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希特勒

HD

主演:彼得·麦克唐纳德,凯特·阿什菲尔德,肯内斯·库兰汉姆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1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2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3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4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5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6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13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14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15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16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17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18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19刺杀希特勒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勇敢的行动,精彩的电影

不管施陶芬贝格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德国,还是为了私利,他们能够意识到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和战争是没有出路的,他们想推翻希特勒,提前结束战争,仅凭此点,他们就是正确的。在希特勒被绝大部分德国人神话、崇拜、权力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们敢于密谋反对希特勒,挽救战争中的德国,他们无疑是勇敢的也是可敬的,历史应该肯定他们的行为。至于狂人邱吉尔对他们“狗咬狗”的斥骂,可以忽略不计。在骄横自大的邱吉尔眼里,没有几个是值得他肯定的,看看他对苏联和中国的态度就知道了。 电影拍的很精彩,把整个“瓦尔基里”计划的来龙去脉交代的清清楚楚,即使没有历史常识的观众也能看得明明白白。尤其是片子的结尾很是悲壮,让人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唏嘘感。其实,只有希特勒被干掉,政变才有成功的可能。只要希特勒还喘气,政变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在绝大多数德国人心目中,当时的希特勒就是他们心中的“神”,就如同日本的天皇一样,有可能会被本国人推翻吗? 我看的是泰盛出的正版D5碟,效果还不错,尤其是国配,非常棒。但片头的效忠希特勒的誓词中文字幕翻译只把希特勒的身份翻译成德意志帝国元首和三军最高统帅,故意隐去了希特勒也是德国人民的代表的事实。英文原文如下: I swear by God sacred oath: That I shall render unconditional abedience to Adolf Hitler Fuhrer of the German Reich and people, 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Armed Forces, And that I shall at all times be ready,as a brave soldier,to give my life for this oath......... 中文字幕翻译如下: 我在神前宣誓, 无条件效忠德意志帝国与其元首、 三军最高统帅希特勒, 并且随时准备为元首英勇捐躯......... 很明显,英文第三行的中文意思应该是:“德意志帝国和人民的元首”,而不仅仅是“德意志帝国的元首”。个人认为应该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原貌,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还有开头的“Tunisia”就是北非的“突尼斯”,字幕非要译成“突尼西亚”,希特勒的“狼堡”(Wolf Lair)非要译成“狼窝”,个人感觉有点太小心眼了吧。但瑕不掩瑜,总体上碟子出得还算不错。 PS:不管哪个国家,不管什么制度,只要搞个人崇拜、个人集权、个人造神,这个国家就危险,就会走上歧途,就会祸国殃民。这应该是个真理。 另外关于这次行动还有一些后话:那位一个电话就倒戈的雷默尔少校,在之后自然是飞黄腾达,在杀害了施陶芬贝格等人后旋即被晋升为上校。不久被调到希特勒的近卫部队担任旅长。之后又被升为师长。二战结束时被俘,活到1997年;影片开头那位用葡萄酒炸弹企图刺杀希特勒的将军特里斯科夫(也是最后用手榴弹自行了断那位),他的助手菲利浦·冯·伯泽拉格尔(就是和特里斯科夫一起等电话那个年轻军官)是这次行动的炸药提供者,也是暗杀小组中屈指可数幸存的人,他也活了下来,于2008年5月1日辞世;还有电影中没有出现的一位斯派达尔中将(Hans Speidel),他也是阴谋核心人物,但是事发后他立即来了个“坦白从宽”,像只疯狗一样乱咬别人,想着谁就要谁。最后连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上司,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都咬了进去,逼得隆帅被迫自杀。希特勒并没有想对待弗洛姆一样把他杀了而是留下了他的一条小命。战后此公向盟军大吹自己是刺杀希特勒的“功臣”,结果官运亨通,先是当上了西德军的陆军司令,后来又担任了北约欧洲部队的总参谋长。

