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青春

HD中字

主演:文森·卡索,哈勃·孔黛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怒火青春 剧照 NO.1怒火青春 剧照 NO.2怒火青春 剧照 NO.3怒火青春 剧照 NO.4怒火青春 剧照 NO.5怒火青春 剧照 NO.6怒火青春 剧照 NO.13怒火青春 剧照 NO.14怒火青春 剧照 NO.15怒火青春 剧照 NO.16怒火青春 剧照 NO.17怒火青春 剧照 NO.18怒火青春 剧照 NO.19怒火青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怒火青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廿四小时的愤怒实录。巴黎的街头,四处充满了暴力和邪恶。一个男孩阿伯德被警察打成重伤,住进了医院,他的一个朋友死去。10点38分,男孩塞伊德到好友文兹家里找到文兹,两人谈论了一会有关街上暴乱的事情后,一起去找另一个好友赫伯特,三人随后又到一幢房屋的楼顶去见他们的老大。12点43分,警察到来,把聚集在楼顶的人赶走了。三人在街上遇到电视记者采访,满腹不满的三人打跑了唠叨不停的...纪念暗影守卫温柔女子蓝色海洋之心国语桃花劫2012历史的终结加州靡情第六季挤痘大师第二季收获的季节天下第一完美婚礼天皇巨星红色皮鞋失控玩家(国语版)携父同游:圣诞特辑 第一季动物本色 第二季等到胜利那一天妇道之夺子战争赤子英雄边境战士麻辣老师1这个女生有点冷世界奇妙物语《卧底》圣诞精灵热恋中的他2024花琉璃轶闻告诉我,我是谁阿修罗城之瞳美味求婚半之半恶客 惡客敏感的新时代杀手曼哈顿爱情故事美剧鹿鼎记[2020]通往皮姆利科的护照喜气洋洋小金莲说好不流泪珍珠劫龙的世界阴阳错1983母亲谍影追踪别穿越时空了,恋人们 時伤心画廊末路狂杀

 长篇影评

 1 ) 无所事事的青春 无法平行的世界

这是一个关于社会下滑的故事。诙谐的音乐和无所事事的混混生活,各种细枝末节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结局:一直以来最成熟最安静的那一个休伯特,在劝说兄弟“仇恨只能带来更多的仇恨”的那个休伯特最终扣动了扳机。为什么?为什么是休伯特?为什么不是看上去最有暴力倾向的文斯?作为观众的我无法接受……看过了他们的生活,抽象的道理都不用解释结局似乎早已注定。短暂的一天一夜,仇恨,怒火,无可奈何的青春,种族歧视,世界从来不与他们同在。They are just boys.当世界抛弃他们的时候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善良的本性,但是结局却将最终的和平那表象的和平生生撕碎,男主人公纱依只能蒙眼逃避这个血淋淋的世界:“到目前为止,还不错……”

 2 ) 拉,爱呢

   在法国文化中心看了la haine,庆幸的是看之前不知道任何情节,所以可以把电影的畅快淋漓发挥到极致。同样的黑白片,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一个寻枪一样的故事,但明显更加真实而富有想象力。
   这种带有很多特写镜头,背景音乐贝司线很清晰,带有搞笑的Monologue的黑白电影是曾几何时法国片的流行拍摄手法,确实是屡看不爽,因此这个片子有点似曾相识,但相当过瘾。
   几点:一帮哥们在楼顶吃烤香肠,坐在破沙发上胡侃,就像我们在北大南门外坐小塑料凳吃烤串胡侃。不同的是警察来了把他们轰了下去,而保安们因为可以免费吃串和烤串老大称兄道弟。
   片子里有个小插曲:一小青年儿DJ在家自娱自乐,把音箱对准窗外,然后开始搓盘,于是public enemy的fuck the police 就夺窗而出,伴着hip-hop的节拍响彻整个社区,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居然又在中间mix了一段Edith Piaf的经典歌曲《Non, je ne regrette rien》(meaning "No, I regret nothing"),于是Edith悠扬婉转抒情的“rien de rien~~~”就和fuck the police回荡在楼群的上空,没治了。(借用了Sabrina的一些描述)
   听闻Vincent Cassel是Monica Bellucci的老公,回来豆瓣一下,发现确实两个合作过至少三个电影,以Irresistible的大段血腥rape(不是rap…)为最震撼,另外我还看过secret agents,也是不错的电影,但这时的Vincent已经是目光坚毅的大叔了,而且演起来la haine里面他最鄙视的便衣,时过境迁阿。。。谁都要养家糊口的。。。
    各地的都是一样,警察和混子都是一路货色。本片也充斥着的冷笑话,完全可以和片子前面的Lescars冷笑话短篇集媲美。大家都无所事事,混子们以典型的左摇右晃手插兜的方式招摇过市,以各种摇滚手势,即在不同场合伸出不同的手指,来辅助不同的骂街语言。发现法语的骂街不仅和中文意思大体相同,发音也相当神似,不同的是法语发音属于黏喷型,中文骂街属于硬脆爆破型。
    其实恨并没有表现出来,或者说还只是一种盲目的东西,他所要表现的是开头所说的,一种结果。

