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恶灵第二季

全10集

主演:德雷克·米奥,森尚子,克里斯蒂娜·罗朵,石川美纪,亚历克斯·清水,祐真琦琦,井上英治,新光·乌萨米,武井乔治,詹姆斯·塞托,希拉·安布罗西诺,威廉·德芙里,蒂奇·格兰特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日语年份:2019

 剧照

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1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2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3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4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5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6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13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14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15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16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17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18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19极地恶灵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极地恶灵第二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AMC恐怖剧集《极地恶灵》第2季发布首个预告。本季名叫《骇人事件:罪行昭彰》(The Terror:Infamy),相对第一季是全新的剧情和设定。由Derek Mio(《明日危机》)、竹井乔治(《星际迷航》)主演,聚焦第二次世界战争时期一个美籍日本裔社群,从在南加州的家到太平洋战争俘虏收容所,他们都被可怕的恶灵威胁,“不论你去哪,它都会跟着你”。Mio饰演日裔青年Chester Nakayama,想离开自己孤立的社群去参军,竹井饰演这群人中一个经验丰富的渔民。   主创团队这季也换了新的,Alexander Woo(《真爱如血》)和Max Borenstein(《金刚:骷髅岛》)打造,Josef Kubota Wladyka(《毒枭》)执导首集,共10集,8月12日开播。豪侠荡寇无心法师Hope On The Street超世纪战神失父招领漂洋过海来看你月球漫步真爱如血第六季落地,请开手机猎豺狼绿印探案一代洪商風間公親-教場0-特別編人为何要创造?六尺巷新故事极地大冒险2离婚快乐第一季一路顺风2003家族之苦2混战特工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克丽欧的红色复仇新恋爱时代与我们的心快乐期待幸福冰裂生命速写挡马夺刀似曾不相识汤屋街物语29岁美好人生做自己的光事物的状态报喜Leverage.诈骗操作团新手铁猴子传奇之花影危机阿罗汉掌风大作战韩语护宝2011中华小当家死尸无言世界奇妙物语2020秋季特别篇

 长篇影评

 1 ) (BACKGROUND INFO) 战时重新安置计划_WRA_Japanese Americans during WWII

本文内容全部翻译、摘自于英文维基百科,如有变差错误,敬请谅解,翻译内容只选取本人认为相关度较高的内容,如想更细致的了解,请移步文尾所列的摘自文献链接。

虽然本剧集的内容是虚构的,但是WRA,即War Relocation Authority是真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真实存在的,而存在的背景、原因、经过以及后续影响都将在本文中涉及。再者,笔者翻译、摘取WRA这个词条的另一目的放在当下,本人认为极为合适,历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而反观今日西方国家中华人、华侨团体的种种乱象,尤其是“多面孔”、“多精神”的人数不在少数,这种现象的存在最终是否会激化西方社会的社会性排华,乃至于政府性排华事件的爆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进而,由于这些乱象的出现,最终是否会出现“人人反思、人人表态”这种“效忠”式行为。这一词条都很好的给出了一个真实发生的例子。

WRA,War Relocation Authority,字面翻译大概是战争重新安置计划,是美国政府在二战中对在美境内的日裔美国人的强制性的重新安置和监视计划。这一计划的成立原因是因为在1941年11月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由小罗斯福总共签署的9066号行政命令——命令美国陆军成立特殊的营地收监任何对美国国家安全起着威胁的人员。行政命令发出之后,美军在加利福尼亚、华盛顿、俄勒冈州以及亚利桑那州这些地区对日裔美国人进行“疏散”,在之后,美国对整个西海岸的日裔美国人进行了“疏散(evacuation)”。

Hayward, California, May 8, 1942.

