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HD

主演:乔什·布洛林,大卫·柯南伯格,北野武,伊莎贝尔·阿佳妮,碧姬·芭铎,拉斯·冯·提尔,让娜·莫罗,威廉·达福,南尼·莫莱蒂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汉语普通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2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3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4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5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6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3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4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5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6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7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8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9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给你一个三分钟,你会拍出怎样的电影?   本片由35位知名导演,为庆祝戛纳电影节六十周年而拍摄的三分钟短片组成。细心的你会发现,在此短篇集中不仅有众多知名演员的参演,更有著名导演的客串演出。这短暂的三分钟光影,不仅浓缩了精妙的生活片段,更有每位导演对电影、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或温情或冷峻或真实或迷幻,人生何止五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如是说,你的呢?陌生人2傲骨贤妻 第二季Argon榅桲树阳光全程直击第一季最后的女人倩女幽魂2人间道 (普通话版)借命西雅图寻爱记江湖子弟心里的声音THELIMIT夜半天使智斗无双你认真要结这种婚吗她来了第一季好人谢谢你清算日泰版秘密花园马警长的故事东北狠人沙猩猩时间机器永恒的初恋纯真年代6秒钟的轨迹~烟花师望月星太郎的忧郁爱未知 M克拉恋人浑身是劲1984监控惊魂学府新潮喜盈门马里布鲨鱼攻击浊流中场大师他们先杀了我父亲:一个柬埔寨女儿的回忆录绝命碰撞广东十虎苏灿之卧龙在田路边野餐保安日记神探蒲松龄(粤语)

 长篇影评

 1 ) 有的人没有他自己的电影

全片以《夏日影院》开场,正好这个短片表现的也是露天电影院电影开场时的情景,最后以《幸福结局》结尾,片名倒是吻合,但是故事反而和电影扯开了,所以最后还加上了个一分钟的尾声。其间各部作品给我的感觉参差不齐。个人觉得,这样的主题作文嘛,要想在三分钟里面出彩,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保守思维,凸显“电影”本身,比如凸显电影及电影院的历史和变迁,造成一种沧桑和厚重感。《电影迷日记》、《电姬馆》、《是梦》、《林荫道电影》和《朱辛庄》都是这样的思路;再比如凸显电影本身的魅力,即它是如何吸引观众的,《夏日影院》、《黑暗之中》、《安娜》、《海法电影院》、《我的罗密欧在哪儿》和《战后之和平》就是这样的思路。

第二种方法就是创新思维,把“电影”当个幌子,只要三分钟的片子里有“电影”这个元素,然后保证你自己拍的这个片子吸引人就足够了,吸引人的办法那就多啦,《美好的假日》、《情色电影》和《笨手笨脚》是通过幽默;《职业》简直就是恐怖片了,《最后一幕约会》则剧情非常曲折,《唯一一次会面》与《距戛纳8944公里》是以调侃见长……此外,像《阿尔托:两场电影》和《47年后》这样的就不太好归类了,其实上面提到的有些片子也不是完全可以归类的。

这三十三部短片里,我最喜欢的是阿巴斯的《我的罗密欧在哪儿》,其实这片子思路很传统,但大师级的导演拍出来的感觉就是不一般,我连看了好几遍,再联系一下片名就更值得回味啦,单纯看看美女也养眼啊!此外,《美好的假日》、《电影迷日记》、《海法电影院》、《阿尔托:两场电影》、《47年后》、《林荫道电影》、《情色电影》和《距戛纳8944公里》也都很喜欢(注意不是所有给四颗星的都是很喜欢的,有些是片子本身不错)。有几部没能看懂,不过也没工夫去琢磨了,三分钟还非得让人看不懂就不好说了,只能不及格。

戛纳六十周年虽然在参赛上没有眷顾华语电影,不过这个短片集还是给足了华语电影面子,请了五位呀!相对说来,也就侯孝贤的还算不错。张艺谋那片子一看就是个闭门造车的产物,而且表达的信息过多,比如那小姑娘对小伙子的含情脉脉,有必要吗?陈凯歌的片子比老谋子的还做作,而且直接联想起《疯狂约会美丽都》,这俩片子都颇有央视《广而告之》的风格,哪里像电影?蔡明亮要表达的东西和手法倒是明白,就是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其他导演类似的角度处理得好多了,而且我估计他压根就没有真的在片场放电影,演员都是在假看。王家卫同学一贯的王氏风格,这仅仅三分钟,我还真不好给个什么评价。最后给所有的短片按序做个简评,都是即时评论的。