 3 ) 法国人眼中的这部电影

这部片子是我们的法语外教放给我们看的。此处这是想记录下,作为法国人,他们是如何来看这部片子的。
这是在关于immigration移民的主题课上,看的这部片子。三个主角,一个是犹太裔,一个是非洲裔,一个是阿拉伯裔,都住在巴黎的郊区,混乱,贫穷,充斥着歧视,愤怒和暴力。在这里,一切文明的反抗,游行或者投票都是无谓的,没有人真正关心这里的人民,法国人内心对于移民的歧视从未改变。除了暴动,他们别无选择。所有人也习惯了这帮年轻的移民作为暴动的主角。所以当记者来采访的时候,他一见到阿依德,就认为他一定参与了暴动,这本身就是种偏见,激怒了本来安分的阿依德,使得他动手打人。
影片中,俞伯重复着一句话:一个人在坠落的过程中,一直对自己说,直到现在,一切都好。但重要的不是坠落的过程,而是着地的时刻。最后,他在开枪之前,这句话的主语变成了一个坠落中的社会。一个人,就足以反映这个社会。
片首,阿依德睁开眼睛,因为整部影片,这24小时里他一直是见证人,是一个观众,他目睹着整个坠落的过程,直到最后一刻开枪之前,坠落之时,他紧紧地闭上眼睛,不敢见到坠落的一刻,不敢再看下去。
文斯,出生在一个犹太教徒的家庭,除了他,大家都安分守己。为什么他就不能安分呢?不是因为他坏,而是因为他眼见安分守己的人也无法改变生活,依旧是一贫如洗,那么再努力也无法改变,那么为什么还要上学,上班?
俞伯和文斯是刚好相反的两个人,一个是本身叛乱不安,没有工作,不上学;另一个老实上班,赚钱养家,但却在暴动中失去了拳馆,没了工作。
直到文斯捡到那把枪,所有都改变了。
他想证明自己足够坏了,有力量,所以他敢在医院大闹。但是直到去找Snoopy。在那幢高级公寓里,Snoopy肯定是个痞民,他也是坏人,凭什么他可以有钱?因为毒品。他的钱来的很快,他也够坏。当文斯挑衅的时候,他跟文斯玩了一个小花招,左轮手枪里一颗子弹试胆量。文斯退却了。实际上,一个人,要么是100%的好人,要么是100%的坏人。文斯是前者。他自己其实不知道。
最后的6分钟,矛盾最后爆发,文斯一直想开枪杀人来泄愤,但是他醒悟他不能那样做。当他放下暴力,却最终被暴力所害。
公厕里那个矮个子犹太老头跟他们讲了一个似乎与整部片子不相关的故事。但是实际上,他自己就是俞伯,落下的那个同伴是文斯。火车是这个前进的社会。文斯落下了,身后是暴力与叛乱的世界。每当俞伯伸出手,想要把文斯拉上来,文斯却因为自己的原因,犹豫不决而再次落下。直到最后也没有赶上,死在身后的世界。
这里所说的不仅仅是年轻的叛乱,还有偏见,歧视。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其实不仅是在法国,中国也是这样。

逻辑比较混乱,是对外教的观点的拼凑,凑合着看吧。= =

 4 ) 《怒火青春》中的“无名火”从何而来

其实你如何跌落的并不重要,关键是你会如何落地!”