(上图的描述:简而言之就是这两个孩子和他们的家人在等待被安置中被拍摄。Two children of the Mochida family who, with their parents, are awaiting evacuation bus. The youngster on the right holds a sandwich given her by one of a group of women who were present from a local church. The family unit is kept intact during evacuation and at War Relocation Authority centers where evacuees of Japanese ancestry will be housed for the duration. )

在1942年的三月18日,WRA通过9102号行政命令正式成立。起初,WRA的原本起草人Milton S. Eisenhower希望WRA只拘禁日裔成年男性,而对于女性和儿童则是允许自由活动的,并且也希望WRA计划所成立的营地是一种在乡村地区的可以满足衣食要求的营地,并且也可以让日裔居民可以工作。但是这些希望的事项在收到政府内部基于“政治上的不可行(politically infeasible)”的反对而作废。而这一命令签署前夕,美国农业部长表态:只有当战争结束,并且我们冷静的思考我们对待在美的12万日裔居民的所使用的行为后,作为美国人,我们才会后悔我们使用了这些不公平且不可避免的措施。

when the war is over and we consider calmly this unprecedented migration of 120,000 people, we as Americans are going to regret the unavoidable injustices that we may have done."

在受到政府内部人员的反对后,WRA的真实操作人是Dillon S.Myer,直到战争结束,Myer才卸任。

在“疏散”初期,WRA曾经考虑设立300个营地对日裔民众进行安置,并且这些营地的地点,大部分都在印第安人部落的领地内(如下图),通过这一营地的安置计划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政府因为政治上的不安全性,直接选择把日裔民众安置在可以成为蛮荒的地区,远离人口密度多的地区。同时由于计划的实施速度过快(毕竟是战时计划,且日裔民众作为潜在的威胁国家安全的人员),使得很多日裔民众被强制“疏散”到营地后,营地还没有真正的建造完成,导致很多被安置的日裔民众直接参与了营地的建造过程。

印第安人在美国的部落领地图,可以看出基本原理人口密集地,尤其是在1942年的美国

在WRA营地中的生活是困难的,虽然被关押的日裔民众对于看官守卫的抵抗力和逃跑的意图都处于很低的程度(记得以前看过一张照片,具体照片找不到了,拍摄的就是一个被关押的日裔人员,跪在地上一脸的屈从的表情,举起胳膊,双手展开,好像在赞关押他的美国士兵的样子)。但是,被关押的日裔民众只能从事一些工资极低的农业工作,且其他的非衣食的保障也不够健全。而工资低的原因美国政府为了辟谣是——日裔民众受到了很好的特殊对待,而同一时期的美国民众则在忍受二战时期的物资短缺。在营地的生活中,日裔民众主要接受的是包括基督教和佛教的教育,并且还被宣传了美国化以及美国历史文化等内容。同时也包含一些文职方面的技能培训。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营地内的生活空间却是十分狭小的,举例来讲,在初期,20人居住的最大居住大小是40平方米左右。而这一情况在后期,比如1943年的Topaz 营地则做到了每人拥有1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但另外一组数据也指出,比如在Tule Lake的营地中,原本设计师容纳15,000人,但最后收纳了19,000人。

“疏散”营地

在设定营地的管理结构上,WRA允许日裔美国选举他们自己的管理层,在实际的美国卫兵的管理层之下对营地内的日裔民众进行内部管理。同时,这一选举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日裔美国人的美国化,使其脱离于原有的天皇至上的观念。而这一内部管理的方式最为特殊的措施在于,所有被选为管理层的日裔人员都是ABJ(American Born Japanese),即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日裔美国人,不是迁入美国的第一代日本移民,而第一代的日本移民则无法参与营地内的任何管理决策行为。

在1943年的二月,WRA设立Community Analysis Section,大意是社群分析部门,即对被关押的日裔民众进行社群分析,以分析这些被关押的日裔美国人的心理特征,并在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比如被关押的日裔美国人,在被关押在铁丝网的营地中仍旧保持了很好的情绪。

在1942年的七月,WRA开始让一些表现非常良好的被关押的日裔居民可以离开营地选择进入“外面”的社会,但截至1942年,只有884名愿意选择离开。这一极少的人数原因是因为申请的流程要求非常严格,比如需要找到一名“外面的”美国社会的保证人,同时也要有用工单位或者学校入读资格的保证,并且正重要的是还要通过美国FBI的背景审核(当时应该审核要求不难,但反观今日,在信息网络时代,每个人在网上写下过什么,其实日后都可以作为背景调查的证据)。而在1943年,这一申请要求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即只需要完成美国FBI的一种规范化的检查,即忠诚度问卷(The Loyalty Questionnaire)。也是从简化申请外出重新生活的审查程度开始,WRA也从原本的营地关押计划,逐步变成了外出重新安置计划。截止到1944年年末,总计有35,000名日裔美国人离开了营地,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第二代日本移民。(这里也可见第一代移民始终不被信任)

