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号

HD中字

主演:刘青云,阎汶宣,林熙蕾,谷祖琳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再生号 剧照 NO.1再生号 剧照 NO.2再生号 剧照 NO.3再生号 剧照 NO.4再生号 剧照 NO.5再生号 剧照 NO.6再生号 剧照 NO.13再生号 剧照 NO.14再生号 剧照 NO.15再生号 剧照 NO.16再生号 剧照 NO.17再生号 剧照 NO.18再生号 剧照 NO.19再生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再生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8年11月11日,汤有亮(刘青云饰)一家游玩途中遭遇严重车祸,汤当场身亡,妻子程希文(林熙蕾饰)和一双儿女侥幸逃生,只是女儿汤乐儿双眼从此失明。转眼十年过去,时间并未治愈汤氏一家心中的创伤,他们久久沉浸在失去丈夫和父亲的悲痛之中。乐儿(阎青饰)不愿母亲继续折磨自己,她尝试着将一家人的经历写成小说,而书中的情节和现实截然相反。在小说里,乐儿和母亲、弟弟死于车祸,父亲则活了下来,成为一个由菲佣照顾起居的盲人。父亲相信鬼魂的存在,时刻期盼与妻儿重逢。死去的乐儿在另一个世界当上了小孟婆,她利用手中的职权让母亲和弟弟重新回到父亲身边。汤和妻儿心照不宣地享受着失而复得的幸福生活……  乐儿的小说让母亲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步上正轨,然而一场残酷的灾难不期而至……水仙花开断箭1996麦德林毒枭白镜等你追我平日下午三点的恋人疯狂的背后敌众我寡河中巨怪第五季商道天问停不了的爱他是她, 她是他启航:当风起时挚爱1969巨型女的袭击精变者摩天雄鹰(原声版)蟒蛇窟山村古宅笔仙魔咒故乡,别来无恙蒸发太平洋名门二淑女之心之甄心情魂篇隐形侠2022天空中的苏丽杀她L201672家租客粤语竞争对手漫漫翘家路长路漫漫2017犬鸣村心灵与音乐刑侦笔记初恋1978苏珊娜花旗少林贵族侦探十年一品温如言丽芙与英格玛章鱼哥我的儿子血腥拼图

 长篇影评

 1 ) 韦家辉无敌了

刚看完,很想说几句。
跟想象中一样,再加上前段时间见到老杜对韦生的吹捧,我觉得这是个典型的“编剧实验作品”。
韦生拍这个,就是为了挑战自己的剧作能力的极限。这下好,在香港的这个领域,他是彻底无敌了。(当然以前也算无敌)
有的人反映这次韦家辉编剧本有点走火入魔,我也稍有此感。感觉是有点“为结构而结构,为层次而层次”。但这种挑战自我的态度绝对值得尊敬。
通过这个电影,我也更加肯定,韦家辉就是个百分百的编剧人。作为导演来讲,水准仍有欠缺。
跟以往他跟杜琪峰合作的电影相比,这片子的视听手段确实平庸了些,当然他的追求可能不在于此。而单从整体故事上来讲,总感觉还差些力度,我们只会对剧本的精巧而叹为观止,但依然感觉欠缺了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我觉得这跟他讲故事的手法过于直白有关。尤其是旁白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
感觉整个电影一直很想让观众感动,但总是差一点劲。我想这更多的是属于导演功力的问题,跟剧作关系不大。
但尽管如此,爸爸打手心的时候我还是掉泪了。但我显然还希望得到更大的打动。影片的最后高潮并没有凝聚起预期的力量来,于是让整个影片显得较为小气了。
比较一下我刚看完的《母亲》,那个结尾简直是绝笔,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当然不知道是不是我对韦家辉要求有点高了。不过我个人觉得对这种的自己的领域拔尖的人来讲,要求再高也是应该。
另外我觉得影片阴间的设置有点俗套,不过倒算是符合民间特色的。空中搬家一段相当浪漫。
最后我想说,韦家辉和杜琪峰真是绝配。一个编剧,一个导演,一个搞故事,一个玩视听,都在自己的领域孜孜不倦地探索求新,永不疲倦。而且两个人又彼此了解,互相欣赏。所以两个人的合作迟早会成就真正的杰作。《神探》就是一个证明。