 2 ) 刺杀万万岁

  记得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曾经这么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性在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邪恶有可能战胜正义。不过成王败寇的道理让我们知道这种可能性永远是零,因为正义往往不过就是胜利者牙签上的残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事后隔岸观火地去思索这种问题,当身处其间的时候,正义也就像永动机那样是最好的燃料。一定要先确定自己是为了正义而战才能战斗到底几乎是唯一办法,譬如刺杀希特勒。
  刺杀希特勒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就像要依靠青霉素对付病毒那样天经地义,但对于曾经发誓效忠他的德国军人而言不啻叫一个宗教徒放弃自己的灵魂,放弃生命这种肉体损失在这种近乎渎神一样的罪恶感面前反而是最微不足道的。希特勒前后遭遇四十多次刺杀,其中以陆军上校克劳斯o冯o施陶芬贝格于1944年发动的最为有名,曾经屡次被搬上大小银幕,就我看过的至少就有三次:
  1970年05月07日 (前苏联)解放
  1988年11月13日 (美国)战争与回忆 War and Remembrance
  2004年02月25日 (德国) 刺杀希特勒 Stauffenberg
  最近的这次便是由好莱坞大明星汤姆克鲁斯扮演主角并投资制作的超级大片《行动目标希特勒 Valkyrie》。
  在如今充斥戏说,搞笑,无厘头的银幕上,重新看到《Valkyrie》这样的正片简直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严谨的场景调度,细密的服装美工,流畅的故事结构,以及兢兢业业的表演。这至少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个电影爱好者的自娱自乐作品,或者常常说什么一个男孩的梦,一次草根的狂欢之类对电影粗制滥造的姑息纵容。于是,让我们透过银幕来看看这部用七千五百万美元堆出来的胶片都记录了些什么。
  宣誓意味不是为自己而活
  有人信誓旦旦地号称自己在入党和移民时候的宣誓是不一样的,但就皈依程度而言,后者由于可以用货币计量更容易被人理解。在这个一切要靠货币计量才显得更为可靠的年代,军人铁血滚烫的宣誓也许是最后值得相信的允诺了,哪怕是错误的时间发生的错误的战争,军人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浴血奋战,无论是炮灰还是先烈,无定河边的枯骨只要被命令就会这么一直闪烁着"忠勇"的磷光。可这一次,军人要对他的领袖开枪,军队要向他们的元首倒戈。我们所能想到的赞美也许不能是大义灭亲而更接近于识时务者为俊杰。电影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德国军官曾经在屋顶破损的教堂里沉思,教堂因为炮灰的残缺犹如在他的信仰之城崩溃出一个巨大的缺口,继续效忠会不会使得教堂从摇摇欲坠彻底沦为废墟呢?显然这样的守护违反了他们效忠于一个凡人的本意。于是这个人可以以效忠于更本原的神来欺骗自己,对他们在凡间宣誓守护的神所做的背叛是符合更高更纯粹的神。他想,别人也是这么想的?
