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魔鬼共骑

HD中字

主演:托比·马奎尔,斯基特·乌尔里奇,珠儿,杰弗里·怀特,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吉姆·卡维泽,唐·山克斯,西蒙·贝克,马克·鲁弗洛,马修·法伯,汤姆·盖里,乔纳森·布兰戴斯,西利亚·维斯顿,里克·埃弗里尔,巴克·贝克,斯蒂芬·梅尔勒,扎克·格雷尼尔,玛格·马丁戴尔,汤姆·威尔金森,詹姆斯·乌尔班尼亚克,大卫·里斯·斯内尔,约翰·阿勒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2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3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4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5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6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3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4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5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6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7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8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9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与魔鬼共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Jake Roedel(托比·马奎尔 Tobey Maguire 饰)是南方一个德国人的儿子,和他支持北方的父亲不同,他支持的是南方。他和好友Jack Bull Chiles(斯基特·乌尔里奇 Skeet Ulrich 饰)一起加入了南方的游击部队。他们又结识了George Clyde和George的之前的黑奴Daniel Holt(杰弗里·怀特 Jeffrey Wright 饰)。四人都在John Black的部队下效力。驻扎在山上的时候,村里的寡妇Sue Lee Shelley(珠儿 Jewel Kilcher 饰)和Jack Bull相爱了,在后来的战争中,Jack战死,而Jake则与部队里的一个叫Pitt(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饰)的人产生了矛盾,Pitt更是开枪打伤了Jake和Ho...拯救爱情2001墙纸与胶水夜深血红异形:契约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天涯海角花椒之味柬埔寨之春恋如雨止~口袋中的愿望~怪房客太阳照常升起2007四人帮之钱不够洗三毛流浪记续集西藏班放逐2019弗雷斯诺勇闯禁地唇膏厉害了,我的国爱情玩家女囚犯 第六季男人的故事不义之财家有一老奇谈怪兽屋佐罗沉睡谷第三季它来自地狱亡命30英里亿万第五季杀戮都市SP 下二五传说昨日的美食 第二季超时空同居2018乳牙2019饥饿2008

 长篇影评

 1 ) 大时代里的边缘人

李安的敏感在于总能发现大时代下的边缘人,《色戒》里王佳芝,是个进步学生,但人性尚未被革命性完全泯灭,她还能体会爱,体会虚荣,从而对毫无人味儿的钢铁意志感到若即若离,甚至一丝丝厌恶(例如全家死完了的革命者老吴),这人性里的软弱害了她也让她突出出来,成为大时代下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正常灵魂。李安从张爱玲的小说里得到的是这种在风暴中心的边缘人的故事,这种故事充满张力,大时代中的矛盾冲突在这种小人物身上具体而微,让我们普通人窥见宏大叙事下的真正人性。

《与魔鬼共骑》是我看的最后一部李安电影,现在集齐了,关于这部电影李安说的也不多,它是一部票房惨败的佳作(投资数千万,票房数十万那种惨败)。Roger Ebert评论说它是部好电影,给了我们新的看待南北战争的视角,但对普通观众而言,节奏太慢了。

的确这部电影让人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南北战争,这个切面我以前是完全不知道的,《冷山》和《飘》里,我从来没看到《与魔鬼共骑》里的一些事实:许多南方白人是文盲,在南北势力的边界上的普通人最倒霉,南方人来了冲进来把男人全杀死,房子农场烧了,北方军队来了也如是。

电影从一个德裔美国人Jake和一个黑人Daniel Holt的视角来看这场战争,在南方人眼里,他们一个是德国佬(dutchy)一个是黑奴(nigger),但鬼使神差,他们竟然在南方游击队作战对抗北军。Jake是因为目睹北军的暴行加入南方游击队的(碰巧他出生长大在南方阵营),Holt的经历更复杂,南方白人George买下他(同时卖了他妈妈)给他自由,把他当伙伴而不是奴隶看待,他于是跟着George加入了抗击北军的行列--而北军打仗的目的是解放黑人奴隶。所以一路上这两个“边缘人”自然的越走越近,他们都是被歧视的边缘人,也都为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南方白人而卷入了这场对他们而言有些“滑稽”的战争一方。