雷蒙·德帕顿 Raymond Depardon 《夏日影院》 ★★☆☆☆ 太平淡,没意思!
北野武 Kitano Takeshi 《美好的假日》 ★★★★☆ 有乐子,挺巧思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三分钟》 ★★★★☆ 嗯,就是三分钟!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i Konchalovsky 《黑暗之中》 ★★★★☆ 可口可乐与费里尼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电影迷日记》 ★★★★☆ 回忆是美好的!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电姬馆》 ★★★☆☆ 张震舒淇里俩口子
达内兄弟 Jean-Pierre Dardenne & Luc Dardenne 《在黑暗中》 ★★★☆☆ 艳遇呀!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安娜》 ★★★★☆ 电影的魅力!
张艺谋 Yimou Zhang 《看电影》 ★★☆☆☆ 老谋子你在干嘛呀?
阿莫斯·吉泰 Amos Gitai《海法电影院》 ★★★★☆ 手法和含义都不错!
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虫子女士》 ★★★☆☆ 戏中戏叠戏
阿托姆·伊戈扬 Atom Egoyan 《阿尔托:两场电影》 ★★★★☆ 够复杂,看了两遍才明白,另外一种戏中戏
阿基·考里斯马基 Aki Kaurismaki 《斯普特尼克铸造厂》 ★★☆☆☆ 故事背后的故事是?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Olivier Assayas 《复燃》 ★★★☆☆ 就为了她给你打电话呀
尤瑟夫·夏因 Youssef Chahine 《47年后》 ★★★★☆ 自己的故事不错!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是梦》 ★★☆☆☆ 啊?梦啊!
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职业》 ★★★★☆ 结果挺酷的嘛!
拉乌尔·鲁兹 Raoul Ruiz 《礼物》 ★★★☆☆ 好像没怎么看明白
克劳德·勒鲁什 Claude Lelouch 《林荫道电影》 ★★★★☆ 又是电影的魅力
加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初吻》 ★★☆☆☆ 剧情被我猜中了
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情色电影》 ★★★★☆ 太幽默了
迈克尔·西米诺 Michael Cimino 《无需翻译》 ★★★☆☆ 就这点意思?
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直播世界上最后一个犹太人在世界最后一个电影院自杀》 ★★★☆☆ 这意味着啥?
王家卫 Kar Wai Wong 《我走过九千公里把它给你》 ★★★☆☆ 一贯的王氏风格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我的罗密欧在哪儿》 ★★★★★ 直面主题,吻合片名
比尔·奥古斯特 Bille August 《最后一幕约会》 ★★★★☆ 电影的魅力!
伊利亚·苏雷曼 Elia Suleiman 《笨手笨脚》 ★★★☆☆ 表达的是什么?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Manoel de Oliveira 《唯一一次会面》 ★★★☆☆ 重回默片时代
沃尔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 《距戛纳8944公里》 ★★★★☆ 要的就是这个调侃闹腾的味儿,果然是400“击”呀!
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战后之和平》 ★★★☆☆ 风格不怎么感冒
陈凯歌 Kaige Chen 《朱辛庄》 ★★★☆☆ 做作!
肯·罗奇 Ken Loach 《幸福结局》 ★★★☆☆ 哦,扯淡……

 2 ) 来自9000里以外的你

浅析王家卫短片《我走过9000公里把它给你》

在那个春光乍泄的2046年,我松开爱神之手,穿过无数个蓝莓之夜,最后又去了旺角买凤梨罐头,不过这次,我没有再找金毛玲。

————随手编王家卫体

王家卫,一位自带标签的导演,“导演论”放在他身上再适合不过,他的作品有着不同的故事,却有着相同的风格和情绪,这是他的独特之处。也是“导演论”的魅力所在。

抛开个人对王家卫的喜爱,我们这次从“导演论”着手。

顾名思义,“导演论”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条件:在一批电影中体现出导演个性和个人风格特征,把个人的东西带入题材,导演不是一个执行者。

那么这篇影评,将我个人所看过的王家卫的影片与这部糅合并提炼出他的个人风格。

·拍摄风格

中高饱和度。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几乎贯穿他的几部电影,像是《重庆森林》《2046》《花样年华》,中高饱和度的色彩会带有一种复古的意味,同时画面上也会笼着一种,暧昧的暖色调,同样,在本片中,短短的三分钟,红色的靠椅和男主角军绿的衣服,以及女主角红色的高跟鞋和烟紫色的丝袜,一同营造出那种暧昧不清的情感。

光影的运用。在王家卫的所有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光影的运用,无论是《花样年华》中苏丽珍的等候,或是《东邪西毒》中张曼玉饰演的大嫂(真的就叫大嫂)在蜡烛前的热泪,同样的演员,却用光影将其赋予不同的性格。本片的光影看似十分普通,实际上这种“看不清”“昏暗”,将两人的关系暗示给观众。

偷拍。王家卫十分喜爱从一些特别的角度来表现角色,一来是满足偷窥欲的心理,另一方面,偷拍总会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被偷拍的可能是有所隐藏的。

·无限放大的恋物癖

实际上这个是王家卫最为人知晓的特点,而将“恋物”发挥到极致的就是《重庆森林》。阿武所执着于的凤梨罐头,女杀手摘不下的假发墨镜和那件雨衣,633犹豫不定的厨师沙拉跟炸鱼薯条,和他失恋的时候对着整个房间里的物品自言自语,将人物所有的孤独都具象化到物体身上,那么物体就成了孤独的代名词,将影片中几个都市人的不安跟动荡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表现出来。

而后的作品不再有这样夸张的恋物,但这种特点总是若有若无的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例如恋足情节。

本片中也有对于恋物的描写,如女主角手中的橘子,一个暗喻。如果说少女是樱桃,饱满红润,酸甜。那么少妇就是桃子,丰满,带有肉欲和香甜,而本片的女主角更像是已经结婚许久的已婚女士,如同橘子,年华随有些黯然失色,却有着香气,剥开外皮,里面依旧多汁可口。

当然也有对于恋足的描写啦,不过多分析,更觉得是体现出女性魅力的镜头。

·台词

王家卫的台词风格也叫作王家卫体,如同我开头模仿的那样,语言其实没有太多的复杂性,像是辞藻的堆砌和语序的颠倒,有一种“情绪”的感觉,这种出现在所有影片中的台词风格,让所有观众都能解读出自己的看法。

·细节

在所有影片中,都多多少少有些小细节和暗喻,在这里不一一举例,而本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主角手的互动,同样,在王家卫05年合作的一部电影中的《爱神之手》让人同样印象深刻,手的意义是交流和交往,带着婚戒的女人和男主角和接触,碰撞,从一种看似含蓄的表达两人的偷情,实际上所呈现的映像比起裸露镜头更富有情欲和想象,禁断的情感也就变得更加浓烈。

·音乐

王家卫以往总会搭对的配音是梅林茂先生,但这次用了巴赫的大提琴组,一种恢弘的音乐和这样的禁断恋情相碰撞,妙不可言。

王家卫所带给观众的究竟是什么?不清楚,不明白,但如若你要问,哪位导演的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最多?