“听说过那个从摩天楼上掉下来的人吗?每当他跌落一层楼,都不停地安慰自己说:‘目前为止还不错,目前为止还不错...’其实你如何跌落的并不重要,关键是你会如何落地!”

- 选自《怒火青春》旁白

这部 95 年上映的法国电影当然算不上是老片,导演却用了黑白画面。是怀旧?是致敬?再或是视觉偏好,不得而知...

问题是:法国街头三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有什么好演的?这要发生在我们生活中,那都是影响市容、反正能量、毁三观的反面教材,是老师家长以及成功素质人士不耻一撇的东西。

撇开这些不谈。即便是“故事”内容,光是那流水账似的荒诞情节,也足以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看完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没错,那三个小混混身上的那种愤怒、嬉皮笑脸,那种玩世不恭、仗义鲁莽(愣头青),在你在我都曾有过,不同的是:他们的青春是在急速中坠落,我们的却在迟缓中遗失...

而当你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人早已没了反抗的能力,甚至连选择坠落的勇气都没有了。没错,那种逝去、无力反抗的痛就像一把刀子刺进了胸膛。

「电影主体无关乎政治」

《怒火青春》(直译应为“仇恨”)故事的社会背景大概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五月风暴”与九十年代的种族暴动之间。当然,这都是个人臆测,因为导演根本没在情节中直接交代这些事情。

固然,学生、工人暴动,游行示威、冲突,无政府主义、激进…….这些似乎已是现代法国人骨子里的东西了,但有一点,这些概念都多多少少贴上了个民主政治的标签。既然沾了政治味,孰是孰非,那就很难说清楚了。 于是,电影将镜头移到了暴动背后的胡同小巷,移到了居民楼、屋顶、废弃的拳击馆甚至中产阶层的派对里……

从而一个无关政治,无关阶级导向的真实法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在这里,只有脏乱贫穷的市民、游手好闲的混混、警民间的浮躁与怨气以及不理智的哥们儿情谊。

这难道便是阶级矛盾、社会暴动的实质?

「没有推动故事发展的诱因,除了时间的消耗」

乍一看电影故事是由一个参与暴动的年轻人与警察发生冲突,被打重伤入院引起的。

电影的三个年轻主角便是那个人的好朋友,他们的愤怒、行为动机、目标似乎都在围绕那个被打伤的朋友而生。然而,看过电影后你会发现,三个人一天干的事根本没有任何计划性、没有任何目的性,他们只是在大街小巷瞎逛游,吃吃喝喝、发发牢骚、抽个大麻……

这叫什么“愤青”,分明是小混混! 甚至导演在电影中插那些像线索的时间字幕让几个人的一天更显荒诞,你看不到故事的终点和导向,只有时间在消耗。

「没什么阶级矛盾,有的只是无名火」

在社会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很容易想到阶级矛盾。但在这部电影中,你略加仔细一看,会发现,那些街头小混混里还有警察的亲戚,警察当差说的话和行为举止也跟那些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小混混每天想的是别惹事赚点钱,当警察的也是想工作稳点,收入高点。要不是警服、警车,你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当然,所有这些人里有移民,有犹太人,有黑人,只是你分不清罢了,你只能说,那都是些底层人。

至于那些真正拉开阶级层次的人自然不会出现在这个区域。底层人看高层人就像三个年轻人从远处看着埃菲尔铁塔的感觉,遥不可及。当然,电影中,三人只是在晚上赶不上末班车,才与那个上流社会的人擦边而过。

既然如此,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把人民内部矛盾错当成阶级矛盾,把街头斗殴和警察执法错当成阶层的对立了呢? 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所要探讨的问题,也就是那个“无名火”从何而来的问题。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三个人无所事事中突发奇想,想要去医院看看那个被打伤的朋友,却被警察拦在了外面……