这部电影赤裸裸的展示战争的残酷,人在战争中的冷血,残暴,无论南方北方。拍了很多具体的杀人场景,男人无处可逃被骑兵扑杀,然而双方军队都出奇的尊重妇女儿童,这大概是内战最特别的地方之一吧。但是你会看到,一队人冲进家把丈夫父亲拖出去一枪打死,把妇女儿童赶出来站在庭院,一把火烧了房子,妈妈和孩子看着熊熊烈火中的家,倒在庭前流血毙命的父亲,会是什么感觉?大概只有仇恨。另一个场景里,目睹这一切的一个小孩儿,趁着游击队员酒醉,拿他的枪杀了他。

这就是战争,南方游击队竞赛割头皮,烧杀抢掠。在这个队伍里的Jake和Holt,越来越厌恶这种莫名的仇恨,复仇,你死我活。后来Holt的主人在一次战争中(为了保护Holt)死去,Jake的好友则更早就因为被打断手臂破伤风死去,他们觉得自己完成了这场战争里的“使命”,Jake娶了好友遗孀,剪去游击队员标志性长发,带着老婆孩子打算到加州生活,Holt则打算去找回他的妈妈,过自由人的生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Jake这个德国佬是这堆游击队里唯一一个识字的,他们缴获北军的物品里有一书包的信,晚上停战后,大家吃饱喝足坐在篝火旁,Pitt,一个残忍的南方游击队员,非常粗鲁的让他读信,他读了几封:有妈妈写给儿子的,有妻子写给丈夫的,这些信里是那些年头里少有的温情和人性,尽管内容无非是:今天北军来了,杀了XXX。今天南军来了,烧了XXX,你的伙伴XXX参加了XX战役,战死了。他刚和XXX结婚。摇曳的篝火下,Jake读的这些信让这些杀红了眼的游击队员们有了一段短暂的平静,温暖的时光,第二天起来又是你死我活的战争。Jake受伤后寄住在一个南方农场主家里,男主人对他说,我是支持南方的,但我觉得北方会胜利,我们会输,因为北方军队每到一处就建立学校,让白人黑人都读书识字,我们只会空谈自由平等,而读书识字了才能真正明白自由平等。

电影里少有的温柔在一个女角色Sue Lee身上,她刚结婚丈夫就参军(被征兵)战死了,游击队员,Jake的好友 Jack Bull Chile爱上她,在游击战的间隙和她约会欢好,很快Jack也死了,她怀着他的孩子寄住在前夫家的农场,后来在前公公的主持下,她嫁给Jake(其实她之前对这个知书达理的小男孩儿印象就不错),带着孩子一起踏上新生活。

电影最后,Jake和Holt放过了因为种族歧视(德国佬,黑人)对他们打冷枪的极端游击队员Pitt,他们完全可以打死他,但举起的枪又放下了,Pit很快会在单枪匹马进攻被北军占领的城市中死去,不劳他们费心。他和Holt放下枪,都长长的出了口气--他们终于从身体和心灵上,都告别了这场该死的战争。黎明到来了,他们在平静美丽的湖边话别,走向各自的新生。

另:我觉得票房失败完全是宣发的问题。再烂的电影只要发行做的好都不会赔本。大公司Universal可能赚钱赚到手软了,无暇顾及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上画时发行做的很差。(难道几千万投资不是钱?)

 2 ) 这本没有对与错

在雄浑的乐曲声中Daniel扬起手中帽子用力的挥了挥,“母亲”是他去找寻自己的自由的理由。虽然这时的他不需要理由就能获得自由。
李安,一个外国人,用一个中间的立场来描述一个国家的诞生。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集团利益的争夺,而jake一个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少年,因为友情,也只是因为友情被裹挟到一个看似绅士实则残酷的游戏之中。随着游戏的升级,Jack、George还有千百个写着满含温情家信的战友并没有因为友情的挚固、爱情的美好、亲情的佑护而死去,还有同壕的怀疑和背叛,彻底粉碎了jake的世界,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场战争“本没有对与错”,人与人的仇恨、暴行的崇拜和思想的禁锢才是阋墙的最大原因。最后jake放下枪口任自己发誓追杀到底的Pitt离去,他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自己的选择。紧接着是第二个选择,看着jack的孩子,他明白了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需要什么样的人性。