  他看见的是一堆高谈阔论的政客,似乎他们并不是在进行什么惊世骇俗的弑神策划,而不过是一场司空见惯的公园演讲。在一片唾沫横飞之际,他的声音刺耳地挤入这个子宫般喧嚣温暖的小客厅:刺杀之后怎么办,我的意思是如果行动成功之后你们怎么办?政客们在相顾愕然之后首先是质疑对方发问的权利,然后答非所问地再次重复类似狗熊分馅饼一样的饕餮智慧。那时候汤姆几乎是绝望的: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光杀死希特勒是没有用的,因为并没有摧毁那个体制。那些军人甚至依旧会对希特勒的亡魂效忠到底。其实那批政客也意识到这点,所以在第一次刺杀可能性很高的时候竟然像菜场买菜希望饶上一把葱一样:不能同时刺杀希姆莱就停止活动。可怜的政客们知道如果不把希姆莱同时干掉最后不过是替人做嫁衣,也就是说他们也清楚自己不过是一堆要把老虎都杀死才能耀武扬威的猴子。他们宣誓太久了,他们不是作为自己而活着太久了。于是哪怕爆炸发生了,施陶芬贝格在"狼窟"安排的卧底连报告的电话都不能正常结束,慌乱切断所有外界联系之后,使得本来就犹豫不定的刺杀希特勒嘉年华现场办公室主任也变得只会咬自己的手指和一味地咆哮:等待,等待,在无法确定元首是否已经真的遇刺之前只能等待。现在,我能做的是去食堂吃午饭。当气喘吁吁的施陶芬贝格看见犹如正在休假般的战斗队伍,他暴跳如雷地质问:为什么还是这样?其实回答恰如那批政客早已给过他的:只有他觉得是在弑神,别人不过是貌似而已。但这个弑神者还是通过那个制弹专家强行打开了谋反的潘多拉之盒:当一批几代遗传密码里都烙上守护雅典娜的圣斗士小强开始要对雅典娜的世界发出最后的摧毁了,因为小强施陶芬贝格号称把雅典娜希特勒干掉了。电影中有一段施陶芬贝格短暂叱咤风云的描写,那一刻他几乎就变成了雅典娜希特勒,他在签署文件发出指令,以至于逮捕戈培尔和逮捕施陶芬贝格的命令同时被传达到大德意志警卫营营长手里。
  神只需复活便意味着一切
  记得前不久放映的电视剧《金婚》里有一集反应了没有资格看文件的老百姓突然听到毛主席他老人家从收音机里被宣布逝世的场景:举家皆哀,是人都哭了。撇开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电影中反映电报局打字员那依次升起的手臂,那情不自禁流出的眼泪,对她们而言,是扎扎实实地如丧考妣。那一刻,被众人视之为神的凡人重新变回凡人而死去,而真正的凡人,匍匐于地的凡人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的:太阳既然落下还能升起,领袖死了,可真的是死了。一个世界,或者准确的说一种体制,一种思维模式在一个人的自然生命终结的时候竟然同时崩塌,这恰恰极大讽刺了这种自然生命在生前缔造的神话是多么荒谬苍白:皇帝轮流做也许是谎话,皇帝轮流死绝对是真话。希特勒貌似被刺事件就像最好的燃料一样使得忤逆的机器隆隆作响,无数旗帜被摘下来,无数旧旗帜下不可侵犯的人被拘捕,无数被认为不会改变的真像多米诺股票那样以几何速度递增崩塌。直到突然希特勒复活。
  以发动雾月政变的拿破仑而言,自他登陆法兰西本土开始,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兵不血刃地让敌人望风溃逃,后世的史家称拿破仑本身就是大炮和军队,他做需要做的只是伸出手臂登高一呼。希特勒也许没有这么大的魅力,但是当他的声音重新在戈培尔的电话里响起在被谋反者蒙在鼓里的大德意志警卫营营长耳朵里,重新在广播里响起在无数德国人的耳朵里,造反者失去了把造反换名为革命的一切机会。如果说不久之前那黄色的证件是他们胜利的徽章,现在则是正在开始的大搜捕中的催命符了。毫无悬念的逆转,毫无悬念的失败,他们宣布那个神是假的加以摧毁,可惜的是那个神复活了。