 2 ) 这是最简单的一部韦家辉作品

《再生号》是否是韦家辉的又一次“怪力乱神”?
“怪力乱神”是有,但答案却是否定的。
如果你沉浸在无休无止的过度解密之中,那你就太过自作多情了。《再生号》大概是我看过所有韦生电影中,最简单,最单纯,最立足“现实”本身的一部。
《再生号》可以说成是谈“生死”,谈“阴阳”,谈“执念”……毋宁说他只不过是韦家辉的“自传”,电影中阎清扮演的“汤乐儿”便是韦生自己,他不过从作者论角度探讨如何“活在当下”,十足夫子自道。
其实这个故事只有一个“事实”:女主人公汤乐儿幼时因一次交通意外丧父,自己则瞎了,只剩下母亲与弟弟伴随左右;长大后的汤乐儿打算通过写小说让父亲在文字中复生,想不到母亲和弟弟又在一次意外中丧生,汤乐儿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想通过自杀来解决……
《再生号》其实没有“剧不剧透”的讨论必要,中间几个维度的穿插叙事也并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但关键的是这个故事的主体其实只不过是开头和结尾中汤乐儿站在天台上的“环形叙事”而已,而她的问题只有一个:一个人在绝境之下是应该选择生还是选择死?
韦生的笔一如汤乐儿的打字机一样,他可以给主人公不同的结局:可以生,亦可以死,又或者创造几个维度的空间,上演查理考夫曼式的荒诞戏剧,有孟婆,有再生号,让生人与死人阴阳重会,完成脑力挑战。
但可惜的是,主人公的现实只有一个,“死”只有一次,并没有什么再生号列车,现实中只有门前依稀往复穿行的山顶缆车,而生命并非可以如同笔下的故事或电影镜头中一样,可以来来返返,擅自修改。
最终决定是否要“立足当下”,是否要活在现实里的始终只有自己。

韦家辉年轻时写《大时代》,甫开头就是郑少秋饰演的丁蟹带四个孩子跳楼,一个个又一个接着死;而主角刘青云则坐在办公室中,桌上是死去亲人的遗照,他已经茕茕孑立于世,他眼见着丁蟹几个儿子从楼上坠下,他一个一个地数。
最“惨绝人寰”,也莫过于此。
从一开始,韦家辉就习惯用“生死”来做戏剧命题,“惨烈”与“绝决”、“悲剧性”这些字眼向来与他如影随形。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他骨子里是佛家式的悲天悯人。近日翻看老无线剧集,发现他和司徒锦源曾经合编过任达华和黄秋生出演的一部剧集《还我本色》,剧集前两集满篇唏嘘无奈,却竟然又充满了同情与自怜。原来他这么多年,也一直没有变过。
用生死来做话题,是因为他关心生死,关心生命本身;如果对生命没有敬畏,当然生死也就无关紧要。近年来他拍喜剧,就算《喜马拉雅星》,在结尾也希望探讨些关于生死的哲学命题,而《大只佬》中杀人犯孙果最终得到了宽恕,则满是悲天悯人式的佛家关怀。

结尾汤乐儿在小说中写了两个关于自己不同的结局,两次她都跳下了楼,一次死了,一次被再生号救了。在后者的前提下,她决定重新振作生活。
而现实中,她却只有一个选择:跳还是不跳?