两个战争夹缝中的人终于活了下来。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3 ) 战争下的人性

李安导演的这部电影,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剧情的细节,画面的细节都刻画的很好。双方交战之前的万籁俱寂,只有沙沙的树叶声;缴获的信件,是一位母亲对于生活琐事的交代,口吻平易的就像是全世界同款妈妈…一处处的细节都会让你泪目。 对于男主鲁德的身份,爸爸认为他是德国人,所以全力支持北方军,也想让儿子得到北方军的庇护,但是最后却死于北方军的枪下;男主一路跟随南方军,但是因为是德国人的身份,一直不被自己的南方军队友承认。所以战争当下,一点点小错误都会招来杀身之祸的情况下,复杂身份的人到底如何自处? 随着战争接近尾声,一切都路归路尘归尘,就像鲁德说的那样:没有对错,就是这样。 所以不要去夸大战争,它只会给所有的人带来痛苦,不管一开始的初衷是什么?当然它会让你更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 最后一幕,丹尼尔霍特,杰克鲁德,就此别过,互道一声珍重!

 4 ) 喜欢真实的历史

喜欢这部片子,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
在这之前我很难想象,在美国内战时期,代表奴隶主势力的南方军队里会有黑人为他们作战,也想不到宣扬人权与自由的北方军队也会乱杀人。
战争是非理性的。就像片中的杰克,他去参加南方军队,可能仅仅是应为友情。但他在战争中似乎了解到了战争是残酷的,他们的作战并不是很有目的。当看到自己朋友的死去,看淡到自己的战友朝着自己开枪时,更加坚定了他离开的决心,而不是战斗到最后。
很喜欢片中读信的情节。安静,很有冲击力了。对剧情也很有推动作用。
影片的结局也令人满意,并没有你死我活。只是大家都明白了自己要去干什么。杰克有了自己的家,丹尼尔去寻找自己的母亲。
就像杰克在后面有一句台词:“这本没有对与错。”

 5 ) 怕啥,都是如风的少年

智者造城,拍电影的人也喜欢造城。姜文拍《邪不压正》造了一座北京城,李安拍《与魔鬼共骑》造了劳伦斯城。

姜文的北京城你能看到彭于晏光着屁股在屋顶上奔跑,此后这「北京城」可持续发展,旅游也好,继续拍电影也罢;而李安则是先买了一个城,平地起新楼,造出劳伦斯城,最后付之一炬。

堪萨斯州的劳伦斯城大屠城,烧杀抢掠进行了4个小时,至少143名男子被杀,其中很多人是从家里被拽出,当着家人的面被枪杀的,遇害者从14岁至90岁都有。这场屠杀,也成为美国内战史上针对平民的最大规模袭击。

李安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这是他很想表现的一个部分。当然这部电影讲述的不仅仅只有一个「惨案」或「屠杀」。

想象一下,昨天你刚参加完朋友的婚礼,今天就要拿着枪支颠沛流离,幸运的情况是你的家被大火烧掉,家人都没有挨枪子;想象一下,哀鸿遍野一片中,莫名其妙的屠杀,手无寸铁的老头脑袋上被爆了颗子弹倒在你面前;想像一下,几岁大小的孩子在经历父母死去后,拿起枪面无表情的朝别人射去,任凭别人的鲜血奔流;想象一下,本就是个翩翩公子,昨天还谈着诗歌与婚姻,今日却只能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洞里生活,不知道接下来脚迈向何方……

战争就这样无情地毁掉你曾亲手建造起来的一切,只要生命还未停止,它就强硬地让你去面对生活里从未预想过的残酷,这对一个未成年人来说是更艰难的。

在这个故事里打仗的人,不是素未谋面的仇敌却是邻居。

故事由一个个性不那么鲜明的德裔小矮个杰克·罗德尔(Jack Roedel)与一名黑奴丹尼尔·霍尔特(Daniel Holt) 这两个「外来者」经历战争。黑奴的解放、战争中的思考以及自我的成长贯穿其中,杰克像经历一场被战争挤压的历险,身不由己来不及反应。

杰克与好朋友杰克·布尔柴斯

南北内战发生于1861至1865年间,战争结束时,杰克还不足20岁。

他并未听从于父亲,而与好朋友杰克·布尔柴斯加入了南方游击队,在昆特里尔旗下,于堪萨斯州、密苏里州边境打了三年游击。仗是越打越散漫,战争也成了烧杀的借口。这期间,杰克释放了在北方军阵营的相识,而支持北方军的父亲也无法逃脱死亡;自己失去一根指头也失去挚友。