我想,只有王家卫了。

 3 ) 梦的时空——蔡明亮戛纳献礼片《是梦》及个人风格浅析

短片《是梦》是蔡明亮戛纳六十周年献礼及纪念费里尼的“命题作业”,其作品割裂了传统的时空的关系,并且充分体现出了导演的作者特点。

梦——影像的时空展现(短片本身)

短片全篇共五个镜头,五个镜头均展现出不同的时空关系。

第一个镜头,(55s 小全景)年幼的我,中年的父亲,年迈的母亲一起在电影院吃父亲拨的榴莲。三个不同的时空的人物在梦中汇聚在电影院加上旁白“我”讲述着的身份,直接将梦的超现实感进行展现。

第二个镜头(13s 全景),作者外婆的遗像在电影椅上,随着旁白介绍“她,最喜欢看电影,每次带我去看电影总会买一串梨”自然而然的通过蒙太奇的手法转接到第三个镜头。

第三个镜头(57s 近景),年轻的外婆和我一起在看电影,我们座位一前一后,我抽着烟,外婆给我喂梨吃。不同时空的两人在电影院相遇。

第四个镜头(27s 特写 )父亲点烟,旁边坐着年幼的我,看电影。

第五个镜头(31s 全景),年幼的我,中年的父亲,年迈的母亲,遗像中的外婆一起看电影,不同年龄的阶段的大家在一起团聚。

这五个镜头首先割裂了传统的时空关系,让本不在同一时空的人物在同一时空再现,这一超现实的表现如题“是梦”,同时也应该有一部分致敬现代主义大师费里尼的意味。同时将这五个镜头连接在一起的元素是电影,这也是电影所要表达的母题,电影不正是割裂时空所造出的一场场幻梦?同时在五个镜头的组接上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镜头一中年老的母亲为镜头二中的遗像做出铺垫,镜头二中的对白及出现的音乐引出了镜头三和四,最后一个镜头将前四个镜头做以总结将前四个镜头内容相联系,音乐中的歌词也进行如梦似幻的描绘。此外在电影中旁白着的身份画外的“我”或年轻或年迈又是另外一个时空的展现。后四组镜头中人物面对荧幕的动作使得荧幕好似变成一张镜子,试图让观众在影片中得到自我审视。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作者性的体现)

本片短短三分钟但是导演蔡明亮本身的作者性在短片中展现无疑。

1.演员李康生。李康生是蔡明亮电影中的御用演员,从蔡明亮的处女长篇《青少年哪吒》开始两人的关系也正如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特吕弗与其御用演员让.皮埃尔.利奥特。李康生在短片中饰演了中年的父亲身份。李康生一直以来伴随着蔡明亮的电影,他本身的成长变幻也成为了蔡明亮电影元素的一部分,

2.电影中的水和潮湿。短片中出现了两种水果,榴莲和梨(留恋?分离?),两种水果一下子就带给了潮湿,南方的映像,而潮湿,水的意象也正是蔡明亮电影中的重要元素,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青少年哪吒》中阿荣的房间被下水道涌出的废水淹没,阿荣无奈地躺在床上随后传来哥哥做爱的声音,又被电话打断了兴致,情绪如同上涌的废水一样爆发,但却又得到压抑,面对满房的废水,水的出现出现情感上的对比加深了戏剧冲突。短片中,年轻的外婆喂梨给同样年轻正在抽烟的我,水果构成了情感上的联系。

3.现代社会的崩坏。首先于台湾的著名大师侯孝贤不同,侯孝贤的电影中往往充满小镇和乡土气息,而蔡明亮的关注点则在于都市中的男男女女。蔡明亮电影中所塑造出的都市首先就是破败的,一个是场景中的破败,一个是破败的背景,许多影片的设定就在一个危机的背景之下,如《洞》里蟑螂造成传染病的爆发,《黑眼圈》中烟霾造成的灾害。而在危机之下,电影中的角色也往往是异化的,如《青少年哪吒》中的问题少年,《郊游》一开篇就·展现出李康生所扮演的“小康”是一个无用之人。短片中的电影院的布景和李康生的一种带来了一种时代和破败感。

4.电影中的“慢”。蔡明亮的电影有大量静止长镜头的使用,以及电影的节奏也异常缓慢。在这部短片中,虽然只有三分钟,但五个静止长镜头还是展现出来蔡明亮的慢。而蔡明亮这种慢也正是他的艺术主张的体现,还原生活中的本来面貌。在时间上很多镜头与实际发生的时间刻意完全一样,如在《爱情万岁》中杨贵媚六分钟哭泣的长镜头成为影片的亮点。蔡明亮电影“慢”也正是真实的体现。

5.在这部短片之中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在蔡明亮的另外一部影片《你那边几点》中时间(时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展现。《你那边几点》讲述了一个在卖手表男孩对一个要去巴黎的女孩的痴念,而将表调快七个小时。

在《你那边几点》中导演还致敬了新浪潮的著名影片《四百击》可以看出新浪潮对于蔡明亮的影响之深。而新浪潮中所提出的“作者性”在蔡明亮身上得到体现,蔡明亮始终坚持拍摄自己的“闷片”一直在电影中寻求自己的自我表达。

6.蔡明亮出生于马来西亚,他的电影中有很多东南亚的元素体现,短片中青年的我似乎也是属于马来西亚裔。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蔡明亮的外来者身份可能也对蔡明亮对于现代社会的观察提供了新的角度。