这让我想起了金基德《撒玛利亚女孩》中的双结局,而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只有一种结局,人生也只有一种结局,便是死亡。
韦家辉知道人终有一死,也知道自己的笔可以轻易操纵角色的生死,但他更明白:活在当下才是最宝贵的,生存才是唯一的选择。
一如《一个字头的诞生》有多个选择,但要花开富贵,只有一个可能。
其实不过是一个道理。
如果阴阳是硬币的两面,那注定了两面无法有交集,就算立着的硬币,也是公是公,字是字。那活在阳面的人,便应该好好活着,不要妄图去触碰另外一面的未知。

而《再生号》另外一方面又隐约能看出韦家辉对于文字与写作的怀疑:文字是否能拯救人?故事是否能让人活得更加自知与清醒?抑或只是越搞越糟贻害无穷?
这种自我反诘每个靠谱的作家都会遇到,否则海明威也不会自杀。
但看到这结局,你会相信“银河”大神韦家辉会更加坚强地活下去。

ps:关于某些网友的逻辑疑问,以下是我在“银河映像”小组发表的一些看法,希望有所帮助。

其实真实的melody只有一个。。应该把这层独立出来,就是写作的人。
其余melody都在她的小说中。
在真实的melody的妈妈和弟弟死后,她想要自杀。
而在小说中,她则把真实的“自己”写入那个世界中,希望替换她妈妈和弟弟的死。
其实世界虽然只有3重,但另外两重是文字的世界,文字的世界就由真实的melody话事,她可以将自己不断写入另外2重虚拟的世界之中,这就是文字的能力。
所以她就把自己的自杀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死了,一个被再生号救了从此坚强活了下来。
其实两个人不过是她“死与不死”的两种人格分裂罢了。
但最终回到现实,她并没有跳。生命只有一次,真实的自己不可能分裂成两个人。
跳下去了,会真的有再生号吗?现实不是小说。
 

 3 ) 我认为女主的妈妈和弟弟也是死于98年的车祸,开头和结尾的她都是孑然一身。

 
  直接说吧,我认为真正的现实是MELODY的家人在98年那场车祸里已经死光了,只剩下她一个人,所以她把她的思念写进了小说里,可是越写层次越多,越写越悲伤,家人仍然在小说里不断死亡,,以至于她自己的精神接近崩溃了,靠写小说来逃避现实反而让她更加痛苦,(她的小说结构本来像电影十三层凶间那样一层层的分下去,可是到后来空间之间也开始来回穿越,甚至创造出新的空间,每个空间的MELODY的结局有死有生,其实都是女主在小说里对自己思想的投射【比如每个死去的MELODY都是代表了她失去亲人的痛苦,而孟婆的存在则是代表着她思想之中的理智成分(也可以说成是自我安慰,因为失去亲人的人总会希望往生者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理智是痛苦的人能活下来的重要因素】,里面设定的多种选择表现她现实中生或是死的矛盾心态。即便她在小说里的多种选择都有了结果,似乎看开了生死,可是在现实中她仍然需要作出选择,就像开头结尾表现的那样,到底跳还是不跳),最后她终于放下执念决定活下去了。天台上那一沓草稿已经说明一切了,所有的情节都包含在里面。



    有个暗示大家应该注意,最后孟婆的再生号一起带走的是爸爸、妈妈、弟弟三个人,这辆跨越几个空间的再生号带走的其实是女主头脑中不承认现实的部分(在她小说的几个空间之中,有的是妈妈和弟弟死了,有的是爸爸死了,综合起来看她的家人其实一开始就全死了,她只是不愿承认全部事实罢了),在她所写的诡异莫测的小说里创造出了家人团聚的场面,这是她十年来一直希望看到的场面,其实也是在说明在现实中只剩下她一个人。另外妈妈和弟弟的死法有点超现实了,不是说阳台砸死人的事情没有,而是说这种事概率太低,比车祸要小得多,更像是小说的写法,代表了女主对于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无奈心态。最后的台词也具有对应关系,“①小说中我选择死来宣泄,②现实中我跳回天台选择活着;当初我和妈妈、弟弟写小说疗伤(这里是指第一小说空间,对应①句),现在我写小说为自己疗伤(对应②句)。”