  历史意味着只能看见灰烬
  一场事件的结果不过是大火过后的余烬,历史上这场瓦尔基里(北欧神话中众神之王奥丁的女使,是女武神和命运之神。)行动其实从先天上就是一场闹剧而非历史剧。虽然密谋叛乱的一方计划结束战争,使得德国摆脱希特勒的统治。但追根到底,这是老贵族和纳粹新贵之间的斗争。到了施陶芬伯格作为核心的阶段,更具体而言,是军队和政党之间的斗争。
  密谋集团首先是软弱的,行动目标不明确的。虽然在希特勒上台之初,贝克等人就已经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而且身为陆军参谋长的贝克还于1928年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时以辞职表明自己的态度,然而希特勒在东西两线摧枯拉朽的胜利,征服了德国国防军所有的军人,密谋集团彻底失势。毕竟军人信仰的是胜利,而一个能带来胜利的元首,必然会导致军人的崇拜。直到1941年,德军在苏联的攻势受挫,才促使军队中的一小部分人清醒过来,反对希特勒的密谋集团才得以获得继续活动的土壤。
  密谋集团的领导人中,绝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保守分子,他们的要求之一是恢复霍亨左伦王朝的君主政体,但这帮老贵族甚至为了选择霍亨左伦王朝中的哪个人来作为新政体的国王争吵不止。这种陈腐的思想,比较于希特勒"完美"的国家社会主义,对德国民众是完全没有吸引力的。因此,密谋集团真正的行动起来,完全是在以特莱思科夫为代表的中下层军官加入到密谋集团中以后的事情。密谋集团起初的目标是趁着德国占优势地位时和英美讲和,从而能保住战争前期获取的奥地利、苏台德和波兰西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密谋集团反对的不是"取得胜利的希特勒",他们反对的是"失败了的希特勒",其功利性一目了然,因此在希特勒还在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完全争取不到军队的支持。然而41年英美的大西洋宪章宣布:战后普遍裁军以前协定签署之前,德国必须解除武装。这意味着,盟国并不会把密谋集团和纳粹区别对待。这是对密谋集团极大的打击。因此导致他们被迫加紧动作,企图在德国占有大半个欧洲的情况下和盟国讨价还价。而时间的紧迫性和大部分军人忠于希特勒的事实,促使中下层军官团体达成了"除掉希特勒是最简单有效的手段"这一共识。
  于是出现上文剖析的情况不仅仅是顺理成章简直可以被视之为水到渠成。
  邪不胜正。这几乎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存续的基础和理由,但在漫长的历史中,其实更多的存续就是在挑战这个基础中得以生生不息,一开始人们是自以为正邪而捍卫坚守,之后便聪明地开始重新定义正邪这个概念从权,最后便是我们可以把一切都看得就像一部电影那样庄严,也仅仅不过是一部电影的庄严。何谓正义战胜邪恶,早已经不是我们觉得值得感到危险的事情了,只要太阳还在东升西沉,这样的危险便将不可能变成现实,我们还可以仅仅把到底站在正义或者邪恶哪一边仅仅看作是益智游戏。
  神圣德意志万岁!其实,这种正义和邪恶的互相偷换概念才是真正的万岁万岁万万岁。