查阅材料:“电影是属于一个人的作品”蔡明亮访谈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论蔡明亮电影的长镜头表现手法》崔睿

《从跨族裔的角度审视蔡明亮的“身份”写作》崔军

 4 ) 全景(有情节透露)

每人3分钟,共33位导演的短片集合
一直很喜欢这样格式的片子,像是<<巴黎,我爱你>><<十分钟年华老去>>等等
戛纳很有意思的也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作文
像是给名导们做了个小测验
类似于咱们当年的那种调研考试
看上去像是大家在同一起跑线,公平竞争
但这样的片子也有它的弊病:
很有可能,看完之后就忘了前面大半在讲什么
因为谁跟谁都不挨着,人类的联想记忆起不了任何作用
始终记得高三语文老师给我的下马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因此,我决定好好作笔记



1、雷蒙·德帕顿 Raymond Depardon <<夏日影院>> ★★☆
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导演,没看过他的任何电影
片子拍的温情清新,缺乏创意,不好不坏
在我看来更像是给某个影院拍的广告宣传片,连音乐都很像
两个人站在路灯下之前的两个定格镜头,完全不知所云

2、北野武 《美好的假日》 ★★★★★
这老爷子一向自恋的要死,但是人家有资本撒,没办法
这个故事讲的就让人相当满意了
一个人假日来看场电影,中途出现三次事故,想好好的看电影原来是这么的难
大屏幕上出字幕时主人公的表情相当诡异,也难怪呢
北野武那张沧桑的脸出现在放映室的窗户里,我忍不住笑了
奇怪最后主人公为什么是走回去的,他来的时候明明是骑着车的
是想要暗示趁兴而来败兴而归么?呵呵

3、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三分钟>>
 ★★★
从头到尾都让我想到一个词:行为艺术
很喜欢那句:我看到时间的河流里,流淌着我们将要共度的余生,多年的时光都在那儿,还有那些未曾与你相识,为了与你相识的日子。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爱你。

4、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i Konchalovsky <<黑暗之中>> ★★★★☆
沉醉于电影的老妇人,在电影院里旁若无人ML的年轻情侣
黑暗之中,仿佛是无言的诉说,追忆着逝去的往事
懂得电影的人,已经老去。
过的牌子,是对后来人的抗拒么?

5、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电影迷日记>> ★★★☆
果然是电影“迷”,这种境界,反正我是达不到了
提到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冲突:
--你知道,黑客帝国2也许不是爸爸喜欢的类型。
--不过爸爸,我们会来看,对吧。
总之,乏善可陈。

6、侯孝贤 <<电子公主电影院>> ★★★☆
第一个镜头出现。没来由地就想到侯孝贤了,有浓浓的他的味道
舒淇的感觉很让人舒服,张震也很帅呢,莫非男人一穿军装就立刻挺拔威武?
只是很怀疑舒淇如果真的怀孕了,应该不会穿那样虽然不算高但也有段小细跟的鞋子吧
他的电影绝对属于镜头片,比方这次,我又没能了解他想说什么

7、达内兄弟 Jean-Pierre Dardenne&Luc Dardenne <<在黑暗中>> ★★★★★
始终觉得一部好电影一定要有好剧本
就此而言,感到导演是个很聪明的人
小偷在影院行窃,遇到正沉浸在电影中泪流满面的女人
想拿纸巾的,却遇到他的手,缓缓地拉过,在自己的脸上摩挲
我想我一定不会忘记

8、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安娜>> ★★★★★
相当地喜欢这一段,恩,就是喜欢
当他们最后拥抱时,想起片头的话,很适合他们:
他爱她,全心全意,温情脉脉,无药可救

9、张艺谋 <<看电影>> ★★
首先看到这名字,有点失望,真没想象力
那群孩子,有着过于干净的衣服和面容
他们的笑容,形式大于内容,笑的太理所当然,做作的淳朴
除了其中一个镜头闪过的和小男孩一起躲在墙根下的小姑娘
她让我想起<<黄河绝恋>>里的妞妞,一样傻得无邪的呵呵笑
更糟糕的是男女主角,一看就是城市里带去的,眉眼间透着不真实
相比之下大人们真实的多,更像N年前张艺谋的镜头前出现的人
演员很多时候无力拯救一部电影,但用来破坏它,易如反掌


10、阿莫斯·吉泰 Amos Gitai <<海法电影院>> ★★☆
最后半分钟是精彩的,只是那镜头交织的技术的滥用,实在让人郁闷
很能理解导演拍出这样的情节,以色列实在战事太多
也许这是由真事改编,也说不定

11、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虫子女士>> ★★★★
只有女人才拍的出这样的故事吧
即使只是lady bug,也会陶醉于自己的舞姿,宁死不渝
结尾以老片子发黄晃动的方式出字幕,赞一个

12、阿托姆·伊戈扬 Atom Egoyan <<阿尔托,两场电影>> ★
最不喜欢的一部,没觉得有什么好

13、阿基·考里斯马基 Aki Kaurismaki <<铸造厂>> ★★
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芬兰导演会有这样的世界第一情结
第一颗卫星,第一部电影,加上一群工人。莫名其妙

14、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Olivier Assayas <<复燃>> ★★★★☆
从开始,就很法国
接起电话,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尾,帅气

15、尤瑟夫·夏因 <<47年后>> ★★★★★
那句“你去吧反正没人认识你”,有够狠
可以让有些人买块豆腐撞死了,导演果然是过尽千帆,才可如此戏谑自己
可以说,整个3分钟,满满的,是人生的沉淀
47年,一笔带过
这世上没有什么比时光更宝贵,它像一条金子做的河流,缓缓流过
当他说:年轻人要耐心,这一刻,我等了47年
虽然他笑着,我却为他难过的直想哭

