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

HD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丝莱特,凯西·贝茨,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革命之路 剧照 NO.1革命之路 剧照 NO.2革命之路 剧照 NO.3革命之路 剧照 NO.4革命之路 剧照 NO.5革命之路 剧照 NO.6革命之路 剧照 NO.13革命之路 剧照 NO.14革命之路 剧照 NO.15革命之路 剧照 NO.16革命之路 剧照 NO.17革命之路 剧照 NO.18革命之路 剧照 NO.19革命之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革命之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当他们第一次见面,他是高谈阔论的有志青年,她是向往成为名演员的未来之星。而如今,婚后的他们变了。在一次演出后,丈夫弗兰克与妻子爱波大动肝火,两人多年的积怨终于爆发。莫非婚姻真的躲不过七年之痒?悲痛的爱波整理照片,发现弗兰克年轻的照片,想起他曾经描述的“美好的巴黎”,她提出了一个计划“全家搬到巴黎”,以拯救这个家庭。但是,这看似遥不可及的计划,却成为了催化剂,将两人推向婚姻更痛苦的深渊。巴斯特基顿之大学传教士哦见鬼!吓破胆蛮战第二季火线追凶2之押解惊魂死亡地带第四季犯罪心理学暗战花千骨2015幻日奇遇致敬英雄天降厨神独宠我百分百感觉2振华英雄缩水情人梦(国语版)黎明追剿青春爱欲吻教室的那一间第二季黄河异闻录虹色时光2018特勤中队世界奇妙物语2021夏季特别篇炽热豪情灰姑娘游戏小五当官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听风捉影神的孩子奇遇记生日快乐(粤语)恋爱操作团血腥蜡笔偷心艺术四世同堂1985爱的生命密码贴身兄弟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灭证大追杀三色幻想:宇宙之星迷失海湾第一季魔盒东京攻略(原声版)

 长篇影评

 1 ) 这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前两天看了《革命之路》,看之前对本片期望很高,看了之后有一点点失望,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看完萨姆•门德斯导演的《毁灭之路》之后基本上也是这样的感觉——这两部应该也算是好电影了,只是和他的银幕处女作《美国美人》相比还是差太多了。
当凯特•温特莱特一出场,我在心里暗暗感慨:时光真残忍啊时光真残忍,原来这是一多迷人的性感大妞儿啊,曾经少女般的娇媚,以及那一身丰腴的好肉,仅仅过了十年,就几乎全没了。
说回到《革命之路》这部片子,我之所以对这部电影失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它的很多情节和细节都太生硬了,感觉它是为了要有冲突而不断制造冲突,所以男女主人公的飚戏虽然看上去挺过瘾,但如果回味一下,还是觉得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有一点点苍白,有一点点无力。
如果说本片中有什么让我深感认同的地方,那就是本片揭示了庸常生活在扼杀一个普通人的梦想的时候,那可真是毫不手软,而且最让人无法忍受的就是,它在扼杀的时候绝对不会如手起刀落、人头落地般痛快,而是一个如钝刀割肉般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过程。
于是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事不断发生:那些神采飞扬的男孩慢慢地变成了灰头土脸的鸡贼,那些眼神灵动的女孩慢慢地变成了眼神呆滞的抠逼……

我经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做一个追梦者更痛苦,还是做一个鸡贼或抠逼更痛苦?
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追梦太痛苦了,但如果仔细想想,他们真的曾经迈出过追梦的第一步吗?根本就没有——而这也让我想起我在柴静的博客里看到她引的张越评价《阿甘正传》男主人公的一段话:“阿甘就是看到一个目标就走过去了,别的人是看见一个目标,先订一个作战计划,然后匍匐前进,往左闪,往右躲,再弄个掩体……一辈子就看他闪转腾挪活得那叫一个花哨,最后哪儿也没到达。”

这段话我之所以一直都记得,就是因为我发现有些时候我也是“闪转腾挪活得那叫一个花哨”,结果真的是哪儿都没到达。而在另外一些时候,我决定放手一搏去做一件事,我就想着不管多难一定要把它搞定——做的时候发现的确是很难,但我咬牙坚持,最后还真就把这件事给搞定了。
前几天和我弟弟聊天,我跟弟弟说了我的上述想法,并对他说了拿破仑说的一句话:“先投入战斗,再去想解决的办法。”弟弟听了之后说工作之后发现还真就是这样,没做之前想再多也没用,只有开始做了,才能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掉。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另外一句很著名的话,和拿破仑的那句话基本上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想《革命之路》男女主人公的梦想之所以胎死腹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追梦的困难想得太充分了,另外庸常生活的控制力实在太大了,这使得他们还没来得及真正迈出追梦的第一步,悲剧就发生了。假如他们真的不顾一切一起去了巴黎,开始走一段属于他们两个人的“革命之路”,并且在革命中学习革命,那么无论结局如何,他们一定能拥有一段值得日后反复追忆的美丽时光。当然,现在再谈这样的“假如”,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但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还来得及,因为我们还很年轻,假如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那我们就有可能拥有一种鸡贼们和抠逼们想都不敢想的人生,这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2 ) 你给我的拥抱是习惯么