      

    顺序就是:98年车祸导致女主家人死光光,她盲了,女主开始写小说,在小说中她的妈妈和弟弟还健在,只有爸爸死了,于是小说中的女主又开始写小说,在小说女主的小说中,全家只有爸爸健在,于是女主小说中的小说中的爸爸开始写小说,这是最开始的三个小说空间,
第一个小说空间是女主、妈妈、弟弟的空间,
第二个空间是爸爸和菲佣的空间,
第三个空间是爸爸和3个鬼的空间,
随着第一个空间妈妈和弟弟的意外死亡,导致了下面空间的连锁反应,第二个空间的菲佣死了,第三个空间三个鬼都没了。
于是第一空间的女主创造出第四个空间,那里的她穿越到第二个空间想和爸爸在一起,第二和第四空间甚至发生了重叠,爸爸、妈妈、弟弟掉到了第五空间,也就是孟婆的空间,妈妈爸爸弟弟被孟婆劝上了再生号,第五空间可以穿插到其他空间(除了第一个空间,因为孟婆空间是第一个空间女主创造出来的),第四空间的女主被孟婆赶回第四空间,跳楼自杀,为了与之对应,女主又创造了第六个空间,这个空间的女主和第一空间的女主各方面遭遇都一样,只是第一个空间女主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不同选择,第六空间女主自杀被再生号救起,获得了生活的希望,有一个长镜头由下而上,正是已死的第四空间女主和决定活下去的第六空间女主,以及站在天台上正决定跳不跳的第一空间女主,这个镜头最能说明这三个女主都只是存在于小说世界,当然,第一空间女主最后还是跳下去了。
死亡顺序就是第四空间女主跳死———第六空间女主被再生号救起,决定活了下来———第一空间女主写完这一切之后仍然跳了下去———现实中的女主跳回天台,活了下来。

小说里的女主死几次都没关系,最关键的是现实中的女主最后没死,之前的一切情节都是小说的幻想和推断,这部电影只有开头和结尾是真实的。
  

 4 ) 再生號:不徹底的悲劇

接連的意外,把主角湯樂兒從幸福的家庭推向深淵。當劉青雲飾演的丈夫/父親高聲呼叫:「點解又係我屋企!」則揭示了,《再生號》的舞台是上演純粹的悲劇。

而寫小說,成為了對抗悲劇的手段,也是局中人惟一的出路:不要揭穿,揭穿了便甚麼都沒有。

問題在於,導演如何處理這極致的不幸。編劇利用小說的創造與想像性質,為角色進行療傷,小說世界與現實世界重疊,漸漸觀眾分不清甚麼是真實與虛構,這種所謂後設意味極重的敘述方式,在鬼異的房間穿梭裡得到了頗為叫人喜出望外的效果:創傷與治療的脫軌,意識亂撞,心靈的迷宮,有無數的門,可以是出口,也可以是跌進深淵的入口。

因此,《再生號》的關鍵性並不在於紀實與虛構——寫小說不過是治療的手段;相反我以為關鍵在於,為甚麼要寫這樣的一個悲劇,意外失去了父親的女孩,失去自己的雙眼,最後還要失去自己餘下的母親與弟弟,而最後以哈利波特味極重的孟婆作中間人與小孟婆展開角力,最後梳理出的竟是自殺還是勇敢活下去的二元角力,在粗糙的美指與特技包裝下,更顯得劇情過份簡單和幼稚。

把一個人推到谷底,然後在虛構的世界裡,讓她在治療中覺醒,說到底不過是老生常談的情感教育。重重的敘述簾幕,本來可以逐漸打開真實的內心風景,然而最後揭穿一切的反而是編劇自己,這不甚不徹底(或不夠瘋狂)的處理,倒讓觀眾握不到人生的真正痛處。