当然,被关押的日裔美国人也是存在一定的反抗者的,举例,在关押的营地中因为无辜没搜查、限制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及宵禁令等原因,一些愤怒的日裔年轻美国人,加入了一个组织“Hoshi-dan”以日本军国主义手段让他们重新回到日本。再举例,在1944年的Tule Lake营地中,当“被定性除了被定性为叛国者的美国人以外,美国人是不会失去美国国籍”(Renunciation Act)的法案通过后,有超过5,500名的日裔美国人,将近百分之97的被关押者,气愤的表示他们愿意放弃美国国籍,选择被遣返回日本。(当然最后有多少人真的回到美国的数据不得而知)

最后,直到1945年的一月2日,美国西海岸才重新开放对日裔美国人,在以前日裔美国人是不允许踏足西海岸的,估计也是为了防止日本间谍在西海岸进行间谍活动。在1945年的七月13日(二战日本宣布对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是在同年的八月15日)WRA宣布,美国将会在同年的十月至12月间关闭所有的关押营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营地真的在这段时间关闭,比如Tule Lake营地是在1946年的三月20才被关闭,而在1946年的六月26日,由小罗斯福总统的继任者杜鲁门总统才签署了9742号行政命令,对WRA任务的官方性的终止。

后续影响,目前在WRA的词条上还没有看到,以后有时间再去从别的词条找找看,再补充。

P.S. 顺便介绍一下电影最开始出现的葬礼的合照中的地点:Terminal Island, San Pedro, California, 1941。Terminal Island在二战之间有大概3500人的日裔美国人在此地居住(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当时被称为East San Pedro 或 Fish Island. 在珍珠港之后,所有的第一代成年日裔男性被FBI在1942年的二月9日被关押,其余的日裔居民被给予48小时离开他们的家园,并在稍后被遣送到关押营地,并且他们曾经居住的家园被夷为平地。在Terminal Island是全美第一个被集中遣送的日裔美国人社区。在二战中Termianl Island 作为美国重要的防御武器制造业所在地,尤其是舰船制造。

参考链接:

WRA

Executive Order 9066

Indian reservation

Renunciation Act of 1944

Terminal Isl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kemono 恶灵 (这里最好看英文原文更好一些,翻译可能不够准确)

Bakemono are the traditional monsters of Japanese culture. The word itself means "changing things", and many bakemono are thus the results of bizarre transformations, from things that are common and normal to things that are mysterious and abnormal. These transformations are not thought of as supernatural, but merely natural though strange and mysterious (Chambers 16). The term is sometimes given as obake or obakemono, though the latter is somewhat uncommon.

A bakemono is usually a living thing (Mayer 89), though it can sometimes be used to signify yûrei, a ghost of a human being, or as a blanket term for all mysterious phenomena synonymous with yôkai, of which it is normally a subset. However, the term bakemono in standard usage means a transformation of another living thing, usually a fox or tanuki or even a tengu. Many animals were traditionally believed to have shape shifting powers, and these included snakes, boars, turtles (Tyler xlvii), snails, birds, frogs, clams and even some plants (Mayer 88). The strange shapes that these creatures took were either normal human forms, or some sort of monstrous aberration such as hitotsume-kozô, ônyûdô, or noppera-bô. When a human form is taken, it is usually with intent to either seduce a man or to show gratitude for some previously performed good deed. The term bakemono can apply to either the transformation or to the creature’s original form.

Bakemono often appear in folktales, usually in the form of monstrous antagonist (though also at times as animal wife) and in this role they are usually not described in any detail. And so while Bakemono are a type of yôkai, the term can be used in a more general sense as well (yôkai individually are almost always named and have more or less set descriptions).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bakemono and yôkai is that the former, in the usual sense, is a living creature while the latter can be a ghost or a phantom. Yet again, the line can be easily blurred. Also, bakemono is a purely Japanese term, while yôkai derives from the Chinese yaoguai.

