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

HD

主演:伍迪·哈里森,朱迪·格雷尔,劳拉·邓恩,布伦特·吉尔曼,玛丽·莱恩·莱杰斯库,大卫·沃肖夫斯基,桑迪·欧伊恩·托马斯,劳伦·维德曼,詹姆斯·罗伯特·米勒,肖恩·布朗,图森特·莫里森,安德鲁·霍特里,肖恩·J·汉密尔顿,托妮塔·卡斯特罗,玛格·马丁戴尔,詹姆斯·塞托,杰克逊·邦德,切瑞·海恩斯,伊莎贝拉·阿玛拉,克里斯·卡尔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威尔逊 剧照 NO.1威尔逊 剧照 NO.2威尔逊 剧照 NO.3威尔逊 剧照 NO.4威尔逊 剧照 NO.5威尔逊 剧照 NO.6威尔逊 剧照 NO.13威尔逊 剧照 NO.14威尔逊 剧照 NO.15威尔逊 剧照 NO.16威尔逊 剧照 NO.17威尔逊 剧照 NO.18威尔逊 剧照 NO.19威尔逊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去生活吧,别琢磨怎么生活了

〈How To With John Wilson〉译为《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它可能是一个更适合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6集纪录片,它每集时间不长,所用的每个镜头和手机前观看它的观众距离都很近,它没什么架子,可能就是今天在聊天框里和你分享又遇到个什么好像和你无关,又和你有关的事的那个朋友。

约翰·威尔逊每一集都会教你做一件事,“如何进行一些聊天”“如何增强你的记忆”“如何保护你的家具”“如何分摊钱款”“如何提供脚手架”“如何做意大利烩饭”

你以为它是真的在教你完成以上的事么,其实并不是,大部分约翰·威尔逊想教你的事,他自己都没找到答案,最后可能安安心心揣在兜里的答案都是一开始最不想要的,也有可能这件事你最笃信的答案却是最让你失望的,尽管它可能是对的。

约翰·威尔逊想知道如何公平地分摊钱款,他想找到公平的人,就参加了一群裁判的聚会,发现他们行事比一般人更加草率、投机、不公平。

约翰·威尔逊想寻找增强记忆的方法,却偶遇一个叫“曼德拉效应”的理论,它告诉我们可能你会发现你和很多人坚信的一件具体的事,可能是不存在,小到一瓶洗衣液的品牌,大到曼德拉存在和去世的年代。

约翰·威尔逊想要做出令人满意的意大利烩饭,但是手机上随意就能找到的大厨教程,并不能让他可能在10次之内做出这样完美的饭。而他本来做烩饭是为了反馈房东奶奶平时送自己的饭菜,他琢磨的这些时间,却得知房东奶奶中风住院,可能吃不上了。

我以为片子会到这里戛然而止,它会让我们看到生活残酷的事实,它会把这种错位放大,我们努力地得尝所愿,就是会撞上事与愿违。

然而片子可爱的地方是,它告诉我们房东奶奶出院回家,约翰·威尔逊把做出的可能并不是十分满意的烩饭送了出去,毕竟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送出的最好时机,什么时候那碗饭是最美味的样子。

我们抛给自己的众多问题,可能最后都不会找到满意的答案,就算有答案,也不一定是你这个人想要的。去生活,去真实地生活,别琢磨怎么生活了!

 2 ) 一个充满“废话”的纪录片

看完莫名想到莫妮卡说的那句,“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 It ' s sucks . You ' re gonna love it .”

感觉作者完全沉浸式地参与着自己的生活,完全真诚而细腻的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他的镜头下,无厘头的场景、稀奇古怪的人都那么可爱。只能感叹,有趣的生活是需要有趣的灵魂来发现的一﹣如果身边多几个这样的朋友,一定会很快乐吧!如果没有,那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

虽说是纪录片,但好像没什么逻辑,更像是 vlog ,碎碎念的分享。想起最近看到,说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说的话若90%以上是废话,他就快乐。若废话不足50%,快乐感则不足。在交流中,没有太强目的性的语言,更容易让人亲近。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找"幸福"。幸福是什么呢?大概就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你说废话的人吧。

 3 ) 一些会心一笑的画面

2022年劳动节期间北京天气好的离谱,与此同时,半个朝阳的小区实行封控,公共场所需持48h核酸阴性证明入内,全市禁止堂食。需要做好一旦出门,就再难找到合适落脚点的准备。