“我们不能通过逃避生活来获得安宁,伦纳德。”这是电影[时时刻刻]里伍尔夫对丈夫说的话。
可惜的是,很多时候逃避生活也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安宁。生活永远无处不在。
萨姆门•德斯的电影看过三部, [美国美人][锅盖头]以及这部[革命之路]。
我喜欢说他的电影里没有希望。或者换种说法,在他的电影里我找不到意义。
婚姻,战争,爱情都是如此疲软的名词。时间过去后,我们除了狼狈不堪之外,慨叹显得那么多余。
迪卡普里奥•莱昂纳多和凯特•温丝莱特十年之后的再次合作。十年前,他在泰坦尼克号上深情款款的对她说,你跳我也跳。十年之后,他在客厅,在公路,在无所不在的场所里与她争吵。他搬出一个男人的追求,他说出一个女人的妇道。但其实谁都知道,我们所执着的不过在给生活找一个借口。这个借口让你继续忍受生活,忍受得信誓旦旦。他们把这个叫做智慧。
他说巴黎是他的梦中城市,他说那里的人活的很有精神和这里完全不一样。
他在一个濒临绝望的女人面前谈他的理想,谈他对现实生活的诸多不满。仿佛这样才像个忍辱负重该被珍惜的男人。
也许有天静下心来你会想到,你并不是厌恶现实生活,而是厌恶现实生活不够推崇你。
理想不算清白,梦想也并非追求。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是不是爱情有一天都会变成这样。拥抱变成习惯,亲吻只是寂寞。结婚多年有各自的婚外性行为。在某天下午看着对方的脸,突然发现已经没有任何形式的爱情了。没有嫉妒,没有思念,没有任何可以让彼此牵连的东西。巴黎才真正的开始变得很遥远。
但其实疲软并不是来自于生活本身,而是来自于创造生活的自己。
大多数时候也并非没有选择,或者因为胆怯,大多因为私心,也统统把妥协推给非人为的力量。然后做出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
如果拥抱到最后都成了习惯和落寞的话,不如不要拥抱而是放手吧。只怕放手之后又将跌入下一个让人疲软的拥抱。反反复复如同嚼蜡。
然后突然记起来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对露丝说的话,他说,获得这张船票是我一生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好事情,我很感激,露丝,我很感激。
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就是这样吧,你能在睡醒的时候握住一个人的手,然后看着窗外见亮的天空,默默的在心里说,我很感激。

 3 ) 《时时刻刻》着,颓了。

为什么,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世界上出现了很多电影,让你不得不承认他好,但是你再也不会爽。
这几年的奥斯卡候选者们,都有一点病态的歇斯底里,这可能是时代的症候,或者是我自己的不真诚。这感觉就好比:十年前的《美国美人》是会让人看出性欲并会持久兴奋的那种,十年后的《革命之路》就是例行公事的那种。
有此种对比效果的,还有:若干年前的《变脸》,和若干年后的《赤壁》;若干年前的《愤怒的公牛》,和若干年后的《无间行者》;若干年前的《时时刻刻》,和若干年后的《朗读者》;若干年前的《搏击俱乐部》和若干年后的《本杰明巴顿奇事》。最快的,国内的,《疯狂的石头》,以及两年后的《疯狂的赛车》。
电影人在变老,电影的时代也在变老。或许,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应该叫变成顶梁柱,变得世故。看今年的奥斯卡,真正的老年导演们都已经退出候选席位,《猜火车》一代远离肮脏的马桶,开始进入社会主流,角逐电影界的社会地位。若干年前他们作为楞小子红过,若干年后,他们开始懂得取悦。

5分钟一个情节点的电视剧和充满飞车爆炸美女型男的007派、蝙蝠侠派不叫取悦;拍出他妈的让你看懂百分之八十的“类艺术片”,才叫取悦。我自己到这里也才明白,我上文提到的“时代的症候”是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amazing的世界里,让我们trapped,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因为什么都可以amazing,什么都可以让你trapped. 因为你可以旁若无人坚强无比的走一条你他妈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的路,而无需侧目。

我不知道为何要说这些。或许因为奥斯卡将近。哈哈!作为《猜火车》一代,作为《罗拉快跑》一代、以及王家卫一代影迷,我以此缅怀!