The most well known of bakemono are the tengu, the kappa, the fox (狐, kitsune), the raccoon-dog (狸, tanuki) or badger (mujina), and the oni, a horned human-shaped ogre often carrying an iron club.

Bakemono also include tsukumogami, the animated spirits of everyday household objects. The term tsukumogami originally meant “seaweed hair”, and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thin and ragged appearance of people who had reached unusually great ages. It was applied to these transformed objects because of their association with age; it was believed that when an object of any kind had achieved one hundred years of age, the power that it had gathered over its many years of use became a conscious soul. If these objects, at any period of their existence, had been unceremoniously thrown out for any reason, they had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vengeful creatures who delighted in tormenting the humans that had neglected them.

 2 ) 纠正一下那些说第二季没有极地的人

首先,《极地恶灵》是翻译的问题,原剧叫作《The Terror》,指的是第一季的那个叫“惊恐号”的船,第一季改编的是丹·西蒙斯的同名小说,第二季是原创的东西,和第一季唯一有联系的只在第一集,第二季的第一集开头给了男主在海上买的船的镜头,上面写的是“Taro”,也同样可以翻译成“惊恐号”,是片假名变成罗马音的一种形式,然后一直到结尾,男主的父亲被政府抓走,接着就是仰拍集中营的镜头,对照了第一季的第一集结局,众人弃船行走在冰川上,同样用的是仰拍画面。当然,如果算作模糊特效的话,有三处是两者相似且存在联系的地方,第二季的女鬼和第一季的屯巴克出现都会出现模糊特效

其次就是再说回字幕组本身翻译的那个《极地恶灵》,其中这个“极地”一词并不是单指北极或者南极,它指的是极端气候和环境,第二季的那些日裔生活在美国面临着两种势力的剥削,一种是美国人代表资产阶级对他们生活的地方进行剥削,另一种是来自女鬼渡边裕子的威胁,这种情况下对于他们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极地。目前裕子确确实实坐实了是反派的身份,没有任何理由的杀手,而且不是帮着日本难民对抗美国人,而是她每次出现的时候,都会让美国人抓住他们的辫子,让他们和生与死之间徘徊。这种不平衡一直是日剧猎奇当年突出的重点,也是日式恐怖的一种经验,它甚至超越了克苏鲁,这也导致剧情上男主不得不去和女鬼谈判。很多人说这部剧结局不太好,男主不孝顺,女鬼也没死。首先,男主并不是第一季的那个克洛齐船长,崔斯特只是个成长性男主,有缺点是应该的,最后养父通过牺牲救了他让他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在葬礼上表示了对养父的尊敬和崇拜,这种变化放在国产剧或者哪一个韩剧里都是非常符合逻辑的。女鬼,设定上又能穿墙又能精神控制的,符咒两次都对付不了她,应该是不死的身躯,所以没法消灭。至少在我眼里,结局做的是成功的,所有的日裔都还活着,崔斯特和拉美女巫的女儿结了婚,算是人生赢家了,也可能命运使然,有这样恶鬼的母亲,才会有女巫这样的善良女孩保护着他。不得不说,他妻子对他真的好,不断理解他,说让堕胎二话不说就去做了,也是个很要面子的女孩子

总之时代变了,如果说第一季船队的团灭是因为航海使命,那么第二季被女鬼杀死的人没有变成鬼也是欣然接受了这样的命运吧,至少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家人们的幸福,最后的团聚,在盂兰盆会用千纸鹤纪念他们的那一刻看哭我了,再后面是他们家族的照片,不得不说日裔到美国混的真惨,尤其当时还在二战,他们是真的想做美国公民的。不过他们成功了,很励志,这些都是通过辛苦换来的,他们值得自由,不用使命般活着

【孤岛惊魂:恶行(改编自美剧《极地恶灵第二季 骇人事件:罪恶昭彰》)-哔哩哔哩】 孤岛惊魂:恶行(改编自美剧《极地恶灵第二季 骇人事件:罪恶昭彰》) b23.tv

【极地恶灵:猫鼠游戏-哔哩哔哩】 极地恶灵:猫鼠游戏 b23.tv

这是我根据两部写的同人,也可以说是续写。喜欢的话就去看看吧!