又是一场“无名之火”,又是一场无端的冲突。矛盾双方都觉得对方是危险的、是无情的。双方也却是让人主观感觉是危险、无情的。愤怒在情理之中,却让人找不到源头。

因为那跟兄弟情义、阶级、种族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干的。那只是几秒钟的荷尔蒙冲动,几秒钟的不理智罢了。 我认为社会和执政者在这个“怒火中烧”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换句话,如果多一些对年轻人、底层人的倾听和耐心,还会不会有那些怒气导致的悲剧了。

相反,站在更高层次的人把所有责任推给了人民内部,让人民内部通过对立冲突自行解决。这也便是为什么“青春”总是伴随着“残酷”而生。

纵观这部法国电影《怒火青春》,很多人把它跟同时期的另两部电影相提并论——《阳光灿烂的日子》、《猜火车》。原因自然在于三部电影都是关乎“青春”的。然而,《怒火青春》的不同之处在于,那其中的年轻人是在激进中坠落,而其他的则是在消极中上升。


撰文:太虚宫

本文禁止转载。更多优秀电影分析和推荐,请关注我们豆瓣【星期五文艺】

 5 ) 恨:外表很压抑,内核很朋克

    我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在杂志上看见一句话:“如果你在18岁之前还没能成为一个朋克,那你这辈子也别想成为朋克了。”——那时我刚刚开始迷恋摇滚乐,正急于想搞明白朋克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这句话对我的打击颇大。可以想象对一个刚接触摇滚的小青年来说,摇滚是多么光荣多么伟大,结果冷不丁撞上这么一句话,感觉就像热脸贴上冷屁股,整个被组织给抛弃了。如果现在有谁还有我当年的困惑与痛苦,别急,我现在就向您隆重推荐一部电影——卡索维茨,《恨》。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向观众所鲜活展示的怒火正是朋克精神的起源。另外,我还向班主任、教导主任、政教处主任、保卫处、思想政治老师、二流教育家等一切秩序与纪律的维护者推荐这部电影:拜托收起你们“无因的叛逆”之类的无辜姿态吧,但愿这部电影不会加深你们对“问题少年”的刻骨仇恨。
    电影《恨》凝聚了如此之多的愤怒,简直它自己就是那把在冲突中丢失的手枪,青年们的怒火就是将枪膛填得满满的子弹,每一次冲突都是将扳机压得更紧的手指。面对这把上膛的手枪,观众几乎要感到心惊胆颤。在三个毛头小子的莽撞行为中,这把能量巨大的手枪最终未能践行它仅有的一丁点意义(为Abdel报仇),却宿命般地在一次琐碎争端中丧失控制,无可挽回地射出了毁灭的子弹。
                       “世界属于你们”?
    “世界属于你们”!,高高在上的当权者诚恳地对身无分文的青年们说(他们自己甚至真的相信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句话其实很靠谱,至少比电影里三个小青年的满嘴胡言乱语靠谱多了。另一句更为中肯的话是一个警察说的:“大部分警察都是好的,警察大多数时候是在保护你们。”甚至连警察们折磨Hubert都可以理解:青年们的暴动让警察将他们等同于罪犯了。——看!只要论起理来,“问题少年”们必然理屈词穷,进退失据。可我认为这正是青年的困境:世界是成年人的,话语权是成年人的,游戏规则是成年人定的,甚至连青年人自己都是属于成年人的。面对世界时,青年人实际上一无所有,无所依傍。不可否认成年人更加有经验,他们定的规则更加合理,甚至他们对青年人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具有诚意的,可是他们忘了他们自己也年轻过,也没想过人类社会也是从幼稚一步步成熟的。目的与出发点并不能证明手段的正确性,成年人的规则或许正确,但绝对无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对青年的扼杀。他们的说辞冠冕堂皇到合情合理,不但堵死了与青年人交流的渠道,更反过来增加了他们滥施惩罚的信心。
    一方面,青年人丧失了话语权,可是他们还有感觉,他们敏锐地体会到了成年人把持的社会所暗含的巨大不对等;另一方面,成年人尽可以用乌托邦般的说教来“欺骗”(在青年人看来)青年人,但他们却无法阻止连他们自己也无能为力的种种丑恶一一展现在青年人面前,这就不能不激起青年人的愤怒(尽管在丧失了话语权之后,这种愤怒显得如此的邪恶和毫无理由)。《恨》中一个有趣的镜头是,Said拿起喷漆,把“世界属于你们”改成了“世界属于我们”。对他来说,这件事不过是他无数次叛逆举动中很普通的一次,这句话不过是他无数句狂妄言语中很普通的一句,但这句话却无意中说出了真相——不要忘了,这句话是以成年人的口吻对青年人所宣布的,经过Said的修改,它无疑变成了成年人的内心独白:“世界属于我们”。
                   jusqu`a ici,tout va bien
    不要以为我只是一味为青年人鸣冤,鼓动青年人开战。我不过想尽量客观地解释两个人群必然发生冲突的原因之所在。实际上青年的感觉是如此的敏锐,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判断清晰而准确,他们甚至已经察觉到了叛逆的最终后果,因此他们反复念叨:至今为止,一切尚好!他们一无所有,无所事事,满腔怒火,可是每一次怒火的发泄都将他们置于更加尴尬的境地。在我看来,下坠中的青年就是一个个被冻死的格仑瓦斯基,他们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场合,不断重复着正确的事情。Hubert说:“怎样下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着陆”,可我觉得他把事情想的太严重了,如果你不喜欢你面对的规则,你可以选择去对抗他,或者你也可以做得更有技术含量一点——去建立你自己的规则。就像新裤子乐队的成员在面对人物栏目镜头时所说:“…我不是一无所有,我什么都有。”