 3 ) 竖子不足与谋,往事让人唏嘘

        昨天观影《行动目标希特勒》,讲的是二战时,德军上校施陶芬贝格组织的一场以刺杀希特勒为目标的行动,影片是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其实这个故事,我早在N年前,至少有七八年历史,在《读者》这类刊物上就看过,影片不过是再一次用胶片的形式展现了这段历史,影片主演是阿汤哥,但观影最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演员们的演技,而是这个历史事件可以引发的思索。
        
        这次刺杀毫无疑问是以失败告终了,否则历史的进程,可能真的有很多改变,甚至会影响到中国的二战局势,但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以施陶芬贝格为首的刺杀行动成员,是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人是德军内部的反战军官,一部分是一些政客和上层知识分子,他们是出于对战局的不满,对希特勒领导下德国的暗淡前景的不满,而结盟在一起的。不过这也由此为行动失败流下了隐患,军方和政客之间立场和关切点是不一样的,就是在军方内部也是有分歧的,甚至还有投机者身处其中,也正是这些分歧和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葬送了成功的可能,竖子不足与谋啊,一个没有坚定的共同目标和立场的团队,失败的可能性太大啦。

        再一个,有五个关键点没有搞定,也是失败的原因。第一:行动最最关键的核心目标是干掉希特勒,施陶芬贝格的计划,也是处心积虑了,但在炸死希特勒上,出了很多纰漏,这些过程,观影中大家可能会归结于阴差阳错,但至少有很多疏漏是因为前期没有做好准备,比如施陶芬贝格本身是残疾的因素,副官的因素,时间点控制,炸药的当量都差了,如果希特勒死掉了,即使后面那些关键点没有做好,整个行动也是有翻盘的可能性的。第二:整个行动计划没有备案,一切前提假设都是建立在希特勒被刺杀的基础上,但至少应该有一个备案,万一除了纰漏,希特勒还活着,下一部的反应是什么,要留些后手。第三,关于整个行动他们赖以寄望的德军预备队部队的控制上,实际上施陶芬贝格他们指挥动德军预备队也是建立在希特勒死掉了,这支部队的军官,在一旦知道希特勒没死后,随时可能知道被骗,随时会反水的,全部的行动计划依靠一只不能完全控制的部队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第四,施陶芬贝格的刺杀小组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虽然行动组内的成员,有很多将军,可是却都没有指挥调动军队的能力,而把所有的行动都寄托在希特勒的几千人预备队上,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了,第五,关于通信中心的控制上,施陶芬贝格他们竟然没有直接控制住,太失败了,正是因为通信被掐断导致局面无可挽回,但如果把通信中心能控制住,切断希特勒的“狼窝”大本营指令,就不会败得这么惨,至少会有转机。

        所以说,关键点太重要了,对于关键点的控制,其实在一个团队中也很重要,另外一个,就是团队成员的选择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群没用共同价值观的人,是成不了事的。可惜了当年的一群铁血军人,人们应该记住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有这样一群人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了停止战争而献出生命,可惜风流只是雨打风吹去,现代社会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娱乐的社会,徒留在银幕前唏嘘的我们,仅能发一点感慨有一点回味。。。

        p.s:从小就喜欢德军的军服,确实很帅,这部片子简直就是二战德军军服的时装专场,过了把眼瘾!

 4 ) 真正的爱国主义是防止政府侵害国家。

  这部影片结局其实已经没有悬念,恐怕几乎很少有人不知道这场由汤姆克鲁斯扮演的军官所策划和亲身实施的刺杀活动,终究只是一次徒劳。尽管如此,影片所释放出的紧张气氛仍不时地让人产生屏住呼吸的感觉,观众知道希特勒不会因此而死,其所暗暗盼望的,只是汤姆克鲁斯也不会因此而死。总之,在让观众从情感上卷入这场注定要失败的“刺杀”的这一点上,影片做得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我想这得益于编导对叙事节奏和细节的出色把握。有一个细节在此值得一提,即汤姆克鲁斯在上级要求之下被迫喊出“希特勒万岁”时所伸出的那只断臂。它表明主人公对所谓“元首”的一种不认同的态度,同时也向观众暗示出这种“崇敬”无非只是一种残缺的情感、一种终将自毙的政治癫狂。将人物的政治理念转化成如此简洁而又意蕴丰富的视觉语言,真的不由让人拍案叫绝!

  影片结尾,当汤姆克鲁斯被“处决”之前喊出“德国万岁” 的一瞬间,我终于意识到,其实,这才是一部地道的爱国主义影片。西方有句名言:“真正的爱国主义是防止政府侵害国家。”当纳粹政权露出狰狞的法西斯面孔、当伟大的德意志民族面临被希特勒以救世主的名义将其毁灭的时候、当爱国的情感被独裁者别有用心地同拥护元首混同在一起的时候,真正的爱国者,我想就应当如影片的主人公这样,用自己的胆识和牺牲来叫停暴政,将国家还给人民。