16、蔡明亮 <<是梦>> ★★★★
一贯的舒缓,从容不迫
那个遥远的,家的感觉

17、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职业>> ★★★★☆
那个讨厌的男人开始喋喋不休,已经让我有点小兴奋了,期待着下文
可怜的男人暴起,我呆了
他坐下,旁若无人,我更呆
喜欢死这3分钟了,除了那几秒血腥镜头,SO--

18、拉乌尔·鲁兹 Raoul Ruiz <<礼物>> ★★★☆
失明的电影迷和学人类学的侄女,很有趣的设置
只是对于它的主旨,我始终没弄明白

19、克劳德·勒鲁什 Claude Lelouch <<林荫道电影>> ★★★★
很温情的故事,相信也是许多那个年代的人的写照
PS:老了的妈妈真漂亮,那首<<礼帽>>的插曲也很棒,到底是经典哪

20、格斯·范·桑特 <<初吻>> ★★
美国人果然想象力丰富,喜欢搞这种诡异的浪漫主义
放电影的小伙子居然就那样走进了屏幕,揽怀佳人

21、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情色电影>> ★★★★★
难得的被我猜到结尾的电影,嘿嘿。
这个蹲过集中营的犹太导演拍过我最爱的<<钢琴师>>,因此对他的好感颇深
当年看<<幽国车站>>时觉得他演的警长风头不亚于德帕迪约,虽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他是谁

22、迈克尔·西米诺 Michael Cimino <<无需翻译>> ★★
导演想干什么?展示剪接的技术力量?无语。。。
相对来说开头女主角对导演的调笑让导演抓狂的段子更有趣些

23、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直播世界上最后一个犹太人在世界最后一个电影院里自杀>> ★★★
又一个,不明白导演想说什么
是讽刺媒体只求收视见死不救的冷漠?还是呼吁大家都去影院看电影否则这就是将来的情况?
我有点迷茫。。。
不过作为片中唯一有出场面面的演员,我想说,演技还不错,老爷子很可爱

24、王家卫 <<我走过9000公里把它给你>> ★★★★
从一开始满目的红色,都仿佛在说:我是王家卫
一贯的虚幻迷离的镜头,暧昧的色彩,无对白有字幕
在编剧的名字里看到张叔平,这个超级美指这次不拿画笔拿钢笔了,呵呵
很喜欢没出现过正脸的女主角的小红鞋,花边好看死了
男主角某个侧面的镜头,一瞬间差点以为是张国荣
--能借个火吗
--可以,我走了9000公里就为了把它给你
多好的台词啊,可惜我没看过这部<<阿尔伐城>>

25、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我的罗蜜欧在哪儿>> ★★
为了煽情而煽情。内容空洞。配乐很耳熟,虽不能详
但最后的老太太实在演太好,这情煽大发了

26、比尔·奥古斯特 Bille August <<最后一幕约会>> ★★★★☆
当那三个人走近女主角时,我还真有点担心
故事很有意思。不一定会是最后一次约会吧

27、伊利亚·苏雷曼 Elia Suleiman <<笨手笨脚>> ★★★★★
同样是以色列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捏
开头一段让我想到前面那个美国导演格斯·范·桑特
有雷同的部分,但一看到这个,差别立刻就出来了
厕所那段很有趣,冷笑话集锦么
最后,恩,相当出人意料

28、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Manoel de Oliveira <<唯一一次会面>> ★★★☆
原来教皇和斯大林之所以能称为同志是由于他们有着那样的“相似之举”
而赫鲁晓夫和教皇也是有着相似之处滴

29、沃尔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 <<距戛纳8944公里>> ★★★☆
两个男人相声说的挺热闹,嘴皮子那叫一个利索,给戛纳唱了个祝寿的小赞歌
只是我在想,敢情这只是个相声,没电影什么事?
他们干嘛不直接到戛纳说现场相声?

30、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战后的和平>> ★★★★★
当帐蓬内镜头由彩色变为黑白,我想,这是Wenders了
看到大众小孩眼角湿润,我一开始还暗想:一部打仗的商业片,有什么好哭的?
解说字幕出现时,我突然明白,
枪林弹雨的画面,对于看客不算什么
对于曾经身陷其中的人们来说,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那样的画面和声音,让所有的伤口都忍不住爆发。
Wenders,果然没让我失望
PS:看到<<十面埋伏>>和<<夕阳天使>>,汗

