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战车

HD

主演:刘德华,梁咏琪,吴大维,秦沛,钱嘉乐,徐锦江,柳影红,夏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烈火战车 剧照 NO.1烈火战车 剧照 NO.2烈火战车 剧照 NO.3烈火战车 剧照 NO.4烈火战车 剧照 NO.5烈火战车 剧照 NO.6烈火战车 剧照 NO.13烈火战车 剧照 NO.14烈火战车 剧照 NO.15烈火战车 剧照 NO.16烈火战车 剧照 NO.17烈火战车 剧照 NO.18烈火战车 剧照 NO.19烈火战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烈火战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祖(刘德华 饰)母亲逝世后,父亲(秦沛 饰)管教方法不当,父子俩的关系疏离。阿祖离开家独自生活,生活状况并不如意,幸好有女友阿仪(梁咏琪 饰)在旁鼓励照顾。阿祖一向喜爱赛电单车,但他性格要强,一次与父亲车队中的大伟(吴大伟 饰)比赛,结果阿祖在比赛中受伤了,昏迷了十天。女友悉心照顾并劝他以后不要再赛车了,于是阿祖康复后便决定放弃赛车,好好经营修车店。可是好友嘉乐(钱嘉乐 饰)在一次与大伟的比赛中身亡,事件令阿祖的初衷改变了,阿仪却失望离去……伟大的寂静青春无悔如我们所见第一季恐怖之地高俅斯和鹈鹕公社黑钱胜地 第四季四千金的情人我的糟糠之妻审判2015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我的老婆是赌圣拳霸飓风营救第一季末日迷踪:敌基督的崛起当铺夜惊魂1982致命武器第一季疑犯追踪 第一季冥通银行特约:翻生争霸战疲城亲爱的朋友2023战火连天存身赢利双筒望远镜之兔子的朋友是乌龟恋爱部屋东野圭吾推理系列爱心小天使2011迷情酒吧冬荫功2:拳霸天下生人勿进沃尔特都知道在那河畔青草青解忧之拯救大作战濠河边上的女人一代匠师生生世世美人骨瑞德莉·琼斯:博物馆守护者第四季丹心燃情神奇女侠1984少林真功夫梦想光荣1942