同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http://www.filmcritics.org.hk/

 5 ) 仅仅是一个猜谜游戏

       不喜欢银河映像作品的观众很多都会将“形式感”作为理据之一,刻意复杂的剧情或过于形式化的剧本导致电影毫无情感感染力。其实无论是90年代末的《暗花》《非常突然》还是近年的《神探》,虽然说“形式”和“内容”几乎并驾齐驱,让他们之中多部被奉为经典,不过反对派认为的“形式感太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而这次的《再生号》可以说是代表作了。
    剧本展现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是值得肯定的。失去了父亲的女儿为了安慰母亲写了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故事中父亲是唯一没有死去的。女儿借故事中父亲的手续写了一段人鬼情未了全家重逢的故事。然而现实世界中的残酷并没有结束,母亲和弟弟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剩下女儿一人活在世界上。于是女儿笔下创造的世界开始互相交替重叠,绝望的女儿在她自己的故事中认识到了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她要为了死去的家人好好活下去。
    观看电影时大脑一直在飞快转动,特别是在母亲和弟弟去世后几个虚幻世界开始重叠,让人觉得疲乏就像被编剧硬牵着鼻子走向故事的真相和结局,一不小心还会因跟不上脚步而迷路,而电影提到的感人的亲情却完全被复杂的故事淹没了。其实这个问题从电影一开始就暴露出来了。片头首先展现的就是车祸,然后就是哭泣的母亲和想写小说的女儿,这个开头极其精短且几乎没有更多的情感铺垫,然后女儿笔下父亲的世界就已经开始呈现在观众面前了。然而父亲的这段故事更迅速,父亲想看到全家人的鬼魂,于是开始写鬼故事。观众几乎还没有时间来适应父亲的世界,就应经被拖入了父亲笔下人鬼共存的世界。这样便造成了后来全家人一起在虚幻中生活,后来又全部灰飞烟灭这些本该感人打动人的戏份像白开水一样无味。这些都说明了韦家辉迫切希望呈现的是这个“连环套”的创意,而不是静下心来讲一个好故事。
    后半部分想象力算是亮点。在孟婆接待鬼魂的那个空间中,你踩着的地面是虚无的,周围全是你世上最舍不得的人在你脑中回忆的定格画面,而你死前的最后一幕还会时不时出现。例如片中会有突然从头上飞过的翻倒着的汽车,或是突然落下的阳台。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可惜编剧始终在动脑筋如何将几个空间的重叠讲得符合逻辑能够自圆其说,却忘了怎样把全家人在阴界相逢的场景说得更感人,形式最终掩盖了内容。后半部分看得云里雾里,又完全没有因哭来哭去的角色和煽情的音乐有半点感动的观众应该不占少数。
    不过作为银河韦家辉的作品,电影中的亮点也不少。比如其中一幕由列车窜起三个世界的场景个人很喜欢,还有在母亲和弟弟死后,女儿借父亲来宣泄对命运的不满那场戏处理得也很好。另外,片中少有的几次特效也非常棒,个人很喜欢全家搬去墓地的那场戏,所有家具都飞了起来,在空中还不时发生碰撞,看起来很梦幻美妙,而之后举家驻扎在墓地中那个场景也设计的不错,整个空间没有墙壁意味着没有隔阂,也就是人鬼之间没有阻挡了。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套故事,空间套空间的剧本,看似有趣,电影前半段也会觉得有点新鲜感,可是电影始终不是一个猜谜游戏,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能够转动大脑,并在情感和内涵上能有所收获的电影。《暗花》的剧本也复杂,但是始终透露出的面对宿命的无奈才是制胜法宝。《神探》故事也有新意,但是观众更愿意回味的,是人性如深渊的叵测和不可预知。而《再生号》剩下的,只是一个关于重叠时空的猜谜游戏罢了。