31、陈凯歌 <<朱辛庄>> ★★★★☆
小孩演的比老张片子里的好一点,只是。。。还觉得不够好
其他都很好,那段踩自行车比较经典
中国导演有5位,

32、肯·罗奇 Ken Loach <<幸福结局>> ★★★★
多好的创意,真是个好爸爸
不过如果我在后面排队,听他们的对话,也会有点抓狂吧
 

 5 ) 从《朱辛庄》看陈凯歌的视角

《朱辛庄》看百态

陈凯歌 在《朱辛庄》中 沉浸了太多关于中国电影的历程

本片中以小孩子观看电影这一事件为线索串联整部影片 其中陈凯歌完成了对小孩子的驾驭从而表达了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影片中的叙事链条于小孩子通过骑自行车来发电从而观看电影进入了正轨 其中有一点十分的有趣 所有的孩子都登上了自行车 此时有几个低机位的脚步特写 紧接着切一个大远景 通过蹬动自行车 电影放映机得以放映同时交代了后景 这几个镜头其实蕴含了多重意味 第一重意味在于整个电影的后景中 可以发现后面的草垛大体形状为一个鞋子状 这提供了两种思路 草鞋代表了一种极其不稳定的现状 而是暗示了在草鞋背景下坐着的小男孩存在着某种不健全 这一个暗示又是双层面的 可能是小男孩的生理残疾(失去了双足)也可能是小男孩的经济问题 (并没有鞋子 导致无法用自己的力量使电影继续放映)这时又牵引出了一个问题 小男孩并没有能力去使得电影继续放映 但是他是最痴迷 最认真去观看电影的人 (从陈凯歌在这部影片中的频频使用的“分割线”可以看出 诸如 失明的小男孩坐在台阶的下方 其他的小孩玩闹在上方 两拨孩子之间哪到由台阶构成的“分割线” 又例如 低机位 平视 侧面去拍失明小男孩 放映机又在他和其他孩子之间划出了一道“分割线”这部《朱辛庄》视听语言并不炫技 但是陈凯歌的高光就在于利用了环境中自带的因素 造成了深深的分裂感(例如霸王别姬)陈凯歌导演总是利用环境去表达人物的感情 利用客观表达主观的感受 也是 第五代导演的共性。第二重意味则在于 几位不同的小男孩 在本片中不仅仅代表着小孩子的身份 众所周知 这是献给戛纳的三分钟短片 陈凯歌在《朱辛庄》中 赋予了小孩子更深层次的含义 由孩子蹬动自行车这一行为导致了电影放映机的运作 在故事背景1977年的暧昧时间条件下 其实就在影射第五代导演自身 三十年的变迁充满了自我致敬 小孩子象征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萌芽期 同时小孩子也象征着第五代导演在1977年同样也处于一种“孩童般”的探索期 电影这一综合艺术 由政治 经济 艺术 科技这四架马车共同拉动的 但凡这四点彼此之间的牵制有所失衡 电影的发展就会是不完美的(李栋宁《电影的历程---电影生命周期研究》失明的小孩子第一重意味象征着 在失明状态下继续的对电影保持着高度的热爱 这是陈凯歌所想要表达出的态度 二是 在经历过政治高压的时间段 观众们对发现电影是一门艺术是有所蒙蔽的 不完全的 第三重意味 自行车作为当时(1977)的主要交通工具 陈凯歌在这部短片中也将其完成了符号化 这里面的自行车 不仅仅是单纯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在现实世界中承担了“路程”这一作用 而在观众的精神世界里 自行车也完成了将观众送往另一个世界的功能 (从 小孩子将放映机的线连到车轮上 车轮的转动 透过光 像极了放映机)同时陈凯歌通过老式自行车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了中国电影以及中国社会的整个历程。

电影中的画外音也承载着陈凯歌的野心 《朱辛庄》整篇充斥着卓别林电影的画外音 并且在孩子们蹬动自行车是 有正反打镜头交代影片和孩子们的状态 放映中的影片与观看的孩子们形成了一种同步与契合 影片的情节变成了孩子们心理状态的外化(同时 电影的声音也是失明孩子唯一能感受到的 代表了中国电影观众在当时的领略能力的欠缺)在影片放映过程中 一幕 卓别林进戏院表演 屏幕里的观众发笑 屏幕外的孩子同样发笑 电影对与受众的收获从单方面的 变成了双方的 陈凯歌对于电影的表达再上一个台阶

这部影片前面都是肤浅的 表达手法并不能算真正的大师 但最后的结尾十分出彩 男青年拿着手电筒赶走孩子们 现场只剩下失明小男孩一人 台词:叔叔 能不能让我看完这场电影再走 “影片在此处的意义直接完成了质变 其他孩子的离去代表着失去了电 电的消失帷幕就会变黑 小男孩是知道这一点的 但是他的请求让这一画面变得有趣起来 电影放映的中断(带入中国电影发展史) 究竟是电力(代表着客观的硬件条件的失利 还是 人为的操作导致)陈凯歌总是喜欢发现问题 并不解释 将问题抛给观众 从而获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思考

影片最后 一位盲人出现在现代化的电影院里 使得整部电影直接被分割 有种宣扬 有种无奈 既然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哪就停滞在黑白吧 这部《朱辛庄》是陈凯歌精心布置过的三分钟的镜头没有多余 但设置的过于粗浅 解度性变得多样在一定意义上又杀死了解度的角度 弊大于利

r

 6 ) 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生感悟

看似零零碎碎的小短片,实则都在表达一个主题。
每个导演都用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悟讲述了一个故事,用他们特有的手法表达了某种意义。
这样的电影能够更全面,完美地明白一个道理,其实是很实惠的。

第六十届戛纳电影节过去都将近半年了,这部有35位导演的短片合集今天才得以看到。不过如果是好电影,多晚看都不算晚。

在这部电影里,每位导演用3分钟的时间描述了关于“电影院”的故事。短短的三分钟,在一部长片里只是微不足道的,但就是这短短的银幕上的三分钟,却需要多少年的人生积累?三分钟,是一段浓缩的人生。是每位导演的人生体会。

就说说自己喜欢几部好了,也正好了解了解这些电影导演们。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安娜
我最喜欢的导演,他的作品不多,但都是耳熟能详且影片风格都属于分段试像{巴别塔},{21克},{爱情是狗娘}。这部短片依旧没有让我失望,而且还让我小小惊喜了一下。

电影院里,女子泪流满面,镜头始终停留在女子的脸上,她身旁不时有个男人在他耳边低语,突然她站了起来往外走去,在影院的门口,她摸索着点燃了一支香烟,眼泪依旧挂着,随后男人出来,温柔地叫了声:“安娜……”然后他们紧紧相拥,女人问:“电影是黑白的么?”“不是,是彩色的。”原来她是个盲人。

整个三分钟内没有一个剪辑,导演一气呵成地拍摄,更是能让我们体会出女人的内心世界。
伊纳里图用了三分钟,把我们都感动了。
仅有的几句台词,我像我会永远记得且感动着。