 长篇影评

 1 ) 《烈火战车》:一念心声,生亦奔跑

《烈火战车》:一念心声,生亦奔跑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曾写了一首名为《米尔顿》的诗词,“带给我闪亮的金弓/带给我欲望之箭/带给我长矛:拨开云雾/带给我烈火战车/思乡之战不会停/手中战剑不会松/直到我们将耶路撒冷建造,在英格兰迷人的草地。”诗人以自己铿锵有力的声音,表达了同黑暗现实社会做殊死搏斗后憧憬美好生活的勇气和智慧。在一系列表现诗中那股不服输,不气磊的运动题材影片里,由休·赫德森执导,并以《米尔顿》诗句为片名的电影《烈火战车》足以让人津津乐道。影片看似讲述了两个青年,两种人生的故事,实则无意间勾勒出了贵族与底层二元对立世界的尴尬样态。只不过,在这个以体育为核心的二元对立的“旧”世界是被消解后呈现出了超越自我、坚持信念与执着向前和谐共生的“新”世界。或许,歧视与公平之间,耻辱与勇敢之间,失败与成功之间,只隔着一道门,就看我们能不能横穿而过。电影《烈火战车》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走过这道门的两个不同背景的青年学子被塑造成奥运英雄,并进而诠释一念心声,生亦奔跑的决心与勇气,甚至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追求卓越的智慧内涵。 这位以纪录片、电视片和广告片先闻名的英国导演,于1981年根据英国二十年代的两个青年短跑运动员参加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真实事件改编成的电影《烈火战车》,不仅获得第54 届奥斯卡最佳原始剧本、最佳影片等奖,还被广泛报道,成为鼓舞英国乃至全球对于信仰,对于梦想,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人们的著名艺术作品。电影聚焦于两个年轻人,为了一个梦想不断努力,最终获得奥运冠军,并还原其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惆怅。本来,这只是剑桥大学内的一项业余体育项目,就像薯条要加番茄才更有味道一样,这些学子以体育为核心,打破隔阂,练就不屈不饶的人格。颇有意味的是,影片在新生晚宴上院长的演讲上已经明确的指出,“不要因为任何外力而半途而废”。事实上,院长的致辞贯穿了整部影片,使人物在青春与梦想的碰撞中寻找到现实的责任和力量,并成为主人公奔跑的最强动力。 北宋诗人苏轼曾写过《晁错论》,文中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如果将其放置于电影《烈火战车》之中,可谓恰到好处。影片中,时钟敲打,188步,12声铃响,环绕奔跑,无疑构成了一个证明自己的“独步天下”的空间。如果说,遭遇种族歧视后想获得平等权利是一次自我不得不面对的选择,那么打破700年来从没有人挑战成功的环校挑战赛的记录,就是一次以自我争取,赢得尊重,甚至坚韧不拔之志的淋漓尽致地诠释。同时,这位从小就表现非凡运动才能的埃里克·利德尔,也冲破重重阻力像野兽般奔向奥运赛场。跑,对于哈罗德·亚伯拉罕和埃里克·利德尔而言,就像鱼儿需要水才能自由自在生活,鸟儿需要翅膀才能翱翔天空一样,并以“自我”、“本我”,乃至“超我”融合为一体,达到了内心理想与现实追求的超验同一。 影片中,苏格兰高原,两百码冠军赛,以及雨中奔跑的场景,都描写出了埃里克·利德尔对于奔跑的执迷,尽管他以橄榄球的成绩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国际运动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埃里克·利德尔在爱丁堡国际大学雨中的演讲,则具有一种穿透现实媚俗的力量。“信仰就像赛跑一样,很辛苦,需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我没有比赛的秘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那么一直冲向前方的力量从何而来?从心中来。”从心中来,不仅仅是简单地源于民族意识,还是人们对于奥林匹克的热爱,更是对自我内心奔跑时呐喊的践行。它已然成了埃里克·利德尔的一种信仰,对于青春,对于梦想,对于生活,以及所有人对于奥运会精神的信仰。另外,在苏格兰队与法国队比拼的赛场上,导演休·赫德森利用自己的镜语风格为我们全方位的展现了埃里克·利德尔“跑”的疯狂与努力。奔跑时,埃里克·利德尔被对手撞倒在地,而又爬起来像狮子见到猎物一样疯狂的追赶,并第一个冲过终点,让观看者热血沸腾,欢呼不已,就连坐在一旁的哈罗德·亚伯拉罕也深深震撼,说,“我从来没有看过求胜意志如此旺盛的跑者,他跑起来像野兽一般,让我望之丧胆。”如此,在1923年伦敦比赛中哈罗德·亚伯拉罕忍不住扭头看了埃里克·利德尔而与金牌插身而过。 于是,哈罗德·亚伯拉罕在教练穆沙比尼指导下,为了提高两码而努力。从人称“加州炮弹”的查理派杜克、“纽约闪电”杰克森舒兹、埃里克·利德尔的分析,哈罗德·亚伯拉罕看到了进步的可能,那是源于内心对于成功的强烈渴望。像羽毛般轻盈的步子、高抬腿、测试、山里奔跑等都表现了哈罗德·亚伯拉罕的努力与追求。在这场锻炼自己的场景中,导演利用了互相交织的线索,将埃里克·利德尔锻炼的画面切入,形成一种奔跑的戏剧张力。当然,这些所有的努力,只为了冲击奥运会,在赛场上战胜对手,甚至超越自我。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运会上,哈罗德·亚伯拉罕打败了世界上最快的两名美国跑者,获得冠军,并最终成为英国体坛元老。而埃里克·利德尔以自己高抬着双腿、向后高昂着头、大张着嘴,并大幅度挥舞双臂的方式,摇摇晃晃冲过了400米的终点,不仅力压群雄,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欢呼,拥抱,呐喊,终于在这一刻定格,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于他们身上,像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牧羊少年寻到宝藏一样惊喜和迷恋。可是,这终点的辉煌,是一个人苦苦挣扎和默默奋斗后所获得的礼物。不管是埃里克·利德尔遭遇姐姐的阻力,要他管理教会,以及与信仰冲突不能在安息日决战奥运会等,还是哈罗德·亚伯拉罕比赛失败后一个人黯然销魂地坐在观看台苦苦冥思,都无疑是对一个人在追梦时窘态的最真实刻画。只是,阻力也好,绝望也罢,只要努力挣脱,只要奋力前行,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埃里克·利德尔获得了姐姐的支持,哈罗德·亚伯拉罕克服了重重阻力,一起站在了奥运会的金字塔尖。 当最后一个奔跑的镜头与第一个镜头重合,一切早已不言而喻。灰暗的天空、翻滚的大海、漫过双脚的海水,一群年轻人——哈罗德·亚伯拉罕、林西、史塔蒙——看着远方,尽情地奔跑,无拘无束。他们不恐海浪、不惧暴风,他们只是在沙滩上努力奔跑。奔跑,是青春岁月最美的方式,是青春活力的表现,是战胜死亡的年轻。记得早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的山崖上就刻着这样三句话:“如果你想健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是的,朋友,奔跑吧,不要停下你的脚步,也不要吝啬你的步伐,坚定的奔跑吧,就像随着影片中蓬勃气势的电子弦乐,随着以哈罗德·亚伯拉罕为首的二十几个身着白衣白裤、赤脚奋力奔跑者,奔向远方……