 6 )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

看韦生回归
    很多人对韦家辉有偏见,只因看到[大块头有大智慧]、[神探]的导演一栏总是署着两个名字,看到离开了杜琪峰的[鬼马狂想曲]、[喜马拉亚星]、[购物狂]近乎胡闹,便断定这是一个只懂搵金的投机分子,一个只能依附于杜琪峰而存在的名字。却不闻杜琪峰曾说“香港最好的编剧就是他”,亦不知中国香港影视圈那句不成文的真理“得韦家辉者得天下”。
    最早因得了韦生而得了天下的当属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TVB,但凡对TVB电视剧有涉猎者,于《流氓大亨》、《义不容情》、《大时代》等当是如数家珍,跌宕,鲜活,激越,让人欲罢不能,而韦生即是这些经典剧集的幕后操盘手,彼时的他因天资过人、奇想频出而被赐名“韦小宝”。而用笔锻造了事业大时代的韦家辉,在如日中天时却毅然转身,走入了一个叫和平的饭店。[和平饭店]监制吴宇森,主演周润发,有枪战,有白鸽,于是更多地被纳入吴宇森的电影体系,但[和平饭店]中实则充斥着吴宇森所没有的黑色幽默与讽世寓言,杀人王于小曼怀中的猝逝,及旁人那些漠然的眼神,更是解构了吴宇森那种豪迈得有点过分的个人英雄主义,建构起独属于韦家辉的偏门文体。
    韦氏偏门在加盟银河映像的首作[一个字头的诞生]中偏到锋芒尽显,分起了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盲打误撞](Blind Chance)、阿伦·雷乃[吸烟/不吸烟](Smoking/No Smoking)类似的剧情岔道,摆起了极具后现代意味的广角镜,用一种荒诞戏谑的姿态彻底破了风行多年的黑帮义气、英雄气概。眼见一个韦氏字头即将诞生,港影的没落却生生让韦生从直奔台中的路上折向了湛江方向,为顾银河大局,行以商业电影养作者电影之道,作为彼时银河班底中唯一懂得市场的作者,韦生开始一头扎入[孤男寡女]、[辣手回春]、[钟无艳]、[瘦身男女]、[全职杀手]、[呖咕呖咕新年财]、[我左眼见到鬼]、[百年好合]的贺岁工程之中,不用试图从中寻找韦生的才华,因为它们真的很浅薄。其实他仍或监制或编剧了[暗花]、[两个只能活一个]、[再见阿郎]、[非常突然]、[真心英雄]、[大块头有大智能]、[神探]等招牌映像,只是人们开始习惯性地把赞誉给杜琪峰,把侮辱给韦家辉,却不见银河的源流其实建立在韦生的牺牲之上。银河映像2006年十周年时出了本书叫《银河映像,难以想象》,副标题为“韦家辉+杜琪峰+创作兵团”,韦生竟排在杜生之前。其实可以这么说,如今得了天下的银河映像,就是因为得了韦家辉。
    终于2004年韦杜二人望能暂时分道扬出不同火花,只是身为“中国星”行政总监的韦生说:“现在电影市场这么不好,观众都不愿意买票来看港产片。这个时候我宁愿放弃自己的风格,更多地考虑观众的需求。”于是我们没能看到又一个字头的诞生。其实[鬼马狂想曲]、[喜马拉亚星]、[购物狂]三部电影中四处散落着韦家辉种种顽皮的怪念头,最后更是无一例外走向十足荒诞的群体性狂欢,只是这不是我们要的韦家辉。
    十二年一轮回,距[一个字头的诞生]诞生十二年之后,我们终于等来了[再生号]。[一个字头的诞生]中的两条岔道成了如今的三个时空,悲戚的现实世界之下有孤独的书中人生,书中人生之内又有奇诡的笔下天地,相同的人于三个不同的时空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格局之驳杂、牵连之繁复显然远胜[一个字头的诞生];[再生号]中家庭瞬时崩塌、亲人阴阳相隔的悲恸,是串联三个时空的行为动机及情感基调,不逊于[和平饭店]中穷途末路、生死轮回的怆然;而想想[大块头有大智慧]中的前因乍现、善恶对峙,[神探]中的人格实体、设身循迹,[再生号]中的虚实莫辩、人鬼通途,再一次让我们体验了灵魂被冲撞的妙不可言,韦生亦在汤氏一家的阴阳纠葛中宣告回归。