从结构上回到开头:为什么,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世界上出现了很多电影,让你不得不承认他好,但是你再也不会爽。
除了技巧纯熟是一个一不小心就致人over的因素外,同一主题的穷尽表达是另外一个让人厌倦的事情。当你思考文艺片和商业片区别等种种电影终极问题的时候,最后还是会回归到它表象的答案:做艺术片或者商业片。
事实是残酷的。有百分之八十的电影院观众笑点很低;有百分之八十的DVD狂热收集者智商很高。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电影院观众和百分之二十的DVD狂热收集者在走向“专业”影迷的路上。不凑巧的是,有百分之二十的电影工作者和百分之二十的专业影评人操控着电影专业水准的评价和各大牛逼奖项的角逐。(以上表达是个混乱的逻辑,每一句子各成完整表意,并不影响其他分句子的分析,互相间有可能有交集,有可能没交集)。笑点很低的人将电影看做无需智商的玩意儿,智商很高的人以笑为低俗,他们会看到两个人在阳光下缓缓的对话而哭了起来。
然而,《rovolutionary road》就是这么一个不开眼的片子,他捡来一个陈旧的主题,使用了两个陈旧的明星,却给了它一种最被狂热级影迷期待的艺术片面貌。它就是这么骑在墙上,没有招人待见。泰坦尼克号的超级粉丝一定会伤心落泪的看到大肥温和大里奥在此片里的婚姻危机、生活困惑;而奥斯卡众牛逼评委如果选这样一个不surprise又有致敬泰坦尼克之嫌的艺术片进入奥斯卡的话,实在又显得自己水准不高。
但是,但是,我不无痛苦的说,这真的是一个没出错的片子。我此刻的心情,就像大肥温的危机心情,礼貌性的说一句:早上好,炒蛋还是煎蛋?真是个愉快的早餐,have a good day! then, kissbye.然后独自一人边刷盘子边哭了起来。
我缅怀青春的老去。
你看《革命之路》里种种切合主题的事物们,那些让人厌倦的事物们,你看大肥温的屁股和大里奥的脸,看他们标准化的帽子,看大肥温那平庸的让人都不想用丑来形容的家庭主妇服,还有跟他们长的太他妈像的邻居couple,和邻居couple的新邻居,看他们那永远看不到近景的孩子,没有欢笑,但又那么一切正常,这难道,不应该让人好好吵一架吗?吵架就是这么来的。不出错的就老了。不出错的那么让人厌倦。那么,谁来给这个貌似蓬勃着、却已经老掉的电影时代刷新一下。能不能不玩了,能不能真诚点。能不能平静点,不那么浮躁了。

说实在的,为了铺垫此片,我专程重看了泰坦尼克,一天一夜,我泡在电视屏幕前,我看着美丽的阳光下古典极了的Rose,和瘦削脸庞、面带羞涩的Jack,很想轻轻的说一句他妈的“我爱你”。因为此刻,我的肩膀不再因《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智力游戏而紧绷,依然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大灾难,此刻,我至少能灾难一会,谈情说爱一会儿,看俊男靓女一会儿,受道德教育一会儿,缅怀历史一会儿,高科技一会儿。重要的是,我从容。我不排斥五味杂陈,但我排斥态度暧昧。
此后,我才回到现实里。让我们平静的夸奖一下这部片子吧!真的!缅怀青春不是办法。说实在的,大肥温现在已不需使劲,便可以炉火纯青;大里奥的荷尔蒙还在高速增长,他们在《革命之路》里,仍是非常登对。吵架都能吵出层次来。你看大肥温发飙一下,隐忍一下,大里奥一骂人,脸上的肉体能够比在泰坦尼克船头拉大肥温时更崎岖。他们就这样一唱一和,刷新,再一唱一和,刷新,让你觉得,真是吵架也不让人烦那。门德斯就庆幸吧,如果换成别人吵架,这片子就毁了。
因为我们看过他们在泰坦尼克里缠绵,所以我们此时会伤感。那中年危机、家庭关系的主题不是革命之路带来的,而是从泰坦尼克到革命之路的结果,门德斯是多么贼的一个人那!!!
然而,此后,多年以后,还有谁能这么幸运吗?世界是平的,到底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我们的悲哀?

突然有一句题外话:为何电影不能和观众和解?我当你是导师,或者是伙伴,你不要把我当敌人吧?从何时起,你一定要靠鄙视自己的智商或者挑战我的智商,才能出风头来的。

哦,对了,忘记切题:此片真的很《时时刻刻》。只不过不那么隐忍。男女主角都显臃肿,或许也是为了切《革命之路》的主题。这个片子太主题了。时时刻刻的重复着主题。
在此怀念《时时刻刻》里尼克基德曼的鼻子,和她的手。

 4 ) 革命之路的尽头,是死路一条

十年前,《TITANIC》摘走了奥斯卡十项大奖的桂冠。虽然Leonardo DiCaprio和Kate Winslet什么都没拿到。
 
十年后,只获得了三项提名的《Revolutionary Road》在《Slumdog Millionaire》这种四星片的面前输的一败涂地。不过没关系,奥斯卡已经不算什么了。
 
十年。套用一句早已滥俗的话,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一算之下我几乎被吓倒——看《TITANIC》的时候我才14岁。14岁!遥远的靠想象和回忆都够不到的年纪。
 
十年放在别人身上,变化也是一样。当年意气风发的画家Jack变成了微微发福的无聊上班族Frank,当年珠圆玉润的大小姐Rose变成了有着深深抬头纹的家庭妇女April,当年伫立船头深情对望的恋人变成了住在革命路转角每日吵的地覆天翻的普通夫妇。十年啊,白驹过隙啊,白云苍狗啊,看着《The Reader》里真真正正美人迟暮了的Kate Winslet,真是怎么感叹都不为过啊。
 
可我也必须承认,岁月终究没有白白把Leonardo DiCaprio和Kate Winslet变老啊。
 
《Revolutionary Road》绝对是2008年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影片结束,清冷的钢琴声犹在耳边,满心纠结说不出口。导演提了一大堆问题丢到我们面前,却一个答案都没给。
 
想起最好的朋友出国之前,我们坐在大排档聊了一晚上人生道路的话题。我说,你还记得中学时候我说过的话么?即使不要家庭,不要婚姻,我也要有自己的事业。现在我不这么想了。24岁的我对未来的理想,已经变成了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家庭幸福,第三才是有份薪水够我每年出去旅游的工作。至于工作的内容,只要能对社会多少有点意义,不算浪费了地球上的资源就好。我怎么觉得我的想法开始向父母的方向靠拢了?我是不是变老了啊?朋友莞尔一笑,我现在也是这么想的。