 2 ) 巴黎1924,范吉利斯

注:看图见 http://eastmas.blog.com/1502226/

在《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 1981)》出现巴黎的街和运动员宿舍到处贴的这张画,我第一眼觉得,1981年的剧本和配乐,一准是盯着当年海报创出来的。反正都得了奥斯卡。

那叫读图时代,招贴当道,报纸为王。想看视频新闻,得上电影院老实坐着。

1924年巴黎第8届现代奥运会,大致是这个规模:

⋯⋯原来就很紧张的法国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法国上层人士甚至提出,放弃主办权,让洛杉矶接替。担是筹委会顶住了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筹集了400万法郎,修建了能容6万多人的"科龙市"运动场,不过场内的煤渣跑道长度为500米,不如上届标准。为了安排运动员住宿,筹委会在运动场旁盖了一排简易的房屋,它就是以后奥运会村的雏形。运动会于5月4日至7月27日举行。会期与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相比较,要短得多。大会正式开幕是 7月5日。开幕式前和闭幕式后,都安排有比赛活动⋯⋯

电影里有一段,苏格兰神勇的eric,为上帝而跑,遵从十诫,拒绝上礼拜天的比赛。王储都来厚着脸皮哄他,说这不正是为国牺牲表现机会嘛。然而 eric坚持上帝大过皇帝。我奇怪赛程为啥那么难改,最后他是跟队友换了项目,赢了。片尾点出旁白,奥运也是大于任何一国一家的。拔的挺好,没落入为国争光的俗套。


查IMDB,范吉利斯(Vangelis)在火战车之前作的配乐大多是TV,说火战车一举成名不为过吧。4岁就会作曲——不识谱就会作曲——38岁作火战车,39岁银翼杀手,49岁征服伊甸园,61 岁亚历山大帝⋯⋯我喜欢把年谱翻读成年龄,看都谁是少年英雄和大器晚成。范吉利斯的名言:天籁自喧嚣走来,我做的是那路。

"I function as a channel through which music emerges from the chaos of noise." - September, 1988


-大胖 7-2-3

 3 ) 赐予我烈火般的力量

总是觉得自己能够徜徉在康河的柔波里,冥冥中和一部电影脱不了干系。

剑桥大学,一直存在于我遥远的梦境之中。那种遥远不只在于空间,更在于时间,中间隔了几个世纪的路程。宗教王权的阴云,学术思潮的厚重,都裹着历史的尘埃,渺小如我被隔绝在外,唯一的通路是书架上的那卷徐志摩,还有他热烈而又隐忍的爱情。这种隔绝使剑桥成为一道灵光,在我梦想中偶尔闪现。她成为我梦想中的梦想。

也许扯得太远了,该说到那部电影了。那天晚上我一无所知,只是照常去上戴维的电影选修课。戴维是我的大学外教,因共同热爱电影而成为好友。他义务每周开一堂电影选修课,放一部他认为值得一看的片子。那天放的电影名为《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据他介绍,是讲述两位年轻人为不同的信仰奔跑的故事。

黑暗中,故事开始。我的心剧烈地颤动了起来,那其中一位青年竟然是剑桥大学的新生!银幕上,他乘坐的老式出租车缓缓行驶过1919年剑桥古旧的街道。那是我第一次窥见剑桥的容貌。当时我并不知道,位于远景的那个尖顶建筑物就是国王学院标志性的礼拜堂。我更不知道,在那街道深处、木门背后,隐藏的是剑桥怎样的风神秀骨。我只是被吓住了,看着那些和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身着白领结礼服(White Tie),外披黑色长袍(Gown),面色凝重,端坐在烛光摇曳的厅堂里,聆听院长关于荣誉、忠诚、尊严和传统的宣讲。

我的肋下开始隐隐作痛,那里怀揣的正是一份剑桥大学申请人的推荐表格。电影里的剑桥距离我的世界那么遥远,每一张大理石般的面孔上都镶嵌着一个杰出的名字,而我,却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子。难道我真地也能够坐在他们坐过的长桌旁?这可能吗?

我以前从不相信,一部运动题材的电影竟可以拍得如此耐看,这是我这个缺乏运动细胞的人唯一钟爱的体育影片。苏格兰传教士埃里克•利迪尔,犹太青年哈罗德•亚伯拉罕,他们一个为了对上帝的爱,一个为了对世人歧视犹太民族的恨,都在拼命地奔跑着。然而当时在我脑海里翻腾的只是故事的其中一半——哈罗德身在的剑桥。看电影的两个小时里面,我都在斗争,要不要把推荐表交给戴维。那真是煎熬啊,我多么怕在他眼中看到一丝暗示我自不量力的嘲笑。当我终于还是红着脸把那张纸递了上去,抬起头来,看到的是戴维明亮而善意的眼睛。