蔡明亮 是梦
闷片的领军人物之一,蔡明亮,也是我喜欢且欣赏的导演,他能在简单地长镜头,在基本上没有台词的电影里向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的道理,意义,在如今这个商业片泛滥的时代里,这是难得且可贵的。

“我梦见一天晚上,爸爸把我叫醒,我们和妈妈一起吃着榴莲,妈妈已经很老很老了。”“小时候,外婆最喜欢带我去电影院,她每次都会买一串梨。”
昨夜的月色凄迷
松林也停了呼吸
我想着梦中的你呀
分不出是悲是喜
今夜的月明如镜
我俩在堤上同行
让我问梦中的你呀
这究竟是梦是真
舒缓的节奏,老歌曲,家的感觉。这是一部非常蔡明亮的三分钟。是回忆吧,是难忘啊。



拉斯·冯·提尔 职业
不太认识这个导演,就只对他的{狗镇}知道。

电影院里,观影者穿得都十分体面,或许是一次集会。银幕上放映的准是一部极其闷的艺术片,一位男士有些闲不住了,便开始向他身旁的一位男士寻求聊天的请求,他告诉他他是一位影评人,但同时是位很成功的商人,有八辆车。。。。。。他问他是什么职业的,那位男士终于开口了:我是杀手。然后就用一把铁锤把他脑袋敲开了花,同时也把他眼睛挖了出来。影院里一片哗然,杀手平静了一下场内,告诉大家继续看电影。于是,又恢复了平静。
这个导演很厉害,用这样的一个故事讽刺了影评人。电影中把眼睛挖出来,就是讽刺他们有眼不识泰山,将好的影片也可以损得一文不值。电影院里的观众,代表着评委。发泄之后,一切恢复平静,就像电影圈里的进展一般。

但电影有点昆汀的感觉,最后的那几个血腥镜头看着让人后怕。




格斯·范·桑特 初吻
{大象}{迷幻公园},范桑特总是爱那青少年做题材。这次也不例外。

一个电影院里的小放映员,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放映了蓝天大海的影像。突然,还中出现一位美女,南海缓缓向幕布走去,他发现,银幕中的美女竟在向他招手。他将衣服除去,走进银幕中,与女孩亲吻了起来。

感觉倒是蛮青春的三分钟,实则包含了许多道理。我们每个人想必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在看一部电影时,会把自己想象成戏中人,然后沉浸在或是幸福或是悲伤的场景中。这部短片表达的也是这么一个想法。电影其实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一部电影。也许,戏中人,就是你自己呢。


罗曼·波兰斯基 情色电影
不多介绍,我们都熟悉的波兰导演。
呵呵,这三分钟应该是所有短片里最幽默的了。
只有三人的电影院中,一对夫妇看着情色电影,表情呆滞。突然在他们后面几排的一个男人叫了起来,还以一种奇怪的坐姿坐在那里,夫妇俩以为他在xx,于是叫来了管理员。管理员略带紧张地走过去说:“先生,我能看看你的票么?”。。。。。。“这个座位是环座的,不是这里的阿。”男人痛苦的说到:“我知道,我从上面掉下来了。”
波兰斯基以幽默诙谐的手法,展示了我们在电影院里不避免会看到的一些情色镜头时的表现。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我的罗蜜欧在哪儿
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作品只看过一部——{樱桃的滋味},{十}还在搁浅着。他通常描写的都是平凡人的故事,看似平凡的背后,却隐藏了多少人生哲理。
第一次没看懂,就看到几个女人在看电影时一直哭啊哭的,最后以一个老女人的哭泣镜头最为结尾。第二次看,结合了影片的题目{我的罗密欧在哪里},和女人们在看的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来看时,便觉得阿巴斯实在是伟大,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被他用几个女人的哭泣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分钟的时间里,意味深长。


维姆·文德斯 战后的和平
这个短片让我最欣赏的就是导演用了黑白与彩色的摄影方式,讲述了一个在经历了战争恐慌后的非洲村庄,人们在帐篷里观看着战争影片。非洲孩子在看影片时的眼神,让我难以忘怀。
第一分钟,孩子在欢快地玩耍着,描述了村庄的安静与祥和,用彩色表现了夕阳在非洲这片土地上下落的魅力。第二分钟,镜头切换到帐篷里,人们正在一台十几寸的电视机面前看着战争影片,孩子们眼神流露出一种恐惧,这时,导演用黑白表现了这种情绪,很真实。第三分钟,孩子们手拉手走出了帐篷,画面转换为彩色,他们又在夕阳下继续玩耍。太阳,还没有落下。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黑暗之中
完全没听说过这个导演。但是这三分钟让我开始关注他。

电影售票窗口前,挂着“延迟十五分钟”的牌子,看来是观众太少,想多等点人。影院里,除了那个女售票员,就剩下一对正在亲密的情侣,他们对放映的电影毫无兴趣,来电影院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一种ml的刺激。女售票员无奈地看着这一切,她对放映员大喊一句,“保险丝烧了,看不了了“后,继续观望着这一对小情侣。影片开始了,是费里尼的{八部半},小情侣终于完事,走出影院,女售货员走到售票窗前把牌子翻过来,上面写着——票已售完,然后她一个人回到影院中微笑着看这部不知看了多少次的电影。最后镜头转向电影院门前的{八部半}海报,海报旁边是可口可乐柜台机与现在商业电影的海报。
极好地表现了如今的电影生存市场。
我不得不佩服这个陌生的导演。