观因果执着
    有人说韦生宿命,因为他电影中的主角做再多的抗争仍是走向死亡,在命运的彪悍面前败下阵,如[和平饭店]中放下屠刀仍不能成佛的“杀人王”,如[暗花]中于死局内作困兽斗的阿琛,如[非常突然]中“落雨无檐遮,檐遮又出太阳”的重案组,如[大块头有大智慧]中被日本兵如影随形的李凤仪,如[神探]中癫如梵高走向毁灭的陈佳彬。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偏颇,正如韦生在接受影评人潘国灵采访时说的那般:“如果你仔细咀嚼,会看到我不是要说宿命,反而是讲人应该做些事情。”韦生说的是[一个字头的诞生],34分钟前的黄阿狗任大宝炫耀了CK内裤,不愿付那7100港元的账单,最后中了埋伏,34分钟后故事重新开始,黄阿狗把大宝剥到只剩CK内裤,豪爽付了2900港元,最后做了大佬,阿狗的生死贵贱就在这脱不脱裤与埋不埋单的毫厘之间,功既不唐捐,宿命之说又从何而来?其实韦生笃信的绝非消极的宿命,而是佛家的因果与执着。
        《华严经》有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用通俗点的话来讲,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假使“杀人王”十年前没有种下杀戮的因,十年后又何来[和平饭店]门前惨死的果,假使阿武与阿雯没有三进赌场、三进酒店、三会东尼、三会西蒙,又怎能破除[两个只能活一个]的谶语,假使[再见阿郎]中的张东郎没有在小雪窗前涂下那一丛郁金香,又如何会挣脱无法回头的业障。在韦生之前的几乎所有作品中,崎岖剧情之下都伏有因果潜流,2003年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则更是用一个通俗的传奇,对因果佛法来了次明目张胆的宣扬。恶业缠身的李凤仪从一开始就因为因亦种下而被注定了死亡,掩在树丛中的头颅让人心生绝望,韦生却笔锋一转,借此对“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做了一次积极拆解,李凤仪用自己的死改变了当下的业,引发了了因的彻悟,从而提点人们可通过栽种当下的因,去改变未来的果。
       以时间而言,因在前,果在后,称为因果异时,就空间而言,如束芦之相倚相依,称为因果同时,[再生号]可谓把异时与同时的因果关系冶为一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互为因果,现实、书中、虚幻三世亦互为因果,因果于此虽复归潜流,实则却更为错综复杂。
       其实[大块头有大智慧]到最后说的是破执,了因消去了心中嗔念,褪去了臃肿皮囊,潇洒点一根烟,在飘飞柳絮中参透了因果,从此四大皆空。禅宗认为,要悟得“无上正等正觉”,必须破执,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了因,继而破执,即便韦生自己于[神探]、[复仇]之中亦又让主角复归执迷,一个执于真相,一个执于复仇。[再生号]中的男女老少更是无法如了因般窥透因果,只能执着于对逝者的入髓思念,佛曰,执着即苦,他们便在这“爱别离”又“求不得”的苦痛中万劫不复。而所谓的鬼魂,仍是生者因执而生的幻象。说到底,我们皆是六根未净的凡夫俗子,没有佛的智慧,参不透因果,看不破红尘。亦或许,其实我们只有在执迷的苦痛中方能参悟人世,方能一点一点学会放下。