 6 ) 墜落了還來得及後悔嗎?-怒火青春 Haine, La

這部片讓我想了很久,有很多感觸,怎麼清楚的寫出來是一個難題。

拍攝手法,我很喜歡。
三個青年的一天分了13個階段呈現,每個階段都打出了現在時刻幾時幾分,會讓看的人有種迫切期待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事情的感覺。
上網查了下故事背景,是法國的「五月風暴」,但是網路上的對「五月風暴」的描述跟電影似乎不太一樣,不過影片中應該還是有說到,例如學校被佔領被燒了之類的。
片頭剛開始就有許多真實記錄的暴動畫面,時間很長,配上輕快的音樂非常的諷刺,如同整部片從頭到尾的氣氛,明明就是恐怖的暴動、死亡的恐懼等等,卻用輕快節奏快表現,用暴力難聽的字眼來掩蓋沉重的一切。
這種反差反而更讓人深刻感受到什麼。
開頭攏長的暴動畫面接到主角之ㄧ紗依忽然睜開了眼睛,結尾也使用紗依閉上了眼睛。
整個片有許多地方就如同開頭說的那段故事:「聽說過那個從摩天樓上掉下來的人嗎?每當他跌落過一層樓,他都不停的安慰自己說:目前為止,還不錯…目前為止,還不錯…目前為止,還不錯…其實你如何跌落的並不重要,關鍵是你會如何落地!」
不管是整個鋪成、開頭與結尾、角色的變化,都在隱喻著這段墜落的過程,與結果。
影片用黑白處理,我感覺更加強烈的感受那怒火的氛圍。

不過我勸想看這影片的人請不要看詳細劇情,我是在完全不了解劇情的狀態下看完這部片的,最後我是張大了嘴巴驚訝了好久。

這部片中的故事起因是警察打死了一名青年,故事就由青年的朋友文斯開始。
剛開始那段跳樓的故事串起了整部片,但也要看到最後才會明白。
其實三個主角都是善良的青年,只是感覺年輕的時候憤怒是種天生的本能,他們無所畏懼,對什麼都可以發火,但從難聽的話語底下也能感受他們對朋友家人的關懷,即使是難聽的咒罵也只是一種特有的勸阻。