 5 ) 装逼遭雷劈

我是在电影院看的,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么好的一部片子。情节紧凑,代入感强,细节也没有大的BUG,再加上一众叫不上名字但眼熟的演技派当绿叶。唯一的缺点就是人物太多,有些人物前后交代有些不清楚,比如最后被逮捕的一个什么元帅貌似之前就没怎么提到,也许是我没注意看(不好意思,中间上了个厕所,实在憋不住了)。总的来说,情节有些单薄,这个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但并不妨碍让人们去关注那段历史,那些人。

结果回来豆瓣看了之后,感觉有些意外。我不理解这么好看的一部片子。有些人非要装品味,玩深沉,还突然冒出了很多历史专家。就我观察,这些人并没有从一部电影的角度去分析这部影片的得失。他们主要的目的是表达自己上过大学。说什么靓汤的片子,偶像派,很浅薄,浅薄NMLGB啊,靓汤毕竟还是演过生于7月4日和借刀杀人这样的片子,论演技我坚决顶他,至少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从来没意识到这哥们是靓汤!好像偶像派就不入他们的眼,自己有欣赏水平。又说什么历史不是这样的。拜托了专家们,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如果大家看电影的时候看的银幕上的那个人是靓汤而不是施陶芬贝格,如果这部电影变成了大家表现自己是历史高手的“找不同”游戏,那恐怕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失败了。一句话,要研究历史,就别装逼学人家看电影——都知道您上过大学,您特心事重重,若有所思,行不?您可以去图书馆,可以去CCTV百家讲坛,您今后就是别去电影院。更有的仁兄,还以什么德国人说英语来否定这部片子。我反而觉得导演在这方面的处理是到位的,至少比其他一些类似的片子到位,因为片头的字幕都是从德文再变成英文,靓汤开始写信的时候的旁白也是德语然后变成英文,这样的处理就很好啊,既交代了历史背景又不影响这是一部英文片的事实。何况这部片子并不是类似于硫磺岛上的来信,或者亮剑那种需要用不同语言突出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片子,人家压根就是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的,这个时候操什么语言其实并不重要。明白不?还装B不?

总之,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好片子。好吧,这次就让我勇敢的表现一次自己的浅薄吧。文艺(女)青年们鄙视我吧。我是SB,我没上过大学。

最后引用一句孔子的话送给某些人——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呜呼哀哉。

 6 ) 这样的刺杀,很和谐

片子下载有一段时间了,昨天才看。看完后第一感觉是,这种刺杀太小儿科了。

第一,能带一包炸弹,必定能带两包或者3、4包,又或者干脆带别的,手枪,手雷什么,反正大把机会接触到希特勒,只要往嘴里或怀里一塞,OVER。

第二,关键是主角施陶芬贝格想全身而退,也有可能想为自己谋一份福利,这种刺杀,不成功是正常,成功了才叫反常。

仔细想想,施陶芬贝格被塑造成了一个想改变德国的人,避免德国走入被打败或占领后的惨境,而即使失败了,也“向世界证明,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是希特勒”。而仅仅杀掉希特勒也许容易,但为了达到与盟军停战、向盟军投降之目的,需要更多,包括合法合理的夺取政权,取得军队的信任或者有足够的威信能指挥所有德国军队。

这促使施陶芬贝格想到了利用Valkyrie这个希特勒本人制订的计划。这是一个为了确保即使发生政变、希特勒政权也一时不会倒塌的计划。如果对之稍作改变,再将那些可执行此计划的人煽动过来,就可以将此计划引导至完全相反的用处。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希特勒必须先死掉。

所以我们看到:

第一,这些计划来计划去的人手上没有枪,没有炮。有一些权但无法直接指挥到大批军队。

第二,参与计划的人很多,角色齐全,什么官什么爵都分好了,只要计划成功,立马上位执政。而事实上直接做刺杀希特勒这件事的人,只有2个 ,主角和副官。

第三,而这两个刺杀希特勒的人并未抱有杀身成仁之心,也可能无法抱有,因为事实上施陶芬贝格是整个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棋子,重要到这种地步:他不单要杀掉希特勒,还要不尘不染的全身而退,回来后再指挥整个夺权行动。