 3 ) 比起隔壁年货美恐,极地恶灵更反应社会缩影

结合了克苏鲁和日本怪谈,达到了不平衡的既视感,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气息,最后和墨西哥的拉美女巫联动,可以说是效仿了美恐和低俗怪谈。极地恶灵本身就是翻译为了文艺一点造成的问题,原剧The Terror是指第一部的惊恐号,所以整部剧和极地没关系,别说没有极地了,惊恐号在这部客串了,第一集开始那艘Taro船停在男主码头上,那是简化版的惊恐号。从历史事件到小说,再到翻拍,最后到原创。这是很好的尝试,感谢第一季的那些为了探险使命而牺牲的英国船员以及第二季来美国生存下去的日裔边缘家庭,为我们上演了不一样的舞台剧。第二季结局处理好多人不喜欢,在我眼里就是有点励志了而已,比起第一季那些为了航海的使命而牺牲的船队,第二季单纯讲述的是边缘家庭的故事,虽然牺牲是必然的,但是没必要再写团灭的结局,那是十分狗血的,任何被裕子鬼魂杀死的人没成为鬼魂估计也是欣然接受轮回为了让后代幸福活下去,男主好多人不喜欢,在我眼里他不同于第一季的克洛齐,首先他不是船长,只是普通的摄影师,其次他是成长型男主,妻子对他的不断包容和理解再到从对父亲的叛逆演变成互相理解,变得更加重视家庭,在我眼里这样处理还是可圈可点的。最后就是对付恶灵的方法,本季恶灵设定已经突破了地狱、创造异次元世界、精神控制和穿墙,接近不死之躯并且无所不知,和第一季的屯巴克差距很大,符咒都打不过她,男主切斯特用说教跟她谈判最后让她带着儿子一起轮回,这才是最合理的解决方式

最后给那些文盲补充一个知识,极地并不是指北极南极,指的是极端的环境。到第二季仍然用“极地恶灵”的翻译名才是对的,游戏《孤岛惊魂》请问有几部和孤岛有关?

 4 ) 从第五集-猜想和梳理

第五集依旧两线进行。切斯特营地和集中营,集中营这边,失去了双胞胎的露西茫然的坐在水里试图拉抓住孩子的倒影,随后露西父亲出现,将其带离集中营;同时日本小情侣在对美国效忠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女方未经更改了肯的表决意见,小情侣可能面临分裂。切斯特这边,擒获了名为太田的俘虏,准备获取高桥上校的信息,最后因棒球和太田亲近,留太田切腹的尊严,成功获取情报;同时被优子附身的士兵携带尸袋进入营地,附身切斯特搭档后成功相遇切斯特…

瞎猜一下恶灵…

优子死于火焚,从她前面几个害死的人来看,焚烧她的一群日本人,很可能因为某种信仰杀掉了她的孩子,男主搞不好是前世情人,二十多岁死掉,人鬼情未了…绝了啊,这什么战场狗血套路。

但如果光讲邪教-火焚-恶灵报仇,我觉得过于单调,虽然结合了二战期间日裔受歧视的背景,但是这种简单的单线复仇故事,情节感觉太单一,审战俘处也颇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参考第一季对恶灵的诠释,与萨满缔结协议+怪物线伴随内斗线,确实觉得本季剧情线不够,因此结合二战美日战场的历史,猜测一下导演可能埋伏笔的地方。

1、切斯特的身世(优子情侣/孩子)+死亡原因(认为不吉祥/献祭/惩罚措施,诸如侵猪笼)