文斯一開始手做槍式對著鏡子筆劃著,好似拿槍殺人是很帥的行為,而他確實也從一開始就囔囔著要替那位被警察打死的朋友報仇,但直到最後他就像是跳樓下墜的人,剛跳下去勇氣十足,當即將到底的時候勇氣什麼都沒了,在途中看見朋友對別人真實的開了幾槍,這時可以發現文斯與暴徒有十足的差別,雖然他有槍,也是從頭到尾發飆個不停,但真的要開槍卻很難。
他最終將撿到的槍給了三個人中最理智的休伯特。
但是沒想到,下一秒他就被警察不小心槍走火誤殺了。
這又呼應了開頭那段故事:如何跌落的並不重要,關鍵是你會如何落地!

休伯特則是三個人中一直都很有理智的人,雖然他也有滿腔怒火,但他不希望兄弟坐牢,所以他一直都在極力阻止其他人跟警察發生衝突,但其實從過程中可以發現,休伯特也像是跳樓下墜的人。
那把文斯撿到的槍雖然不知道到底會帶來好運還是厄運,但那把槍在過程中幫了不少忙,嚇退警察、嚇退流氓、甚至子彈還拿來當作偷車發動車子的工具,加上休伯特途中被警察抓去凌虐,理智的休伯特心中怒火升高,一直主張不要為朋友殺警察的人,最終卻拿著槍與警察互開。

而紗依是個樂觀的傻子,我只能這麼說,他雖然是主角之ㄧ,但我覺得他更像是旁觀者看著身旁兩位朋友的墜落,他處於一半理智一半衝動的性格,不停的說著難笑的冷笑話,他像是故事的中和劑。
故事由紗依睜開眼開始,閉上眼結束,象徵了什麼.....

劇情中有許多值得玩味的地方,例如:

文斯說他在昨晚的暴動上撞到一頭母牛,後來又在街上再次看到那頭母牛。

記者想採訪他們的時候文斯回了一句「我們看著像暴徒嗎?!」
休伯特:「這裡可不是索埃里!」(對記者說)
文斯:「索埃里是什麼?」
休伯特:「一個可以開車進去的野生動物園。」

他們在廁所的時候有個大完便的老頭說了個故事:
「我有個叫剛瓦斯基的朋友,我們一起去了西伯利亞,想去西伯利亞,先得坐運牛得火車,連著在大草原上走好幾天,一個人影也看不到,大家都凍得縮成一團,拉屎可是個大問題,你又不能在車上拉,只能等車停下來給火車頭加水得時候你再去拉,可剛瓦斯基是個怕羞得人,就連我們一起洗澡得時候,他都會不好意思,於是每次火車停下來,大家就跳下車在鐵軌旁邊拉屎,那次我又開始嘲笑剛瓦斯基,於是他自己跑到一邊去拉,火車開了,大家就又都跳上了火車,火車可是不等人的,剛瓦斯基就慘了,他一個人在草叢的後面還沒拉完呢,我看見他跑出草叢,用手提著褲子追著火車跑,我伸出手去拉他,可每次他伸手來拉我的手的時候就沒法提住他的褲子了,於是褲子就掉下去了,他就停下來提起褲子,繼續追車,可當他伸手想拉我的時候,褲子就又掉了。」
文斯:「回來怎樣了?」
老頭:「沒怎麼樣...剛瓦斯基...凍死了。」

三個人在屋頂的時候對著艾菲爾鐵塔筆劃著。
文斯:「看我切斷艾菲爾鐵塔的電源!」
休伯特:「只有電影裡才會這樣演的。」
紗依:「傻x!你在演電影嗎?」
文斯:「我在和你媽演A片呢!」
隨後他們離開沒多久,艾菲爾鐵塔就熄滅了。

紗依將廣告看板上的"世界與你同在"改成"世界與我同在"。

以及最終,休伯特開槍之前彷彿喃喃自語為故事做總結。

「這是一個關於社會的下滑...

在下滑的時候, 它不停的對它自己說:

"目前為止,還不錯..."

"目前為止,還不錯..."

"目前為止,還不錯..."