后来妈妈对此的评价是,这是思想变成熟的表现。

可我现在这么写着,为什么突然就很心酸。

就像他们刚认识的时候,幽默睿智的少年畅谈着巴黎,笑容甜美的女孩梦想着舞台。而十年之后,Frank俨然一副标准上班族模样,西服领带公文包,在通勤列车上翻着报纸,在办公室里糊弄着工作。曾经发誓绝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现在却成了和父亲一模一样的人,a real joke,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让天地都黯淡的落寞。努力扮演着挣钱养家的好丈夫好父亲形象,偶尔偷个情心虚的回到家,妻子准备个惊喜就感动的眼泪汪汪。巴黎?那不过是年少轻狂的梦,谁到了这把年纪还抱有这样的梦想,简直成了ridiculous的事情。

可偏偏就有人不能没有梦想。而这个人偏偏还就是他的老婆。做饭洗衣倒垃圾,April每日重复的程序都在昭示着她家庭主妇的形象。偶尔参演的蹩脚乡村舞台剧,在成为演员的梦想面前分明就是讽刺。她幻想去了巴黎就可以开始完全不同的生活,不再于日复一日对生活的copy paste中走向衰老,而能展开一片充满激情多姿多彩的天地。不幸的是丈夫意外的升迁和自己意外的怀孕打乱了她完美的计划,最终,在革命之路的尽头,April走向了失败,也迎来了死亡。

他们有谁想错了做错了什么吗?谁都没有。

我们都年少轻狂过,然后现实会以各种各样的挫折来磨平我们的棱角。高中时候我一直深信,被社会磨成光滑的鹅卵石是件让人恶心的事情,我做不到,也绝不要成为这样的人。现在有人对我说“如果日子过去了,并没更成熟而只是苍老了的话,大概就是最可悲的事了。”,在下举双手赞同。

所以Frank没有错,他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曾经壮怀激烈,挥斥方遒,而最终流于平庸,陷入循环,向往安定,用些许偶然的小满足自我安慰,于生命的流逝中,将梦想遗忘。

我们都不甘寂寞过,我们都热恋过。可连医学研究都宣称热恋的感觉只能维持18个月,那之后的漫长一生我们还要不要和这个人继续走下去了?April不懂得爱情就像冬天里的柴火,以为它可以一直熊熊燃烧而不必面对薪尽火熄之后的漫长寒冷。所以她失望甚至绝望了,她想不通当初这么出色的一个总是能把她逗笑的男人怎么就成了现在这副德行,曾经和她是天造地设一对儿的完美伴侣怎么就剩了现在这么一张令人生厌的嘴脸。她受不了乡下平淡无奇循规蹈矩的生活,她想去华丽的异国为人生谱写熠熠生辉的新篇,可身边的人们,连同自己的丈夫,怎么就都不能明白这种像要窒息的痛苦呢?直到爱情烟消云散,梦想得而复失,那继续行尸走肉的活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吧。

所以April也没有错,她是我们很多人最终被压抑了的自我。执着于哪怕是虚无的幻想,追求变化,渴望激情,希望爱情永远充满新鲜与活力,而最终被现实打败,于梦想的破灭中,将生命埋葬。

有人说,《Revolutionary Road》就是Jack当年没有淹死和Rose一起上了岸的后续故事。也许吧,我猜Kate Winslet在促成这次合作的时候一定也这样想过。你看现实是多么的残忍,它把当年才子佳人的外表和内心都改掉,扔给我们一个血淋淋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王子公主永远只能在童话里幸福。

写了这么多,影片要讲述的东西还远远没说一半。是我太啰嗦了,还是Sam Mendes实在太深沉了呢?

记得有次和同事说起来很期待这部电影云云,已经看过了的同事大摇其头说这片子超级无聊且莫名其妙,那个April简直就是个疯子。确实,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Frank真够可怜的,他总是以非常温和诚恳的态度开始和April的对话,掏心掏肺的想来一次深入交流,最后却总是以失控的对吼吵架结束。同Frank一样,我们很多人都以为沟通是很好的,甚至也许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但在这里不是。

因为沟通的前提是“通”,而April已经关闭了她的大门。因为没有人懂。她说的最多的话是leave me alone。

于是我不禁要问,还有什么方法能拯救这场婚姻呢?至少在我看来,April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她没有预见到即使他们真的搬到了巴黎,故事的结局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路路断绝。革命之路的尽头,是死路一条。

可这样的结论未免太让人郁闷。本来是多好的一对恋人啊,怎么最后就弄成这样了?