2、第一集死亡老太婆的原因,老太婆和失明大叔是夫妻(如果单纯给露西调制堕胎水,我觉得似乎太单薄),是否可能牵扯到对优子做的事情

3、恶灵的数量(现身的只有优子,但从四集来看,也有看起来被恶灵附身的人想烧死切斯特),如果存在多个恶灵,他们之间的关系?纠结?导演如何处理?同为一个宗教所迫害?还是准备打开重塑一个更大的世界观(如果塑不好容易演砸),并且导演选择了二战这个背景,怎么结合背景让恶灵更出彩(毕竟这已经不是第一季封闭的北极),集中营看似封闭,除非一个一个死人,不管难以塑造出彩(毕竟大家都知道恶灵操控人了)。

4、历史背景,目前时间进度在1942年左右,此时美军擒获了大量日军俘虏,召集了日军翻译进行破译,直到1943年,这批日本翻译破译了一份日军机密电报,罗斯福总统批示“截击山本”。盲猜剧集的故事会到二战日军战败,日裔美国人返回故土。那么?日裔美国人在二战期间的得到的反人权对待结合恶灵事件,本作的主旨会是什么?第一季突出了人性丑恶(船员间的内斗比怪物来袭还可怕,会吃人的不仅仅有怪物),第二季会不会传承这个主题,继续深化揭示?

希望大家继续讨论分享~

 5 ) 老实人就该死?剧情辣眼睛啊。

看看女主有多渣。上图找老实人古屋英世接盘,

这部剧情很烂,而且剧情很单一,让全文产生压迫感的只有一个女鬼而已,好笑的是,女鬼从一开始就出现,观众都知道她的出现会带来死亡,气氛就断崖式下跌了,大背景里的珍珠港事件,带来的美籍日裔在本土地位变低,民不聊生的事情反而没能体现出来。

开始进集中营里时,我还指望能给全剧带来紧张压迫感,集中营环境恶劣异常 加上厉鬼作祟,岂不美哉?哪成想,集中营里日裔就跟以前生活一样,还能有说有笑,该过节过节。如果是现实,我希望那时的集中营都是这样幸福。但恐怖电影里,跟氛围一点不搭调,很败笔。

 6 ) 看这电视剧真浪费时间

硬着头皮看了四集,实在太无聊,恐怖片谈不上恐怖片,剧情片谈不上剧情片,别跟我说后面几集如何好看,就这样的水平,谁还有兴趣和耐心看后几集?

硬着头皮看了四集,实在太无聊,恐怖片谈不上恐怖片,剧情片谈不上剧情片,别跟我说后面几集如何好看,就这样的水平,谁还有兴趣和耐心看后几集?

硬着头皮看了四集,实在太无聊,恐怖片谈不上恐怖片,剧情片谈不上剧情片,别跟我说后面几集如何好看,就这样的水平,谁还有兴趣和耐心看后几集?

硬着头皮看了四集,实在太无聊,恐怖片谈不上恐怖片,剧情片谈不上剧情片,别跟我说后面几集如何好看,就这样的水平,谁还有兴趣和耐心看后几集?

 短评

有点闷看不下去

4分钟前
  • 陈长生
  • 还行

实际上要比第一季好,真实历史背景下的日式恐怖怪谈,裕子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内心恐惧的具象化。

8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3.5。特效和美术挺讲究的,烘托的恐怖氛围很加分。在回顾二战前后历史时期的美国日本移民遭遇、回溯其历史身份同时,又将美日墨三国文化、宗教和民俗的交融。基督教恶灵和大和邪祟,甚至有一瞬间对接了墨西哥哭泣的女人。日本移民后期的父子情分过于生硬有点扣分。

13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还行

第一季这么好看,第二季怎么就变成了日本的鬼片了?看了第一集好无聊啊。。。除了男主以外听日本人说英文真TM难受~照这个形式拍下去估计要弃剧。。。

17分钟前
  • mod102
  • 较差

和第一季一样制作依然很精良,构图很讲究,很多细节非常好,比如用簪子自己插入耳朵的一幕传递出的恐怖效果,但也和第一季一样,怎么就是差着一口气,让人不能完全沉浸。

1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已经和原著没有任何关系了,还是改名叫《日本恐怖故事》吧。