可以想像的是,没有人能做到这样,也没有人应该做到这样!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所以这个必然失败的计划不单未能完成施陶芬贝格个人和德意志民族的救赎,也为剧中所刻画的英雄形象留下了一些阴影——如果施陶芬贝格抱着必死之心,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向东方文明学习、了解一下究竟何谓刺杀艺术;又如果此计划参与者们都如他一般坚定,那么,也许世界历史没什么变化,但德国的战后历史将完全改变。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当然,现在坐在电脑面前一边打字一边看着女儿在旁边嬉戏的我,也许根本无法理解65年前的其时其景。处于Internet时代的人们被极度丰富的信息资讯天天泡着,久了就难免看轻很多人很多事,会觉得有些事不过尔尔,有些人可以随意嘻笑辱骂。

所以,就当是戏言吧。

 短评

阿汤哥信科学教后果然傻了,然后导演大概也是个二逼,使得整部片子成功俱备了一种傻不叽叽不知所谓的诡异气质

8分钟前
  • Mr.D
  • 很差

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电影院看,很幸福。

12分钟前
  • 影熟人
  • 还行

太他妈好看了。。。

13分钟前
  • Charlie
  • 力荐

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此话不假,咱在《第三帝国的灭亡》里瞧得其中玄妙,看来这电影的说教就忍受一下吧,真正应该讨论的民族性问题有点含糊,不喜欢

16分钟前
  • StanGoD
  • 较差

历史没有假如,也往往没有真相

18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可以用来学习如何干事。。。

23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唯一的亮点是刺杀结束后的有秩序的反叛行动,为人民起义、恐怖组织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27分钟前
  • 麦田
  • 较差

多好的素材,拍的这么好莱坞式稀烂......

2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较差

悲剧了

31分钟前
  • feenter
  • 力荐

6/10。可以删去30分钟,举黄牌和枪决几幕硬生生搞成了主旋律。本以为剧情会纠结于策划行刺的过程,没料到两方通讯战和继续控制柏林的打算对我这种历史盲而言还有点张力,只是叛变结局已成事实的情况下,再玩简单的事件铺陈毫无悬念。应该重点放在主角暗杀失败后的心理,妻子停车吻别的闪回简短但感人。

3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only watched the first twenty-six minutes

35分钟前
  • hospitality
  • 还行

战争和政治实在太恐怖。

39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操着流利英语的德国鬼子 看着真别扭

41分钟前
  • 手机永远快没电
  • 还行

政治事件有时候就是瞬息万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2分钟前
  • 择日而王
  • 还行

德国人,策划一次暗杀如交响乐般庞大,只可惜没有事先把执行部队和通讯渠道的头头拉拢过来,结果这两人奉命行事坏了全局。但说回来,阴谋只能限制在小圈子里,何况当时的大环境,即便小圈子都不坚定,难怪会失败。

45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靓汤的电影,即便内容不好,也算饱了眼福。比起条理性,逻辑性,节奏性,视觉听觉性,更喜欢同期的《黑皮书》

49分钟前
  • 神诺诺
  • 还行

两小时的片长做得再好,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份“压缩饼干”。对历史有兴趣的,建议先读《第三帝国的兴亡》以助于消化。

5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行动目标希特勒》这部电影里的一群人,篡权夺位的意思绝对大过反抗纳粹、拥抱正义,小汤死的时候可以喊:“德意志万岁!”为什么当初不选择充当人体炸弹?

56分钟前
  • 蛮爷
  • 还行

汤哥的制服虽然诱惑,但是腿真好短啊……(妈的和这个电影有关系么)

58分钟前
  • Abe
  • 推荐

★★★半 ~ !

1小时前
  • Ariz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