难道生活真的就糟糕到了这种地步么?卖房子给他们的胖房东,在他们搬走之后转眼就换了评价他们的论调;邻居家的男主人说我们不要再提Wheeler夫妇的时候,心里无非在缅怀一段来去匆匆的风流韵事,如同贪恋一张线装书里的铜版纸彩页。难道真的只有胖房东的神经病数学家儿子才能洞悉他们的想法并说出真话?生活的本来面目不该这么让人绝望和悲哀。

没有答案。

所以说,《Revolutionary Road》实在是一部需要看很多遍的电影。

最后,还是让我把话题转回Leonardo DiCaprio和Kate Winslet吧。奥斯卡没有把最佳男女主角颁给这部影片里的他们,进一步坚定了我认为奥斯卡越来越不靠谱的想法。岁月的确把他们的青春美貌都带走了,可从那几场吵架的戏你就能看出来,两个人现在的表演是多么有张力多么引人入胜——即使演的略微有点过了。

 5 ) 生活的真相是羊肉卷

翻开5年前的日记,再看看现在的,发现5年来书写的内容大抵相同:都是现实生活的苦闷,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想要改变逃离的冲动。虽然这5年,我已经从北走到南,离开学校走进社会,换过几次工作了。

所以,《革命之路》这样的电影果然不能轻易碰,因为生活的有些真相,好比一只脆弱的气球,被这么轻轻一扎就破了,而内里其实空空如也。就像电影里那个疯子数学家说的:大多数人都身处空虚之中,只是很少人有看清真相的勇气。

不凑巧的是,我还是看了这片子。导致随后看金球奖颁奖典礼,当温丝莱特因为《革命之路》获得影后在台上手足无措时,我的心却在《革命之路》的配乐里,瞬间荡到谷底,觉得这生活真了无生趣。

金球奖上介绍《革命之路》的嘉宾说这是个探讨中年夫妇婚姻的电影,说导演希望这片子可以让所有的夫妇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显然这个理解浅了,片中APRIL面对日复一日没有激情的生活,所衍生的逃离欲望,不仅适合中年夫妇,也适合所有在庸常生活里日复一日的人们。

只是逃离的出口又是什么呢?没有方向的APRIL在丈夫一张旧日的照片里找到希望——去巴黎。去巴黎让丈夫找寻理想,而自己来工作养家,仿佛这就是表达爱情和感谢的最恰当方式。去巴黎,仿佛空气就不一样了,每一个分子都带着甜味,只要身处其中,就不再感到绝望。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居然也说动了frank。是啊,去巴黎,就能摆脱每日穿西装戴礼貌,手拿公文包从家到车站,再到公司小隔间这条已经发霉的轨迹;去巴黎,或许就真的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吧?

有那么一会儿,我还真希望他们去成了。因为那证明生活总还可以任性一次,即便最后的结果不如人意,怎么说去了,就代表尝试了。

可生活并不是那样。一个意外的孩子,一次意外的升迁。是安稳还是冒险,在frank内心的天平上摇摆,终于幻想还是败下阵来。可将所有希望系在巴黎梦上的APRIL却无法接受生活仍将毫无改变的事实,她争吵、和丈夫的好友纵情,她想杀掉肚里的婴儿……

结果呢?当她对frank失控尖叫,冲向树林,说她不想说话,她需要想一想时,我相信直到天都黑了,她依然没有得到答案。她和所有想要逃离此刻生活的人一样,只是知道这生活必须改变了,再这样下去就快窒息了,但如何改变才会让生活真的好起来?相信没有多少人知道。

最终APRIL只是做了一个必须改变的举动,杀掉肚里的孩子。至于这个举动会指向生活的何种改变,她却再也没机会知道了,因为一切都超出了掌控,她赔上的是生命。

整部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镜头,并不是两个主角的争吵和痛苦。却是结尾时,那两对夫妇对维勒夫妇的谈论。身为维勒夫妇好朋友的DAVID,在屋子外对妻子说,我们不要再谈论他们了好么?妻子说好的,然后两人亲吻拥抱着,回到屋子里面对新来的邻居。不谈论,便好像那真相从未被捅破,他们就可以继续配合着欺骗自己,继续努力维持面似美好的生活。

而曾经无比喜欢维勒夫妇的房屋经纪人,却瞬间转变了嘴脸,曾经是年轻的优秀的维勒夫妇如今在她嘴里变成了有点古怪的。只是那些喋喋不休被她的丈夫消音了。他们将继续一起生活直到老死,当然也会继续说很多话,那些字句却不会再有意义。只是伪善生活表面那层漂亮的瓷砖而已。

当画面隐去,开始出字幕的时候,我迅速的将电影关掉了。就连那音乐都不能负荷,像沉重的鼓点一下下敲在心上。我对朋友说,这电影太让人绝望。他说:还好我没看,明天还要去吃小肥羊呢。对我来说生活的真相就是一盘盘的羊肉卷。想那么多干嘛?

是啊,想那么多干嘛。不小心窥见了下真相,却还是要继续生活。那么就为了羊肉卷吧,为了早餐的牛奶玉米片,为了冬天后的春天,哪怕是要欺骗自己,却只要快乐就好。

 6 ) 路之尽头

(一)

惠勒夫妇住的那条街竟然叫“革命路”!

维基百科上定义的革命,是“一种激烈的变革。往往是一个利益集团采取暴力等激烈的方式打击另一个利益集团,从而形成不同的利益格局的系列性变革。”革命代表变化,打破原有的和谐关系,寻求并建立新的秩序。

惠勒夫妇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争执基本可以说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革命,对婚姻围城的革命。但革命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婚姻关系上吗?换句话说,如果惠勒夫妇最后离婚了,他们是否就能各自冲破那沉闷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找到新一层的精神自由?