19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还行

情节拖沓散乱,也不恐怖,弃了。

20分钟前
  • 我心永在
  • 还行

借怨灵讲日裔回忆,所以恐怖部分真的比较boring,越到后边越想快进。

21分钟前
  • CuRry_常喜舍;
  • 还行

我曾经去过广岛,在原爆纪念馆前面其实并不能真正的感受到那段历史。但是看到第十集,广岛原爆之后美国人欢欣鼓舞的样子突然能理解一些了,那些可以称之为民族伤痛的东西。视角很好,故事中途乏力,日裔美国女编剧,细腻而夹在日美两国历史中间的彷徨。稳但不出彩,最后两集多给一星。

22分钟前
  • 圆山中庸
  • 推荐

全新的故事,比第一季有意思

23分钟前
  • lllu
  • 力荐

第二季霓虹系列没有贞子姐姐和伽椰子吓人,这个故事里的鬼不像是逮谁弄死谁的恶灵,更像是帮助他们同胞的守护神,家暴媳妇的坏老头被弄瞎了,欺负人的臭外国佬被弄死了,还通过算命点化移民二代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新生活,这只蛮有正义感的女鬼有点可爱然后接下来的几集就开始嚯嚯自己后代了,之前以为yuko跳海是因为自私,最后一集才明白,她养不活自己的双胞胎,为了让他们去福利院有饭吃才跳海牺牲了自己,后来又后悔自己死的可惜,又跟地下的鬼学会了邪术,固执的想把孩子的灵魂带走陪着自己在抢孙子大战中,牺牲了好多人,包括刚强的好人养父,最后终于被大儿子的嘴炮劝好,回到自己的天真年代灵魂得以安息想不到 大结局如此温馨 amc出的都太合胃口了 秋天也快结束了冬天要来了

25分钟前
  • real
  • 推荐

第一,罗斯福政府最大的丑闻,就是在罗斯福一次次的违反宪法后,诞生的;第二,美籍日裔也有爱国者;3、任何宗教民族之内,都有犯下严重罪行的人,被“恶魔”缠身的故事…4、为何没提及442团?不敢?还是怕没观众?

30分钟前
  • 46562002
  • 力荐

这次其实和极地没什么关系了,都是第一季惹的锅啊,哈哈~~~二战时美籍日本人的遭遇的确很少有片子涉及到,看起来和前一段讲中国劳工的《战士》很类似。就是怪物这么快就出场有些意外,但本剧用了不少日系恐怖片的传统手法,看起来还是挺过瘾的~~~个人评价:B+

33分钟前
  • Riobluemoon
  • 推荐

不东不洋的蹩脚故事。

35分钟前
  • viennavirus
  • 还行

“No person of Japanese ancestry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ever convicted of any serious act of espionage or sabotage during the war. In contrast, between 1942 and 1944, 18 Caucasians were tried for spying for Japan; at least ten were convicted in court.” FBI说加州全是日本间谍的source 在哪呢??一集弃就弃呗反正以讹传讹不犯法

36分钟前
  • VicWallflower
  • 推荐

看了两集,准备弃,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故弄玄虚

41分钟前
  • GoodWillHuntin
  • 较差

比第一季差远了。看完了最后一集有点感动,历史感才有一点。这个悲剧最大的因是日本文化对未婚妈妈的歧视,并不是日美战争。so。。剧跑题了。

43分钟前
  • barrett
  • 还行

8分,风格和第一季比变化好多,又是日本元素,这剧够呛能有第三季了。

46分钟前
  • 秀山鲤鱼
  • 推荐

终于有人拍这段历史了。本以为换了阵容和环境精彩不可能重现,不想开场几分钟就看到兴奋。本季音画之美、细节之具、格局之大、立意之深,堪是剧集电影化的新高度。开始还觉得视觉恐怖分量过重,但在这身份混淆、情理蒸发、命如草菅的人间地狱,也只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日系恐怖最能抽离人性了,所以前面叫得越尖,后面哭得越凶。特别喜欢父亲的角色,第一代移民无以化解的矛盾和负担,真实得让人心碎。

47分钟前
  • Nightwing
  • 力荐

时间和地点跨度太大了,劈叉(sulu就是在日侨集中营长大的嘛

49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还行