他与丹尼尔生长的友谊,成了彼此强有力的支持与依靠。丹尼尔最初是伴随在「朋友兼主人」的乔治身边,一同作战。乔治死去后,他才开始真正的「自由」之路。

丹尼尔与杰克

杰克在战争中失去指头

人们对于黑人的态度的转变,**无论是从苏丽对丹尼尔的态度转变,从黑人不被邀请,到白人与黑人同一桌吃饭,李安用这些细节循序渐进地示意着种族关系的变化。**到影片的最后,丹尼尔继续他的寻找母亲之旅,与杰克别离,直到他们互相称呼着彼此全名以示尊重,丹尼尔摆脱了「黑奴」的最后一丝影子,作为一个「自由」的个体存在。

丹尼尔


电影都会有导演自己的影子。姜文的《邪不压正》能看到他的狂妄与天真,陈凯歌的《猫妖传》能看到他的刻意与浪漫,而这部《与魔鬼共骑》能看到李安的温吞与细腻。

杰克就是这样一个细腻与温吞的人,年纪轻轻不经世事却要手持屠刀,来不及反应,就被战争推到子弹前。他努力地想要做一些「正确」的事情,做个「善良」的人,得到可能是让自己无法承担的结果。一个在战争中一直阅读的小伙子,一个在战时为大家阅读信件的小伙子,带着他自己的独立也在慢慢融入集体。而他从未停止思考,战争的荒谬,人类的荒谬。他随着战争的车轮一点点成长,他举枪威胁昔日游击队里的同伴麦克森离去,对于战争,杀了15人的他已经厌倦:「无论对与错,就这么回事。」**是怎么回事呢?电影到这里,关于战争,以及它带来的一切,导演已经呈现,接下来的结论就留给观众了。 **

有人说彭于晏的表现那是大男孩天真不老,有人说是随风的荷尔蒙。

而李安也清楚的知道温吞细腻的成长之路不是受欢迎的类型。不同的导演会有不一样的选择与坚持。

有时候,导演多一点任性,也许就会失去多一点观众。目前看来,这点貌似「邪不压正」的姜文比「与魔鬼共骑」的李安要幸运不少。

看完《邪不压正》的朋友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两个电影里头「男孩形象」的差别,不同导演对于战争的认识,也会看到导演们对于被裹进战争里头的弱势群体「女性」的塑造与态度。甚至细节一点,哪怕你比对着看男女关系或者床戏,**你能看到呈现出来的影像是再为哪个主题服务。 **

无需多言,你都能看得到。


关于对「自我创造」与「观众」的思考,李安一直未停止。《与魔鬼共骑》李安称其为唯一一部「没有击出安打的片子」。此片的剪辑让李安当时饱受痛苦,妥协了之后却仍旧没有得到大众的青睐。即使当时《时代》周刊《纽约客》及英国的一些影评都称这部电影为「杰作」,并且有评论称「李安抛弃了关于战争的Cliches」,而观众却反应平平,不愿为其买单。1999年上映,成本从2400万美金升到最后的3800万美金,最后的票房惨淡:63.5万美金

票房与评分一直就不是作为评价一部电影的绝对因素。李安将自己对战争、对故事、对历史的思考融入电影里。他做了这样的选择。**他选择了从边缘人群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德裔、黑人与女人,他选择用一个小男孩的苦涩成长与战争糅合,他选择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叙事方式。 **

当大多人用一种眼光看待一件事物时,形成的「主流文化」会泯没个体的思维,极大可能会限制个体的行动。 **此时特别需要一些人跳出这样的怪圈,从另一个角度对事物提出不一样的看法。 **

同样是观众「看不懂」,李安表示这个电影让他摸不到观众的脉,说:「《与魔鬼共骑》对我一直是一团迷,至今我仍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复杂,观众看不懂,连教授群看完也会有些迷糊……」从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喜宴》,到这部当年赔得最惨的片子,压力重重的李安在此后制作了享誉全球的《卧虎藏龙》。

姜文老师则会说:「他有一天会懂的,等他懂的那一天回来想,老姜真对得起我。」

那么,拭目以待呗。

李安的经历提醒我们:

应保持警惕,跳出主流外看世界。不知道哪一天,主流思想会如战争一样,硬生生的切断你,挟持你,绑架你,动弹不得。

【完。】

文丨BY 岳漟 图丨影片截图/网络

本文原载于「添糖电影院」(微信号:BrilliantFilms)公众号,欢迎关注,第一时间打开新的电影世界。

 6 ) 以河为界的正义

《与魔鬼共骑》算是李安仅次于《绿巨人》的遭遇票房惨败的电影。在此之前,他的“父亲三部曲”,在国内外或提名或得奖,使其声名鹊起,两部外语片《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李安之所以想拍这样一部电影,也许跟他自身的文化境遇有关系。他曾经在访谈中自嘲说因为自己总是扮演弱势群体的角色(国民党的败兵、外省人、华裔美国人),所以他天生对“失败者”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而南北战争——这个美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一场对当今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起到了决定性影响的战争,远非是一句“解放黑奴”的口号可以概括的。这其中人性的复杂,情与义的抉择,是与非,对与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历史总是有胜利者书写的。在美国“主旋律”的南北战争片里,南北战争永远是一副黑白分明的姿态:白的是北边、胜利者、穿蓝制服,黑的是南边、战败者、穿灰制服。北方就是进步、前卫的象征,南方就是顽固、保守的代表。但是,人真的可以简单被化为泾渭分明的两派么?难道北军在所谓的“正义征服”的幌子下就可以诛杀本是同胞的俘虏?而南方的奴隶主难道就无人具有前瞻性,预见这个新世界正在到来吗? Jack和Holt,一个德裔,一个黑人,处在南北夹缝之中,为两方所不容。为了追随主人,他们加入南方游击队,为了复仇,也为了捍卫传统而战。然而在队伍中处境尴尬的他们经常被人找麻烦,没有人会认真叫他们的名字,他们永远只是Dutchy和Nigger。 这场内战也是人们“内心的战争”。片中南北军冲突的第一幕,当南军射杀了与北军做生意的男主人时,Jack对Pitt说:“我们杀了她丈夫,应该把店铺留给她。”但Pitt还是无情地一把火烧光了整个店面。个人的仇恨,却造成无辜百姓的死亡,这不是Jack想看到的,更不是他打仗的目的所在。在劳城屠杀前游击队首领那场煽动性的演讲中,人群中敷衍应声的杰克已经看透了战争的残酷本质,无论谁输谁赢,胜利,不过是除了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 帕斯卡曾经在《思想录》里感叹过“以河为界的荒诞正义”——杀死同岸的人是凶手,但如果被杀死的人来自对岸,杀人者变成了奋勇杀敌的大英雄。而在Jack和Holt拔枪保护居民的那一瞬间,他们在思想上跨过了这条仇恨泛滥的河流,也看破了那些被一己私利冲昏头脑,把滥杀无辜当作快感的南方人。 片中最令人动容的场景就是Jack给Holt读信的场景,Holt说,“我们也有可能喜欢读信的人,在平时他也许做人很不错。”但是战争把人们人为地对立了起来,逼迫他们做所谓“立场正确”的选择,战争泯灭了人性,把人变成杀人机器,被报复的快感所驾驭,丧失了人性。 片中多数描写的是南方游击队打仗时的凶狠残忍,然而那些开明善良,却惨死于北军屠刀下的南方人,他们的生命难道就轻如鸿毛死不足惜?他们的血和泪,又该由谁买单? 难道人类社会要取得进步,就必须在所谓正义、文明、解放等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以意义驱逐人性,抹灭人基本的生存和选择的权利,脚踏在鲜血和尸体上,建立起一个新世界么?Jack最后没有朝Pitt开枪,证明他已经从是非恩怨中解脱了,正如他自己说的,“这没有什么对错,就是这么回事。”当Holt骑着马在晨光中远去,战争的恩怨纷扰在此终结,每个人都应该在战争中看清人性,看清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奋斗。这种绝望之后的希望,才更弥足珍贵吧。

 短评

很喜欢。只是托比马奎尔的气质细腻大于冷静,使得整个片子偏软。但问题不太大,李安拍战争本就不是那种硬核白左直男风。我个人理解此片用西方的语言讲了一个东方道理:父母子女是债,夫妻是缘,其他都是劫。另:李安拍兄弟情总有种暧昧基情,也可以算缘的一种吧……

7分钟前
  • 泠风
  • 推荐

看过一个采访,李安说南北战争可真的不是以往那些片子阐述的简单原因,仅仅是解放黑奴,他就拍了这个片子。看后你会发现,人家要问你这个片子讲啥的,你还真不能像我们小时候读课文,老师提问你中心思想那样,就把问题给回答了。世界本来就异常复杂,导演不过是抛砖引玉,你独立思考了,导演就成功了。