《革命之路》是作家Richard Yates 的第一本小说,这部发表于1961年的作品是充满政治意图的,代表了一种对程式化美国梦的叛逆,和对美国五十年代反叛精神消亡的强烈不满。小说改编成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选择都可谓精益求精。导演Sam Mendes 以指导《美国丽人》一举成名,对美国中产阶级中年危机的刻画可谓传神之至;男女主角Leonardo DiCaprio与Kate Winslet在1997年《泰坦尼克》中的情侣早已成为银幕经典,十一年后再度携手合作饰演一对要打破围城桎梏的夫妇本身就十分令人期待。二人在片中的表演几乎无懈可击,每个人都被推搡到无路可退的边缘之上恣意爆发,真实得可怕。

纵观全片,Yates属于六十年代的政治主张在电影中已经淡化到踪迹皆无,Sam Mendes 似乎刻意的将重点全放到了惠勒夫妇身上,就事论事,避免谈到April或者Frank所代表的时代意义。尽管缺少了原著的政治气味,这个也许“降格”了的围城事件竟也相当的恐怖,灰暗得让人毛骨悚然。



(二)

故事中居住在康州的惠勒夫妇努力打破定势追求理想生活的出口是去巴黎,尽管巴黎与近在咫尺的纽约恐怕并没有多大的实质差别。“革命”的具体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走上“革命道路”的勇气与决心。这样的决定,在沉闷保守的康州社区真可谓惊天一炮,邻居大囧,同事震撼,就连惠勒夫妇房产经纪人的精神病儿子约翰(Michael Shannon)也敬佩加赞叹的说:“很多人都能意识到生活的空虚。但承认绝望,这可真需要胆量!”

这样的决定让本来已走上下坡路的夫妻关系重新振奋,二人都着实的自我感觉良好了一番,一边享受人们的异样眼光,一边为自己脱离绝路的出脱与不俗沾沾自喜。

这里,我想一个非常关键的“革命”动机便是这种超然大众的源动力,与极尽全力保存这种超越性的努力。在惠勒夫妇的邻居眼中,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艺术是不被理解并令人怜悯的(如果不是更为激进的鄙夷的话)。但“超越大众”的想法本身有错吗?或者换句话说,一个人如何界定自己究竟是普普大众的一分子,还是在某个角度某种程度上超越一般大众行为准则与思维理念的不凡之士?再追问一句,思想上的超越与行动上的超越是否常常脱节?而这种脱节,是否本身便是大众的,普遍的,是一种常态?



(三)

Leonardo DiCaprio饰演的Frank可以说是他近年来最为成功的银幕形象,许多细节堪称经典,比如他穿着旧式灰西服,带着呢礼帽,从火车站出来,混入无穷无尽相同穿戴的上班族人潮中,画面几乎就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René Magritte 1951年的名作Golconde再现!这里有一个安排非常出彩:Frank的西服是敞开的,露出里面的衬衫和领带,很明显,比较其他中规中矩墨守成规的上班族,Frank有一种内在的活力要爆发出来,他的表情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而他在生日当天带公司秘书出去吃饭,说起自己老爸在Knox公司当了一辈子的推销员,自己本来多么不屑步其后尘的时候,满脸的落寞孤寂让人心疼;但与April几乎大打出手之时二人恶言相向,他的表情扭曲变形,眼珠凸爆,又让人不寒而栗。影片接近尾声暮色中他在绿树掩映的街区狂奔,人影树影屋影飞快掠过交汇一体,与他开始的意气风发和落寞相对比呼应,感慨,心痛,遗憾,五味杂陈,万语千言却只能化作一声沉默的长叹,随着音乐稀释在无穷无尽的黑暗中。

电影中的Frank做错了什么?

他不是一个十分称职的丈夫,但也还不坏。正如他所述,他日复一日做着毫无兴趣的枯燥工作,拼命赚钱养家,人父人夫的职责确实都算尽到;但他同时又是个懦弱而虚伪的人,他的言行不一体现在他对理想的不坚持,对婚姻的不忠实,和对自我的不诚实。Frank当然不是坏人,充其量就是有点小猥琐,把他放到现实生活中来分析他究竟做错了什么,还真没什么实质性有意义的答案。
  
但往往,婚姻的解体,生活的崩溃,并不是因为有一方真做错了什么。表面对错掩盖的,从来都是更深一层的不调和:世界观,价值观,或者,生活的基本理念。
  
Frank与April的悲剧总结起来,终是因为一个肯与生活达成妥协——不管途径是自我麻痹还是价值再发现;而另一个,固执己见死活不肯让步。



(四)

April的遭遇与英国导演Stephen Daldry于2002年拍摄的电影《时时刻刻》中的Laura Brown (Julianne Moore) 几乎异曲同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April的心路历程也许正反映了Laura走上绝路的原因。

很多人并不同情April,就是因为以她为代表的这种自认为高人一等的生活态度,侵犯了大众的平凡堡垒。若在网络上,April也许会被称作“二文青年”(“文学青年”+“文艺青年”)嘲笑一番,甚至可以对比顾长卫《立春》中王彩铃的遭遇延伸一下如果她真的去了巴黎,境遇与孜孜不倦做着北京梦的王彩铃会有何不同。

有意思的是,《时时刻刻》中的Laura找到了出路,《立春》中的王彩铃也找到了与生活妥协的方法,倒是April义无反顾的走上了绝路,如同伍尔芙,与命运殊死抗争。而引致April终上绝路的家伙,竟然就是那个疯子数学家——他对世事的洞察何等精辟,措辞何等犀利,而由此带来的伤害又是何等的致命!疯子的母亲,房地产经纪人吉温斯太太(Kathy Bates)不停的为儿子的疯狂言语辩解,说“他有病,他有病”——可作为观众的我们禁不住颤栗着扪心自问,现实中,究竟谁才是颠倒黑白的疯子?