“刚才哈罗德不是说了吗?有梦想就要有胆量去实现。”就是这句话,这个理解的目光,让我坚持去实现这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临去英国前,戴维送给我的礼物,恰恰是这部《烈火战车》。

每天我都骑车经过剑桥那条古旧的街道,它和八十多年前相比几乎毫无差别,还是圣玛丽教堂,还是照在国王学院哥特式礼拜堂上的斜阳,还是街角那间叫Ryder & Amies、专卖长袍院徽的小店。只是学生们不必每天披着黑袍子满街走,学院也不再只是男生的天下,或艳丽或清秀的各色女学生在几十年间成了剑桥不可或缺的景致。

哈罗德和他的好友奥布里是在剑桥火车站结识的,两人因同是卡文基斯学院的学生而一起搭乘出租车。而前年的九月末,我和男友拖着两口沉重的箱子从伦敦搭长途汽车前来,舍不得花钱雇车,在Drammer大街上转了一个多小时,才搞清楚应该坐哪辆公共汽车可以到我的学院。那一天的狼狈辛苦完全遮盖了我去感受剑桥的心绪。而接踵而至的各等杂事更令人心烦意乱,我在最应该实现理想主义的象牙塔做着最现实的努力和挣扎,为了那一本本沉甸甸的原文著作,为了听懂老师和同学南腔北调的英语,为了买到更便宜的蔬菜和鸡蛋,为了在各种尝试中辨识自己应该沿着哪条路走下去。

从我的圣埃德蒙学院到系里,每天往复都要经过剑桥最著名的一串学院,圣约翰学院、圣三一学院、卡文基斯学院、国王学院、圣凯瑟琳学院,彼得学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心思琢磨街边的风景,只是在抱怨路怎么这样长,在祈祷千万不要下雨,在盘算不要忘记导师的约会、课后的功课。直到很久以后,有一次我经过这些学院,微风轻扬,我仰头望着学院大门上沉默不语的雕像,这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何其幸福,每天都和这些古老的灵魂们擦肩而过。

圣三一学院是直到春天才去的。秋天里忙着适应生活,凄风苦雨的冬天又不忍心去,怕误解了她的本来面目。于是一直到日子一天天长起来,等一个有阳光的午后,终于悄悄推开那扇摇摇欲坠的木门,走进圣三一学院的回廊。84年前,哈罗德曾在这儿向七百年来无人成功的“三一短跑”提出挑战。按规定,挑战选手必须在正午12时钟响24下之前,绕庭奔跑一周,也就是要在43秒内跑完380码全程。他的这一举动引来观众无数,连院长都偷偷揭窗眺望。在一声高一声低的钟声中,哈罗德和他的朋友安德鲁•林赛爵士一道发足狂奔,竟然在钟响24下前率先冲过终点。全场沸腾了,欢呼、雀跃、香槟,人们把哈罗德像凯旋的英雄般高高举起。84年后,当我伫立在回廊的一角,在一个晴朗的午后,阳光乍现,宁静平和,我侧头细听,却也听不到钟声和欢呼,只有遥想,几十年前的热情。

夏天的时候,我到苏格兰毕业旅行。被我忽略的这部电影的另一半,终于缓缓向我打开其神秘高远的面纱。漫步在大不列颠岛国的最北端、苏格兰广袤的高地上,天压得很低,几乎与大地相连,绿色高原旷寞无人,冰冷沉静的北海就在脚下波涛暗涌。我忽然间懂得了《烈火战车》中的埃里克。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孕育出埃里克这样深沉宁静的大爱啊。

埃里克是苏格兰的短跑英雄,被誉为“苏格兰飞人”。他和哈罗德的奔跑拥有迥然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哈罗德的目标是击败所有对手,是为了雪耻和荣誉。因此他赛跑时面目严肃得近乎狰狞,两道粗壮的眉毛扭结在一起,令人畏惧。而埃里克则是怀着对上帝无限的崇敬与爱在奔跑。他为的是超越自我的极限。所以他的眼中没有对手,只有上帝创造的天与地。他在赛跑时总是面露微笑,脸上笼罩着神圣的光芒,仿佛他所迸发出来的力量不是源于自身、而是来自上帝的恩泽。他人在高地上飞奔,洁白无瑕的灵魂则在空中飞升,而我的心也跟着变得澄清洁净。

即使是在与法国的对抗赛上被对手恶意撞出跑道,埃里克也没有丧失勇气。在观众的一片叹息声中,这位短跑飞人竟然一跃而起,乘风追赶,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他有如神助的爆发力震撼了银幕前的我,震撼了银幕上的观众,也震撼了观众席上的哈罗德。两位男主人公颇有些棋逢对手、英雄相惜的味道,但埃里克似乎站立在更高的位置,哈罗德不得不仰视关注。在两人唯一的一次较量中,从来不败的哈罗德竟然输给了埃里克。哈罗德执著的毕竟还是人力之争,而埃里克眼睛里闪耀的是上帝投下的光辉。