你是如何下滑的並不重要,

關鍵是你怎麼著陸的!」





意義很深的片,如果能了解當時的歷史,應該會更有感觸。

 短评

一定要看VCD版

10分钟前
  • 皮革业
  • 力荐

7/10。警车背后写下粗话,这一开始就确立青年们苍白无力的体制对抗;嘻哈和玫瑰人生的现代/古典音乐冲突、杀手电影的台词、商场电视荧幕投射下赫伯特渺小的身影,视听环境对郊区青年的影像以及代沟问题,在酒会上成为穿着随意的异类、醉疯的中年人帮助掩饰偷车一段,彻底表现为成年人眼中疯狂的孩子。

1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卡索维茨不仅淋漓尽致地呈现了青春的迷惘、躁动与狂怒,还将巴黎贫民区少数族裔的生境展露在银幕上。摇移长镜、跟拍、遥控飞机航拍、滑动变焦等手法的运用接近于炫技程度。文森特·卡索的表演极为鲜活。伪镜对称替身镜头致敬[出租车司机]。街头奶牛,赶火车提裤子,jusqu'ici tout va bien.(9.0/10)

1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结尾

17分钟前
  • copymie
  • 力荐

看似漫不经心的生活片段,因与急速下坠的社会紧紧捆绑而无比厚重。倘若有人有资格说青春是残酷的,那便是如此了:边缘群体,在最光鲜的年龄既没有希望也没有归属,正是因为精力过剩,才无比刻骨地感受着自我的渺小与能力的不足。极大的悲哀:当空虚与卑微早早贯穿了人生,也便感受不到绝望与痛苦。

22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他们生活在巴黎郊区,生活穷困,没有工作,无所事事,没有未来,只有疯狂燃烧的青春之火,在黑白的影像里恣意喷薄。 可我们呢,也是没有工作没有未来消耗着青春,我们又是怎样度过的?

2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无可发泄的青春

25分钟前
  • saga
  • 力荐

唯一不足是最后部分的一些对白和镜头稍显刻意,但整体因为极其出色的摄影和调度而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真实感,而厕所老头和奶牛等充满寓意和象征的设置则让影片更有嚼头。

30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原来法国这么乱啊

33分钟前
  • Joe
  • 还行

买了两张,你说好看不

35分钟前
  • dt66
  • 力荐

旺盛分泌的荷尔蒙到处发泄的小年青,这三人也许代表一群人,在贫穷、混乱、充斥着歧视、偏尖、愤怒和暴力的年代,也就无所谓了,没人会关心你。结尾太震撼!PS:警察局里的情景大有我天朝之风。法国警察也真是的,一群战五渣而已,要是在我大天朝,分分钟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和谐。8.2

3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剪得真不错,独立电影青年电影就得这么玩;同是“一天一夜叙事”,跟我大罗马尼亚的比起来还是更热闹(不然看看同样是三个人的[Boogie]),种族议题一直很好用。

4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韩寒的意思是 既然最后都要落地 空中姿势优美很重要 这难道是中法愤怒青年的区别?

47分钟前
  • 撒野
  • 推荐

1.一日伪纪实,手法和情节安排和《弗鲁特韦尔车站》异曲同工,其实也都是歧视作祟。2.话唠减分,结尾加分。3.火在烧,人在掉,目前来看,还好,还好。

48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不爽的时候就要看看这种愤青片子,又见致敬出租车司机。摄影和镜头的角度什么的真的很赞啊。导演小哥又帅又有才。

5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B】摄影和打光都特别用心,看的时候联想到了昆汀和姜文,结尾升华全片。无论是哪个国家,青春躁动的中二青年都是一样的傻逼。

57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电影不差里面的故事有很多道理但实在不是我的type

59分钟前
  • 疾走
  • 较差

符合我现在的心境。。

60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力荐

悲剧通常在落地时。

1小时前
  • 小周每天都很困
  • 力荐

命中注定的无聊和混乱。天哪,小混混文森特二十年后摇身一变,成了《黑天鹅》里seducing的舞团总监。这爷们果然不是盖的

1小时前
  • 鸡头井。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