还有好几部三分钟,都很喜欢。唯一的女导演简·坎皮恩的臭虫小姐很有创意,风格很诡异。

五位华人导演中,蔡明亮最为突出;紧接着是侯孝贤;王家卫还是很王家卫;陈凯歌的镜头语言很好,但是看着让人觉得故事很假,而且拍摄的地点一看就是在摄影棚里拍的;老某子有点回到以前的感觉,但是还是能看出商业痕迹,故事讲的还行,就是两个青年演员演得不生活,好像在打广告似的,还没有那些群众演员演的真实。

 短评

2011年的平安夜,我在学校小礼堂看了这部电影,当年醉心于各个导演独特的镜头语言。时隔六年再看,我在其中找到了电影的“纯度”。

4分钟前
  • 李濛Lemon
  • 力荐

33位导演的作品,张艺谋、陈凯歌双双垫底。总体来说,作为拼盘电影,并不成功。

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巴西导演整了个相声上来!!!! 闷到一种境界了

7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三分钟依旧上演着感动。★★★

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有几个真是非常有感觉!故事能在三分钟里讲好,绝非易事。王家卫那个真是特点好明显啊……呵呵

1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有些人真是黔驢技窮,有些人真是老而彌堅 (fond of: Jane Campion, Atom Egoyan, Olivier Assayas, Lars von Trier, Roman Polanski, David Cronenberg, Walter Salles, Ken Loach)......那麽我們干嘛不去踢球?!太快活了!

13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在看这最后一片时,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每见一个角色抽烟,自己也就来上一根,2个小时下来一共是8根,其中还包括一根对应角色的雪茄。这里面没有算上《笨拙》里靠墙的一个路人,《是梦》里2根烟接得太紧我也合并了,《晴朗的一天》里扔在地上的7个烟蒂,噢,饶了我吧!我觉得电影业完全可以向烟草业抽成

14分钟前
  • 撒郊
  • 推荐

戛纳组委会在2007年5月20日放映,包括了35位著名导演为了庆祝戛纳电影节60周年而拍摄的3分钟短片。很多熟悉的导演参与,中国的就有侯孝贤、王家卫、蔡明亮、张艺谋和陈凯歌。正片没有收入科恩兄弟和大卫·林奇的短片,波兰斯基的《情色电影》那段是个亮点,感觉是由一个笑话改编的

19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挺不错。我也爱看电影,不过我老是觉得电影的作用被夸大了。

2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张艺谋的短片让我深陷回忆,罗曼的短片让我发笑、达内兄弟的短片则是让我感动....其中不乏一些短片让我印象深刻,但是更多的却是让我毫无感觉,不觉得有好的地方。

2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很多人在做小事之前,都想做大事情。

26分钟前
  • 一湄
  • 推荐

有几个还不错,但有些则是明显在生硬的凹形式,比如陈凯歌那部盲人小孩看电影并且从幼年跳到2007年how times fly的烂梗;侯孝贤那部刚放出来我就猜到大概是他吧然后舒淇出来我就肯定是他了,我好牛逼啊;短篇集看到现在还是《巴黎我爱你》最好;再说一遍阿尔托好美!!!!

29分钟前
  • Kyle
  • 还行

张艺谋和陈凯歌那俩最假模假式。

34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早在07年,戛纳就知道大腕儿扎堆=热门卖座了,这部戛纳60周年献礼片“坎城大业”云集了35位知名导演,每人交了三分钟的命题作文。看的时候给每部短片都做了笔记,少了票房或者影评人的压力,导演们更像是玩票一样,嬉笑调侃,抒发感情,言论自由。也许质量参差不齐,但看完你会更加热爱电影

35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还行

男朋友的外公也拍了一集...

38分钟前
  • 奇爱小姐
  • 推荐

能在一部电影里一口气领略33位导演的才华,真是饕餮盛宴啊!每位导演虽然只有三分多钟,但个人风格非常明显!张艺谋、王家卫等一眼就能看出来!30位导演讲述他们要讲的与(看)电影有关的故事。展现不同国家、年代的电影。个人最喜欢北野武、拉斯·冯·提尔、波兰斯基、奥古斯特和侯孝贤的短片。

42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老师说,张艺谋那段是全片最差的?……我对此保留意见。—— 献给费德里科·费里尼。… 2.北野武《美好的假日》3.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三分钟》…5.南尼·莫莱蒂《电影迷日记》6.侯孝贤《电子公主电影院》7.让-皮埃尔·达内《在黑暗中》8.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安娜》9.张艺谋《看电影》…11.简·坎皮恩《虫子女士》…13.阿基·考里斯马基《斯普特尼克铸造厂》…15.尤瑟夫·夏因《47年后》16.蔡明亮《是梦》17.拉斯·冯·提尔《职业》(我也曾写过类似的故事)……20.格斯·范·桑特《初吻》21.罗曼·波兰斯基《情色电影》…23.大卫·柯南伯格《直播…自杀》24.王家卫《我走过…》25.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我的罗密欧在哪》26.比利·奥古斯特《最后一幕约会》27.伊利亚·苏雷曼《笨…》28.维姆·文德斯《战后的和平》29.陈凯歌《朱辛庄》…

4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又随意翻看了这部片子 有个想法 柯南伯格的那个犹太人自杀的短片 最后如果让他把枪口突然掉头 对着镜头猛开一枪 也许比这样不了了之更好

47分钟前
  • 啸如
  • 力荐

3分钟,大师手里一个长镜头的时间都不够!看的也莫名其妙~

4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半命题作文。拉斯·冯·提尔《职业》终于黑色幽默了一把、安哲罗普洛斯《三分钟》老掉的让娜莫罗的独白、北野武《美好的假日》重见少年安藤政信、王家卫《我走过9000公里把它给你》依然暧昧、《距戛纳8944公里》好拉丁好欢乐、《是梦》……这个,发自肺腑的喜欢蔡明亮的请举手?

53分钟前
  • 水仙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