埃里克和哈罗德同时入围1924年巴黎奥运会,这是两位青年灵魂斗争的最高潮。哈罗德面对的是同自身的斗争。他不顾一切,付出全部,把速度提至极限,就是为了追求这至高无上的荣誉。当荣誉已近在咫尺,他深深恐惧如果这努力仍然不够,自己将再无力缩短哪怕一秒钟,那么面临的将是最可羞耻的失败。而埃里克则为了维护上帝的尊严而战。他参加的百米短跑被安排在安息日举行,这是和《圣经》教义两相冲突的。经过痛苦的挣扎,他坚决拒绝在周日参赛。国家的利益、个人的荣耀,全都不能动摇他对上帝的忠诚。最终,还是他们的朋友安德鲁慷慨让出自己在400米赛跑决赛中的位置,由埃里克顶替。

导演用了重墨渲染100米短跑比赛前的紧张气氛。哈罗德和其他参赛选手默默更衣,神情肃穆。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然而每个人脸上都泄露了内心的恐惧和怀疑。我想,当我把申请剑桥的推荐表交给戴维时,一定也是这样的神情。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有一样东西你太想得到,但是否有勇气、有胆识去摘取,便要看是否能够战胜这内心的恐惧。教练萨姆放在行囊里的一封信拯救了哈罗德。他戴上萨姆送他的项链,目光变得坚定如炬,像一只大鸟那样张开双臂,胸膛第一个顶过终点线。

如果说,哈罗德的比赛是一场心灵的较量,那么埃里克的最后一战则是一幕庄严的仪式。400米并非埃里克的专长,但对于一个为上帝而跑的人来说,他没有疑虑和恐惧,平和地同每位参赛队员握手。全场散发着柔和的欢乐,不论是观众还是我,没有人怀疑埃里克最后的胜利。冲刺的时候,埃里克竟然扬起头颅,仰望苍穹蓝天,露出虔诚而灿烂的笑容,默念着赞美上帝的诗句,仿佛正沐浴着上帝之光,享受着人世最高的恩赐。这是最美的镜头,那一刻我热泪满盈。

最终哈罗德获得奥运会男子100米短跑冠军,埃里克则打破了男子400米跑的世界记录。跑步原来可以是这样美,哈罗德神色威严,古希腊雕塑般的面孔犹如天神,埃里克笑容沁人心脾,恬淡光洁的脸庞仿若天使。

有评论说这部影片表现了竞争精神和体育信念,我却觉得并不止于此。哈罗德和埃里克最动人心弦的魅力在于信仰。哈罗德相信自己生而与众生平等,埃里克相信上帝赐予仁爱与力量。只有心怀坚定的信仰,才能够无惧无畏,才会有力量与胆识,成为伟大的勇士。

那么我的信仰呢?我相信超越知识、学术和时间的永恒之美,这使我终于抵达了剑桥的彼岸。

每当我感到迷茫、需要汲取力量的时候,就会重温一篇这部电影。

 4 ) 尊重我的人,我必看重他

故事

哈罗德•亚伯拉罕,一个犹太金融家的儿子,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天才的短跑选手。在20年代的英国,这个内心温柔而敏感的年轻人用他外表的孤傲和强硬对抗周围的歧视与不公,用他如风的双脚把剑桥乃至英伦三岛的短跑纪录一遍遍甩在身后,立志去征服一个又一个充满偏见的冷漠心灵——直到他遇见埃里克•林德尔。
出身于传教士家庭的埃里克,是全苏格兰最好的橄榄球手,他从内心里感到上帝给了他善跑的双腿,就是为了用它们为上帝赢得荣耀。他放弃了橄榄球,专心练习跑步,他的目标是在奥运赛场上为上帝争得光荣。
看过埃里克的比赛之后,一向把跑步视为战斗的哈罗德竟然心生恐惧,他从没看见过这样的人,完全凭着本能和不可思议的意志力跑步并赢得胜利。果然,在他们的交手中他败了,可重新振作起来,刻苦训练,决心在奥运会上战胜这个温柔的苏格兰人。
1924年,巴黎奥运会。因为百米预赛被安排在星期天,埃里克坚决不愿在主的安息日跑步,遂与队员调换了项目,参加400米比赛。结果,亚伯拉罕战胜了强大的美国人,终于在世界面前证明了自己;而埃里克更是不可思议地在400米中夺得了冠军,为英国人获得了一枚意料之外的金牌。