原文刊于《看电影》

 短评

2.5,韦家辉虽在结构设计上颇有想法,但过分强调画外音解释动机以取代画面的方式很“初级水平”,尤其结尾的“鸡汤式”总结,仿佛瞬间穿越入一部公益宣传片,“情感”还是“恐怖”都浅尝辄止,滥用CGI也使影片成为一大灾难,这种怪力乱神与cosplay尚不如独立影人与阴影、镜头语言做的游戏

6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较差

由于杂志强推就看了,创意尚可,刘青云尚可,整个够乱……

10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如此大胆而狂妄的编剧,现实的世界与小说的世界甚至外加小说中小说的世界,不断的重合、隔离,企图混谣不同时空里的人物,却又在不断的割裂这些时空,是编剧白痴,还是编剧觉得观众是白痴?瑕疵太多,编剧要更大胆些。其中的亲情戏码我看了就觉得恶心,但是这类型结构值得鼓励,应多多加强。

1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很有趣的叙事和剪辑,甚至有种看盗梦的感觉,很有趣很牛逼的编剧啊~

19分钟前
  • 肉一
  • 推荐

似乎好剧本被拍坏了

20分钟前
  • 书本滑
  • 还行

这TMD会是中国版【死亡幻觉】吗?

24分钟前
  • K
  • 还行

这剧本写的,圆环套圆环啊。

25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文字的再创造夹杂思念与悲怆 死去的挚爱真的是心中再生 还是为自己的灵魂做抉择?再生的是他们 也是自我意志的治疗 在伤痛的记忆中活着 还是在虚幻的美梦里死亡呢 现实只有一个 皆由你定夺

30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近来韦家辉的剧本真的成问题,怎么就那么喜欢借鉴或者说抄袭灵感呢?这次中招的是【小岛惊魂】。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韦家辉刘青云林熙蕾弄出个这么个四不像,岂不是太对不起观众

34分钟前
  • 阿尔法
  • 较差

故事编的很好可惜有点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里面做作的戏份挺多的,有点犹豫给3星还是4星......

37分钟前
  • 小肚子✨
  • 推荐

韦生作为身不由己的“媚俗”者向“自娱自乐”型创作人致敬之作,类似食惯鲍参翅肚而对清粥小菜的叶公好龙........是否经历过相同的撕痛?对生者执念的描绘才会如此动人....

41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謝太,您再不複出,港片就要被這些烏七八糟連廣東話都講不好還有臉說自己長得像你的莫名女人吞噬了。我當然不是指八爪。

46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1、前30分钟好戏,到达好莱坞一流编剧水平,后面开始不知所云,一个小时之后简直胡言乱语……2、这个片子可以卖给美国人,导演用马克·弗斯特,主演用汤姆汉克斯+凯特布兰切特+达科特·范宁;但是编剧请用保罗哈吉斯,且要大改。4、结论:三星半加到四星

4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看得死去活来的

51分钟前
  • 是Queen妮呀
  • 还行

1、想法很好,拍得乱。2、感情表述很硬很硬,一家人只是始终在喊“离不开彼此”,就像一个人总在说“我爱你”但是从不行动一样。3、演大奥斯卡的男孩很二。4、小孟婆念台词的能力太差太差了。

56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华语片真是太缺乏天马行空的作品了,但若为了这点无法自圆其说的想象力就打高分,似乎也说不过去。

60分钟前
  • 苏比
  • 较差

头蛮晕的,小说套小说的剧情,无非是又讨论了一次那个命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小时前
  • fallingraining
  • 较差

好怀念暗花。

1小时前
  • *OMG42*
  • 还行

故事的确鬼斧神工。但坦白讲,韦生独立导演的作品除了字头都欠点火候。这次太短,这款题材至少应拍到两小时,情感铺垫不足,情节发展有点生硬,推动力较弱,衔接不自然,演员演出也不够出色。幸好Xavier的配乐弥补了不少渲染力。应该多借鉴好莱坞此类型片经验。总之,韦生可以做得更好的。

1小时前
  • 烏滌非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