机缘巧合,居家看了这部实操性极差的生活指南,却算的上五一期间屈指可数欢乐时光,记一些会心一笑的画面。

第1集 如何开始闲聊

小麦色阳光男邪魅一笑

touch & go

dj布道现场

确实

多线程-奇妙的组合

微笑货箱

枕头山谷

 4 ) 记者的观察点,提出的一些问题很有趣

第一集,讲怎么闲聊

闲聊是在需要和其他人共处一段时间时比沉默更好的应对方式。

话题日常、美好,而不是负面的,又或者可以说是没营养的。身上有显眼的地方可以给其他人找话题,拍一下对方肩膀可以表示自己中断话题走了,追逐大多数人的兴趣爱好来增加话题。甚至为了拉进距离、接话可以不必说真话。有目的的交流时不接题外话,直接了当的奔主题。

主持人可太接近普通人了,内向,因为不善表达给不了女朋友想要的爱情然后分手。社恐,逃避社交,不能自如接话,甚至在最好的朋友之间都没谈论过前女友的话题,明显他的朋友对与他交流这个话题感到不适应。为了缓解心中的烦闷又或者是增加谈资而孤身去旅游。常常与周围格格不入,在旁人看来稀奇古怪,难以理解。想要倾述却无人可说,透出屏幕的孤寂、尬尴、淡漠、游离于人群之外。为了融入而去干些不感兴趣的事情。

像一个外星人理智地研究如何融入人类一样,最后得出要找到对的人倾述,及时清理负面情绪,你的生活就会恢复美好。

怎么说呢,一个人干自己不想干的事情,肯定整个人是不自在的。那种来自心底的抗拒交流和不适应,别人是感受得到的。

所以没必要逼自己融入,没必要逼自己去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没人倾述可以写文字啊,这是个很好的解闷方法。

不知道怎么接话的话,沉默就好了。认真注视和倾听对方,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关注和用心倾听,这样两个人相处也不会尴尬。

我们在业余时间应该是关注自身想去干什么,而不是应该去干什么。相处时把注意力都放在“我喜不喜欢这个人、这个群体,我想不想加入他们”上,而不是“对方喜不喜欢我”,这样也能让自己更自如。

真诚,友善是基本要点。不侵害他人权利的同时做自己。

像说假话应和方面,如果只是萍水相逢那还好,如果是想深交,那还是得保持真诚才能让你获得真正的友谊。

第二集手脚支架

毫无疑问,手脚支架如果是临时用来保障安全或者装饰还行,如果长期使用,那只是建筑的外部一种延伸,并不能保障安全。

如果真的要保护人们不被坠落物砸的安全,应该定时检查建筑情况,然后爆破拆除才对。

第三集 关于记忆

嗯……记忆宫殿的记法在最强大脑里听过,也尝试过,但我感觉还是要记忆,只不过把东西转化成了图片,图片再进行联想,这和记本来东西没区别吧。可能不适合我,哈哈,采访的这个记忆冠军回答好敷衍。

曼德拉效应我倒是也听过,也有过记忆和周围人不一样的情况。我对我的记忆深信不疑,但我看了梦的解析之后,更认为这是我梦中的场景。或者说,我的记忆被我自己无意识的串改了。离那件事已经有五六年了,因为太过迷惑,直到现在还有印象。我是倾向于唯物主义者,但我对平行宇宙什么的包容性也很强。也挺有意思。如果只看视频里的那些证据话,太具有主观性。还是记者拍摄的麦当劳气球那块的解释有理有据。

的确,如果所有东西都记得一清二楚的话,想记得不想记得的都记住了,那很痛苦。听说天生有这样记忆超强的人,他们都活不长久。比起放下过去,忘记反而能让我们自己过得更好,记得想记的,忘记不想记得的。携带筛选过的记忆前进,总比事无巨细的记得前进的轻松。双刃剑吧。

第四集关于保护罩

包皮很容易藏细菌然后发炎,对女性和男性都不好,这个他们不知道么?😂

为了保护某个重要的东西不被破坏而套上保护罩。

嗯……这让我想起《社交服饰》中关于牛仔裤的一集,就是那些复古的牛仔裤正是因为使用过痕迹才让它们变得独一无二,变得有故事感,可以表达自己的个性。甚至日本牛仔裤那一集,牛仔裤的颜色在使用中某个部分褪色很多,这是你使用过的痕迹,这件裤子因为你的使用而独一无二,才变得有意义。根据裤子的痕迹猜测前主人与这条裤子的故事,赋予了它价值。

所以用不用还是看个人想法吧,我是觉得买了的东西就是用来用的,而不是供着,但如果买来主要是为了炫耀,那珍藏也没问题 。

第五集 如何aa

中国聚餐好像是大家都点一两样,点的都是在场多数人喜欢吃的,然后一起吃,平均付钱。或者轮流请客。

也遇到过口水翻飞的情况,比如水煮鱼,n多人直接拿自己吃的筷子在锅里搅拌,那个菜跟洗筷子水一样。这种聚餐我都会吃的很少,去也主要是给面子。但哪能天天给面子,去了一次两次,最多三次就完了。下次再邀请直接说想去吃别的,你们去吧。