电影

拍摄于1981年的英国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系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奖,一直被认为是体育励志电影的经典。影片用倒叙的手法,由1978年哈罗德的葬礼开始,回溯了英国历史上这两个伟大的短跑选手那振奋人心的跑步。与其说这是一部描写个人奋斗的励志片,不如说它展示了一个人内心坚持和信仰的勇气。
哈罗德有张与亚伯拉罕•林肯一般瘦削冷峻的脸,他的强硬高傲源于他的敏感自尊,跑步是他赢得尊重的方式。他要克服歧视不公,克服内心对于不可知的力量的恐惧,克服来自世俗社会的压力。当校方因为他聘请专业教练而给予他警告时,他冷静而坚决地对抗着代表世俗观念和体育精神的学校当局,因为,他追求决不仅仅是体育之内的事情,而事关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埃里克面对的有家人对于他远离事奉的责难,他想方设法让家人明白,主需要他的胜利,主给了他善跑的双腿绝不是没有理由的——但为了信仰,在最后的时刻,他却拒绝在安息日比赛。这时候,他要对抗的是世俗的王权,整个英国,甚至为此要背上叛国者的名声。但他没有后退,在必须要选择的时刻,人只可能听从一个召唤。
哈罗德代表世俗,埃里克代表神性。但是电影没有简单地厚此薄彼,他们都值得人们尊重。内心的偏见、歧视、不公必须被克服,身体的障碍、肉体的沉重亦必须被超越。我记得哈罗德等候发令枪响时的万籁俱寂,一个异类而孤单的身影即将向既定世界的规则发起挑战。我更记得埃里克跑步时那种奇特的姿势,高昂头颅,满脸欢欣,眼睛甚至不看跑道,“我跑步的时候感觉到主的高兴”,“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主会领着我双脚跑向终点。而这两个伟大的年轻人,也从此成为了终身的朋友。

埃里克•里德尔

埃里克•里德尔1902年出生于中国的天津,他的父亲于19世纪末从苏格兰来到中国传教,包括他的母亲、哥哥、姐姐,他们全家都是勤奋虔敬的传教士。他8岁回到祖国读书,期间逐渐成长为一名用自己的见证来传播福音的神职人员。
奥运会后,1925年,埃里克毅然重返中国,在天津开始他的教书生涯。最初他在天津的教会学校教授化学和体育,但他很快就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他认为,神召他到中国,绝不是为了舒适的城市生活,更不是为了在外国人和富贵人中间转圈子。不久,他辞去教职,深入冀鲁豫(河北、山西及河南省)边区,尤其是在河北省境内的农村传播福音。
珍珠港事件后,埃里克在中国的活动开始受到监视。很快,他就被关进了设在山东潍坊的日本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埃里克受到了惨无人道的迫害,他的身体开始一天天消瘦下来。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生活里,埃里克,永远的烈火战车,依然保持坚强的信念,乐观并充满慈善地关怀集中营里的每一个同伴,并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让营里的人都能坚强地面对暂时的磨难。一位名叫兰格登•古凯的美国人,在他所写的《山东集中营内》一书中,对埃里克作了如下描述:“当我在集中营的晚上,走过娱乐室时,经常看见埃里克•里德尔俯身在棋盘或船模型旁工作,或者在指导人们跳一种社交方格舞。他总是全神贯注,又兴趣盎然地捕捉那些被囚禁者的想象力,而不惜努力地在营区里倾尽自己的精神和体力。他已经四十几岁,但身体仍然轻巧、柔软,步履灵活自如,不过最重要的是,他那时刻充满幽默感和热爱生命的热情,他的热心和魅力,使大家适应了那段苦难的日子。”
1945年2月21日,埃里克因为脑瘤病逝于集中营。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这是完全的降服。”

 5 ) 《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飞人传奇(第54屆奧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http://qfmeng.blogcn.com/10178.html

Chariots of Fire (1981)

继续腾硬盘空间,继续看奥斯卡获奖影片。本片获得第54屆奧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英国两个短跑运动员的故事。Harold Abrahams是一个犹太人,在1919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他在学校学习期间展现出惊人的短跑技能,很快就打破了学校已经保持了七百年的短跑一百米记录。随后,Harold Abrahams就与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训练,参加各种短跑比赛。Harold Abrahams想要跑得更快的目的,是要为自己的犹太民族争光。同时期,在苏格兰的另一个短跑天才Eric Liddell在朋友的劝告下也开始参加比赛,他逐渐成为了苏格兰跑得最快的人。Eric Liddell跑步的目的则是为了上帝而跑。就这样,Harold Abrahams与Eric Liddell在苏格兰与英格兰的比赛中相遇了,Harold Abrahams输掉了比赛。比赛后,Harold Abrahams沮丧不已。此时,一个著名的职业教练找到了Harold Abrahams,告诉他自己可以提升他的速度。就这样,Harold Abrahams雇佣了这个教练,即使学校后来反对他的这个行为。1924年奥运会马上就要来到,Harold Abrahams与Eric Liddell都在为参加比赛而刻苦训练,两人都忽视了朋友、亲人和爱人。奥运会终于要开始了,大家坐船来到了法国。因为虔诚的Eric Liddell不在周日比赛,他退出了一百米比赛,而选择了朋友转让给他的四百米比赛。一百米比赛中Harold Abrahams获得了胜利,随后的四百米比赛中Eric Liddell同样取得胜利。两人获得胜利,英国人都很开心。最后,两人载誉而归,回到了英国。