是April欲望太多么?不甘平凡?

我想这并没有正确答案,每个人对April的理解大概都有不同。但我个人不能认同压制欲望的处理方法,就如同妥协与不妥协根本性质的不可调和,欲望并不能被压制,它一旦产生便不可消除,只能被满足,或被转移。被压制了的欲望不过暂时隐身,将来会以遗憾、悔恨或者白日梦等各种方式跳出来如影随形。

何况,April所寻求的,用Frank的话来总结,是对世界最纯粹最真实的感知("I wanna real feel things, really, feel them."),她不想浑浑噩噩度过余生,她想要寻找生活的真正意义——所有这一切都是马斯洛基本需求层次中的自我实现需求,是人之常情。婚姻不该是放弃自我实现需求的藉口,甚至家庭也不该是。April真正被囿的,是眼界,是自我实现的途径。

April当然是固执的。一方面,她所处的时代有特定的局限,如果故事搬到现代美国,堕胎合法,或者离婚像在街边买苹果一样平常,独自旅行更是时髦,那么恐怕悲剧不会是唯一的结果。但正如同Sam Mendes对故事原本的时代意义的弱化,April面对的真正两难抉择觉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消失。 另一方面,即使历史局限消失,April依然面临着梦想现实不能照进的矛盾:如果无力改变现实,我们是否一定要放弃梦想才能继续生存?理想主义的消亡是否如同生命的衰老一样不可避免?当一个人走到路之尽头只能原地踏步的时候,是该用虚假的自我麻痹来给出剩下的生命意义呢,还是坦然承认绝望的境地?承认后呢?如何开辟新途满足那些不能被压抑的根本性欲望?

我没有答案。

我只有一个有趣的观察:在《时时刻刻》中,Laura躺在鄙陋旅馆房间中任凭绝望的洪水淹没全身,可最后还是想到了儿子;《立春》中的王彩玲领养了孤儿小凡(这名字的象征意义无法被忽略),终于放下了歌唱家的架子,洗手做羹汤;更有趣的是在另一部Kate Winslet饰演的相同题材的影片《身为人母》(2006,导演兼编剧Todd Field) 中,主人公萨拉对生活的最终回归,依然是因为孩子。

孩子,是人类永恒的希望。用孩子与路之尽头的绝望相抗争,似乎无往不胜。但在《革命之路》中,迫使April与Frank最终解体的,除了精神病数学家,还有才刚三个月的胎儿。这一场“革命”绝对提出了比以往相同题材的作品都更为艰涩灰暗的问题:如果连永恒的希望都被绝望吞噬,如果眼前所有的路,所有的路,都走到了尽头,谁还能绝处逢生?

电影中April 尝试了演员,主妇和未曾谋面的巴黎三条路,可惜纷纷落败;逃不成了,又回不去邻居夫妇那种麻痹状态,只有以死相拼。我同情April,尽管她清高,固执,不切实际,且最终“革命失败”,但她如同伍尔芙,至少是抗争过的。清醒的死亡未必可取,但抗争的态度应该赢得尊敬,尤其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社会大潮中。



(五)

惠勒夫妇的例子也许是个极端,冲突在银幕上被戏剧化夸张化,而真实的生活中像April那样坚持钻牛角尖的人毕竟是少数。我觉得有些可笑,这样的想法,竟然是影片结束后我唯一的安慰。我想从《革命之路》的细节中寻求一些残留希望的启示,哪怕只是星点微光,可结果一片漆黑,冷酷得如同余华的小说,让人倒吸几口凉气,从头冰到脚。

影片所激发的深层思考离不开原著小说的深度,也离不开导演的视角,更离不开精湛而逼真的表演。Kate Winslet与Leonardo DiCaprio自不必说,尤其Leo,进步惊人;但片中最为出彩的并不是主演,倒是各个配角精彩纷呈,微小细节精益求精,让人眼前频频闪亮。其中最为突出的,当然是Michael Shannon 所饰演的精神病数学家约翰:两次出场,均负责“点题”的精辟台词,每次都是将影片推向高潮的原动力,他若摘取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绝不为过。Frank在城里的小女秘书Maureen Grube(新星Zoe Kazan)娇俏可人,为影片收尾的吉温斯老先生(Richard Easton)也令人难忘:关掉与外界关联的助听器,没入彻底的孤寂与黑暗……

这样密集而优秀的配角表现,让Kate与Leo很难在缺乏绿叶衬托的情况下在表演上脱颖而出。我预测二人大概都不会以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或男主(提名是必然的),但影片整体非常有望摘冠第81界奥斯卡最佳影片,Sam Mendes与Gus Van Sant也许会较逐最佳导演——我衷心希望如此。