11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妈妈,很抱歉从去年霜降起一直没能与你联系。别担心,我们都很好!希望爸爸的脚尽快康复起来,这是最大的心愿!每当夜晚临睡前,我和哥哥们躺在铺上望着繁星总是能回想起曾经美好的时光,想起你们、玛格丽特、那片肥沃的土壤、新建的教堂和那个一直喜欢我的女孩……往事如断指,一去不复返——您的儿子

12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也许是李安电影被关注最少的一部 却是一部被忽略的佳作 明写美国内战 暗写一个男孩的成长 画面已有后来《卧虎藏龙》《断臂山》的感觉 可能反类型是它票房失利的一个原因—--北军要解放黑人,但南方却有黑人因为个人原因要抵抗他的解放者,历史是这么复杂,但是之前没有好莱坞电影这么拍过

13分钟前
  • lockinpocket
  • 推荐

文武双全的李安,看他的电影总让人感叹:悲悯心是多么重要的品质!

16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李安在挑战美国内战的南北立场二元论,选择中间地带的人物试图通过小局部展现整个战争的风貌和内在,应该说还是很有想法的。电影偏于冗长的故事和缓慢的节奏确实体现李安的特点,但在这样一部电影里却无法做到更有效地吸引观众。其实人的内心才是真正的魔鬼,我们一直与它共骑。

17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all the beautiful boys……李安呀李安 真是不说您什么了

22分钟前
  • Vincent
  • 推荐

似乎没有值得称赞的,主题弱,故事一般,不过颇具大导风范。

2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真想李安拍一部《冷山》出来看看啊。

29分钟前
  • 貓頭一
  • 力荐

It ain't right, it ain't wrong. It's just what it is. 罪恶的制度不除,善良白人施舍的自由仍然是黑人的枷锁。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造出来忽悠followers 的东西罢了。后劲十足。李安说这是他最被低估的作品,深以为然。亦是他所有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33分钟前
  • 十二点半的猫
  • 力荐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内战(而不是以往的单方面讲述北方佬的模式)。那些不完全属于哪一边却被迫卷入战争的人,遭到忽视却绝不缺乏应该被讲述的故事,就像这部电影本身的遭遇一样。乍看人物纷繁无高潮,实则感情细腻,讲述一个青年的身心成长历程。战争中的人是没有选择且渺小的

3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D+ / 呼之欲出(但始终出不来)的史诗气质。又或许李安细腻的情感刻画从来就不是史诗化的,又或许是拖沓的剧本和缺乏力道的表演让人完全无法投入。镜头调度还是很见功力。终于补完了安叔的长片,拖到最后几部才意识到他最大的优缺点都是对“人”的理解太深。这部几乎就是这个缺点的最大化。

4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喜欢,非常美。托比念信真是太陶醉了。内涵很丰富。严重被低估,力荐。(2009-06-12 艺术影院 “泡过水”的胶片)

41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拍的不差,大概是故事本身的问题吧,再加上南北战争我一向没那么感冒。我第一次感到托比有演技是在那部《兄弟》里,他第一次不再是乖乖仔的形象。P.S.小乔扮相好丑。

44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李安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就是:不要打,人家怕,来啪啪。

4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最后黑奴向断背山骑去。

53分钟前
  • 坍塌
  • 还行

景色和人物情感是李安的风格 环境对人物的压迫贯穿始终,杰克放下枪的一刻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55分钟前
  • 天行者爱grogu
  • 推荐

李安总是扮演着解构主流叙事和美国神话的吐槽者角色。本片聚焦两个“站错队”的“南方人”,消解了南北战争题材固有的话语以及二元对立逻辑。本片资料可参看李安自述以及柯伟妮的分析。音乐和摄影都不错,剧作着实有些绕且有些冗,很多地方让人想起泰伦斯·马利克。CC148分钟加长版。李安计划达成。

6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李安赴好莱坞有个很明显的劣势:不像吴宇森自带类型因子,可以无缝对接。他拍饮食男女,不拍喋血双雄。喋血可变脸,饮食怎么办?这也是直入类型之后,与魔鬼同行和绿巨人没成功的原因之一。后来李安学聪明了,用争议题材,审查尺度与前沿技术带起商业炒作……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

给李安的电影打分是最让我纠结的事情之一;李安老师非常非常地细腻,也非常非常地温吞水……

1小时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