这是一部很乏味的电影,平淡的让人无法评说。仔细思考的话,本片可以说是一部励志片,讲述两个英国著名飞人的故事并记录一段历史,激励观众们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本片的题材是非常小众的,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原因有二,一是它讲述的是英国人的故事,与我无任何关系;一是年代过于久远,没有时代感。总之,我对本片的感觉是没感觉,看过之后没有任何收获。搞不明白这么一部平庸的电影,是如何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还是IMDB250靠谱一些。

本片让人没有感觉的最主要原因是情节平庸,如流水账一般。电影只是单纯的塑造了两个人物,然后就分别讲述他们如何如何训练、如何如何比赛、如何如何参加奥运会并获得冠军的。两个人物很少有交集,他们的训练过程也没有起伏,甚至相当顺利。电影怎么能如此拍摄?至少应该有看点吧,至少应该吸引观众们看下去吧。可是本片偏不是这样,平铺直叙的讲述了两个小时。我真服了本片的编导了!如果一部电影拍成这样,那还拍什么呢?有看电影的时间,不如去看两个主人公的传记更适宜。所以说,本片堪称史上最烂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电影不好看,人物的塑造不成功也是一大原因。本片两位主角的塑造都不深入,看过影片之后只记得他们每人一个特点,一个是为自己的民族自豪,一个是虔诚的教徒。这有没有搞错?电影怎么能这么塑造人物!这也太片面了。影片没有描写他们的成长经历,没有描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没有深入刻画内心性格,没有展现跑步给自身带来的影响,更没有展现人物的成长。总之,本片看过之后,我对两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他们执着的想跑步,一个为信仰,一个为民族,再也没有其他了。两人就像两个傻子一样,就知道跑。哎,作为一部描写真实人物的传记片,它也太失败了。

最后来说影片的拍摄。本片拍摄方面只有两点还算出色,一是比赛时慢镜头的运用,一是影片舒缓悠扬的音乐。第一个方面,本片的慢镜头使得电影描绘比赛时的画面有一种特别的美感,缓慢的动作、奔跑时坚定的表情、矫健的身姿等等,这些都可以让人感受到运动之美。这种美,也是运动的迷人之处之一,编导很完美的捕捉到了这些瞬间。第二个方面,本片曲调优美而抒情的音乐使得前面提到的运动之美更加打动人。尤其比赛时出现的音乐,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温和而平静的氛围,可以轻松的让观众们忘掉比赛中的紧张情绪。总之,以上两个方面是本片仅存的优点。除此之外,电影的其他方面就很平庸了。

额外说一句,本片我看了两遍。一遍是用字幕组翻译的字幕,一遍用我自己调校的R3字幕。两个版本的字幕比较之后才发现字幕组翻译的字幕与官方字幕差之千里,有很多地方错的离谱!看来以后看电影还是首选R3字幕,即使字幕出得晚,也是值得等的,免得浪费时间再看第二遍。

本片演员都不熟悉,看来都没红起来,只有两位女配角给我留下了印象。Harold Abrahams女朋友的扮演者Alice Krige、Eric Liddell妹妹的扮演者Cheryl Campbell都是美女,遗憾的是她们年轻时的照片,现在在网上一张也找不到,真可惜。

总结一下。本片是一部名不副实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平淡的剧情、不鲜活的人物、流水账般的叙事,怎么都看不出它哪里好,甚至可以说本片是一部烂片。在看过几部八十年代初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后,发现那几年的奥斯卡评选实在有问题,欣赏水平还不如朋友观众!以后我可不相信奥斯卡了!

Alice Krige

Alice Krige

Cheryl Campbell

Cheryl Campbell

序列:0710

Chariots.of.Fire.720p.HDTV.x264-3r1c

2012-02-04

 6 ) 火的意志 激励一代人

赛前:
 
这是我们的亚拉伯罕

好运气
亚拉伯罕

谢谢你 先生

尽全力 那时我们期待的
开始时:

头低下放低重心 注意第一步 冲出去

开始前:
 一本古书中书 他给予我荣誉
我将会给予他荣誉 好运气 杰克逊苏兹

开始时:
来自何处的动力 使你能看完赛跑?来自内心

詹尼 我相信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 这也使我跑得更快

我跑的时候 会感觉他快乐

 短评

好巧,下载的4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巴顿将军》和《猎鹿人》刚好都是战争片,而《洛奇》和《烈火战车》刚好都是体育片。—— 记得在看《恋爱假期》时,杰克·布莱克饰演的配乐师在音像店和凯特·温斯莱特聊电影时就拿着《烈火战车》的光碟情不自禁地哼唱主旋律<Chariots Of Fire (the Main Theme)>?……