《革命之路》提出的问题远超过它给出的答案,或者说,它并没提供脱离绝路的任何具体答案。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存在着解决的方法,有时候,也许只有通过承认脆弱才能开始坚强。如果一定要总结这部脱离了时代背景淡化了政治主张的电影留存何种现实意义,我想,那便是让我们每个人都仔细的重新审视生活并真正开始思考吧。

而思考后,愿你我都终能看到,那绝路尽头的希望。

 短评

夫妻、情侣请谨慎观看

7分钟前
  • lv0401
  • 力荐

十一年后的杰克和露丝啊...如果杰克那时候没有挂在海里的话...现在他和露丝会不会是这样呢...?...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十年间两位主角的演技进步不少啊...但依然还是那么有火花...他们两位之间的彪戏让人看的非常过瘾...邻居还有神经病人等配角的表演也可以用精彩来形容...故事来说依然是Sam Mendes先生中意的那种美国中产阶级的中年危机调调...说实话...有点审美疲劳...而且这部节奏也稍显拖沓...最重要的是我并不是太喜欢片中人物的价值倾向...

8分钟前
  • 某茶君
  • 还行

得用多少无脑喜剧才能冲淡它带来的压抑和无望啊!!!!我要看部长换换脑子!!

11分钟前
  • 张熊熊
  • 推荐

莱昂纳多还是很傻逼,kate winslet真是从the reader才开始发现她演技很棒

14分钟前
  • 还行

原来只有疯子才能说出我们的真心话

19分钟前
  • Cherry
  • 力荐

【在女主和疯PHD身上看到自己。【结尾太狠了——deaf husband lives longer.“婚姻的后来由女人的一厢情愿和男人的充耳不闻组成。”【TALK在各执一词时便是争吵。【巴黎,也TMD一样。无处可逃。

24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現實,夢想,現實,夢想... 我第一眼看見你,便知道你與眾不同。問題是,像你這麼不安份的理想主義者,要麼癲狂,要麼死去,要麼痛苦終老。

27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如果杰克当年爬上了木版,他和露丝现在就是这副德性

30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一个文艺女青年的痛苦与挣扎。比大刀阔斧改变生活更需要勇气的,是接受日复一日的平淡,承认自己并没有什么优越之处。

34分钟前
  • 丹AI🌵
  • 推荐

she is a man

37分钟前
  • Zephyrance
  • 推荐

恐怖片

42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你无法不去想,10年以后,Jack和Rose过上如此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电影平淡如水,透露的却是刀刃般的锋利。中年发福的小李子和消瘦迟暮的温丝莱特,奉献了两次极致的争吵,看两位飚戏简直爽得不行。婚姻的本质触目惊心,两个人不断地互相折磨争吵,暗涌下脉脉温情都殆尽,最后人工堕胎简直给婚姻判死刑。

4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这不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但却是我恋爱中每感悲伤失落彷徨的时候第一时间浮现在脑子里的电影。它告诉我生活不是两个人的扶持相爱,而是真正的让人毛骨悚然的孤独,是从里到外的自私残忍,是这么靠近这么靠近,都不能完全拥有对方的一种深深地绝望和无奈,在夜半透着冷,让人寒心刺骨。

44分钟前
  • 好多人我好害怕
  • 力荐

话要对那个愿意听又听得懂你的人说才有用

49分钟前
  • 鱼·无
  • 推荐

He fucked a girl, and she fucked a man. They loved each other, and they hurted each other. Being happy needs to fool and blind yourself, do you wanna to die or live in a whole big lie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5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在选角上暗示是对于泰坦尼克号的一种暗讽 结尾很能够看出耶茨的调调 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空虚的表象 是由一群“不同”的人们看穿的 珊农演的疯子 自始至终维持观点上的统一 而如果用理性的观点来看待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雷的计划 风险自不必提 甚至可分析出凯特悲剧的一系列心因 另一面想 却完全可以理解

57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看到谁给了一句评论:“婚姻的后来由女人的一厢情愿和男人的充耳不闻组成”,大概就是我自己的理解了,婚姻的革命能否胜利,就看你怎么去承受与忍让。但要记住: everyday is another day !

6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如果杰克当年爬上了木版,他和露丝现在就是这副德兴。

1小时前
  • 看不见我
  • 还行

我们拒绝“生活在别处”,我们又拒绝“生活在此处”;我们拒绝落空,我们又拒绝尝试;我们拒绝放弃,我们又拒绝责任;我们拒绝对话,我们又拒绝正视;我们拒绝别人,我们也拒绝自己。我们拥有生命,我们拥有工作,我们拥有爱情,我们拥有一个“目的地”,但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们都突然想不起这些事情的意义。就在此时,你问我为何不说话,我看着你,不知道如何回应。

1小时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1、女性对生活的触觉敏锐感是无法逃避亦无法说服的,对日复一日生活的视而不见最终只会窒息自己;2、巴黎的梦是一个变化,当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改变上时,坚韧又脆弱;3、kate演得真好,女性在追求幸福中左顾右盼直至不自由毋宁死;4、帅哥为什么要放弃做偶像派?5、结局很小说,很喜欢,后来发现真的是小说改编;6、描述的并非现代吧,然而这种桎梏却生生世世繁衍下去;7、有这样的妻子多幸福吧,因她心灵从未干涸;8、男人真的是鲁莽又不知足的动物么?

1小时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