是实诚。下毒这个事情我也想过,哪用得着山埃啊。后面的收尾又太仓促。暗黑感总差了口气,没玩尽兴。女主的人设真是想糊她一脸。PS:根本上升不到哲学吧这个设定

50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罪与罚”—轻松版的赛末点,对于一知半解的人哲学总是危险的。不过也因为这点,真正哲学教授是不会有如此天真行动,当然他们首先都怂。

55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人啊,反正就是要摧毁别人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呗。

6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喜歡woody allen每次在劇本上的大膽與細膩。雖則故事類似《賽末點》,但這次卻嘗試用兩個人的vo敘事,表面上Emma Stone是第一主角,一頭一尾串起;實際的第一主角卻是Joaquin Phoenix。Emma Stone的故事中Emma擺脫危機,獲得成長,正常不過,是happy ending;而在Phoenix的故事中,結局則成了反高潮。

1小时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伍迪·艾伦的电影世界里,一群中产阶级不仅爱情活在理论的可能性里,连犯罪也是,理论上解决了,现实的层面上还是流于理论上。我只是特别好奇,华金·菲尼克斯的肚子是真的吗?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