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那个年代的体育太美了。没有商业只有荣誉和兴趣的年代,体育给不同的人都提供了到达目的地的机会,他们有机会展示超越自我的精神来感动他人。亚伯拉罕反驳校领导时说,“你们只想要轻而易举的胜利”,真正的体育精神绝不会这么腐朽,它就长存在伟大的自我之中。

8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力荐

【又名:圣教徒李杜的奥运传教路或者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奥运自我证明路。】电影有点冗长和烦闷,平铺直叙的介绍过多,没有好好酝酿电影本身的节奏,但是比赛时候的慢镜头确实精彩。一个好的故事,还有完美的背景音乐。PS:中国3名网球选手参加了这届奥运会,预赛即被淘汰,这是中国人首次出现在奥运会。

9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第五颗心给憨豆~跑步或是急速运动的场面,用慢镜头加上适当的音乐看起来太有感觉了!!其中还有些配乐听起来像恐怖片中的。。

14分钟前
  • 薇薇在发光
  • 力荐

一边励志,一边说教,角色演技平庸,编剧有问题

19分钟前
  • 兮称
  • 较差

看来讲英国皇室的电影,都比较容易获得奥斯卡奖,我也有点同意这是最索然无味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不过主题音乐真是激动人心。

24分钟前
  • Seamoon
  • 较差

憨豆跑得不错!

27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一个在剑桥的犹太寻找尊严的犹太学生,一个跟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传教士遵循着自己的信仰

29分钟前
  • mark
  • 推荐

奥斯卡最佳,80年代初低迷不振英国影坛的一注强心剂。因伦敦奥运找出来从头看,看完发现也就首尾海滩奔跑最好...其余就比较拖沓无聊了。Vangelis的配乐依旧激动人心,电影用到开幕式上还是很贴切的,现代奥林匹克的原始精神力量已经消失殆尽了。

3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因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我知道了这部电影,一部1982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因为这部电影,我知道这个陌生的名字埃里克里德;他在获得奥运冠军后,回到了出生地中国传教,并且最后死在当时潍坊的日军集中营,本片只讲诉了奥运的那部分,期待有一天他传奇的一生都能被拍成电影

34分钟前
  • Kevin
  • 力荐

主演里怎么没憨豆?

37分钟前
  • 男二号
  • 推荐

庸人与天才的鸿沟,贵族与平民的对立,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均表现得鲜活生动;大英帝国的傲慢与偏见,黑法国人不遗余力;配乐好燃,开场海滩场景经典,越过恐惧的刀锋,在奔跑中享受满足的喜悦,和上帝召唤的声音。

4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人家的学生上了剑桥牛津再去参加奥运,我们的运动员参加完奥运回来读清华北大

44分钟前
  • Finikz
  • 力荐

为上帝奔跑的人 永远有最永恒的动力~ 因为西方从未出现人与上帝同一的情况 所以需要一直一直奔跑下去 直到永远

48分钟前
  • 阳极-半导体
  • 力荐

片中这群一战后的年轻人,他们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生活,有着自己的信仰目标和绅士般的行为准则。即使他们一开始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但活着活着人生阅历就会让他们活明白,变得豁达,懂得人生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范吉利斯的电影原声太神奇了,总有一种冥冥之中听过的神奇感觉。★★★★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回味那曾经与健步形影不离的信仰!作为体育电影本片立意高远,对体育精神的诠释深得偶滴认同,但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略显简朴,精彩有限

51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因为奥运会开幕式上豆豆爵爷的乱入,跑去补了这个老片。看得我也好想跑出门去飞奔~比起总惦记自己犹太身份的苦大仇深主角一号,和虔诚的基督徒灵魂奔跑者主角二号,最让人着迷的还是潇洒不羁的阔少男配角啊,甩着飘逸的金发在自家的超大花园用斟满香槟的酒杯练跨栏,帅气地夺得一枚跨栏银牌~好萌

52分钟前
  • 海贼拉面
  • 推荐

奥运会此片一战成名啊

54分钟前
  • Eisenheim
  • 推荐

运动就是为信仰和荣誉而战,可惜这部片拍不出激动人心。纯当捧Mr.bean场吧

57分钟前
  • A-sun*
  • 还行

重温这部经典的英国励志电影,仍然被感动,这是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一个为了尊严,一个为了信仰,这也是关于人性的故事,坚持你相信的,并取得成功!。。电影背后的故事更心酸,真实中的男主角死在天津的战俘营。

60分钟前
  • 遇见kevi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