至于朋友在他生日会上刷税卡的事情,我感觉有可能是记者太敏感了。如果是真的很在乎记者的朋友,听到他觉得自己把他的生日会当偷税的工具,会很伤心吧。不过也可能是作者没有感受到他们的用心。偷税倒也不必聚餐才能享受,按记者展示的那样,日常开销,只要想就可以。

记者这个人情感很单薄啊,他没有感受到别人的真心,会不会是因为他自己也没付出过真心?也没让别人感受到真诚。他和他的朋友们很缺乏沟通吧?他或许需要的是换个朋友圈?

整个旁白很少情感流露,他把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避免受伤害。敏感又多疑。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

至于偷税这件事情,真的是靠个人自觉了,公平这件事也是。打包吃回本这个思想哪里都一样啊,笑了。

第六集 如何做好意大利烩面

以做烩面为主线,但重点又不在烩面,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是烩面所代表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表现了计划赶不上变化和物是人非。

想做什么应该当下去做,而不是徒留遗憾。

第六集是疫情初的样子,好奇现在他们的环境怎么样了。

 5 ) 我是一个鼠标人

我想把我自己分类为一个鼠标人。因为我不是——至少目前不是——键盘人。我所指的鼠标(cursor)人是在使用电脑时,绝大部分时间是使用鼠标浏览信息、点击一个接着一个链接。乐此不疲地穿梭在一串串信息流中。当然这么讲他们大概也可以称为“冲浪人”。

我前面也提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键盘人。这类人比鼠标人多使用键盘一些。我定义的使用键盘是一种生产行为,用键盘玩大部分游戏时,键盘的功能依然是鼠标——似乎没有留下什么。我崇拜着键盘人,他们用“键盘”留下了许多文章、代码、图像。

鼠标与键盘只是一种代指,美术从业者也经常使用鼠标进行创作,而相机、麦克风以及笔都是“键盘”的一种。我只想把这两个事物对立,以阐述我是多么惭愧:作为一个“鼠标人”。

最近听着播客,被悲观生活指南安利了一部纪录片: How to With John Wilson。 John Wilson 使用他积累多年的摄影素材击垮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无谓。他拿着他的摄像“键盘”在纽约街头创作。他的作品看似很依赖于外界,但我仔细一想,这些空镜头和尴尬的采访巧妙地契合了他自己想表达的思考。通过记录,行走他发现世界,并分享给观众他的发现。这是一种21世纪的探险行为、挖掘那些被路人漠视的日常宝藏。

作为鼠标人,我很是赞叹他的成功创作。在这种赞叹的同时,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生活。在这种对比之下,我仅仅是自己生活的过客,碌碌无为地度过了四季。

我从来没写过几篇日记,我痴迷于浏览。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一次概率论复习前夕,我在追逐微博上某个“瓜”,第二天的考试不出意料地挂了。八卦、吃瓜之类的信息摄入是每个人都会做的,走在街上、打开手机地你无时无刻在接收信息,但鼠标人和键盘人的区分在于接下来做什么。

鼠标人极大概率去追逐下一条信息,大脑也很识趣地淡忘上一条信息。键盘人可能大部分时间也会这样反应,但又有一些不同: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他会记录下来。更为重要是他会翻出来看看,想一想。

在上文提到的纪录片某一集,John 在自己的生日派对上怀疑自己的朋友利用他自己的生日聚餐作为退税依据。我觉得他有些神经质,可这大概是一种键盘人的天赋:偏执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积极与环境互动;怀疑、记录、思考、创作。键盘人们似乎对这样的行动信手拈来,而鼠标人有可能在每一步停滞不前。

我是多希望他做一集:How to be a Keyboard-man. 教一教我怎么成为键盘创作人。虽然深知这一转变需要我自己完成。

 6 ) 沉迷于追随主流

They’re just too busy and accupied about being typical.

每个人都很忙,沉迷于追随主流。

The world is full of people that need to get something off their chest

世界上到处都是需要倾诉的人

And even though if can be risky to open up

即使敞开心扉有一定的风险

it's worth it when you find the right person

但当你找到对的人 一切都值得

Otherwise, stuff will just keep building up

否则,情绪会不断地积累

and you need to sift out all that bad stuff once in a while

你需要时不时地筛出所有负面情绪扔掉它们

And then you’ll be in a better place.

之后你的境况就会有所好转

And once you take care of that,

一旦做到这一点

You’ll finally be able to return to a blissful world of small talk.

你就又能回到幸福的闲聊世界了

 短评

应该是自媒体时代内容生产的最佳范例吧

7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约翰·威尔逊总是有他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感,而且又很巧妙地呈现出来。而在开心了五集半之后,最后却突然滑向伤感。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作者对生活的解析如同他对素材的捕捉利用一样敏锐

14分钟前
  • 睿蕊
  • 推荐

孤獨的人觀察力最強,而且關注點會比較奇怪,可能看似無聊沈悶,但是能自嗨。

18分钟前
  • *
  • 还行

看完好想自己拍。p.s.放到上海或者广州能拍出来,北京永远不可能。

21分钟前
  • 康堤
  • 力荐

Nerdy weirdo白男的旁观视角纪录喜剧片和写给纽约的情书。每一句话都能有一个对应的片段这是有多少素材啊…回味无穷,有跟High Maintenance一样的energy,两位主创估计能做好朋友吧。(看出他跟我住的地方在同一neighborhood,不知道能不能撞见呢

22分钟前
  • 倪克斯
  • 力荐

最搞笑的剧本来自于真实,比如《波拉特》;最高级的幽默莫过于讽刺,比如《pretend it’s a city》。本片两个都做到了极致。一本正经搞笑,搞笑中透着些许丧,丧中又带着某种哲理,配上nerdy宅男画完音,直戳心灵。最后半集首尾呼应加升华,从五星提到了六星。Thank god,这种片子真是可遇不可求。

25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力荐

怎么办从看到纽约人对街头遛猪见怪不怪那刻开始憧憬了,感觉是很适合怪人生活的地方。

27分钟前
  • 羊皮糖
  • 力荐

请认准「英美剧漫游指南」的翻译,不认准也没办法,因为只有我们翻译了😂。这是英美剧漫游指南的首次翻译,完全出自对本剧的喜爱,NEW字幕组网站有全6集,B站有其中4集(某2集不给过我们又不想打码)(update:弯弯字幕组也翻译啦!)

28分钟前
  • 陆小鸟
  • 力荐

纽约漫游者,或是影像单口喜剧表演艺术家。因为絮语的体裁,所以作品和作者是高度同一的,Wilson很难在镜头前伪装出一个人设,而观众爱死了他的那些奇特的联想和微妙的尴尬——我们知道,他是谦逊的,善于在无聊日常里发现有趣细节的,因而可以信任的。每个主题下盛放的是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成年人的生活困惑,而他有刨根问底的精力和深入思考的毅力,于是每次升华都是那么自然,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全新角度。笑足了五集,然而在季终猝不及防地大哭了一场——新冠入侵、被迫隔离,时刻陷入失去的恐惧之中,所爱之人离我们愈发遥远。愿你我都能更勇敢,愿善良的房东太太永远健康。

29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爱到跳楼,辞典型纪录片,整合素材的能力简直是未来机器人水平。生活没有剧本却如此情景喜剧!socially awkward nerd的遛弯总结,虽然你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纯粹主义者了但你依然能感受到这份纯粹快乐!最后一段call back太强,像是揉面团一样拉长成六个三十分钟的深情凝视,爵士乐一样零碎的漫步迎来舒缓的收尾更爱纽约一点,我紧握他手说:you are so my SOULMATE,hiya NYC,empire state of mind

32分钟前
  • 根斯巴克连续体
  • 力荐

目瞪口呆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tv show

34分钟前
  • oo!oo
  • 力荐

看到他写得满满的日记本就懂了为什么他能拍出这部片,有趣的生活需要有趣的灵魂来发现

35分钟前
  • Aviana
  • 力荐

Joe Pera + Nathan Fielder 2020 年的写实主义经典

38分钟前
  • Jin
  • 力荐

把月曜、发国新浪潮和一个nerd放锅里煮,会获得本剧。嫉妒到不想给五星

42分钟前
  • 🍞
  • 力荐

神一般的影像表达形式 so much more than vlog 会讲故事的人太牛逼了

47分钟前
  • Jus
  • 力荐

爆尬之中又有一丝寂寞,平中见奇,发人深思……满满的Nathan For You之geek感,还以为是Nathan Fielder恶作剧伪造了一个身份在说话,一查原来真有John Wilson此人。

52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推荐

🧡💛💚💙可能就是我一直最想拍的那种美妙狗屁吧💙💚💛🧡

56分钟前
  • crankyanny
  • 力荐

表面看似很丧,但实际上充满了奇怪的正能量?

58分钟前
  • 小虎队解密卡
  • 力荐

John Wilson拍得太好了,是21世纪的浪荡子,影像时代的漫步者。

1小时前
  • fushi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